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3 1 . 73 2 2. 23 1 4. o 2 9 . 7 5
累积 贡 献 率 ( %)
31 . 7 3 5 3 . 96 6 7 . 9 8 7 7 . 7 4

开 发 区土 地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指标 体 系构 建
2 3 4
开发 区土地不仅包括 已建成的 土地 和 已征 用且具有 一定 基础设施的非农用地 , 还应包括在规划 范围内即将被 征用或后 期发展将被征用的农业用地 。
至2 0 1 0年末 ,武汉市开发区经国家和升级批准认定 的规 划面 积2 6 0 . 2 9 平方公里 , 已入区企业实际用地面积达到 2 1 7 . 6 2平方
地均 固定 资 产 投 资 ( x- ) Biblioteka 亿 元/ 平 方 公 里
利用指标体系如 表 1 所示 。
二、 主成 分 分 析 法 分 析 过程
【 关键 词】武汉市 开发 区 土地可持续利 用 主成分分
析 法
综合容积率( X ) 人 力 资 源 占有率 ( X 6 )
资 源 占有 率 高 新 企 业 比例 ( X ) 新 开 工 项 目资 源 占有 率 ( X )
% %
% %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 的重要载体 , 开发区在带动 区域产业 发 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是推进地方经 济发展 的中坚力量 , 享受政府 多方面经济政 策支持 , 但是我 国 开发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 已远远超过 了物 力 、 人 力和财 力的可 能, 开发 区中已批租土地的开发建设与土地 出让 的规模 很不相 适应 , 开 发区土地利用存在大量土地闲置 、 开发利用率不高 、 用 地结构不合理 等诸 多问题。因此开 发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显得 更加重要 , 由于 土地本 身具有 的承载功能 , 开 发区土地如何 实

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指标分析 (3)一、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三、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3四、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7)一、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11)一、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12五、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12六、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表3 表5: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表17: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房地产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北省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市目前主要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之列。

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以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

作为中国九省通衢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三、主要行业市场分析1. 互联网科技武汉市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成立不久就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集聚地。

这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未来,武汉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医疗健康武汉市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此外,武汉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武汉市以高校众多而著名,在一流大学的辐射下,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从小学辅导到高考冲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未来,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旅游文化武汉市的旅游文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湖、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等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作为创意之都,也举办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武汉设计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等。

武汉行业调研报告

武汉行业调研报告

武汉行业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武汉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武汉行业调研的简要报告,涵盖了武汉的主要行业和市场情况。

首先,武汉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和供应链企业。

武汉的汽车产业链完整,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检测认证等环节。

武汉还有多家汽车研发中心,推动了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武汉的汽车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次,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家知名的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

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齐全,包括药物研发、制剂生产、医疗器械等环节。

武汉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再次,武汉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速。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拥有多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武汉的互联网产业链较为完整,包括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环节。

武汉还拥有多个国家级软件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和发展平台。

武汉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创新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武汉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和物流体系。

武汉是中国内地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陆、海、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武汉的交通和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成熟,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武汉还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国内外市场有着广泛的合作联系。

武汉的交通和物流优势有助于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得武汉的产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武汉的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重要维度即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出口总额等,把握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概况 (1)第二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7)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7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11)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 (11)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15)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 (15)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现状统计 (15)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比重统计 (15)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统计表 (1)表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表 (11)表2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比重统计表 (15)表29: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概况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现状统计表第二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3: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表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表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5: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6: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年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总值(个)变动值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1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1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人)占总值比重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指标分析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表1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表二、全国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营业收入现状统计表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析表2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营业收入比重统计表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国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国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同全国营业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五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指标分析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26: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出口总额现状统计27:全国出口总额现状统计表表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统计分析表2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万元)占总值比重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29: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30: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31:全国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32:全国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3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出口总额同全国出口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正文:----------------------------------------------------------------------------------------------------------------------------------------------------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号)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已经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4年2月6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1993年12月21日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25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开发新兴产业和技术,促进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东南部的沌口、郭徐岭一带。

第三条开发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和管理体制,按照武汉市经济发展长远规划,遵循外引和内联相结合的原则,引进资金、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兴办生产性企业和科技型项目为主,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推动武汉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科研机构,投资兴建基础设施。

鼓励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个人在开发区进行各种方式的技术合作。

第五条开发区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煤气、排水、通信、道路、仓储、运输、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第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职工有权依法成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工会活动。

武汉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武汉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武汉经济发展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用数据和实证来评估武汉的经济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武汉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报告采用了统计数据、图表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武汉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2. 武汉市的经济现状2.1 产业结构武汉是湖北省的首府,也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其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贡献了大部分的GDP。

2.2 经济增长近年来,武汉市的经济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武汉,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市具有显著的优势,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2.3 人口流动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汉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向。

这些人口不仅促进了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等。

因此,武汉市需要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解决这些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

3. 政府政策分析3.1 制造业升级政策基于武汉市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制造业的升级。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并建立相关的技术转让机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3.2 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武汉市,政府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提供便利的外资政策,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3 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政府需要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住房供应,同时优化交通规划,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解读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指标分析 (3)一、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 (3)三、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 (3)四、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7)一、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11)一、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就业总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湖北省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北省第三产业科学研究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个体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武汉产业分析报告

武汉产业分析报告

武汉产业分析报告1. 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活力的发展环境。

本报告将对武汉的产业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

2. 基本情况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主要产业3.1 制造业武汉的制造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在武汉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武汉还拥有国内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和船舶制造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为武汉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3.2 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该地建设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吸引了众多电子信息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武汉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3.3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也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武汉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武汉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4. 发展趋势4.1 制造业升级武汉的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武汉的制造业有望实现升级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2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入推进,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3 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研发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武汉的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创新突破。

5. 持续发展的支持政策为了推动武汉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降费、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碧江区第三产业的基本现状,找准制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协商贸流通组组织政协委员对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摸底调查、实施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工作。

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增比进位快201X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769495万元,比201X年(下称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11万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0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644万元,同比增长19.9%,增加值位居全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贡献显现201X年,我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01X年17.7%降至201X年9.8%;第二产业比重由201X年的397%增加到201X年的36.96%;第三产业递幅最大,比重由201X年的49.3%增加到201X 年的53.2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1X年的 13.6:36:50.4调整为9.8:37:53.2;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8、0.7、10.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8%、33.3%、61.9%。

第三产业总税收51959万元(其中地税收入24751万元),占区财政税收的56.94%,其中批发零售业纳地税 1230万元,占地税收入4.97%;住宿餐饮业纳地税1260万元,占地税收入5.09%;金融业纳地税2017万元,占地税收入8.15%;房地产纳地税13672万元,占地税收入55.23%,是纳地税最大的行业。

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6.47%,第三产业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后营改增”时代下湖北省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后营改增”时代下湖北省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18摘 要:“后营改增”时代标志着营业税彻底的被增值税所取代,在这个大环境下,增值税不仅针对第一、第二产业征税,第三产业也被纳入其中,覆盖并遍布各行业和领域。

如何将“后营改增”时代税制改革与湖北省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湖北省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最优化利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后营改增”;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结构优化一、“后营改增”时代下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实施“营改增”,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税率的变化。

将制造业降至13%,交通运输业与建筑业降至9%,并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营改增”范围,保持6%税率不变。

税率的降低,直接的结果便是降低并减少各行业的税负。

此外,在相关生活服务行业中增加税收的减免政策,不断刺激消费并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是不断优化产业机构、完善我国税制结构、使经济达到良性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作为中部“八加一”城市圈中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城市之一。

2018年,全省增值税首次突破1500亿,实际完成税收总额为1518.9亿元,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

从税收角度看,全省第二、第三产业税收分别为1450亿元和950亿元。

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1%和36%,可见湖北省第三产业创收远高于第二产业。

这不仅是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力行“营改增”后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营改增”开辟了湖北省第二、三产业的增值税扣除环节,创新驱动成本降低,战略转型更加全面。

“后营改增”时代不仅带来了企业税收负担的减少,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地区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和现代工业的建设提供了支持。

湖北省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和硬件方面处于高点,而且在税收方面也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第三产业管理更加规范,获得的改革红利更多,占据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对“后营改增”时代的机遇下的改革,湖北省第三产业亟需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转型。

武汉开发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开发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罗长刚[1];阮震[2]
作者机构: [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学博士,武汉430056;[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430056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实践
页码: 131-14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开发区;第三产业;城市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摘要:开发区是我国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类型,由于产业功能区定位的历史原因,第三产业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与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规模不相适应。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生产总值位于中部开发区的前茅,但第三产业规模不论与同类开发区比较还是与城区比较均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其对经济的制约效应已有显现。

经济腾飞的有力翅膀 武汉市武昌发展第三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腾飞的有力翅膀  武汉市武昌发展第三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刘荣芳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22-23页
主题词: 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比重 社区服务 农业转化 促进作用 常规发展 批发业务 发展问题 各自为阵 社会进步
摘要: 众所周知,发展第三产业,既是经济起飞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它的蓬勃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乃至社区服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以这么说,哪个国家经济愈发展,第三产业就愈发达,社区服务便愈完善;第三产业的发达和社区服务的完善,又可以极大地刺激和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大发展。

因此,自本世纪始,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产业比重顺序,便陆续、迅速地由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向第三产业、工业、农业转化。

有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占全部产业的60%以上。

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才刚刚起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改革开放。

武汉产业结构

武汉产业结构
带动产业结 构的优化调整。 3、以技术进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发展新型重工业。 4、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5、培植新兴产业。 6、发挥教育大省优势,培养人才。 7、树立品牌意识。
Company Logo
Thank you !
Company Logo
3、武汉市及相关城市工业“重型化”及支撑作用都比较突出。
Company Logo来自三、武汉市产业结构与相关城市比较
4、武汉市及相关城市新兴服务业优势都在逐步凸现。
Company Logo
三、武汉市产业结构与相关城市比较 从独特性看,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势并不明显。
1、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武汉市“三二一”结构层次还不够高。
1978年 农、林、牧、渔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83.2%、1.6%、12.0%、3.2%。
2009年 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分别为 55.1%、0.6%、25.7%、18.1%、0.5%。
种植业不断向优质、特色品种调整,畜牧业向规模化和特种良 种养殖发展,水产品向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方向拓展。
Company Logo
三、武汉市产业结构与相关城市比较
2、从比较效率看,武汉市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
Company Logo
三、武汉市产业结构与相关城市比较
3、从服务业均衡发展看,武汉市内部结构优势不突出。
Company Logo
四、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1、从工业化阶段特征看,武汉市产业结构总体符合工业化中后期阶 段特征。
现在,三次产业为“三二一”结构,呈现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二 产业比重经历下降后再与三产业并行发展的态势。
2009年武汉市三大产业比例
1 第一产业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政策扶持建设“八大中心”——加快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本课题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按照管委会领导拟加大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意图和思路, 重点研究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问题。

作者通过对国内部分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门别类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借鉴性的思路和结论。

同时针对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一系列摸底和调研,并与开发区招商局、规土局、经发局、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以及沌阳街、军山街等单位和部门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沟通。

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定量及对比分析,阐明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武汉开发区当前发展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提出了加快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规划、措施和政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部分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综述第三产业是指传统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即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服务业。

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15个门类。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 如何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及今后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很多开发区在这方面已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成功经验和业绩,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和深思。

(一)部分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概况略(此处删节)(二)几点启示1、发达开发区三产业占比一般为20%-35%发达开发区(如天津、广州、大连等)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一般在20%-35%(城市一般在40%-50%);初步形成了城市功能和状态,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文与自然、产业与生态、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当开发区的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这一区间时,三产业与二产业才基本得到了同步发展,结构比较合理,二、三产业能够互为促进和补充。

2、经济总量是三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发达开发区三产业都是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的近几年里,通过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大力拓展而得到快速发展的。

3、现代服务业是三产业的主要方向这些开发区都将三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总部经济、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4、政策扶持是促进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促进三产业快速发展,天津、广州、杭州等开发区都出台了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附录所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5、建设专业园区是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有效形式在具体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中,天津、广州、杭州、苏州、连云港、营口等开发区都采取了建设专业园区的有效、成功形式。

6、发展中开发区三产业比重差异很大杭州开发区五年前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武汉开发区现在的状况,包括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及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等指标都比较相似;但2008年杭州开发区三产业占比已接近发达开发区水平,五年翻了两番;长春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及地区生产总值比武汉开发区稍多一点,但其三产业总量是武汉开发区的四倍多,占比已接近发达开发区水平;哈尔滨开发区的经济规模及三产业比重等现状与武汉开发区极为相似。

二、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基本状况1、概况开发区2007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8亿元,占GDP的5.4%;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7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51亿元,可比增长35.64% ,占GDP的6%。

2、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2008年开发区财政收入76.45亿元,其中三产业上缴税金8.17亿元,占比10.7%。

三产业中居主导地位的行业为房地产、金融及服务业。

3、三产业重点税源企业情况2008年开发区过千万的重点税源企业共41家,属于三产业的仅有家公司(其中金融4家,房地产2家),占比为15%。

41家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总额为631415万元,其中三产业为19766万元,占比仅为3.1%。

4、三产业企业分布情况全区从事三产业服务的企业约863家,其中金融36家,房地产57家,交运、仓储及邮政74家,商业服务业178家,批发零售314家,科技服务140家。

5、用地情况居住已用地面积约760公顷,占总用地的17%左右;居住形式包括商品房小区、农民还建社区和农民房。

商业、市场、酒店、金融等总用地约为60余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1.4%。

6、商务市场情况开发区现有人口约2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4万,暂住人口约3万,寄住人口约3万,流动人口约6万人。

根据2007年的一份对06年总产值前一百位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 全年企业接待总人次约11.6万(总人次计算为:商务接待人数*天数+会务次数*参会人数*天数),其中接待总人次超过一万人次以上的企业有4家,占接待总人次的一半以上。

开发区全年接待总人次数约53万,其中体育中心专项接待约40.7万,管委会接待活动约0.8万。

(二)特征分析1、二、三产业结构失衡二、三产业GDP增长极不协调,增速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2、三产业增速缓慢01年至08年开发区GDP增速均值为25%,而三产业仅为16%,三产业增速明显长久的大大低于GDP增速。

3、三产业占比逐年下降随着二产业的快速增长,三产业占比却呈下降趋势,由11%降到5%-6%,发展严重滞后,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弱。

4、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低从图15,图17及图18可以看到,开发区三产业税收仅占财政收入的10.7%,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低,骨干企业少。

5、房地产及金融业仍是目前的主体从图16可看出,开发区三产业目前的主体是房地产及金融业;房地产及金融行业中企业纳税均值(万元/家)是其它行业企业的几倍到几十倍。

6、空间聚集特征不明显开发区商业业态比较单一,规模很小;缺乏连锁型超市、餐饮等;酒店业档次较低,服务功能不完善,空间聚集特征不明显。

(三)主要问题从上述基本状况和特征分析可清晰看到,武汉开发区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总量不足,比重极低,增速平缓,滞后严重。

武汉开发区三产业总量及比重与发达开发区相比,差距很大;与总量相仿的开发区相比,三产业的占比也相差甚远(见图13);这种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开发区产业均衡发展,使开发区缺乏创新动力。

2、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太小。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主要涉及信息、科技、金融、物流、商务、文教、旅游等方面。

从图16和图19可以看出,武汉开发区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仍主要局限在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尚属起步阶段,比重太小。

3、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协同互动。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和促进;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瓶颈问题不仅仅是交通、能源、土地等,也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但开发区至今仍没有真正意识到,以至在现代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制造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互动优势没有形成。

4、制约因素较多,扶持不够。

一是三产业的多数行业外向度都很低,辐射力、影响力低;二是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行政管理色彩较重,行业准入限制较多,如现代物流、高档酒店、商业及休闲等,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重工业、轻服务,重生产、轻流通”等传统观念更新较慢;五是政策扶持不够,措施不多。

5、无主管部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开发区三产业目前仍处于无主管部门,自生自灭的发展阶段。

经发局、招商局、社发局及规土局等部门都分别涉及了三产业发展的某些方面,但都不是主管和责任部门,因而都只是站在各自的工作角度,在不同的局部范围对三产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缺乏全局的合力、力度以及目标责任制。

三、加快武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规划在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专业服务、房地产等6大领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这个大布局中,武汉开发区应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形成与全市三产业发展既协调又互补的局面。

(一)思路和目标1、基本思路以商业零售、旅游休闲、中介服务、文教体卫、物业管理等传统服务业为基础,以汽车服务、研发服务、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专业市场等面向生产者的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建设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支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开放型、辐射型、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体系;使第三产业的贡献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中心。

2、近期目标2010年—2012年,开发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0%以下上升至20%,其中面向生产者的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40%以上,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30%以上;基本达到生活方便、人气充足、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近期目标。

3、远期目标2013年—2015年,开发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其中面向生产者的高端服务业占50%以上,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40%以上;基本建成商业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体系健全、产业高度协调发展、辐射积聚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新城区。

4、发展规划首先要从产业的高度出发,制定合理的产业协调发展规划;在安排资金、项目、贷款等方面,把第三产业摆上合理的位置;其次要增强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感,在发展二产业的同时加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三是集中打造文化品牌,改变现有的“各自为战”局面,对内整合资源,对外突出重点,在宣传、包装、扶持等方面形成合力;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对重点三产业项目,在资金、税收、用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二)快速推进“八大中心”建设1、农业生态旅游中心(1)军山街概况及“三农”问题军山街辖1个居民委员会、21个行政村,人口26772人,其中农业人口20324人,占76%;土地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3.68平方公里;域内有山有水,山体、丘陵、耕地、湖泊点状分布,错落有序,长江支流东荆河从境中穿过,形成了山茂湖美、山水相映的自然资源体系。

军山农业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要转变;二是现代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发展机制要创新;三是农村人力源较缺乏,农民综合素质要提高;四是农业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要加强;五是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发展规划要落实等等。

(2)军山农业生态旅游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市委、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列为了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6年市政府编制了《武汉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6-2020)》,开发区也向市政府提交了《武汉开发区农业发展现状、初步设想及请市支持解决的问题》的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