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湘西州民族中学高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费时较多,效率低下”。教师教学业绩主要也只是通过“要”学生学,“逼”学生学,题海战术,参考书一大堆;跟学生拼时间,拼体力;跟其他教师抢时间、抢课节。结果,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越来越弱,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低下。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教学不是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身体越来越差。这些都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精神是相违背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追求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减轻师生负担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使用的“有效教学”概念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有关文献调查,我们发现:早在20世纪6 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习负担的研究, 国家也从那时起多次发出“减负”的要求。这种低效的教学既伤害了教师,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曾批评我国的英语教学是“费时低效”。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存在以下三种视角。
第一种视角,从老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
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但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个恒定的状态。因此从这一角度界定有效教学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第二种视角,从学生所得的角度看效果的有效性。
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这类定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概念的事实前提,体现了问题的客观性,但是模糊了概念的内涵,也牵化了“教学,的外延。用“有效学习,来定义“有效教学”,无异干用“学习,来定义“教学”,将师
生共在的行为片面化,只注重学生单方面的结果,模糊了概念的内涵。
第三种视角,从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与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这一类定义主要有;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叫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等)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的需求。此类观点用典型的“三有论”来描述有效教学,即:
1. 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 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目标实现的比例提高。
3 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即满足了社会对学生的和学生个人对自身的教育需求。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老师教得再苦再累,也是无效的教学。
然而,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单从以上三种视角很难进一步推进有效教学。因此,有必要进行全视角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英语有效教学还处在起步状态。
四、研究理论依据
1.目标导向理论
目标导向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种,是由豪斯提出。豪斯认为,领导活
动正好就是要影响部下的这两个方面。作为领导者,无非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要让部下清楚,他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报偿;二是要帮助部下,将期望转变为动力,并使部下找到实现这种期望的路径。本课题“目标导向”指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转变为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组织参与教学理论
组织参与理论最早由英国社会学家提出一套社会学理论,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里来,逐渐形成了现在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教学法的影响。本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力求在参与中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
3.现代知识分类学说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认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本质上它们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程序性知识也称作技能,它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由于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使得认知技能又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
即智慧技能;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既认知策略。
因此,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应该忽视有关概念、语言规则等的传授,也不应该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埋头苦练,而是应当首先让学生掌握或理解有关语言知识;然后在语境中设计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多种问题情境中进行练习,促使语言知识转化为程序性语言知识(技能)。
4. 情感支持教学理论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他建议教师要积极的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上的课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感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学生一旦对教师感到亲切,就能解除许多顾虑,从而敢于交流思想,敢于质疑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
六、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英语有效教学实施途径和方法,掌握有效教学教学技能,有效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七、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