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章节为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具体内容包括: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乘以整数的倒数。

2.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乘以倒数,再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进行计算。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理解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除以整数:分子× 整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先转化为乘法:乘以倒数再按照分数乘法计算七、作业设计a. 2/3 ÷ 4/5b. 7/8 ÷ 3/4c. 5/6 ÷ 2答案:a. 2/3 ÷ 4/5 = 2/3 × 5/4 = 10/12 = 5/6b. 7/8 ÷ 3/4 = 7/8 × 4/3 = 28/24 = 7/6c. 5/6 ÷ 2 = 5/6 × 1/2 = 5/122. 题目:运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有2/3的苹果,小明吃了1/2的苹果,还剩下多少苹果?答案:2/3 ÷ 1/2 = 2/3 × 2/1 = 4/3所以,小明还剩下1/3的苹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时,主要内容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进而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含有分数的复杂应用题,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教学难点1. 方程的建立: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合适的方程。

2. 分数的运算:在方程中正确处理分数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3. 问题的解决:将方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答案,理解解的物理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应用题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知识。

2. 探究:展示几个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尝试列出方程,并讨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 讲解:详细讲解如何建立方程,如何进行分数运算,以及如何将方程的解应用于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小组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的经验和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解题步骤和关键公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几个不同难度的分数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家长参与和监督。

课后反思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新课标版的要求编写,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做到严谨、流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 方程的建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是一个挑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教案
14÷28= ,下半场得分确实是上半场的一半。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半独立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题目关键句: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根据关键句可以假设下半年产量为x万台,上半年产量就是 x万台,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3题。
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课题
分数除法
课时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的发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关键句。
(1)提问: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呢?为什么?
(关键句是: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体现了“上半场”和“下半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关键句:指名说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全班交流。
3.启发检验:28+14=42,全场得分确实是42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解:设上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难点: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灵活运用各种假设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
一、问题导入
1.填一填:(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3倍,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2)桃树棵树是梨树的一半,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8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还剩15千克。

8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吃了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8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吃了58“1”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解:设买来大米X 千克。

x -85x=15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85x 表示? (4)解方程。

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 -85x 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85)x=15 ) 吃了85 “1”剩下15千克吃了85 “1”剩下15千克 ?千克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1-85”表示的是什么?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2.练习。

第74页“做一做”的题目。

3.教学例7。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例7:某工厂十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91,十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问:“比原计划节约了91”是什么意思?(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提示:这道题中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先画哪条线段?问:接着应怎样画?根据哪个条件来画?原计划烧煤:原计划烧煤:实际烧煤:比原计划节约91问:这两条线段中哪条线段表示的数量是已知的?哪条是要求的?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表示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4)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时是第8课时,解决问题(4),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分数除法的运算基础,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以及如何运用运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

2.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运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实例,引入分数除法的问题。

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5千克,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分数除法来解决。

如:把12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除法的运算,并解释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如:8/9除以4/9等于几?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如:一块地可以种4行小麦,每行需要种3/8块地,这块地一共可以种几块小麦?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家四口人吃一块披萨,如果每个人吃的是披萨的1/4,这块披萨一共可以吃几次?6.小结(5分钟)对本课时的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 人教版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出示线段图女生4份。

男生5份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男生有x人,女生有多少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如果女生有x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样得到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三种类型。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出示例6主题图1.阅读与理解:思考问题:(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3)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2.分析与解答:(1)尝试独立画线段图:(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或者说,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3)列方程解答学生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自己写方程,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12=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得x 分.x +12x =42 (1+12)x =42 32x =42 x =42÷32 x =42×23 x =28 28×12=14(分) 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 分。

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

2x +x =42 3x =42 x =42÷3 x =14 2x =2×14=28(4)分数除法解答:依据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式,找出总量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48÷(1+12)或48÷(1+2)再分别求出另一半场的得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4)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在分数除法中应用基本计算技能。

2.能够独立解决分数除法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独立解决相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1.独立解决复杂分数除法问题。

2.掌握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相关内容。

2.黑板、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

3.学生练习册或作业册。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几课时的分数除法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除数不为0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题目:“如果小明有3/4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自己和两个朋友,每人分多少?”让学生自行计算答案。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用不同的算法计算题目,然后相互讨论。

教师点拔•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算法和答案,让其他学生评价回答是否正确。

拓展练习•给学生几道类似题目,让他们尝试解决,并在黑板上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分母是否相同,如何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等问题。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分数除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

•鼓励学生多多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解决的练习题。

2.撰写一篇总结本课内容的小结。

3.自行编写一道分数除法题目并解答。

总评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除法相关问题展开,通过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三)”。

在完成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

本课时将深入探讨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典型问题案例和解决步骤。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和草稿纸。

3. 准备小组讨论时用的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回顾前两个课时所学的内容。

2. 问题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案例。

学生通过讨论、计算、绘图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小组分享(20分钟)4. 概念深化(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对解题中用到的关键数学概念进行讲解和强化。

5. 课堂练习(2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本课时的关键概念、解题步骤和典型例题。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不同的部分,使得板书清晰易懂。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将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将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描述一份关于“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同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第8课时,主要讲解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 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2. 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导入环节的实际问题引入是我特别关注的细节。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88~89页例6和例7,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85,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85,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吃了8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85,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吃了85 “1”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 ,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解:设买来大米X 千克。

x -85x =15 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85x 表示? (4)解方程。

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 -85x 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85)x =15 ) 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1-85”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解决问题(3),内容涉及多步骤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学生将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计算结果以及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含有多个步骤的应用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耐心和细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提炼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2.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解决策略。

3. 计算准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计算器(可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 问题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策略讨论: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全班分享。

4. 解决方案:根据讨论结果,每组制定解决方案,并开始计算。

5. 结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全班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问题分析、策略选择、解决方案和结果验证四个部分进行设计,每个部分都将配以相应的例题和图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几个不同难度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解决多步骤应用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2.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8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通过课件,我将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际问题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练习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准备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3. 小组讨论工具: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我希望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情境为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我将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将简洁明了地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关键点,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把解题过程写下来。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8个苹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第8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第8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第8课时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一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主要讲解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分数除法作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分数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教案(公开课)

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教案(公开课)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问题解决〔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根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旅游吗?虽然有的同学没去过,大家也从自己查阅的资料中了解了有关三峡的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段美丽的三峡风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呈现美丽的三峡风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三张图片)2.请学生简介自己了解到的三峡知识。

3.老师除了收集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还了解到这样的一条信息。

教师出示信息: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度的1/2多2千米。

提出问题:西陵峡长多少千米?揭示课题:解决问题(4)。

二、探索新知1.先请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条信息的。

估计学生会想到:(1)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

(2)西陵峡比巫峡长。

(3)巫峡的长度等于西陵峡的二分之一再加2千米。

(4)巫峡长度减去2千米就是西陵峡长度的二分之一。

学生也许会收集到这样一些错误的信息:巫峡长度的两倍加上2千米就是西陵峡的长度……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辨析。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等量,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反响归纳板书:西陵峡长度的1/2+2千米=巫峡的长度西陵峡长度的1/2=巫峡的长度-2千米(如果学生未提出就先不板出)3.请学生尝试根据第一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通过小黑板或投影将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展示,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格式进行标准。

板书:解:设西陵峡长x千米。

1/2x+2=404.学生独立完成方程的解答,反响并板书:1/2x+2=401/2x+2-2=40-21/2x=38x=38÷1/2x=76答:西陵峡长76千米。

5.请学生说说用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所给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再列出对应的方程。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教案(word版)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教案(word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八课时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内容:课本第90-92页例3、例4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1/4 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二、认识四分之几1、认识1/4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交流:教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学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2、认识3/4教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 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3、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1.学会比较大小。

出示例4。

让学生用准备的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追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指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

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四、实践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观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2、做“想想做做”第5题。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8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分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稍复杂分数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解决分数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解题过程。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并总结解题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找出一些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并总结解题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稍复杂分数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二)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二)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课方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二)_六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教课目的1.进一步理解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目关系.2.能够比较娴熟地列方程解应用题.3.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课要点剖析数目关系.教课难点找等量关系.教课过程()一、复习.(一)找出单位“1”1.一本书已经看了2.实质比计划节俭3.今年产量比昨年提升4.乙数比甲数少(二)讲话导入今日我们持续学习分数应用题.二、讲解新课.(一)教课例7例 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 吨,比原计划节俭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1.读题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2.教师发问(1)哪句话是说明数目关系的?(2)如何理解这句话?(3)你能依据这句话画出线段图吗?3.剖析数目关系把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单位“1,”原计划用水的吨数是未知的,能够用表示.已知实质用水比原计划节俭,也就说“计划用水吨数-节俭的吨数=实质用水吨数”或许说“原计划用水吨数×=实质用水吨数”.依据这样的等量关系式能够列方程解答.4.列方程,解方程.解:设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吨.答:原计划用水540 吨.三、稳固练习.(一)依据方程增补一个已知条件.学校种了苹果树和桃树,苹果树有20 棵, ________________ ,桃树有棵.1.2.3.(二)找出单位“1,”说等量关系.1.海豚每小时能够游70 千米,比蓝鲸的速度快,蓝鲸的速度是多少?2.有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48 页,次日比第一天少,次日看了多少页?3.李红家一月份用煤气20 立方分米,二月份比一月份节俭了,二月份用煤气多少立方米?四、怀疑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要点是什么?和数学方法有什么主要差别?五、板书设计.分数应用题例 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 吨,比原计划节俭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解:设原计划用吨,答:原计划用540 吨.1.引子(电脑出示: 5 个平面图形)师:每组桌上都有个布袋子,里面放有以上 5 个图形。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一、课前准备
1. 教材
本节课所用教材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2. 教具
黑板、粉笔、课件。

3. 预习
预习本节课所需内容,预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难点。

4. 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稍复杂的分数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5.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需要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分数的运算。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分数的应用问题,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对学生所学过的分数知识进行回顾以及对分数的应用进行引导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2. 讲解
讲解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基础,包括: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
•分数化简的基本原则。

3. 示范演练
通过示范演练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数应用问题,包括:
•如何将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如何将两个分数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如何将分数化简。

4. 练习
在上述演练完成后,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数问题,从简单的到稍复杂的。

5. 检查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分析。

6. 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分数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对分数问题的应用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第 3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4)【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解答“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分数除法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一条公路长36km,工程队平均每天修12km,几天能修完?(1)说出数量关系式。

(2)列出算式。

2.一条公路长36km,甲、乙两队合修,甲队每天修10km,乙队每天修8km,两队合修几天修完?(1)说出数量关系式。

(2)列出算式。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7】1.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要求的问题是“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师:可是这条道路有多长呢?(引导学生发现缺少一个条件,即这条道路的总长未知。

)2. 分析与解答。

师:能不能假设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呢?预设:学生可能会假设全长是18km 、30km 等。

交流中,让学生想到假设的数据要小一些,便于计算。

师:自己选择一个假设的数据,完成教材第43页上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1:假设这条道路长18km 。

)(=km 231218÷)(=km 11818÷ )(=+km 25123 (天)=5172518÷ 预设2:假设这条道路长30km 。

)(=km 251230÷)(=km 351830÷)(=+km 6253525 (天)=51762530÷ 师:不管全长是假设成18km 、还是30km ,在这里都是借助了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总长度÷两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和=合修的天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8~89页例6和例7,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85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85
,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吃了85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85
,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
千克”没吃了85 “1”
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
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 ,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
解:设买来大米X 千克。

x -85
x=15 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85
x 表示?
(4)解方程。

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 -85x 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85
)x=15 ) 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吃了85 “1” 剩下15千克 吃了85 “1”
剩下15千克 ?千克
“1-85
”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
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2.练习。

第88页“做一做”的题目。

3.教学例7。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例7: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91
,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 问:“比原计划节约了91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原计划烧煤的吨数
看作单位“1”,四月份节约煤的吨数占原计划的9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提示:这道题中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先画哪条线段?(引导学生得出是实际烧煤量与原计划烧煤量比较,以原计划烧煤量为标准,即单位“1”。

先画表示原计划的那条线段。


问:接着应怎样画?根据哪个条件来画?(引导学生画出实际烧煤量)
问:这两条线段中哪条线段表示的数量是已知的?哪条是要求的?在图中怎样表原计划烧煤:
原计划烧煤:
实际烧煤:
比原计划节约91
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表示出。

(3)分析。

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好?(引导学生得出用方程解答)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
原计划烧煤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烧煤的吨数)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91
表示的是什么?
4.练习课本第89页“做一做”题目。

三、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和例7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问:想一想,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及解方程的全过程。

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只要求列出方程。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课后小结:
原计划烧煤:
实际烧煤:
比原计划节约9
1
?吨
120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