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

合集下载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讲课提纲⏹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属于社会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社会学专业的10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从个体、互动和社会结构三个层面透视网络社会运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图据此阐明网络社会原理、构架网络社会学研究领域,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网络社会特质、网络中的社会行动与互动、网络中的社会组织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视野和分析概念,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网络现象。

⏹教学学时与考核: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考核方式为开卷。

⏹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郭玉锦、王欢编著:《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参考书目:[1]罗昕编著:《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黄少华著:《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方法1.加强双基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及自主创新能力;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练结合,开展课外讨论等;3.基于“实证的方法”来分析和讲解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专题与内容:第一讲:网络社会基础知识概述教学目的及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掌握网络社会、网民、网上身份等网络社会学相关基础知识。

一、网络社会(一)网络社会的概念1.互联网概说(1)什么是互联网(2)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功能(3)网络常使用的基本功能2.网络社会的含义3.网络社会的特征(二)网络社会“空间”构成1.网络社会存在2.网络社会构成(三)网络社会性软件1.什么是社会性软件2.社会性软件的特质:互动性、关系性、自组织性、人性化3.社会性软件类型4.社会性软件的社会性5.社会性软件与网络社会发展二、网民(一)网民概说1.网民的含义2.网民初始形成3.网民数量的发展(二)网民的分类1.按质或量分类2.中国互联网中心的分类(三)网民特征——以中国的网民为例1.一般情况(1)数量的增长(2)性别比例(3)上网者年龄(4)上网者的职业状况(5)上网时间长度(6)上网者收入情况(7)上网者学历情况2.网民的网上行为取向三、网上身份(一)网上身份1.身份2.网上身份识别(1)网上身份(2)性别身份(3)语言书写方式与性别(4)网络社区中的身份和欺骗(二)网上自我认同1.自我与网上自我2.网上自我认同3.网上多元自我(三)认同兼容1.什么是认同兼容2.网上认同兼容特点四、网上社会行为(一)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结构3.行为指号分类(二)网上社会行为1.网上社会行为2.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三)网上社会行为的模式1.通邮行为2.聊天行为3.交友行为4.游戏行为5.获取信息行为6.发布信息行为复习思考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网民分类的看法2.理解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概念论述题:讨论网上认同兼容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讲:网上个人与群体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网上人际关系模式,掌握网上社会群体的分类并对其进行分析,理解网上社会组织的结构及分类。

《网络社会学》-第4章 网上社会行为

《网络社会学》-第4章 网上社会行为

主题
响应篇数
请社区问一下
8
本校快要期末考了,有 8 谁可以告诉我.....
双鱼座被动么?
8
不能天天洗呀?
5
计概在考什么呀!
7
二、旁观者效应
所谓旁观者效应是指,当事情发生的当时, 个人知觉到“他人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其是否 采取行动,通常旁观者数量越多,个人提供的帮 忙可能性就越小。
本章复习思考题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二)网上行为种类 1.通邮行为 2.聊天行为 3.交友行为 4.游戏行为 5.获取信息行为 6.发布信息行为
第三节 网上社会行为的模式
1. 在网络搜索行为取向上,中国人更加关注 IT,即关注信 息技术方面;而西方人更加关注人文精神。
2.中国人注重活在将来,西方人注重活在当下。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一)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1.网民之间的“交往”完全依赖电脑网络。 2.过滤了现实社会中的三个大的要素:面接 交流中的非语言交流因素;交流中的行为“场” 的因素;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3.媒介事物的语言符号交流,是一种特殊行为符 号互动场景。 4.上网者之间的行为互动或沟通的频率增加了; 参与者之间更加平等。
第二节 网上社会行为
一、网上社会行为
网上社会行为以计算机架构下的网络为媒介。 网上社会行为与现实中的社会行为在性质上 是一样的,都是指一个体或若干个体影响到他人 的行为。
一、网上社会行为
文本 行为指号
主体 (行为者)
光速
文本或超文本 文本或超文本
显示器中 的文本
受体 (受行为 影响者)
结果
图5-2 网络社会行为结构模式图
6.10% 4.60%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 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 网络社会
❖公民社会的新形态——通过网络唤醒、建树、 彰显、扩展自我个性,并且通过传播进行社 会动员与组织,使得不同地域和阶层的民众 为共同目标而采取集体行动,甚至扩展为社 会运动。
实验专题:《我与互联网》
❖第一单元 使用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
❖【主题:我与互联网络】——对我的上网 经历的总结与反思
❖ 参与: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 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
❖ 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 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
❖ 交流(对话):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 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 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 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
❖ 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可以很快地形成 一个社区,以摄影、政治话题或者电视剧等共同 感兴趣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地交流。
❖ 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 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汇到一起。
第三节 网络社会理论
一、新社会形态说——网络社会理论的提出
❖网络化逻辑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 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构。
❖流动的权力优于权力的流动。
❖在网络中现身或缺席,以及每个网络相对 于其他网络的动态关系,都是我们社会中 支配欲变迁的关键根源。
Network
society 网络社会
Cyber
society 赛伯社会
二、网络社会与相关称谓
❖ “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或“信息化社会” (Informational society) ——“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独特 “实在”的社会场域,是作为转型社会的信息化社会的产物 。

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2023

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2023

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2023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是为了探索网络社会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背景网络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网络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网络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对网络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背景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网络社会现象、解决网络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设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培养学生对网络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网络社会学网络课程设计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社会学基础知识:介绍网络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交、虚拟社区、信息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和概念。

2. 网络社会的影响:探讨网络对社会交往、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分析网络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3. 社会网络分析: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演化和功能。

4. 跨文化网络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网络使用和互动的差异,探讨跨文化网络研究的挑战和重要性。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独立研究等形式参与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评估与成果展示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项目报告、个人研究论文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思维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此外,在本课程的结业阶段,将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网络社会学》-第12章 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网络社会学》-第12章 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内容: 内容就是指两行为者间之关系产生原因与关系建构基础,例如:两行为 者因为共同指导关系、同校、同班而产生关系。
方向: 关系可分成有方向性( Directed)及无方向性( Undirected)。例如A 与 B 是同指导教授的硕士班同学,此种关系便是无方向性的关系。
强度: 关系也有着程度不同的强度。其衡量方式可能因为不同的关系型态与研 究主题而有不同的变化,譬如同学关系,便可以同窗的延续时间长短来 衡量,但若是以两家公司的伙伴关系来看,持续合作的年限与合约的金 额,都可作为衡量的基准。
每个上网者可能都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符号交流网,物质交 流网和情感交流网。符号交流网的主要内容就是观念、信息、 价值、规范、消息等,比如与同事同行等交流切磋,形成一个 交往的网络圈,网上有的称作这个圈或那个圈等。这中间也有 强度的存在。这三种网之间可能会有交融十二章 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社会网构成和特征 第三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 第四节 一个互联网的社会网分析案例
1
第一章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从社会构成的形式这个特定角度看,社会是网络状的,社会网理论这样诠释社会。 互联网这个特定的社会空间,也是如此,上网者之间的信息符号互动编制了网上社会 实体。这里从社会网思路考察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社会网通常把社会结构划分为个人 网和社会整体网。
简单的网络
2. 关联、联系和关系
上图中的字母代表一个网络社会结构的节点和点,这些点或 节点就是上网者、网站或者一个网页(网站或者网页实质上也 是由上网者运作)。换句话说,上网者一经登录互联网上,就 构成了一个网上的一个点或者节点。字母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些 点按照一个特殊的模式相互连接。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络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网络社会学研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探讨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一、网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 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是网络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社会关系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连接在一起,形成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通常包括节点、连边、度数、中心性等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社会网络结构和特点。

例如:节点指网络中的个体,连边指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度数指每个节点连接的数目,中心性指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度。

2. 数字社会理论数字社会理论是网络社会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它认为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数字社会理论通常关注人类与数字技术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包括个体与社会、政治、商业等方面的关系。

例如: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言论和行动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等。

3. 社会构建理论社会构建理论是一种文化心理学理论,认为社会和文化是由人们自己构建的,是由人们交往行为和交流产生的。

它强调人们是在社会中相互影响和塑造的,网络社会也是如此。

社会构建理论尤其适用于互联网社交平台、虚拟社群、社交工具等互联网应用,它对揭示互联网上的社交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网络社会学的研究进展1. 社交网络研究社交网络研究是网络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社会网络结构和特点的分析来研究社交关系和社交行为。

社交网络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互联网社交平台、虚拟社群等社交工具的调查和分析,来了解人们在互联网上的社交行为和互动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社交关系的影响比传统媒体更显著,人们的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2. 数字经济研究数字经济研究涉及互联网商业、信息技术、经济政策、消费者行为等方面,是网络社会学微观研究领域之一。

《网络社会学》-第1章 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学》-第1章 网络社会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
三、网络社会的特性
(一)跨时空互动性
网络化所形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将距离和时 间缩小到零。这也是网络社会的显着特征之一。上网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
何地方找到网上的任何事物或任何人。
网络上的交流既可是同步互动的也可是异步互动的。声讯交流的电 话也是双向的,但其“信道”是独占的或单一的,而网络上的人际交流是 多信道的。这种互动性大大地改进了人类相互交换思想、言论的沟通方式。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
二、网络社会的含义
网络社会也是如此,人们利用IT硬件所架构的网络上 进行彼此之间的人际联系,进而形成彼此比较稳定的社会 联系方式,并按着一定的规则相互行为达到所预期的生活 目的。这样我们会说,网络社会只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 互动联系的特殊场域。是人类社会本身再生产出来的一个 特定人类活动空间,是人类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当 我们把网络当作一个社会的时候,可以确定它的“疆界”, “生态环境”和网上人们活动的场所。这里把网络社会结 构与网络空间结构区分开的意义,在于空间结构是个地理 物质结构、而社会结构是抽象结构,是符号化、模式化、 和关系化的结构。我们把网络社会空间的边界视作拓扑形 态。
网络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个人从由中心到边缘的组织模 式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网络中素未谋面的网民,可以仅仅因为兴趣相 投而形成朋友、情侣等。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
(三)信息共享 互联网社会有许多功能特点,交流和处理
信息是其最基本特征。互联网是一个媒体、全方 位的高技术交互信息系统。从互联网处理信息的 功能来看,获取信息(查切、浏览、下载)、展 示信息、交互信息是国际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
系,使个人能够完全平等地享有信息与权利。 任何人都可以超越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差别而平等地获得信息,

社会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

社会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

标题:网络社会的崛起:一种社会学的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逐渐崛起,并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经济交易、人际交往和社区形成的新型平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网络社会的崛起及其影响。

一、网络社会的定义与特征网络社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社会关系和活动空间。

它具有全球性、互动性、匿名性、信息丰富性、以及社区性等特征。

全球性使得网络社会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互动性则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互动。

匿名性使人们在网络中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信息丰富性则表现在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服务,而社区性则体现了网络中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群聚集。

二、网络社会的结构与互动网络社会的结构以信息流动为主线,由个人、组织、信息和服务等基本要素构成。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际关系逐渐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人们的互动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中,人们更多地依赖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更多地依赖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交流。

这种新的互动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也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

三、网络社会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其次,网络社会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互动,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也更容易参与到公共事务中。

然而,网络社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泛滥、网络欺诈、隐私泄露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解决,以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安全。

四、网络社会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将会进一步改变,社交、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

同时,网络社会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货币等新问题。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主体、身份2.26
网络改变了社会,但改变了什么……
网络改变了社会认同,网络让自我认同更加清晰了吗?又或者份 认同更加模糊? 网络改变了社会态度,增加了社会包容吗?又或者增加了社会排 斥? 网络改变了社会交往方式,网络使我们的社会联系增加了吗?抑 或增加了隔离? 网络改变心理感受?网络使用让大家更幸福了,还是更孤独了? 网络改变了社会流动机制,数字鸿沟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网络 让底层更有机会实现向上流动,还是阶层更加扩大? 网络改变了政治参与,网络有利于社会民主吗?抑或没有影响?
• 低收入群体的比例 上升。
4.什么人在上网:网民的人口社会特征
• 6)城乡结构
• 农村地区互联网接 入条件不足,网民 增幅较慢。 • 三网融合方案通过, 未来农村网民将会 大幅增加。
• 二、网络身份认同
1.身份(identity)
• 含义:
– 个人在身处社群中的位置或角色、或某社群成員資格,每人皆有身份, 并同時拥有多个身份。
– 每个人都需要寻找身份和建立认同感,以取得心理上安全感,感 到社群对他們的保护和支持。 – 可增加自我了解,确立自我概念,促进个人成长,以及与別人建 立关系。 – 身份认同成为个人与社会,以至世界建立关系的桥梁。
• 2.促进社会和谐
– 认同感愈高,归属感愈強,投入感也愈強,社群愈易和谐共处。 – 更积极关心和参该社群事务,更愿意为该社群付出,社群凝聚力 更强。 – 不同社经地位、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人士,若对社会建立身份认 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凝聚力加強,人们便可和谐相处。
4.什么人在上网:网民的人口社会特征
1)性别结构
• 男性网民群体比女性网民群 体高近10个百分点,女性互 联网普及程度低。
4.什么人在上网:网民的人口社会特征

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社会组织、社会变迁和其它社会现象的学科。

其中,社会网络理论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行动和决策是通过社会网络来进行的,因而个人行为和整个群体的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概念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由人们组成的、通过各种关系(比如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合作关系等)相互连接而成的一个体系。

在社会网络中,每个人或群体拥有自己的关系网,人们通过这些关系网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信任和纽带等功能。

社会网络是人类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也是社会活动的基本模式。

二、发展历程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学家格兰济尔(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弱关系理论”(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他指出,人们的弱关系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因为弱关系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和资源,而这些信息和资源通常是通过弱连接传递的。

弱关系理论揭示了社会网络中弱关系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后来的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网络理论得到了空前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

此时,社会网络理论已经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围绕着社会网络的中心问题,如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弱关系、嵌入性、互惠性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三、应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交媒体、组织管理、经济学等方面。

社交媒体是社会网络理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人们可以轻松地建立社交关系,分享信息和资源。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活动和网络关系可以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这一网络有助于人们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社交活动。

在组织管理领域,社会网络理论通常被用来优化组织的内部结构和流程。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五章网络中的社会组织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五章网络中的社会组织
– Ⅱ型组织,在注册的组织性质上属于非营利组织,但是可有一定程度的市场 行为。 网 络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两种格局:一种是有规范的组织结构,其 中有领导、 层级权力分配和明确的职能角色分工。但组织结构的运作方式倾向扁 平化。这种格局 如 “中国电子商务先锋组织”。另一种是完全扁平化的结构,其 中可能有一个领导, 可能根本就没有领导。例如,这件事是由成员 A领导,那 件事是由成员B主持,或者 是共同商议决定。其中成员的自主性比较强,这种格 局的例子是电子社会学刊物网站。
(二)单纯型网络组织和混合型网络组织
– 这种划分法,是把那些只在网上运作的组织称作单纯型网络组织,比 如商业 网站;把那些网上网下结合运作的组织称作混合型网络组织, 比如企业网站、政 府网站或高校网站等。
15
知识链接:
虚拟企业也称企业动态联盟,是指某一企业经过市场的调查研究后完成 某一产 品的概念设计,然后组织其他具有某些设计制造优势的企业组成经营动态组织, 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加工,抢占市场。虚拟企业具有适应市场能力的高度灵活 性。 [1]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 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 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虚拟 企业的出现常常是参与联盟的企业追求一种完全靠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 即这种目标要高于企业运用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因此企业自发的要求突 破自身的组织界限,必须与其他对此目标有共识的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联盟, 共建虚拟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伴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企业也逐步形成、发展,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形成了以泰罗制、福特制为标志的传统企业模式。它所带来的规模经济 效应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所 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需求日趋多变,技术进步突飞猛进。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根据 自己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产品的品种与规格、花色式样等提出了多样 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高 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此,现代企业向组织结构简单化、扁平化方向发 展,于是就产生了能将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联合起 来的虚拟企业。

《网络社会学》-第6章 网上社会群体

《网络社会学》-第6章 网上社会群体
10
第三节 网上群体分析
二、网上地缘群体
网上地缘群体是指以处在同一个地区或是同 乡为“缘”而结成的群体
三、网上业缘群体
网上业缘群体通常是指以学业和工作相似为 “缘”而结成的群体
11
第三节 网上群体分析
四、网上趣缘群体
(一)网上趣缘群体的含义 上网者以各种相近的兴趣联系 在一起,构成网上趣缘群体 网上趣缘群体属于非正式网上 群体
5
三、网上社会群体的特征
(一)亲和性 (二)交往空间大 (三)成员自由度大
6
四、网上群体对个体的功用
(一)慰藉 (二)满足社交需要 (三)提供自我展示并认证观点 (四)有助于个体目标达成
7
第二节 网上群体分类
(一)网上统计群体和网上实际群体 (二)网上正式群体和网上非正式群体 (三)网上大群体和网上小群体 (四)网上初级群体和网上次级群体 (五)网上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第六章 网上社会群体
本章主要内容: • 网上群体的含义 • 网上群体分类 • 网上群体分析
1
第一节 网上群体的含义
一、现实中的群体
(一)现实中的群体 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互动模式或社会关 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类个体集合
2
一、现实中的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基本要素 1.一定的人数规模 2.一定的角色分工 3.联系纽带 4.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 5.群体规范 6.群体意识或归属感
3
二、网上社会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都有一定数额的人在彼此互动 2.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 3.都有一定的规范 4.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4
二、网上社会群体与现实社会群体的异同
(二)不同之处 1.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场域不同 2.社会角色确定性和划分不同 3.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同 4.群体意识和归属感不同

《网络社会学》-第14章 网络社会问题

《网络社会学》-第14章 网络社会问题
16
二、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金柏莉·杨指出,网络上瘾具有下列判断标准: (1)强迫性地非本质使用 (2)对活动或人际来往失去兴趣 (3)被线上及时活动占据 (4)无法控制使用
17
二、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下面八个问题,如果有五个是肯定回答的话,就可以判 定患有“互联网依赖症”:
(1)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2)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3)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4)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感觉焦躁不安?
13
五、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是一种具有“软件”性质的严重的网络公共 问题。
网络交流的高匿名性、高互动性、高隐蔽性使色情信 息的传播变得极为便利。
网络使色情信息多样化。
14
第三节 信息压力
一、信息压力的概念 二、信息压力的过程表现 三、信息压力对负荷者的负面表征 四、信息压力的成因分析 五、信息压力的逆向表征 六、信息压力的自我调节
4
一、网络病毒
所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 件中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干扰性电脑程序。
由于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医学中所谓的病毒的特性, 即必须要依附于正常的程序而存在,因为被人们称为计算 机病毒。
5
一、网络病毒
感染计算机病毒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目前主要通过网络传播。 应对计算机病毒,除了及时使用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外, 还应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重要文件和数据应有备份。
第十四章 网络社会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网络社会问题 •信息压力 •网络成瘾
网络社会问题分为网络本身的问题和网络给现实社 会带来的问题。
网络失范主要有两种社会倾向:一方面是指网民对 个人的无计划、无目的即自在性支配,在毫无限制或网 络道德失控时的出格;另一方面是指带着强烈的目的而 对网络和现实社区采取的有计划的自觉的侵害行为,即 网络犯罪。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行为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行为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行为社会网络和社会行为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社会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人们在社会中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行事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网络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社会网络的概念社会网络指的是由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成的网络。

在社交网络中,个体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起来,例如,朋友、同学、同事、家庭成员、兴趣小组等。

人们通过这些网络来交流、分享信息、获取资源、建立信任等。

社交网络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建立联系,还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行事方式。

在社会网络中,每个个体都位于一个或多个社交小组中。

这些小组的构成可能基于个人的兴趣、职业、社会阶层、文化背景、族群等。

通过建立群体,在社会网络中可以形成一系列“群体效应”,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社会网络与社会行为社会网络不仅是建立和维护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个体行为和行事方式的重要因素。

社会学家们研究了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1、社交网络可以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是可以被其所处的社交环境所影响。

社交网络中的人们往往会对其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产生影响,并且不可避免地会被他人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影响”。

例如,社交网络中的一个人可能因为身边的人都持某种态度而被迫接受这种态度。

再例如,一个人的好友们都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这个人也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2、社交网络可以影响人们的决策除了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社交网络还可以影响人的决策。

社会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社交网络中其他人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产品时常常会参考其他人的意见。

如果这个人的好友大多数选择一种品牌或者某一种型号,那么他更有可能会选择这种产品。

3、社交网络可以影响人们的信任意识社交网络还可以影响个体的信任意识。

当人们认识到身边的其他人可以或者不能被信任时,他们在决策和行为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网络社会学》-第3章 网络身份

《网络社会学》-第3章 网络身份

利·特克(Sherry Turkle)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在多人角色游戏MUDs
扮演女生的苦恼:

"其他玩家开始不断把金钱送上来帮助你,但在我扮演男性人物时从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有权一直缠着你,当 你离开他们自行探索时,他们会觉得受到伤害。然后当他们找到你,而 你无法挣脱时,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并且说出那句名言’你有什么毛 病?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
第一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一种心态是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发现自我中未曾被
探索的部分。全球网络链接WELL中的成员认为,在WELL上
,他们可以释放自我的不同面向,重新认识内在的不同的自我
。一位MUDs的参与者表达了这种心态:
"我不是一个什么,而是许多什么。在进入’泥巴’以后,
我的许多部分都能够较在真实世界中得到更全面的表达。因此
第三章 网上身份
本章主要内容:
网上身份 网上自我认同 认同兼容
★人类社会秩序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各自行为的 有规则性;而这种规则性,是通过相互身份的识 别、定位来实现的。
★身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网络社会的秩序 也是以上网者的身份为基础形成。
第一节 网上身份
一、身份
在现代意义上,身份一词本身是指个体社会 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标识、位置及其社会属性。
以电子文本网上身份会 导致两个问题:身份的透明 度问题和身份的稳定性问题。 所谓身份的透明度,是指在 线身份与离线身份的关联性 而言,直接关联的即为完全 透明,没有任何关联性的即 为完全不透明,更多的情况 下是部分透明。身份的稳定 性一方面指某一虚拟身份的 内涵随时间变化的相对不变 性,另一方面涉及相对稳定 的虚拟身份的维持时间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网络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鲜明标志。

从流行语到表情包,从网络直播到短视频,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

通过社会学视角深入解读这些现象,我们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民主性与平等性是其显著特点。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往往由少数精英控制,而互联网则为大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创造者与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和平等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假难辨的问题。

网络文化现象的迅速更迭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

梗文化的兴起便是一例。

梗,作为网络文化的衍生品,往往源于特定社会事件或流行文化的瞬间爆发,它们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与模仿,随后迅速消失或被新的梗所替代。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传统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个体提供了表达自我的空间,但也孕育了网络暴力、群体极化等负面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约束的行为和言论,在网络世界中可能会无限放大,导致公共讨论空间的恶化和社会关系张力的增加。

这要求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自由时,也要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和文明。

网络文化现象的全球化特征不容忽视。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无国界。

这一方面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消解和文化同质化的风险。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多样性,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揭示了网络文化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反映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又要防范和解决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分析

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分析社会网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会网络也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社会学认为,社会网络是由个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它反映了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社会网络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个体之间关系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社会结构、社会动态以及社会变化的规律。

根据社会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个人社会网络和组织社会网络。

个人社会网络主要涉及个体之间的亲属、朋友、同学等私人联系,组织社会网络主要涉及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学习、合作等正式联系。

二、社会学分析社会网络的方法和工具1.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社会网络结构和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可以揭示网络内部的关键节点、关键关系,以及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演化过程。

2. 社会关系强度的度量社会学研究中,为了衡量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强度,通常采用了一些度量方法,如关系强度指数、关系频度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中不同关系的紧密程度和重要程度。

3. 社会网络建模社会学研究者还使用建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网络。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网络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三、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主题1. 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社会网络研究者关注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他们研究网络中个体之间相互关注的发展轨迹,探索个体选择联系对象的动态特征,同时也研究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对网络的影响。

2. 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影响社会网络不仅仅是个体之间联系的一种形式,也是个体获得资源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社会学研究者关注网络对个体的影响,探究个体与网络中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网络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塑造作用。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人组成的社会体系,这些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框架可以是亲戚、朋友、同事、成员、组织等。

它是研究人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连结的一种模型。

现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形态。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而社会网络这一概念蕴含了社会学研究的多个方面。

因此,社会网络分析也是现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运用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对社会网络进行系统的测量和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凭借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信息,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最基本的是节点和边的概念。

节点(Node)指的是一个社会单位,可以是一个个体、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者一个社会系统;而边(Edge)指的是节点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联系可以是亲密、稳定的,也可以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我们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收集、分析、处理和表示数据,以此建立节点和边的联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揭示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模式背后的整个体系,了解社会网络中的权力、财富、信息和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许多其他方面。

社会网络的研究可以对很多领域产生有益的影响,如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政府政策的制定、医学和健康等领域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关于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应用的案例。

一、企业组织管理在企业组织的管理中,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出员工之间的互动模式和信息传递渠道,帮助企业发现并解决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研究表明,某些领域的高绩效组织,通常都具有较为强大的社交网络,而这种网络所依赖的不只是个人能力的卓越表现,更体现在人际关系网的超群和品德的出色表现。

二、政府政策制定社会网络分析也可以为政府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4.网络场域 网络场域是由网络行动者创造和维持的即时网络互动情景。 网络场域具有主体性、即时性、现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 主体性,是指在同一个网络时空中行动的网络行动者;即时 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时性;现场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 场性;情景性,是指网络时空中的同受性。相同的网络行动 者、相同的网络时间、相同的网络空间和相同的网络感受 四个要素构成了网络场域。这里的“相同”是在网络时空 中的“相同”,抹杀了网络行动者生理的、经济的、社会 的、文化的和感情的差别,只要它们在相同的网络时间里 出现在同一个网络空间,并同时感受到它的客观存在就足 够了。
1.网络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是在网络时空如聊天室里和BBS上行动,以便获得网上认 同的“人”,不过,这是一个抽象的虚拟人,是去掉了人口统计学一切特 征的纯粹符号。鉴于网络行动者并不总是生活在网络里,它还有许多现 实生活的问题需要处理,所以我们仍然以“行动者”来定义它。网络行 动者不同于网络工作者:第一,网络行动者是在虚拟网络时空中行动的人, 是网络时空的主体。网络工作者是利用网络工具办公或做研究工作的 人,他们虽然也登陆上网,但是他们在网上所联系的都是现实生活的人而 不是网络行动者。第二,网络行动者具有双重身份或双重自我,即网上的 虚拟身份或自我和网下的真实身份或自我。而网络工作者则只具有一 重身份或自我。第三,网络行动者有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之区别,而网络 工作者的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则是一致的。第四,网络行动者因为虚拟 和现实双重身份,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都会有身份混淆的困惑和麻烦, 特别是需要角色转换的时候。而网络工作者则无“我是谁”之忧。第 五,网络行动者的双重自我在网络时空中得到极端发展,长此以往,会使 其陷入认知失调和人格分裂之中,往往分不清虚幻和真实,影响身心的健 康协调发展。而网络工作者的身心则容易保持协调统一的状态。
网络社会学的分析基础:网络社会和现实 社会
网络社会学还必须对网络社会的性质、功能以及它与现实社会的 区别作出科学的回答。关于网络社会的性质问题,卡斯特尔认为:网络社 会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 卡斯特尔的观点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致的。马克思说:“手 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他们都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导致社会形态的变迁。任何新科 技、新发明和新工具的出现,都会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创造出一 种新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只不过是马克思逻 辑的自然延伸:“网络磨”产生的是以知本家为首的社会,即网络社会,网 络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里,网络所扮演的仅 仅是一种生产工具和交换手段的角色。笔者认为,网络社会不仅是一种 新的社会形态,新的社会模式,而且是一种新的社会建构,其核心概念是 虚拟社区。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问题,甚至从社会互动的实质上看问题, 网络社会不等于虚拟社区。
点。这种跨时空的远距离即时沟通互动是一般社会沟通手段所无法做到的。
网络互动
1.网络二元互动
如果说“网恋”的进入是容易的,那么“网恋”的代价却是沉痛的:没有 了羞涩、矜持和防御,没有了检测、考验和历练,也就缺少了真正爱情的 价值和意蕴。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网恋”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恶作 剧而已。事实多半证明,在“网恋”中少的是鲜花与明月,多的是阴谋和 陷阱,在这个“黑洞洞”的场域里,人性也趋向黑暗的一面。开封市几个 “网恋”少女被奸污、被残害的惨痛事实再次告诫世人:恋爱绝非儿戏, 偷吃禁果就要付出代价。2.网络媒体传播网络媒体传播与“一对一” 的网络二元互动不同,它采取“一对多”的互动形式,在这一点上它和传 统大众传媒是一致的。但是它同时具有传统大众传媒所没有的速度快、 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虽然它不像网络二元互动那样具有即时性、 直接性和情景性,但当它发出的消息被网络行动者所接受的时候,也会形 成无数心灵的共鸣和互动的涟漪。它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地方是,它 会在瞬间把无数网络行动者聚集在一个网络时空内,形成强大的网络大 众舆论。由于网络传播面对的受众面范围极其广大,因此它很容易成为 网络集体行为。
5.网络媒体传播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任何学科都有它的基本概念,构成学科研究的基础, 例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关系、互动、结构和制度。那么 什么是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呢?笔者认为网络社会 学的基本概念是网络行动者、网络互动、网络时空和 网络场域。
网络集体行为是指在某一时间内,网民自发或有组织地聚集在某一个网 络公共场域,用多个“马甲”争先恐后地发帖子,进行网络表达的行网络 二元互动,意指网络行动者在网络时空中的人际互动,是“一对一”的对 话。在网络时空中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沟通,可分为即时网络时空互动 和错位网络时空互动,前者如在聊天室里的二人对话,后者如发、收Em ail。即时网络时空互动就是指网络互动者都在网络时空现场,双方 都能够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感到彼此的存在,相互影响对方的感受和态 度。即时网络时空抹杀了现实时空的距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 的网络时空。正如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所说,在一个特定的网络内,接 点之间的流动没有距离,或是相同的距离。[1]因此即时网络时空互动也 具有即时性、直接性和情景性的特点,这和现实人际互动是没有什么不 同的。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
• 网络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 网络社会学的分析基础: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
网络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网络社会学是研究网络行动者在网络时空中的沟通和互动规律以及网上行为和 网下行为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网络空间,或人们常说的“虚拟空间”,为人类的沟通和互动创造了一个新的
网络社会学的分析基础:网络社会和现实 社会
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网络社会是以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两分为基 础的。有两种网络社会建构范式:一种是作为虚拟极端的网络社会和现 实社会完全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作为虚拟和现实续谱的网络社会,同时包 含这一续谱的两种属性。 网络社会———现实社会(作为虚拟极端的网络社会) 虚拟时空----现实时空(作为虚拟-现实续谱的网络社会)
场域和新的形式,就其互动的过程效果和最终后果来说并不是“虚拟”的,而是真
实的。网络互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所不同的只是其形式而已。研究网 络社会互动的形式、类型、特点、规律和现实后果,是网络社会学的学术使命和 历史任务。网络互动是网络行动者以IT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互动形式,这种互动 过程表现为人—机对话、人—人对话和机—人对话三个阶段。这就是说,网络互 动是以技术上的成功进入和成功退出为前提的。一个不懂得如何操作计算机的 人,他就无法进入神秘的网络互动领域。网络互动以电脑为互动平台,以光纤为连 接载体,以基本的IT技术知识为进入手段,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 认识的与不认识的网络行动者进行沟通———接受和传递信息,分享经验,交换观
网络互动
4.网络团队建设
远距离工作的群体为了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利用互联网这个工 作平台所进行的团队工作叫网络团队建设,又叫电子化的团队工作。经 济全球化造成组织成员的全球范围分布,过去,旅行和长途电讯是他们进 行工作联系的惯常手段。但是前者代价高昂又浪费时间,后者不仅代价 高而且缺乏精确性。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购置几台电脑加宽带接入就解 决了远距离工作团队的协调问题,这就是网络团队建设。应当承认,虚拟 团队建设和实际团队建设有许多不同,前者以技术互动为平台,后者以人 际互动为基础。但是,通过技术互动,远距离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就 会得到加强,虚拟团队就会变成一个实际团队。在互联网时代,办公室消 失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网络互动
3.网络侵犯行为
网络侵犯行为是网络行动者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一种表现,从表面上看它 是一种单向行为,实际上它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一个网络行动者对另 一个网络行动者行为的终点,则可能是后者对前者行为的起点。从某种 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狭隘的、不适当的报复行为。网络侵犯行为有以下 几种情况:(1)因为在网下对某人不满,发展到在网上对某人进行攻击;(2) 因为在网上意见不和,进而发展为网上互相攻击;(3)由现实社会中的相对 剥夺感所引发的愤怒漂移而产生的网络侵犯行为,一般表现为“逮着谁 就是谁”;(4)因网下受到严重挫折而到网上寻找“替罪羊”的行为,这 种“替罪羊”与造成其挫折的源泉人物很相似;(5)网络黑客无端对他人 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在网络时空中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是正常的,但是 有些缺乏人文精神的“网虫”,自恃掌握IT尖端技术和门户网站,就对 不同意见者和反对者实行技术专政,攻击、破坏“对手”的系统,侵犯和 颠覆人家的网络家园。这种以“灭了人家”为目的的极端网络侵犯行 为,与野猪和其他野兽攻击和糟踏农家的菜园子没有什么不同,应该受到 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是网络行动者之间在网络时空中沟通和对话。网 络互动是现实互动在虚拟空间的一种延伸,从内容上看,依 然有模仿、合作、竞争、冲突、同化和调适几种类型。由 于这些互动都发生在虚拟的网络时空里,它们往往呈现出 与现实时空中互动类型不同的形式。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3.网络时空
网络时空是网络行动者在其中行动的基本架构。在光速作 用的前提下,网络时空的最大特点是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 距离。处于世界上不同时区和不同地区的网络行动者,却 可以处于同一个网络时空之中,只要他们处于相同的网络 场域。在网络时空中,对于同一场域的网络行动者来说,不 仅时间的差距等于零,而且空间的差距也等于零。正是这 种零距离的网络时空,无限扩大和丰富了网络行动者的自 我认同,使其在地方化和全球化的辩证两极中经受锤炼和 重塑,大大改变人们的行动、参与、决策和变迁模式。
网络社会的不同建构方式前一种网络社会建构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 会截然对立起来,忽略了网络社会中的现实性和现实社会的虚拟性,是一 种形而上学的思维。后一种建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网络社会中既有 虚拟性,也有现实性;在现实社会中既有现实性,也有虚拟性,虚拟与现实 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中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这一基本背景假设引 导我们探索虚拟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虚拟,有助于我们发现网上行为和 网下行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