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黑土地正在逐渐消失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东北原黑土流失
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
大
尽管中国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仍在发展中,面积不断扩大,黑土层变薄,土壤养分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目前东北黑土区水蚀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大约为2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约有1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2429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5106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与此同时,黑土层厚度明显变薄,坡耕地年流失厚度超过1厘米,土壤养分也随之下降。
据1979年的第二次普查统计,黑土层厚度在16-72厘米,平均约为44厘米。
可到了2003年以后,黑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下的约有50%,许多地方的黑土层已经消失,土壤有机质也从开垦前的8%-10%下降到如今的3%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导致的黑土退化加剧,并带来一系列危害。
大量的水土流失还造成江河湖库被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
此外,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
据调查统计,黑土区目前因水土流失形成的沟蚀和面蚀已经造成每年粮食减产1900万吨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闫百兴说,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黑土层的流失和黑土肥力的锐减,东北黑土区粮食减产的幅度将会更大,届时将会影响东北甚至全国的粮食安全。
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增产粮食180亿公斤,5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摆脱了贫困。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黑土地资源,黑土地是地球上最肥沃、最宝贵的耕地之一。
保护和利用黑土地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滥用,黑土地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破坏,处于危险之中。
目前,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黑土地面积逐年下降。
黑土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的72万公顷逐年减少,截至2018年仅余45万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
2、黑土地遭到严重污染。
氮肥、磷肥的使用量明显偏高,农药的施用量也超过了安全标准,导致黑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活性降低,进一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3、黑土地被大规模盗采。
黑土地含有较高的有机质、磷、钾等重要元素,成为建筑、养殖等行业追捧的对象,大量盗采黑土地使得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产出和反哺人民生活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黑土地保护机制。
要严格执法保护耕地,并通过保护区、禁采区、生态修复区等手段划定黑土地保护区域,对非法盗采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黑土地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2、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采取适当、节约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确保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农作物的品质和环境的卫生。
3、加大黑土地保护资金投入。
农业部门应加大黑土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农膜、农药和农技新成果等,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黑土地的肥力和保持水分。
4、加强黑土地保护宣传。
农业部门应对黑土地保护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黑土地的保护意识。
通过科普、讲座等相应活动,全面普及黑土壤资源的特点、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
总之,保护和利用黑土地是一项重大的公共任务。
只有加强黑土地保护措施,合理利用黑土地资源,才能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和崛起黑土地在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黑土地成为在生产、生态和人居三个方面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模范。
黑土持续告急——东北黑土流失与保护的调查与反思
\调查_ Survey黑土持续告急-东北黑土流失与保护的调查与反思陈国军管建涛程子龙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到“临界点”.黑土 地全面呈现“亚健康”状态……最近,笔者深入东北松嫩平 原和三江平原采访时发现.支撑全国粮食产量约四分之一 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国家去年在东北开展 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区的黑 土保护工作陷在尴尬之中一黑土持续告急.而黑土保护 的直接主体当地农民和一些地方政府却并不太急。
当年能攥出“油”,现在水都攥不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观测 试验发现,东北黑土带的退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黑土从坡 上流到坡下.土壤移动了 .造成坡耕地质量下降;另一种方 式是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下降。
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是重要的 商品粮产地。
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树春带笔 者来到一块玉米种植不犯基地,他指着地上的黑土说,这片黑土长期耕种.又常用化肥.已经“乏”了。
土越来越黏.抗旱 保墒能力下降。
隶属于绥化的海伦市是全国产粮大市.当地农业局土 肥站站长王艳兵告诉笔者.当地黑土有机质含量.已30 年前的5.8%降为现在的4%,有机质基本降至“临界点”,“再 降庄稼就不好生长了”。
海伦市农业部门监测发现.这些年 全市土壤容重由每立方厘米0.79克增加到1.27克,说明土 壤在黏化;总孔隙度由67.9%变为52.5%,说明土壤在板结。
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层变薄是松嫩平原黑土带面临的 又一个问题。
海伦市水务局党委副书记董树海说.全市460 万亩耕地.有黑土流失现象的坡耕地高达240万亩。
虽然没 有数据证明土地具体变薄多少.但黑土量的流失和质的退 化是不争的事实。
三江平原黑土带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红兴隆管理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金德胜介绍,土壤有机质 含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已从几十年前开垦时的8%〜10%,下农村•农业•农民2016.12Aurvey mm:/降到近年的3%〜5%。
东北黑土地变薄令人忧
东北黑土地变薄令人忧原来“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如今正发生改变。
由于超强度的开发利用,黑土地退化明显。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村,村党支部书记闫中杰挥锹挖开了一块地,不到30厘米,便露出了黄土层。
前一段,专家告诉他:“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至70厘米,下降到平均20至30厘米,并且还在继续退化。
”行车的路途上,记者看到高速公路两旁的坡地、林地很多已经变成了耕地。
据介绍,原先的不少大豆田也变为玉米地。
吉林省农安县创业村农民姜成辉说,大豆能固氮肥地,过去东北不少农民都习惯粮豆轮作,利于提高土壤地力。
但种大豆效益低,每亩纯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现在大家越来越不愿意种。
“感觉黑土层营养越来越少,不得不多施化肥。
现在种6亩玉米,化肥底肥就得600斤,追肥还得500多斤。
化肥用量比2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
”姜成辉说,如今,粮食产量靠化肥顶着,由于有机肥源明显不足,大部分农田已多年不施有机肥。
农民们说,以前的土地土壤层较厚,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现在许多地方土壤板结得厉害,踩上去根本看不到脚印。
吉林省黑土地耕地面积达520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成以上。
吉林省农委巡视员于文波说,每年流失表层土壤平均可达0.3至0.7厘米,耕层有机质以每年0.1%的速度下降。
耕地的犁底层深度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厘米左右下降到13厘米。
土壤的持续供肥能力下降,作物病害发生频率提高。
据监测,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一部分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至10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40至50厘米,部分地区下降到20至30厘米,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完全丧失腐殖质层的“破皮黄黑土”。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近些年来,东北黑土区高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豆、杂粮等肥田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少。
同时,农家肥使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
黑土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以及土壤贫瘠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黑土地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农业土壤之一,而辽宁省正是具有丰厚黑土地资源的地区。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辽宁省的黑土地面积和质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旨在就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1.黑土地面积锐减20世纪60年代,辽宁省黑土地面积达到了1.15亿亩,是全国黑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然而,到了21世纪初,辽宁省的黑土地面积已经锐减到了7000万亩以下。
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黑土地的面积减少更为明显。
2.质量下降大量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过度开垦、林木破坏等都导致了辽宁省黑土地的质量下降。
另外,城市的垃圾填埋、建筑垃圾等也对周边黑土地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利用难题辽宁省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黑土地肥力高、含水量低,不利于涝灾,不易进行机械化种植。
另一方面,黑土地的中、大土颗粒含量较低,容易被风吹走,也不适合盖膜覆盖。
1.加强黑土地保护法规制度建设2.加强黑土地质量监测和治理加强对黑土地的质量监测和治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的监控手段,有效防止化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回收利用农业机械污染。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掘生态种植技术,建立更加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推广绿色精准化配肥、喷洒等技术,并注重提高农民自我管理和生产素质,充分保护方便人民生产的黑土地。
4.实现节约用地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实现节约用地的目标,充分利用旧工业区、废弃工地等领土和遗留土地开展产业转型,确保土地在转型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变为废土。
5.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为了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废除传统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为动力,用新技术、新设计、新理念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总之,保护好辽宁省的黑土地资源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
精品高中地理 东北平原黑土带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东北平原黑土带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本报讯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平原黑土带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约1100 万公顷,其中黑土耕地约815 万公顷,占东北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
黑土带是东北玉米带的核心,也是重要的肉、乳生产带,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3 和1/2。
中国工程院一项有关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4;近50 年来,黑土层平均流失了一半,表层有机质含量减少了1/3 至1/2。
据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介绍,黑土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
另外,在种植结构上单纯追求粮食数量,某些作物种植比例过大,有机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土壤养分亏缺严重以及林地面积减少等都加剧了黑土退化。
专家呼吁东北地区应尽快开展黑土保护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转变传统的顺坡起垄耕作方式,建立沿等高线耕作以及以深松免耕、少耕和地面覆盖、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以草田轮作为主体,建立科学的黑土轮作制度;实施林网修复改造工程。
专家表示,林、草、湿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也是东北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优势,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条件。
应争取到2030 年或用更长的时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使东北地区达到可更新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废弃物排放;在生态与环境方面,达到整体好转、良性循环。
浅谈我省黑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工作研老]茨谈我省黑土地退1匕及其防治□王晓凤东北地区黑土地是我国最大粮食产区.商品率高达70%,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黑土地主要分布区,占其44%o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1152亿斤,用占全国1/4商品粮,是全国唯一的粮食总产和提供商品粮双第一的省份,肥沃的黑土地资源是保障这一历史功绩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黑土退化日益严重,为粮食持续增产埋下隐患,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整治措施,或许将失去这片珍贵的黑土资源,后果不堪设想。
一、黑土地分布及其特征东北地区黑土地位于松辽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面积为102.4万kn?,其中黑龙江省45.2万km2,占东北地区黑土地44.1%;吉林省18.7万km2,占18.3%;辽宁省12.9万km2,占12.6%;内蒙古自治区25.6万km2,占25.0%o黑龙江省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占全省耕地面积1/3,是耕地中优质土壤。
黑土地是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原始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深厚腐殖层的高寒地带土壤。
东北地区黑土地形成有独具特点,黑土地区夏季黏重,冬季长,具有季节性冻层,而且质地黏重,透水性不良。
夏季由于雨水集中,热量充沛,草甸植被茂盛,根系发达,每年在土壤中积累了大量有机物质。
到了漫长冬季因冻层和黏重母质存在,夏季所积累的有机物质保留在冻层之中,很难琳溶到地下水层,这种积累多、分解少的状况,经过多年积累,土壤中有机物质越来越多,形成肥力较高的黑土地,其自然肥力是黄土的10倍。
黑土的基本剖面形态由黑土层——淀积层——母质层组成。
黑土层深厚,一般为30cm至70cm,个别地段可达lm;土壤结构良好,黑土层中大部分为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土层疏松绵软,并可深入到淀积质;淀积层和母质层大部分无钙积层和石灰反应;剖面中有黑褐色铁猛结核、白色二氧化硅粉末。
二、黑土地利用当前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1.黑土地面积减少,黑土层变薄据1958年开始的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査,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黑土地面积约为1000万hn?,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査统计,黑吉两省黑土面积仅为639万公顷,减少近400万hm2,o据黑龙江省土壤普査资料.黑土层厚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60.0cm至70.0cm减少到现今的30.0cm至40.0cm,平均每年减少0.5cm至1.0cm。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分布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
黑土地是我国土壤资源中的珍贵品种,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肥性,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恶化等因素,黑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减少,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利用现状值得关注。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黑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沙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一些区域存在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问题,加剧了对黑土地的破坏。
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辽宁省的黑土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黑土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推动科研和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字数:246】1.2 问题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地资源丰富,拥有着重要的农业生产潜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保护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黑土地的保护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黑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对于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黑土地的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黑土地的保护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当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保护黑土地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确保当地粮食安全。
研究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对策,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黑土地保护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够为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黑土地现状分析黑土地是指土壤中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东北黑土退化治理措施
东北黑土退化治理措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其中,土地退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著名的肥沃土壤,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黑土逐渐退化,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黑土退化治理,保护黑土资源,已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任务。
一、黑土退化的原因1. 过度开垦东北地区的黑土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人们在开垦黑土的时候往往采取了过度的方式,这导致了大量的黑土流失和退化。
2. 过度利用在黑土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往往会过度利用土地资源,这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土地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3. 环境污染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其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环境污染会对土壤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退化。
二、黑土退化的危害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黑土属于肥沃的土壤,它的退化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黑土退化后,土壤质量下降,土地上的植被也会受到影响,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从而影响当地的气候和水文环境。
2.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在东北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然而,黑土的退化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这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从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地资源受到浪费黑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土地资源,但由于黑土的退化,很多土地资源被浪费掉了。
这不仅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三、黑土退化治理的措施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防止黑土继续退化,必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这包括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保护等。
2. 推广农业科技在黑土地区,推广农业科技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对土地的利用,从而减轻黑土的负担。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黑土退化治理的重要方面。
分析黑土地退化现状及保护措施
分析黑土地退化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黑土是特殊而又稀少的自然资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对我国东北黑土地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多年耕地保护和利用情况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东北黑土区已有的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北黑土地;利用;保护;问题;对策摘要:东北是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
黑土是我国东北极为稀有的特殊天然资源,其养分含量高,土壤性质好,土壤容重高,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在经历长时间的种植之后,在东北地区,其黑土地已经发生严重的退化,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改善,已经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一、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黑土”是指我国东北主要的黑土、黑灰土及其周围一系列的草甸土、暗棕壤等,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
黑吉两省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将近80.00%的黑土区,其中辽宁省和呼伦贝尔盟分别有0.15%和20.55%的黑土区可耕地。
在我国,黑土区的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约为国家的3倍。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土地最富饶的地区,常年保持着超过20%的粮食单产和60%的商品粮食作物。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加剧。
研究表明,50多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因长期受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已降低至2%-3%,产量持续降低,而肥料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又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和板结。
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黑土地被列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试验,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吉林省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及原因(一)面积不断缩减然而,在吉林省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以及大量的农商用地的非理性流转,使得吉林省的黑土地持续减少。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首先,人为破坏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黑土地被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工程等,导致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破碎,失去了原有的农业生产功能。
此外,过度采矿、乱砍滥伐等破坏性活动也加剧了黑土地的退化。
其次,过度耕作是黑土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的大面积单一种植、连作、过分追求高产等耕作方式,导致黑土地土壤质量下降、结构破坏,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失去了保持水分、养分的能力,产量逐渐下降,黑土地的退化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农田灌排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水稻、玉米等大面积种植在低洼地区引起的增渗增漏,加速了黑土地的退化。
第三,土地沙化也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不足,再加上人类活动带来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壤暴露在外,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
严重的土地沙化使黑土地的肥力降低,土壤结构疏松,导致植被破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黑土地的退化。
最后,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黑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和工业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污染了地下水、土壤和大气。
这些污染物进一步损害了黑土地的生态环境,导致黑土地退化。
为了保护黑土地,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加强土地的保护,防止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破坏性活动。
其次,推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间作制度等耕作方式,减轻土地的连作压力,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提高黑土地的保育能力。
此外,提倡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第三,防治土地沙化。
在易发生沙化的地区,加强防沙治沙工作,进行沙地固定,植被恢复等措施,防止土壤流失和沙漠扩张。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工业污染控制,限制化工企业的排放,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大粮仓”遭遇黑土地退化困局
农村·农业·农民2014.11A 农村·农业·农民2015.1A “大粮仓”遭遇黑土地退化困局因管建涛汪伟郭翔“东北黑土地正面临日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的问题。
东北黑土地原来有一米厚土层,现在只有40厘米~60厘米,松辽平原上一铁锹下去见黄土的‘破皮黄’地已经有很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要知道形成一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的退化速度是一年一厘米,如果再不注意提高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市场的“大粮仓”和“稳压器”作用日益凸显。
但笔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粮食生产:在生产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多难抗大灾,黑土地有机质含量连年下降;在体制层面,粮食主产区地方财力支持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风险保障水平低,一些政策掣肘粮食生产;在粮食流通方面,由于国际粮食低价冲击和国内托市市场扭曲,东北粮食价格倒挂,地方存储压力增大,未来通过高粮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日益增大。
基础欠账多难抗大灾黑土地“一年退化一厘米”去年秋季东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辽宁省近1/3作物受灾或面临绝收,吉林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也发生大旱,部分地块绝收。
而在前年夏秋季节东北爆发了特大洪灾,仅黑龙江省就有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频发的自然灾害已对东北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拥有耕地面积约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6%,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供的数据显示,处于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份,自足之外尚有余的仅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剩下8个主产省份趋于实现自身平衡,缺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省份。
“农业基础设施差,农田抗灾能力薄弱,这是未来5年威胁东北粮食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
”吉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举例,吉林大多数灌区工程都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备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40%的工程不配套或老化破损。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农田水利NONGTIANSHUILI 水土保持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王立华1 王春红2(1.吉林省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摘 要 东北黑土地地力肥沃,耕地质量禀赋优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是目前因过度开发利用,面临退化危机,亟待加强保护。
基于此,剖析黑土地退化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黑土地;退化原因;保护措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三大“黑土带”,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初垦时腐殖质层深厚,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商品粮。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对黑土地过度利用,导致用养关系失调、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变瘦、有机质降低、耕层变浅、黑土退化,黑土区耕地长期透支,地下水超采严重,亟待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
1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1.1 自然原因侵蚀 自然原因和生态变化导致黑土层变薄。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较多,主要采用顺坡种植,坡面较长,雨后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夏季暴雨冲刷,带来土壤流失;春季干旱少雨多风,一场大风就能把地表浮土刮去一层,土壤风蚀严重。
水蚀主要发生在土壤疏松的江河沿岸的二级阶地、坡度较大的山区半山区以及温岗漫川地,这些土地在雨季降雨集中期易发生地表径流,表层土壤被水冲走。
风蚀主要发生在农作物收获后地表裸露时间超过半年且少雨多风的区域,这些区域干燥的表层土壤极易随风移动。
由于以上各种侵蚀,部分坡耕地已变成肥力较低的薄层黑土,有的甚至露出了“破皮黄”。
1.2 耕作方式落后 过去,东北地区大马力机械少,一般使用小马力拖拉机作业,翻耕深度只有15 cm。
小型农业机械浅层次作业,由于整地深度浅,导致犁底层抬高上移,耕层土壤易被农业机械压紧实,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孔细度下降、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土质硬化、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缓冲性减弱,土壤的这些物理性状被破坏后,易造成土壤板结;犁底层通透性差,耕层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农作物根系难以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降低了对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
三大原因致“黑土退化”
三大原因致“黑土退化”黑龙江引以为荣的“黑土地”,正如时间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指缝中慢慢溜走: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下降70%、黑土层厚度减少了近一半。
专家指出,有三大原因致“黑土退化”。
掠夺性经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科研处处长、中国土壤耕作协会常务理事张兴义介绍说,黑土地开垦整体来说,就是100来年,开垦田大部分是草地,草地以黑龙江省为例,有机质的含量在8%~10%,到现在只剩下3%左右。
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垦农田,掠夺性经营,用养失调。
他举例说,人工一耕作就要翻动土壤,加速土壤矿化分解,加上作物的吸取,这样导致土壤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就是用养失调。
黑土比较难生成,形成的难度比较大,形成1厘米大概可能都要一两百年。
早期的时候,黑土层能够达到50厘米到1米这么深,还是比较普遍的,但现在主耕作区的黑土层也就在30厘米左右。
荒漠化风蚀化黑龙江西部风蚀化严重的地方,一年“沙化的土地”最多能够达到100平方公里左右。
嫩江沙地逐年在向东移,将会对黑龙江的黑土区域造成很大的威胁。
同时,黑龙江西部的荒漠化、风蚀化的趋势在加强,在不断地向东边扩展,逐渐威胁到松嫩平原这个“粮仓”。
很多人认为东北的黑土产量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所以对这片地区的土壤水土流失重视也不够。
但实际上,大规模开垦以后,把过去的坡地、林地、湿地、草场等区域,都开垦成为了耕地以后,水土流失就变得很严重了。
上世纪90年代,这些区域林草覆被率连8%都达不到,有些地方只有5%左右,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就非常弱。
“化肥”是“慢性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龙江基本上就施点氮肥,磷肥、钾肥根本不施;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施磷肥,土壤中的钾也是够用的。
到现在,就是氮磷钾全都施。
过去黑龙江根本不用施微量元素肥料,现在微量元素肥料都施了。
这些都表现出土壤的亏空、严重的缺乏、不平衡。
嫩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铁辉介绍说,这些年,秸秆还田少了,农家肥施的也很少,就导致现在土壤中的有机酸偏少,造成磷元素释放就比较少,最终还得施化肥。
中国东北黑土退化形式自然控制因素及演变趋势
中国东北黑土退化形式自然控制因素及演变趋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黑土退化的形势愈发严峻。
黑土的退化形式主要包括剖面土壤发育不完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结构破坏、水土流失等。
首先,黑土的剖面土壤发育不完善是其退化的一个主要形式。
黑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主要特征是表层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深层土壤保持一定的结构和质量。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过度利用,黑土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土壤肥力受损,剖面土壤发育变差,导致土地退化。
其次,黑土的土壤质量下降也是其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黑土原本富含养分,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施肥措施,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质量下降。
此外,农药、化肥等大量的使用也使得黑土中的不可降解物质含量增加,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土壤结构破坏是黑土退化的另一个方面。
黑土的结构本来稳定,透气性和保水性好,但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不恰当的土壤管理,土壤结构逐渐破坏。
过度耕作和水浸下场农业等生产方式导致土壤颗粒糜烂,结构松散,容易发生下滑和坍塌,使土壤变得贫瘠和不利于作物生长。
水土流失是黑土退化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
随着人类开发的不断加剧,东北地区大面积的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森林等植被的消失,使土壤暴露在气候和水流的冲击下,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导致土地的肥力降低,还会引发河流的淤积,水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以上是黑土退化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一些自然因素和控制因素对黑土退化产生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它们对黑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文条件变化、土壤侵蚀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速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量;同时,地质构造的变化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另外,人类经济活动对黑土退化也有重要影响。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投入农药和化肥等都会对黑土造成损害。
黑土退化治理成功案例
黑土退化治理成功案例
黑土退化是一种全球性的土地退化问题,特别在中国东北地区较为严重。
以下是中国黑土退化治理的一些成功案例:
1. 辽宁省阜新市黑土退化治理:通过引进外部土壤改良技术和措施,采用轮作休闲农业、精准施肥和沼液还田等措施,成功恢复了黑土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吉林省松原市黑土退化治理:通过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种植耐旱、耐盐碱的作物,使用有机肥料和土壤保水剂等措施,成功恢复了黑土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土退化治理:通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采用轮作休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措施,成功恢复了黑土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引进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和措施、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治理黑土退化问题。
然而,黑土退化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同时,还需要探索适合当地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可行性措施,以推动黑土退化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留住飞速消失的东北黑土
留住飞速消失的东北黑土黑土,是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黑土集中分布区,其中一个便是我国东北地区。
正是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地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如今东北黑土的土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肥力也正在迅速衰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片土地陷入“病入膏肓”的困境?又该怎样才能拯救它呢?广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是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根本来源。
截至2018年,仅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粮食产量就占到全国的20.26%,这还没有算上内蒙古东北部农耕区的产出。
除了粮食作物外,东北还盛产大豆、甜菜和各类温带蔬果。
这张照片是吉林一处胡萝卜田的剖面图,橙红色的硕大胡萝卜密密麻麻地挤在黑土之中,在阳光下显得尤为可爱。
然而从清末至今,东北黑土在仅一百多年时间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垦,如今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和流失问题。
摄影/许阳“一两土,二两油”的肥沃黑土,变得“连水都攥不出来了”说到我的家乡东北地区,这里的人们总是称自己是一群来自“黑土地”上的人。
黑土地,早已成为了东北的一种文化象征。
黑土的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
在东北黑土区生活的当地人,往往以“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的肥沃。
这里说的“黑土”,是对黑土区暗色土壤的统称,包含了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黑土、黑钙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等多种土壤类型。
我国东北平原与乌克兰平原、密西西比河流域所在的美国大平原、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并称为“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区”。
这些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大粮仓”,深刻影响着所在国乃至全球粮食的产量和市场价格。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土豆迎来收获时节,密密麻麻地堆积在田地间。
黑土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土壤,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半湿润至半干旱的平原区域,世界上集中连片的黑土主要有四大分布区:我国东北地区、乌克兰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南美洲以潘帕斯草原为主的地区。
《生态学基础教学课件》过度开垦(以东北吉林蛟河市黑土地状况简要说明)
过度开垦(以东北吉林蛟河市黑土地状况简要说明)摘要:按照目前黑土流失的速度,再过30到50年,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将全部消失。
在全球范围内,大片的肥沃黑土仅存在于乌克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
而作为中国的商品粮主要输出地,东北地区更肩负着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重任。
但是,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
原因:1.山区的水土流失速度要比平原快得多,植被破坏后,雨水将山坡上的黑土冲下来,而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河水暴涨甚至泛滥,最终导致沿河良田的黑土被冲走。
可以说是双重流失。
(解放初期,东北地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在80到100厘米,而现已探测到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黑土层已经消失,而大部分地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经减少到20到30厘米。
能够达到40厘米厚度的已经是优质土壤,不过,能够达到这一厚度的土地面积,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
要让东北地区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300到400年的时间,但是要流失1厘米却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多数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想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土层厚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争取,将黑土资源保持在现有水平,不再继续恶化。
)2.过度开垦农田也是造成黑土地流失的重要原因。
(按照1981年国家扩大自留地和饲料地征收农业税前的统计结果,当时蛟河辖区拥有耕地面积六七万公顷,而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耕地面积已经增加到11.7万多公顷。
耕地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已经占到蛟河市辖区总面积的1/6左右。
而这些仅仅是上报的统计数据,还有多少耕地是私下开垦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准确地统计。
”)治理:1.资金:为了集中力量以提高治理的效果,治理范围被缩小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
目前的方案是按照每平方公里30万元来设定,但是这一笔费用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即使每平方公里30万元的水土保护经费,仍然难以落实到位。
2.政策:水土保护工作面临的现有政策的矛盾和制衡问题,也使得这笔资金即使能够足额投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曾经肥的流油的黑土地将会消失
东北的黑土地正在逐渐消失,这与我们过度开发。
无序使用是不无关系,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十几年以后,东北曾经肥的流油的黑土地将会消失。
东北是在岩石地表因森林落叶和草本植物的繁衍,再加上动物地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作用,才在地表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由腐殖物形成的黑土地,但这些黑土地是很脆弱,它本身的自我维持和恢复能力是依靠东北的大面积森林在决定的,所以我们一旦没有了森林,这些土地在过载的负荷下,会以眼睛可以察觉的速度在退化和消失。
所以轮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地环节,在地表主要靠落叶和吹来的尘土。
再加上动物和微生物地作用,历经千年的累积才能够形成供生物生长的一个个小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形成非常不容易。
但破坏却是朝夕的事情。
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展开了积极的保护工作,这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绝对不是用几个亿的金钱所能够衡量其价值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用几个亿,几十亿去换回那些退化地黑土地?换回那些退化的草场?换回那些消失的河流?这不可能!我们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长期长时间的等待和坚持,才能够逐渐的恢复这些失去的东西。
那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我们等的起吗?
当然,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肯定是要向自然索取资源,但这应该是一个理性的,有序地取和还的关系。
而不是单方面的进行。
”
专业的不同,理解对象上的角度就会有一定地差异,而这些差异就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地顺序和结果。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这是必然的方向,我们怎么可能停止工业的进展而转向对资源的保护或再生呢?
这就是一个取与还的关系,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合理的取用和转换,人类要想进步,就必须和谐,和大自然和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共同发展,这个地球和社会才能够真正的走向进步,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