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引导文-醇
高中化学选修5醇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醇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醇的命名方法。
3.掌握醇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
4.了解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醇的定义和性质。
2.醇的制备方法。
3.醇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内容1. 醇的定义和性质1.1 醇的定义:醇是由氢原子替代一个碳氢化合物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羟基化合物。
1.2 醇的性质:醇通常呈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特殊的味道和酒味;具有醇酚亲醇性质和疏水性质。
2. 醇的制备方法2.1 通过迁移羟基的方法:实验操作:将醛或酮与亚硫酸氢胺反应,生成含羟基的醇。
2.2 通过氢化的方法:实验操作:将烯烃通过氢化反应得到醇。
3. 醇的命名方法3.1 基本规则:根据主链中的羟基数来命名。
3.2 命名示例:CH3CH2CH2OH称为正丙醇,CH3CH(OH)CH3称为异丙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醇的制备方法和命名规则。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合作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学习。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醇的制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2. 课件:包括醇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和命名规则等内容。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醇的理解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课后作业: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选修5醇教案的范本,希最能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理解。
2. 乙醇的应用领域的拓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乙醇、浓硫酸、碘单质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酒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酒类的共同成分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乙醇。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分子式、分子量、颜色、气味等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闻觉来描述乙醇的物理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燃烧反应,演示实验:乙醇的燃烧。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3. 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演示实验:乙醇的氧化。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四、乙醇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制备方法,如发酵法、合成法等。
2. 演示实验:发酵法制备乙醇。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五、乙醇的应用领域(10分钟)1. 介绍乙醇的应用领域,如燃料、溶剂、医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酒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酒类的共同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介绍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乙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醇 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醇的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2、复习乙醇分子结构、性质,初步学习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师实验与分子结构模型结合,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课堂反馈。
【教学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引入]据我国《周礼》记载,早在周朝就有酿酒和制醋作坊,可见人类制造和使用有机物有很长的历史。
从结构上看,酒、醋、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讲述]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定。
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板书设计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2、分类:3、命名:⑴选择含有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某醇;⑵从离—OH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⑶醇的名称前面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出—OH的位置,—OH的个数用二、三…标出4、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5、化学性质:。
《醇和酚》 说课稿
《醇和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醇和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烃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后续醛、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醇的概念、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等重要化学反应。
接着,教材引入酚的概念,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差异,阐述了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讲解了酚的酸性和酚与溴水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烃类的相关知识,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醇和酚这两类有机化合物,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在理解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过,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醇和酚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2)了解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醇和酚的性质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酚的酸性和酚与溴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1)醇和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醇的消去反应机理和酚与溴水反应的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乙醇 教学设计
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①化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教材中学生开启有机物学习的一节重要的篇章,同时本节内容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认识学习生活中或是工业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通过我们身边的乙醇类产品,可以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习题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实验,问题启发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③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生活中都对解乙醇有些认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此外,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④教学目标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乙醇认识物理性质,搭建乙醇球棍模型的认识其结构,做乙醇相关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在乙醇反应中的变化,学习乙醇的结构分析和探究乙醇具备什么特殊的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学习乙醇的性质和分子结构,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型,认识乙醇的结构决定了其不同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准备乙醇的相关学生实验,让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出发,微观上探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从而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高中化学醇教案
高中化学醇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掌握醇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
例如,学生应能描述醇的官能团结构,解释醇的极性如何影响其
溶解性,以及识别不同类型醇的命名规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含酒精饮品或药物作为导入案例,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醇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起醇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
进入正题后,教案应包含对醇分子结构特点的讲解。
通过分子模型或多媒体动画展示醇的
分子构造,特别是羟基(-OH)在分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同时,
结合实验演示,如乙醇与水混合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醇的极性和溶解性。
在探讨醇的化学性质时,教案需要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
例如,通过铜镜反应来检验醇的
存在,或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简单的香精分子,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并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巩固知识点,教案中还应该包括各类习题和案例分析。
比如,提供不同结构的醇分子,让学生练习命名,或者分析真实情境中的化学反应,如汽油添加剂MTE(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过程等。
教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报告,分享他们对醇类化合物的认识和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醇》教案
(三)、 合作解疑,突出重点
• 重点知识的学习: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本节 重点,并且化学5模块对官能团性质、化学 键断裂问题要求较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 要让学生重视它,研究它,弄懂它,于是我 在学案中把乙醇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反应 原理、注意事项设计成小资料、分解成小问 题,并配以相应的尝试练习,指导学生阅读 后做练习,课上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合作解 疑,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此时学生对各 类反应化学键断裂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初 步达到了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效果。
(四)利用课件,突破难点
难点知识的处理:对乙醇的取代反应、氧化反 应、消去反应分子中的断键情况播放课件 , 每 看完一段,由学生代表把动画内容转化为语言 表述(必要时可反复多次播放,直到学生能够 正确表述为止,我认为这种做法比先让学生看 课件,然后教师讲解效果好), 这样真正做 到了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独立自学,培养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图表把醇的
概念、分类、命名,醇的物理性质 变化规律均设计成小 问题,编成学案在上课的前一天下发给学生,教师给以 目标导学 (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资料提供等), 课前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做出总结和评价,课上分组展 示自学成果 (回答学案上的问题,给出必要的讲解,解 答同学的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其答题的方向,思路, 为学生提供乙醇、碘、水、苯等有关试剂和仪器,辅助 学生讲好乙醇的物理性质,不到位的地方教师点拨总结 (以上是通过对实验操作、查阅图表、资料分析,学生 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自学习 惯)。
学法:
1.独立自学,自主尝试 : 课下自学,课上尝试讲解,练习、检测 自学成果。 2.合作解疑,展示升华 : 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得出结论,分组讲解 展示,升华为理论、规律。
高中化学醇的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醇的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醇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醇的命名方法;
3. 理解醇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醇的定义和性质;
2. 醇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醇的定义和性质
(1)醇是一类包含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物;
(2)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可溶于水等;
(3)醇的化学性质: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醚化反应等。
2. 醇的命名方法
(1)一级醇的命名:以烷烃的根名加上“-ol”后缀;
(2)二级醇和三级醇的命名:以烃基官能团的个数和位置来命名。
3. 醇的制备方法
(1)氢氧化钠法:利用氢氧化钠与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制备醇;(2)对金属钠的用量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
2. 学生练习结合讨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实际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醇的定义和性质;
3. 讲解醇的命名方法;
4. 讲解醇的制备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练习醇的命名方法;
6. 总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教学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醇的理解情况;
2. 引导学生合作,进行互相评价。
七、课后作业:
1. 复习本节课内容;
2. 完成课堂习题。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醇的试讲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初中化学有机物乙醇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物乙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分子结构。
2. 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钠金属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乙醇吗?乙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二、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 讲解乙醇的用途,如作为溶剂、燃料等。
三、乙醇的分子结构(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重点讲解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羟基。
2.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了解乙醇分子中的碳氢键和氧氢键。
四、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0分钟)1. 与钠的反应:a. 讲解钠的性质和与乙醇反应的原理。
b. 进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氧化反应:a. 讲解乙醇的氧化反应,如燃烧、催化氧化等。
b. 进行乙醇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2. 提问:乙醇还有哪些其他的应用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乙醇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乙醇说课稿(通用10篇)
乙醇说课稿(通用10篇)《乙醇》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乙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乙醇》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乙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一课时内容。
该部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了乙醇组成与性质,了解了乙醇的结构特点。
结合乙醇的结构认识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醛的相关知识,以此带领学生认识到乙醇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方法,同时拓展了视野,认识了化学与STSE 之间的关联。
(过渡:一堂好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酒精制品,对于酒精的物理性质很熟悉,但是对其化学性质并不了解。
考虑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当中,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乙醇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当中,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能够书写乙醇和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以此推断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够书写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通过对比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锻炼对比、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和钠的反应及其催化氧化。
通过翻转课堂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乙醇”为例
2、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通过PPT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分 析乙醇分子的特点,包括官能团、立体构型等。通过实验测定乙醇的物理性质 (如密度、溶解度等),加深学生对乙醇性质的理解。
3、乙醇的制备和分离提纯:通过实验演示乙醇的制备和分离提纯过程,引导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 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乙醇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PPT展示乙醇的化学反应机理,包括乙醇的氧化 反应、酯化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中的电子转移和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5、实验操作及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 探究乙醇的性质和制备过程。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和理解乙醇的性质和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 设置更多的问题情境和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此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 知识面。
参考内容二
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 例研究:以“离子反应”为例
引言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它包 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 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非常 重要的反应类型,也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本次演示以“离子反应”为 例,阐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提纯方法; 3、能够理解和掌握乙醇的化学反应机理;
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醇、酚教学为例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能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以醇、酚教学为例,探讨了思政元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思政元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融入方向和目标。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安排不仅仅是科学原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科学发展历程,增强科学认识和创新意识。
其次,在有机化学醇、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案例讲解等方式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传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和合成方法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醇、酚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和讨论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进行醇、酚的合成实验时,我们既可以重点讲解实验步骤和反应机理,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
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科研训练、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来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课后辅导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科研项目,让他们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习情境1引导文: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
【能力训练】
1. 画出以生产布洛芬的各步工艺流程框图。
2.查阅《中国药典 2010》关于布洛芬的检测方法。 3.为傅-克反应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 氧化法合成布洛芬时,为什么要加入适量的叫亚硫酸钠?试写出有关反应式。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本学习情境的其他说明,列写出你们小组可提出的其他问题:
行相关的进算,绘制生产工艺流程。
完成项目报告:《维生素 C 生产工艺规程》。
通过本情境的学习,要求学员应做到: 掌握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生产路线 掌握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生产过程及影响因素。 掌握中间体、药物的分离与纯化。 掌握各步生产过程的生产操作。 掌握生产的工艺流程 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恒算。
(2)工艺过程
(3)影响因素
【能力训练】
1. 画出以对硝基苯酚钠为原料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各步工艺流程框图。
2.查阅《中国药典 2010》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方法。
3.正确的掌握药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其方案的确定等。
4.请学生按照生产过程,编制某一装置发生异常工况应选用那些安全装备并如何使用的操作规程(应急预 案)。
(2)化学裂解法制造 6-APA
半合成青霉素的制备方法 用 6 -APA 与侧链缩合制备半合成青霉素的方法是 6 -APA 分子中的氨基与不同前体酸(侧链)发生酰
化反应。其方法有 3 种,即化学法、酶催化法和酰基交换法。 (―)化学法 1. 酰氯法
2. 酸酐法
(二)酶催化法
(三)酰基交换法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制备 (1)头孢菌素 C 的制备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本学习情境的其他说明,列写出你们小组可提出的其他问题:
小组讨论与资料整理等。相互评价,请给出小组成员的得分。 任务学习其他说明或建议: 指导老师评语:
醇的化学性质教案
醇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醇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掌握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醇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探究醇的化学性质;(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醇的结构特点;(2)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醇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醇的化学反应机理;(2)醇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水、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有机物的分类和醇的定义;(2)提问:醇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2. 醇的物理性质:(1)观察醇的水溶性;(2)观察醇的沸点。
3. 醇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醇的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醇的取代反应;(3)实验探究醇的消除反应。
4. 醇的应用:(1)介绍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料酒、酒精等;(2)介绍醇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合成材料、燃料等。
五、课堂小结1. 醇的结构特点;2. 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1. 复习醇的化学性质;2. 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拓展1. 醇的衍生物:(1)介绍醇的衍生物如醚、醛、酮等;(2)探讨醇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2. 醇的合成方法:(1)介绍醇的合成方法,如氧化、取代、消除等;(2)分析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七、实例分析1. 生活中的醇:(1)分析料酒、酒精等醇的成分和作用;(2)探讨醇在饮食、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 工业中的醇:(1)分析塑料、合成橡胶等工业产品中醇的作用;(2)探讨醇在新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醇 详细课件
3、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能发生的反应和断键部位: H H H-C--C-H H O-H
思考交流: 1. 乙醇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分别在什么部位?
2. 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预测醇类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烯
R 消去 浓硫酸 反应 加热 取代 反应 HX
H C H
H C O
Na
取代 反应 H H
羧酸 酯化
醚
反应条件 化学键的断裂 化学键的生成 反应产物 NaOH、乙醇溶液、 加热 C—Br、C—H C==C CH2==CH2、HBr
CH3CH2OH
浓硫酸、 加热到170℃ C—O、C—H C==C CH2==CH2、H2O
【实战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消去反应,能发生的写出反应
方程式:
①1-丙醇 ② 2-丙醇 ③ 2,2-二甲基-1-丙醇 ④ 甲醇
醇 的 用 途
小结:
醇
1、醇分子组成和结构
2、醇的物理性质 醇 3、醇的化学性质
①置换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
4、醇的转化运用
结论: 碳原子数越多,溶解性越弱。 原因:饱和一元醇可看成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烷基取 代后的产物,当烷基较小时,醇分子与水分子任意比互溶, 随着烷基的增大,醇的物理性质逐渐接近烷烃,越不易溶。
2、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 3)多元醇
结论:相同碳数的醇,随着羟基的个数增多,沸点变高。 原因:多元醇由于羟基多,增加了分子间成氢键的几率。 分析多元醇的水溶性:醇与水分子也更容易成氢键,所 以多元醇易溶于水。
3、醇的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卤化氢的取代反应
(1)预测可能的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CH2OH+HClCH3CH2CH2Cl+H2O (2)如何检测反应的进行? 核磁共振氢谱
醇的课程思政案例
醇的课程思政案例摘要:一、课程思政背景1.我国高等教育对课程思政的重视2.醇的课程思政案例的意义和价值二、醇的课程思政案例介绍1.案例背景a.醇是什么b.醇的应用领域c.醇课程思政案例的提出背景2.案例实施a.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b.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c.醇课程思政教学方法d.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3.案例成果a.醇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b.醇课程思政对教师的影响c.醇课程思政在社会上的反馈三、醇的课程思政案例启示1.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2.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3.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正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醇的课程思政案例正是这一背景下涌现出的优秀典范,具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
醇,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食品等行业。
醇课程思政案例的提出,旨在通过醇这一具体物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在醇课程思政案例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了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接着,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涵盖醇的性质、用途、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思政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教学方法上,醇课程思政案例采用了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价值引领。
同时,醇课程思政案例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醇课程思政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果。
不仅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取得了丰收,而且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引领。
此外,醇课程思政案例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平台,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总之,醇的课程思政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展示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选修《醇》教学设计
《醇》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⒉年级:高二年级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⒋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②了解醇的分类和简单饱和一元醇的命名,掌握乙醇分子中氢键对性质的影响;③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④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内容分析:本节关于醇,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3.学情分析: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设计思路:(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心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醇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掌握“官能团”概念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按结构-性质-用途的研究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2、通过学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酒、乙醇汽油等,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探究建议:①实验:乙醇与钠反应、乙醇与水反应比较;②实验:乙醇的消去反应③多元醇物理性质探究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引入]:让学生填充关于酒的诗歌,从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入主题[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板书]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如:C2H5─OH(脂肪醇)、─CH2─OH(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讲述]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醇》PPT课件
H3
CH3OH都属于与乙醇同类的烃的衍生物,它
们能否发生象乙醇那样的消去反应?
结论: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与-OH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有氢原子。
2021
29
2.催化氧化断键剖析:
HH 2H — C—C—O—H +2O2
HH
HH 2H — C—C—O
H
+2H2O
启迪思考:
当--C上没有氢或只有 一个氢的情况又如何氧 化呢?
由于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制得的乙烯中往往混有H2O、CO2、SO2等气 体。可将气体通过碱石灰。
8、为何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因为乙烯难溶于水,密20度21 比空气密度略小。 28
开拓思考:1. CH3
—— ——
CH3
CH3
CH3-C-OH、CH3-C-CH2-OH
CH3H3
CCH3
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作用,
这种吸引作用叫氢键(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2.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2021
9
二、乙醇
(一)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2H6O
HH
CH3CH2OH
H—CH—CH—O—H2021或C2H5OH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 入氧原子的反应(去H或加O)
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 氧原子的反应(加H或失O)
2021
20
(3)强氧化剂氧化
•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重铬酸钾酸 性溶液氧化生成乙酸。氧化过程可分为两 步:
氧化
氧化
CH3CH2OH
常见的醇精选教学PPT课件
③断键:酸脱羟基,醇脱氢。
乙醇与无机酸成酯 CH3CH2O-H + HO-NO2
+ H2O
CH3CH2ONO2
5)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 CH3CH2OH+3点O燃2
C2H4·H2O
2CO2+3H2O
(2)催化氧化 (脱氢氧化)
O
2CH3-CH-O + OCu2/Ag 2CH3-C-H+2H2O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为0.79g/ml,比水小 易挥发,沸点为78.5℃ 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CH2CH3
CH2CH3
CH2CH3
O HH
O
H
H
O
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H
H
O
O
O
CH2CH3
CH2CH3
CH2CH3
2、乙醇的用途
(1)作为饮料酒的成分,例如市售的各种白 酒、曲酒等,主要成分就是乙醇的水溶液。
不会积极的看待生活,主要是认知和心 态出了 问题。 爱抱怨 的人没 有学会 正确的 看待事 物,发 现不了 生活的 美好, 对自己 拥有的 不珍惜 、不知 足、不 感恩。 事物有 自身的 存在方 式,其 结果总 是一定 的,但 我们对 待事物 的态度 却是由 我们的 心态可 以调整 的。正 如莎士 比亚在 《哈姆 雷特》 中所说 的那样 ,“世 上本无 所谓好 坏,皆 思想所 然”。 当我们 面对不 快时, 换一个 角度看 问题, 结论就 可能完 全相反 。 不会正确的比较就是总爱用自己没有的 去和人 家有的 比,拿 自己的 短处比 人家的 长处, 越比越 气,越 比越恼 ,最后 比出嫉 妒羡慕 恨。弄 得自己 长吁短 叹,怨 天忧人 ,总不 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完成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引导文:醇的性质
单元设计:醇的性质
任务描述:本节是以学生以前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烷烃、烯烃、芳烃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醛酮、羧酸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分析的学生选学《复杂样品的综合分析》打好基础。它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本单元主要从生活常识引入,按“乙醇结构——乙醇性质——乙醇重要应用——醇的通性——醇重要应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讨论或习题之中。。
通过本情境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做到:
1.了解羟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应用乙醇的化学性质(跟活泼金属的反应、跟氢卤酸的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乙醇的化学性质推论出醇的通性。
3.理解醇的用途。
引导文
【基础知识提问】
1.酒精中毒后怎么办?
2.误食工业酒精怎么办?
3.为什么不能酒后驾车?
4.如何知道驾驶员酒后开车?
5.酗酒有哪些危害?
【能力训练】
1.乙醇的化学性质
2.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推论出醇的通性(与乙醇性质的异同)
3.醇的用途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过程,列写出你们小组可提出的其他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本小组的学习评价表,相互评价,请给出小组成员的得分。
任务学习其他说明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