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历史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历史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历史发展历程
1.古代国际贸易:早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沿着陆路或海上贸易路线完成的,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希腊和罗马的贸易贸易活动等。

2. 中世纪国际贸易:在中世纪,欧洲兴起了一批城市国家,如威尼斯、热那亚等,这些城市国家经由水路成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他们也实行海上殖民政策,开拓贸易市场。

3. 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的工业产品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

同时,工业革命也注定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从欧洲转向全球化,东西方贸易得以发展。

4. 二战后国际贸易:二战后,国际贸易飞跃式发展,尤其是GATT(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和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打破了贸易障碍和壁垒,加速了世界贸易流通,逐步形成了全球繁荣的经济体系。

5. 当代国际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当代国际贸易也发生了变化,例如电子商务与跨境商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互联、智能物流及实质性进展,为国际贸易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起源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古代文明如巴比伦、埃及和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始进行跨国贸易。

这些贸易活动主要以商品的交换为主,如粮食、纺织品、金属器具等。

这些早期的贸易活动为后来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1. 古代国际贸易阶段古代国际贸易阶段主要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76年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个阶段,贸易活动主要由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罗马、埃及等国家主导。

他们通过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进行商品的交换,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

这些贸易活动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中世纪国际贸易阶段中世纪国际贸易阶段发生在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贸易活动主要由欧洲的城市国家如威尼斯、热那亚、汉萨同盟等主导。

他们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路线进行商品的交换,如波罗的海贸易和地中海贸易。

这些贸易活动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文艺复兴的发展。

3. 近代国际贸易阶段近代国际贸易阶段发生在公元1453年至19世纪末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贸易活动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加速发展。

欧洲列强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成为主要的贸易大国,他们通过殖民地和海外贸易路线掌握了世界贸易的主导权。

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现代国际贸易阶段现代国际贸易阶段发生在20世纪以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快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利。

同时,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争端的增加等。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一、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15至17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因此西欧国家为了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而普遍实行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晚期,由于工场手工业与航海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商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限制金银流动无助于获取更多的资本,于是管制金银出口变为管制货物进出口,同时采用奖励出口的政策手段,保证并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收入金银的目的。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于促进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它就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英国自由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废除《谷物法》。

2.简化税法并降低关税率和减少税目。

3.废除原航海法。

4.取消特权公司。

5.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

6.同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这一时期,很多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世界市场竞争激烈;两次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路发生严重困难。

此时各国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并争夺国外市场,先后走上了保护主义的道路。

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带有显著的侵略性与扩张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超贸易保护政策或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四、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1.是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是一场范围更广的贸易自由化运动,而不像以往的局限于欧洲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与推动者4.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5.它存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且是有选择性的(二)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取代2.贸易政策措施向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3.贸易政策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边和多边谈判与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4.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1.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方针 2.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3.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对接战略 4.渐进式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整理课件
第四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基本上可以归为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 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整理课件
一、进口替代型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战 略指以国内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 以努力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均选择了这样的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具有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整理课件
(三)理论基础—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
1. 生平:
曾任过英国财政大臣顾问,英格兰银行董事和人寿 保险公司董事长。 先是自由贸易主义的拥护者,经济大危机后成为超 保护贸易论的代表人物。 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论》, 书中的观点为西方各国制定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 理论依据。
整理课件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5.贸易保护政策隐蔽化 6.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整理课件
7.保护的商品范围广泛化
8.“新兴市场”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争夺的新目标
整理课件
(三)新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 1.战略性贸易政策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政府干预, 支持企业进入战略性产业内,形成竞争优势,扩大 产品出口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重要手段
“单边主义”政策趋向强硬
整理课件
二、欧盟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
欧盟以立法形式 制定贸易政策
整理课件
立法机构
1.理事会 2.委员会 3.欧洲议会 4.欧洲法院
整理课件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里程碑。

一、国际贸易的起源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贸易的兴起,标志着国际贸易的初步形成。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1. 古代贸易时期古代贸易时期,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地中海地区的商业城市如罗马、雅典和迦太基也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

2. 欧洲殖民时期欧洲殖民时期,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建立了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控制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实现了对贸易的垄断。

同时,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也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生产力大幅提高。

这导致了商品生产的大规模增长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展。

工业品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产品。

4. 全球化时期20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行,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跨国公司的兴起,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国际贸易的重要里程碑1.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署1947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署标志着国际贸易规则的建立。

GATT的目标是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了GATT,成为国际贸易的全球管理机构。

WTO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

3. 区域贸易协定的兴起近年来,区域贸易协定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跨太平洋火伴关系协定(TPP)等的兴起,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二)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多元化 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继续占据主导地 位 2.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3.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三)贸易竞争方式多样化 1.竞争手段综合化 2.利益集团化 3.竞争有序化
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则、标准 逐渐融合趋同,利用世界贸易 组织来实现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国际贸易的历史 演变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国 家 的 产 生
剩 余 产 品 的 出 现
日 用 品 很 少
奴隶社会国际贸 易的商品结构
奢 侈 品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东方国家——丝绸、珠宝、香料 西方国家——呢绒、酒等
手工业品 比重明显 上升
国际贸易的中心: 阿拉伯民族、中国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1.许可贸易——技术所有人收取一定 的报酬后,允许他人按技术所有人拥 有的技术实施、制造、销售该技术项 下的产品。
只转让使用权, 不转让所有权
2.技术咨询与服务——掌握技术的一方收 取一定的费用,就某一技术问题提供咨询 或服务。 3.合作生产——两个国家的企业根据所签 的协议,在某项或几项产品的生产中、销 售上联合行动。
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
自 然 人 流 动
商 业 存 在
境 外 消 费
跨 境 交 付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其地 不区 平间 衡发 展 极
结 构 高 级 化
高 速 发 展
(二)国际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是科 学技术传播的 主要途径
国际技术贸易——不同国家的企业、 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 条件,出售或购买其技术使用权的 行为。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特点
(1)战后自由贸易化的倡导者 是美国
(2)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反映 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3)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 多边贸易合作实现
(4)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 衡
背景: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产业垄断资产 阶级和劳工团体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此外,由于工业国家发展 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 各国纷纷效尤,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
二、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完 全相同。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如废除谷物法、废除航海法、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等。
美国和西欧: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 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主要是保护关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 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 限制进口的措施。
(1)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发展难免受到国内市场 相对狭小的限制,加上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率低下,在国际市场缺 乏竞争力,难以扩大出口,从而阻碍了进口替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随着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代替了 消费品进口,不仅不能减少外汇支出,平衡外汇收支,反而导致国 际收支的恶化。
案例:荷兰病和山西经济
二、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 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 部门发展的政策。其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替代进口产品,以减 少本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6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精选文档

6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精选文档
其一,出口替代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 其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三,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其四,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局限: 首先,加深了出口加工工业的对国外市场、 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 其次,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引进大量外资使本国主要经济部门 为外资所控制,外债急剧增长。 第四,收入不均现象同样存在。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3)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 护政策,(1)它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 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 场的垄断;(2)保护的对象是垄断资 产阶级;(3)保护的手法也趋于多样 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 出限入的措施。
(二)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的主要内容 即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和 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品出口, 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 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次级外向战 略。
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特点: (1)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 (2)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 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 (3)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有廉价劳动力 优势。 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自由贸 易政策:较低的进口关税、较少使用非 关税壁垒、低估本国币值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4)
四、贸易自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世界 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倾向。但战后是 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5)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它形成于70年代中期。 第一,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 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取 代。 第二,贸易政策措施朝制度化、系统化和综 合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其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 边和多边谈判与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 段。 第四,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对外贸易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政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等。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进口贸易,同时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对外投资也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以进口和出口并重为主要特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开始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一些重点产品实行出口补贴等。

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一带一路”为基础,以推动“走出去”战略为主要特点。

政府加大对外投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实施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为企业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不断适应和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仍将继续发生变化和演进。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入自由竞争时期。 1.英国产业革命后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2.与英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和西欧
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可编辑ppt
3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3)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 护政策,(1)它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 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 场的垄断;(2)保护的对象是垄断资 产阶级;(3)保护的手法也趋于多样 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 出限入的措施。
可编辑ppt
9
(一)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
▪ 依据之一: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摆脱
发达国家剥削和控制,避免贸易条件恶 化和国际不平等交换的重要途径。
▪ 依据之二:进口替代是工业化的主要推
动力。
▪ 依据之三: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平衡
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
▪ 依据之四: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扩大
就业的有效途径。
可编辑ppt
20
二、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
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综合式的贸易发展模式。
(1)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
(2)出口不仅仅为获取进口所需的外汇,还要 研究通过出口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结 构改造,带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
(3)进口不仅仅为满足国内市场的生产和需要, 同时要积极为发展出口服务。
可编辑ppt
21
管理外贸的手段与措施:
制定计划、审批外贸企业、外汇留成、 税收制度、银行信贷、奖励办法,把对 外贸易置于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
可编辑ppt
15
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特点:
(1)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
(2)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 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体制的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体制的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体制的发展引言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实现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贸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政策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着眼,探讨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体制的发展。

一、古代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在古代,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等陆上贸易通道进行的。

古代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当时,各国对外贸易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加,古代国际贸易政策逐渐向自由贸易倾斜。

在公元前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自由贸易政策逐渐成为主流。

英国通过废除贸易壁垒、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二、现代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国际贸易政策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20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各国普遍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试图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达到顶峰,各国纷纷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

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国际贸易政策逐渐向自由化发展。

1947年签署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为推动自由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GATT的原则之一是非歧视,即以最惠国待遇原则对待各成员国。

这也推动了贸易壁垒的降低和自由贸易的推进。

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政策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WTO于1995年成立,取代了GATT。

WTO的任务是管理国际贸易规则并推动自由贸易。

WTO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政策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国际贸易政策体制的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从双边贸易协定到多边贸易协定的转变。

在古代,贸易活动往往是通过双边贸易协定进行的,各国根据自身利益进行谈判并达成贸易协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趋向多边化。

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及其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合作的重要方式。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国际贸易规则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及其影响。

一、历史演变国际贸易规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贸易中,商人们约定规则,以避免纠纷和不公。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规则也在不断演变。

在1494年签署的托尔德西利亚条约中,设立了贸易关税的制度。

这个条约是现代贸易协定的基础。

到了20世纪,随着世界各国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对贸易规则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在1947年,美国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这一协定确立了关税减免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等现代贸易法的基本框架。

二、现状分析当前,国际贸易规则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以下是几个现状分析。

1.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在回归“美国优先”政策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干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越来越高。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和产业。

这为国际贸易带来了许多挑战。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2. 新技术的影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贸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

另外,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将对贸易规则和机制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3. 环境和气候变化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引发了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将对产业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在贸易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规则也应该同步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未来展望未来,国际贸易规则将继续发生变化。

下面提出一些未来展望。

1. 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部分。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

它是国家之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繁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国际贸易古代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

当时,古埃及以尼罗河为交通要道,与中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交换了粮食、纺织品、金属等商品。

古巴比伦则通过波斯湾与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交换了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

2. 中世纪的贸易中世纪是欧洲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欧洲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

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成为贸易中心,通过陆路和海路与东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这段时期的贸易以丝绸、香料、珠宝等奢靡品为主。

3. 大航海时代的贸易大航海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欧洲国家进行海上贸易的时期。

欧洲各国纷纷派遣航海家探险,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葡萄牙的达·伽马、西班牙的哥伦布等人成功发现新大陆,开启了欧洲与美洲、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大宗商品如糖、咖啡、烟草、黄金和奴隶等为主。

4. 工业革命与贸易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大幅增长,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来支撑。

因此,欧洲国家开始寻求新的贸易火伴和市场。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动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加快了贸易的速度和规模。

5. 20世纪以来的贸易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和频繁。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代国际贸易以创造业产品、农产品、石油和矿产资源等为主要贸易商品。

6. 当前国际贸易的趋势当前,国际贸易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限制增加,对国际贸易造成为了一定的压力。

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启示贸易,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的制定和演变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简单的物物交换到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复杂的国际贸易体系,贸易政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区域范围内,受到地理、交通和政治等因素的限制。

各国的贸易政策相对简单,往往侧重于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和对重要物资的管控。

例如,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会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对经济的控制。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国家开始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在这一时期,重商主义成为主流的贸易政策思想。

重商主义强调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金银财富,主张政府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这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了贸易争端和冲突。

进入 18 世纪,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开始逐步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自由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

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大力倡导自由贸易政策,通过降低关税和取消贸易限制,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

然而,自由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20 世纪初,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竞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20 世纪30 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爆发,各国纷纷采取以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试图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但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不仅未能解决经济危机,反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国际贸易大幅萎缩。

二战后,为了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动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GATT倡导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逐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古代国际贸易古代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代文明时期。

当时,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发达的国家进行了跨地区的贸易活动。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农产品、纺织品、金属和奢靡品等。

这些贸易活动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例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

2. 中世纪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时期,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探索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国家成为主要的贸易强国。

他们通过建立殖民地、探险和海上贸易来扩大贸易网络。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香料、丝绸、茶叶和奴隶等。

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引领了贸易模式的转变。

工业化的国家开始大规模生产商品,并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自由贸易思想的兴起促使国家之间取销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4.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贸易行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成立。

WTO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和贸易自由化。

它通过制定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和促进贸易谈判等方式,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和稳定。

5. 当代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在当代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密切和相互依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国际贸易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争端的增加和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等。

总结: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中世纪、工业革命和当代等阶段。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格局也在不断演变,从简单的商品交换逐渐转变为复杂的全球价值链。

在这种演变中,各种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国际组织的建立、经济体制和技术进步等。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和影响因素。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贸易时期,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在这个时期,贸易主要以商品交换为主,没有任何贸易限制。

欧洲主要国家占据了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英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和航运业。

这个时期也是工业革命的时期,制造业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是保护主义时期,即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各国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自己国内工业的发展。

这种保护政策导致了贸易战,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限制贸易。

在二战结束后,各国为了重建国家经济逐渐放弃了保护主义政策。

第三阶段是全球化时期,即20世纪末至今。

在这个时期,全球化趋势逐渐形成,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贸易更加便捷和快速。

全球价值链的出现,让贸易从传统的商品贸易转变为产业链之间复杂的交互联系。

全球化时期,贸易的不平衡和不公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二、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取计划经济,贸易主要由政府控制。

市场经济国家则采取市场经济制度,贸易更加自由和无障碍。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之一。

欠发达国家往往依赖出口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他们通常出口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而进口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出口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同时也需要进口原材料。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概述: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方式和规模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物物交换演变为现代的货币贸易。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古代贸易:古代贸易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人们通过交换自己拥有的物品来获得所需的物品。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促进了丝绸、茶叶、磁器等商品的交流。

2. 中世纪贸易:中世纪时期,贸易逐渐从地区性发展为跨国贸易。

欧洲的汉萨同盟成员国通过海上贸易网络,将商品运往远方。

此外,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如威尼斯和热那亚也成为繁荣的贸易中心。

3.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标志着贸易的重大突破。

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开始探索新的贸易路线,开辟了亚洲和美洲的贸易通道。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的贸易扩张,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融合。

4. 工业革命与贸易: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和美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商品,并通过贸易将其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导致了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5. 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为了促进贸易的公平和自由,国际贸易组织相继成立。

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它于1995年成立,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6. 当代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贸易更加便利,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实现了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化交流。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为了一定的影响。

7. 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贸易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各国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此外,贸易还促进了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一、重商主义15—17世纪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典型的保护贸易政策1.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其理论基础是以托马司•孟(Thomas. Mun)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坚持货币差额论,晚期的重商主义坚持贸易差额论。

重商主义的合理性:第一,看到了货币在商品经济中重要作用。

第二,贵金属是价值的代表。

第三,强调了鼓励出口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第二,错误地把贵金属直接等同于物质财富。

第三,割裂了进出口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自由贸易政策18世纪中至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一种开放性的贸易政策。

1.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法等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迫切的希望打开世界市场。

自由资本主义盛行,表现在贸易政策上,就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以英国为例,法律方面,英国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关税方面,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取消贸易垄断,下放贸易经营权,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19世纪,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三、保护贸易政策西方相对落后的工业国为避免国外竞争,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贸易措施。

保护幼稚工业论保护幼稚工业论,是著名的李斯特提出的。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修补与解释已经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出现原因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

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

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

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

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

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中,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

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出现背景当英国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德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停留在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时代。

在这个国家,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的最大愿望就是,使德国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能与英国分庭抗礼。

他们迫切地感到,德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德国是个后进的国家,因此德国的经济学必须是后进国家的经济学。

于是,一个有名的贸易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便应运而生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成为其代表人物。

1990年保护政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李斯特是亚当·斯密的批判者。

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自由贸易的主张,代表着英国有产阶段的利益,他们不仅要求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开展自由竞争,这有利于英国发财致富,却会牺牲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指出:“在这种情况(自由贸易)下,整个英国就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城市。

……最上等的美酒就得供应英国,只有最下等的劣酒才能留给自己,法国至多只能干些小型女帽业那样的营生。

德国看来对英国世界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贡献,只有一些儿童玩具、木制钟、哲学书籍等,或者可以有一支补充队伍。

他们为了替英国人服务,扩大英国的工商优势,传播英国文化,牺牲自己,长途跋涉到亚洲或非洲的沙漠地带,就在那里沦落一生。

”李斯特为德意志民族发出抗议的呼声:“德国人为英国砍伐木材、生产扫帚和牧羊已经够久了。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

该书着重分析了德国的历史和现实,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贸易保护的思想。

作为贸易保护的立论基础,李斯特首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说,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共分为五个时期,即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和农工商时期。

不同的时期,应当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头三个时期属于贸易政策的第一阶段,“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农业上求得发展;第二阶段是,用商业限制政策,促进和保护工业、渔业、海运事业和国外贸易的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限制的竞争,使从事农工商业的人们在精神上不致松懈,并且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去保护既得的优势地位。

按照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都有好处,如果一种商品,在别国的生产费用较低,就无须在本国生产,因为花钱向别国购买更为合算和有利。

李斯特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经济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目的是发展本国的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

古典贸易理论只是强调落后国家可以花钱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只是着眼于眼前使用价值的增加,而没有考虑到一个国家,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生产力的进步。

向别国购买廉价商品,虽然从表面上看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德国等落后国家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德国将永远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

而保护性关税,起初虽然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但经过一定阶段,生产力提高了,商品价格和生产费用就会跌落下来,甚至会跌到外国商品以下。

因此,“保护性关税如果会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这就是说,为了生产力的发展,即使暂时牺牲一些使用价值,也是值得的。

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一切生产力中,没有一种比得上工业。

在他看来,工业是资本和劳动岗位的创造者,一个国家,如果只从事农业生产,就好比一个人只用一只手进行工作。

但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个落后国家如果没有保护,要想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很多都是幼稚工业,还没有走向成熟,羽翼未丰,经不起先进国家廉价商品的冲击。

只有对其中一些有前途的工业进行保护,才能使它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就好比一只雏鹰,必须经过精心的哺育,才能展翅高飞,搏击风雨。

在李斯特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德国最终实现了工业化,跃进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主要内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

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

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动态分析(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必须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农工商业时期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斯特认为,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李斯特正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主张在农工业时期的国家必须采取保护贸易的政策。

李斯特认为,在当时,如果英国的自由贸易学说不加区别地应用于各国,就会使先进的英国商品充斥落后国家,包括李斯特的祖国──德国。

从短期来看,落后国家可以买到一些廉价商品,似乎占了便宜;但从长远看,落后国家的工业却因此发展不起来,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就会长期居于落后地位和从属地位。

反之,如果德国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从短期看,某些商品价格,特别是先进的工业品价格是高一些,但是,为了培育自己的民族工业,就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

经过一段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起来了,原来依靠进口的商品──先进工业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

这样,看起来似乎开始时减少一些财富,但却通过保护贸易,发展了自己民族的生产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李斯特说:“保护关税如果会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

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

他承认当时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但认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由于当初政府的扶植政策所造成的。

德国正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应实行在国家干预下的保护贸易政策。

李斯特主张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

他认为,工业发展以后,农业自然跟着发展。

因此,他提出的保护对象有几个条件:①幼稚工业才需保护。

②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内还不能扶植起来时,也就不需再保护。

③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

④农业不需要保护。

基于李斯特主张保护的是幼稚工业,并且主要是通过关税保护,所以,人们把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称作幼稚工业保护论或关税保护贸易理论。

编辑本段中心内涵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

内容:①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②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