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 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 是人心所向,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今天要 说的这场战役比前面几场还要早,这就是长勺之 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 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个究竟, 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 纠
小白
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
迎击逼杀纠 齐桓公
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
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
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
长勺
战于长勺。
鲁国
莒国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 大夫(类似于丞相)。
他“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 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 勺之战。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 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详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 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 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允许我跟随着去。”
详细叙述 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经过,通过他和鲁庄 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先讲了:战争的时间(十年春),作战对象(齐师),战 争性质(伐:攻打),请见原因(肉食者鄙)
主第动一请次见::把说取胜明希曹望刿寄有托强在烈近的臣拥爱护国上情感民弗从
三次 对话
第二次:否把定取前胜两希个望肯寄托定在第神三灵个保佑上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 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第21课 曹刿论战课件 (共22张PPT)

-第21课 曹刿论战课件 (共22张PPT)

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 • • • •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明确:反对的语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明确:否定的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明确:肯定的语气。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明确:议论的语气。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指鲁国 衣食所安 养 参与 目光短浅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清文意
• 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 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 提示:从人物曹刿身上来看。 • {请( )——从( )——论( )} • 明确:请战、从战、论战 • 提示: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 明确: 将战、实战、问因。 • 从内容上看应为: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 取胜原因
《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 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 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 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 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 事清晰,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特点,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 • • 齐人三鼓 惧有伏焉 故克之 三而竭
• 观其辙乱
• • • • •
一鼓作气 危机四伏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 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 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 的原因是什么? 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和评价? “乡人阻之”“请见”,可见他热爱祖国、卓识 远见、深谋远虑;“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体现 了他的谨慎、果断,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2.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鄙”具体表现在: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 上,用兵轻举妄动,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请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 识人识才,任人为贤。
写作特色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 “记事”。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弱鲁战胜强齐以及曹刿对 长勺之战的论述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 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 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 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8.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表现庄公取 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忠之属也”(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 短浅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4.再而衰( 第二次) 5.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望其旗靡( 倒下) 7.小大之 狱( 狱讼,诉讼)案件 8.何以 战( 凭借) 9.公与之 乘( 指代曹)刿 10.夫 战,勇气也( 发语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彼竭我盈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 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写战前准备)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战争过程)
穷尽
所以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埋伏
士气正旺盛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推测,估计
倒下
译文: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 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穷尽而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 大国,难以揣测,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 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 何进行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鲁庄公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fú )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CHAPTER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著称。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战国之交,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挥能力,为鲁国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刿生平及时代背景《曹刿论战》创作背景《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一篇记述古代战争的文章。

文章以曹刿为主线,通过他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该文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刿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该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CHAPTER文章开篇即交代了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为后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接着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取胜之道,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文章以长勺之战的经过和结果作为结尾,验证了曹刿的战略眼光。

文章结构梳理及大意概述0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战争中士气的变化规律,展现了曹刿对战争心理的深刻洞察。

0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此句揭示了当权者的短视和无知,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0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体现了曹刿注重细节、严谨求实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写作风格特点分析文章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通过战争实例来阐述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论述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CHAPTER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侦查和分析,充分了解敌人的实力和弱点,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打下基础。

深入了解敌情灵活运用兵法善于把握时机曹刿不拘泥于常规兵法,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如采用迂回包抄、声东击西等战术。

《曹刿论战》优质课件

《曹刿论战》优质课件
曹刿论战
《左传》
背景介绍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
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 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 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 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 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 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 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探究交流
7、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
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 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 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战 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 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第2段)
交战过程
第二段:交战过程
已经 战胜 发语词 第二次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推测 振作
士气旺盛
埋伏
兼词,于之,在那里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倒下
其旗靡,故逐之。”
第三段:战后总结译文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原因。曹 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 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 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齐军 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 们战胜了他们。他们是大国,很难推 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我见他们 的车轮印很乱,旗子也倒下了,所以 才下令追逐他们。
凭借
问:“ 何以战?”公曰必以分人。” 对
听从,服从
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夸
信实
第一段:战前准备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其他相关典故或故事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散文,记载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论和指挥才能。这篇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 话,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一鼓作气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意指在战斗中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不可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比喻做事 要一气呵成,不能中断。
提供历史借鉴
通过了解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智慧 ,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和 典故
长勺之战简介
战争背景
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是齐 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齐国势力强大,而鲁国则 相对较弱。
战争经过
齐国军队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 北)与鲁国军队展开激战。经过 激烈的战斗,鲁国军队在曹刿的 指挥下,成功击败了齐国军队。
0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曹刿的忠诚和勇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
民族凝聚力。
02
提倡智慧与谋略
在当今社会,智慧和谋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曹刿的智慧和谋略有
助于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
03
强调团结协作
曹刿在战争中注重与士兵的团结协作,共同抵御外敌。这种团结协作精
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发展。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对比手法运用鉴赏
战争形势的对比
通过对比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士气等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 氛围和曹刿的远见卓识。
人物形象的对比
通过对比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展现曹刿的聪明才智和鲁庄公的 平庸无能,进一步凸显曹刿的英明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必以( )分( )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4)可以( )一战。 (5)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6)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 )而( )绝 。
(7)遂( )逐齐师。 (8)民弗从( )
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与它们现在
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译: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译:卑鄙(多指品德)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品(猪牛羊) 今译:为正义而献身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义:忠于职守,这里指尽心于民(多指态度) 今译:忠诚,忠心(多指品德)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
未可
可矣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练 习
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齐师伐我 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夫战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望其旗靡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 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的战例。”
——毛泽东
曹 刿 论 战
作家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 书。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 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 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4)牺牲玉帛 ( bó)
Flash 影片
请你指出“轼”
上页 返回 下页
概括课文大意(六要素)
课文为何不多描写战争厮杀场面来吸引 读者?
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 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战后释疑进行详写。
突出曹刿的性格特点,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 的事一概不写。
分析人物形象
曹刿:
战前:
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战时: 未可可矣 把握攻击时机
有远谋
未可 可矣 把握追击时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实地调查,抓住时机
战后: 细说胜利原委 对胜利成竹在胸


鲁庄公:
战前: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没有看
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鄙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不做调查,急躁冒
进战后:
对胜利原因茫然无知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 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 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 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 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 是《左传》中的名篇。
战后:对胜利原因茫然无知
1. 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 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2. 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1.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2.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背景简介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 庄公十年(前684), 是齐桓公即位后向 鲁国发动的第二次 战争。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 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 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 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 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 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 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 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 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 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 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 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 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 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 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 道理。
找出文中关键词
战前


战中
取信于民 捕捉时机
战后
分析胜因
“远谋”说明曹刿:
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 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 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 智。
望其旗靡 代齐军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 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 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 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 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 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 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 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曹刿论战
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 guì)
分析人物形象
曹刿:
战前: 战时: 未可可矣
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把握反攻时机
有远谋
未可 可矣 把握追击时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实地调查,抓住时机
战后:细说胜利原委 对胜利成竹在胸


鲁庄公: 战前: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 上,没有看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鄙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不做调查,急躁冒进
(2) 又何间(jiàn)焉
(3) 肉食者鄙( bǐ )
(4) 弗(f ú)敢加也
(5) 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7) 公与之乘(chéng)
(8) 战于长勺(sháo)
(9) 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而望
(11)彼竭( jié)我盈( yíng)
(12)望其旗靡(mǐ )(13)夫( fú)战
3.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 是什么?
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2.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的鲁庄公又是怎样的 人?
分析人物形象——曹刿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
军事才能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古义:诉讼案件
古义:实情
今译:监狱,牢狱
今译:情感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第二 今译:指重复,多次
3.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
公与之乘 小大之狱
代曹刿 的
(1) 登轼而望之 齐军撤退时的情形 公将鼓之 表示陈述语气
故克之
他们,指齐军
其乡人曰 代曹刿
下视其辙
(2)
公问其故
代齐军 取胜
翻译下列句子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据斜体字找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一鼓作气 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三而竭——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 ——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 分
军事才能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 线 ,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 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 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 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