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

合集下载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之比,是衡量一个企业或国家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生产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生产率的计算方法1. 单位时间生产量法: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与所耗费的资源之比,如每小时生产100个产品,每个产品需要耗费1元人力成本,则单位时间内人均生产率为100÷1=100。

2. 单位资源消耗量法:单位资源消耗量与所能够获得的总产品数量或服务量之比,如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单位资源消耗量为2÷100=0.02。

3. 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减去该产品所需要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越高则说明该企业或国家在利润上越有优势。

例如,某企业每增加一个产品可以带来10元收益,但同时需要增加5元变动成本,则其边际贡献为10-5=5元。

二、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高技术水平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

2. 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是决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

3. 经营管理: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如科学的组织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优化的流程设计等都可以提高生产率。

4.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企业或国家是否需要增加生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则需要增加生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生产率与经济效益1. 生产率与利润:高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例如,某企业每小时需要消耗2元人力成本才能够生产100个产品,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2元,如果该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每小时所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到200个,则每个产品成本为0.01元,利润率就会提高。

2. 生产率与竞争力:高生产率可以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生产率

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2、工时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工作工时*100%=实际工作工时/工作工时*100%3、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4、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劳动组织工种工种是指按生产操作的技术内容划分的工作种类。

工种划分是随着劳动分工而产生、生产技术提高而发展的。

工种划分越精细,劳动者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就越快,但重复操作的单调乏味性也越强。

随着现代科学和智能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的要求,工种划分将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工艺工艺是指利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外部形状、尺寸大小、成份性质、空间位置或表面状况等,使之变为预期产品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的统称。

工序工序又称“作业”。

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进行劳动加工,以完成生产过程一个部分的生产性活动,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最小单元。

如果劳动对象不移动,固定在工作地上,而由不同的工人顺序对它进行加工,则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这个工地上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一道工序。

当一件或一批相同的劳动对象,顺序地经过许多工作地,在每一工作地内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一道工序。

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固定”,即固定的工人、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劳动对象。

职位职位是指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职务和责任的集合体,即任职人的职务行为和所赋有的相应权力,表明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等。

生产率(1)

生产率(1)

生产率计算公式
▪ 静态生产率 :某一时期内的生产率
生产率(1)
▪ 动态生产率: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的比值
生产率(1)
生产率测定的示例
一个5人作业小组,在一个月内生产了500个单位量的产品,所花 费的劳力为880个单位(这里采用的单位是小时:5人*22日*8小时 =880人•时/月)。 (1)试计算该作业小组每个小时的生产率? (a)第1个月内每个小时的生产率为——单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提高生产率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提高生产率可以缓和通货膨胀。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国际贸易
平衡。 ❖提高生产率对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生产率与质量是同步发展的关系。
生产率(1)
生产率管理
▪ 生产率管理的定义
▪ 簡單地說﹕即測定結果與某一標准值相比較。
生产率(1)
生产率的分类
▪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分:单一考察某一种生产要素,用其
投入量做分母所得到的生产率称为该要素生产率。如:
❖ 劳动生产率——用劳动工时作为总投入 ❖ 资本生产率——用折旧费或者固定资产帐面值作为分母 ❖ 原材料生产率——以投入原材料的数量(如重量)或价值作分母 ❖ 能源生产率——用能源单项要素作为投入(通常以KW为单位) ❖ 直接劳动成本生产率——用直接劳动总成本作为资源投入 ❖ 总成本生产率——将所有要素的成本总计作为投入 ❖ 外汇生产率——投入要素成本中只考虑所需的外汇一项
❖ 动态生产率——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除以基准期(以前某个时期) 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相对生产率) 。大 于1即表明生产率提高了。
生产率(1)
▪ 无论静态生产率还是动态生产率均可计算单要素、多要素、

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

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

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效率可低于100%,效益低于100%时,你就等着关门破产吧。

在工厂经常有人讲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这只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这里将提出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两个概念,以帮助工厂科学地制定效率目标,找到达成的方法。

生产率(Productivity)和生产效率(Efficiency )在生产管理的实际运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生产效率: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主要用来考核纯生产能力,不包括由技术、材料等其它问题所引起的能力损耗。

2、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100%-⨯+⨯⨯=加班时间损失时间实际人数工作时间标准工时产出数量生产效率产出数量:生产部、财务部在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

例如:61%100%4125100%21-580.5/h 50≈⨯=⨯+⨯⨯=生产效率 (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a\标准工时: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b\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1+宽放率)c\工厂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在10%~20%,对一些特殊的工种,如体力消耗较大的工种,宽放率可适当放宽一些d\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机器自动作业工时的总和。

(2)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3)实际产量:以实际入库量计算;(PCS)损失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H)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H)3、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损失工时的计算2、补助工时的计算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衡量了一个经济体在特定输入要素下所产生的产出水平。

它可以看作是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其他生产要素(如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业结构等)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的综合体现。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指标。

1.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企业、行业或整个经济体生产效率的变化,它衡量了产出相对于全部输入(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增长情况。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通常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即Y=A×F(K, L),其中Y 表示产出,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意味着相同的输入要素下产出水平的提高,反之则表示效率的下降。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力的效率改进、市场竞争、创新能力等。

2.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节约资源,从而提升产出水平。

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都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2.2 资本和劳动力的效率改进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效率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投资于现代化设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及提高劳动力参与度,企业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

2.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有效机制。

竞争能够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公式

生产率公式

生产率公式
生产率是衡量某一生产系统所得成果的比率,也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生产率的计算中,人力、物力、财力都要纳入考虑范围,它并不仅仅是生产数量的比较。

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生产率 = 生产量÷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其中,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这些要素的投入量是决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生产要素的匮乏和投入不足,会导致生产率降低。

要提高生产率,科技创新是很重要的。

科技和创新可以改善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装备和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

此外,还需注重资质培训和员工素质的提升,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加强管理效率。

在全球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提高生产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同时,政府也需要重视生产率的提高,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生产率并不等于降低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如果企业盲目地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降低生产质量,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提高生产率是企业和政府重视的方向和目标。

要提升生产力,需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理利用生产资源,加强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理论,及模型一、概念发展是主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由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推动的生产率分析使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对经济增长进行生产率分析,探求增长源泉,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府库。

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开发利用的效率。

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角度看,生产率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看,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它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质等各种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本质上说,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发达国家无不以生产率作为考核本国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且也作为与他国的经济增长进行比较的主要参数之一,国际竞争力评价就离不开它。

生产率分析不仅是探求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而且是确定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与生产率分析紧密相关的,牵涉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单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研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是分析的中心内容。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时候又被翻译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总和要素生产率”。

一般来说,TFP是指除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物质要素之外,其它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抛弃了生产率分析中的劳动力和资金两大要素。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等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考虑的要素资源包括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等。

二、生产率的理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生产率概念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的产出量进行计算,其本质上是单要素生产率或局部生产率,是由产出量与单一投入量之比计算的单要素生产率,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效率。

1942年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他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只包括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没有考虑诸如研究与发展,教育与训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

第三章生产率概述

第三章生产率概述
2)测定模型选择
– 单要素生产率模型 – 全要素或多要素模型
2.2.3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1、生产现场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生产现场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工人、现场管理人员 的积极性及对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
劳动时间的构成:
– 投入总人.时 Lr=工资表中的人数*(法定时数+加班时 数);
– 略去的人.时 Lo 诸如休息时间\用餐\开会\培训等合理 原因而应扣除的;
•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的同时,直接促进了 质量水平的提高;
• 产品质量是影响社会总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生产率管理
2.2.1生产率管理的含义 为提高生产率,协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活动的总称。
基本的生产率管理过程内容包括:
• 测量和分析生产率; • 对生产率控制和提高作出计划; • 控制和提高生产率; • 对控制和提高生产率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2.2.4 生产率评价方法 1、系统评价法 费用-效益分析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现在与过去发展状况的比较; 横向比较:同行业间的状况比较 系统比较:实际结果与目标要求间的比较
2.3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2.3.1 内部因素 1.硬因素
– 产品 – 厂房设备 – 技术 – 材料能源
Lm 损失时间
Ls标准人时
工人效率影 响
Lu 非生产人时
图2-3 劳动人时构成图
• 总劳动生产率:
Pr=Q/Lr=(Q/Ls)*(Ls/Le)*(Le/ Lr ’)*(Lr ’/Lr)
Q/Ls 标准劳动生产率 Ls/Le 工人的工作效率 Le/ Lr’ 有效人时与投入人时之比 Lr ’/Lr 投入人时与总投入人时之比

生产率概述

生产率概述

浪费之三: 不良品的浪费
• 产品制造过程中,任何的不良品生产, 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或者必 须修补及选别都是额外的成本支出.新生 产技术的生产方式,能及早发掘出不良品, 容易确定不良的来源.从而减少不良品的 产生.
浪费之四: 动作的浪费
• 要达到同样作业的目的,有不同的动 作,哪些动作是不必要的呢?是不是要拿 上﹑拿下如此频繁?有没有必要有反转的 动作?有没有必要有步行的动作?弯腰的 动作﹑对准的动作﹑直角转弯的动 作……等,若规划得好,有很多浪费的动 作皆可被消除哩!
• 生产实例:
• 一车间每日24H最大产能为100套
• 市场需求每日70套
• 稼动率: 70/100 = 70%
• 每日需求量只需工作:24*70% = 16.8H,所以只需在这 16.8H 100%运转工作就行,在这16.8H中可动率必须追求100%。 如果故障1H,则可动率只有15.8/16.8=94%,且完不成产能 任务,仪器故障的浪费问题便可暴露,以便迅速解决。
二、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1、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0%是靠生产率的提高取得的,而我 国只有30%;我国现在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日的 1/16。
2、提高生产率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3、提高生产率可以缓和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率 =工资增长率 - 生产率增长率 4、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当今属自由竞争市场的环境下,要达到目标利润就 必须努力来达到目标成本.就工厂面要降低成本,必须从企业内部可掌 握的部分,如:人工,设备及管理成本,来做为改善的对象.
二. 浪费的认识
工厂中的七种浪费 一.等待的浪费. 二.搬运的浪费 三.不良品的浪费 四.动作的浪费 五.加工的浪费 六.库存的浪费 七.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IE认为凡是不会赚钱的动作就是浪费.如:搬运,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社会总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效益的重要指标。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提升方法展开探讨。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社会总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

它是由各个经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总和得出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优化劳动组织和管理、改善生产技术等途径来实现。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发展。

2.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生产力水平。

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3.劳动组织和管理:合理的劳动组织和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4.资源配置:合理的资源配置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方法1.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2.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3.优化企业组织和管理: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企业内部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4.加强资源节约与环保:推动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效益的重要指标。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升、优化企业组织和管理、加强资源节约与环保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来实现。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实现的农产品产量。

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劳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投入所实现的产量增加,即同样的劳动投入下产量增加,或者以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所需的劳动投入减少。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高效农业管理和农业扩大规模经营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劳动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劳动操作的效率,降低劳动投入成本,从而增加了单位劳动的产出。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供应量,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够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政策措施之一。

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生产力极其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生产率正在逐年提高,但同时价格总水平也不断上涨。

这不禁让人们思考: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一、生产率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人均生产的货物或者劳务的数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手段的不断进步,对于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凸显的作用。

合理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使得每个人的劳动成果更加丰厚。

因此,生产率和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价格总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物品价格的平均水平。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市场价格的下降,也就是降低了价格总水平。

提高生产率,不仅可以满足更多人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在提高拥有商品的人的消费能力的同时减轻他们负担。

二、价格总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然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会对生产率产生一定的限制,甚至会让一些企业、行业陷入困境。

这主要是由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

这样,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为满足不了人们实际需求,而选择退出市场。

此外,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还会使得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

而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支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大大减小。

这种压力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甚至怠工和办公室政治的增加。

另外,价格总水平上涨还可能让人们掏空了腰包,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受消费者拥有购买力的增加所驱动,才能有更多的企业投资生产。

是的,高波动的价格总水平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许多不利之处,但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总水平,对于经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三、如何平衡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生产率和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但谁也不能再短时间内就主导整个市场。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概念,理论,及模型一、概念发展是主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由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推动的生产率分析使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新阶段.对经济增长进行生产率分析,探求增长源泉,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府库。

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开发利用的效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角度看,生产率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看,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它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质等各种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本质上说,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发达国家无不以生产率作为考核本国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且也作为与他国的经济增长进行比较的主要参数之一,国际竞争力评价就离不开它。

生产率分析不仅是探求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而且是确定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与生产率分析紧密相关的,牵涉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单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研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是分析的中心内容.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时候又被翻译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总和要素生产率”。

一般来说,TFP是指除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物质要素之外,其它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抛弃了生产率分析中的劳动力和资金两大要素.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等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考虑的要素资源包括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等。

二、生产率的理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生产率概念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的产出量进行计算,其本质上是单要素生产率或局部生产率,是由产出量与单一投入量之比计算的单要素生产率,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效率。

1942年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他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只包括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没有考虑诸如研究与发展,教育与训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

全要素生产率-精品文档

全要素生产率-精品文档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 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 即总产量/全部要素投入量。
规模效应 技术进步; 效率的改善;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 计算方法
1.代数指数法(AIN)
增长会计法
经济计量法
城市化率 市场化率 TFP 工业化率
参考文献:
• 1.任保平,钞小静.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转 型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 2.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19.经 济研究,2019,(6):51-60.
• 3.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世 界经济,2019,(12):3-13. • • 4.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 论思考.经济研究,2019,(8):13-20. • • 5.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 证分析(1979年~2019年).经济学(季刊)2019,4(2):263-296.
2. 索洛残差法(SR) 运用较广
• •
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 • 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总量生产函数为: • Yt = Ω(t)F(Xt) (4)
• • • 利用OLS 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要测算,测算公式为: Kt = It / Pt + (1 − δt)Kt − 1 (9) 约束条件很强,往往难以满足此外,索洛残差法用所谓 的“残差”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无法剔除掉测算误差的 影响。

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指标一、引言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行业或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它在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生产率指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生产率的定义和意义2.1 定义生产率指标是用于衡量单位时间或单位资源所创造的产品或价值的量化指标。

它可以通过将产出与投入进行比较来计算得出。

2.2 意义生产率指标的提高可以带来多重好处: 1. 提高效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减少浪费,生产率指标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生产产品。

2. 降低成本: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增加收入: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并提高销售额。

4. 促进经济发展: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三、生产率指标的种类3.1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产品或价值。

它可以通过将总产出除以总劳动力数量来计算得出。

3.2 资本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是指单位资本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产品或价值。

它可以通过将总产出除以总投入的资本量来计算得出。

3.3 多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考虑了除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如技术进步、能源利用等。

它可以通过将总产出除以多个要素的总投入来计算得出。

四、衡量生产率的指标4.1 生产率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时间段内的生产率变化来计算得出。

它可以反映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

4.2 直接劳动生产率直接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直接劳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产品或价值。

它可以衡量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4.3 总因素生产率总因素生产率是指除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所有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

它可以综合评估不同要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4.4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考虑了所有生产要素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等因素。

它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率。

五、影响生产率的因素5.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指标
生产率指标是衡量生产过程效率和成果的一系列指标。

它们旨在计量成本、资源、人力和时间等投资与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贡献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生产率指标包括:
1. 劳动生产率:每位员工或每小时产生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2. 资本生产率:投资资本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每资
产或每投资一单位人力所产生的产出数量。

3. 成本效益:生产所需的成本与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数量和
价值之间的关系。

4. 产品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一定时间内的产品或服务
数量之间的关系。

5. 交付时间: 从订单确认到产品或服务交付所需的时间。

6. 库存周转率:每年销售和替换库存的次数,以提高资金利
用效率。

7. 功效改进: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率和前期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以及效率改进方案的成功率。

生产率指标可以协助管理层确定生产力的强弱点,并攸关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定义可知,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
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它是 一个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动力、积极促进IE应用、不断改 善生产系统的控制系统。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
生产率 管理规 划部分
战略技 术与经 营规划
资源流 环境 动部分
采 投入 购
生产率测 定部分
代用生产 率度量
與既定目標﹑歷史發展狀況或同類系統水平進行比較的 基礎上﹐對生產率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系統評價 和分析﹐它能為生產率的改善與提高提供比較全面﹑系 統和有實用價值的信息。
▪ 簡單地說﹕即測定結果與某一標准值相比較。
生产率的分类
▪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分:单一考察某一种生产要素,用其
投入量做分母所得到的生产率称为该要素生产率。如:
(a)第1个月内每个小时的生产率为——单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2)假定该小组第二个月内生产了600个单位产品,而所用的劳动力 为800个单位(5人*20日*8小时=800人•时/月),试计算该作业小 组每个小时的生产率指数? (b)第2个月内每个小时的生产率为
(c)每个小时的动态生产率指数为——单生产要素的动态生产率指数
生产率--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生产率的定义
▪ 生产率是经济学上一个用来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的指标。
一般定义为:生产系统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即:
生产率(P)= 产出(O)/ 投入(I) 式中:产出——满足外界需要而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投入——为获得这些产出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 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
❖ 劳动生产率——用劳动工时作为总投入 ❖ 资本生产率——用折旧费或者固定资产帐面值作为分母 ❖ 原材料生产率——以投入原材料的数量(如重量)或价值作分母 ❖ 能源生产率——用能源单项要素作为投入(通常以KW为单位) ❖ 直接劳动成本生产率——用直接劳动总成本作为资源投入 ❖ 总成本生产率——将所有要素的成本总计作为投入 ❖ 外汇生产率——投入要素成本中只考虑所需的外汇一项
生產率為每天20個單位﹔一個提供社會服務的工人4個星 期生產了750個紙箱﹐則其生產率為每天37.5個紙箱﹔一 個企業用20KG的原材料生產1單位產品﹐而另一企業用 25KG相同的原材料生產1單位的相同產品﹐則前者的生產 率更高。
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 德鲁克指出,“生产率是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 生产率的重要性表现在:
❖ 对调节作用的效果进入新一轮测定、评价、规划、控制 和提高。
生产率測評
生产率測評包括生產率測定和生產率評價
▪ 生产率测定就是对某个研究对象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 算。
▪ 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
程的中心环节,因为有度量才能鉴别和评价,才能知道 改进的方向。
生产率測評
▪ 生产率評價﹕在將對象系統生產率實際水平的測定結果
数量 0.57 0.50
比如說周報以周為單位進行計算
❖ 动态生产率——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除以基准期(以前某个时期) 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相对生产率) 。大 于1即表明生产率提高了。
▪ 无论静态生产率还是动态生产率均可计算单要素、多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静态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
单要素生产率 多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类 :
❖ 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 真实投入量之比
❖ 多要素生产率——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几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 单要素生产率——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
▪ 按测定方式分类 :
❖ 静态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绝对生产率 )
❖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提高生产率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提高生产率可以缓和通货膨胀。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国际贸易
平衡。 ❖提高生产率对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生产率与质量是同步发展的关系。
生产率管理
▪ 生产率管理的定义
生产率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 容包括根据系统的产出量和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来规划、组 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转换过程
生生产产率率 测测定定过过程程
产出 销 环境 售
标准
生产率评价、控 制和提高部分
标准
标准
生产率评价、控制、提高
▪ 生产率管理过程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 生产率的管理规划部分(根据上一次的测定和评价结果 对生产率的控制和提高进行规划);
❖ 资源流动部分(生产过程); ❖ 生产率测定和评价部分; ❖ 生产率控制和提高的调节反馈;
(3)假定除了劳力投入(以工时来度量)以外,还考虑到材料投入 这一因素(如下表所示),用价格和成本来度量,计算生产率和 生产率指数?
某作业小组产出与投入数据
第1个月
第2个月
1、产出(单位量)
数量 价格 500 1000
指数(% )
——
数量 价格 指数(% )
600 1000 120
2、投入(工时)
生产率计算公式
▪ 静态生产率 :某一时期内的生产率
▪ 动态生产率: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的比值
生产率测定的示例
一个5人作业小组,在一个月内生产了500个单位量的产品,所花 费的劳力为880个单位(这里采用的单位是小时:5人*22日*8小时 =880人•时/月)。 (1)试计算该作业小组每个小时的生产率?
是一个 重要的效益指标。
▪ 生产率适用各种层次和规模的系统,既可用于一个企业,也 可用于一种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 IE的目标就是设计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
,因此生产率也是衡量IE应用效果的指标,是IE工程师必须 掌握的一个尺度。
生产率的定义
▪ 例﹕假定某個企業用5天時間生產了100個單位產品﹐則其
880 料)
1000 150 —— 1250 150 125.0
作业小组的生产率计算
第1个月
第2个月
4、每小时的产出(单 位产品/人·小时)
5、每单位量材料的产 出(单位产品/ 单位材 料)
6、多要素静态生产率 (用价格和成本来度量 )
7、多要素动态生产率 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