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部编九下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16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4分)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遍.遍:(3)必以信.信:(4)必以情断之.之:(5)智虽弗及.及: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0课《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6篇)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参考答案:1.(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2.2.(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意思对即可)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_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完整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0课《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6篇)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参考答案:1.(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2.2.(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意思对即可)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_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9篇).doc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9篇).doc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完整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doc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 ?”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2 分)(1 )又何间焉间: _____ ( 2 )小惠未徧徧: ____________(3 )战则请从从:_______ ( 4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10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 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 .辍耕之垄上11 .翻译下列句子。
( 2 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 2 分)(二) [ 甲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章(一)(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文)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译文):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
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
(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
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1、解释画线的词。
(1)小惠未徧()(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文章(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章(一)(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文)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译文):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
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
(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
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1、解释画线的词。
(1)小惠未徧()(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文章(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精选五篇)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精选五篇)第一篇:曹刿论战比较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
参考答案:(一)8.(1)参与(2)离开,离去。
(2分。
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曹刿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三】(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胜人者先自胜》)(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3) 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三)【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长安已失守)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小大之狱(2)公将驰之 (3)潸然流涕(4)元帝异之22.解释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故”含义的异同。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具以东渡意告之。
24.有人说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请结合原文内容概述他“不鄙”的理由。
(2分)25.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四)【乙】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①陈: 通假字同“阵”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公将鼓之。
(2)齐师败绩。
(3)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4)我众彼寡,不如遏之,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登/轼而望之 B.夫/大国,难测也,C.非欲速/战者也, D.遂麾/兵使却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10.阅读甲、乙两段,完成(1)—(2)题。
(5分)(1)阅读[甲]段可以发现曹刿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2)请以[甲]段中曹刿的战术分析[乙]段中晋兵取胜的原因。
(3分)(五)【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①,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②,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爇火:点火。
②褥食:在睡垫上吃早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克之/故时有物外之趣B.彼竭我盈/而计其长盖不盈寸C.会匈奴大入塞/会宾客大宴D.范兵不敌/盖以诱敌10.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12.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分)(六)【乙】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
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
吁,战岂可忘乎哉!(节选自《百战奇略》)【注释】①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②旧物:指先代遗物。
这里喻指江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又何间.焉③国不知.备,民不知战8.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
9.【甲】文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用原文回答);【乙】文论述的观点是(七)【乙】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善。
”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3)德足以安.其国(4)遂.果不伐鲁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B.何以战(介词,凭、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问于晏子(介词,向)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其君离(代词,指百姓)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22、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3、队长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八)【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
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十)【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
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
③若将,若:好像。
④待:防备。
⑤飙:像疾风一样。
这里指迅速。
⑥盬(gǔ):吸饮。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公将鼓之:(2)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9.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20.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分)21.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2分)(十一)【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武王日:“不可”。
邵公出,周公②入。
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
”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2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又何间焉(2)小惠未遍(3)乃从周公之言(4)惟仁是亲27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28、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2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30、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2分)(十二)【乙】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