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8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单科试卷3(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必考点精选题系列单科试卷3(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海南儋州期末测试)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2.(原创)一代商圣范蠡认为“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范蠡主张A.实行自由贸易B.政府应调节物价C.工商食官D.重农抑商3.(改编)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
材料说明了( )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项正确;题干主要介绍了门下省的职权变化,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对于三省六部运行的理解。
4.(原创)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从孔子思想中特别提出“礼”的部分,扩大“礼”的内涵,包含典章制度与法律。
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5.(2014江苏南通一模)“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6.(2014年广东深圳二模)“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
”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 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 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7.(改编)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8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年5月12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分封制的残余25.“梭伦的金钱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
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2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27.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28.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29.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
对上述史实的分析,错误的是A.设厂地址拥有最早开埠通商的有利条件B.美国的标准化生产为产品在中国加工提供了可能C.成为近代企业的途径是手工工场采用了机器生产D.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30.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知识纵横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规范答题类——材料信息与教材结论冲突时怎么办,洞察命题意图是关键[增分策略指导]备考练习中会遇到试题材料信息与所学教材结论相冲突的情况,此时应怎样做,正确的方法是:(1)阅读并正确理解材料。
首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主旨,确认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设问,这是关键之处。
第三,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2)体会命题意图。
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具体回答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内容来“硬套”答案。
(3)根据要求组织答案。
作答时要注意按问作答,简明扼要,还要做到史论结合。
[典型案例展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敕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
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1)该卷形式上做到了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
(2)内容上有较大偏差,尤其是回答第(1)问不看材料信息要求,纯凭经验主义误答为“重农抑商”。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B.辽C.金D.吐蕃2.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其中“靖康耻”是指()A.辽宋订立“澶渊之盟”B.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来源:Z§xx§]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D.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其中的“胡尘”之“胡”是指()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
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B.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C.创制了行省制度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5.(2011·北京东城区调研)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A.兴起于我国东北地区B.都曾与宋朝的政权并立C.都是被蒙古族政权灭亡的D.都创制了相同的少数民族文字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引起广大观众的收看热潮。
元代对东北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是()A.设立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B.实行册封,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C.设立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D.加强统治,由中书省直接管辖7.《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
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磁石D.火药[来源:学,科,网Z,X,X,K]8.(2011·湖北孝感高中综合测试)“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时空坐标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纵横 中俄(苏)两国革命、建设道路的异同2.建设道路(1)相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不同:①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们虽然走俄国人的道路,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
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中注重协调农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借鉴苏联等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的体现,而苏联虽然有改革,但始终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模板应用类——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的答题原则[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9月,周恩来在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讲话,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当然,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要求很高、很快,这是急躁的,不合乎实际”。
“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是怎样从旧社会过来的,都可以改造好”。
材料二1956年1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问题:指出材料一、二的基本观点,并说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一致性。
(12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开放探究型试题表面看难度很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实际上,只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进行归纳,说明自己的看法,照样拿高分。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综合试卷1(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必考点精选题系列综合试卷1(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4年广东揭阳一模)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5.(改编)人口变动是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A.汉唐时期人口数远远超过北宋,经济更为发达B.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说明战乱严重和土地兼并严重26.(原创)明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图书发行渠道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固定店铺,二是集市贸易,三是流动售书。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八股取士的推动C.印刷术的发展与成熟D.商品经济的发达27.(2014年广东潮州一模)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28. (改编)1937年2月,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制定的《五年建设计划》,则在政策上对于资源委员会的重工业建设计划做了进一步的确认,强调中央政府应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料、电力、制酸、制碱、酒精、炼油等重工业及基本化学工业。
这表明国民党( )A.力图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B.开始大规模的国家建设运动C.致力于改善当时的国计民生 D.积极为抗战做好经济备战29.(原创)下图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B.造成知识断代,缺乏人才C.加重了农村和农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30.(2014年安徽合肥二模)“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时空坐标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纵横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模板应用类——解答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增分策略指导][典型案例展评]材料一18世纪英国某政治家这样描述英国政体: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
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
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共同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
材料二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
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
(6分)(3)英美两国政体有何差异?两国政体又有何相同之处?(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优点:考生甲答题较规范,第(1)问能够紧扣主要特征作答。
第(2)问也能围绕1787年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说明美国是如何“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
缺点:第(3)问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差异,对美国政体的把握有误,美国政体是总统共和制,而在比较相同之处时则又回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方面。
解答比较类设问一定要注意明确比较对象,比较角度,依据设问条理作答。
[点评] 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考生乙一是没有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二是没有把握住“18世纪”这一时间限制。
第(2)问能够结合1787年宪法,紧扣设问作答。
第(3)问的比较差异和相同之处,比较对象找到了,但未能把握比较角度,尤其是对“政体”这一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所以失分较多。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4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
”它所描述的史实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日本“使译通于汉”C.大秦使者到达东汉 D.安息与汉朝交往频繁2.2011·北京东城区试题调研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D.佛教传入中国3.《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4.2011·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C.莫高窟 D.白马寺6.两汉时期我国开始走向世界,其中有使节往来的地区包括①欧洲②东亚③西亚④非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④ D.②③④7.2011·咸阳市高考测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汉代时,沿着水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是A.地中海东岸 B.非洲沿岸C.印度半岛 D.波斯湾8.2011·上海松江模拟右图是当代著名国画家龚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蝶画精品《昭君出塞图》。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空坐标一、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模板应用类——解答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材料一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
此种格局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
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考生甲能条理清楚地归纳特点及原因。
第(1)问“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对设问涉及主体是什么没有理解好,结果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所以不能得分;原因则从材料中获取3个有效信息,回答较准确。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空坐标规范答题类——解答非选择题的“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增分策略指导]大家都知道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所谓网上阅卷是指试卷扫描后利用网络技术评阅试卷,通常是指在网络上评阅非选择题。
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
第一: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
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
第二: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的考生答题时粗心大意,如把26题的答案写在27题的答题框内,这样造成了失分就太可惜了。
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
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要考智力和悟性。
……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
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以防夹带。
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
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
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
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
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做“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
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的都是汉族人。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凤凰网载文《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
”作者认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B.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经济C.重农抑商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4.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6.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局面。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空坐标审题技巧类——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扼住答案的“信马由缰”[增分策略指导]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才能提高答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圈定知识范围,锁定重点准确捕捉答案要点,具体操作如下:(1)细审设问: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四看分值:试题每一设问后均有分值,实际上是为考生规定答题重点和详略程度而设定的,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简答。
(2)关注设问提示,确定答案来源:①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
②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
③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
[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
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3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3.2011·湖北宜昌高三检测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A.御史大夫 B.郡守C.县令 D.监御史4.2011·浙江调研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①结束割据统一全国②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③焚书坑儒控制思想④大权独揽强化皇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6.2011·安徽合肥八中月考2002年湖南里耶出土了大量竹简如右图,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 B.楷书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 D.郡县制已经推行7.根据《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指出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的地点,是今天的A.河南淮阳 B.陕西西安C.安徽宿州 D.河北平乡8.2011·天津南开区模拟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部分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A.归中央直辖 B.归行省管辖C.归王国管辖 D.归郡统辖9.西汉时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主要有①科举制②士族制③察举制④皇帝征召A.①②③④ B.①④C.③④ D.②③④10.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陕西省武功县5702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练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4.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
据图1推断,西周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图1 西周分封示意图(局部)25.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26 .“‘中国专制说’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
“这个观点”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A. 鸦片战争期问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国民革命期间2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助长了官员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28.“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他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
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下列文献能体现这一法律理念的是:A.《独立宣言》B.《中华民国约法》C.《联合国宪章》D.《天朝田亩制度》2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2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2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市东城区高三目标教学检测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①“相地而衰征”②“令民为什伍”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民年五十,免役收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2011·某某某某高中、某某二中联考2011年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61周年。
淮河流域的治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
历史上位于淮河流域的重大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芍陂 C.X国渠 D.江南河3.2011·天星网试题调研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的军事实力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4.2011·某某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为①分封制的大力推行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井田制的瓦解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使令必行。
”以下符合商鞅变法影响的是A.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有名的大商人。
X蠡在陶邑家富巨万,号称“陶朱公”C.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D.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6.2011·某某某某模拟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7.2011·某某市高三调研测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14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1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需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与列强争夺市场2.“师夷长技以自强”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属性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2011·沈阳模拟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
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洋务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4.2011·安徽合肥模拟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实现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甲乙方都符合C.乙方 D.甲乙方都不符合5.2011·抚顺模拟梁启超先生曾经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下列值得梁启超肯定李鸿章的是A.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B.编写《海国图志》C.兴办洋务企业D.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6.1882年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C.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7.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张之洞也是一位联语大家,其联语收入《联语存录》。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7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7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石家庄二次质检)《新唐书·食货志》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节级转动,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
此甚利也。
”据此判断我国古代史书“食货志”记述的主要内容是()A.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B.京城的迁移和变化C.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的演变D.山川河流的走向2.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3.(2011·河北唐山一模)“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材料不能说明() A.古代城市的特点B.古代城市发展的原因C.城市中已经打破了坊、市限制D.古代城市多为当地的政治中心4.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反映了()A.从商之人众多,商业活动活跃B.社会动乱,人们不敢出门C.正值农忙,人们闭户外出生产D.人们都去从事手工业生产5.(2011·武汉2月调研)据《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条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与下列相符的是()A.设北庭都护府B.设瀚海都督府C.设忽汗州都督府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6.(2011·湖北八校联考)《旧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杂胡指唐朝粟特人。
粟特是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属于伊朗人种,喜欢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经商,唐朝有其大量的聚居点,营州即是其中之一),其父粟特人,其母突厥人,安禄山原名安阿荦山,后改为安禄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8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种社会现象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2.2011·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增强军事实力B.“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3.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5.2011·黄冈高三质量检测对司法权的控制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以及人权状况。
历代统治者都注意了司法集权,在我国宋代,宋初统治者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A.地方司法人员由各州派文官担任B.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C.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通判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D.知州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并规定“三岁一易”6.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B.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加强了中央集权7.2011·上海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A.西周 B.西汉C.唐朝 D.北宋8.2011·孝感模拟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A.节度使 B.枢密院C.三司使 D.转运使9.“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这首庆历新政时流行于东京的歌谣反映了A.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B.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C.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D.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10.2011·湖北八校联考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
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①方田均税法②青苗法③募役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 B.①②C.①③④ D.②④11.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A.负责市场收税 B.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C.管理对外贸易 D.核准市场物价12.2010·太原市高三调研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①北宋军事改革②北宋财政改革③王安石募役法④唐募兵制改革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弊。
……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
……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恨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清散。
——《朱子语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
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6分3材料二与材料四对宋初改革提供的评价如何?扼要说明你的看法。
8分14.山东邹平是“范公故里”,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邹平居住了整整20年。
阅读下列两则与范仲淹及其所处时代相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一句歌谣:“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君就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
范仲淹当年主持庆历新政,在审核各地官吏名单的时候,把庸碌无为的一笔勾去。
他的助手富弼不同意,说:“你大笔一挥倒容易,哪里会知道这会害得他全家痛哭。
”范仲淹坚定地说:“一家人哭,强如一路人哭!”他最终坚决罢免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
材料二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述,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的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有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1以上材料分别反映出了北宋中期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0分2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范仲淹采取什么措施?6分3材料二所述问题范仲淹解决了没有?这个问题以后又是如何处理的?请结合史实说明。
4分答案与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A、B、C三项情况在其他朝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说服力不强。
宋朝时由于统治者害怕武将夺得兵权所以对领兵的将领实行文官牵制的做法,所以形成“文人政治”。
答案: D2.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题关键是理解北宋前期的冗兵现象。
从示意图看,北宋前期的军队不断增加,它是为了适应对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和镇压百姓的需要,故C项正确;北宋初削弱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建立统辖于中央的禁军,推行“弱干强枝”的军事政策,A、B、D项都错误。
答案: C3.解析: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官僚队伍庞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排除④。
答案: D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擢通判”这一信息,通判是宋代为监督知州而新设置的官职。
答案: D5.解析:北宋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内容与地方行政权有关,与地方司法权无关。
答案: B6.解析:北宋改革科举制度,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使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实际上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7.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历史事物的能力。
“赵”姓在《百家姓》中排序第一,说明“赵”姓在当时是贵姓,而北宋的开国皇帝为赵匡胤,由此可判断《百家姓》可能出现在北宋。
答案: D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按照北宋政府规定,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能直接统领军队,与统兵将帅互相牵制。
答案: B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庆历新政措施的识记和理解。
范仲淹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那种无所畏惧、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肯定。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
答案: A10.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
紧扣材料有效信息“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和“对农场主投放信贷”,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备选项即可正确判断。
“青苗法”是每年青黄不接时,北宋政府贷款或将谷物给农民,与“对农场主投放信贷”类似;“市易法”是北宋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与“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类似,故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D1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政府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
可见,市易务的主要职责是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答案: B12.解析:①②造成北宋中后期冗兵、冗费,导致国家衰落,④造成唐后期军阀割据藩镇林立。
答案: C13.解析:本题围绕北宋的政治统治组织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巩固统治的措施。
第1问从材料中的“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看出是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材料二完全可以与教材知识联系,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第2问相对简单,材料中的态度明显,皇帝采取措施,其根本出发点自然十分明确,就是巩固统治。
第3问要注意比较两则材料,其观点是相反的,所谓“你的看法”,就是对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
皇帝直接控制兵权,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
6分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即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恨”。
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
6分3评价:材料二认为宋初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四认为它使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
看法: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但由此却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形成“积贫积弱”局面,这些都是形成北宋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
8分14.解析:第1问可从两则材料中归纳,材料一“把庸碌无为的一笔勾去”,体现了人浮于事、冗官的问题;材料二反映了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腐败的问题,若归纳为冗兵问题则错误。
第2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切忌把范仲淹改革的内容全部答上。
第3问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1冗官问题和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问题。
冗官问题: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分化事权”的弊端;北宋科举制方面,录取名额大大增加,造成官吏多而杂。
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问题:政治腐败造成的。
10分2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6分3没有。
后来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和将兵法,加强了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