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C++的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种结构,证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
结构,上述中的
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答案:(1)C B (2)2 1 正四面体 D
解析:(1)题给图示都可以表示甲烷这种物质,其中分子结构示意
图(A)、球棍模型(C)及空间充填模型(D)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
构型,但其中空间充填模型更能形象地表达出H、C的相对位置及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4)通式 如果链状烷烃中碳原子数为n,氢原子数就是2n+2,其分子式可用 通式CnH2n+2(n≥1)表示。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 互称为同系物。如CH4、C2H6、C3H8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5.同分异构体 (1)实例 甲烷、乙烷、丙烷的结构各只有一种。丁烷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其 球棍模型分别如下图所示,对应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微思考3】烷烃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有何规律?
提示分子中支链越多、分子结构对称性越强的物质的熔点、沸 点越低。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碳原子可以跟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 (2)烷烃分子结构中均为单键。( )
(3)“差”——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n≥1)。 ①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碳原子数(或分子式)。 ②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3.判断同系物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互为同系物的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区别,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结构相似,组 成不同,分子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分子式相同,结构可能 相似也可能不相似。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十五篇)《角初步认识》评课稿1XX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张建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

感觉到张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着那种睿智、沉稳、大方、有条不紊等非常优秀的品质。

张老师的教学有我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

张建婷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学习,体现我们学校宽和问学的理念。

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让学生摸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物图中找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特征,学生能直观的认识角。

在动手做角环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数学有时候是做出来的。

角是有大有小的,这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自己的体验。

整节课,学生学的非常好。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画角时,是否教师能演示一下,毕竟画角不是说说或探讨出来的,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角。

在做活动角时,变大变小等操作是否能让学生演示和说明。

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已经作好了铺垫。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2这节课孙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课开始,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了解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

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利用新知,培养能力孙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优秀12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优秀12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优秀12篇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节课,在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元、角、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不止一次的有过接触小数的经历,所以对学生而言,小数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落在: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在教学中,以下几方面是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节课从“逛超市”这一熟悉的场景导课,以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读、写方法等等内容无法进行探究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小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充满趣味的闯关练习中,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闯关练习,难度逐步提升,在独立写、同伴议、动手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数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好: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太自然,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缺少带有激情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知识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虽然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

冀教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说课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39页到41页的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选用: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学法选用: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套,卡片若干。

四、概说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一起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

2.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小卡片、玩具等。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乘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小朋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二、例题讲解: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例如:"2乘以3等于多少?"我会引导学生一起回答,并解释乘法的意义。

三、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计算,并和我一起检查答案,例如:"3乘以4等于多少?"四、小组活动: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练习乘法计算,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上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乘法口诀,以便孩子们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孩子们回家后自己练习乘法计算,并和家长一起检查答案,例如:"4乘以5等于多少?"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孩子们对乘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并根据这些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希望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对乘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棒、图片等。

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引导学生发现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概念: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运算方法:a×b = c(a和b分别是乘数和被乘数,c是积)例题:3×4 = 12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果肉,一共有多少个果肉?答案:3×2 = 6(个果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

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几何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点、线、面、体欧拉公式几何体的表面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上、下底的面积和)(2)常见的几种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①圆柱体表面积:2πR2+2π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②圆锥体表面积:πr2+nπ(h2+r2)360(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n为圆锥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③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a为长方体的长,b为长方体的宽,h为长方体的高)④正方体表面积:6a2 (a为正方体棱长认识平面图形几何体的展开图展开图折叠成几何提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截一个几何体(1)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2)截面的形状随截法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为多边形或圆,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一般的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就是几边形,因此,若一个几何体有几个面,则截面最多为几边形第二节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些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两点就唯一确定,过三点就不一定了.线段的性质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比较线段的长短(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就结果而言有三种结果:AB>CD、AB=CD、AB<CD.(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3)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以通过度量的方法,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刻度尺画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也可以利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AC=BC,C为AB中点,AC=12AB,AB=2AC,D 为CB中点,则CD=DB=12CB=14AB,AB =4CD,这就是线段的和、差、倍、分.第三节角一:角钟面角方向角二:角的比较与运算度分秒的换(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2)具体换算可类比时钟上的时、分、秒来说明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之间也是60进制,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同时,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1)角的和差倍分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2)度、分、秒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3)度、分、秒的乘除运算.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计算器---角的换算三:余角和补角。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通关训练卷【检测范围: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解析】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解析】解:两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A错误;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对应角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B错误;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C错误;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所以D正确,故选:D.3.如图,点C,D在AB同侧,∠CAB=∠DBA,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D≌△BAC的是()A.∠D=∠C B.BD=AC C.∠CAD=∠DBC D.AD=BC【解析】解:A、添加条件∠D=∠C,还有已知条件∠CAB=∠DBA,BC=B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D≌△BAC,故本选项错误;B、添加条件BD=AC,还有已知条件∠CAB=∠DBA,BC=B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D≌△BAC,故本选项错误;C、∵∠CAB=∠DBA,∠CAD=∠DBC,∴∠DAB=∠CBA,还有已知条件∠CAB=∠DBA,BC=B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D≌△BAC,故本选项错误;D、添加条件AD=BC,还有已知条件∠CAB=∠DBA,BC=B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D≌△BAC,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4.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c|﹣|a+b﹣c|,结果是()A.0B.2a+2b+2c C.4a D.2b﹣2c【解析】解:|a+b+c|﹣|a﹣b﹣c|﹣|a﹣b+c|﹣|a+b﹣c|=(a+b+c)﹣(b+c﹣a)﹣(a﹣b+c)﹣(a+b﹣c)=a+b+c﹣b﹣c+a﹣a+b﹣c﹣a﹣b+c=0故选:A.5.给出下列5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③在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b;④同旁内角互补;⑤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则这个数是0或1,其中是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假命题;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是真命题;③在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b,是真命题;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⑤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则这个数是0或1或﹣1,是假命题;故选:B.6.如图,△ABC≌△A′B′C,∠ACB=90°,∠B=50°,点B′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A.50°B.60°C.70°D.80°【解析】解:∵△ABC≌△A′B′C,∴∠CB′A′=∠B=50°,CB=CB′,∴∠BB′C=∠B=50°,∴∠BCB′=80°,∴∠ACB′=10°,∴∠COA′=∠CB′A′+∠ACB′=60°,故选:B.7.在△ABC与△DEF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DE,AC=DF,BC=EF(2)AB=DE,∠B=∠E,BC=EF(3)∠B=∠E,BC=EF,∠C=∠F(4)AB=DE,∠B=∠E,AC=DF,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解析】解:(1)由AB=DE,AC=DF,BC=EF,依据“SSS”可判定△ABC≌△DEF;(2)由AB=DE,∠B=∠E,BC=EF,依据“SAS”可判定△ABC≌△DEF;(3)由∠B=∠E,BC=EF,∠C=∠F,依据“ASA”可判定△ABC≌△DEF;(4)由AB=DE,∠B=∠E,AC=DF不能判定△ABC≌△DEF;故选:C.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解:∵△ABC≌△AEF,∴AC=AF,故①正确;∠EAF=∠BAC,∴∠FAC=∠EAB≠∠FAB,故②错误;EF=BC,故③正确;∠EAB=∠FA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故选C.9.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形状不限),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3、4、5、7,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6B.7C.8D.9【解析】解:已知4条木棍的四边长为3、4、5、7;①选3+4、5、7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7、5、7,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长距离为7;②选5+4、7、3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9、7、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9;③选5+7、3、4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12、4、3;4+3<12,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④选7+3、5、4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10、5、4;而5+4<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9.故选:D.10.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BPD的度数为()A.45°B.55°C.60°D.75°【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D=∠C=60°,AB=BC,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BPD=∠ABE+∠BAD=∠ABE+∠CBE=∠ABC=60°.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解析】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12.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命题(填写“真”或“假”).【解析】解:“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它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个即可)【解析】在△ABC和△DEF中,,∴△ABC≌△DEF(SAS);若添加∠BAC=∠EDF,∵BC∥EF,∴∠B=∠E,∵BD=AE,∴BD﹣AD=AE﹣AD,即BA=ED,在△ABC和△DEF中,,∴△ABC≌△DEF(ASA),故答案为:BC=EF或∠BAC=∠EDF14.如图,在△ABC中,∠A=40°,D点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解析】解:∵D点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有∠CBD=∠ABD=∠ABC,∠BCD=∠ACD=∠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故答案为:110°.15.如图,在△ABC中,AD与BE相交于点G,若点G是△ABC的重心,则S△AGE:S△GDE=.【解析】解:∵点G是△ABC的重心,=2S△GDE,∴S△AGE:S△GDE=2:1,故答案为:2:1.∴AG=2GD,∴S△AGE16.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 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 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解析】当△BPE≌△CQP时,则有BE=PC,即14=16﹣2t,解得t=1,当△BPE≌△CPQ时,则有BP=PC,即2t=16﹣2t,解得t=4,故答案为:1或4.三、解答题(共46分)17.如图,在△ABC中,∠C=90°.(1)用尺规作图法作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连结BD,若BD平分∠CBA,求∠A的度数.【解析】解:(1)如图所示,DE为所求作的垂直平分线;(2)∵DE是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BD平分∠CBA,∴∠CBD=∠ABD=∠A,∵∠C=90°,∴∠CBD+∠ABD+∠A=90°,∴∠A=30°.18.在△ABC中,CD⊥AB于D,CE是∠ACB的平分线,∠A=20°,∠B=60°.求∠BCD和∠ECD的度数.【解析】解:∵CD⊥AB,∴∠CDB=90°,∵∠B=60°,∴∠BCD=90°﹣∠B=90°﹣60°=30°;∵∠A=20°,∠B=60°,∠A+∠B+∠ACB=180°,∴∠ACB=100°,∵CE是∠ACB的平分线,∴∠ACE=∠ACB=50°,∴∠CEB=∠A+∠ACE=20°+50°=70°,∠ECD=90°﹣70°=20°19.如图,已知∠CAB=∠DBA,∠CBD=∠DAC.求证:BC=AD.【解析】解:∵∠CAB=∠DBA,∠CBD=∠DAC,∴∠DAB=∠CBA.在△ADB与△BCA中,,∴△ADB≌△BCA(ASA),∴BC=AD.20.小明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由题意得:AD=EC=6cm,DC=BE=14cm,∴DE=DC+CE=20(cm),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21.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解析】(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2)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证明如下:由(1)知△BAD≌△CAE,∴∠ADB=∠E.∵∠DAE=90°,∴∠E+∠ADE=90°.∴∠ADB+∠ADE=90°.即∠BDE=90°.∴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22.如图,在△ABC中,AD=AE,BE=CD,AB=AC.(1)求证:△ABD≌△ACE;(2)求证:∠BAE=∠CAD.【解析】证明:(1)∵BE=CD,∴BE﹣DE=CD﹣DE,∴BD=CE,在△ABD和△ACE中,,∴△ABD≌△ACE;(2)∵△ABD≌△ACE,∴∠BAE=∠CAE,∴∠BAE+∠DAE=∠CAE+∠DAE,∴∠BAE=∠CAD.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10,AB=CD,BD=14,点E从D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C→B→C,作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1)试证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次?并分别求出此时的移动时间t和G点的移动距离.【解析】(1)证明:在△ABD和△CDB中,,∴△ABD≌△CDB(SSS),∴∠ADB=∠CBD,∴AD∥BC;(2)解:设G点的移动距离为x,当△DEG与△BFG全等时,∵∠EDG=∠FBG,∴DE=BF、DG=BG或DE=BG、DG=BF,①∵BC=10,=2,∴当点F由点C到点B,即0<t≤2时,则:,解得:,或,解得:(不合题意舍去);②当点F由点B到点C,即2<t≤4时,则,解得:,或,解得:,∴综上所述:△DEG与△BFG全等的情况会出现3次,此时的移动时间分别是秒、秒、秒,G 点的移动距离分别是7、7、.。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教学目标●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2. 教材特点●两个强调:强调直观,强调操作。

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

1、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引言、第一节等)2、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思考探究数学活动)3、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几何教学就是几何图形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几何模型的建立,注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示范,并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用几何语言表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并能够用符号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同样,根据符号与几何语言的描述,学生能够迅速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本章是空间与图形的起始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都是后继学习的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今后学习相关内容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方法,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章概念较多,并且较为零散,他们大多隐藏在丰富的现实物体和图形之中,在本章的学习中,一定让学生在自我回顾、反思和交流中去梳理相关内容寻找它们的联系,逐步建立知识的结构体系。

3.知识结构3.1 多姿多彩的图形课时安排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4.1.1 几何图形1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1课时展开立体图形1课时4.1.2 点、线、面、体1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与表示………1课时线段的大小比较及和、差、中点………1课时两点间的距离…………1课时4.3 角………………………………………5课时4.3.1角的认识与度量……………………1课时4.3.2角的比较与运算………………2课时4.3.3余角和补角………………1课时方位角……………1课时4.4 课题学习………………………………2课时小结………………………………………2课时3.1.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简单立体图形,能找到这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2、了解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是平面图形;3、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示意图;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物体的形状.4、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和形象思维.5、培养学生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培养几何直觉.通过揭示几何图形与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及实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重点: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认识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知识点1:让学生记住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柱体:圆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锥体:圆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其他: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C语言基础知识(详细版)

C语言基础知识(详细版)

C语言基础知识(详细版)C语言程序的结构认识用一个简单的c程序例子,介绍c语言的基本构成、格式、以及良好的书写风格,使小伙伴对c语言有个初步认识。

例1:计算两个整数之和的c程序:#include main() { int a,b,sum; /*定义变量a,b,sum为整型变量*/ a=20; /*把整数20赋值给整型变量a*/ b=15; /*把整数15赋值给整型变量b*/ sum=a+b; /*把两个数之和赋值给整型变量sum*/ printf(“a=%d,b=%d,sum=%d\n”,a,b,sum); /*把计算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 }重点说明:1、任何一个c语言程序都必须包括以下格式:main() { }这是c语言的基本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必须包含这个结构。

括号内可以不写任何内容,那么该程序将不执行任何结果。

2、main()----在c语言中称之为“主函数”,一个c程序有且仅有一个main函数,任何一个c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main 函数后面的一对圆括号不能省略。

3、被大括号{ }括起来的内容称为main函数的函数体,这部分内容就是计算机要执行的内容。

4、在{ }里面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分号(;),在c语言中,我们把以一个分号结尾的一句话叫做一个c语言的语句,分号是语句结束的标志。

5、printf(“a=%d,b=%d,sum=%d\n”,a,b,sum); ----通过执行这条c语言系统提供给我们直接使用的屏幕输出函数,用户即可看到运行结果,本程序运行后,将在显示器上显示如下结果:a=20,b=15,sum=356、#include注意:(1)以#号开头(2)不以分号结尾这一行没有分号,所以不是语句,在c语言中称之为命令行,或者叫做“预编译处理命令”。

7、程序中以/*开头并且以*/结尾的部分表示程序的注释部分,注释可以添加在程序的任何位置,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而添加,但计算机在执行主函数内容时完全忽略注释部分,换而言之就是计算机当做注释部分不存在于主函数中。

c开头字母幼儿园教案

c开头字母幼儿园教案

C开头字母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字母C及其发音;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字母C;
3.学生能够熟练朗读与字母C相关的词汇。

教学内容
1.字母C的认识及发音;
2.字母C的书写方法;
3.与字母C相关的词汇。

教学准备
1.字母C的卡片;
2.学生用的画纸和颜料。

教学过程
1.了解字母C的基本信息,并学习发音。

老师将手中的字母C的卡片
向学生展示,且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发音。

2.学习书写字母C。

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写字
母C。

如果学生初次套开,老师可以在学生的画纸下罩上硬质纸或厚纸板,让学生可以在硬质纸/纸板上更容易地练习图片。

3.与字母C相关的词汇朗读。

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和字母C有关
的词汇,帮助学生加深对字母C的理解。

例如:cat(猫)、car(汽车)等。

教学总结
本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字母C的基本信息,包括认识字母C、学习发音、书写字母C和与字母C相关的词汇。

这将为学生以后的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民谣吉他弹唱入门通俗教材

民谣吉他弹唱入门通俗教材

第一节初步认识吉他一、吉他的种类和各部位的名称提示说明:民谣吉他的弦钮一般分三种,一种是全开放式,二是半封闭式,三是全封闭式,全封闭式的弦钮最好,一般廉价的练习琴都是全开放式的,旋钮很死,容易走音,普通的民谣入门吉他都是半封闭式的,你调准音之后,过一会音就自动不准了,这就是普及琴的缺点之一。

吉他上面的护板可以自己买到贴上去的,是用来防止拨片扫弦过程中划伤面板的。

品丝(也叫品柱,即吉他琴颈上面的金属横条)把吉他的琴颈分成了若干段,即分成若干小格子,每一段(第一格,即从上弦枕到第一个品丝之间)叫品格,最靠近琴头的第一格叫第一品,一般的民谣吉他从琴头到琴箱那里一共是14品格,古典吉他是12品,廉价的民谣练习琴也是12品,其中第3、5、7、9、12、15、17品格内有白色的品位记号,他可以帮助我们弹奏过程中移动把位的时候,快速找到音品的位置。

在换新弦的时候,弦钉可以取下来,有些弦钉很牢固,因该找一个类似杠杆的金属物将其别出来。

二、吉他的分类:吉他是一种大众化的乐器。

与钢琴等乐器相比,她有着价格便宜、携带方便、易学易会、老少皆宜的特点,并且,既可用来伴奏又可用来独奏、重奏乃至合奏,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吉他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发声原理可以大致分为木吉他(如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和电吉他。

1.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 :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

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2品格,指板较宽,使用尼龙弦,音质纯厚。

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角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

西班牙吉他即古典吉他,先是使用羊肠弦、钢弦,1946年奥古思丁研制尼龙弦成功。

塞戈维亚率先使用而风靡全球。

古典吉他多以独奏为主,也可以二重奏或者协奏。

古典吉他的曲目除专门的吉他曲外,有许多是月度微月微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改编的,如:《夏康舞曲》,门德尔松的《短歌》,舒伯特的《小步舞曲》,莫扎特的《行板》等。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2篇〕《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2篇〕《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通过低段组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时机。

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局部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根底。

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

而新教材那么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拟抽象。

在设计方案时,我考虑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考虑,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展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展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展比拟,让学生认识一样加数。

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一样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费事,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考虑: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拟简单的表示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

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乘法的知识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

这样的教学不再是老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承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考虑,探究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课件PPT(最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课件PPT(最新)

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圆周率π就是3.14。( × ) (2)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周长和面积也扩
大到原来的2倍。( × )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周长相等。( √ )
(4)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 ) (5)用4个圆心角都是90°的扇形,一定可以拼成
课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如何计算经过时间? 1、数格后,用格数乘5来计算; 2、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
○ 80分 > 1时 ○ 120分 = 2时 ○ 90分 < 3时
探究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探究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
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 什么时候能到达?
分析: 晚点25分钟就是准点起经过25分
课堂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
用三角尺比一比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课堂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 4 )个直角 ( 4 )个直角 ( 1 )个直角
课堂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
用三角尺量一量,下面是直角的在括号里画 “√”,不是的画“×”。
( × ) ( √ ) ( × ) ( √) ( × )
课堂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
如图所示,一块边长为8m的正方形草地,在图中相对的顶点 处各拴有一只羊,拴羊的绳长都是8m.两只羊都能吃到草的 草地面积(阴影部分)是多少平方米?
3.14×8²÷2-8²=36.48(平方米)

九年级化学上:第5章第1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第5章第1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明白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考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的存在和转化”“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四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明白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关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易错精选题-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面()不是角。

A.B.C.2.下面的四边形中,相邻的两条边相等且有直角的是()。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正方形3.下图中有()个角。

A.7B.8C.94.下面图形中,有2个钝角的是()。

A.B.C.5.上图沿虚线剪去一个角,角的个数()。

A.减少了B.增加了C.不变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黑板上的直角比尺子上的直角大。

B.角的两边越长,角越大。

C.七巧板中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大小相等。

7.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再沿着不同方向对折第二次,展开后,折痕及原来的正方形一共最多组成()个直角。

A.16B.8C.48.下面拼成的3个角中,最大的是()。

A.B.C.二、填空题9.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都有( )个( )角。

10.填序号,下图直角有( ),锐角有( ),钝角有( )。

①①①①①11.数学课本的封面上有( )个角,都是( )角。

12.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比一比,( )角比直角大,( )角比直角小。

13.下图中有( )个锐角,( )个钝角。

14.图中,( )条线段,( )个钝角,( )个直角。

三、判断题15.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

( )16.一副三角尺中有2个直角,4个钝角。

( )17.所有的角中,直角最大。

( )18.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19.把长方形纸片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纸片四个角都是直角。

( )四、解答题20.数一数,图中一共几个角?(不考虑组合角)21.下图中共有()个角,在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两个直角。

22.量一量,红旗到气球有()厘米。

在气球的右边3厘米处点一个点,以这个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

23.选一选。

(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24.神奇的七巧板。

(1)2号图是个什么图形?各有哪些角?(2)用七巧板中哪2个图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B B B C A A1.A【分析】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两条边都是直直的线,据此得出结论即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今天呀,苏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

请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项目呢?(生:有旋转木马、旋转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

)师:同学们那咱们就按从近到远的顺序一起去体验一下吧!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为理解乘法含义做铺垫1、小木马:师:咱们一起先来看小木马,小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师: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生:3332=11)师:他列对了吗?我们一起圈一圈、数一数来检查一下。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这里的3、3、3、2合起来,看来他写对了!)2、小飞机:师:看完小木马,咱们再来看小飞机。

仔细观察每架小飞机上有多少人?(嗯,有的同同学又发现了,不着急。

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看看你们眼力好不好)。

师:每架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3个人)师:那小飞机上一共有多少人?你们能列式解决吗?师:你说的有点长,老师听得有点糊涂了,你们帮老师检查一下,老师写对了吗?(教师边板书3333;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师:有谁能想个办法说得更清楚更方便老师好记录呢?谁来试一试?(5个3相加)师: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他用几个几说得很清楚明白,希望大家能像他学习。

参观完小飞机,咱们再来看我们的小火车。

3.小火车:师:“仔细观察小火车的图片,如果要求小火车上一共有几人,应该怎样列式?谁能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用方便记录的语言告诉老师?(生:有4个6相加)师:我们一起把他说的写下来(1个6,2个6……)。

同学们你们看懂这个算式了吗?这些6,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第一节车厢有6人,第二节车厢有6人……,有这样的4节车厢,就有4个6相加。

BS-初步认识

BS-初步认识

一、C/S介绍1、概念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 Server。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2、优缺点C/S 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

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

C/S 的缺点:(1)客户端比较大,安装有点复杂。

(2)在客户端需要配置连接数据库的信息,客户端软件直接跟数据库相连,有安全隐患。

(3)数据量大时,客户端反应比较慢。

因为客户端要把服务器端的数据通过局域网下载到客户端电脑中再分析处理。

(4)远程使用不灵活,如果要远程使用必需向intetnet开放数据库的端口,企业数据不安全。

3、三层与C/S结构的结合(1)三层C/S结构软件不管在以前、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有较强功能的企业管理软件的主流运用平台。

(B/S结构也是其中的一种,只是它被IE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限制死了,所以无法在有复杂功能应用中胜任。

)(2)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部分。

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

(3)通俗的讲就是:在客户端是一个简单的exe程序、在服务器端是一个应用服务器、在后台是一个数据库。

客户端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请求-->应用服务器向数据库调用数据并处理-->再把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功能在服务器端实现,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相连。

三层C/S结构不存在上述C/S所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垮平台性、可用性,严密的数据安全性。

二、B/S简介1、概念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C++的初步知识*1.1 C++的历史发展C++是从C语言中发展而来的。

C语言是1972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AT&TBell)的D.M.Ritchie研制成功的。

它不是为了初学者设计的,而是为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的。

最初它是作为写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工具,在贝尔实验室内部使用。

后来C语言不断改进,人们发现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写系统软件,因此C语言从实验室走向美国,从美国走向世界。

到20世纪70年代,它已风靡全世界。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C语言都成为了计算机开发人员的基本功。

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用C语言编写程序渐渐显得有些吃力了。

C语言是结构化和模块化的语言,它是面向过程的。

在处理较小规模的程序时,程序员用C语言还是比较得心应手。

但是当问题比较复杂、程序的规模比较大时,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就显出它的不足。

为了解决软件设计的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需要设计出能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新的语言。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由于C语言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使用如此广泛,面对程序设计方法的革命,最好的办法不是另外发明一种语言去代替它,而是在它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在这种形式下,C++应运而生。

C++是由贝尔实验室(AT&TBell)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C语言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

AT&TBell发布的第一个Dev-C++编译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预编译器(前端编译器),真正的Dev-C++程序是在1988年诞生的。

*1.2 编程工具Dev-C++Dev-C++是一个Windows环境下C/C++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它是一款自由软件,遵守GPL许可协议分发源代码。

它集合了MinGW等众多自由软件,并且可以取得最新版本的各种工具支持,而这一切工作都是来自全球的狂热者所做的工作。

Dev-C++是NOI、NOIP等比赛的指定工具。

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Dev-C++使用方法:启动Dev-C++鼠标点击任务栏中的“开始”按钮,选“程序”菜单项,然后选“程序”下的子菜单项“Bloodshed Dev-C++”项,显示该项下的子菜单,单击”Dev-C ++”菜单项,即可启动Dev-C ++集成开发工具。

或直接双击桌面上Dev-C++快捷方式。

新建源程序运行程序调试程序参考视频1*1.3 最简单的C++程序例1.1 输出一行字符: “This is a C++ program.”。程序如下:#include <iostream> //包含头文件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命名空间stdint main( ){cout<<”This is a C++ program.”;return 0;}在运行时会在屏幕上输出以下一行信息:This is a C++ program.用main代表“主函数”的名字。每一个C++程序都必须有一个main 函数。main前面的int的作用是声明函数的类型为整型。程序第6行的作用是向操作系统返回一个零值。如果程序不能正常执行,则会自动向操作系统返回一个非零值,一般为-1。函数体是由大括号{ }括起来的。本例中主函数内只有一个以cout开头的语句。注意C++所有语句最后都应当有一个分号。再看程序的第1行“#include <iostream>”,这不是C++的语句,而是C++的一个预处理命令,它以“#”开头以与C++语句相区别,行的末尾没有分号。#include <iostream>是一个“包含命令”,它的作用是将文件iostream的内容包含到该命令所在的程序文件中,代替该命令行。文件iostream的作用是向程序提供输入或输出时所需要的一些信息。iostream是i-o-stream 3个词的组合,从它的形式就可以知道它代表“输入输出流”的意思,由于这类文件都放在程序单元的开头,所以称为“头文件”(head file)。在程序进行编译时,先对所有的预处理命令进行处理,将头文件的具体内容代替#include命令行,然后再对该程序单元进行整体编译。程序的第2行“using namespace std; ” 的意思是“使用命名空间std”。C++标准库中的类和函数是在命名空间std中声明的,因此程序中如果需要用到C++标准库(此时就需要用#include命令行),就需要用“using namespace std; ”作声明,表示要用到命名空间std中的内容。在初学C++时,对本程序中的第1,2行可以不必深究,只需知道: 如果程序有输入或输出时,必须使用“#include<iostream>”命令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要用“using namespace std;” ,使程序能够使用这些信息,否则程序编译时将出错。例1.2 求a和b两个数之和。// 求两数之和(本行是注释行)#include <iostream> //预处理命令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命名空间stdint main( ) //主函数首部{ //函数体开始int a,b,sum; //定义变量cin>>a>>b; //输入语句sum=a+b;//赋值语句cout<<”a+b=”<<sum<<endl; //输出语句return 0; //如程序正常结束,向操作系统返回一个零值} //函数结束本程序的作用是求两个整数a和b之和sum。第1行“//求两数之和”是一个注释行,C++规定在一行中如果出现“//”,则从它开始到本行末尾之间的全部内容都作为注释。如果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123 456↙则输出为a+b=579参考视频2例1.3 给两个数x和y,求两数中的大者。在本例中包含两个函数。#include <iostream> //预处理命令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x(int x,int y)//定义max函数,函数值为整型,形式参数x,y为整型{ //max函数体开始int z;//变量声明,定义本函数中用到的变量z为整型if(x>y) z=x;//if语句,如果x>y,则将x的值赋给zelse z=y; //否则,将y的值赋给zreturn(z);//将z的值返回,通过max带回调用处} //max函数结束int main( ) //主函数{ //主函数体开始int a,b,m;//变量声明cin>>a>>b;//输入变量a和b的值m=max(a,b); //调用max函数,将得到的值赋给mcout<<”max=”<<m;//输出大数m的值return 0; //如程序正常结束,向操作系统返回一个零值} //主函数结束本程序包括两个函数:主函数main和被调用的函数max。程序运行情况如下:18 25 ↙(输入18和25给a和b)max=25 (输出m的值)参考视频3注意输入的两个数据间用一个或多个空格间隔,不能以逗号或其他符号间隔。在上面的程序中,max函数出现在main函数之前,因此在main函数中调用max函数时,编译系统能识别max是已定义的函数名。如果把两个函数的位置对换一下,即先写main函数,后写max函数,这时在编译main函数遇到max时,编译系统无法知道max代表什么含义,因而无法编译,按出错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主函数中需要对被调用函数作声明。上面的程序可以改写如下:#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int max(int x,int y);//对max函数作声明int a,b,c;cin>>a>>b;c=max(a,b); //调用max函数cout<<″max=″<<c<<endl;return 0;}int max(int x,int y)//定义max函数{ int z;if(x>y) z=x;else z=y;return(z);}只要在被调用函数的首部的末尾加一个分号,就成为对该函数的函数声明。函数声明的位置应当在函数调用之前。1.4 C++程序的构成和书写形式C++程序的结构和书写格式归纳如下:(1) 一个C++程序可以由一个程序单位或多个程序单位构成。每一个程序单位作为一个文件。在程序编译时,编译系统分别对各个文件进行编译,因此,一个文件是一个编译单元。(2) 在一个程序单位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预处理命令。上节4个程序中都包括#include命令。②全局声明部分(在函数外的声明部分)。在这部分中包括对用户自己定义的数据类型的声明和程序中所用到的变量的定义。③函数。函数是实现操作的部分,因此函数是程序中必须有的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程序必须包括一个或多个函数,其中必须有一个(而且只能有一个)主函数(main函数)。但是并不要求每一个程序文件都必须具有以上3个部分,可以缺少某些部分(包括函数)。(3) 一个函数由两部分组成:①函数首部,即函数的第一行。包括函数名、函数类型、函数属性、函数参数(形参)名、参数类型。一个函数名后面必须跟一对圆括号, 函数参数可以缺省,如int main( )。②函数体,即函数首部下面的大括号内的部分。如果在一个函数中有多个大括号,则最外层的一对{ }为函数体的范围。函数体一般包括:局部声明部分(在函数内的声明部分)。包括对本函数中所用到的类型、函数的声明和变量的定义。对数据的声明既可以放在函数之外(其作用范围是全局的),也可以放在函数内(其作用范围是局部的,只在本函数内有效)。执行部分。由若干个执行语句组成,用来进行有关的操作,以实现函数的功能。(4) 语句包括两类。一类是声明语句,另一类是执行语句。C++对每一种语句赋予一种特定的功能。语句是实现操作的基本成分,显然,没有语句的函数是没有意义的。C++语句必须以分号结束。(5) 一个C++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的,而不论main函数在整个程序中的位置如何。(6) 类(class)是C++新增加的重要的数据类型,是C++对C的最重要的发展。有了类,就可以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封装、信息隐蔽、继承、派生、多态等功能。在一个类中可以包括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他们可以被指定为私有的(private)和公用的(public)属性。私有的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只能被本类的成员函数所调用。(7)C++程序书写格式自由,一行内可以写几个语句, 一个语句可以分写在多行上。C++程序没有行号,也不像FORTRAN或COBOL那样严格规定书写格式(语句必须从某一列开始书写)。(8) 一个好的、有使用价值的源程序都应当加上必要的注释,以增加程序的可读性。C++还保留了C语言的注释形式,可以用“/*……*/”对C++程序中的任何部分作注释。在“/*”和“*/”之间的全部内容作为注释。用“//”作注释时,有效范围只有一行,即本行有效,不能跨行。而用“/*……*/”作注释时有效范围为多行。只要在开始处有一个“/*”,在最后一行结束处有一个“*/”即可。因此,一般习惯是: 内容较少的简单注释常用“//”,内容较长的常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