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知识重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绪论§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2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3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4 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的定义•Experimental Psych --→Psych through experi or Psych in experi•现代含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即如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如何安排实验来检验假设以及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整合得出心理学规律。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学科界定⏹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实验心理学学科内容⏹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三大相关领域:天文学、物理学、生理学▪三个重要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1.重要人物之费希纳研究贡献⏹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

⏹“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2.重要人物之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3.重要人物之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贡献⏹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实验室心理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量化的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知识点实验⼼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是我院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先后在05年和08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是⼼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

以下是⼩编精⼼准备的实验⼼理学知识点,⼤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第⼀章实验⽅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致性,同⼀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平的⾃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出现⾼限效应 8. ⾃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变量与⼀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相同的被试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的⾃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组测试,然后对⽐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实验 13. 拉丁⽅⽅法:保证每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影响,要防⽌实验者效应 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变量的各个⽔平都结合起来进⾏实验 16. ⾃然观察法:在⾃然情影中对⾏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不得⼲预实验 17. 调查法:为确定⼈们对⽢⼀特殊问题的感受,作⽤是澄清事实,招除充⾏的不实传闻 18. 相关⽅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 个案法:⼜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特殊⼈物的深⼊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 档案法:使⽤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章⼼理物理学⽅法 21. ⼼理物理学:⼀门研究⼼⾝之间或⼼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问题是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刺激增量,也叫最⼩可觉差 24. 韦伯定律:最⼩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 25. 最⼩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1.速度-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

2。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6.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

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 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8。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含5年内真题)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含5年内真题)

名词解释1.因素型实验:含义:即为探明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也叫“什么型”实验,“定性实验”或者“探索性实验”程序:控制其他因素,突出其中一个因素,探索此因素与所研究心理现象有无关系。

然后再突出另一个因素,逐个探索,系统探明所影响的因素。

2.函数型实验:含义:指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试图确定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叫作“怎样型”实验,“定量实验”或者“假设验证实验”。

特点:对自变量进行大范围的量化操纵,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确定二者的函数关系。

3.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4.天花板效应:由于实验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好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5.地板效应:由于研究者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差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6.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汉斯效应):指实验者有意无意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言语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所造成的使实验结果有利于实验假设的效应。

7.要求特征: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产生某种假设,然后它们会以满足该假设的方式做出反应。

8.霍桑效应:是指主试和被试的人际关系影响实验效果的效应,人们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9.安慰剂效应:是由暗示引起的被试行为向暗示方向发展的效应,如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10.双盲程序/双盲法: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当下进行的实验目的和假设。

11 单盲实验:被试不知道其接受的是何种处理的一种实验12.实验效度分类(1)构想效度指某项研究理论构思的逻辑合理性,以及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操作定义的恰当程度。

影响因素:理论概念是否模糊、思路逻辑是否混乱,设计到选题、假设、研究框架等单一方法和操作引起偏差,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包括实施实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步骤,以期揭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计1. 两组设计: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使用两组设计,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或条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可以将实验组给予药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通过比较两组的效果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对象应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

随机分配可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干扰,增加实验的内部有效性。

3.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既实验者也实验对象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以减少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偏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变量控制1. 自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实验者有意改变的变量。

通过改变自变量的取值,实验者能够推测出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记忆力的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学习时间的长短。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实验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它受到自变量的影响。

在记忆实验中,因变量可以是记忆的准确性或记忆的持续时间。

3. 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需要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实验者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信度和效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通常通过实验记录、观察、问卷调查或脑电图等方式进行。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收集实验对象的行为和反应数据,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在实验心理学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如平均值、标准差)和推断统计(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验证实验假设并推断总体的特征。

五、实验心理学的应用1. 认知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主要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注意等认知过程,以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重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1.相关统计分析的数据要求共同特性: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从-1.00至+1.00.相关系数中的数字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数字越大,相关越高。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共变关系)⏹低相关:全距限制:如果你取到的样本数据之间没有足够大的差异,这时即使变量之间存在着高相关,但凭取到的数据却只能得出变量间的低相关,即由于取样的不合理性,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就不能反映出真正变量间的相关。

⏹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身高与体重)⏹皮尔逊相关⏹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为正态分布(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反应时)⏹斯皮尔曼相关⏹一变量时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考试成绩与某道题对错的关系)⏹二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多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多系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学习成绩与性别)⏹点二列相关⏹两变量均为等级变量(优、良、中、差四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肯德尔相关2.实验假设类型及陈述方式根据陈述的方式:综合式:或对或错的陈述;分析式:总是正确的陈述;矛盾式:总是错误的陈述根据推理的方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根据实验结果的预测:定向实验假设和非定向实验假设3.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视觉,听觉)概念和内涵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简单反应时:给予被试以单一的刺激,要求被试作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4.减数法,加因素法,开窗实验的逻辑基础及经典实验减数法: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选择实验主题、确定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步骤。

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前后测试设计、随机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等。

2.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被试进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为了保证研究误差的可控性,实验心理学要求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性。

4.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实验组中来避免实验结果被个体差异所干扰的方法。

随机化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上的相似性。

5.遗传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双胞胎和家族研究来探索心理特征和遗传的关系。

通过比较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心理表现,可以评估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6.样本与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被试,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实验心理学中,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7.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权利、保障个体隐私、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受试者造成伤害等。

研究者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8.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才能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9.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等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记忆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0.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含了实验设计、控制变量、随机化、样本与总体、伦理原则等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实验心理学知识要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要点

确反映;应尽量避免。
额外变量
1、凡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相关变 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变 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2、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故又称控制变量。 3、若不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就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 变量的变化导致的还是由于额外变量引起的。
S1 S2 S3 S4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1、优点: (1)节省被试。 (2)组间个体差异得到了最好控制,因为只有一组被试。

2、缺点:
必须面对实验处理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应注意克服位置效应
和延续效应。
位置效应、延续效应

1、位置效应: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要接受多种不同的处
理,实验处理所处的序列位置会影响被试的反应,造成序列位置产 生的效应与处理本身的效应混淆。
匹配法、随机化法

1、匹配法:将两组被试(实验组、控制组)在一个或多个方
面的特性匹配相等。 2、匹配法的缺点:若需匹配的被试特性很多,实验者常常顾
此失彼,很难甚至无法匹配。

3、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地分到各处理组中;根据概率理论,
各组被试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均等,不会导致系统偏差。
4、随机化法的优点:能克服匹配法顾此失彼的缺点,也能控
n 个为一区组,再把每一区组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组。
被试内设计

被试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每个被试须接
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 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a1 a2 a3 a4
S1 S2 S3 S4
S1 S2 S3 S4
S1 S2 S3 S4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的理论。

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因此实验设计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准确地测试假设,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控制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固定或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二、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验过程中被操作或测量的因素。

根据变量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的变量,用于观察自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个组别。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实验处理或条件,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用于对比和比较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四、随机分组与配对设计在实验研究中,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随机分组和配对设计。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均衡;配对设计是在实验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每对个体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匹配。

五、双盲实验与单盲实验为了消除实验者和被试者的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被试者均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单盲实验是指实验者或被试者中的一方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主观偏见,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六、实验伦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保护参与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伦理包括知情同意、保密性、隐私保护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向参与者详细说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护参与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探究各种心理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感官对刺激作出反应并获得对外界的认知。

其中知觉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下面几点:1. 门槛:门槛是指一个刺激必须达到的强度,才能被个体察觉到。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门槛来探索人类感知的极限。

2. 视觉暗适应:视觉暗适应是指在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人眼逐渐适应于这种暗的环境,并提高对暗光的敏感度。

实验心理学家可通过暗室实验来研究视觉暗适应过程。

3. 感知偏差:感知偏差是指个体在感知刺激时所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例如,大小错觉是指当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放在不同背景中时,人们可能会错误地感知其中一个物体更大。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而导致行为、认知和技能的变化;而记忆则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1.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联系,使无条件刺激能触发有条件刺激所导致的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并且在实验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在学习和思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失忆症患者和脑损伤患者来深入了解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

3. 串联效应:串联效应是指记忆中的一种现象,即在一系列项目中,先前或后续项目的表现会影响到当前项目的学习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串联实验来研究并解释这一效应。

三、注意与注意力注意与注意力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个体如何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关注。

1.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时,如何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这些任务或刺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实验科学。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

实验设计包括研究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参与者:实验参与者是指被试或受试者。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认知或行为任务,以评估他们在实验中的反应。

被试可以是学生、员工或社区居民,而受试者可以是临床患者或社会工作者。

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和解释实验结果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和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差异和交互作用。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特征和模式。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5.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这些研究领域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决策、学习、创造力、社交行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

6.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教育、临床心理学、工业组织、医疗保健和社会政策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从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拓展:除了以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还涉及到实验伦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伦理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也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技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最后,实验心理学也需要关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实验的设计、工具和技术等。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它决定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 双盲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参与者都不知道他们处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 随机分组设计: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因素设计: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 自陈式问卷: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回答问题,适用于调查研究和个体差异研究。

2. 实验测量:通过测量行为和生理指标,获取客观的数据,如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心率等。

3.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实验工具和技术实验心理学借助于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技术:1. EEG(脑电图):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活动,以研究认知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不同区域在不同任务下的功能活动。

3. 视觉刺激材料:如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用于实验参与者的视觉刺激和任务。

4. 实验软件:如E-Prime和PsychoPy等,用于设计和实施实验,并收集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伦理在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参与者的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伦理原则:1. 许可和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向实验参与者解释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2. 保密性:研究人员需要保护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匿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记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定方法,解决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发明节省法来测定记忆效果)。

4、通过实验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二、心理实验的设计(考3道名解,8道单选,2道是非,2道多选,1道应用,共52分,重中之重!)1.名词解释自变量:由研究者选定的,在实验中由主试所操纵的,预计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现象变化的变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反应指标对其变化表现出来。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为自变量,不用来研究的为额外相关变量。

内部效度: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交互作用(交互效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组合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即一个自变量的各水平在因变量上的差异需结合其他自变量的水平不同而有表现出不一致。

)*2x2实验设计: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每个各2个水平,共4个处理。

(实验设计的名词解释AxB设计,几个相乘几个自变量,自变量水平即字母代表的数字,AxB个实验处理,如2x3就有一个变量2个水平,一个3个水平,6个水平。

) 主效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单个自变量(不同水平的改变)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设计中有N个自变量就对应有N个主效应。

)简单效应(单纯主效应):[交互作用显著时,则需考虑] 一个自变量各水平在另一个自变量每个水平上的因变量的变化。

(MxN两因素实验设计有M+N个简单效应)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混合设计:既有被试间设计,也有被试内设计的实验设计。

举个例子,2x3被试间: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其中一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3个水平,共6个处理,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自变量混淆现象:当额外变量没有控制使得它与自变量共同作用于因变量,这种结果不一定由自变量引起的实验结果不真实、失败的现象叫做自变量混淆现象。

(课堂上老师口头补充的)2.单选,多选,是非题知识点整理1、指标无效特例天花板/地板效应:由于任务过于简单,各组被试的成绩都非常高/低,不能真实反应出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反应指标不敏感的现象叫做天花板/地板效应。

2、对额外变量的控制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缺点:缺乏推论的普遍性;适用面较窄。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

缺点:结论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

以上两种属实验操作/环境控制的方法3)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的效果互相抵消。

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

缺点:适用面有限制;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其实施可行性较差(处理次数随自变量水平的增加呈几何级别增长)4)随机化法:根据概率原理,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组中。

缺点:根据概率原理,仍有机率使得各组不同质而干扰实验。

5)匹配法:对于前测并配对,使各组被试的特点相等。

缺点:理论可取,但实际难度较大,并不常用。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部分简单匹配(如男女比例相当、年级人数相当等)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化。

以上三种属实验设计/程序控制的方法。

6)统计控制法:实验过程中容许额外变量的存在,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该额外变量。

(即对额外变量进行前测,在事后统计中作为协变量,运用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加以控制,属于实验分析/统计控制)缺点:要学好更多的心理统计学知识。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是非题)内部效度低,外部效度必定低;外部效度低,内部效度不一定低4、真实验的特点(1)研究者能够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研究者能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控制。

(3)研究者能够操纵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5、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多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于随机化设计与区组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应类型区分为:被试间设计(默认为独立组设计)、被试内设计与混合设计。

6、多因素实验设计优于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地方(多选题)a. 实验效率高;b. 能考察交互作用;c. 更有利于干扰变量的控制;d. 更接近于现实情形。

7、随机分配(独立组设计)优点:a. 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减少其厌烦或疲劳;b. 避免了序列效应;c. 相对设计与操作简易。

缺点:a. 各组被试整体上仍有小的可能会存在差异;b. 被试利用率低,实验需要更多被试;c. 统计效率不高。

8、(等组)匹配:①人为配对;②自然配对优点:a. 可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使各组尽量同质;b. 避免了序列效应; c. 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减少其厌烦或疲劳;d. 从组内效应中区分出区组效应,统计效率高。

缺点:a. 前测与匹配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b. 被试利用率低,并且有些匹配不上,实验需要更多被试;c. 前测过程可能会引起练习效应;d. 有些变量无法进行前测,因此也无法使用匹配设计。

9、重复测定(被试内设计)。

前两种设计被试只接受某一种处理,而重复测定则要求被试接受该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

优点:a. 确保各组被试(在特征上)同质;b. 被试利用率高,节省被试;c. 从组内效应中区分出被试效应,统计效率高。

缺点:a. 被试接受多个实验处理,时间长,易导致其厌烦或疲劳;b. 序列效应的存在导致有些实验不能采用重复测定(顺序的不可逆)。

“匹配”与“重复测定”均属于相关组/区组设计10、关系图独立样本相关样本随机分配匹配设计重复测量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11、有关概念的辨析1.随机抽取/选择被试;随机分配/分派被试(随机分组)2.无特别说明时,“被试间设计”(即“组间设计”)又可默认为“独立组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被试内设计”(即“组内设计”、“重复测定设计”)又可默认为“相关组设计” / “随机区组设计”(而“匹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相关组设计”)3.“随机区组设计”(即“相关组设计”)可包括“匹配设计”与“重复测定设计”*12、五道改错题例子与答案(改错的措施需结合题目具体设计)1.有位心理学家提出一个理论:随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小组的工作效率会逐渐提高;当工作效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会开始轻微下降。

这一下降(“蜜月期结束”)会发生在小组成员停止高度合作行为,而开始争夺权力的时候。

为了检验这一理论,他选取了素不相识的被试组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系列任务。

研究使用了五个任务,每个任务需要35分钟完成,两个任务之间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

结果显示,小组的工作效率在第五个任务之前一直上升,但在第五个任务上出现明显的下降。

据此研究者宣称他的理论得到了支持。

错误:也有可能是先练习效应,后疲劳效应导致改错:设置对照组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2.有个研究者选取了20位相信占星术的被试,根据占星术推算各个被试前一天的遭遇,让他们在一个6点量表上评定这一推算的准确程度,6点量表的范围从“极其准确”到“极不准确”。

所有20位被试都报告这一占星术推测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

因此该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占星术是准确的。

错误:选择被试不应只选取相信占星术的有可能是一般事件的基线概率,不能证明为占星术改错:选取一般被试、设置对照组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3、最近报导称“凉烟糖影响孩子”,还认为买过凉烟糖的孩子比没有买过的孩子更有可能学会吸烟。

这个调查指出,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买过至少两次凉烟糖的学生要比那些从没买过的学生更可能去尝试真正的香烟。

这个清晰的研究结果让很多学校希望能够禁止这种凉烟糖的销售,他们担心这种凉烟糖会引起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该调查还指出,如果父母亲至少有一方在家抽烟,孩子就会更倾向去购买凉烟糖,并且会在某些场合尝试吸烟。

错误:因果关系不正确,导致儿童吸烟的真正原因是父母吸烟改错: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方法:独立样本卡方检验4、研究已证实,当动物被剥夺食物后,食丸作为强化物的作用显著增加。

研究者希望了解,对儿童进行社会剥夺与社会强化时,是否也会出现相同结果。

被试是6岁儿童,随机分配。

社会强化的作用是通过一种弹珠游戏进行测量。

游戏使用一种有2个孔的箱子,被试每次往其中的一个孔投入弹珠。

在开始的4分钟里,主试只观看儿童游戏;随后的10分钟,当儿童将弹珠投入前4分钟里比较少用的那个孔里时,主试给予口头强化,如“好”、“真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