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念辨析
事件旅游研究初探
5 、举 办 大型 事件 的 目的地 政 府 如何 进 行适 应 和 支 持。 大型事 件的举 办牵 涉 面广 , 响力 大 , 影 政府 应在 政策 、 财政 、 力 上等方 面进行 支持 。 人 6、 游者 、 旅 举办 组织 者 、 治 以及 当地居 民之 间 的互 政
动 关 系 和 协 调 将 是 关 系 到 事 件 旅 游 活 动 成 功 的 关 键 ,也 是 持续 稳定 发展 的重要 因 素之 一。 7 事 件 旅 游 对 承 办 地 的 影 响 。 大 型 事 件 活 动 对 目的 、
宵 节 、 种宗 教 节 日和庆典 活动 等 ; 各 演艺 类 , 如音 乐 节 、 艺 术节、 舞蹈 节 、 戏剧 节及 各种一 般文 化 活动 节等 ; 育类 , 体
如 奥林 匹克运 动会 、 世界杯 足球 赛 、 国际马 拉松 比赛 等体
育 活动 ; 业 类 , 如 广 交 会 、 海 ’9财 富论 坛 等 。 商 例 上 9
8 建立 效果 、 境 评 价基 准 。 、 环 三 、个 案 研 究 — — 历 届 奥 运 会 对 举 办 国 旅 游 业 的 影
响
剧节及 各种 一般 文 化活动 节 ; 育类 , 包括 各种 体育赛 体 它
事 活 动 ; 业 类 , 主 要 指 各 种 与 农 业 生 态 有 关 的 节 庆 活 农 它
对事 件旅 游 的分类 是众说 纷 纭 , 仁见智 , 见 笔者尝 试
着 按 事 件 的 内 容 和 事 件 的 主题 对 其 进 行 分 类 。
() 1 按事 件 的内容分 类有 : 统 节庆类 , 传 主要 是 以传
统 民 俗 活 动 为 吸 引 内 容 的 旅 游 事 件 。 中秋 节 、 节 、 如 春 元
国内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国内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一、引言:国内旅游发展与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国内旅游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伴随着这股热潮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国内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饥寒交迫:旅游景区拥堵与恶劣服务1. 旅游景区拥堵问题由于对于美丽风景和名胜古迹的追求,很多经典旅游景区普遍面临着人流量过大的问题。
组团游客涌入景区,导致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承载力时,不仅影响了游客体验质量,也加剧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
2. 景区恶劣服务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旅游景区存在着恶劣服务现象。
一些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偏低,服务意识淡薄,给游客带来了消极的旅游体验。
服务环境糟糕、导游讲解不尽人意等问题频频发生,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业形象和声誉。
三、还需更进一步:提高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1. 旅游设施滞后虽然目前国内各地陆续建立了大量的旅游景区,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队伍配置、政策规范缺失等问题。
例如,有些景区缺乏有效的指示标识和辅助服务设施,致使游客难以准确找到所需要的服务或资源。
此外,在洗手间、停车场等常用设施的供给方面也存在着不足,限制了旅游业发展。
2. 基础设施薄弱另一个困扰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部分偏远地区或新兴旅游景点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破损、公共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势在必行。
四、环保为先: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1. 自然景区资源耗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自然景区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本。
然而,许多旅游景点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大量人流涌入而遭受严重破坏。
乱扔垃圾、不文明行为等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原本美丽如画的风景逐渐受到破坏,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2.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除了资源浪费问题,旅游业还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研学旅游作为一种融合学习与休闲的新型旅游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喜爱。
研学旅游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和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探讨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研学旅游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研学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者群体、主要产品与服务等。
随后,文章重点探讨了研学旅游在教育教学、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市场规范化程度不足、教育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创新乏力等。
为了推动我国研学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创新研学旅游产品与服务等。
文章展望了我国研学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研学旅游将呈现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旅游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推动因素。
初期探索阶段(年-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这个阶段,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此阶段的研学旅游主要以学校组织的短途活动为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快速发展阶段(年-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提倡,研学旅游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此阶段,研学旅游产品逐渐丰富,包括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科学探索等多种形式。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传统以及旅游的形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项目。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研究,总结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将民俗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民间艺术表演到传统节庆活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民宿和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通过民俗元素来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从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南方的水乡古镇、西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的红色文化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亮点。
同时,城市也开始注重复兴传统文化,在街区、商圈中设置非遗展示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机会。
二、特点国内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巨大,各地都有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艺、传统民居等。
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商品。
另外,国内民俗旅游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参与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节庆,与当地居民共同过节。
这种互动体验使得民俗旅游更具吸引力。
三、存在问题国内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的加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活动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真实的文化活动变为形式主义,削弱了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
原本传承千年的传统活动被简化、扭曲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另外,民俗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导致民俗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够大。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民俗旅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其次,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研学旅游作为一种集学习与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和认可。
本文将围绕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和数据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教育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学旅游起源于欧美国家,是一种以实践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
在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研学旅游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学旅游逐渐发展起来。
起初,研学旅游主要是以夏令营和冬令营的形式出现,内容多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主题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研学旅游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研学旅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类研学机构、旅行社和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研学产品,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研学旅游的支持力度,为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学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不足,过于注重旅游的娱乐性;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部分研学机构和旅行社存在收费过高、服务不到位等现象。
随着研学旅游的竞争加剧,专业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研学旅游的重要趋势。
研学机构和旅行社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于研学旅游业的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未来研学旅游将更加结合科技创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真实的实践体验。
通过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安全保障和数据分析,提高研学旅行的效果和可靠性。
研学旅游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强化教育功能将是未来研学旅游的重要方向。
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教育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旅游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接着,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述评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时,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基础。
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框架:首先是旅游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可能包括休闲放松、文化体验、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多种因素。
这些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行为。
其次是旅游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通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决策实施等过程,最终确定旅游活动的过程。
在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再次是旅游体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他人、活动等互动,产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体验可能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历史的体验、人际交往的愉悦等。
这些体验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是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旅游环境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政策等)。
事件旅游概念辨析
nn lan n t e Co c p f e tT u im a r g o h n e to Ev n o r s
Y N i g A G Qa n
Ke r s e e t tuim; o c p ; o n tt n; o t t y wo d : v n — o r s c n e t c n oa o c n e i n
1 前言 概念是研究 问题的基础 , 也是反美 国事件业学者 G tD对 “ e z 事件 旅游 ” 定义为 两方 面 的含 义: ①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 、 开发 和营销 的过程 , 其 出发点是使 事件成 为旅 游吸 引物 、 进 旅游业 发展 的动 力 、 促 旅 游形象 的塑造者 、 提升 旅游 目的地 地位 的催 化剂 , 事件 旅游 发 展战略还要对新闻媒介和不 良事件的管理 做出规划 ; 事件旅 ② 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 , 包括分析 和确 定什 么人 将进行 事件 旅行 、 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 吸引前来参 与事件 - 。 1 J 罗秋菊认 为 , 事件旅游 专指 以各种节 日、 盛事 的庆祝 和举 办为核 心吸引力 的一 种特 殊旅游 形式 , 也有学 者称 其为 “ 节事 旅游” 节庆旅 游”2。吴书锋等人提 出了“ 或“ - J 大型事件 旅游 ” 的 概念 , 首先 有一 个前 提 条件进 行 限 定—— 大 型事 件 主 要 是指
( hnd pr n e i ,hnd 101 C eguSotU i rt C egu604 ) s v sy
Ab ta t Wi h o m n e eo me to kn s v n u i d met o r m c d my g a u l ly d a mp r t o e o e e rh o sr c : t te b o i g d v lp n fc ie e e e t o r m, o s c t i a a e rd al p a e n i o t l n rs a c h t s i us y n a r f
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一、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研学旅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
一些旅行社也开始开展研学旅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在政策层面,我国也开始对研学旅行进行支持和规范,促进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二、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三、研学旅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对研学旅行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热点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学者们开始关注研学旅行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 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施。
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施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学者们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项目,总结设计与实施的经验,提出优化方案。
3. 研学旅行的评价体系。
如何科学地评价研学旅行的效果和质量,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学者们着眼于研学旅行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未来,我国的研学旅行将继续蓬勃发展,研究也将呈现出多种趋势和展望。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和影响机理,探讨如何将研学旅行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
我们需要关注研学旅行的实践问题,推动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施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我们需要加强研学旅行的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需要在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促进研学旅行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涌现,为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我们也期待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研学旅行事业不断前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国内外事件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外事件旅游研究进展作者:乔恩凤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8期事件旅游近年来成为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发展旅游事件可弥补目的地旅游资源缺乏以及旅游季节性问题,对于提升目的地知名度与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以期对我国事件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自上世纪60年代,国外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出现以后,就逐渐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事件的成功举办,国内学者对事件旅游的研究也逐步加强。
一、国外事件旅游研究进展(一)概念界定国外早在1961年就出现了涉及“事件”的研究,早期主要使用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s)、标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重大事件(mega events)以及特定类型事件(specific types of events)等术语,“事件旅游”(Events Tourism)一词的应用并不广泛。
“事件旅游”最早由新西兰旅游宣传部门1987年在其相关报道(“事件旅游将成为国际旅游非常重要并且迅速增长的部分”)中提出,自此“事件旅游”才被普遍使用。
1989年Getz发表《Special Events:Defining the Product》,构建了一个事件旅游策划的框架。
Getz(1997)认为事件旅游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其出发点是使事件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旅游形象塑造者、提升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事件旅游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包括分析和确定什么人将进行事件旅行、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吸引前来参与事件。
”(二)发展历程1974年,Ritchie和Beliveau发表《标志性事件怎样解决旅游需求季节性的缺陷》,被认为是首个明确关于事件旅游的研究。
最初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事件的经济影响评估上,如Bella Bitta等(1978)、Vaughan(1979)、Gartner &Holecek(1983)、Ritchie(1984)分别评估了短期旅游事件、1976年英国爱丁堡节日、年度旅游博览会、标志性事件对经济的影响。
事件旅游在国内发展现状及分析
事件旅游在国内发展现状及分析作者:史成可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1期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掀起了一股“事件旅游”热。
各地规模不等的事件正在方兴未艾,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本文概括了我国事件旅游的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国内事件旅游,并针对国内事件旅游发展不足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序言对于事件旅游的概念,美国事件业学者Getz D 对其定义为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其出发点是使事件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旅游形象塑造者、提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催化剂,事件旅游发展战略还要对新闻媒介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做出规划;另一方面,事件旅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包括分析和确定什么人将进行事件旅行、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吸引前来参与事件。
罗秋菊认为,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
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事件旅游。
随着1999年昆明园艺博览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广东2001年花卉博览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展览和赛事的成功举办并带动旅游发展,国内类似的事件旅游正在逐年递增。
在国外关于对事件旅游的研究和管理以及较为成熟,甚至有事件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各地方事件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而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对国内事件旅游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在概括国内事件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法,以期指出国内事件旅游发展方向与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事件旅游现状由于我国对事件旅游还处在初步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事件旅游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深度不足。
但近几年我国事件旅游呈现茁壮成长、蒸蒸日上的势头,发展前景较好。
根据他人研究,对我国事件旅游发展现状做了如下概括:(一)国内事件旅游多集中在国内的主要城市,近年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旅游,奥运会与世博会都选择了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与上海)。
节事与事件旅游研究进展
节事与事件旅游研究进展作者:刘立峰王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6期摘要:节事和事件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节事和事件旅游文献的梳理,对近些年来国内节事和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其重点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策划和运作、事件效应三个方面,最后对节事和事件旅游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节事旅游;事件旅游;文献分析一、引言事件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多数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手段,同时对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有很大作用。
然而,“节事和事件旅游”出现在旅游业及其研究领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但之后事件旅游的相关研究出现了“井喷”。
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西方各国包括节日、会展、体育、休闲在内的各类事件日益发展,事件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学术界对各类事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总之,西方对节事和事件旅游的研究可以说形成了一个“节事和事件旅游热”,其文献之多和涉及面之广是近年来旅游研究各个领域中少见的。
但尽管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问世,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术领域”。
美国历史学家Boorstin在Image 一书中提出了出于宣传和政治目的的“伪事件”概念,并从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类事件的形象影响。
J.R.B. Ritchie和Beliveau于1974年在《旅游研究纪事》上发表了题为How‘hallmark events’could combat seasonality of tourism demand的文章,这是第一篇专门研究事件旅游的文献。
在研究节事和事件旅游的概念上,Getz认为,事件旅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包括分析和确定什么人将进行事件旅行、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吸引前来参与事件。
事件的种类繁多,分类标准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目的来确定。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现状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现状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述:
1. 研究领域拓展:过去,中国的节事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传统节日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上。
但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更多的非传统节日和非常规的旅游活动,如民俗节日、文化庆典和音乐节等。
这些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节事旅游。
2. 研究方法创新:传统的节事旅游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但现在研究者开始采用更多的定性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和访谈法,以更深入地了解节事旅游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同时,一些研究还开始应用新的技术,如社交媒体分析和大数据分析,来研究人们在节事旅游中的行为和态度。
3. 理论框架丰富:过去,中国的节事旅游研究主要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但现在研究者开始引入更多的跨学科理论和概念,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引入丰富了研究内容,使得研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节事旅游现象。
总的来说,中国节事旅游研究在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理论框架的丰富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收集的难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研学旅游是指学生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参与有组织的活动和项目,并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结合,实现对知识的检验和理解的过程。
这种旅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研学旅游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从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背景、特点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而研学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通过实践环境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研学旅游则能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国研学旅游的特点。
首先是研学旅游注重实践与探究。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探索并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是研学旅游强调跨学科性。
学生在旅行中可以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另外,研学旅游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旅行中面临各种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国研学旅游的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的研学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
通过对研学旅游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为研学旅游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实践研究。
通过对各类研学旅游实践活动的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是评价研究。
通过对研学旅游项目的评价和学生参与研学旅游活动的评价,为提高研学旅游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四是政策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政策,研究我国研学旅游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政策调控和政策推进等问题。
旅游体验研究_进展与思考
旅游体验研究_进展与思考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思考引言: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旅游来放松身心、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近年来,旅游体验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从传统的旅游景点观光转向强调个体参与感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旅游体验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研究进展1.概念界定:旅游体验是指个体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感知、情感表达和认知体验来获取满足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体验研究从传统的“景点导向”转向“游客导向”,重点关注游客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
2.研究方法:旅游体验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
这些方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深入挖掘旅游体验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旅游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其中,个体特征如人格特质和旅游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思考与展望1.个性化定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的定制化策略来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
2.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研究中常常被忽视。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游客的情感体验,探索情感价值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3.旅游伦理:旅游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享受,还应考虑到对旅游目的地和当地社区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旅游伦理,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和策略。
结论:旅游体验研究已经在定义概念、探索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个性化定制、情感体验和旅游伦理等方向展开,为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综上所述,旅游体验研究在定义概念、探索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个性化定制、情感体验和旅游伦理等方向,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探索情感价值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和策略。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需求,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不断受到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研学旅游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参观、考察、实地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提供了实践机会,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开始关注研学旅游,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
各地也纷纷建设了研学旅游基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学旅游项目。
此外,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例如在学校教育计划中增加研学旅游的时间和内容。
二、我国研学旅游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为研学旅游提供多种选择。
学生可以参观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了解不同的知识和文化。
2. 体验式教学。
研学旅游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和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协同合作。
研学旅游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 跳脱框架。
研学旅游摆脱了传统教室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与学习相关的知识。
这种跳脱框架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三、我国研学旅游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的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者们对研学旅游的定义、分类、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定义与分类研究。
研究者们对研学旅游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分类标准。
例如,有的研究者将研学旅游分为学校研学和社会研学,有的研究者将研学旅游分为科学研学和人文研学。
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
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进展。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详细讨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成果和研究展望。
最后在将进行研究总结、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我国研学旅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态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我明白了,关于的文章的关键词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成果、研究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的研学旅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理念不够成熟、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对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探索研学旅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推动研究研学旅行的发展。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实地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参观、体验、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研学旅行的意义还在于探究不同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质量。
研究研学旅行的意义还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教育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成长需求。
研究研学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更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开展研学旅行研究的基础,能够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在研究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
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的研究日渐引起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重视。
通过检索相关刊物1993-2010年核心期刊,从研究内容上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旅游的形象、环境、竞争力、空间、规划是当前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地反映了近20年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城市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至少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城市日益处于竞争环境中,城市需要一些新的活动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而旅游业日益承担这方面的作用。
由于城市旅游发展较晚,真正的城市旅游研究在国际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关注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旅游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涉及形象、环境、竞争力、空间、规划等诸多方面。
一、研究文献总体分析我国城市旅游相关研究始于90年代,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充分反映出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二、城市旅游研究内容(一)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金卫东、黄安民,先后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为后来的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
城市形象也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
(二)城市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优美的旅游环境是城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已越来越多。
科学衡量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判据,气候是影响城市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同世界旅游产业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陈兆坤指出必须从“硬”、“软”环境入手,正确选择城市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苏伟忠,丁蕾都先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念辨析
作者:张慧丽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8期
摘要:事件及事件旅游的专业研究起步很晚,而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起步更晚,但就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事件旅游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内旅游的发展热点之一。
而国内学者也对其陆续展开研究,进而成为目前国内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国内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其次对事件旅游的概念体系进行了浅要的整理分析。
关键词:事件旅游;概念
1 国内事件旅游研究进展
1.1 早期研究进展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学者对于事件旅游的研究较多局限于一般事件尤其是节事旅游的管理策划研究。
1985年出版的《旅游市场学》在论述旅游市场细分时,提出一类“特殊事件团体”的市场,这是我国旅游著作中首次出现“特殊事件”的提法。
1993年,保继刚等首先提出“事件吸引”、“旅游事件”及“事件旅游”的概念。
随着99昆明世博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广东2001年花卉博览会等事件旅游的成功举办,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事件旅游的研究。
2001年,文彤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分析了事件旅游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罗秋菊对事件旅游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历届奥运会对举办国旅游业的影响作了个案研究。
2003年,罗秋菊又进行了世界大型体育事件对举办国旅游业影响力的案例分析。
2002年,高维忠则从事件旅游的性质、类型、意义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对粤北山区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这一阶段,国内专门涉及事件及事件旅游的专业理论文献还不多,总体上来看,内容多集中于事件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大型事件作为研究案例,缺乏对事件旅游专门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缺乏深度,而且还未步入事件旅游研究的规范轨道,甚至连事件旅游的术语都还没有纳入正规的旅游研究学术领域。
1.2 目前研究进展
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查阅结果来看,2003年以后,关于事件旅游的研究显然已经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随着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与积极筹办,事件旅游的研究已逐步成为了国内旅游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综观目前的文献,国内事件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2.1 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对事件进行研究
如胡燕雯的《事件旅游:都市旅游竞争的制高点——以京沪穗为例》,提出以事件为吸引物的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卖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还有如盖宏君等的《事件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认为事件旅游对举办城市旅游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提出城市旅游发展事件旅游形势大好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
1.2.2 对旅游事件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如冯卫红的《专业型节事活动的策划与运作初探——以平遥国际摄影节为例》,提出对于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的节事活动,其策划与运作要求较高,文章以平遥国际摄影节为例,初步探讨了专业型节事活动的策划要点和运作机制,并研究了节事活动与旅游地的相互促进作用。
1.2.3 事件旅游效应分析、营销策略以及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研究
如张丽等的《重大事件的旅游效应分析及营销策略》,分析了事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效应,同时通过对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供需方面的规律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事件旅游的营销策略。
还有如辜应康等的《节事旅游市场化运作研究——以上海旅游节为例》,探讨了当前我国节事旅游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和运作模式。
1.2.4 大型事件的研究
随着国内举办大型事件的增多,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昆明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桂林《印象刘三姐》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即将到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向关注大型事件旅游影响研究。
如何建民的《奥运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功能及方式——基于常规旅游价值链与全面营销导向的研究》,分析了奥运会作为特大型事件旅游与常规旅游之间具有重要的互补性和互促性功能,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发挥这种互补性和互促性功能的具体方式。
还有如李艳等的《悉尼奥运旅游后续效应分析及对北京奥运旅游的启示》,通过对悉尼奥运会举办前、中、后旅游效应的发展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北京奥运旅游的建议。
2 事件旅游的概念分析
2.1 目前已有的事件旅游的概念
美国事件业学者Getz D对“事件旅游”定义为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其出发点是使事件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旅游形象的塑造者、提升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催化剂,事件旅游发展战略还要对新闻媒介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做出规划;另一方面,事件旅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包括分析和确定什么人将进行事件旅行、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吸引前来参与事件。
罗秋菊认为,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旅游”。
吴书锋等人认为,大型事件旅游是指以大型事件为依托的,针对大型事件的参与者及观赏者提供的旅游相关服务形式,提供外围相关服务是大型事件旅游的实质“。
他们提出了”大型事件旅游“的概念,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进行限定——大型事件主要是指大型会展”与“大型体育赛事”两大类型。
从此角度出发,给出了事件旅游的定义。
杨强认为,事件旅游是指事件活动举办期间,事件本体足以吸引社区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参与事件活动,并具有“庆祝”性质的旅游活动。
文彤认为,事件旅游即是指以各种事件的举办、发生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这类事件包括会展博览、文体赛事、商务会议、节庆活动等,有学者将其统称为旅游事件。
李晋宏等人认为,事件旅游是在旅游目的地通过人为的事件策划与管理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事件,继而成为旅游吸引物,使当地获得提升旅游品牌、扩大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
2.2 事件旅游概念中的关键词
2.2.1 资源依托
任何旅游项目的开发都有其资源依托,而事件旅游也不例外,它是以各种事件的举办、发生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包括各类展览会、博览会、文体赛事、商务会议以及节庆活动等。
这些事件中有些是直接针对旅游业的专业性事件,如上海旅游节、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桂林印象刘三姐等;还有一些则是其他类型的事件,但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作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北京奥运会等。
2.2.2 吸引力
前面提到事件旅游的资源依托是各类事件,但并非所有事件都可以作为事件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吸引力因素。
只有对旅游市场具有吸引力,才有可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获得效益,才有开发的价值。
2.2.3 发展目的
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得经济效益。
而发展事件旅游的目的即是提升目的地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件旅游是指以各类事件的举办、发生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旅游形式,目的是通过人为的事件策划与管理是之成为旅游吸引物,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红罡,Alan A.Lew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
[2]戴光全.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3]董观志,白晓亮.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5.
[4]吴书锋,罗秋菊,蒋文晖.大型事件旅游的开发与管理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5]刘敏.旅游资源事件价值及事件旅游开发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07.5.
作者简介:张慧丽(1985-),女,浙江金华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