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诸位领导、诸位专家、诸位同仁,大家_________好!感谢学校的推荐,让我得到这样一个荣幸之至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这激发起了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由于有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逾越其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三、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2、了解中华文化的从古代辉煌到近代衰微的过程。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是:源远流长的见证。
五、本节课我准备採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法。
这些方法我将在下面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
六、下面我大致讲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课更是如此。
因此,我决定从国学热谈起,孔子学院开遍全球,许多孩子开始读经,中华文化复兴蔚然成风。
我用这一段气势磅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大风泱泱,大河滂滂。
巍巍华夏,屹立东方。
千年古国,万里域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这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浓厚的兴趣。
2、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古代辉煌的历程。
通过此表回顾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到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唯独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承下来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独特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古代文明、汉字、礼仪等方面。
2. 中华文化的发展: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方面。
3. 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传承性、创新性等方面。
4.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交流。
5. 当代中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 欣赏法:欣赏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5. 欣赏经典作品:欣赏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选取一个文化现象,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3. 思考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和学术文章,供学生深入研究。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中华文化。
3. 视频资料:选取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文化节目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⑵、人员组织
①邀请2名随县一中校报记者采访. ②全班学生分为追溯人文组、证据A组、证据B 组、中华文化创新组四个合作探究小组。
③教师担任课题探究成果的评委。
⑶、各探究小组子课题任务分工
小组名称 追溯人文组 任务分工 四大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有何独特 之处;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怎 样的辉煌历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 的什么特征;汉字的地位、作用。
顾问(教师)点评并小结: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要立足实践、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汲取各民族文化长处,积极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意 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 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富的教学 资料而达到教学目的,有待深入研究 。 2、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来 帮助弱者?也需要深入研究。
说课结束 谢谢指导
证据A组
证据B组
中国史书典籍有何特点同时也见 证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近代中 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 国文化创新的最新重大物质成果。
中华文化创新组
(二)情境导入
听古筝曲高山流水,看中国十届艺术节宣传片
(二)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 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 之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DSC_0067.MOV
顾问(教师)点评并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
汉字的地位: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作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汉字字体
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 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征,从而突出重点。并引出第 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集体备课稿-
2.它有何新解?
3.这说明了什么?
(二)组织答案(略)
14.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一)答题思路: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二)组织答案(略)
15.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843年,当时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纯粹出于好奇心,决定在属于东方沙漠世界的土丘地区开始挖掘。他挖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
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发现了大批古物及包括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楔形文字碑石和泥版文书。
他们的发现使世界突然意识到,神秘的巴比伦是一个和中国、印度、埃及一样曾经繁荣兴旺的伟大文明。它的突然毁灭导致它被世界遗忘了约2000年。
问题:对于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你知道多少?
进行新课:
一、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齐读本框教材基础预览,熟悉本框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与学生及时应用部分。
二、展示交流,互动生成。
学生分组探究:
背景材料P45
问题1: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一)答题思路:
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
2.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见证:
①汉字:(明确文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文字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讨论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文明。
1.2 研究中华文化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1.3 分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等。
1.4 介绍古代的文化遗产,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
第二章:文学与艺术2.1 探讨中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2.2 分析中华文学的形式与风格,如律诗、绝句、词等。
2.3 研究中华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与发展。
2.4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代表作品。
第三章:哲学与宗教3.1 介绍中华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3.2 分析中华哲学的核心观念,如仁爱、忠诚、道德、自然等。
3.3 探讨中华宗教的多样性,如道教、佛教、儒家信仰等。
3.4 讨论中华哲学与宗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饮食文化4.1 研究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4.2 分析中华菜肴的烹饪技巧与风味特色。
4.3 探讨中华饮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
4.4 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代表菜肴和食材。
第五章:传统节日与习俗5.1 讨论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5.2 分析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5.3 研究中华文化的婚礼、丧葬等习俗及其意义。
5.4 探讨中华文化的传统礼仪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第六章:科学技术与发明6.1 回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6.2 探讨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贡献。
6.3 分析中华科技在历史上的影响及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6.4 介绍中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第七章:民间传说与神话7.1 讲述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7.2 分析民间传说和神话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7.3 研究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和道德观念。
7.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中华文化的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华文化:分别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华文化知识,互相学习。
4.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解说。
六、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习俗礼仪、传统手工艺、现代文化创新等。
2.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在全球化的作用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利用案例教学,讲解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如孔子学院、中华美食、中国电影等。
3. 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疑问。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全球化的兴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说 课 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3单元第六课第一个框题。
本框题包含的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近代中华文化因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日渐衰微。
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
四、说教法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堂情景的设置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材料分析法利用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2.1 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2.3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讲解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方式3.2 介绍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3.3 分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第四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4.1 讲解中华文化中的多样性表现4.2 介绍中华文化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4.3 分析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讲解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5.2 介绍中华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5.3 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汉字与汉语6.1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6.2 介绍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6.3 分析汉字与汉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中国传统艺术7.1 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7.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形式7.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八章: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8.1 讲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程8.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8.3 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后世的影响第九章:中国哲学与宗教9.1 讲解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9.2 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9.3 分析中国哲学与宗教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发展10.1 讲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介绍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与传承10.3 分析中华文化新时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华文化的起源难点解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分析。
二、中国古代文明难点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的分析。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难点解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性的分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3. 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4.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5. 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的形成和发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文化教程》2. 课件:中华文化起源、发展、核心内容和特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论文和书籍。
【章节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章节二: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1. 讲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道德观念。
2. 分析中华文化中的孝道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中华文化的特点】1. 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章节四: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1. 讲解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章节五: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传承”展开讨论。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1.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2.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内容无法顺利完成。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精心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得以充分展示。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回顾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的特点及成就。
2.系统介绍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讲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分析近现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强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古代文化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2.设计文化知识竞赛,检测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报告,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为:1.近现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复杂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和故事较为感兴趣。然而,由于学习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依赖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设计12: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回顾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过程,感受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史,理解源远流长这一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搜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文化在古代的辉煌历程,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及原因(汉字、史书典籍——见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如何创造新的辉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中国,魅力永存”问:你在画面里看到了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讲: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问: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讲:请大家先看下这幅画面:古树(轩辕柏)。
这是一棵什么树?——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距今五千余年)中华文化犹如此树,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讲:“源远流长”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它是时间概念,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追根溯源,举举古代中华文化的灿烂成果。
(学生先举例)PPT:①新时期时代,二人面鱼形彩陶盆;商代司母戊大方鼎;②秦兵马俑;③汉地动仪;④四大发明;⑤李白、杜甫——唐、宋;⑥四大名著——明、清;⑦京剧——明、清;⑧故宫。
过渡:确实,中华五千年历史举不完,只能挑选五千年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问:同学们能概括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吗?PPT: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划时代意义)——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过渡:中国古代文化辉煌,与中华文化齐名的还有哪三大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PPT:①古埃及壁画、古代纸草画、图坦卡门的金面罩;②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汉漠拉比法典、泥板字;③古印度最早的印度数字符号、多罗女神像、泰姬陵;过渡:这三大文化都曾经辉煌过,但它们最后的命运如何?PPT:①约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毁灭了;②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③埃及文化曾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④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入侵而沉睡千年。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作者:谢丽芳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0期一、说教材首先:说课标。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会考考纲要求是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其次: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学习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后,重新审视探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部分内容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三部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再次: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最后: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确立的依据是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才能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为这部分是本框的落脚点,同时又是一个实践很强的问题,对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探究兴趣。
但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有的冷眼相看,甚至采取蔑视和逆反的心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doc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②文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学习教案高品质版本
高二政治必修3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停动力。
”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拥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教材《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目: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积厚流光。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集力之中。
这一目标不单是本节课的教课要点,并且是教课难点。
本节课主要经过多媒体手段展现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度,让学生领会只有中华文化积厚流光,一脉相承。
她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没有中止的古老文明。
不一样地区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到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表记。
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感情,为未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定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下坚固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叙述三个问题:(一)古代绚烂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三)创建中华文化新的绚烂。
对于(一)古代绚烂的历程,经过中国历史的演变来展现。
以下: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金辽、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直线代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度。
直线上的文字代表我国朝代或时代的演变。
经过这一图示来说明中华文化古代绚烂的历程。
剖析:夏代,文字的发明,标记着我国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传承开始。
商周:天数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初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花怒放,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秦:促使了一致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拥有划时代意义。
能够这样说,它预示中华文化正式形成。
汉:儒家学说确定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期间。
隋唐期间: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广博的胸怀宽泛汲取外域文化,进入气概恢宏的全胜时代。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说课稿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说课稿高二政治《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主要是围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则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并薪火相传;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们要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本节课是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非常紧密的一节课,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作为文化生活知识,它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常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而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相关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师生的探究互动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和重要见证就是汉字和史学典籍,了解中华文化的现状与未来。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采用情景创设法、探究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究、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三、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学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达成教学的目标。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框题是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
在本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以及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可以说本框题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和深化。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框又是第三、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要学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当然离不开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个特征的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发展历程;②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③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①通过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说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为它是本框的落脚点,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当代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甚至具有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障碍、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衡山二中李文明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请多指教。
我说课一共分为七个环节:一、教材简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时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内容:本课时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历史事实说明世界上一些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部分,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部分,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确立)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因为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才能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为它是本框的落脚点,同时又是一个实践很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四、教法简介(俗话说:“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效果。
针对本课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和问题的引导,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
2、历史对比法:其他古老文明与中华文明对比,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对比,认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3、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步骤: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小结板书→拓展提升(一)课前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做一定的准备)1、把学生分为五个合作探究小组,通过网络、初高中历史课本,书籍、杂志、光盘等学习资源找到:其他古代文明中断、湮灭的史实特别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史实。
2、我国近期科技创新成就的事例3、预习教材内容(二)情境导入【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并配以【导语】。
提出设问: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三)讲授新课第一部分【多媒体展示】四组文明发祥地的图片【问题探究】: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感想。
设计目的: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并引出第一个教学内容:只有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1、古代辉煌的历程【活动与探究】根据学生课前准备,分组完成表格: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及其影响与作用。
设计目的: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认学生通过填表从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中来领悟这一特征,同时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二部分【多媒体展示】汉字演变过程的资料。
【探究问题】汉字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汉字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
并引出第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之一汉字【多媒体展示】梁启超: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黑格尔: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比一比】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本史书名称?【探究问题】从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我们能发现我国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见证之二史书典籍设计意图:还是要让学生在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进一步突出重点。
第三部分【多媒体展示】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探究问题】:(1)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哪些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设计意图:①这一探究活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前面都是讲古代中华文化辉煌历程,后面是讲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②通过对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历史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并引出第三个内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由于这本课的落脚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问题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学生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论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坚信中华民族不但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却应对乏力。
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求索,理想总不能实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给合,从而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华文化也从衰微走向重振。
【你说我说】:根据上述材料就“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谈谈感想,分组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进一步突破难点。
(四)小结板书:(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长之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首先从古代辉煌的历程中体现出来;其次从汉字与史书典籍中体现出来,最后还体现在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与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⑵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⑴汉字(作用、意义)⑵史书典籍(特点、意义)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⑴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五)拓展提升必做题:1、中华传统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为什么在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始终生生不息、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选做题:1、面对世界文明史上这一位既历经沧桑又青春勃发的文化老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机关报态度?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相互激荡,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应对?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他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同时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五、教学特色简介1、课前要求学生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搜集大量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搜集、提炼信息的能力。
2、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力求学生在自我体验、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激发情感、锻炼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环节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六、教学反思(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1、本框教学资料丰富,如何合理高效利用而达到教学目的,还需要深入研究。
2、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舞台上,我们怎样来照顾和扶持弱者?是强弱搭配好,还是强弱分层好?也还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