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秋词(其一)
2023年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 秋词其一阅读理解(九篇)
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秋词其一阅读理解篇一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9.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试分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0.(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理由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1分)。
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秋词其一阅读理解篇二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sǒ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4分)参考答案13.(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2分);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2分)。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2分);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2分)。
月练习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a)15.(3分)(a)16.(4分)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
(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词(其一)》原文+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诗兴也引到了碧蓝的九霄。
诗的开篇,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一句久经历史检验的名言,它代表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普遍感受——寂寞、凄凉、空旷。
然而,刘禹锡却挺身而出,宣称自己认为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
这种自信,并非源于一时的冲动,而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接下来,诗人用“我言秋日胜春朝”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秋天不仅仅是寂寞和凋零的象征,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秋日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将秋天与春天进行了对比,指出秋天并不比春天逊色。
秋天的天空更加高远,秋天的白云更加飘逸,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
在秋天的景色中,诗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
他相信,即使在秋天,生命依然在继续,希望依然在心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一只白鹤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只白鹤在晴空下翱翔,它的翅膀划过云层,飞向远方。
它的出现,让诗人的诗情也随之飞扬起来,仿佛置身于碧蓝的天空之中,感受到了自由和美好的气息。
诗人通过对这只白鹤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神奇,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
它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词】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
【古诗词】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下面整理了《秋词·其一》的赏析及原诗翻译,供参考。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古诗《秋词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秋词二首·其一》赏析秋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云③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④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不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秋词其一原文及翻译古诗来了
秋词其一原文及翻译古诗来了原文: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⑵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阅读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阅读
【提纲】
一、介绍刘禹锡及其作品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豪”。
秋词二首其一是他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词作,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提纲】
二、分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的词句特点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在词中,刘禹锡运用了许多具有秋天特色的词语,如“秋爽”、“枫叶”、“黄花”等,勾画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日画卷。
【提纲】
三、解读词中的意境及寓意
词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并非一味地表现秋天的萧瑟。
相反,刘禹锡在词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秋天,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
例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发挥余热。
【提纲】
四、总结词作的审美价值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以其独特的意境、优美的词句和丰富的寓意,成为了一首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佳作。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秋天美景的魅力,更体现
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品味这首词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秋天的韵味,还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赏析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之一,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秋词其一》以其深沉的意境、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描写手法,成为了一部不可忽视的精品。
以下将对刘禹锡的秋词进行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诗中首句即以“银烛秋光冷画屏”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寒冷的秋光与银烛的对比,烘托出一种宁静、静谧的意境,勾勒出一个静寂的夜晚画面。
接下来的几句“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烛秋光冷画屏”则通过对女子行为的描写,突出了孤寂无依、凄凉寂寞的感受。
娇媚的女子轻轻罗衣已薄,未更衣,更凸显了秋天的寒冷和孤独之感。
紧接着,“轻罗已薄未更衣,低声问夫婿”这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迷惘和追思,她低声询问夫婿的行踪,显露出对丈夫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人对女子的心境产生了共鸣,加深了作品的情感。
接下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则将视线转向了回忆的深处。
描写了长乐园内遗留下来的吴宫遗迹、残破不堪的晋代衣冠,以及被时间埋没的幽径。
通过这种方式,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融为一体。
最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通过聆听友人的歌声,诗人注入了新的力量,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宽慰和放松。
同时,这句也进一步强调了整个诗篇的主题,即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赏析》通过对诗篇的解读和赏析,揭示了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精确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赏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也对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赏析:赞美秋天!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赏析:赞美秋天!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激情的七言绝句,全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打破了传统文人悲秋的情感框架,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心态。
一、作品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2、注释悲寂寥:悲叹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推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蓝天。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秋词(其一)名句赏析
秋词(其一)名句赏析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中的鹤将诗歌引向蓝天。
自古以来,学者和作家就哀叹秋天的萧条,但我认为秋天比春天好得多。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罕见和珍贵的是,《秋词》仍然是诗人贬到廊州后的作品,这让人钦佩刘禹锡的处世之道。
这是两首原诗中的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在这首诗的开头,诗人从讨论开始,断然否定了之前的悼秋观念,表现出强烈而向上的诗意。
“我的话”表达了诗人的自信。
尽管这种自信沾满了不幸的色彩,诗人宽广的胸怀却异常地化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中的鹤将诗歌引向蓝天。
”诗人捕捉了秋天“云中鹤”的独特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拍”字的深刻含义在于沉默。
也许,诗人称自己为“鹤”,或者诗人认为“鹤”是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我们心中没有悲伤和沉闷。
我们带着诗人的“诗情画意”和诗人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蓝天上。
于是,仙鹤飞向天空,诗离我们很远,“实”与“空”融为一体,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灵感美的感觉。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其一——精选推荐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写作背景】这是诗人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被贬居朗州时写的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
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尾句,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
“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
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其一刘禹锡赏析
秋词其一刘禹锡赏析
《秋词·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他在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秋天的赞美,一反常调,另辟蹊径,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首先,诗的开头就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一反常理,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热情。
他认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种对秋天的赞美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其次,诗人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勾勒出秋天的特点。
在诗人笔下,秋天却是明净如洗,清亮无瑕,呈现出一种鲜亮的色彩。
再次,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心中的诗情如洪水猛兽般汹涌澎湃,直冲云霄。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最后,刘禹锡的这首诗还体现了他的待人处世之道。
在诗中,他赞美秋天,赞美大自然,也赞美自己的人生。
他的内心充满热情和自信,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胸怀让他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总之,《秋词·其一》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秋词其一》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全诗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秋词其一(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翻译(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秋词其一字词句解释(意思):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秋词其一全文拼音版(注音版):zìgǔféng qiūbēi jìliáo,wǒyán qiūrìshèng chūn zhāo。
qíng kōng yīhèpái yún shàng,biàn yǐn shīqíng dào bìxiāo。
秋词其一赏析(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
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立意高远,
诗情画意
相互映衬。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业
(任选一题)
1、展开丰富的想象,给《秋词》配一幅画。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片现代文。
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相关链接】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试读诗句。
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说说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精析鉴赏,读中悟情。
(1)以下哪些诗句印证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
A、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Hale Waihona Puke 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难点】
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
(2)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2、作家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3)“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诗?
【明确】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集体备课稿(正式稿)
课题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
教学时数
课时1
备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四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主备人
李扬波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反思记录
备注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背诵、默写全诗。
B、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D、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E、唐·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F、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熟读成诵: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⑷小组赛读,赛背。
(三)迁移拓展
1、试比较《秋词》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明确】
同:二者都都是借咏秋景,表现作者昂然向上的情怀。
异:艺术表现却有所不同。《山行》通篇表现充满生机、情趣的画面,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形象鲜明,色彩斑斓。后二句借形象喻理,却含而不露,以引人联想、耐人寻味见长。本篇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后二句以物寓志,也以形象唤起人们的想像,然而形象从属于议论的抒发,诗意诗情的表现比较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