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商业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汉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汉代的商业发展状况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汉朝统治下,商业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动,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商业网络、商业组织、商业法律以及商业文化等方面探讨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一、商业网络汉代商业网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交通和贸易两个方面。
在交通方面,汉代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水运工程,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在汉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贸易通道,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输送到西方国家。
此外,汉代还积极开辟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地建立起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在贸易方面,汉代商人经营范围涉及农产品、手工业品、奢侈品等多个领域。
商人们通过商队、商馆等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庞大而高效的贸易网络。
汉代商人还积极开展跨越国界的贸易活动,与匈奴、朝鲜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使得中国商品远销边疆和邻国。
二、商业组织汉代商业组织主要以商会和商行为主。
商会是商人自愿组成的组织形式,目的是增加商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商业发展。
商会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共同承担风险、合作经营等方式,提高了商人们的经济实力和地位。
商行则是一种由政府主导或参与的商业组织形式,例如汉代的“盐铁官”就是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商行。
汉代商业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法律的建立。
商业法律主要包括商业契约法、商标法、债权法等,为商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规定了商人之间的权益和义务,维护了商业秩序和公平竞争,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商业法律汉代商业法律的建立和完善,为商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商业契约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规定了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明确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商标法则是保护商标权益的法律制度,商人们可以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债权法则是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法律制度,确保商人们能够按时收回债务。
这些商业法律的建立,为商业交易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促进了商业发展。
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
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西汉与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商品交流和商业活动也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开启了“封禅之制”,不仅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汉朝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和土地改革措施,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东汉时期继承了西汉的政策,继续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在西汉与东汉时期,国家的对外交往和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合作。
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贸易的通道,带回了丰富的商品和文化。
东汉时期,珍贵的中华丝织品和铜铁制品远销海外,满足了各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西汉与东汉时期,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也是显著的特点。
在这段时间里,呼吸商人通过长途贩运和市场贸易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长安和洛阳等大城市成为了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
同时,城市内的小商小贩也日益增多,各种市场和商业活动繁荣起来。
商贾阶层的形成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助力了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西汉与东汉时期的商业繁荣还体现在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建立上。
西汉时期,铸造货币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大力推动了经济的货币化。
东汉时期,货币的使用更加普及,银铜和铜钱成为市场交易的常用货币。
同时,随着商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也应运而生,钱庄和票号开始兴起,提供了贷款和汇兑服务,为商人和市民提供了金融支持。
然而,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了贫困和低收入的境地。
土地兼并和士农之殊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农民阶层的困厄。
同时,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税收压力,商人阶层也面临了经营困难和负担沉重的情况。
综上所述,西汉与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的时期之一。
略论西汉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
千年 以来封建社会的思想便是“ 农为本 , 商为末” 。
这便是 商人 社会 地 位低 的根本 原 因 , 但是 西汉 时 期
由于多方面的原 因, 商人的地位还是在逐步地提高
的, 具 体有 以下 几个 原 因 :
商业的不断发展 ,商人 的地位也在提高 , “ 因其富
贵, 交通 王侯 , 力过 吏 势 , 以利相 倾 ; 千 里游敖 , 冠 盖 相望 , 乘 坚 策肥 , 履丝 曳缟 ” 。‘ 人 兼并 农人 , 农 人
统治秩序 , 所以封建社会一开始 , 统治者就制定 了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来巩 固自己的统治 , 以至于几
第二 , 商 品经济的发展 , 是商人地位提高的经 济条件。政府对商业发展 的政策放宽 , 必然会促进 商品经济 的发展。 其实民间商业 自春秋战国之际就
冲破 了官 府垄 断 的藩篱 , 从 事商 业活 动 比工农 业 获 得 的利 润更 多 , 所 以驱 使许 多人 都弃 农从 商 。汉 代
的实现和资金周转 , 增强商业利润 , 促使商品经济
广泛发展 。因此 , 交通的便利必然有利 于商业的发 展, 商业的发展繁荣必然会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平准 , 都体现了商人在西汉的言论已举足轻重 , 而
第3 5卷 第 6期
2 0 1 4年 6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0 1 . 3 5 No . 6
业仍然存在 , 但民间商业也很活跃 , 商人的地位也
随之恢 复 。
第三 , 交 通 运输 的便 利 , 是 商 人 地 位 提 高 的社
汉代经济政策与商业繁荣
汉代经济政策与商业繁荣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由刘邦建立,历时四百余年。
在此期间,汉朝的经济政策不仅为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一、农业发展与税收政策汉代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生产。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还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与此同时,汉朝也实行了一套相对公平的税收政策。
在农业收益方面,实行田租制和赋税制,征收一定比例的农田产出。
但是,汉代的税收政策相对温和,统治者尊重农民的合法利益,也适度减免了税收,以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农业产量;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财政收入,为汉代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二、贸易政策与商业繁荣在汉代,贸易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国内贸易繁荣,与外国的商业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国内贸易方面,汉朝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
首先是设立市集,汉朝的都城长安就设立了一个有规划的大型市场。
这个市场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吸引了大量商人和买卖者,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
其次,汉朝还开辟了一些重要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使得商品交流更加便捷。
同时,汉朝在对外贸易的政策上也相对开放,接纳了一些外来商人和商品,为内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此外,汉代还发行了铜钱和纸币等货币形式,进一步便利了商品流通。
商人通过货币的介入,使交换更为方便,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三、手工业和工匠文化在汉代,手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奖励优秀工匠、设立工艺学校等。
这些政策的推行,提高了手工业的水平和质量,也为产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
工匠文化的兴盛,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在冶铁、陶瓷、纺织等领域,汉代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装饰艺术性,使得手工制品的需求量大增,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论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2 Hsr Dpr et C ra o a CZg - Og l J nx 3 10 。h a . / y ea mn -a n r l o  ̄ Clh2 i gi 400 Ci ) t o t m N m U rl o - a n
Ab I s 嘣 :T ef ed m ̄ a t’sca tt nIa n s n ew n i oia rc s ih8 h e r hn l r s o ils t i InDyat u d r e tl s rc poe si whc ( am - y th t l n me hnsc 1 r a t 8n c e
( . o dnoa st eo ht oh - eo  ̄ ag U i rt, ab - eo gi g 10 8 , 1 P s ntrl nt t fP i s y H in in n e i H r n H inj n 5 0 0 t I i u op l v sy i l a
;
it o e wt hers iseo o cp w ra ds nop w r i ht i  ̄w c n mi o e n  ̄ n
aypae T r mpr n oei b o it, 既 e l arahn , l lyd aIO ̄ l  ̄i ot t l nt sce a r e y I r eig gf e
地 位创 造 了条 件 。
美键词:汉代商人 ;社会地位 ;历史原 因 中圈分类号 :F9 . 022 文献标识码 :A
On t eAmeir t n o e c a t’S ca ttsi l Dy a t h l ai fM rh ns o ilSau n Hal n sy o o Z U eg i - Z O C u -h n 2 H D .u H U h n s e g
从商人地位看汉朝的兴衰
从商人地位看汉朝的兴衰摘要: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 再加上政府的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国力较弱。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 实行开关梁, 驰山泽之禁 , 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西汉国力开始衰退。
关键词:汉朝兴衰商人地位经济政策一、前言在两汉四百余年中,由于受到国家工商政策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影响,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个起伏曲折的过程,而从商人地位的变化也反映汉朝商业的发展水平。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社会经济发展的好,人民生活安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二、汉朝是商人地位转变西汉前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自汉惠帝后,为了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商人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地位较前有所改善。
汉政府改变了刘邦时的贱商政策,对商人经商采取了某种扶植的态度。
因此,汉初商人亦工亦商亦农,不仅促进了商业城市繁荣、丰富了市场上商品的类,而且还增强了本身的实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达到自身地位的改变。
武帝时期,采取严历的抑商政策,在政治上贬低商人,“发天下七科”谪,将商人视为如亡命、赘婿等这一类人,商人遭政府贬斥,社会地位低下,政府还剥夺商人财产。
《史记·平准书》载杨可告缗,得民财物以亿计。
武帝时期的抑商政策,打击了商贾,使商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西汉后期迄止东汉末,商人势力重新崛起。
由于西汉后期,除王莽时期一度病商以外,抑商政策逐渐松驰,官僚、地主、商人之间互相勾结,商人势力又重新抬头。
民众倚市门,趋利经商,背本趋末,于是商贾滋众。
如《书》卷9 1《货殖传》所载的蜀郡大贾罗裒勾结曲阳定陵侯,“赊贷郡国、人莫敢负”过去遭社会贱视的商人,今则与官僚、贵族相伴。
这表明东汉商人在商品经济仍然向前发展的新环境下,其社会地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得到了提高。
第三章 汉朝的商业2
(二)汉的经济概况
• 农业发展。汉初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迅速。其一是相对稳 定的政治;其二是铁制工具与耕牛等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 的发展;其三是水利灌溉工程的修筑。 • 手工业。汉的手工业大致有4类:一是家庭手工业;二是 城市个体手工业;三是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四是商业化 手工业。 手工业产品的范围主要是冶铁、冶盐、漆器、 铜器、纺织。当时已经发明提花机。 • 货币经济较为发达。汉初允许诸侯铸币,后铸币权专属国 家。但私铸现象一直未根除。汉武帝时曾出现通货膨胀, 王莽更因币制改革而导致货币市场的混乱。
晁错对文帝说起商人富贵的现象和弊端
• 商贾大者积储倍息,小者作列贩卖,操其奇赢, 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 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肉糜,亡农夫之苦, 有阡陌之得。因其富贵,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 丝曳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 因此,晁错建议“裁其富”,严格执行刘邦的贱 商令,限制打击商人,但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 见。
陈宝光
• 西汉的民营丝织业生产者,钜鹿人,生卒年不详。他 和妻子以织布卖布为生。由于经验的积累,陈宝光的妻子 改良了一种提花机,这种提花机有120蹑,除了能织出各 种花纹的绫锦,更可在六十天内织出一匹花锦。这些制成 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此机不但改良了产品质量,而且更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西京杂记》卷一: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 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 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 匹直万钱。又与走珠一琲。绿绫百端。钱百万。黄金百两。 为起第宅。奴婢不可胜数。
• 虽然西汉初年,刘邦贱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低 下。但是,后来的文帝和景帝及时“拨乱反正”, 改苛商为恤商,民间商业的此期间又活跃起来。 当时俗语所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 文景以后,商人力量有蒸蒸日上的趋势。晁错看 到这种情况,向文帝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 已富贵矣!” • 商人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阶层,而且有些商人可 以“交通王侯”与地方封王为友。七国之乱就有 商人的参与和支持,实际就和吕不韦一样是一种 投机行为。
汉代抑商政策内容
汉代抑商政策内容
汉代的抑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农抑商:汉代政府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打压。
商人的地位低下,被社会歧视。
2. 高额税收:汉代对商人征收高额的税收,以此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商业税率、限制商业活动等,来进一步压制商人。
3. 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汉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商人不能担任官职,不能进入士人阶层,不能参与政治活动。
这使得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低下。
4. 限制商业活动:汉代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规定商人的交易时间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如设立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来进一步控制商业活动。
5. 打击走私活动:汉代政府对走私活动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对走私者处以极刑。
这使得商业活动更加困难,进一步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及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之令狐文艳创作
商业及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令狐文艳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从事商品交换活动、商品流通的人,便是商人了。
“商人”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商朝说起。
商朝公元前1600年建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所以又叫殷朝。
因此商朝遗民就叫商人或者殷人。
武王伐纣,灭了商朝。
至周成王时,管、蔡二叔(武王之弟)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兵反叛。
周公东征,平叛后,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称为“成周”,“成周既成,迁殷顽民。
”殷朝遗民被周朝人叫为顽民,被集中到洛阳,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乱说乱动,过着被监视的生活。
他们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怎么过日子呢?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
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是不耻去做的,当时的庶民要种地,也不能做买卖,而商品买卖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久而久之,买卖商品的商业成为殷朝遗民的主要行业了。
随着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周朝的少数贵族也开始做买卖了,这样,商人渐渐地就失去了“顽民”的贬义,成为从事商品买卖的职业专称了。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思想之下,商业及商人一直是受到打压的。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排名:士农工商,商业在那时的地位很低,在最后一名。
“重农抑商”的传统,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商鞅变法推行了重农政策,重农思想开始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到了秦始皇时期,"大一统"的集权统治需要一种与之配套的经济政策,集权国家注意到了 "商人"活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逐步采取打击政策。
西汉初年。
汉高祖刘邦限制商人扩大田地,并不准“衣丝绸”,商人地位受到限制。
汉武帝刘彻时期,推行“算缗告缗”政策,商人地位进一步受到限制,重农抑商思想正式形成。
但是在历史前进的长河中,商业因其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顺应的是时代需要,所以发挥着其掩不住的光芒:春秋时期,郑恒公带一部分周民迁洛水以东,立国于新郑。
所以,郑国的商人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略论西汉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
略论西汉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作者:赵芮彬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西汉建立之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是随着政府对商人政策的放宽、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土地商品化发展以及商人与权贵的紧密结合,西汉时期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西汉商人;地位;原因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28-02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西汉政府也是如此。
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农民的收成不稳定,而商业却不受这一限制,流动性大,周转时间快,所以一旦农民破产,就容易向商人转化。
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封建的小农经济,农民一旦脱离土地,政府就会失去赋税徭役的来源,影响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所以封建社会一开始,统治者就制定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以至于几千年以来封建社会的思想便是“农为本,商为末”。
这便是商人社会地位低的根本原因,但是西汉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商人的地位还是在逐步地提高的,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西汉政府对商人政策的放宽,是商人地位提高的政治条件。
汉初,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西汉王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当时“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①当务之急便是恢复经济生产,以稳定刚刚建立起的西汉政权,对工商业者采取了较为宽松、优惠的政策。
刘邦即位之初,曾颁布“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孝惠、吕后时,也曾颁布“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吏”的法令,可见当时商人的地位很低。
但孝惠、吕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②正是由于这一政策改变了商贾的某些社会地位,而且为商贾经济力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政府“弛山泽之禁”,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私人对盐铁的经营使许多人成为豪强大贾。
盐铁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的盈利可想而知,直到汉武帝时,才将盐铁私营改为官营。
汉代商业立法及其影响
汉代商业立法及其影响我国传统的商业立法和商业政策有其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并对我国的商业文化的塑造影响深远。
汉代商业立法侧重市场流通领域的监管、商业地位的界定并对盐铁等特殊商品垄断经营。
这些立法折射出统治者对商业的认识,是研究我国商业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标签:商业立法商业政策汉代汉代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相关经济立法对我国传统商业政策的定型与沿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所见的关市政策、商品监管政策、盐酒专卖政策、抑商政策与外贸政策对后世商事法规的修订、财税制度的设计、特别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汉代商事法律为切入点,可以使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形态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关市律对市场流通领域的规范至西汉中期,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交易各从所欲、财货周流天下,史学家司马迁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城市是汉代商业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商业的勃兴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长安、临淄、成都、邯郸、南阳等都成为货殖集聚、商贾云集的大都市,是故政府将商业规制的重点放在商业中心城市,设立关市集中管理。
史载“(高帝六年)立大市,更名咸阳为长安。
”学者引书注曰:“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步。
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凡四里为一市。
”“市”成为当时商品交易的制定地点,便于政府的管理。
市的四周有旗楼“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财货买卖贸易之事。
”并选择相关官吏对市场的度量、容器进行检查,如“(第五伦)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
”政府主动介入对商品质量的监管,考核商品品质并对不符合法定规范的商品经营者进行处罚是我国传统商业立法的重要特征。
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市律》(原简所失字,根据秦律律名应补为“关市律”)记载了当时市场商品监管的法律原文:“贩卖缯布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
能捕告者,以畀之。
”即出售的布匹达不到法定尺寸,要没入官府,如果有人能检举告发并将出售者捕获,则可以得到这批货物作为奖励。
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与商人的崛起
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与商人的崛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商业繁荣的时期。
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为商人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商人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商业繁荣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人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商业活动的类型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商业繁荣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商业繁荣市场逐渐形成并持续发展。
汉朝统一了中国的疆域,加强了交通和通商的便利,使得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更加便捷。
同时,汉朝政府积极推行经济政策,如稳定货币制度,打破封建经济的束缚,鼓励商业活动的开展。
这些措施为商业繁荣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人的地位和角色随着商业繁荣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人逐渐成为汉朝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人在社会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他们通过经商获取财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人的兴起还催生了许多商业家族,他们凭借丰富的财富和资源,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
三、商业活动的类型和特点在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中,商人从事各种类型的商业活动。
其中,最为常见的商业活动是货物贸易,商人通过购销货物获取利润。
此外,还有金融业务,商人以贷款、兑换等形式提供金融服务,为经济的运转提供了资金支持。
另外,汉朝的商业活动还包括工匠行业、农业贸易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生态。
这些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壮大。
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为商人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催生了一批批优秀的商人。
商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朝商业繁荣市场的成功经验对于后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中国历史上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汉朝的商业繁荣市场为商人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参与各类商业活动,为自身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浅谈汉武帝刘彻时期允许“商人做官”对西汉造成的影响
浅谈汉武帝刘彻时期允许“商人做官”对西汉造成的影响商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轻视的集体,如秦“商鞅变法”时,商鞅就采取“限商”的政策(当然也有人说是“抑商”),《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农民努力生产粮食和布帛,不但有机会免除劳役,甚至还能免除赋税,而从事工商业的不但要缴纳赋税,而且还是重税,且如果因从事工商业而变得贫穷的,他的妻子还要被没收为官奴。
商鞅变法而商鞅之所以会如此做,究其原因在于,商鞅认为私人工商业不仅会让国家失去从军杀敌、务农种田的劳动力,而且还会削弱国家的实力,因为私人工商业会让国家的财富流往商人手中。
《商君书.去强》曾言:“农少、商多,贵人贫、商贫、农贫,三官贫,必削”,就是如果农民变少,商人变多,则就会导致贵族变穷、商人变穷、农民变穷,这样国家的实力势必会变弱,所以“私人工商业不除,则国有产业难兴”,为了强大秦国的实力,就应该要打压商人,然后对商人征以重税,只有这样才能抑制商人势力的膨胀。
如此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对商人的国策就是“限商”,直到西汉初立之时亦是如此。
刘邦建汉后,对商人的政策亦延续秦制。
《史记.平准书》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此时刘邦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做的衣服,也不能坐车,同时还要对他们加收重税。
西汉商人但是自惠帝开始,西汉朝廷开始缓慢的提高商人的地位。
汉惠帝时期,惠帝下令“复弛商贾之律”,放松对商人的限制,此时惠帝对于商人的唯一限制就是“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即商人的子孙不准入朝为官。
而到了文景时期,因国家财政的匮乏,致使朝廷不得不依赖于商人。
因此为了从商人手中获得财富,文帝时,在晁错“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的建议下,汉廷开始实行“入粟拜爵”制,此时商人只要能出钱出粮的,最高就能获得“大庶长”的爵位。
也就是如此,商人的地位开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利用手中的财富开始名正言顺的进入到了汉朝的朝堂之上。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在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中,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并通过交换物品来满足自身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流域文明逐渐形成了城市,人们开始进行商品交换和市场贸易。
商业发展在商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与改善。
商代商人较早地开始采用货币来进行交易,这标志着货币经济的兴起。
商人可以通过借贷方式来进行贸易,并与远离自己地区的商人进行交换。
商代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人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中国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各诸侯国的兴起和争斗导致了更多的商业贸易和货币流通。
此时期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
商业活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生产出贵重商品如器物、织品等,并向周边地区进行贸易。
随着秦朝统一中国,商业发展进入了繁荣的黄金时代。
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的法律和秦始皇修建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都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商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开始出现了商业集会和市场。
秦朝商业流通的繁荣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随着汉朝的兴起,商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得以扩大。
汉朝政府也通过减税和贸易保护政策来鼓励商人的活动。
商业在汉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在唐宋时期,商业发展又迎来了新的繁荣。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繁华的都市文化为商业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朝时期,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许多大型商业集市。
此时期人们可以进行更多种类的商品交易,商业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商业活动继续推进,商业贸易不断繁荣。
明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得以发展。
清朝时期,商业活动也进一步扩大,商人的地位不断提升。
近代以来,中国的商业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演变,从少数城市商业到区域性贸易再到国际贸易的扩大。
论文:浅析西汉初期的商业基础和重商政策引起的社会变化
浅析西汉初期的商业基础和重商政策引起的社会变化**县**镇**小学 **摘要: 史学界多数人认为,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为了恢复农业经济,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但是,在这一时期, 统治者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私营商业的发展的同时,由于西汉初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需要决定,西汉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
笔者仅就西汉初期的商业基础和重商政策引起的社会变化作一探讨。
关键词:西汉前期商业基础社会变化西汉初期,政府实行了相当自由的商业政策,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可以自由“周游天下”,从事商业贩运活动,到汉武帝以后,西汉政府在总体上对商品经济加强了宏观调控,推行工商业国有化政策、重官商。
如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把有关国计民生的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由中央在各地设盐铁官,利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国家资本控制盐铁生产的生产流通,此时,中央和地方官多由富商担任。
“除故盐铁富者为吏。
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
”[1]其实质是国家调节工商业结构,利用国家资料对经济宏观调控是发展商品生产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改变了汉初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吏的规定,商人正是由于盐铁官营的政策实施而步入仕途,获取了较高的政治地位。
对于不法豪商,汉武帝则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使国家商业资本上升,并不断分割富商大贾的商业利润,加强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中小商人和小农的利益,较好地调节了农商比例关系,把商品经济发展引向正常轨道。
既重农抑商,又大力发展商业,这看似矛盾的一系列措施背后,隐藏着很多深层次的因素。
本文试图通过浅显、简要的分析,来探查一下西汉大力发展商业的必要性和重商政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化。
一、西汉初期商业兴起的必要性(一)经济区域化是西汉前期重商政策的物质基础由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西汉时期的中国大陆可大致分成三个较大的经济区域。
一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部农耕区。
这一区域以崤山山脉为界线, 可分为山东、山西两大区域。
从商族“商人”的起源入手,窥探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从商族“商人”的起源入手,窥探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自古以来,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往往与其所拥有的财富大小所挂钩,古代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上穿的是锦衣华服,吃的是凤髓龙肝,把玩的是世间珍宝,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但有那么一批财富可与之匹敌的商人,明明富可敌国,但社会地位却是天壤之别,明明腰包很鼓,却在人前直不起腰板,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便是这般低下。
一、“商人”的起源: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笔者认为若要追根溯源到原始社会时期,那么在原始经济中,其实每个人都是“以物换物”的经济主体,“商人”的划分还不足以得到体现,所以商人的出现应该是要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出现。
一直到初代王朝的建立,开始出现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区别,人与人之间渐渐有了尊卑之别和地位之分,这才有后文的商人地位变迁一说。
起初在夏商之争中,商族凭借贸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在战争中战胜夏王朝,后周朝取代商朝,商族百姓又沦落到奴隶阶级,商族农牧业因为生活所迫,渐渐发展起手工业,之后出现产品剩余现象,由此再重新做起贸易。
商族人因为天生的经济头脑(商朝六世亥就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君主)把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自此,人们就把生意做得好的人称为“商人”,这个称呼也一直延续至今。
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社会地位“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在春秋时期,社会已经将人划分士农工商的不同身份,纵有阶级的尊卑之分,但是对于商人不存在打压鄙夷一说,甚至当时的政治还是很支持经商活动的。
商人作为独立的一个阶级,是被允许参军参政的,其社会地位并不低下。
例如春秋时期著名的学者——子贡,作为孔子的十大爱徒之一,以其能言善辩和“瑚琏之器”的才华闻名于春秋各国,但除此之外,子贡是孔子师徒众人当中的首富,为支持孔子的理想出过不少力,是个被追求理想耽误的优秀商人。
由此可见,商人的身份在当时那个社会除了财富之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异样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烽火不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吸引了君主的所有注意力,只要是对取得战争胜利有利,其它的事情都可以退而求其次,如此,自然是无暇顾及到国家的内部结构。
试论两汉商业资本之流向及其对汉代社会之影响_施新荣
: “
; 第 一 是对 那 些 大 肆 挥霍 的 显 贵 主 要 是 对地 主 放 的 高 利 贷 第二 是 对 那
。
,
些 自 己 拥 有劳 动 条 件 的小 生 产 者 放 的高 利 贷 这 种 小 生 产 者 包 括 手 工 业 者 但 主 要 是 农 民 “ 因 为在 前 资本 主 义 社会 农 民 阶 级 必 然 是 这 种 小 生 产 者 的大 多 数 @ 可 见 在 封 建社 会 高 ,
,
、
、
业 资 本 更 多 更 快 地 流 向土 地 殖 货财
,
.
如 原 本是 儒生 的 张 禹 后 来 担 任了 皿 相 并 封 安 昌 侯
,
、
,
,
。
他 内
“
”
,
“
及 富 贵 多 买 田 至 四 百 顷 皆 径 渭 溉 灌 极 膏 胶 上贾 礴 之 田
,
,
、
,
。
再 如 东 汉开 国 功 臣
。
昊 汉 本 以 贩 马 自业 往 来 燕 蓟 间
。
,
,
,
,
。
,
,
产 和 个 人 消 费 外 另 一 部分 则 转 化 为高 利 贷 资本 但大 部分 却 流 向 了 土地 形 成 土 地 资本 先 看 转 化 为 高 利 贷 资 本 马 克 思 在 论 述 前资 本 主 义 社 会 高 利 贷 资 本 时 指 出 这 种 生 息资
。
,
,
。
,
本 有 以 下 两种 形 式
,
, , , ,
。
正 如桓 谭
。
今 富 商 大 贾 多 放 钱 货 中 家 子 弟 为 之 保役 趋 走 与 臣 仆 等 勤 收税 与封 君 比 入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 物踊腾跃 , 米至石万钱 , 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 , 高祖 乃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重租税以困辱之。 【 高祖对商人采取 ”双 严厉的限制和打击 ,同时还规定商人不准入仕 ,孝惠 、高后 “ 时 ,为天下初定 ,复弛商贾之律 ,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 为 吏。”J 时间来看 , ” 从 此条规定乃汉高祖制定并贯彻执行的。 不
20 09年第 3 期 第8 ( 卷 总第 4 期 ) 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t ̄ on O H N Q U V C TO A N E H IA O L G FS A G I O A I N LA D T C N C C LE E L
Vo18.N O. . 3
Jn, 0 q u .20
两汉商业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车彦
( 渤海大学 历史 系, 辽宁 锦州 1 11 ) 2 0 3
摘 要: 两汉商 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 曲折的过程, 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 西汉前期 , 由汉高祖的“ 贱商” 到文 景时的
“ 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 时“ , 抑商” 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 地位一落千丈, 但部分商人却坐上 了高官 , 地位殊荣 , 商 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 。武帝之后 , 政策逐步宽松 , 商人 、 地主 、 官僚 日益结合 , 会地位有 了更大 的提高 , 社 一直到东汉无 大的变
难看出 , 的“ 刘邦 抑商” 政策具有非常时期的临时措施的性质 ,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如晁错所说“ 今法 而且 主要是限制大奸商的奢侈 ,因为在 当时条件 下能够衣着 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商人已富贵矣 ; 尊农夫 , 农夫已贫贱矣。 贾集 团 ”商 华贵、 操兵乘马也决非一般小商所为 , 对于正常的商业活动不 律贱商人 , 但没有限制 , 反而提供 了许多方便 。 史称 :汉兴 , 内为一 , “ 海 开
铸, 运筹策 , 倾滇蜀之 民, 富至僮千人 。” 鲁人俗俭者 , “ 而曹邴
、
西 汉 前期
西汉初期 , 经济凋敝 , 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 , 牟取暴利 ,
致使物价飞涨 , 民不聊生 。史称 :汉兴 , “ 接秦之弊 , 丈夫从 军 旅, 老弱转粮饷 ,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 而将相或 乘牛车 , 齐民无藏盖 。……而不轨逐利之 民, 蓄积余业以稽 市
凭借强大经济实力 ,成为社会生活当中一股举足轻重 的社会
这种局面 的形成同汉初统治者采取“ 无为而治 ” 的政策 关梁, 弛山泽之禁 , 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 交易之物莫不通 , 力量 , 得其所欲,I 这种放任 自流的政策为商贾 的发展提供 了大好 是 分 不 开 的 。 "l l
时机 。
二、 汉武帝时期
“ 孝惠 、 高后之 时 , 内得 离战国之苦 , 臣俱 欲无为,【 海 君 ”j 2 在这 种“ 无为而治” 的思想指导下 , 复弛商贾之律,Ⅲ生 “ ” 主 一步 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文帝即位后 , 民冶铁煮盐 , 纵 放任私
人对 盐 铁 的产 销 。 文帝 前 元 五 年 ( 公元 前 15年 )“ 盗 铸 钱 7 ,除
治阶级所奉行 的基本经济政策 ,但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也并非
一
元前 12 ) 4 年 下诏“ 今訾算十 以上乃得宦 ……有市籍不得宦 , 成不变。 两汉时期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商人势力 的增强 , 推动 无訾又不得宦 , 朕甚愍之。訾算 四得宦……,[ ”1 2 大批商人 因其
经济力量雄厚在訾选 中占绝对优势 ,给富商大贾大开入仕之 门。由此可见 , 汉兴历经高祖 、 惠帝 、 高后 、 文帝 、 景帝六十余
氏尤甚……贳贷行贾遍郡国。 “ ” 齐俗贱奴虏 , 而刀间……使之 逐渔盐商贾之利, ……起 富数千万。 “ ”周人 即纤 , 而师史尤甚 ,
转毂 以百 数 , 郡 国 , 所不 至。 …故 师史 能致 七 千 万 。 Ⅲ 贾 无 … ” 司
Hale Waihona Puke 马迁感慨说“ 夫用贫求 富, 农不如工 , 工不如商 , 刺绣文不如倚 市门 ,I 今有 无禄之奉 , ”] t “ 爵邑之 人 , 而乐与之 比者 , 日 ‘ 命 素 封。”【 ’从刘邦的“ 】 贱商” 到惠帝 、 吕后 、 文景时的“ 惠商”商人 ,
统治阶级不断调整商业政策 ,从而导致 商人社会地位不断发 生改变。本文就西汉前期 、 武帝时期 、 西汉中后期至东汉末三 个 阶段 , 商业政 策对商人社会地位的影响进行探讨 。
一
年, 封建统治者一直对商业 活动采取 比较宽松 的政策 , 商人经 济实力增 强的同时 , 政治地位也开始上升 。 所以, 汉初虽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但是 民间工商业非但 没有萎缩 , 反而在全国统一 的有利条件下获得进一 步的发展 。 在汉初出现 了一大批 的富商大贾 , 如“ 诸 蜀卓氏……即铁山鼓
化, 所以说两汉商人 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 紧密相连。 关键词 : 西汉 ;东汉;商业政策 ;商人社会地位
中图 分 类 号 : 2 K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2 { 0 90 — 0 0 0 l7 — 17 2 0 )3 09 - 3
在绵延 20 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 “ 一直是统 仅 降低卖 爵的标准 , 还降低“ 訾选 ” 的标准 , 景帝后元二年 ( 公
汉武帝即位后致力 于“ 文治武功” 取代 了汉初 的休养生 ,
息, 对外战争不断 , 尤其是北伐匈奴。由于战争旷日持久 , 支出
浩大 , 国家财政到了人不敷出的地步。 与此相反 , 商人却得益于
汉初任其 自由发展的政策 ,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 ……县官大
令, 同时还 “ ” 衙 更造 四铢钱, l ” 以适应商业 活动 的需 要。文帝前 空 , 口 而富商大贾或口财役贫 , 转毂百数 , 废居居邑, 封君皆低首 元十二年 ( 公元前 18年 )又“ 6 , 除关无用传,1 "1 2 几乎完全解除 仰给 。 冶铸煮盐, 财或累万金, 而不佐 国家之急 , 黎民重困。 “ ”收 对商人的限制 。到景帝时基本循而未改 , 景帝前元 四年( 公元 武帝 为了从财政上支持中央集权的巩固与发展 ,对富商大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