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和《黄鹤楼》课件

合集下载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仙人已乘黄鹤飞去, 此地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离开后再没返回这里, 千年来徒留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原野汉阳树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芳草密密稠稠。 黄昏时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江面上烟波浩渺使人发愁!
诗按音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不受字数、声韵、对仗的束缚
《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 民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字数、句 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类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 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类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 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 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人称“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 象丰富。杜甫曾给予李白的 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
5岁始读书,博览下空庭舞剑啸吟,心雄万夫;
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渴望一展长才。

门 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
黄鹤楼中有……?
黄鹤楼中有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黄鹤楼中有诗人时间流逝的伤怀; 黄鹤楼中有诗人自然美景的赞叹; 黄鹤楼中有诗人漂泊思乡的悲愁……
黄鹤楼中有……?
传说落笔,人去楼空,抒物是人非、岁月流逝的感慨; 绿树芳草,落日暮江,抒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愁怀。 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影如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彩云绮 丽多变结成海市蜃楼。
该句比喻,水中月明、云霞多变,足见江面平静 江岸辽阔,抒发诗人旅途之喜悦开朗。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听课文朗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野望点我放诗文朗读王绩
ɡāo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xǐ y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huī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wēi
➢ 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要求: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顿恰当
读出情感
疏文晓义
导入新课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 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 怀,去感受唐诗独有的魅力。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一)
(二)
(三)
诵读诗歌,
结合相关
了解律诗
领略律诗的韵 背 景 , 领 会 诗 起承转合的结
知识链接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 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 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 “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 曾三仕三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 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 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 来。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 古代的隐士。
析读诗歌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引导
晴日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长江中的小舟,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学习引导
3.按要求填空。 (1)《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时 途中所作,诗人坐在船上纵情观赏沿途景色,抒发了仗剑远游的豪情 以及_对__故__乡__的__怀__恋___。 (2)《黄鹤楼》开头写__黄__鹤__的__传__说__,中间描绘远眺之景,最后以 __思__乡___做结。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学习引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重点探究
1.根据上面的律诗知识,请你分析一下这四联在内容方面之间的关系。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 起笔高远;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 首联的延伸;颔联转写登楼所见之 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 到现实中来;尾联以抒情作结。
重点探究
2.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章法结构,一方面避免平铺直叙, 增强文意或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 后相承相续,使文章或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重点探究
探究二:诗歌感情 1.《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都是经典诗歌,诗中写景的句子生动优 美,请从两首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并发挥想象,用自己 的话把句中的景物描绘出来。 2.两首诗都描写了所见景物,那么在表达的情感方面两首诗存在什么 异同呢?请你结合诗歌前后内容及情感变化来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PPT课件(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PPT课件(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野望
王绩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镐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 传》,撰《酒经》《酒谱》。
课文讲解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
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野望
ɡāo
王绩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qín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 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长歌怀采薇。
结构梳理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彷徨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黄鹤楼
崔颢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 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意:
傍晚。 徘徊。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黄鹤楼》。
课文讲解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知识链接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课件PPT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课件PPT
既然点题,又领起 中间两联的写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 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 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 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 无功文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落晖:落日。
精读细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知识备查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 故号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 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5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 ,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 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 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板书设计 首联
黄 颔联 鹤 楼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 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2.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3.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 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 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 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 所感。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 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 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 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 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种相思 两处离愁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目标预设 1.朗读,体会音韵之美。 2. 想象,描绘画面之美。 3.探讨,品读语言之美。 4.拓展,感悟情感之美。
创境启思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黄鹤楼》为第一 ”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问题导思
朗读——体会音韵之美
迁移拓思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法上与以上两首诗有何异同? 2.思考本诗感情基调与以上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世界。日升日落,月圆月缺,花 开花谢,草荣草枯,鱼跃鸢飞,蝉鸣蛙鼓,平野白雪,高峰 红树……自荒古以迄今,无不与人类的情感一呼一应,养成 人类的美德。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两首诗词感情基调有何不同之处?
《黄鹤楼》因吊古而触发情感,全诗围绕“愁”来叙事,借 烟波浩渺的江水,更增添了浓浓的萦萦不尽的乡愁,除此还 抒发了世事苍茫,年华易逝的感慨。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正是 意气风发之时,除了抒发对故乡的依恋还借一路以来的壮阔 江水表现奋发向上,开阔的胸襟。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同为思乡感情基调有何不同之处?
崔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
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却 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一直外 任做官,颇有天涯游子之意,人 生失意之愁。
李白:出蜀时所作。这时的青年 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 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 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 化,别是一番景色,写下了这首 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再读体悟一种相思 两处离愁

8年级上学期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课件)

8年级上学期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课件)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隋朝教 育家王通(号文中子)之弟,初唐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 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
知识精讲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 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 (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2. 解释下列词语。 (1)悠悠:______ (2)晴川:______ (3)历历:______ (4)萋萋:______ (5)乡关:______ (6)烟波:______ 3.内容理解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额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 写景 方面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 朝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 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 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知识精讲
【注释】 (1)东皋(gāo):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2)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3)秋色:一作“春色”。 (4)落晖:落日。 (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7)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 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 《野望》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集中体现情 感的句子
情感
徘徊中见苦闷、 矛盾的心情。怀念 古时的隐者(用 典),体现出诗人 的孤寂与落寞
直抒胸臆,表 达了热爱之情;寓 情于景,流露出喜 悦之感。
比读,学习《野望》《钱塘湖春行》 4.背诵这两首诗。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野望
五言律诗(40字)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五言律诗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第一联(首联)
每两句成一联,计四 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第二联(颔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
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 第三联(颈联)
句,下句称为对句,两
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句 第四联(尾联)
句构成对句关系。
渡荆门送别
五言律诗
李白 (唐)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27张PPT)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27张PPT)
温馨提示,课件已经申请版权(网上可查)仅限自用或校内公开课,请勿稍加修改就商用传播,参加比赛,以及上传其他平台等行为,对侵权者将追究侵权责任到底,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和理解。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本诗小结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延伸拓展
03
课外拓展
旅夜书怀杜甫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映出年轻的李白离开蜀地追求理想的喜悦与热情。结尾两句,诗人发出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诗人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小组合作要求:结合颔联和颈联,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画面 (80字以内)。 合作完成:1.简笔画创作;2.描述画面;3.组员朗读两联 描述画面:(1)找出画面里的景物 (2)在景物前加修饰语(adj/adv/v……) (3)加以想象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展开

13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课件(共30张PPT)

13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课件(共30张PPT)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 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 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 乡之情的抒发。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南充中考)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山__随__平__野__ _尽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意境相似。 (2)一轮明月,照亮了夜空,也启迪了诗人。李白泛舟江 上,欣喜地看到了“_月__下__飞__天__镜___,_云__生__结__海__楼___”(《渡 荆门送别》)的奇幻一幕。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李白早期拜谒李邕失败,但这并未让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他停止奔走干谒的步伐。742年,李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白奉诏入京,成为御用文人,王公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臣也争相与他交往。这一时期,他的
代表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清平
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战火不断、 百姓四处逃亡的社会现状,李白创作 了不少反映战乱现实和表达忧国忧民 思想的作品,如《奔亡道中五首》 《猛虎行》;也有一部分抒发渴望报 国靖乱的壮志,如《南奔书怀》《赠 张相镐二首》;也有不少是表现蒙冤 遭贬的悲愤。
润州也称为金陵, 这里即指润州。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
[参考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水以人
的情感,“留”“怜”二字分别写“江春”“故乡水” 依依不舍送人,借以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仙李白:浪漫洒脱的一生
主要经历
开元十二年(724), 李白离开故乡,再 游成都、峨眉山, 然后舟行东下至渝 州(今重庆一带)。 次年,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 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 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 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 之中,壮丽光辉,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 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 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楼。 诗意转换,由事及景,江上之景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
舟,送我离开故乡。 思乡之情,点明题旨
小结——了解律诗的结构 律诗的四联:起、承、转、合 尾联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点题,是抒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浓重的思乡之情结尾,与崔颢 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活动二:感受一种意境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营造了一种什么样 的意境?
作者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前方一望无际的原野和江上的小 洲,营造出一种开阔宏大的意境。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也从远处着笔,平野开阔, 江水奔流,也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小结:
两首诗使用了“平野”“江流”等较 为宏大的意象,营造出开阔雄浑的意 境,展现盛唐文人的胸怀和境域
《黄鹤楼》登高望远,故乡难忘惹动乡愁,直接抒 发思乡之情,传达出了诗人深重的漂泊感。 《渡荆门送别》离乡游历,将自己对故乡的爱恋转 化为故乡对李白的难舍难分,从对面落笔,抒发思 乡之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精品原创课件

《渡荆门送别》精品原创课件
是从远景、动态角度来写景的。 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蕴藏着诗人 喜悦心情。
合作探究
颔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 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 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 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 样?它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以前的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 是友情,而这首诗,一下子看不出来是 谁送谁,表现的是乡情。
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 缠绵悱恻,而这首,却是兴致勃勃,满 腔豪情。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 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 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 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课堂检测
(4)《渡荆门送别》写出了山野的变换和 江水的奔流气势的句子是: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 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 (5)李白在 《渡荆门送别》交代了远渡的 地点和此行的目的的句子是:_渡__远__荆__门__外___, 来__从__楚__国__游____。 (6)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通过两幅 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美景的句子是:_月__下_ _飞__天__镜___,__云__生__结__海__楼__。
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 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 联写景,尾联抒情,叙事,写景,抒 情结合,浑然一体;时空广阔,写景 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叙事:地点、目的 颔联近景:平野、江流 颈联远景:江月、云霞 尾联抒情:怜水送行舟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1张ppt) 2022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1张ppt)  2022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 鹤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 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 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 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 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 。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 、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3)面对如此美景,崔颢真的快乐吗?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 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 的忧思之情。
(4)诗人这忧愁仅仅只是乡愁吗?
1.公元723年,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准停顿 4.读出情感
读诗味
黄鹤楼 hào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q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诗意
➢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回答下面问题。
贰 品读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
首联叙事: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尽,江入大荒流。
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 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莽原。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 限的想象空间。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课件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课件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 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 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 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 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 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 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 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 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 醉不知。”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精美课件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精美课件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 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 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 致。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 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 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 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 色,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 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 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 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叙送别缘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奔流,浩浩荡荡。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 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 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 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 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 孤寂惆怅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诗人对长江中游 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 的赞叹和对故 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 乡山水的留恋。 乡山水的留恋。
崔 颢
作者介绍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人士, 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 11年进士 人士, 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他的作 黄鹤楼』被后人称为唐“ 品『黄鹤楼』被后人称为唐“七律 第一” 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 第一”。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 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 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 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 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 事流传下来。 其诗风激昂豪放、 事流传下来。 其诗风激昂豪放、气 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律第一。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黄鹤楼前实景: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 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 黄鹤楼上放眼望去, 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 汉水平原, 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 格外分明。 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 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 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 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 故乡明。 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 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 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 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 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黄鹤楼,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 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的黄鹤矶上。 的黄鹤矶上。始建于 三国吴黄武二年(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 223年)。它背靠 元223年)。它背靠 蛇山,俯瞰长江, 蛇山,俯瞰长江,重 檐翼舒, 檐翼舒,气势轩昂宏 耸天峭地。 伟,耸天峭地。远远 望去, 望去,峥嵘的楼影隐 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 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 壮丽辉煌, 壮丽辉煌,宛如仙宫 琼殿,自古就有“ 琼殿,自古就有“天 下绝景”之誉, 下绝景”之誉,曾与 湖南的岳阳楼 岳阳楼、 湖南的岳阳楼、江西 滕王阁并称为我国 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 江南三大名楼。 江南三大名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见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 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思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山随平野尽, 山随平野尽, 起伏的山陵随着平原出现渐渐消失, 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江入大荒流。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万里送行舟。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 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 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 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月下飞天镜 本在天上,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 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 两岸平旷的景色, 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 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故人西辞黄鹤楼,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 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 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 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 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 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 云驾雾,即刻回故乡。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物是人非的感慨, 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物是人非的感慨,也 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美 丽 的 传 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 报恩录》记载, 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 了感谢她千杯之恩, 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 上画了一只鹤, 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 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 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 过了10 10年 道士复来, 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 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 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 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 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 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 乘黄鹤升天。 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 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 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崔颢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仙人已乘黄鹤飞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 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然自得地飘来飘去。诗词诵读渡荆门送别 Nhomakorabea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浪漫主义诗人。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 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 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评价: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 江城五月落梅花” 仙人有待乘黄鹤, 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 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 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 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 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 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这两首诗在唐 凤凰台》 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朝描写景物的
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 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 畅抒情怀, 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 千首,文赋过百篇, 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 今的“黄鹤楼”景区, 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 规制超前,是由主楼、 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 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 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 古乐宫、诗碑廊、 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 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 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 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