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计算科学、技术与人文的数字化动态交融
技术赋能新文科的内在逻辑、扩散机理与实践理路
46 2023.4摘要:在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深刻的时代背景下,数智技术为重塑文科存在场域和实践模式提供了技术驱动,使得新文科建设的创变实践呈现出可视、弹性、精准样态。
可以从赋能感知可视的场景建设、赋能动态共享的教学设计、赋能精细驱动的方式实施三层逻辑,审视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逻辑关系。
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扩散机理: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从外部驱动到内生驱动、从线下教学到虚实融生、从单向支持到人机协同。
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实现路径为:夯实新文科建设的技术支撑,创新文科建设新样态;完善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标准,优化数智技术赋能规制;遵从伦理新准则,消解新文科教育异化风险;重塑以人为本的理性认知,促进新文科教育理念更新。
关键词: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数智技术;内在逻辑;扩散机理中图分类号:D6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3)04-0046-08技术赋能新文科的内在逻辑、扩散机理与实践理路文/蔡劲松 董欣静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文化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建构、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研究”(22V R C059);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IAMOK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100002)作者简介:蔡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100083;董欣静(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10008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深刻,探讨教育、科技及人才领域如何深度互动融合,数智技术何以赋能新学科群建设及其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言,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互式等数智技术全面渗入其场域对象,数智技术扩散已超越单一技术应用本身,衍生为技术革新赋能支撑下传统文科的结构性创变乃至颠覆性形态重塑。
计算机科学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
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三
大学科领域。
它们各自涉及不同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应用领域。
首先,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
和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涉及算法设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计算
机网络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历史、语言、艺术等方面的
学科。
它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史等多个分支,致力于理
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最后,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探索自
然界的结构、运行规律以及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
这三大学科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上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计算
机科学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数字人文、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同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总的来说,这
三大学科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人文专业介绍
数字人文专业介绍
数字人文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利用数字工具和数字技术进行人文学科的研究、教学和出版等工作。
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调查、分析和呈现人文文化,以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和传播。
数字人文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管理、数字化修复技术、数字化出版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方面。
它注重将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相结合,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数字人文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数字媒体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数字人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从事数字化保护和管理的工作,也可以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数字化出版和传播的工作,还可以在政府、企业等领域从事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的工作。
总之,数字人文专业是一门将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注重数字化技术在人文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旨在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数字人文学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数字人文学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概述数字人文学科是指利用人文学科中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数字人文学科将传统的人文研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文化和社会现象。
数字人文学科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推进人文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数字人文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
在数字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与人文学科有关的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等。
1970年代,数字人文学科开始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80年代加速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人文学科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文本挖掘、数字文学等方面。
三、数字人文学科的应用1. 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是数字人文学科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并将其保存在数字库中。
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交互式展示和虚拟旅游。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在不接触实际文物的情况下,进行文化遗产的观赏和探索。
2. 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是数字人文学科的另一个应用领域。
文本挖掘可以对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和自动提取,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规律。
文本挖掘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文献进行自动分类和归档,协助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高人文学科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3. 数字文学数字文学是数字人文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数字文学可以将文学作品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呈现和创作。
数字文学可以采用多种媒介形式,包括数字影像、音频、数字游戏等,以实现文学形式的多元化。
数字文学还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文学创作的自动化和个性化。
四、数字人文学科的未来发展数字人文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数字人文学科需要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保持同步,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保持领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第一章:引言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历史以及人类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加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不断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学科交融的概念学科交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新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过程。
学科交融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各领域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整合学科研究的成果,开拓知识新领域,使科学研究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学科交融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经济学领域中的行为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行为科学的观点研究个体的行为决策,为主流经济学增加了新的视角和理论。
又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交融,它们互为补充,结合了人类文化与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类学研究的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学科交融的优势1、拓展了研究视角。
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相互交融,不仅丰富了研究内容,而且拓展了研究领域,让学术研究更具有前瞻性。
2、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学科交融可以避免某一学科领域狭隘的视野和单一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
3、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不同的学科交错融合,可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四章:交融学科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的组合。
从单一的组合学科开始,向多元化的组合方向发展。
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融形成新的组合是必然趋势。
2、深入的交叉融合。
不同学科之间不仅仅交叉融合,而是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深入交融,形成复合型学科,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思想、文化、行为、社会等方面的学科。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数字人文研究是数字时代对人文学科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为人们提供了探索人文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本文将对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人文、发展现状、未来趋势1. 引言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人文学科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也逐渐意识到数字技术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研究方法,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2.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现状2.1 数字人文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数字人文研究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字技术方法,对人文学科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相结合,通过对数字化文献、数据、文化遗产等的挖掘和分析,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历程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最早的数字化文献库建设到今天的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和平台建设,国内的数字人文研究不断推进。
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也逐渐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数字人文研究成果。
2.3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国内数字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人文工具和方法等领域。
在文献数字化方面,国内学者和机构致力于将传统文献资源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化文献库;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国内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在数字人文工具和方法方面,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本土需求的工具和方法。
3.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未来趋势3.1 人工智能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数字人文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未来,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帮助人文学科实现更大的突破,例如自动文献分析和摘要、图像和语音识别、跨语言翻译等。
社会计算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效 的社会协 作和 交往 。
2 社 会 计 算 的发 展
社 会 计算 的概 念 可 以追 溯 到 14 9 5年美 国的泥 瓦 尔 ( a— V n n vrB s ) 其 名 为 “ y T ik 的 文 章 中所 提 到 的 ea uh 在 AsWeMa hn ” “ me ”2 Me x 、0世 纪 6 0年代 初 J . 利克 莱德 (.. Lc l e) . R. C J R.i i r的 C kd
计 算 技 术 交 互 之 间相 互 影 响 的 过 程 。 随着 互联 网的发 展 , 眼于技术 层 面的社 会计 算更 是体现 着
算机 及相关 领域 广泛关 注 的研 究热 点 。
了应 用方 面 的价值 。 目前许 多被 广泛 应用 的技术 在许 多方面也
1 社 会 计 算概 述
什 么是社 会计 算?
3 社 会 计 算 的特 点
31 去 中 心 化 .
中心 化原 本 是 We . b2 0中的 一个 概 念 。后 来 被传 播 学 引 用 , 以 简单 地 理 解 为 : 以单 一 的信 息 传 播 源作 为 “ 息 中 可 从 信 心 ” 转变 为人人 都是 “ 息 中心” , 信 。对 于社会 计算 而 言 , 户可 用
“ o p tra o u iainD vc ” 拉 斯 ・ 格 巴 特 ( o— C m ue saC mm nct eie 、 o 恩 D u
ga n lb r) N S O l eS s m)这 些都 只是 简 单地 把计 lsE ge at的 L ( ni yt . n e 算 机看 作 是一 个 通讯 设备 , 社会 计 算就 是人 、 社会 行 为 以及 与
数字人文与传统人文学科如何融合发展
数字人文与传统人文学科如何融合发展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人文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学科相结合,为人文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数字人文与传统人文学科究竟该如何融合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字人文和传统人文学科的特点。
传统人文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等,注重对人类文化、思想和价值的深入研究,强调批判性思维、文本分析和人文关怀。
这些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思想家。
数字人文则借助数字技术,如数据库、数据挖掘、可视化等,对人文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处理和分析。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隐藏在大量文本、图像和其他资料中的模式和趋势,从而拓展了人文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传统人文学科的学者不应将数字技术视为外来的、陌生的工具,而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
例如,历史学家可以利用数据库来管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潜在联系;文学研究者可以运用文本挖掘算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主题演变。
同时,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者也需要深入了解传统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避免陷入单纯的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内涵。
数字人文的研究项目应该以人文问题为导向,技术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和人文意义。
在教育层面,高校和研究机构应该推动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开设数字人文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既掌握传统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具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此外,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也是促进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文研究领域存在着大量分散、孤立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可以让研究者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数据,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率。
同时,数据共享平台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
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数据、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9期◎数字人文*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典籍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体系自动构建方法”(项目编号:18BTQ063)研究成果。
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数据、技术与应用*高丹,何琳摘要探索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可为“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的数字人文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聚焦“数据基础”“技术支持”“应用场景”等3个维度,在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数据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人文学科的应用场景与转型。
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转型。
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学术研究的独创性与技术手段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与实际使用程度之间的矛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数字人文数智赋能数据技术应用场景引用本文格式高丹,何琳.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数据、技术与应用[J].图书馆论坛,2023,43(9):107-119.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Dat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GAO Dan &HE Lin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intelligenceempowerment ,so a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ath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data-driven ,technology-innovated and application-led ”.Focusing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Digital Humanities ,i.e.,“data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support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it firs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technology system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transformation of humanities.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data infrastructure and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have promote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humanities such as literature ,history ,arts.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ity of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technical method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ities scholars ’digital scholarly needs and their practical use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welfare nature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frastructure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Digital Humanities ;data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dat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cenarios107数字人文0引言数字人文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推动了人文社科知识发现的纵深化发展,实现了语义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社会感知计算
什么是社会感知计算随着嵌入式设备、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普适智能系统已经逐步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普适计算技术,确切地说是传感技术和情境感知(Conte x t Aware)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强了人们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生活在由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等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混合网络环境中的人类,留下的数字足迹汇聚成为一幅复杂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图景,这些图景对于理解并支持人类的社会活动[1]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2005年美国MIT科学家亚历克斯·彭特兰(Ale x Pentland)在IEEE Comput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o-cially Aware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的论文[2],首次提出了社会感知计算的思想。
文章通过对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情境(Social Conte x t),如说话声调、面部动作和姿势进行量化,并以可视化呈现,以此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
2009年2月彭特兰和哈佛科学家大卫·拉泽(David Lazer)等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上撰文阐述了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现实生活数据流理解个体、组织和社会[1],其思路和目标与社会感知计算不一而同,但是更侧重于计算和分析。
迄今社会感知计算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研究开发出一些系统和应用,但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我们在此给出一般性定义。
社会感知计算(Socially Aware Computing)是通过人类社会生活空间日渐部署的大规模多种类传感设备,实时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辅助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的互动、沟通和协作,从而高效地支持社会目标的实现。
社会感知计算的核心在于“感知”二字,有两层涵义,首先感知物理世界(Sensing),然后觉察并做出响应(Aware)。
与基于单一万维网数据或用户调查数据的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3]或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4]不同,社会感知计算强调利用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感知现实世界个体行为和群体交互,理解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并为个体和群体交互提供智能辅助和支持。
计算社会科学
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来深入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思想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规律和趋势,以此来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从计算社会科学的起源、定义和特点、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计算社会科学的起源计算社会科学起源于2000年前后,当时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数据的重要性,然而受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数据的存储能力,社会科学研究还是以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定性分析等为主要手段。
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社会科学研究得以跨越传统的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就开创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先河。
2006年,美国圣塔菲学院成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SSRC),正式标志着计算社会科学开始走向独立和成熟。
二、计算社会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计算社会科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
它借鉴了大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社会网络分析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探究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网络影响、政策制定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
计算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据驱动,这是一个从数据中发现事物规律的过程,计算社会科学以综合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作为研究社会问题的核心方法,能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而揭示出社会现象中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
计算社会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跨学科性,它汇集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为学科内部和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机会。
同时,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还为其他领域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字人文概念
数字人文概念:探索人文学科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在当今数字时代,科技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对人类的认知和文化产生了全新的影响。
数字人文学是一种结合人文学科和数字技术的学科领域,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用不同的角度呈现和解读文化产物,同时也能准确记载和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
如今,数字人文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
1. 探究数字人文学的兴起,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数字人文学是一种机遇和挑战相结合的学科,它有助于解决人文学科的一些难题。
在数字人文学的大力推进下,人文学科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系统、细致地进行。
数字人文学不仅能够创新地呈现文化信息,也能利用数字手段,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数字人文学在实践中可以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例如数字化图像、虚拟现实、数据库、文本处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开发等等。
数字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教育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人文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富有体验感和可互操作性的文化信息。
2. 数字人文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数字人文学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数字化技术可以保存文化遗产中的珍贵信息,以便于后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了解文化内容和价值。
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模型、数字档案,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自动化加工和数字化存储。
一些关键性文物和遗址的保存,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手段,通过微型化、3D扫描、建模等技术手段,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存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3.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的融合数字人文学不仅能够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也可以将不易得到的文物和信息进行虚拟再现。
综合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揭示文化遗产中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分析和研究。
数字技术可以使重要的文化元素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因为数字技术可以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进行数据化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
计算机应用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改变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人文社会科学则强调人类的文化与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研究。
在这两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也由传统的保存方式向数字保护方式转变,如3D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完美呈现文物的视觉形态、纹路、细节等,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数据挖掘与人文社会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数据挖掘可以利用和分析各种数据,如人文语言、文化传承、历史文献及其他非数字文本资料,帮助研究人员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关系和趋势。
这种挖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文化、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开展新的研究方向。
四、虚拟现实与文化交流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游戏、教育、娱乐等。
在人文社会领域,虚拟现实可以用来呈现文化、历史等多领域内容。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与完整再现历史古物、展览、人物、器物等信息的三维模型,在呈现形式上可以做到更加精致,而且具有互动性,提高了观众的体验感。
五、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的交流和翻译日渐重要,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机器辅助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技术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和效率,减轻翻译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六、图像识别与文化认知在人文社会领域中,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文化认知,对于获得信息较少或者不懂其语言的文化资料,识别技术有助于获取信息,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等的了解。
而在安保领域中,图像识别技术也具有重要应用,如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辨别出目标的身份,并提供进一步认知和判断的依据。
“数字时代”的2028年度工作计划:技术与人文并进,构建智能化社会
“数字时代”的2028年度工作计划:技术与人文并进,构建智能化社会2028年度工作计划:技术与人文并进,构建智能化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数字技术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02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智能化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2028年度工作计划需要结合技术与人文,并进的精神,打造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社会。
下面我将具体讲解我所谓的2028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数字时代的核心就是智能技术,这一点毫无疑问。
所以为了适应未来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加强对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这里主要指的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这样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诸如生产制造、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我们需要不断迭代优化算法,构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神经网络结构。
其次是物联网。
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物联网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千亿级物联设备不断涌现,使得物联网所构成的庞大数据系统将会是未来数字时代的核心,从而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我们需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的研究。
最后是云计算。
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不可能只依靠一个或几个大型数据中心,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云计算将成为世界各大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
对于云计算的应用,我们需要打造更加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二、数字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并进尽管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仍需要在技术和人文领域中取得平衡,实现数字人文的欣欣向荣。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人文素养的普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较之数字技术而言更加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传承,将人文与技术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均衡的社会。
数字人文计算研究与实践
数字人文计算研究与实践数字人文计算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结合了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方法与理论。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们对于如何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字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
数字人文计算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大规模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数据,以便深入理解人类的文化遗产,并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和见解。
数字人文计算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文本挖掘与分析、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和数字文化遗产保护。
首先,文本挖掘与分析是数字人文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模式和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为数字人文计算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来呈现和体验文化和历史信息。
通过创建虚拟场景和角色,用户可以沉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加丰富和直观的体验。
此外,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和动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据模式和关系。
最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是数字人文计算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保存和展示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后代留下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在数字人文计算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大规模的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挖掘与分析,以揭示出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中的模式和趋势。
以文学作品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对作品中的关键词、情感倾向和人物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并且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类似地,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也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力。
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历史学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虚拟现实也是数字人文计算的重要实践领域。
通过创建虚拟场景和角色,我们可以模拟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数字人文如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
数字人文如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人文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创新。
它不仅为传统的人文学科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也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注入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
那么,数字人文究竟是如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的呢?首先,数字人文为不同学科之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在过去,学科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各自在相对独立的领域内进行研究。
然而,数字人文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隔阂。
通过数字化技术,如数据库建设、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共享研究资料,从而发现彼此之间潜在的关联和合作机会。
例如,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可以与计算机科学家合作,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历史规律和趋势。
同样,在文学研究领域,文学研究者可以与数字艺术家合作,将文学作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呈现和传播,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能够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培养研究者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数字人文促进了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融合。
传统的人文学科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文献阅读、实地考察和思辨分析等,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则更多地运用实验、调查和定量分析等方法。
数字人文将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新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以语言学研究为例,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但在数字人文的背景下,研究者可以利用语料库技术对大规模的语言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语言的使用规律和变化趋势。
同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还可以研究语言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和演变。
这种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再者,数字人文推动了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学科之间的知识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数字人文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数字化整合和分析,能够发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和创新方向。
计算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它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在人文学科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文献数字化与文献检索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文献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这项技术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管理各种文献资料,为人文学科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通过计算机,人们可以对海量的文献进行全文检索,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同时,数字化的文献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标注、批注和整理,辅助研究者进行文献综述和撰写学术论文。
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人文学科研究通常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
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计算机提供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从庞大的信息中找出规律和模式,进而揭示出一些隐藏在数据中的重要信息。
此外,计算机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对文本、调查结果等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虚拟现实与模拟实验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在人文学科研究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环境,研究者可以模拟出各种人文场景,比如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虚拟现实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考古挖掘、重建古老建筑等活动,提供真实感观的体验和数据收集。
这为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四、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在语言学、文学研究等人文学科中,计算机可以发挥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的作用。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自然语言,包括词语、语法、语义等方面。
同时,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更加便捷和准确。
这可以让研究者更方便地阅读、理解和比较不同语言的文献和资料。
尽管计算机在人文学科研究中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复杂且主观的,计算机在处理这类数据时往往难以达到人类的思考水平。
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及发展前景
当然,计算社会科学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数理研究,其内涵应该更加丰富。除了纯技术手段 的 应 用 外 ,它 还 植 根 于 社 会 科 学 发 展 的 自 我 变 革 中,其实质应该是以自然科学、新兴技术手段与社 会科学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和创新的产物,是社会 科学积极寻求学术价值与应用诉求相结合的一种 探索,其基本的研究方略和价值追求无不体现出鲜 明的创新特质,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与人类发展要 求同频共振的特征。
收稿日期:2020-11-14 作者简介:丁孝智(1962-),男,甘肃武威人,肇庆学院发展规划处教授,博士。
2
肇庆学院学报
第 42 卷
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前半期,在经济 学、心理学领域出现的定量社会科学研究则为计算 社会科学的“前身”,其意义是引发了社会科学研究 的广泛转型。20 世纪后半叶是计算社会科学的“创 生”期,其特点是一些研究者自发地运用大量的数 据收集和分析开展理论或应用研究,由此产生的大 量成果,为计算社会科学的诞生起到了催生作用[6] 。
关于计算社会科学产生的背景,有人认为是环 境成熟之后研究方法的变革,是一种从传统研究方 法到新的研究方法的转变[4]。更多的说法则是计算 机、互联网,以及有关人类行为大规模数据集的出 现,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推 动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5]。但也有学者基于对社 会科学研究历史的考察,将 18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 称之为计算社会科学的“史前期”,这一时期的特点 是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技术方法上为计算社会
数字人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数字人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数字人文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领域,它凭借着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逐渐成为研究人文社会与数字化之间关系的前沿学科。
数字人文学的出现,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与科学方法,更是带动了人文学科之间的创新交叉和学科整合。
本文将从数字人文学的理论与应用两个方向进行探讨。
一、数字人文学的理论数字人文学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对人类文化艺术、思想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解释的一种新兴学科。
数字人文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融合与数字化方法论。
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融合是数字人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数字化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途径。
例如,图像处理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艺术创造和技术重建;数字化编辑和数字化文献馆等技术则可以有效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数字化媒介不仅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博物馆、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也在文学、语言、音乐、戏剧、历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化方法论是数字人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数字化方法论是一种全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以数字语言、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模拟实验、计算机算法等方法,对文化、社会、历史等领域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数字化方法论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革新。
二、数字人文学的应用数字人文学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研究数字人文学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例如对于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文化遗产文献的数字化保护和虚拟重建;数字人文学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处理,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2. 文学作品数字化保存与研究数字人文学可以实现文学作品的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化保存。
数字人文实施方案
数字人文实施方案数字人文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来研究和展示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是人文学科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数字人文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字人文的概念和特点、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和具体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字人文的概念和特点数字人文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对人文学科进行研究和展示的新兴学科领域。
数字人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人文具有跨学科性,它不仅涉及到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其次,数字人文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实现学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再次,数字人文具有多样性,它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字技术手段来展示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数字档案等;最后,数字人文具有可持续性,它可以为人文学科的长期研究和传承提供支持。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制定数字人文实施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术规范,确保数字人文研究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其次,要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数字技术手段来支持数字人文研究;再次,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最后,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考虑到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三、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制定数字人文实施方案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需求调研、技术选择、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和服务推广等。
首先,需要进行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对数字人文研究的需求和期望;其次,根据用户需求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数字技术手段来支持数字人文研究;再次,建设数字人文平台,整合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手段;最后,推广数字人文服务,向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人文研究服务。
总之,数字人文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何谓社会计算?目前对此还没有一个认识一致 的明确定义。我们认为, 可以从两个方面或角度看 待社会计算。一个是从计算机或更广义的信息技术 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 这一角度多限于技术层面而 且有很长的历史; 一个是从社会知识, 或更具体的人 文知识在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中的使用和嵌入, 反过 来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益和水平, 这方面的工作刚刚 兴起, 涉及较深的社会人文理论和内容。社会计算 的前一种认识差不多自有计算机概念后就开始了, 而第二种认识只是在近 !" 年才显露, 其中 !" 世纪
于 ’&&D 年在 !"##$%&’()&"%* "+ ),- .!/ 上组织的社 会计算 专 题
[%]
。当 时 关 注 的 重 点 是 软 件 的 社 会 性
质、 社会作用、 社会影响和社会现象。认为社会软件
万 方数据
!""#?#?!"#$% &%’#( )(#*$(*$ + ,
[&, 以 引发了兰德研究人员提出 人工社会” “ 的概念 ’"],
$ $ 社会计算技术层面的认识, 同社会软件 ()*+,( ()./0,12) 和社会网络 ()*+,- 32/0)14) ( 密切相关, 甚至 可以认为是一体的。这一认识把计算机作为一个通 讯设备, 而社会计算就是人、 其社会行为以及与计算 技术交互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其体现形式就是各 种社会硬件或软件系统, 如电子邮件、 因特网、 电子 信息交换系统 5657) 办公自动化、 ( 、 81)9:0,12、 ;)<= :9/21=79::)1/2> ;)--,?)1,/+@2 A)14( ;7;A ) 等 等。 , 这方面的历史可追遡到美国科学与研究发展办公室 主任 B9(C 于 ’&D# 年在其著 名 的 文 章 E( A2 F,G “ HC+34” 中提出的 F2<2I” , 年代初 LEMEN 主任 “ K" O+*4-+>21 的 ;)<:9/21 ,( , ;)<<93+*,/+)3 L2@+*2” “
本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基础科学?科学前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王飞跃
摘$ 要$ 本文通过社会计算的研究, 探讨了 科学、 技术和人文有机组合的途径。主要内 容是讨论如何利用复杂系统理论及先进的计 算手段和方法, 把传统上限于语言层次和静 态的人文知识数字化和动态化, 并用于各种 复杂社会问题的建模、 分析和决策支持。主 要思想包括利用人工系统、 计算试验和平行 系统等方法, 建立社会计算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社会计算$ 复杂系统$ 人工社会$ 计算试验$ 平行系统
[’’—’D] 报与安全信息学 676) 的研究 ( ” 。虽然这些工作
都没有明确提及社会计算这一概念, 但却极大地推 动了对社会计算的这种新的认识。 $ $ ’" 多年前,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在其关于人工社 会 ,1/+.+*+,- ()*+2/+2() ( 的报告中认为: 在下几个年代 里, 最重要的政策制定将发生在信息技术与社会变 化的交界处 /C2 <)(/ +<:)1/,3/ :)-+*G<,4+3Q )@21 /C2 ( 32I/ (2@21,- >2*,>2( 0+-- )**91 ,/ /C2 +3/21(2*/+)3( ).
人文发展, 应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 $ 本文将针对社会计算这一课题, 探讨科学、 技术 和人文有机组合的途径。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利用 现代计算手段和方法, 把传统上限于书本或社会上 的语言层次和静态的人文知识数字化和动态化, 并 用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建模、 分析和决策支持。由于 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研究方向, 文中的许多观点和 认识可能片面甚至错误。我们只是希望这里的讨论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的 关注和研究。
中国基础科学?科学前沿
定的基础。 $ $ 激发兰德研究人员提出人工社会研究报告的主 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在 !" 世纪 %" 年代末东欧各前共 产党国家中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所发挥的关键 作用。他们认为这些事件表明: 信息技术对于 封闭 “ 社会” 的影响, 已引发或更直接地煽动起一场根本性 的政 治 权 利 的 转 移 & ’()*&+,)-&. /01’- 1) 23.1-14&. ( 235,6 50140 0&/ 7,,) ’&41.1-&-,*,1’ )3- 1)/-18&-,*,79 -0, ,’’,4-/ 3’ 1)’36+&-13) -,40)3.381,/ 3) 4.3/,* /341,: -1,/) 。而且,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在我们能够规划 的最远处, 没有其它的东西能够比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利用更快地改变世界, 就连人口和生态的趋势也 不能如此深刻或迅速地改变世界。 $ $ 从兰德的报告到今天, 差不多 <# 年过去了。信 息技术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许多当时 被西方国家认为是 封闭社会” “ 的国家, 信息技术也 早已从传真、 视 一 跃 成 为 数 字 网 络 化 的 连 通 社 电 “ 会” 。然而, 兰德报告中所提的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还必须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结 合网络化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的深入发展, 我们认 为把人工社会的思想引入社会计算的研究, 时机已 经成熟, 而且势在必行。 $ $ 促进社会计算的这一反向认识的另一个重大因 素是国际恐怖事件, 从美国的 ?<<” 西班牙的 “; , “= ?<<” 到目前英国的 > ?> ” “ ; ?<< ” 件 之 , “ 。自 事 后, 世界各国, 特别是美国和西欧国家, 都加大加速 开展了 有 关 国 家 甚 至 国 际 安 全 方 面 的 科 学 研 究。 !""! 年, 美国白宫颁布了 国土安全的国家战略” “ 的
万 方数据
!""#?#?!"#$% &%’#( )(#*$(*$ + ,
中国基础科学?科学前沿
%" 年代末 &" 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国家的政制解体和 恐怖事件, 大大促进了社会计 本世纪初美国 “&?’’”
[’, 算这一研究方向 !]。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远程社会关系, 从面对面地交往 到数字操纵的交往, 深刻地修改了已有的社会模式。 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重复和发展, 其隐含的后果将 是深远的, 并将深刻影响将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 式和相互关系。 $ $ 目前如火如荼正值兴旺的博客 ?-)Q() ( 技术在许 多方面体现了社会计算的特征, 加上从网络游戏到 创意产业的计算文化产业, 已引起相关企业的极度 关注。以微软为首的大公司目前正集中力量在这一 方向进行社会计算的研究, 开展了诸如 A,--):” “ 的 “ 实验项目, 并于 !""D 年起连续举办了 7)*+,- ;)<:9= /+3Q 7G<:)(+9< ” 除 微 软 以 外, 。 6BF、 63/2-、 U9V+=W2= 1)I、XM、MEN;、F+/(9?+(C+、F6HN5、EHYH、P)4+,、 PE7E 和 8))Q-2 等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从事社会计 算的研发工作。此外, 许多大学也开始设立社会计 算方面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康奈尔大学还开设了 社会计算心理学的课程。 $ $ 社会计算的另一种认识是从社会人文到信息技 术的角度出发的, 即将人文理论嵌入信息系统, 反过 来促进人类的社会活动。’" 多年前由东欧社会变革
一、 引$ 言
$ $ 世纪之交, 不单单是时间上的分水岭, 也是人类 科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 %&’ 到克隆, 从扫描隧 道显微镜到纳米, 从计算机到因特网, 从人工智能到 认知科学, 人类经历了空前辉煌的大发展; 昔日的高 科技奢侈品早已遍布寻常的百姓家中; 硕大的地球, 也成了一个小小的 村” 不但进入了 网络时代” 还 “ , “ , 做起了 知识经济” “ 。科技的确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 也确实是 硬” “ 道理。 $ $ 然而, 或许是 乐极” “ 生悲” 或许是科技本来 “ 必 , 就是一把双刃的剑, 在一片繁荣之中, 我们也面临许 多由此衍生的现代化或城市病等日益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自然环境的恶化, 小到江河污染, 大到全球变 暖, 严重地危害我们后人的生存权和可持续发展; 其 次是社会矛盾的激化, 从有形的贫富差别到无形的 数字鸿沟, 同 群 体 之 间 的 对 立 比 过 去 更 加 突 出。 不 当然, 科技本身并没有错误, 问题是发明和使用科技 的人类本身。利用科技利器, 人类今天可以又快又 好地做有益之事, 但也可以更快更坏地做更多的有 害之事。人 文 是 指 导 人 类 行 为 的 意 识 和 文 化 的 总 和, 所以, 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 我们应 当更加重视指挥这第一生产力的人文知识; 在认清
[K] 巨大信 息 网 保 持 不 断 的 联 系 。随 着 因 特 网 的 普
便研究信息设施对社会与文化, 特别是对 封闭” “ 社 会与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可以认为是社会计算向真 正社会问题转化的开始。几年前的 ?’’ ” “& 恐怖事 件, 促生了亚利桑那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发起 情 “
[D] [J]
和 63/2132/ 的 前 身 ENMEP5H 以 及 7N6 项 目 负 责 人 53Q-2?,1/ 的 PO7 )PO+32 7G(/2<) ( 。尤其是 53Q-2?,1/ 特别提出: 我们必须在所有计算技术的进展中融入 心理和组织发展学 “ +3/2Q1,/2 :(G*C)-)QG ,3> )1Q,3+= ( R,/+)3,- >2@2-):<23/ 0+/C ,-- ). /C2(2 ,>@,3*2( +3 *)<= :9/+3Q /2*C3)-)QGS ”[#], ) 可谓高瞻远瞩。 $ $ 从计算技术到社会活动这一角度出发, 社会计 算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 实施和评估促进人与人之 间交流、 协调和合作的各种信息技术, 其方式是以人 和活动为中心的, 其主要方法来自多学科的交叉, 如 心理学、 人类学、 广告学、 工程学等等, 其主要手段包 括现 场 观 察、 访、 验 可 用 性 测 试、 发 式 初 排 采 实 启 ( C291+(/+* 0,-4 /C1)9QC) 人物情景假想等等, 、 其目的 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达到高度有效的交流。例 如, 通过移动计算和普在计算 :21@,(+@2 *)<:9/+3Q) ( , 使每个人能够与一个把所有人都连通到一个社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