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伟《长江万里图》解读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历史上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创作于清乾隆年间。
这幅作品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式,概括了中国历史上的数千年变迁,展现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具有许多独特的魅力。
《江山万里图》的艺术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构图和形式上。
这幅作品以极具张力和动感的线条勾勒出中国的江山河流,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山水意境和气韵。
在画面的远近、大小和视角上,运用了透视和立体的表现手法,使得整幅画面显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作品中的人物、建筑和自然景观也被巧妙地融入整个画面之中,形成了一幅宏大而有序的画面。
《江山万里图》的色彩运用和笔墨技法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作品以淡雅的水墨色彩为主,运用了淡墨浓彩的手法,既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又能表现出远近的距离感。
在画面的山川、林木、云雾和人物中,运用了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了大自然的气象和人物的神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历史内容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江山万里图》通过细腻的绘画,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
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名人故事和重大事件,如长城、黄河、长江、帝王宫殿等,以及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武将和百姓民众等。
这些历史元素的生动刻画,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时代韵味。
《江山万里图》所体现的气势和精神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整幅画面以巨幅的规模和壮丽的景象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山河大好河山和数千年的文化底蕴。
在画面中,山河奔腾、云雾缭绕,体现出中国自然风光的壮美,而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精神面貌。
这种气势磅礴和精神抒发,使得《江山万里图》成为一幅展示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艺术杰作。
《江山万里图》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构图和形式上、色彩运用和笔墨技法上、历史内容和气势精神上。
它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杰作,又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珍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明代早期吴伟二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早期吴伟二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前期,这一时期是以仿“两宋院体”为主。
花鸟画方面,继承了黄荃父子工笔重彩的画风;山水画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数人物山水画,则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虽师法古人,还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面貌,形成了明代院体的特有风格。
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精确,法度严谨,色彩艳丽。
明画与宋画的区别主要是宋代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谨严,风格朴厚,而明代院体画,早期画风还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
前期有院体画派林良,【秋林聚禽】,吕纪【残荷鹰鹭】吴伟【鱼乐图】戴进【风雨归舟】,这里介绍明朝早期吴伟绘画作品。
明代吴伟(1459-1508年),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
吴伟父亲早逝,年幼时被湖广布政使钱昕收养,来到江苏常熟。
吴伟从小就流露出绘画天赋,七岁时画了一幅画,并题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令老师十分惊讶。
后来,吴伟的画名逐渐传开。
十七岁时,他闯荡南京,受到成国公朱仪赏识。
朱仪惊呼吴伟为小仙人,从此,吴伟便以“小仙”为号。
代表作品有:《溪山渔艇图》、《渔父图》、《东方朔偷桃图》、《歌舞图》、《琵琶美人图》、《江山渔乐图》、《长江万里图》、《武陵春图》、《松下高士图》、《词林雅集图》、《画刘海蟾》、《雪渔图》、《灞桥风雪图》、《醉樵图》、《临流读书图》、《湖山清夏图》、《樵夫图》、《北海真人像》《寒山积雪》、《柳岸闲步图》、《芝仙图》、《松溪渔炊图》《学渔图》等。
中国古代画派-----明代浙派:戴进吴伟
中国古代画派-----明代浙派:戴进、吴伟浙派”最早形成于明代,浙派大家为:戴进、吴伟。
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
自此,“浙派”和浙籍书画家饮誉海内外。
明清以来,“浙派”书画经过徐渭、任颐、吴昌硕、潘天寿等历代大师的承接,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其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越了绘画流派本身。
浙派,亦称“浙江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
明代前期主要画家戴进开创。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作画受李唐、马远影响很大,取法南宋画院体格。
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画艺很高,风行一时,从学者甚多,逐渐形成“浙派”。
后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踪他的画风,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
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画家有张路、蒋三松、谢树臣、蓝瑛等。
明代中叶后,吴派兴起,主宰画坛。
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现于画坛。
戴进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
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
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
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
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
为浙派开山鼻祖。
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代表作品代表山水作品有《金台送别图》、《春游积翠图》、《关山行旅图》等。
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
吴伟(1459—1508),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
长风破浪一画家笔下的万里长江图
长风破浪一画家笔下的万里长江图长风破浪一画家笔下的万里长江图长江,浩浩六千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流,是历朝历代的艺术创作源泉。
《长江万里图》是非常重要之中国绘画题材,长江对中国人来说附着了很深的人文情感,正如诗仙李白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历代多少诗人画家因其灵感创作,乃有无数伟大的作品传世。
早在南宋,夏圭就曾画过《长江万里图》长卷,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本,而这本多被认定为明代早期宫廷绘画。
吴冠中,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
吴冠中 1973-1974年作长江万里图油画纸本题识:一九七一年至七二年间,偕小彭、运甫、大年、永玉诸兄,为北京饭店合作《长江万里图》巨幅壁画。
初稿成,正值批黑画,计划流产,仅留此综合性成稿,小彭兄冒批判之风险,珍藏此稿,今日重睹手迹,亦惊喜、亦感叹!一九九○年七月八日北京红庙北里六号楼吴冠中识。
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RMB 149,500,000周臣 1535年作长江万里图手卷设色绢本题识:大明嘉靖乙未(1535年)岁菊月望日东邨周臣写成。
钤印:周氏舜卿藏印:高士奇(1645-1703):高士奇图书记、高氏江邨草堂珍藏书画之印、江邨、江邨秘藏清乾隆皇帝(1711-1799):乾隆御览之宝清宣统皇帝(1906-1967):宣统御览之宝此卷把严肃山水感性化,描划捕鱼、放艇、山樵、耕稼、观瀑说文、水道货商、官史巡察、山城关卡、处处连系人物和景物,显现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和趣味。
而工笔处精细,展现沿河两岸繁华丰盛之世。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21年春季拍卖会(二) RMB 40,700,880溥儒长江万里图卷设色纸本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1994首届拍卖会·中国书画成交价 RMB 162,800 现在价格估计估计要加两个零。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古话品录》中首次提出“气韵”,并从此成为品鉴绘画作品和艺术创作的 最高准则,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气韵的产生必然离不开画家对笔墨的经营,笔墨不仅仅是绘画创作 技法层面的需要,同时也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外现,它既有客观状物的要求同时也有自身情感的抒发,是 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融合的结果。所以每一位画家的笔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每位画家的作品才能呈现 出不同的气韵格局。如在《江山万里图》中我们能够看到画家的笔力及张力,首先作者在处理山石时先 用稍重的墨线进行勾勒,准确有力地勾出山石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进而多用侧峰围绕山石结构进行皴染, 间以中锋短线皴,墨色变化丰富,层次分明 ;其次是树木的处理,近处的树刻画细致,从中能看出南宋 院体画中树的风格,典型的蟹爪枝学习而来,但是水墨意味加重,院体中程式化的意味逐渐淡化 ;远处 的小树则以淡墨简单勾勒而成,用线有力 ;再看画面中最精彩的部分——大面积的江水,画家用细腻的 眼光观察江水的波澜起伏,一平一起,用浓淡深浅的墨色渲染随风变化的水波,营造惊险的气氛,尤其 是卷尾随着风雨的加剧,江水翻滚激起浪花,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视野卷入到波涛汹涌的紧张气氛中,并 且江面上随风飘荡的客船也起到了衬托紧张氛围的作用,让观者也跟着画面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远山则 是用很淡的墨加以晕染,远山与江水相连,茫茫无际,产生阵阵雾气,仿佛船只置身于云海之中,十分 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气韵”之所在。画家通过笔墨语言的运用而让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 感觉到作者看到此景时的内心思绪。整幅画面虚进虚出,峰回路转,高潮迭起,给人留下无穷想象。
50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
山通过建立在江河之上的木桥向后延伸而连接远山,将观者的视线带到远处 ;后再由中间的桥往前延伸 将远处的山与左边近处的山峰连接,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左前方,画家这样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的空间处 理手法,必然来源于画家的巧妙构思及布局,完美展现出画面中的“势”,仿佛我们就是画中的人,沿着 画家的笔从山的一边到另一边。
七十幅明代传世山水名画赏析
七十幅明代传世山水名画赏析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
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浙派”、“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
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张路、汪肇、朱邦、蓝瑛等人。
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
而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入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
以董其昌为领袖的华亭派,墨色清淡,古雅秀娟,在理论上,董其昌也极有建树,提出“南北宋”学说。
明初崇尚宋代画风的画家遍于宫廷、民间,明代中期文人画重新复兴于苏州,后期士大夫文人画更是向独抒性灵发展,以画为乐、以画为寄。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董其昌,赵左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蓝瑛的武林派等等。
山水,花鸟成绩卓著,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晚期水墨文人画占据主流。
明朝前期主要是三大体系:文人画,以王履,徐贲,王绂,夏永,谢缙,杜琼,姚绶等为代表。
院体画,宫廷院画以王仲玉,周位,郭纯,边景昭,谢环,李在,商喜,倪端,周文靖,石锐,周全,刘俊,缪辅,殷偕,孙隆等为代表。
浙派宗南宋院体,以戴进,夏芷等为代表。
明朝中期主要以院体画家林良,吕纪。
江夏派的吴伟。
吴门画派的沈周,唐寅,文徵明等为代表。
明朝后期有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赵左的苏凇派,沈士充的云间派,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的吴门画派,篮瑛的武林派,项圣谟的嘉兴派。
人物画有陈洪绶,写意花鸟的徐渭,周之冕,孙克弘。
《华山图册》明王履纸本设色纵34.6厘米横5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苏昆山人。
《华山图册》是王履采药关陕,游历华山后,经过多年的苦心构思和惨淡经营所创作的。
全册共66帧正页,计图40幅,另作记8帧、111首诗加自跋14帧,“游华山图记诗叙”1帧,“重为华山图序”2帧,“画楷叙”1帧。
有关长江发展战略的美术作品解析
有关长江发展战略的美术作品解析构图
此幅作品的构图、用光、色彩、点线、意境处理,无处不透露着吴冠中对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充分吸收与消化后的独立探索,不仅是吴冠中本人艺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油画史上浓重的一笔。
《长江万里图》油画作品,打破了油画二维平面的创造范畴,以中国传统的手卷形式展开内容,5米长卷将时间和空间融合于一,作品的叙事性和画面的形式美感得到有效结合。
该作品不仅表现了吴冠中高超的西画功底,同时也将西画技法与传统的“江山卧游”概念相结合,并拓展为中国式的“饱游沃看”,彰显了吴冠中这一时期对油画艺术和水墨艺术卓有成效的探索。
技巧
从中国传统哲学意义的角度看,《长江万里图》气势撼人,空间辽远开阔,是一种大美无言的审美境界;画面中朦胧的远景和精致的近景,氤氲的云气和雄伟的山脉等,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形态;画家将真实与想象融合,纳天地万物于一处,采用了"心游太玄"的观照方式。
从绘画技法的角度看,运用散点透视的空间表现语言,展现了富有动势的超时间的空间画面;运用笔墨、线条等形体表现语言,泼墨、工笔描绘等绘画技法,在时间进程中营造出雄浑苍茫的空间感觉。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摘要】《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现了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该画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的独特性、艺术风格的独特性、画面构图的独特性、色彩运用的独特性以及艺术价值的独特性。
在历史背景方面,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艺术风格方面,画作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画面构图精湛,往往展现出独特的透视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中国绘画在色彩方面的独特魅力。
最重要的是,该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江山万里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观众,展现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江山万里图》、艺术特征、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艺术价值、总结1. 引言1.1 介绍《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传世名作之一,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征。
这幅作品创作于明代,由著名画家于右任所绘,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江山万里图》以其奇峻的山峦、清澈的江水和远处的云雾,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美学观念和绘画技巧。
这幅作品在艺术特征上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包括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江山万里图》的艺术之美,以及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从而全面展示这幅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
2. 正文2.1 《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中国传世名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来说,它是明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
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用笔墨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浩瀚。
而《江山万里图》也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传世书画名作之一,为明代画家钱选所绘。
该画作以巨幅的方式呈现,全长超过5米,高近1米,采用了立轴装裱,整体呈现长卷的形式。
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江山万里图》描绘了明代时期的中国疆域和社会景象,以及当时的风俗、农田、水利和建筑等方面的情景,展示了中国的壮丽山川、灿烂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场景,概括地呈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整幅画作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以庙堂为主题,描绘了气势恢宏的皇宫城墙和宫廷官员们的行事风采;中段以江河为主题,描绘了中国富饶的水土资源以及百姓们的生活景象;下段以人民为主题,展示了农民耕作、手工业生产和市民的生活场景。
《江山万里图》的创作采用了绘画和书法相结合的方式,画面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画家通过细腻的用笔和纷繁的情景安排,将中国的丰饶和繁荣、庄严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的绘画风格独特,注重细节的表现和透视的运用,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现实主义的观察力结合在一起。
《江山万里图》通过绘制中国的宏大风景和精细生活场景,传达了一种力量和繁华,表达了作品所述的明代中国的国力和繁荣。
作品中展示了中国国土的辽阔和天地之间的和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画作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让观者能够亲近当时的人民生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江山万里图》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瞩目度和吸引力,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品通过对人、地、物进行描绘,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窥视明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它以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古风神韵,明代国画
古风神韵,明代国画明代山水画作品《山水册》十二开选一31cm×24.8cm 纸本设色 1655 年荣宝斋藏松阴图278cm×99cm 纸本设色荣宝斋藏绢本水墨纵147厘米横1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山水100幅,大饱眼福!(下)2019-11-11 17:20·当代国画51、《长江万里图》明吴伟绢本水墨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长江万里图》墨笔画险峻山岭,近景为苍古之树生屹立于巨石之间,整幅绘画笔法纵横洒脱、老辣,是画家晚年时的精品。
52、《江山渔乐图》明吴伟纸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73.5厘米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
《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
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53、《杂画册》明徐端本纸本水墨或淡设色每开纵29.4厘米横3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杂画册》共有12幅图,大多描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状,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表达出远离尘嚣,忘情泉石的志趣。
54、《山雨欲来图》明张路绢本水墨纵147厘米横1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雨欲来图》墨笔画风雨欲来,一渔人收网而归。
近景的山峦草树以及淙淙溪水,刻画得生动有致,远山迷蒙,在阴暗的天空下或阴或现,很有山雨欲来前的气势。
画家运用粗笔湿墨,气韵很是生动,营造出了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气氛,用笔粗放,风格雄健,但又透出潇洒和灵巧。
51、《长江万里图》明吴伟绢本水墨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长江万里图》墨笔画险峻山岭,近景为苍古之树生屹立于巨石之间,整幅绘画笔法纵横洒脱、老辣,是画家晚年时的精品。
52、《江山渔乐图》明吴伟纸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73.5厘米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件重要作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之作。
它是由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理学家王阳明所创作,其艺术特征鲜明,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特色。
《江山万里图》以水墨为主要表现形式,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绘画手法。
整幅作品以山水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墨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意境。
整个画面布局谨慎周到,结构清晰有序,展现了中国画的平面构图特色。
画中有崇山峻岭、清澈溪流、苍茫云雾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气韵。
王阳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画家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奇妙。
在绘画技法上,王阳明运用了草书和隶书的笔墨,从而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他的笔法细腻而不失有力,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墨色深浅相宜,使整个画面显得既有层次又极具生气。
他对墨色的掌握和运用,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浓淡干湿,律味纹理”的独特魅力,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联想的空间。
这种笔墨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既有韵律美又有节奏感,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和气质。
在绘画题材和内容上,王阳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和情感。
他通过对山水的表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山水表情达意”的内在要义。
整幅画面既有自然景观的真实和写实,又有画家的情感和意境,寓意深远,令人陶醉产生共鸣。
《江山万里图》还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情趣和追求。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象征着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观赏山水画不仅可以让人领略山水之美,更可以使人心境舒畅,产生愉悦和享受。
《江山万里图》在表现山水的还融入了画家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和超脱情怀。
《江山万里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之作,其笔墨技法、题材内容和审美意趣,都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精神。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王时敏的代表作品之一。
绘制于明成祖洪武二十
二年(1389年),系为庆祝朝廷威武、尊龙厚德而绘制的国史巨画。
这幅长卷以绢为载体,总长度达5.28米,宽0.73米。
作品共分十二节,展示了自唐代孔子回归故里至明朝洪武
十八年(1385年)太监武太监领导下的皇帝建立新朝的历史进程。
整幅长卷的表现手法是水墨工笔,画面呈现明朗透彻、笔墨饱满、线条流畅的特征。
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和纹理,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描绘人
物时,则通过精细的细节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并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除了细节描绘外,《江山万里图》的特征还在于其构图的宏伟和气势磅礴。
整幅长卷
观感非常强烈,从历史的“大格局”出发,呈现了数以百计的条带状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挖掘历史蕴含的历史基调和业绩,来表现中国历史的全貌和从古到今的宏大历程。
此外,这也是一幅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品。
绘画无疑在传播信息和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
这幅长卷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崇权威、重视法制、相辅相成的人伦等
价值观念的表达,凸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江山万里图》存在意义深远,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悠久和光辉,
也为中国美术史和中华文化史提供了一座艺术宝库和瑰宝。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珍品,这幅画作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它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壮丽山河景色,展现了中国古代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
这幅画作包含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多种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我们来谈谈《江山万里图》的宏大场面。
这幅画作是一幅卷轴式的绘画作品,全幅长达数米,宽度也有一定的尺寸,通过它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壮丽的山河景色。
在画面中,高山巍峨,江河蜿蜒,树木葱茏,人物活灵活现,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人文景象。
观赏这幅作品时,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壮美山河之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风景画所传达的宏大气势和旷世情怀。
我们要了解的是《江山万里图》所展现的精湛绘画技艺。
中国古代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江山万里图》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画家的高超绘画技艺和艺术功力。
画家运用了各种绘画笔法和表现技巧,通过精心的构图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动的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每一处山水,每一株树木,每一名行人,都经过画家精心描绘,使得整幅画作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还要关注《江山万里图》所展现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传统流派,它以描绘山山水水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写实描绘和浓缩、提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文的热爱。
《江山万里图》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典范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这幅画作不仅在画面中展现出了壮美的山川河流,还融入了诗情画意,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的描绘,表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
《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座珍宝,它以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现了中国古代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明代吴伟《长江万里图》解读
作者: 张力
作者机构: 铜陵市第一中学,安徽铜陵244000
出版物刊名: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41-4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吴伟 《长江万里图》 审美 逍遥游 笔墨
摘要:“江山图”是历来画家所喜爱的表现题材,江山万里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和陶冶博大的胸怀,吴伟《长江万里图》是浙派山水画的代表作,处于吴门文人画派兴起与浙派由盛而衰的过渡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作品的造型章法等艺术特点,探索这些形式语言的审美,总结画卷的历史地位,来解读《长江万里图》”所蕴含的雄浑大气的民族精神。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明代著名画家王时中所作的一幅宏伟壮丽的绢本长卷,它描绘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江山万里图》采用了纵向和横向的双视角布局,长度达到了近十米,分为地理、社会、文化、政治和军事五个部分,从上到下,由南京市区开始,直至北方辽阔的边疆,再到南方的海岸线,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上。
细节表现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人物、建筑、动植物等形态细节,还有文字、盖章、图案、色彩等细节的重点呈现。
在绘画技法上,《江山万里图》采用了线描式的轮廓勾画和色块交织的表现手法,其古朴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色彩,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西方绘画技法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效果。
在审美上,《江山万里图》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历史感,它将壮阔的山河、繁华的市井、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观与人物形态表现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景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感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愉悦。
总之,《江山万里图》是一幅宏伟、壮丽、饱含深情的艺术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质感和深远的哲学思考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得到了广泛的收藏和赞誉。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历史文化经典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闻名于世。
该作品
由明代画家陈容所作,刻画了中国明朝时期的历史景观。
下面将就《江山万里图》及其艺
术特征展开叙述。
《江山万里图》是一幅宏大壮丽的卷轴画,总长达16米,高达1.18米,用150幅纸
页组成。
画作描绘了明代万历年间国家繁荣昌盛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明朝社会的多样性和
繁荣发展。
画作布局严谨,构图富有对称美。
整幅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绘有江山巍峨壮丽
的景色,中部绘有明朝帝王丰功伟绩的场景,下部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民生活及自然风光。
整个画面对称分布,使观者能够一览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画作绘制细致入微,注重细节描绘。
整个画面富于细节,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建筑物、山水等元素,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场景和细腻情感。
人物的表情、姿态、
服饰等都通过精细的描绘显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画作色彩丰富,运用技法巧妙。
画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画家巧妙运用层次感和透视法,使画面中的人物和物品有了立体感和距离感。
通过细腻的
渲染技法,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光影变化,给人一种灿烂辉煌的感觉。
画作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国家荣誉感。
《江山万里图》展现了明朝国家的繁荣景象,
表达了画家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热爱之情。
画面中的文武百官、国家重臣和各行各业
的人民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当精神和自豪心态。
当代巨制《长江万里图》
当代巨制《长江万里图》看到这幅巨幅《长江万里图》震撼到我了!由刘大为、龙瑞、张复兴、程振国、施江城、王梦湖、许俊、方楚乔、邓维东、唐辉、张桐瑀、游新民、李明、段铁、王乘老中青三代美术家主笔,郭怡孮、张道兴、杨晓阳、许钦松等美术家参笔,薛永年、孙克图赋的美术创作工程《长江万里图》巨幅长卷,4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画卷全长200米,高1.5米,是以新时代的长江为创作主题的叙事性巨作。
长卷历时一年集体创作完成,全面展示了新世纪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
从源头雪山到高原绿洲,从长江三峡到江汉平原,从苏州园林到东海入海口,整幅作品雄浑磅礴,起伏跌宕,风光万千。
50多位美术家结合自己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综合的讨论,通过思想的交汇和融合,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画幅高从0 . 3米到0 . 75米,再到最后的1 . 5米,经过了草稿、小稿、采风、中稿到大稿的创作流程。
一幅长卷,仿佛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时间长廊,浓缩了浩荡长江的沧桑巨变、万里风光。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表示,经过广泛收集长江各类史料,多次研讨和论证,《长江万里图》创作艺术委员会专家最终确定,以表现新时代的长江面貌,反映长江文化精神,突出时代性作为创作主旨,“作为美术家,我们要坚守中国的文化自信,有责任用我们的画笔为山河立传,为大地写真”。
创作之初,美术家对《长江万里图》有较为明确的定位。
这幅作品是美术家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对时代的观照,是一次集体创作的尝试,它将长期地面对广泛的受众,它的体裁要求它更接近殿堂艺术、公共艺术,需要让受众能找到共鸣。
这样的创作更强调社会性,它不仅仅是山水图式,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到了此时所做出的精神上的呼应。
创作者们所希望的长卷要和历史上宋朝或者明清时期任何人画的《长江万里图》都有区别,这种区别不止于技法,主要还是在思维、精神上,要体现出一个健康、协调、和谐的新长江,体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结合,体现出时代新征程。
水墨淋漓写狂风——浅谈浙派吴伟之画风
Artscircle2012/09+水墨淋漓写狂风明代浙派画家吴伟继戴进之后,以其简括奔放、气势磅礴见胜。
进一步发展了雄健豪放之风,增强了力度、动感和气势,奠定了浙派的基调。
论者谓他“源出于文进(戴进),笔法更逸,重峦叠嶂,非其所长,片石一树,粗简者,在文进之上。
”其酣畅淋漓的水墨,狂肆粗野的画风,引致无数人为之倾倒,成为明代绘画史上的一位奇才。
吴伟(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流寓金陵,画院待诏。
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曾以画供奉内廷,得赐“画状元”。
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
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
尤其是《江山渔乐图》《霜桥风雪图》《秋林归庄图》《长江万里图》等作品,一扫文人画的因循守旧和自矜风雅。
《长江万里图》卷,为他最晚年的山水画面貌,其开始一段山石的勾皴,信手涂鸦,左右纵横,顿挫周折,一笔不行再来一笔,既无书法笔意,又不能表现山石的凹凸特征,全无法度,乱勾之后,有胡乱点染些墨水,怪不得屠隆攻击他“徒呈狂态”。
这幅画全是他自己的情绪,戴进和南宋法度已基本抛弃光了,他给后来的浙派画家的影响很不好,但它却可以发泄烦躁和紊乱的精神,使人渐渐安定,就此图全貌来看,开始勾皴时皆乱而草率,显示了情绪的不稳定,至卷中用笔就稳得多,烦乱的状态已消失不少,卷末山石的勾皴就不是那么草率,精神已显安定,最后画的远景用水墨渲染时,就很稳重,综而观之,此图虽有弊病,但结构疏朗,笔皴纵横潇洒,变化神速,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万里长江之势而不显松懈。
吴伟的一生虽未遭到像戴进那样的重大挫折,但也有从宫廷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经历,其生活阅历和心情个性与戴进有着诸多共同点。
因此,他继承戴进画风并非出于偶然,只是用笔的速度略快,比起戴进的画更为大而化之,但也显得更加有精神。
同时,他的生活追求、性格脾气、处世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其独特的画风,显现出鲜明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画卷 , 水墨绢本 , 作于 1 5 0 5年 , 纵 2 7 . 8厘 米 , 横
9 7 6 . 2厘米 . 卷后 自题 “ 弘治 十 八 年 乙丑 九 月 望 湖湘
吴 伟 寓武 昌郡斋 中制 ” , 汪尧 展 、 汪尧 庚 跋 , “ 浣 花溪 屋 祗藏 书 ” 、 “ 仲祥 审定 真迹 ” 等 印 。《 长 江万 里 图》 为
时代审美风尚对长江万里图的影响明朝建立后新兴贵族阶级建立巩固新政权需要积极向上朝气锐意进取精神不许知识分子隐逸颁发了士大夫不君用者罪该抄诏令在绘画方面新统治者也不喜欢元代文人隐逸水画柔弱风格要求画家表现南宋刚猛画风以体现新时代风貌宫廷画家以服务于政治主迎合贵族阶级审美趣味多模仿南宋院体绘画风格但元末明初画家并没有这种精神气质勉力之故矫揉造作毫无生气失去艺术家个性情感作品没有生命力因此贵族化宫廷画艺术成就不高浙派水稍晚于宫廷画虽然也师法南宋院体画但远离京城与宫廷没有太多束缚限制并且浙派画家多在浙一带有南宋院体画地域传统优势又不再受元末绘画风格影响并能一定程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受到统治阶级支持故发展很快绘画尤受王公贵族欢迎尝一游京师行将至闻之于中今太师英国张公太傅保国朱公驸马都尉周公伟长万里图里快速笔触与侧笔横扫斧劈皴构成画面强烈动感与力量浙派水典型特征既具有时代速与节奏又符合新兴贵族审美需求到了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繁荣促进镇发展并产生新兴市民阶层他们追逐物质纵情享乐明代张瀚松窗梦语中所描绘
质 ,甚至 不需 要坚 实轮 廓线 的支 撑 ,随 意 的直 拖横
江河 中 的行 走 工具是 船 , 人们 乘舟 而行 时 , 可 以浏 览‘ 抹, 直接构成块面 , 不 关 注 山石 结 构 的准 确 性 与 清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8
作 者简 介 : 张 力( 1 9 7 2 一 ) , 男, 铜 陵市 第 一 中学 美 术 教 师 , 教研方 向: 美术教育与鉴赏 。
索这 些 形 式语 言 的 审美 , 总结 画卷 的历 史 地 位 , 来解 读 《 长 江 万 里 图》 ” 所蕴 含 的雄 浑 大 气 的 民族 精 神 。
关键词 : 吴伟 ; 《 长 江万 里 图》 ; 审美; 逍遥游 ; 笔墨
中图分类号: J 2 2 2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7 5 2 X( 2 0 1 5 } 0 2 — 0 0 4 1 — 0 4
一
、
吴伟《 长江 万里 图》 及 其艺 术特 色
辽 阔 的大江 与两 岸叠 嶂起 伏 的山峦 。 所以, 长 卷适 合 画家表 现在乘 船 游长 江万 里 的感 受 ,此 画 卷构 图起
“ 吴伟 , 字士 英 , 一字 鲁夫 , 更字 次 翁 , 江夏 ( 今 湖
北武汉 ) 人, 明英 宗 朱祁 镇 天顺 三 年 己卯 f 公元 1 4 5 9
面 。 明代李 开 先 在 《 中麓 画 品 》 说“ 小 仙 其 源 出 于文
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法更 逸 , … 片石一 树粗 且简 者 , 在 文 进之 上” 。 嗍
粗 与 简正是 吴 伟遗弃 了山石 的第 一 自然 .直 透其 本
村、 城 乡屋宇 、 江 上风 帆等 。 江河是 蜿蜒 流 长 的 , 人在
吴 伟在 《 长 江万 里 图》 中除 了剪裁 画 面 以突 出主 题 的构 图方法 , 还对 山石 的体 积 层次 、 空 间深 度进 行 彻 底 的弱 化 . 用一种 湿 润 的 、 松 散 的草 书 笔法 建构 画
三年 在 家 乡武 昌创 作 完成 《 长江 万里 图》 长卷 。 画卷 的艺 术 特色 可见 于其造 型 章法 与笔 墨诸 方 面 .表 现的是 吴 伟 的故 乡 武 昌江 夏 为原 型 的长 江两 岸风 光 。描绘 了万 里 长江沿 途 的壮 丽云 山 、幽 谷 山
吴 伟传 世水 墨写 意 山水 画 中仅 见 的长卷 巨制 。 《 长江万 里 图》 是 吴伟 为 了怀念 自己 的家 乡创作
伏平 缓舒 展 ,江水 环绕 群 山 。近景 的岸 边停 泊 着船 支, 山坡 上掩 映错 落着 许 多屋舍 、 城 廓 。第 四段 山峦
逐渐 虚入 江 面 , 复 归苍 茫 的江水 , 把 观者 的视 线 引人
・
41 ・
晰度 。尤 为 精 彩 的是 , 这 些 纵横 恣肆 的线 条 墨 染 虽 突破 物 象 常 态 , 却 与 自然 纹理 不 期 然相 契 合 。 正 如 北 宋 沈括 在 《 梦 溪笔 谈 》 中提 到 : “ 用 笔甚 草 草 , 近 视 之, 几不类物象 ; 远 观 则 景 物粲 然 , 幽情远思 , 如 睹 异境 ” 。f 5 1 与疏 朗宕逸 的 山石结 构 相适 应 , 画卷 中树
遥远 的天 水之 际 。
的一 幅 鸿 篇 巨制 。吴 伟 年 少 孤 贫 , “ 韶 时 流 落 至 虞
… …
弱 冠至金 陵 。 遂致 盛名 云 。 ” 在 吴伟 中年功 成名
就时 , “ 宠 赉 日厚 , 伟思 还 楚 , 蒙 恩 祭 扫武 昌 , 数 月 还
次采 石 ” 。[ 3 1 1 5 0 5年也 就 是 弘治 十八 年 。 画家 去世 前
铜 陵职 业技 术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第 2期
明代吴伟《 长江万里图》 解读
张 力
2 4 4 0 0 0 )
( 铜 陵市 第一 中学 , 安徽 铜 陵
摘
要: “ 江 山 图” 是历来画家所喜爱的表现题材 , 江 山 万 里 能 激 发 人们 的 爱 国 情 操 和 陶冶 博 大 的胸 怀 , 吴 伟《 长 江 万 里 图》 是 浙 派 山水 画 的代 表 作 , 处 于 吴 门 文人 画派 兴 起 与 浙 派 由盛 而 衰 的过 渡 阶段 。 本 文通 过分 析 作 品 的造 型 章 法 等 艺 术 特 点 . 探
伏 多变 , 意境 浩 荡宏伟 。 吴伟 的《 长 江万里 图 》 全卷 可
分 为 四段 , 像 一首 气势 恢 弘 的交 响 曲 。 右起 第 一段 卷 首便 直 接邀请 欣 赏者 身 临画境 , 奏起 画卷 的最 强音 ,
像 电影 镜头 把 中景直 接拉 人近 景 。崇 山峻 岭从 山谷 深处 逐 渐展开 。郁 郁葱 葱 的林木 随着 山势 的变 化 而 跌宕 起伏 。 第二 段 画面豁 然 开 朗 , 连绵 的 山势渐 推渐 远, 一望无 垠 的大 江 , 消 融 于天 际 。 江 面上百 舸争 流 , 更显 万里 长江 的气 魄 。 第 三段 节奏 又 开始加 强 , 观 画 者 的视线 被拔 高 , 好像 在空 中俯 瞰大 江两 岸 。 山峦起
年) 生, 明武 宗 朱 厚 照 正 德 三 年 戊 辰 ( 公元 1 5 0 8年 ) 卒” , [ 1 ] 是 明代浙 派 山水 画 的代 表 。 浙 派是 明初 戴进 开 创 的中 国第 一个 以地 区划 分 的 山水 画 派 ,在 明代 中 前期 影 响深 远 。《 长 江万里 图》 是 吴 伟 晚期成 熟 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