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3.1 水循环探究与设计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含解析题

高考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含解析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在海边,对河流入海有直观的感受;降雨是降水的一种普遍形式,而海口降雨比较多;蒸发和蒸腾作用,学生也不陌生。

相对而言,水循环容易理解。

对于水循环的环节,学生可能存在不确定,不明确的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ppt图片:海南岛南渡江水系图。

南渡江,发源于中部五指山区,干流斜贯海南岛中北部,全长333.8千米,流域面积7033平方千米,在海口注入琼州海峡,是海南岛最大的河流。

以南渡江为代表的大江大河常年携带大量河水注入海洋,但是这些河流的水量并没有因此而枯竭;海水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海平面基本保持稳定,这是为什么?学生:因为水是循环的。

过渡:水是如何循环的呢?学生活动一:请同学们以南渡江为例,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同学之间讨论,完成南渡江参与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任务:提示学生南渡江的水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海洋中的水又去了哪里?学生展示: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并且讲解所画的示意图。

适时提出疑问,让学生逐步完善和明确水循环的过程。

同时,黑板书写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老师:用学生补充完整的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和具体环节。

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表的水不断进行蒸发。

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该循环只发生在海洋表面及上空,称为海上内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形成地下经流,最终又回到海洋。

这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称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板书: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经流2、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环节:蒸发、降水提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江河水注入海洋,海平面为什么没有因此而上升?学生:海洋蒸发量=江河注入量+海上降水过渡:PPT-弱水水系图这条河流是弱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发源于祁连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水量平衡是指一个地区的储水量等于收入减去支出。

其中,收入包括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以及人工调水、灌溉等;支出则包括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和人工取水等。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则等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多年平均下渗量通常大于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这是因为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转化为地下径流,一部分会被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大气水。

下渗量量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地下径流量越多,当地的蒸发蒸腾量也越多。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情况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也就是理论蒸发量,是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的潜在蒸发能力。

但在沙漠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但因气候干燥,蒸发力很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砂层和砾石层。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全球水循环维持了水的动态平衡。

根据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2113和218.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向海洋输送泥沙和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其中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植生滞留槽,也称为“雨水花园”,其主要机制包括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截和滞留槽中的生物反应。

此外,植生滞留槽能够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已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是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第6-7题。

6.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城市建设会导致什么结果?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7.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有什么影响?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下图是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示意图。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水循环【知识精析】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微专题突破课件微专题六水循环通用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微专题突破课件微专题六水循环通用课件
高利用效率。
保护
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保护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水污染、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与治理
开发
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分布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各大洋和南北两极 地区,而陆地上的水资源则受到气候、地形等条件的影响, 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力发电等。随着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
解题技巧与思路总结
01
对于水循环的考查,要关注其环 节、影响因素及与人类活动的联 系;
02
分析水循环变化时,要综合考虑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探讨水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 关系时,要关注气候系统的整体 性;
03
在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时,要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并关
注其可持续性发展。
04
THANKS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过程 ,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和 干旱灾害频发等问题。
可持续利用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 问题,需要采取可持续的水资 源管理措施,促进人类与自然
和谐共处。
04
高考真题解析与模拟题演练
高考真题解析
01
总结词:深入解析
02
2018全国卷Ⅰ: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和影响因素,包括蒸发、降 水、径流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中地理_ 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 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水循环》教学设计【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

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教学过程及策略】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说......[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 合作探究埋下问题。

)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提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生:不是。

水循环使自然界的水体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水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水循环

第五章地球上的水第18讲水循环[课标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地球上的水呈固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泊水以及,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以及与之相伴的变化。

2.能量:和地球重力能。

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陆地内循环和。

【特别提醒】内、外流区的水循环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4.过程及主要环节A蒸发→B【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状态,维持全球水的。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变化。

3.是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形成多姿多彩的。

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1)洪水灾害:指由于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急剧上涨,水流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的现象。

2.防御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

(2)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典题精研】[典例1][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如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水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水循环
【答案】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 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 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 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 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 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利用: 探究四: 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水资源状况。汉中地区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 重,“石坎梯地”(甲图)是汉中地区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 (2)简述“石坎梯地”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6分)
一、归纳出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情景探究 探究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并归纳出影响水循
环各环节的因素
学以致用
(2017年全国卷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 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 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7题
【答案】石坎梯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2 分);滞缓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 加下渗(2分);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 流增多(2分)。
【拓展与迁移】 1.2020全国一卷 2.2023深圳一模
探究五:(2019·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 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内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 克鲁伦河,它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是呼伦湖水重 要来源。克鲁伦河在大草原上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画了至少100多个圆 圈。(2) 分析克鲁伦河蛇曲对沿岸地区水循环的影响。(12分)
【答案】由于河道弯曲河流流程加长, 流速变缓延长了径流时间;增加了流经 地区的径流储量;径流下渗量增加,地 下水增多;洪水期,大量洪水流人沿岸 洼地,形成沼泽和湖泊,湿地(沼泽水、 湖泊水)增多;蒸发总量和植物蒸腾量 增大,空气湿度增大;河道排水不畅, 洪水期可能会造成沿岸部分地区洪水泛 滥;沿岸地区总储水量增加。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_五大主题要素之(三)_水文 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_五大主题要素之(三)_水文 含答案解析

五大主题要素之(三)⎪⎪水文一、水循环示意图(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重力势能。

(2)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⑨植物蒸腾。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4)人类活动对⑤(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二、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图(1)由图a可知,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b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b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各水位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三、某河流筑坝前后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1)图中A、B、C表示该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雨水补给,B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a、b两曲线,b曲线是筑坝后测到的,理由是水坝的修建对河流径流起到调节作用,使曲线变得平缓。

(3)该河流主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大气降水所致。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技巧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

例如,以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雨型、冬雨型)的河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例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5 地球上的水循环(讲学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5 地球上的水循环(讲学案)(解析版)

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结合地理图示和有关材料,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2.结合区域判读及有关资料,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④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①等温线判断法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该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该洋流是寒流。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2〕读图,回答16~17题。

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河补给A湖B. A湖补给甲河C. 乙河补给B湖D. 甲河属于外流河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B. 乙河比甲河流速快C.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D. 无法确定【小题1】A【小题2】B【解析】此题考查河湖补给关系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河流发源于河谷地区,且从高处流向低处。

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所以图示甲图中的河流流入湖泊,甲河补给A湖,由于A湖泊没有流出的河流,故甲河属于内流河,A正确,BD错误;乙河流出湖泊,B湖补给乙河,C错误。

应选A。

此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如果图示两图等高距相同,而A图比例尺较B图小,所以A图表示的实际水平距离较大,坡度小,河流流水慢;B图中河流坡度陡,流速快。

应选B。

图A中D湖泊是世界某山地高原上的大湖泊,湖面海拔3821米,风景秀丽,为著名旅游胜地。

图C是该湖泊某年份流量统计读图。

回答以下各题。

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约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有关该湖泊及其所在地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该湖泊是咸水湖B. 湖泊所在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C. 湖泊所在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 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上图B为一游客1月某日在湖边拍摄的日落照片,该游客所在的位置最可能是图A中()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此题考查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及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该湖泊某年份流量统计图,在4月份,流入量与流出量相当,从5月到9月,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说明湖泊水位在下降,即最高水位出现在4月份,故B 正确。

应选B。

此题考查该湖泊及其所在地区的特点。

根据图中经纬网判读,该湖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上,据图判断该湖有河水流出,是淡水湖,AD错误;湖面海拔3 821米,湖泊所在地区为热带地区的高原高山气候,B错误;湖泊所在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C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名师精编押题专练)(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名师精编押题专练)(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解析版)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东南流向西北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2.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A.河流流速增大B.河流含沙量减少C.湖泊沉积增多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答案】1.A 2.C 3.D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下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A.永昌B.民勤C.天祝D.凉州【答案】4.B 5.C下图左图为在澳大利亚北部金伯利高原航拍的颇似树木结构的河流水系图,图片呈现出澳大利亚地貌的艺术之美。

右图为金伯利高原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左图所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和沼泽水7.图中左图所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点是()A.径流量丰富,含沙量大B.落差大,多激流瀑布C.径流量变化明显,季节性强D.泥沙淤积严重,曲流发育【答案】6.B7.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

冰退则相反。

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8~9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微专题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微专题11

微专题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塑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5.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中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结水体特点判断其意义。

第2题,⑤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

④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可减少蒸发。

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会减少,地表径流减少。

⑥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的水汽量增多。

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A.甲B.乙C.丙D.丁4.导致乙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A.北太平洋副高衰弱B.伏旱天气的影响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D.准静止锋的影响5.当丁所示地区河流处于第一个汛期时,甲所示地区为()A.江淮雨带控制B.华南雨带控制C.华北雨带控制D.台风雨带控制答案 3.C 4.B 5.B解析第3题,华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结合该地区春季降水少的气候特点,河流主要受夏季雨水补给,由此判断结论。

(完整版)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

(完整版)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 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 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 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 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议 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 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 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近几年台风活动非常剧烈,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 1〜2题。

1、 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A 、②④⑤B ①②⑥C ①③⑤D ③④⑥2、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②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能量交换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向海洋 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A 、②④B ①②C ①③D ③④解析:第1题,从台风的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了水循环的蒸发、 水汽输送和降水 环节。

第2题,台风促进了陆地水资源的更新,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能量交换。

答案:1.C2.B(2017 •沈阳模拟)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3〜4题。

3、以下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Q + d= Q + Q> B 、Q+ d>Q + QC Q>+ Q<Q + QD Q + Q+ Q= Q+ Q4、雨水回收的意义主要在于 ()A 、减少城市排污量B 、增加城市用水量C 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D 缓解城市地面下沉解析:第3题,一般情况下水循环总量是恒定的,Q + Q + Q = Q + Q= Q + Q= Q 6+ Q 7, Q + G 4+ Q= Q+ Q= Q= d 。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回扣基础 微专题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学案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回扣基础 微专题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学案

微专题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塑造地表形态;促进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5.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6.一条河流往往具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形式的变化特点。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 1.C 2.A 3.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因此答案选C。

第2题,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含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第3题,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

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水盐度,同时种植植被不会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水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水循环
D.流域内各地水资源开发过度
解析 由图中的渤海、黄河可以得知该流域为海河流域,该区域为京津 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用水紧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C正确。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 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如图为“世 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5题。 3.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分布规律
对地理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影2 响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3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洋上空
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风
海陆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 距海远近
地形(是否)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
陆地
4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C.跨流域调水、水汽输送
D.开采地下水、水汽输送
解析 甲环节是从区域外向区域内输水,属于跨流域调水;乙环节是指 区域外的高空水汽输送到区域内高空,属于水汽输送。故选C。
2.我国在该流域实行了最严格的水 资源管理制度,其原因可能是 A.全年降水量稀少 B.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专题 水循环
1
类型 环节 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水循环
类型、水量、分布及对自 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互补给关系 补给类型 水文特征 河流 水系特征
陆地 水体
地球上 的水
意义
海—气相 互作用
水热平衡原理
厄尔尼诺、拉尼娜 现象带来的影响
温度
性质 盐度
密度 海

海浪
运动 潮汐 影响因素
洋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水循环【知识精析】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4.利用水循环分析地理问题(1)自然现象的形成①沼泽地的形成:②内流河断流的成因:(2)环境问题的产生——水资源问题缺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如果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循环周期,就会出现资源型缺水;如果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使水质受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质型缺水。

二、洋流的影响1.海雾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①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②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2.从离岸风看上升补偿流的成因:当海岸上吹离岸风时(如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在水平方向上海水离岸流去,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水平补偿流。

与此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近岸深层海水也会上升至海面来补充,形成了上升流。

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饵料,鱼类汇集。

【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1.B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

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B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

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容易错选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全国省级联考核心卷(一))宁夏平原的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

灌区主要以早作为主,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每隔三、四年种一次水稻。

灌渠内的引水系统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工程技术,有灌有排,到目前仍正常运行。

2017年10月10日,在第23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工程成功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下图为引黄灌区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引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2.灌区每隔三、四年种一次水稻的目的主要是( )A.预防荒漠化 B.补充地下水 C.防治盐碱化 D.减少病虫害1.A 宁夏灌区降水是大气环流、季风等因素决定的,引水灌溉系统对降水影响很小,引黄工程改变了宁夏灌区径流量,导致下渗和蒸发减少,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引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降水,故A正确。

2.C 宁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并可节约水资源,但长期灌溉不当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每隔三、四年种植一次水稻可以通过灌溉、排水达到冲洗盐碱的作用,故C正确。

(2018·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

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污水处理系统(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4.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3.B 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B正确,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

故答案选B项。

4.B 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B项。

(2018·广东省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扎鲁比诺港(42︒40'N ,131︒07'E)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特罗伊察湾,海湾水质优良,海洋生物丰富。

港区潮差不明显,冬季不封冻,四季可通航。

近年中俄两国计划合作扩建扎鲁比诺港,该港口的合作开发将为吉林省打开一条海上对外通道。

据此完成5~7题。

5.特罗伊察湾水质优良,主要因为( )A.海洋生物丰富,利于水体净化 B.风浪大,污染物易扩散C.经济发达,居民环保意识强 D.海湾人口少,开发程度低6.扎鲁比诺港不封冻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水温高 B.纬度高,日照时间长C.暖流流经,水域增温 D.西风控制,气候温和7.扎鲁比诺港扩建后,外运量将显著增加的农产品可能是( )A.玉米 B.牛肉 C.苹果 D.茶叶5.D 由材料可知,特罗伊察湾位于俄罗斯远东边疆,俄罗斯主要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人口少,开发程度低,环境污染少,故特罗伊察湾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涉少,自然水质保持较好,D项正确。

6.C 扎鲁比诺港位于日本海,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冬季不结冰,故C项正确。

7.A 扎鲁比诺港扩建后,将为吉林省打开一条海上对外通道,吉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故外运量将显著增加的农产品可能是玉米,A项正确。

(201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第二次模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8~10题。

8.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3月15日前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风速较大 B.郁闭度大 C.气温较高 D.降雪较少9.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

分析原因最可能的是()A.冷锋带来的一次降雪 B.暖锋带来的一次降雪C.林内有降雪,林外无降雪 D.林外融雪较慢10.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益较低。

据图文信息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落叶松人工林可使()A.春季融雪量降低 B.河流汛期推迟 C.融雪时长较长 D.融雪速度较快8.B 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故B正确。

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排除A、D、C,故选B。

9.A 图示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和融雪状况,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应为冷锋过境导致的,故选A。

10.D 图片显示,春季融雪量增加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降低,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故D正确,AC错误。

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故B错误。

故选D。

(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

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