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0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0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 页。

【设计理念】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学法指导。

在本课的教学中,提供可操作的素材,学生所接触过的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验是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教师要有意识地联【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立体形体的开始,更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

本节课在本单元学习目标和作用。

【学情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

学生通过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以对周围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探索、抽象概念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橡皮泥,塑料棒。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说一个指令,生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

站-生坐、坐-生站、坐-生站。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1、(课件出示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什么?(生:点)(板书:点)2、(课件动态出示多个点连成一条线)你观察到了什么?(师板书:线)师:观察事物既要关注结果,同时也要注意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三1-5题。

【教材简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

在本节课中,不仅要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的观察和认识,还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空间理解能力。

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实物,从而为理解抽象直观图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说下面物体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直观认识长方体的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2、揭题: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知道名称吗?(提出这是长方体的面,板书)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明确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画出直观图你还摸到什么,看书第1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棱、顶点)什么是长方体的棱?顶点呢?(指名汇报)【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学生后面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描述,先让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而且有些名称直接揭示。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2.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3. 能够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属性;2. 判断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教学难点:1.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殊的属性和应用场景?Step 2:学习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描述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有六个面,两两相等且平行,每个面都是矩形。

2. 让学生尝试自己找出身边的长方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利用黑板或白板展示一些长方体的投影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特点。

Step 3:学习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描述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互平行。

2. 让学生尝试自己找出身边的正方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利用黑板或白板展示一些正方体的投影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特点。

Step 4:判断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1. 准备一些物体的简化模型,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和特点,确定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Step 5: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1. 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性质,强调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以及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2. 带领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或计算,计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Step 6:巩固和拓展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1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1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1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

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教具: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学具:橡皮泥小棒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透明胶条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它是一个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 我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1、观察中知道名称(1)同学们都准备了长方体物品,老师没有带来长方体物品,带来一个土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

(2)切一刀你发现什么了?(出现一个面,平平的。

)(板书:面)(3)(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你发现增加了什么?(一个平面,两面相交于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4)(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出现了几条棱?(三条棱)这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顶点)摸摸顶点,有什么感觉?(5)继续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分名称,体会感受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

从中发现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相互关系。

2、游戏中掌握特征---突出重点环节(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举一举:将你摸的长方体的物体高高的举起。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性。

2、学会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与识别。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与图像辅助。

2、小组讨论与互动问答。

3、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如骰子、饼干盒)或图片展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①详细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及其特点。

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 互动探究
①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列出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②教师提问,例如:“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吗?”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应用实践
①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并描述其特征。

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
品的尺寸,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需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具有三对相对相等的面的立体称为长方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称为正方体。

3.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4.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1.问题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问题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5. 拓展练习1.请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出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区分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木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区分。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模型,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关教材。

3.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如图书盒、骰子等。

2. 讲授•通过黑板和立体模型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判断所给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容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找出例子并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做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1.课件:各种形状[3-47 3-48]2.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

教学具教学具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搭建的立交桥。

提问:小朋友,这座立交桥漂亮吗?我们来看看它是用什么搭建的。

2.教师从立交桥上取下长方形、正方形、正方体。

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二、展开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 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三、结束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第2篇】一、操作引疑: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

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

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它们的特征。

3.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补充并板书。

三、操作活动(10分钟)1. 教师发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补充并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学习。

六、案例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如牙膏盒、书籍、魔方等。

2. 学生观察这些实例,思考它们是如何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

3.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并汇报分析结果。

七、练习与巩固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

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

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

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3.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4.能够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和识别;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3.正方体的定义和识别;4.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6.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识别;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践演练法;3.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0分导入: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自由观察两种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钟的图片10分钟第一步:讲解长方体的定义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10分钟第二步:讲解长方体的识别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15分钟第三步: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示10分钟第四步:讲解正方体的定义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正方体10分钟第五步:讲解正方体的识别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正方体15分钟第六步: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示10分钟第七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15分钟第八步:实际问题的应用将学生自由组织,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教学评估1.黑板书写;2.分组讨论;3.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教学反思1.对比两种相似的图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它们的特点;2.借助幻灯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Volume 2 mathematics cuboid and cube volu me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2、篇章2: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3、篇章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篇章1: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别。

教学设计:一、已有知识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并用手摸摸感觉。

教师解释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

然后出示一些立体物体(如牙膏盒、粉笔盒等),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解释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学生能否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例子,如冰箱、楼房等。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1.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观察它们的构成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然后让学生汇报。

3.教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 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

——长方体、立方体都有8个定点。

2) 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学生可以通过量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来证明自己的观察是正确的。

3) 面——长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学生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或者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或者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来证明。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并做集合图板书。

3.学生试着完成表格,把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特点填在表格中。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个
教学反思
(2)引导用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练一练——应用生活 1、 找一找: 你还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 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8 条棱、12 个 顶点和 6 个面。 ( ) (3)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的物体 不是长方体 就是正方体。 ( ) (4) 用 4 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就可 以拼成一个再 大一些的正方体。 ( ) 3、算一算 (1) (2) 4 厘米 3 厘米 4厘 米 4 厘米来自8 厘米4 厘米
图一: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 厘米,高是( )厘米。 12 条棱长的和是 ( )厘米。 图二: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 12 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4、思考题:
10 厘米
这是一个被毁坏的长方体,但它的长、宽、高并
8
厘 米
9 厘米
未改变。请你说出: (1)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前面的面积是( ) , ( ) 面和( )面的面积都是 90 平方 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 ) 。 六、做一做——总结拓展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长方 体和正方体,你还想知道什么? 2、 课后对照教材附页纸,在长方体展开图样中找 对面,并给对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并动手制作一个长 方体或正方体,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板书设计 图形 长方体 ( ( 正方体 ( ( 面 棱 ( )个,都是 ( )条,分成( ) 、 ( ) 、 )图形,相对面 ()三组,每组棱( ) 。 ) 。 ( )个,都是 ( )条,每条棱( ) 。 ) 形, 每个面都 ) 顶点 ( )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 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4)你还有什么发现? 3、交流板书。 4、课件演示,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5、 再次观察长方体模型: 你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它的 6 个面都能看到吗? 试一试: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3 个或 2 个或 1 个) 师:是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长方体,能看到的面 的个数也是不同的。如果让你来画一画这个长方体, 你认为画几个面比较合适? 课件演示画 。 。 三、搭一搭——认识长、宽、高 1、 出示长方体框架模型:你还能认出它吗?为什 么? 师:如果给你一些小棒,你会选其中一些搭出这 样的长方体框架吗? 2、小组活动:选一些需要的小棒作长方体的棱; 用接头作长方体的顶点连接各条棱, 搭成一个 长方体框架。 3、 小组交流: 你们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又有哪些 新的发现或困惑? 生交流后师进一步说明,明确连接于同一顶点的 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桌互指:分别指一指长方体学具的 4 条长、4 条宽、4 条高。 四、辨一辨——理解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将搭成的不同形状长方体交给老 师。 1、 展示学生搭的三个不同的长方体,引出由十二 根相同的小棒搭成的特殊长方体。 学生交流:你用了怎样的小棒来搭的?这个还是 长方体吗?引出:正方体。 2、学生观察,交流正方体的特征,课件演示并小 结。 3、对比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主备人 执教 课型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方永红 叶承胜 新授
参备人 班级 时间
胡四元 叶承胜 程细青 汪名立 502 科目 数学
2014 年 3 月 13 日下午第二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本第 27~30 页内容,练习五。 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与操作中,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探索与创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以及长方体棱长的特征。 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魔方等。 学具:长方体纸盒、小棒。 一、认一认——引入新课。 施教批注 1、复习。 课件出示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入长方体和 正方体。 2、认一认。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生活物品:你认识它们吗?你能用用数 学上图形的名字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2、谈一谈。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和探究长方体和 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看一看——了解特征。 1、观察、触摸,课件演示认识长方体的面、棱、 顶点。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课件出示合作 学习要点: 观察、测量、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