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升学案3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1.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项。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4单元 第4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4单元 第4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9-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 百年。
-10-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农学和医学 (1)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 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5-
微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从汉赋、唐诗到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辞藻华丽、句式 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 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6-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 演变发展。 (3)趋势:由繁到简。
-1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汉赋 (1)含义: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 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 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特点:前期大多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主要反映社会 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3)成就:成就非凡,有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杜甫和 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2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2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确 立的民族制度,表达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那 么。
5.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化、法 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考点探究·释难点
主题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史料]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成立,?陕甘宁边区选举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十四单元 政治制度
第43讲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开展
课时2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目标定位·明考向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共和制、政党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训
(3)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开 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 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启发国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拓展]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 ①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 ②资本主义开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根 底。 ③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 ④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根底)。 ⑤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 ⑥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
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1)开始:1928年。 (2)表现 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___监__察___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 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 务。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1.人民委员会社会主义革命2.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3.粮食税国有化实物分配制 6.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特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考点二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变化:由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农业集体化。

积极: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消极: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B[解析]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已被称为“苏维埃”,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表明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争取俄国农民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无关,故D项错误。

考题2D[解析]本题以漫画切入,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名称可以看出,这有别于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里强调的是二战后斯大林格勒的经济建设。

依据漫画中掉落在地上的烟头、手拿武器的人物以及四个人物在听到“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时的反应可知,漫画寓意为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遏制政策,但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获得很大发展,D项符合题意。

二战期间,苏联卫国战争的出现,使得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19—1920年,与材料中“苏联时期”不符,故排除A项。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9讲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9讲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39讲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2024河北保定摸底]商鞅变法规定:“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县上计于所属郡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郡国再上计于中心。

上述制度的实行(A)A.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效消退了地方割据基础D.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旺盛解析依据材料“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的县制、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均有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

2.[2024浙江模拟]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

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干脆目的是(A)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变更北方的社会习俗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孝文帝以黄帝为始祖,以中原的五德学说为改姓依据,意在宣扬北魏政权的正统性,故A项正确;B、C两项是孝文帝改姓氏的缘由之一,不是干脆目的,错误;改姓氏并未彻底变更北方的社会习俗,故D项错误。

3.[2024山东菏泽一模]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

这一政策的特征是(D)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现钱例 1 000文1 200文(借钱还钱) 1 200文120斗(借钱还粮) 2 400文A.加强人身限制B.放松经济限制C.税收的公允化D.实物的货币化解析据材料可知,借贷方式为“现钱例”,在实际支给1 000文的状况下,如还钱则须要1 200文,而还粮则须要120斗(实际价值2 400文),这说明青苗法中不管是借贷还是还贷,更倾向于运用货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状况,没有体现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限制,解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政府对经济的限制放松,解除B 项;青苗法的还纳本息不属于税收,解除C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四单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规范练35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四单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规范练35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时规范练35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河北沧州三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 )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2.(江苏扬州调研)所谓“政治控制”,乃是通过军事征服、暴力强制与威胁、行政管理等权力手段与方式,实现民众的统治。

“社会控制”,则是指在政治控制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体系的建构为中心,通过对社会诸种力量的利用、组合,使之成为政治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或同构体。

我国古代属于“社会控制”的机制是( )A.三公九卿制B.保甲制C.监察机制D.户籍制度3.(湖南益阳二模)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乡里组织延伸皇权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4.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5.(江苏南通调研)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

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材料说明村社(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是雅典基层的社会治理单位6.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市民通过每年缴纳固定的税额换取财政上的独立和自由。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6生产工具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四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课题46生产工具

史料实证——古代的劳作方式 史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史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奴隶一度达到意大利人口的25%,这时 候,很多大贵族用奴隶作为自己田庄的主要劳动力,并进行专业分工 和统一指挥,古罗马瓦罗(前116~前27年)的《论农业》曾有非常详尽 的论述。据他记述,当时有的奴隶主庄园规模很大,一个橄榄园面积 就有480亩,可见当时奴隶主们拥有土地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1)计算机:1946年,___美_国____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开启了_电__子__计__算_机___的时代。
(2)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___军__用___网络,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3)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法悟道】
历史解释——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1)不同点 ①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并需缴纳“什一 税”;中国古代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形式(代役租)向地主交租。 ②庄园农民依附于领主;古代中国农民依附于国家,人身相对自由。 ③西欧庄园是领主式经济,对农民享有行政、经济和司法权;中国 古代是地主式经济,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没有其他权利。 ④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受领主的压迫和剥削;中国古代社会的农 民不仅受地主的剥削,还要受国家的压迫和剥削。 (2)相同点: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要缴纳地租;都有一定的人 身自由。
家国情怀——劳作方式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满足生存所需作物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受到普遍重视 ①明清时期是中国人口飞速增加的关键时期,明清以来人口的激增 也增加了基层社会的粮食危机,除了通过传统扩大耕地面积以获得更 多粮食的途径外,引种环境适应性强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也成为一条 新途径。 ②外来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番薯及玉米等高产、耐寒、耐旱及生长 周期较短的美洲作物也能广泛用于救荒,对于保障灾民生存意义重大。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化命题点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2024海南]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气,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

此举(A)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限制B.变更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持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解析由材料中“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等信息和所学学问可知,西周初年,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驻扎各地,实现了对各地的监察和统治,这有助于加强对新拓版图的限制,A项正确。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分封制,而不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B项错误。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始皇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C项错误。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限制,而不是选举部落贤人为王,D项错误。

2.[2024.1浙江]谈及个人的政治志向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解析“封建亲戚”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B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度,故解除。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解除。

D项所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故解除。

3.[2024河北]有学者探讨简牍发觉,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殊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

这说明(A)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解析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殊要求“别书相报”,由此可知,上级对下级的限制力有限,存在下级不细致回应上级文书的现象,即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故A项正确。

2022版新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课题34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2版新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课题34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德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概况: (1)德国。 ①马丁·路德改革主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_人__人__平__等__;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②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素养点拨】 1.以唯物史观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思想 解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理解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 3.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相互促 进、相互影响关系。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情境素材】
5.影响: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 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_独__立__战__争__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 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以图解史】
【关键词汇】 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 性。他们相信在科学和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他们 都批判君主专制。
3.实质:创立符合新兴_资__产__阶__级__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5.发展历程:
特征 时间
代表人物
兴起 14世纪
_但__丁__、__彼__特__拉__克__、__薄__伽__丘__ (“文学三杰”)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三第十四单元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三第十四单元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含答案

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思维升华——新中国三大科技成就及重要意义(1)国防:“两弹一星”打破了核垄断,巩固了国防。

(2)农业: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思维升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兴办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

1.某网站发起了以“具有原创性”“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能产生社会效益”为评判标准的主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四大发明’”的评选活动。

下列科技成果中最符合中国当代“新四大发明”的是()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所选发明应具有世界首创的基本特征,能够符合此特征的只有B项。

A、C、D 三项虽在中国具有首创性,但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仍在他国之后,所以不具有“发明”的特征,均排除。

2.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数理化专业中等教育自学丛书》,在1977年多次再版发行,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该书再版()A.贯彻了党的“双百”方针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人才需要D.符合了“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解析:选C1977年恢复高考,所以该书的发行适应了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故C项正确。

3.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

该材料说明()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解析:选C材料“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科技封锁下,中国的科技依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源于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故C项正确。

4.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

”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解析:选B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而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
·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巧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向西方学 悟
归 纳
习的文件。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
考 情
· 强国御侮之道的艰辛历程。
()


归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

考 情
· 地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 ·
高 效
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
真 题
整 合
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
体 验
伟大复兴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归 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发展
考 情
· 背景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高 效
确定教育的方向和性质。
真 题
整 合
【答案】 A
体 验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一、选择题
1.(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
《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 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
真 题 体
合 制定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 验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升学案3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升学案3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之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深化理解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思潮态度原因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新文化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专题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深化理解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指导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中共七大实事求是、群民主革命道路、社会指导革命和建设,思想众路线、独立自主主义改造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考向1 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学中源”思想(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世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阶段的内涵西方人文主义历程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四个历史阶段;人文精神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他们反对迷信,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成为人文主义的源头。

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主张“美德即知识”,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四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四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高专题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转体系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体系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个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 世纪 60 年月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据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赖于机器的雇用劳动者。

财产阶级要求推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个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公司组织形式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强烈的竞争,促进了公司的吞并,个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并且个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联合在一同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1929 ~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创始了国家干涉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转体系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事例。

(2)二战此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繁鼎力干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取长足发展。

国营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广泛实行、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今世资本主义的运转体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专题二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出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的假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颠覆资本主义专制统治,成立无产阶级政,行生料公有制、按需分派的社会主。

种理想化的主并无真实践和。

2.列宁的主:俄国十月革命造了社会主革命第一在一个落伍的本主国家获得利的理和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俄行“ 共主”政策,想直接渡到社会主,果是不行功的;1921 年,列宁又行新政策,利用市和商品关系逐渐渡到社会主,它探究了一条合适俄国向社会主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社会主建践的大造。

3.斯大林的主:斯大林期主利用行政手段成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第14单元 含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第14单元 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知识纵横贯通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与实践(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

(2)列宁的主张和实践: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实践: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921年,又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斯大林的主张和实践: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实践: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做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毛泽东的主张和实践: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十四教案含解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十四教案含解

专题提高课 ( 十四 )1宏观知识再建立2常考问题再增强视角 1 文明多样性与一致性——东西方思想的比较【知识点拨】苏格拉底期间雅典工商业经济空前发展,与此同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趋势衰败,人的道德也在蒙受着考验;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利。

不一样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个人生活经历也不尽一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各具特点,互有短长。

两者都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研究的课题,都着重人的品德,都将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都重视对人的教育。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保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泉。

【考题例证1】 (2016·浙江高考,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别,也有相当靠近的地方。

如“着重人的全面发展、培育人的道德自觉”和“有利于人类、培育好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以下学派中靠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分析儒家学派主张“仁”,着重德行,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育学生,着重人的全面发展,切合题干中的主张,故①正确;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都贯衣着讲究实质功利的精神,与资猜中主张不符,故②错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斯多亚学派用心苦干,为人类谋幸福,执行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利于人类,适合于培育好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略道德,与材料主张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切合题意。

答案A视角 2主流思潮——以人为本、一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知识点拨】西方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广泛的人类自我关心,从智者运动到文艺中兴、宗教改革、启发运动等,都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保护、追乞降关切,也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样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爱。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个性的中心内容;是权衡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之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深化理解 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
深化理解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考向1 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学中源”思想
(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答案 B
解析“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考向2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2017·德阳二模,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这些主张( )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答案 B
解析“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鸿章强调中体,
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故B项正确;仍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项错误;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项错误。

考向3 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2017·大连二模,29)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

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

这说明梁启超( )
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
C.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
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可知梁启超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

考向4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2017·濮阳三模,29)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答案 D
解析材料未体现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

考向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教育”思想
(2017·湖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应把培养“人上人”的目标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可见,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的实质是( )
A.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要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D.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实用性
答案 A
解析“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平等,“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民主,由此可知陶行知提倡新教育的实质是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故A项正确;B项未体现陶行知教育的民主性,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教育科学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考向6 孙中山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2017·汕头高三期末,29)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中山( )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错误;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孙中山反对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