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7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转危为安心安理得B. 民弗从也言听计从唯命是从力不从心C. 公将驰之背道而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D. 公问其故无缘无故故弄玄虚温故知新1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1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篇一」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孚,信服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
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4.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答案】1.B(孚,为人所信服)2.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公将鼓之()(4)再而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5、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问题】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小大之狱狱:(2)公将鼓之鼓: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1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2分)【参考答案】12.(1)案件(2)击鼓进军(共2分。
每小题1分)13.(1)做官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1)句中的“肉食者”“谋”,“间”(2)句中的“惠”“徧”“弗”译错一个扣1分。
14.答案要点:①凭借什么作战②战争取胜的原因(共2分。
每个要点1分)。
《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13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景公举兵欲伐鲁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善。
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间:_______(2)忠之属也属:_______(3)德足以安其国安:_______(4)遂果不伐鲁遂:_______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B.何以战(介词,凭、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问于晏子(介词,向)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其君离(代词,指百姓)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队长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参考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参考《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参考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1)公将鼓之鼓:(2)小惠未徧徧:(3)彼竭我盈盈:(4)既克,公问其故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题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小题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答案【小题1】(1)击鼓(1分)(2)同“遍”,普遍 (1分)(3)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分(4)战胜(1分)(共4分)【小题2】(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分)(2)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小题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小题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共9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嫩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又何间焉间:偶然B.小大之狱狱:指诉讼事件C.再而表再:第二次D.望其旗靡靡:倒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与之乘辍耕之垄上B.何以战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借C.登轼而望之足肤皲裂而不知但D.吾视其辙乱代安陵君其许寡人连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远谋”为全文的关键,曹刿的“远谋”与肉食者的“鄙”形成鲜明对比。
B.“公将鼓之”与“公将驰之”表现出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
C.文章详写了战前曹刿的言论和作战的具体过程,略写了战后论述取胜之道。
D.全文语言简洁精练,散句、对偶句错落有致,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答案:1.A【解析】A.间:参与【评分意见】本题3分。
2.B【解析】A.代词/动词,去、往 B.凭、靠 C.表顺承/表转折 D.代词/表示祈使语气【评分意见】本题3分。
3. C【解析】C.略写作战的具体过程,详写战后论述取胜之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______【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 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①,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②,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爇火:点火。
②褥食:在睡垫上吃早饭。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故克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B. 彼竭我盈/而计其长盖不盈寸C. 会匈奴大入塞/ 会宾客大宴D. 范兵不敌/盖以诱敌10. 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12. 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分)参考答案:9.(3分)D. 10.(2分)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11.(6分)(1)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耗尽了。
(2)士兵想发信号求救,廉范不同意,自己亲自率兵抵抗。
12.(4分)曹刿:冷静、善于观察和分析。
廉范:沉着自信,勇敢机智。
参考译文: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
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下册的一篇必读文言文,该课文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鲁庄公十年,全文二百二十二字。
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曹刿论战》文章阅读: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曹刿论战》词句注释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又何间焉 ___________(2)小大之狱 ___________(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4)望其旗靡 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4分)【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
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曹刿论战》,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有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D.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心情,这里指理解心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战将军百战死C.故逐之何陋之有D.乃入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曹刿论战》)[乙](晋)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⑤,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___________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庇: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空: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②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
4、甲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曹刿论争»,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以下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2.解释以下加线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妥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布置,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伟大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一定的中央。
请找出一处作简明剖析。
2021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初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 (1)通〝遍〞,普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兵的进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现代文阅读】《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何如,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莫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为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签订合同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存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所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天下,完了。
⑧陈:通在“阵”,这里就是拿起战斗队列的意思。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锣: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明信之乘坐。
追至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讥笑齐王纳谏》)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何如,三而竭。
译文:(2)恳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9.有人说道鲁庄公“鄙”,也有人说道“不鄙”。
你同意哪种观点?恳请详述理由。
(2分后)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6.(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7.c(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8.(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初中课内阅读】九年级课内阅读练习《曹刿论战》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九年级课内阅读练习《曹刿论战》有答案一提到阅读答案阅读实践我希望你能仔细阅读。
九年级课内阅读练习《曹刿论战》有答案阅读曹桂的辩论并完成问题10-12。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与公众同行。
长期斗争。
公众会鼓动它。
桂说:“这是不可能的。
”齐人三鼓。
桂说:“是的。
”齐师傅失败了。
公众将疾驰而去。
桂说:“这是不可能的。
”邓实低头看着它的车辙,看着它说:“没关系。
”于是他去了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以下具有相同含义的项目为(2分)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众无缘无故地问为什么。
D.弗兰坎加也在加剧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公爵说:“如果你牺牲玉帛,如果你敢添加它,你就会相信。
”答:12.文章标题是写作的基本原则。
《曹规之辩》是编辑为《左传》选段起草的题目。
试着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辑的草稿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2分)答: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12.“曹贵之辩”集中在“理论”一词上,主要解释曹贵对战争的看法和观点。
在《左传》一文中,作者简要叙述了龙勺之战的作战过程,着重详细描述了曹桂和陆庄公在战争期间的战前分析和指挥。
两者在内容和标题上是统一的。
(共2分,解决问题1分,分析文章内容1分)为您提供的九年级课内阅读练习,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又何间焉间:参与(1分)。
神弗福也福:保佑、赐福(1分)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4分)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分)答案: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13.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2分)14.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
(2分)答案:(2分)只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可贵之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人善用。
礼贤下士。
不耻下问。
亲自参加战斗。
(分析略。
答出可贵之处1分,分析1分)。
《曹刿论战》阅读原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原文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原文及答案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共2分。
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曹刿论战》出自于左丘明的《左传·庄公十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曹刿论战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曹刿论战》阅读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阅读题目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 (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题目1文言文原文曹刿者,字子臧,沛人也。
颖川王使之为军师。
师旷曰:“臧获臧好,赵盾之下也。
”师旷以为宜使之乱法。
曹刿曰:“鲁难未已也。
鲁有《五子》者,独立而仇国家,亲父母之讨。
内行于邻国,外躁于宗庙之门。
君子曰‘省矣’,曰‘弗省’,曰‘乡之人’。
”解答题目1讲述了曹刿被任命为颖川王的军师后,师旷希望曹刿乱法,而曹刿则表示鲁难尚未解除,鲁有五子独立仇国家,内行于邻国,外躁于宗庙之门。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君子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俗人则会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
题目2文言文原文鲁难未已,鲁有番人,内怨曰:‘安用曹刿?吾闻其有名,未闻其生也。
名不使先,何以生乎?名不使后,何以死乎?’又曰:‘颖川之王弃其聪明,而听曹刿之计。
亦犹车骑将军使棘園观兵也。
曹刿离权数千里。
权犹不能横行,而况颖川之国乎?’解答题目2中,鲁有番人对曹刿表示怨恨,认为他名声虽好但是没听说过他的做事能力。
番人进一步指出颖川王为了听从曹刿的计策而放弃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像车骑将军让棘园观兵一样。
曹刿离颖川数千里,颖川国家更无能为力。
题目3文言文原文曹刿答之曰:“昔者秦楚之时,共王使人如晋,请和而共攻秦。
晋人已出而楚人更止之,晋人归,谓曰:‘臣闻桓子之言曰:宁为后聪于前愚,无见于民;无为后彦于前不肖,可以授之国’。
晋人已出,陈文子又遂止之。
晋人相与谋曰:‘已怠矣’。
”解答题目3中,曹刿回答番人说:“古时秦楚之时,共王派人到晋国请和共同攻打秦国。
晋人已出发,楚人还停留在那里。
晋人回来后告诉自己的国君说,‘我听说过桓子的话,宁可后来的聪明人替代前面的愚蠢之人统治国家,而不让百姓看见他们;宁可后来的优秀人才替代前面的无能之人,可以托付国家给他们。
晋人已经出发,但是陈文子又阻止他们。
晋人相互商议说:‘我们已经表现得很懈怠了’。
”题目4文言文原文五子之言不可不听也。
夫子天下英才望所归也,独不见称乎?然而人主未闻其名故罢之,臣下未闻其材故罢之,日月出矣,润物无声;霜露降矣,草木不知;天地之间,百姓不备;乃曰:‘曹刿智略不如臧获臧好’,‘出乎吾意’,‘是固非其所任也,则谁适任良将以攻之?’使智者规矩之,则不如师旷;文采之,则不如陈平,然而世皆称之曰‘至圣’者,非其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15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景公举兵欲伐鲁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
公曰:“善。
”遂果不伐鲁。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又何间焉间: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属:___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国安:__________ (4)遂果不伐鲁遂:__________
11、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
B、何以战(介词,凭、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
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问于晏子(介词,向)
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其君离(代词,指百姓)
1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13、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14、结合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10、(1)参与(2)类(3)使……安定(4)于是
11、C
12、(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征收赋税沉重,下令频繁,不能够使人民和乐。
13、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拥护,上下和谐。
14、例:曹刿关心国事,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晏子机智善变,敢于进谏,一心为国。
译文:【乙】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
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
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
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
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
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
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人民,这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了人民就会高兴。
”齐景公听后,说道:“说得好。
”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