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理学考研简述题

合集下载

2010心理学统考试题

2010心理学统考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普通心理学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II考查范围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测验法4. 调查法5. 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2. 机能主义心理学3. 行为主义心理学4. 格式塔心理学5. 精神分析6. 人本主义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神经元2. 突触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 定位说2. 整体说3. 机能系统说4. 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各类3. 意识的功能4. 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功能3. 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 注意的生理机制2. 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 注意广度3. 注意分配4. 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 感觉的含义2. 感觉的种类3. 感觉测量4. 感觉现象(二)视觉1. 视觉的含义2. 视觉现象3. 视觉的生理基础4. 视觉理论(三)听觉1. 听觉的含义2. 听觉现象3. 听觉的生理基础4. 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 嗅觉2. 味觉3. 触觉4. 动觉5. 内脏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理解性2. 知觉整体性3. 知觉选择性4. 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 形状知觉2. 大小知觉3. 深度知觉4. 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 时间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 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 错觉的含义2. 错觉的种类3. 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过程3. 记忆的种类4.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 感觉记忆的含义2.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 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 短时记忆的含义2. 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 短时记忆的特征5. 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 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 遗忘的含义2. 遗忘曲线3. 遗忘理论4. 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 思维的含义2. 思维的特征3. 思维的种类4. 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 概念的含义2. 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 推理的含义2. 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的含义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 问题解决的策略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 表象的含义2. 表象的特征3. 表象的种类4. 表象理论(七)想象1. 想象的含义2. 想象的种类3. 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 言语的含义2. 言语的功能3. 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 言语运动中枢2. 言语听觉中枢3. 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 言语感知2. 言语理解3. 句子理解4. 语篇理解5. 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2. 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 表情的含义2. 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 早期的情绪理论2. 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2. 动机的功能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 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 需要的含义2. 需要的种类3. 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 意志的含义2. 意志的特征3. 意志行动过程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 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 能力的含义2. 能力、才能和天才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 能力的种类2. 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 智力因素说2. 智力结构理论3.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2. 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 人格特质理论2. 人格类型理论3. 人格大五理论4.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三)气质1. 气质的含义2. 气质的类型3. 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 性格的含义2. 性格的特征3. 性格的类型4.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 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0年在职全国联考教育硕士真题和答—教育学心理学

2010年在职全国联考教育硕士真题和答—教育学心理学

2010年心理学试题一、单选1心理反映形式发生的标志是2 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3 在创造力测验中,多数测验都将()能力作为评定创造力的主要能力4 情绪、情感是()关系的反映。

5 某师范生为了今后能成为优秀教师而努力学习,这种行为的动机是6 下列有关情绪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8 过滤器理论解释的主要是注意的9 根据研究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程度是10 吉尔福特智力模型把智力分为三个维度,其中不包括二、填空题1 维果斯基把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2 根据艾宾浩斯曲线,识记后要()复习。

3 能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4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5 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反射。

三、名词解释1、反映:2、联想:3、理智感:4、有意注意:5、晶态能力:四、简答题1、简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2、简述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间表。

3、简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4、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的主要内容。

5、独白言语的特点6、简述能力测验标准化。

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知觉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的应用。

2.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010年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1 我国科举制度兴起于(2 第一部具有权威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编是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4 一般说来,课程总体规划是指5 经验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6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担任的角色是7 教师向学生解释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教学方法称为8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9 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是10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二、填空题1.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2.教育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一是( );二是再生产科学技术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4、美国学者()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等级。

201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201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简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2、简述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程表。

3、简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

4、简述独白言语的特点。

5、简述能力测验的标准化。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知觉的基本特性在教学中的应用。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

理智感: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晶态能力:是指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上的能力。

1、简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1)一定的认识,才能引起一定的情感。

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

(2)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这种作用有消积的,也有积极的。

它可能加强或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甚至起到阻碍的作用。

2、简述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程表。

答: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的规律。

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

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

(2)定时间隔强化。

即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

(3)定时间隔强化。

即不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

(4)不定比间隔强化。

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强化。

(5)不定时间隔强化。

即以不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3、简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

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

4、简述独白言语的特点。

叶克斯一道得生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降低。

心理学真题2010年10月

心理学真题2010年10月

心理学真题2010年10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学派 D.行为主义心理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在心理学中,将个体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称为(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分配性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选择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

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7±2组块 B.4±2组块C.6±2组块 D.5±2组块(分数:2.00)A. √B.C.D.解析:4.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压抑 B.文饰C.投射 D.转移(分数:2.00)A.B. √C.解析:[解析] 文饰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

5.儿童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的年龄阶段是( )A.9-12个月 B.18-24个月C.3-4岁 D.7岁前(分数:2.00)A.B.C.D. √解析:6.婴幼儿最主要的感知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其中发展最早的是( )A.触觉 B.听觉C.视觉 D.味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婴幼儿最主要的感知觉是触觉、听觉和视觉。

2010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

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该题对皮亚杰理论的理解是比较细致的,要对每个阶段特征全面掌握才能回答该题,提醒考生对重要发展理论的内容复习要非常的具体仔细。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

前运算阶段特征是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认识事物的全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特征是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形式运算阶段特征是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假装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应该对应在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

故本题选D。

2.伊扎德认为,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是( )A.愉快和不愉快B.爱、怒和怕C.惊奇、苦恼、厌恶、微笑和兴趣D.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愤怒和悲伤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是对伊扎德情绪理论的直接考查,要注意题干是要求回答“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

伊扎德认为情绪特征来源于个体生理结构,惊奇、苦恼、厌恶、微笑等都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

故本题选C。

3.对于14~22个月大的儿童来说,男孩喜欢玩小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

这种对玩具的选择体现了儿童的( )A.性别认同B.性别角色认同C.性别角色标准D.性别偏爱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儿童性别社会性发展的考查。

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的字母涂黑45.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是()A.双任务范式B.点探测范式C.线索提示D.注意瞬脱47. 采用这种设计可控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顺序误差B. 期望误差C. 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49. 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ck)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着作翻译成英文出版,这本着作是()A.人物志B. 心书C. 吕氏春秋 D.频次51.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工作者要完成的工作是()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B. 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C.用1/Z除以标准差D.计算标准差的平方53.某测验的信度为0.64,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该测验的标准误差为()A.0.36B.1.04C.3.00D.4.3655.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描述错误的是()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5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A.x2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C.图形中曲线横轴之间面积为1 D.标准差的变化不影响该图形的形态二、多项选择题:66-75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选时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根据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A、串行编码B半行存储C、独立提取D、渐进遗忘67、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不清晰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有:()A、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B、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几何问题D、怎样成为一名优秀得运动员68、普拉切克(R.Plutchik)将情绪维度为分:()A、紧张度B、相似性C、两极性D、强芭69、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70、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有:()A、从上到下B、近及远C由边缘到中心D、由粗大到精细71、下列有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B、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C、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D、接受学习时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时机械的72、影响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B.被试国有的和习得的差异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73、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包括:()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全或无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时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C.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性质是一样的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性质是一样的74、散点图的形状为一条直线,前两个变量方差均不为零,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为()A.1B.0.5C.0D.-175、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速度测验的有()A.文书能力测验中的校对测验B.梅尔(Meier)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C.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的装配测验D.西肖尔(Seashore)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高音辨别测验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常与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出现重复题目)

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常与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出现重复题目)

全国 2010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 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 D.去个体化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这种心理 防御方式称为( )A.转移 B.反向C.文饰 D.投射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 D.实验法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 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A.自我中心 B.不守恒C.守恒 D.不可逆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 属于(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 D.本能需要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 ) A.社会文化因素 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 D.生物遗传因素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A.社会发展的影响 B.自然科学的影响C.文化发展的影响 D.社会科学的影响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 )A.19 世纪 B.19 世纪 80 年代C.189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代 D.20 世纪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 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2010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A.机能主义——冯特B.格式塔——铁钦纳C.人本主义——罗杰斯D.构造主义——詹姆斯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各流派创始人、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历史评价的了解与掌握情况。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班杜拉等。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

故本题应选C。

2.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教育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生理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的相互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临床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变态心理与变态行为的矫正和治疗,如各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故本题应选D。

3.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A.额叶顶叶枕叶颞叶B.枕叶额叶颞叶顶叶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颞叶顶叶额叶枕叶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与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对大脑皮层主要区域位置的识记。

额叶位于外侧裂之上和中央沟之前。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部。

枕叶位于后头部,即顶枕裂下部。

2010年十月联考-心理学真题

2010年十月联考-心理学真题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

A.观察B.感觉C.知觉 D.思维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 )性。

A.独立B.敏捷 C.直觉 D.求实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 )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 )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 )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 )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练习 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

共5分)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 感觉。

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

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 心理学。

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 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2.想象3.暗适应4.实验法5.习惯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2010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正确答案:C解析:费希纳和韦伯是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我们熟知的是他们的感觉定律。

赫尔姆霍茨被我们熟知的是他利用反应时测量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都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故可以排除。

而斯金纳的一系列实验注重了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了小样本的研究范式。

故本题选C。

2.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正确答案:A解析:反应时法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在唐德斯的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代表简单反应时,B代表选择反应时,C代表辨别反应时。

故本题选A。

3.被试问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 A.联想技术B.随机化技术C.抵消技术D.平衡技术正确答案:B解析:被试间设计的同质化分组,是针对被试之间的差异而言的。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包括随机化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以及统计控制法。

随机化就是采用随机的方式安排实验被试或者实验条件。

因被试问的差异无法抵消和平衡,故被试间设计采用同质化分组技术,包括匹配和随机化的技术。

故本题选B。

4.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 A.匹配法B.分层抽样法C.ABA法D.ABBA法正确答案:A解析:匹配法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05624《心理治疗一》历年真题及答案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05624《心理治疗一》历年真题及答案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代码:05624心理治疗(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个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C)。

A. 人本主义B. 行为主义C. 精神分析D. 认知理论2. 以集体潜意识作为最具特点理论的是(D )。

A. 弗洛伊德B. 阿德勒C. 弗洛姆D. 荣格3. 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B)。

A. 否认B. 退行C. 压抑D. 投射4. 俄狄浦斯情结期是指(C)。

A. 0—1B. 2—4C. 4—6D. 6—105.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 巴甫洛夫B. 斯金纳C. 班杜拉D. 桑代克6. 以下属于贝克常用认知治疗技术的是(B)。

A. 角色扮演B. 自我对话C. 攻击羞愧感练习D. 家庭作业7. 会心团体治疗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B)。

A. 周一B. 周末C. 月初D. 月末8. 格式塔治疗的创始人是(A)。

A. 皮尔斯B. 韦特海默C. 苛勒D. 考夫特9. 现实治疗的理论基础是(B)。

A. 交互分析理论B. 选择理论C. 格式塔理论D. 家庭理论10. 格式塔治疗认为,促进成长与改变的必要条件是(A)。

A. 接触B. 此时此地C. 逃避D. 能量11. 在鲍恩家庭治疗系统的实践中有特定的技巧,其中包括(B)。

A. 家庭代际图B. 家庭雕塑C. 再定义D. 表演技术12. 结构性自我状态包括(A)。

A. 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B. 控制自我、儿童自我和自由自我C. 父母自我、儿童自我和自由自我D. 控制自我、成人自我和自由自我13. 伯恩认为交互分析理论的游戏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D)。

A. 互补沟通B. 交错沟通C. 隐藏沟通D. 互补隐藏式沟通14. 通过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认知的艺术治疗方法是(D)。

A. 自由绘画治疗B. 完形动作治疗C. 舞蹈治疗D. 音乐治疗、15. 森田理论认为,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是(B)。

2010年10月 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0年10月 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211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9小题,每小题l分,共19分)1、C2、D3、B4、D5、D6、D7、C8、D9、B l0、B11、D l2、A l3、B l4、D l5、Cl6、B l7、D l8、A l9、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20、恩格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 21、外显行为第三阵营22、个别整体 23、聚合思维发散思维24、身段表情(肢体语言) 言语表情 25、社会性倾向性26、情绪良好人际和谐 27、社会性文化性28、自主性学习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 8分)29、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1分)。

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1分),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1分)。

30、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1分),使活动顺利完成(1分)的个性心理特征(1分)。

31、疼痛是个体对现实刺激(1分)和已贮存的经验(1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1分)。

32、胎教指在胎儿期的教育(1分),是孕期心理卫生的重要问题(1分)。

胎教的方法包括音乐胎教、运动胎教、言语胎教等(1分)。

33、在“生活事件量表”(1分)中生活变化单位(LCU)代表相应事件(1分)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生活变化所要求的适应程度做出数量估计(1分)。

34、心理评估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分)对人的心理品质及其水平作出的鉴定(1分)。

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长期的、超过人适应、应对能力的心理应激会损害人的健康(1分)。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精神痛苦的根源和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2分);(2)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1分);(3)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和躯体疾病(1分)。

2010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2010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机能主义--冯特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概述;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各个流派的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对心理学的认识都要熟记。冯特开 创了构造主义,铁钦纳在美国发展了构造主义。詹姆斯提出机能主义反抗构造主义。苛 勒、惠特海默提出格式塔反对构造主义。马斯洛、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 2.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 学分支学科是 A.教育心理学 【答案】D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解析】诊断和治疗一般用于医学上,对应的自然是“临床”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对象是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对象是发育、成长。生理心理学的主要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 础和脑机制。 B.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B.格式塔--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
第 3 页 共 20 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人工概念
B.算法策略
C.逆向搜索策略
D.选择性策略
B.正字法规则
C.字词的使用频率
D.字型结构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B.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 D.欣赏自然景色时的心旷神怡

关,美感与事物的欣赏相关。ABC 都是理智感,D 属于美感。 16.下列关于能力发展与知识获得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慢 C.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快 【答案】B 【考点】心理学导论;能力;能力概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解析】此为常识。 17.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能力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能力;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种类。 【解析】书上有原话:“思维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其 实不言而喻,思考能力是一般能力中最重要的。 18.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 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人格;气质;气质的理论。 【解析】巴甫洛夫用三个维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牢记四种类型的特点。胆汁质冲动,多血 质稳重,粘液质厚重,抑郁质敏感。多愁善感、孤僻内向是关键词。 19.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A.共同特质 【答案】B 【考点】心理学导论;人格;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 【解析】依然是教材里有原话。在奥尔波特的理论中,首要特质等级最高,自然对应“最典 型、最概括”。中心特质是“几个”独特的重要的特质。次要特质是不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共同特质属于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不是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 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答案】D 【考点】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解析】“过家家”就是典型的“假装游戏”,小孩子什么时候玩“过家家”游戏呢?2 ~7 岁属于 前运算阶段。 21.伊扎德认为,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是 A.愉快和不愉快 B.爱、怒和怕 C.惊奇、苦恼、厌恶、微笑和兴趣 D.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愤怒和悲伤 【答案】C 【考点】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发展;婴儿社会性的发展;婴儿的情绪发展。 【解析】教材上的原话。死记。“爱”太复杂了,不是婴儿能有的。

2010真题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

2010真题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

简答题:76.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参考答案要点】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

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别。

(1分)(1)外部因素。

1)刺激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各个感官,它们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

刺激感觉灵敏的部位、离大脑较近的地方,反应自然就比较快。

(1分)2)刺激的强度。

刺激强度含义很广,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强度,也包括其他类似的因素,如视刺激的光强、空间面积、时间久暂及两个以上刺激的累积等。

(1分)3)刺激的复杂程度。

刺激的复杂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刺激选择数目越多,愈复杂;(2)刺激相似程度越低,则愈复杂。

显然,刺激越复杂,反应时间必然越长。

(1分)4)刺激的呈现方式。

在反应时间研究中,刺激呈现方式也归属于刺激变量,刺激的呈现方式不同,反应的难度也不同。

(1分)5)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

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一般触觉反应时小于听觉小于视觉。

(1分)6)环境因素和实验仪器。

实验室的噪音等,往往会干扰被试做出及时地反应,降低反应时。

而实验仪器的精确性和易用性,更与反应时密切相关。

(1分)(2)机体因素。

1)适应,在反应时实验中,应考虑被试的感受性适应问题。

(1分)2)准备状态。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者可能来不及准备;如果太长,被试者的准备状态又可能出现衰退而延误反应。

(1分)3)练习次数。

在心理实验中,练习是一个控制变量,即一个潜在的自变量。

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

(1分)4)动机。

反应时间实验中被试者易受某种额外动机的影响。

在不同奖惩动机的影响下,反应时有明显的变化。

(1分)5)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

一般认为,自发育阶段至25 岁前(青少年阶段),反应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起初减得快,以后较慢。

个体差异(或个别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任何差别。

(1分)6)酒精及药物的作用。

2010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2】

2010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2】

2010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2】3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 D.韦伯33.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 D.基线反应时34.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A.联想技术B.随机化技术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35.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A.匹配法B.分层抽样法C.ABA法D.ABBA法36.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A.系列回忆法B.再认法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37.在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A.最大可觉量B.最大可觉差C.最小可觉量D.最小可觉差38.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O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口值为A.0.20B.0.32C.0.48D.5.0039.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幂函数的指数决定按其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

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A.s形曲线B.反s形曲线c.正加速曲线 D.负加速曲线40.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c.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D.哈罗(H.F.Had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4l.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是A.强度差B.时间差 c.速度差 D.周相差42.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A.情绪特性B.记忆特性 c.思维特 D.需要特征43.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44.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A.复述的作用B.成熟的作用 c.疲劳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45.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A.双任务范式B.点探测范式C.线索提示范式D.注意瞬脱范式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第46~48题。

心理学简述题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简述题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简述题试题及答案1.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三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原始冲动和欲望的源泉;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道德和规范的代表,对自我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吸烟者同时相信吸烟有害健康,这种信念与行为的不一致会导致认知失调。

4.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描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使用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对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压力管理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

6.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内在的心理状态。

它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学习得来的。

7. 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答案: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心理能力或行为模式特别容易形成或学习的时期。

错过这些时期,个体可能难以获得或发展这些能力。

8. 简述正念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答案: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有意识地关注当前经历,而不加评判。

在心理健康领域,正念被用于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束语:心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还为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将个体的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冲突,如果个体在某个阶段未能妥善解决这些冲突,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的心理问题。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失调理论由莱昂·费斯廷格提出,主要观点是当个体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通过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来恢复心理平衡。

3. 解释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

正强化是指通过增加某种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得到奖励,这种奖励会增加他们未来努力学习的可能性。

负强化则是通过移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例如,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不再受到家长的唠叨,这种唠叨的移除会增加他们未来按时完成作业的可能性。

4. 阐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情绪智力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包括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交技巧。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理解;自我调节是指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内在激励是指个体通过积极情绪推动自己向目标前进的能力;同理心是指个体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社交技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有效沟通和建立关系的能力。

5. 描述依恋理论中的四种成人依恋风格。

依恋理论由约翰·鲍尔比提出,成人依恋风格分为四种: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能够建立稳定和满足的关系;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经常担心被抛弃;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避免亲密关系,难以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恐惧型依恋的个体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被伤害,因此在关系中表现出矛盾和不安全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题1.注意及其品质。

答: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以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就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例如(随便举)。

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例如(随便举)。

注意有四个主要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2.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的时间。

(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3.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4.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2.用感觉互动理论解释为什么重感冒的人会食而无味?答:感觉互动理论认为感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人对某个事物的感受,往往是对来自多通道的感觉的整合而形成的。

臭觉和味觉的相互作用尤其明显。

当人感冒时,往往会鼻塞,从而影响嗅觉的感受性;在对味道的感觉中,嗅觉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嗅觉的参与品尝食物时,会食而无味。

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

答: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维克(Dweck)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

持这种取向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也能真正提高能力;他们喜欢挑战,能坚持学习,不怕困难;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时,用是否取得进步来评价;在对学习的成败归因时习惯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的个体控制感强,自尊感也稳定。

表现目标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往往能力不人随着这种学习而改变;这样的学生习惯避免挑战,因为坚持性也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他们在评价学习效果时用自己是否比别人更强来评价;在对学习成败进和归因时习惯归因于能力或运气;他们控制感差,自尊感也不稳定。

在强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今天,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同时应减少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比较,提高学生在自我参照标准上的评价,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4.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答: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又叫做反应的潜伏期。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因变量之一。

其受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刺激。

主要有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时空特性,刺激的感觉器官,刺激强度与反应时的关系,一般是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并且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缩短。

这种反应是间的缩短,最初,随刺激强度增加,缩短得快些,而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

不、刺激呈现的时间。

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即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人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从而缩短反应时。

另外增加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空间累积的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不同感觉器官接受刺激时的反应时也不一样。

例如视觉对光的反应时间长于听觉对声音的反应时间。

(2)机体。

主要有机体的适应水平,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练习和个体差异。

对光刺激的适应水平越高反应时间就会越慢。

如果准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不及作好反应的准备,如果准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准备状态而趋向衰退,因而影响反应时。

额外的奖赏也会影响反应时,在有额外的电击惩罚时反应时就最短。

年龄也会影响反应时,例如60岁之后,反应时就会开始缓慢下降。

另外,反应时还受练习的影响,练习越多,反应时就会越短。

个体差异也是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的反应都会有些差异。

论述题:80.测试测试测试测试实验测试测试测试测试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这是哪种类型的试验设计,并简述其优缺点。

(示意题干)答:这是时间序列设计;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其优点:时间序列设计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测量过程中,其间隔基本相同,因此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是相同的。

其次,该设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由于每名被试都要经过多次测验,并得到一系列测验结果,这就能够降低由于只作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

另外,该设计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首先,由于该设计研究是在没有控制组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它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

其次,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作作为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

再次,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学生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

8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答: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人主要是受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所驱使的需求动物。

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当个人满足一种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

2. 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

由此,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生理需要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

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如避免职业病及事故,摆脱失业威胁及某些社会保障的需要。

再上一层需要,是社交的需要,如满足归属感,希望得到友爱等。

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及外部尊重。

前者指希望自己有实力,后者指对地位、威望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最高需要,要求实现个人抱负,施展才能。

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1、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2、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

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82.比较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发展观的异同答: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同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

他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力比多从嘴开始,吮吸本能产生快感。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1-3岁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其性生活及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并产生“俄狄浦斯情结”。

前生殖器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

第四阶段:潜伏期(6-11岁),性的发展便呈现出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

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第五阶段: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首先,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了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的生理如果得到满足,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如果自身的生理需要总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儿童早期(2-4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将有利于儿童对未来社会次序和法律生活的适应;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羞怯和对他人生活得疑虑。

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克服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又称游戏期,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实现着自我教育。

儿童在此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将与以后在工作上与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关。

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儿童将会因感到自己无用而产生内疚感。

学龄期(7-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儿童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如果儿童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务,就会产生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他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

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的承担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

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停滞”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成的内心需要。

虽然对统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他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最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活的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已经自愿准备开始一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能更圆满地进入社会,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与他人或伴侣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因而产生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是活的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个阶段的个体已经建立了家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若缺乏对下一代的关心,会有一种停滞感。

成年晚期(50-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感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如果个体对自己的一生还满意的话,就会产生完善感,否则就会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