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3年级上册:3.1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毫米的认识。
(教材第21、第22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五.学习时间:一课时六.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1-22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
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3.1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1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知道1毫米等于多少厘米和多少米。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准确地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mm,1毫米等于0.1厘米,等于0.001米。
2. 尺子的使用: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通常有直尺和卷尺两种。
直尺用于测量直线距离,卷尺用于测量曲线或不规则形状的长度。
3. 线段的测量和画法:使用尺子可以准确地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线段的测量和画法。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然后引出毫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毫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等于0.001米。
然后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毫米进行测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毫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分米等,并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毫米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毫米的认识。
我将带领学生们通过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其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毫米的测量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毫米的概念,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毫米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毫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毫米,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尺子、针筒、细绳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针筒、细绳等,让学生们感受到毫米的存在。
2.讲解毫米的概念:我会用尺子向学生们展示毫米的长度,并解释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示例讲解:我会用针筒和细绳的实际测量,向学生们展示如何运用毫米进行测量。
4.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毫米进行计算和解答。
5.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毫米的应用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实际应用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明有一根长10厘米的绳子,他想把它剪成10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答案:每段的长度是1厘米,即10毫米。
2.题目:小红的铅笔长度是150毫米,她的尺子长度是30厘米,请问她的尺子可以量几次完整的铅笔长度?答案:尺子可以量5次完整的铅笔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毫米的应用拓展到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1 毫米的认识项目 内 容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 )和( ),知道1米=( )厘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棵大树高约12( )。
小明身高145( )。
3.先估一估,再测量。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实际测量是( )厘米。
数学书的宽大约是( )厘米,实际测量是( )厘米。
4.认识毫米。
仔细观察直尺,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也就是1厘米=( )毫米。
5.我会填。
(1)在生活中,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6.通过本节预习,我认识了长度单位( ),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 )作单位;还知道了硬币、磁卡、钥匙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是( )。
7.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估一估 量一量 粉笔的长厘米 厘米 毫米 文具盒的宽 厘米 厘米 毫米 8.想一想,填一填。
6厘米=( )毫米课 外 拓 展10毫米=( )厘米10厘米=( )毫米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直尺、1分硬币、橡皮、钉子、回形针等物品。
知识准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及其进率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 米 厘米 1002. 米 厘米3. 略4. 10 105. (1)1 (2)16. 毫米 毫米 1 1厘米=10毫米7. 略8. 60 1 100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感谢观赏——。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主题是“毫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认识毫米单位,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毫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毫米单位,理解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难点: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毫米刻度尺、测量工具。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有一个长方形的积木,他想知道这个积木的宽度是多少毫米。
请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2. 认识毫米:(1)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毫米吗?”然后我会简要介绍毫米的概念,并强调毫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比厘米更小。
(2)我会展示一些物品,如针、线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然后用毫米进行测量,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
3. 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1)我会向学生讲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2)我会进行一些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动手操作:(2)然后我会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一根手指的长度,并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5.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 请用毫米作为单位,测量你的文具盒的长、宽、高。
2. 请用毫米作为单位,测量你的书的长和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毫米作为单位,测量你的文具盒的长、宽、高,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或表述物体的长度。
2、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毫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毫米作单位测量或表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硬币、卡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出上面的一共有多少毫米?(2)请同学们再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棒,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毫米?2、揭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所计量出的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都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所以我们就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3、初步认识1毫米。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下从0到1是几厘米?再看一下从1到2是几厘米?那么从0到2就是几厘米?请同学们再看从0到0是0厘米,从0到2也就是2厘米。
那么我们看一下直尺上的一格是多少厘米?(1厘米)那么直尺上的每一个小格就表示1毫米。
所以,我们可以说直尺上的一格就是1毫米。
(2)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自己的练习本,在练习本上从0到2是几毫米?在直尺上从0到2也是几毫米?你们发现了什么?(练习本上的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3)教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出5毫米,用手势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再比一比你们画出的5毫米和直尺上5毫米的距离是一样的吗?那么你们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每一个大格之间的距离都是1毫米)(4)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的铅笔盒的宽大约是多少?你们觉得这个宽度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比一比)4、进一步认识1毫米。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卡纸条和小棒,先看看卡纸条和小棒哪个长?再用手势比一比它们的长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导学案
(1)橡皮擦长5( ) (2)教室长10( )
学习检测
巩固练习做一做
随堂达标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自我评价
你认为自己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呢?
A非常棒 B比较棒 C一般 D不够好,还需努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学习过程
学案
修改栏/笔记
情境导入
让学生先估测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发现厚度(高)不够一厘米,怎么办?
自学体验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2、我知道1米=( )厘米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单位。
展示提升操作验证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白马滩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日期:
课题
3.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课型
自主探究
课时
7
学习
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三_1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拓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字典的宽
字典的厚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10分钟)
1.出示尺子,引导学生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2.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师生共同总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拿出尺子,数出1厘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通过用尺子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如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3.明确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4.数学游戏——考考你。
(1)1至2厘米之间是()毫米。
(2)5至6厘米之间是()毫米。
(3)3至5厘米之间是()毫米。
(4)4至8厘米之间是()毫米。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1.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其他学具的长度。
(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结果。
(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先估计,再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
3.1《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毫米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毫米的认识”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测量工具介绍: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卷尺、测距仪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具的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长度单位换算表:提供一份长度单位换算表,包括毫米、厘米、米、千米等,方便学生查询和记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实际测量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者测量自己的身高、步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毫米的知识。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毫米的认识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毫米与生活:提供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展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产品、日常用品等,帮助学生理解毫米的实际意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将教室内的桌椅排列整齐,为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
3.1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教授“3.1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的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毫米单位的大小比较和实际应用,旨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毫米单位的大小,认识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毫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单位的大小,以及将其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毫米卡、实物模型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毫米单位的大小,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
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一些物体,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毫米单位的大小。
然后,我通过讲解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毫米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布置了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洁明了为主,将毫米单位的大小、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布置了一道计算题和一道应用题。
计算题是让学生计算一张纸的厚度,答案为3.1毫米。
应用题则是让学生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并将其转换为毫米单位,答案为175毫米。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毫米单位的大小有了直观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打算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还计划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1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 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毫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毫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毫米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用毫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用毫米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毫米刻度尺、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毫米刻度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张纸的厚度。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
3. 教师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白纸的厚度,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白纸的厚度用毫米来测量更合适?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毫米?毫米与厘米有什么关系?2.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
3.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测量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自己手指的宽度。
2. 学生测量并记录数据,教师点评并指导测量方法。
3. 教师让学生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4. 学生测量并记录数据,教师点评并指导测量方法。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计算长度。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测量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毫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并总结。
3. 教师强调毫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最新导学案设计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测量》《毫米的认识》p21导学案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我能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我能通过观察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中我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重点:通过观察,明确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课前完成)1.填一填(1)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用字母()表示,米用字母()表示。
(2)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说说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长度大约是1米。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二、自学成才(一)独学(p21)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最后把估计和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宽厚估计测量(二)对学对子1:我估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实际测量是(),宽大约是(),实际测量是(),厚大约是(),实际测量是()你呢?对子2:我估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实际测量是(),宽大约是(),实际测量是(),厚大约是(),实际测量是()。
谁估得比较准确呢?我们到组里看一看。
(三)群学1、量一量(1)小组合作量一量,并记录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多()小格,宽是()厘米多()小格,厚是()厘米多()小格。
小组活动,提出活动要求:a、组长带领组员对长、宽、厚进行分工测量;b、测量后,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应该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
(四)展学(交流估计和测量结果,)生1:请大家聚焦……组。
生2:我们组估出来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实际测量出来数学书的长、请仔细阅读“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还可以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哦!数学书的长、宽、厚量出来都是刚好整厘米数吗?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宽、厚都不是刚好整厘米数,而是……。
3.1.1毫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1.1毫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准确地读取毫米刻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4. 毫米与厘米、分米、米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毫米与厘米、分米、米的关系,准确地读取毫米刻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白纸。
2.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
(2)提出问题:还有什么更小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尺子,找出毫米刻度,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毫米的特点。
(2)教师讲解毫米与厘米、分米、米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指定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等。
(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转换为毫米。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问。
2.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3. 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编写,适用于2023-2024学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毫米与厘米、分米、米的关系及进率,以及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毫米的过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学习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导学案设计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米和厘米是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
用手势表示一下。
3.生活中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填一填
1厘米=()毫米 2厘米=()毫米
10毫米=()厘米 30毫米=()厘米
2.判断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钢笔长约140毫米()
铁定的长度约为40毫米()
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
3.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二)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小格,得出1厘米=()毫米。
2.拿出一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知识点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单位换算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60毫米=()厘米 50毫米=()厘米
知识点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约为5()一块玻璃厚约5()
一块铁皮后约2()一只蝴蝶身长约10()
(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判断
(1)小芳家距离外婆家500毫米。
()
(2)教室的宽约为5米。
()
(3)一支圆珠笔长约16毫米。
()
(4)直尺厚约2厘米。
()
(5)玲玲的身高为100厘米。
()
2.量一量下面图中每条边的长是多少毫米。
3.单位换算
5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6厘米5毫米=()毫米 56毫米+44毫米=()厘米
二、扩展练习
1.用两种方法读出下图中这个回形针的长度。
2.估一估课本中多少页纸的厚度为1毫米,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四)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