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的智慧 学做新时代教育家》李兆祥研修心得
以下是我对《读懂孔子的智慧,学做新时代教育家》这本
书的研修心得:
首先,我对孔子的智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
通过孔子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
他不仅拥有卓越的智慧,更有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执着,他
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放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我对新时代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
者将孔子的智慧与新时代的教育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
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理念和方法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反思。
在
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对比孔子的智慧和教育方法,反思自己
的教育实践,发现自己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还需要
加强。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想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家,自己
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总之,《读懂孔子的智慧,学做新时代教育家》这本书让
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的智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新
时代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
中,我会不断运用孔子的智慧和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5.《孔子如来》
荐语本书从道德修养、社会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门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观等方面,在“知识正确”和“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上,以散文化的笔触、隽语性的思辨,对孔子言论进行解读,体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正知正见,阐发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传递文化的涵养和力量。
作者简介鲍鹏山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教授。
安徽六安人,就读于安徽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支教青海,在青海师范大学任教17年,现为上海开放大学(原名为上海电视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文学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山东教育卫视《新杏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粉丝众多!他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新说水浒》人气爆棚,创下自2008年10月以来百家讲坛的最高收视率,易中天先生对他的评价颇高:“鲍鹏山《新说水浒》有古龙之风,有三强——文学性强、节奏感强、思想性强,比《水浒》有思想,比学术论文有意思。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孔子如来》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一、鲍子的孔子情结二、如何读懂孔子三、孔子与如来正文一、鲍子的孔子情结古之所谓“子”,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之人也。
《孔子如来》的作者——鲍鹏山教授被他的朋友们戏称为“鲍子”,当然以鲍先生的学识道德,他是当的起这个“子”。
鲍子著作等身,出版有《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寂寞圣哲》《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致命倾诉》等著作三十多部。
他是全国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永恒的乡愁》)。
20世纪90年代,在贾平凹《美文》上开“再读圣贤”专栏,持续三个年头,声誉鹊起。
鲍子的学术散文,可以说是继季羡林、余秋雨之后新一代学人散文的翘楚,有人认为他的散文较之余秋雨更为出色,因为鲍子更为纯粹,而秋雨则世故了许多。
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其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翻译和研究的困难性,很多人对孔子的理解存在着某些误解。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孔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孔子生活在中国先秦时期,当时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
孔子是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主要目标是求得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
他的思想体系早期还是以礼治为主要特点,后来逐渐发展为以德治和仁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其次,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孔子的经典著作。
孔子的思想遗产包含在诸多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中,这些著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故事。
阅读并理解孔子的经典著作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基础。
要深入领会孔子的思想,我们需要从中感受到其对道德和治理的思考,关于如何做人和如何治理社会的探索,在阅读中去思考和开拓自己的认知。
当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读懂孔子的经典著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我们需要将孔子的思想和当代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孔子的思想追求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这与当代的社会现实是有一定联系的。
孔子的思想探讨了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修身养性、文化传承以及政治治理等方面,这些都是当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将孔子的思想与当代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现实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孔子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去探寻和深化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需要引入现代科技来对孔子思想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做更深入的解释,也可以观察现实生活是否符合孔子思想中所说的好的生活和秩序的标准。
总之,正确地理解孔子思想需要我们付出许多的努力,要阅读经典著作,了解孔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将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介绍孔子的演讲稿五篇
介绍孔子的演讲稿五篇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
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没错,他就是——孔子。
一起来看看介绍孔子的演讲稿五篇,欢迎查阅!介绍孔子的演讲稿1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
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
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
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
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
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
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
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
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
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的坟墓。
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
孔子的名人事迹有哪些800字(精选)
孔子名人事迹范文一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
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
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
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孔子名人事迹范文二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懂孔子不容易:“子不语怪力乱神”如何理解?
读懂孔子不容易:“子不语怪力乱神”如何理解?《论语》好读,也不好读;孔子好懂,也不好懂。
比如《论语·述而》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看起来只是平常的七个字,绝无晦涩费解之处。
然而,后人对这句话的注解却有分歧,至今仍新说不断,聚讼纷纭。
张禹本是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东)人,在他父亲还在时他们家就移居到了莲勺。
张禹小时候,屡次随家里人到集市上,总喜欢在占卜、看相摊前观看。
久之,张禹了解了一些卜卦、占卜之术,不时从旁参言。
占卜者喜欢他,又认为他相貌不凡,便对张禹父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可以让他学习经术。
”等张禹长大,到长安学习,从沛郡施仇那里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胶东大儒庸生那里学《论语》,不久都通晓熟悉,还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
甘露年间(前53年―前50年),诸儒推荐张禹,有诏令太子太傅萧望之去察问,张禹回答《易经》及《论语》大义,萧望之听后很满意,奏张禹经学精通,有师法,可以试职事。
最后不料奏章未下,就又只好回去做原来的郡文学。
很久以后,试做博士。
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立皇太子,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太子,推荐说张禹善于《论语》。
诏令张禹授太子《论语》,因此,升做光禄大夫。
有一年,吏民中有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招致灾异。
成帝也认为颇有道理,但又觉得,事实不明显。
就坐车来到张禹的宅邸,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把吏民上书谈到的王氏之事告诉张禹。
张禹对成帝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或者因为夷狄犯中国。
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
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
性命与天道,连子贡之辈,也未能听到孔子谈论,更何况那些见识肤浅鄙陋的儒生所说的话呢。
陛下应该使政治修明,用善来应对上天的警戒,与臣下一同多行善举,这才是儒家经义的本意。
那些新学小生,胡言乱语,误人不浅,不要相信和任用他们。
小学生孔子学本读后感
小学生孔子学本读后感
《孔子学本》的讲述十分有趣,让我有一种冥想的感觉,在思考人生的过程中,读懂了孔子关于教育青少年的智慧,也对人生的哲学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本书的观点比较独特,以叙述的方式,把孔子的名言、故事不断穿插在书中,反映了孔子强力塑造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思想,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诲学生,传授当时绝大部分还没有诞生的社会秩序,尊重,理性,博爱,正直,责任,勤劳,诚信,慷慨等等。
而这些孔老师的智慧虽不是直接的受人之所用,而是渗入了更深的个人境界,也不断将其注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当中。
最重要的是,孔子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将正义,真诚和礼仪等美德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让学生以朴素虚实的态度去执行,去学习,去努力。
同时,他教会学生尊重上贵,所以他总是希望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但不能为自己争取过度的物质利益。
这种智慧浸润着他的学生,以至于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无穷的智慧,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拥有了支撑。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阅读精选(1):孔子教育思想及启示一、孔子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公开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
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岁任鲁国中宰,继任司寇,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他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不断提出和丰富了自我的教育思想与学说。
(二)教育思想1。
首创私学。
践行“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学术下移。
他开办了规模宏大的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
主张培养君子。
“以政为德”、“学而优则仕”。
他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
他认为人才务必靠教育来培养,提倡“学而优则仕”,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君子”或“士”,从而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
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等品德修养。
他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仁以礼为准则,包括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
4。
进行教材建设。
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授科目,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太经”为教材,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5。
提倡尊师爱生。
他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到达潜移默化的目的,并生张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6。
创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他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教学地,包括学习要虚心踏实、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与行动结合等。
孔子礼的内涵
•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 上文孔子说了“立于礼”,而在教导儿子 伯鱼之时,孔子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 “不学礼,无以立”。礼,恭敬辞让、恭 俭庄敬,于政治而言是君子必知的礼仪, 于社会而言是君子立身之本,于个人修养 而言是君子修身之要。人不知礼,耳目无 所加,手足无所措,如何自立为人?在 《尧曰》中,孔子又一次说了,“不知礼, 无以立也”。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礼 对于君子的“立”十分重要。
立于礼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认为《诗 经》的诗都出自诗人至情流露,本于性情,在 吟咏之间,抑扬顿挫,感人易人,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是兴于诗。礼以 恭敬辞让为本,君子修身立本离不开礼,学之 可以卓然自立、不为事物动摇,因此立于礼。 乐者尽善尽美,其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可 以养性情、涤邪祟,义精仁熟而且和顺于道者, 每闻乐而有所得,因此成于乐。这句话可见孔 子重诗教和重礼乐。
• 《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子路的一段话,他曾经听孔 子说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 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 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与此言同义,所注重的还应 该是礼本乎心。
•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 如礼何?——《论语·里仁》
• “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 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 来对待礼仪呢?”孔子在这里,提到了礼 的一个重要方面,让。礼之用,和为贵。 礼既包括外面所表现出的敬,又包括内心 所有的和,外敬内和,知敬能和,就必然 有让。礼在人与人相处之时必不可少,让 也同样。有礼无让,那还叫礼吗?
•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关于孔子高中作文800字(通用36篇)
孔子高中作文800字关于孔子高中作文800字(通用3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高中作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高中作文800字篇1孔子,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
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
经过《论语》的记载,能够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进取、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
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
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
所以主张“有教无类”。
这是一个故事:子路以往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当立刻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当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当立刻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当立刻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一样,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
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到达仁德的必经之路。
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
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能够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欢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欢乐,孔子不但好学,并且到达了乐学、善学的境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主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跨越千山万水,打破几千年的时间阻隔,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古老而年轻的孔子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
正如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发出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唯有认识孔子、了解孔子、读懂孔子,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来领略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风采。
2、作者介绍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4、全文分析1、文章开篇孔子的讲话有几层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态度?明确: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感到拘束)就不说了。
”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论个人的志向。
这反映出孔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另一层意思是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
因此孔子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从而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
2、公西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有以君子自居之嫌,他先谦虚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
关于读孔子的心得
A person has at least one dream, and there is a reason to be strong.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关于读孔子的心得读孔子的心得1郑喆文孔子,乃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为《论语》,这位儒家始祖的一生却并不顺利。
孔子一生都在推崇他的儒家思想,四处奔波:卫国、晋国、宋国、楚国......但他最后只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
记得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被监视了,这当然被孔子察觉到了。
为此,孔子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不尊重。
还不仅仅是这样,贵族甚至还来驱赶孔子,孔子不得不为此而感到厌烦。
即便这样,孔子依然竭力推崇自己的儒家思想,让它能有栖身之地。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源远流长,我对孔老夫子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教诲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只死记硬背而不思考,就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效果。
但只是成天空想而不学习新知识,也会因为知识的积累稀少而一无所成。
子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多复习,才能从已得到的知识中悟到新知识,能像老师一样熟练。
子还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我们要“学”、“思”结合,打牢基础功,认真请教别人的长处,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演讲稿关于孔子(通用8篇)
演讲稿关于孔子(通用8篇)演讲稿关于孔子篇1近来翻阅《论语》,我在其中了解、领悟。
我想对孔子说,你的思想,在经历漫长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滋长着,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中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学问的****。
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
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上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
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想对孔子说,当你在世界的某处地方停驻,留下的是你的渊博,教出的是无穷的学子,我为你感到自豪。
你渴望着统治者的赏识,可却从不因此而违背自己的原则。
你那谈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别人是拿不走的,因为它已成为个人的财富,是心灵的智慧。
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认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
正如一个人的气质,不能拿别人的一样,必须经过个人的学习,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通晓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论语》中,记录了你一生的言语,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品质我们都得到了升华,如滚滚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识已贯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怀令你那上千个弟子臣服,更令我惊叹。
孔子,我想对你说,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我想起了你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呀!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得到巩固,得到更新,获得更深的体会。
你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铭记于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标,如果奋斗方向错了,就应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定位错了,就要移动生命的坐标。
孔子讲“君子不器”其实有三层意思你读懂了吗
孔子讲“君子不器”其实有三层意思你读懂了吗众所周知,“君子”这一概念在儒家文化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儒家子弟修学的目标就是成为“君子”,即成就“君子”一样的品格。
因此,在儒家文化当中,“君子”二字不仅是修学的目标,而且也代表一个人的成就,无论是学识还是修养,都是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度。
那么,何为“君子”呢?关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为政》讲道“君子不器”。
什么意思?什么是“君子不器”?其实“不器”讲的“君子”所处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君子”的特性。
我们先看这个“器”字。
所谓“器”,指的是有形的东西,即相,如《周易》中就曾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另外,“器”还指一个人的品性之意,如《道德经》中就有“大器晚成”这样的说法。
当然,这个“器”字,也有指容器之意,泛指其功能或功用,即有用之意,而“有用”也就意味着“有限”之用。
因此,孔子讲“君子不器”,其实包含有以下三个内容,即:一、君子不应该光有其表在孔子看来,君子不光只是外表像“君子”而已,即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徒有其表,而是应该从内至外,都有君子的品质。
甚至可以说,君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修为,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而一个人若是想成为君子,就必须从内至外地纠正自身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使其达到“君子”的要求或者状态。
因此,君子绝不是徒有其表,而不讲究内在的修养。
二、君子不应该顽固不化在许多人的眼里,君子就应该行得端,站得正,有一股浩然正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君子就一定顽固不化或者因陈守旧,而是应该懂得变通,懂得取舍。
否则,一切都因循守旧,当然无法适应外在的变化,到处碰壁了。
所以,若是有人认为君子就是死板或者守旧,那一定是对于“君子”的误解,因为死板或守旧绝不是孔子所讲的“君子”。
三、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有用”这一层面我们知道,凡是有用的东西,都会有局限,如一个碗,最多只能装满,而不能装超过其体积的范围,又如一把椅子,只能用椅子的功能,而不能把椅子当桌子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2.孔子》
诵读、讲解、讨论、探究等
教学准备
课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字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人是谁吗?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伟大的人。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了解孔子生平事迹
老师范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分组比赛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六、教后反思:
年级及学科
一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2.孔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孔子生平。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孔子生平。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孔子生平对孔子产生由衷的敬意。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天真活泼,自控力较差,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理解力较弱,老师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原文。
2.阅读温馨点击,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阅读温馨点击的内容,加深对选文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学习《论语·学而》的选文,引导学生读熟、理解并背诵。
2.观看课件中“曲阜三孔”图片,感受孔子的伟大。
四、课堂学习反馈
本节课学习了《孔子》的故事,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孔子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论语》十二章素材
孔丘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去世时间前479年夏历二月主要作品《论语》主要成就儒家学派的初始人。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读孔子的心得5篇
读孔子的心得5篇读孔子的心得1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孔子同情这个小男孩并且反对这种没有人性的陪葬制度,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上请求君主赦免这个小男孩.孔子的这一举动在朝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虽然最终孔子在争论中取胜,但他却因此与季桓子结怨.从这个情节中,我看到了孔子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孔子是一位伟大的仁者.后来,孔子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从这一情节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谋略的人.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体现出了孔子过人的指挥才能.但这引发了佞臣谋反,直接导致了季桓子罢黜孔子.孔子从此便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子见南子〞的情节也让我印象颇深.南子妖艳而又清纯,她能够读懂孔子作为圣人的痛苦与寂寞.但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孔子表现出了可贵的理智.美色与权贵摆于眼前,孔子仍然坚守了内心的仁义道德.这种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孔子师徒的周游之路也是异常艰辛.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影片的最后孔子归鲁.众人喜极而泣的场景让人感动.电影《孔子》让我了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经历,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更让我了解了圣贤孔子的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和他思想的伟大.读孔子的心得2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老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孔子》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很多故事精彩情节,但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和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管理的很多办法,具体的感想如下.1:要有一个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团队.在这部片子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了宣导孔子的礼仪文化.对孔子不管贫穷.富裕.始终如一的追随者他随他.这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非权力影响力.2:通过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在这部片子中孔子宣导的文化就是礼仪.并不是以暴治暴.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加上我们维也纳酒店有事一个服务行业.想我们的服务礼仪的重要性.3: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现在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理想.在这部片子中孔子为了宣导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颠沛流离_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着长立志.读孔子的心得3孔子,这位公元5_年前的大文化人,不知对我们这些中国后辈来讲,是有着多大的影响力啊.通过电影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电影人的一种巨大的责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电影银幕上,那是谈何容易,更别说,要讲述关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对于无法亲身到孔子那个时代的电影人,要制作拍摄出如此意义的电影,更是不简单.《孔子》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不仅是演孔子的周润发演技超高,眼神.语言.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孔子的〝味道〞,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敬.学习的人物.看完《孔子》的我,真是即感到惭愧,又觉得有些自豪.电影中的孔子,时不时出现一句经典的语言,好多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可想而知,孔子的话,都能体现出他的品格之高尚,偶尔遇到学过的语句,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孔子一字一顿的小声念起来,这让我不禁感到自豪.但电影中还有我根本没听过的名句.在电影院时,周围的个别中老年人却能接上孔子的话,让我又有些惭愧,如此伟大的人物,学习的我们,却局限于课本,而没有广泛的了解更多,看来,当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放眼望向远方,而不是课本这狭窄的小小文学世界.读孔子的心得4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读孔子的心得5郑喆文孔子,乃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为《论语》,这位儒家始祖的一生却并不顺利.孔子一生都在推崇他的儒家思想,四处奔波:卫国.晋国.宋国.楚国......但他最后只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记得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被监视了,这当然被孔子察觉到了.为此,孔子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不尊重.还不仅仅是这样,贵族甚至还来驱赶孔子,孔子不得不为此而感到厌烦.即便这样,孔子依然竭力推崇自己的儒家思想,让它能有栖身之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源远流长,我对孔老夫子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教诲受益匪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只死记硬背而不思考,就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效果.但只是成天空想而不学习新知识,也会因为知识的积累稀少而一无所成.子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多复习,才能从已得到的知识中悟到新知识,能像老师一样熟练.子还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我们要〝学〞.〝思〞结合,打牢基础功,认真请教别人的长处,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_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读孔子的心得。
《孔子世家》文言知识练习
《孔子世家》文言知识练习一、通假字:1、由是反鲁()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3、师襄子辟席再拜()4、几然而长()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6、意者吾未知邪()7、夫子盖少贬焉()8、赐,而志不远矣()9、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10、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11、孔子语鲁大师。
()12、所慎:齐,战(11),疾。
()13、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2、祷于尼丘得孔子()3、字仲尼,姓孔氏()4、及长,尝为季氏史()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6、请与孔子适周()7、仁人者送人以言()8、窃仁人之号()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10、弟子稍益进焉()11、与齐太师语乐()12、眼如望羊()13、师襄子辟席再拜()14、楚救陈,军于城父。
()15、陈、蔡大夫谋曰。
()16、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7、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18、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19、从者病,莫能兴。
()20、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21、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2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3、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4、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25、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26、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27、吾从周。
()28、古者《诗》三千余篇。
()29、孔子晚而喜《易》。
()30、假我数年。
()31、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2、绝四。
()3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4、所慎:齐,战,疾。
()3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6、则弗复也。
()37、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38、乃因史记作《春秋》()39、约其文辞而指博。
()40、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41、弗独有也。
()42、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三、词类活用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5、楚救陈,军于城父。
关于名人时常温习的事例
关于名人时常温习的事例
1、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易经》这部古书,这本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但是孔子认为自己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还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于是他重新读了第二遍。
但他仍然觉得其中道理还是不能体会彻底,于是他又读第三遍,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这样下去,以至于编书用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换上新的再读。
即便读到了如此地步,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把《易经》的文字与内容理解清楚了。
2、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师襄子学琴。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
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
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一定是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孔子
徐蕴夏
读懂孔子?这真是个奢望。
然而我越读孔子,越是被他吸引。
在读《论语》及司马迁的《孔子世家》时,我渐渐勾勒出我心目中的孔子外貌:并不英俊,甚或有“七丑”之称,然而他身高九尺六寸,相当于姚明的身高,体质也很棒,精通“六艺”,还有着周文王一样的黝黑的肤色,算得上是文武全才之圣人。
尤其是他待人宽厚仁爱,彬彬有礼,从不疾言厉色,从不固执偏激,就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怎能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在外表之外,我新发现了孔子的军事才能:在齐鲁夹谷之会中,身为鲁国“执相事”的孔子,事先布置好了军队,又两次在会上及时、严厉制止了齐国的武力挑衅及阴谋,令齐君胆战心惊,主动归还了原先侵占鲁国的土地。
这真是“上将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谁说孔子不懂军事?他的学生各方面人才都有,大弟子子路勇猛善战便是将才。
但是孔子从不对君主们谈军事,他宣扬的“王道”在当世找不到市场,春秋各国君们喜欢“霸道”,追逐权力、武力,这也注定了孔子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外,我很欣赏孔子在音乐上的真性情。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他与别人一起唱歌,唱得高兴时,一定请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一遍。
他在闲暇时喜欢抚琴歌唱,钻研《文王操》何等痴迷!与音乐为伴,孔子的心态轻盈安适,自然能健康长寿。
当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我亦无法给“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犹如“道可道,非常道”一样,这是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丰富概念,但是我现在领悟到了:“仁”是一个“择善固执”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醒自己自我完善,向“仁”与“善”不断靠拢的过程,所谓“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是以弟子们多次向孔子们请教“仁”,而孔子每一次的回答都不同。
这一是因材施教,因事施教,二是“仁”的范围广而深,“克己复礼”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亦是仁。
这是需要我们终身去学习和领悟的。
我最感叹孔子的最后时光:妻子去世,儿子亦先他而去,接班人颜回早死,麒麟现身被杀,子路惨死……这位拄着拐的老人再也不能著《春秋》了。
即使周游列国遍遭冷遇,几度困厄险境都不曾泯灭的济世热情,只余灰烬了。
他流泪叹息:天丧予,天丧予!
然而孔子从未离开我们。
他那睿智仁爱的目光穿越几千年的风云,有力地温暖着我们向上的心灵。
读懂孔子的人越多,这世界上的和谐、美好、希望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