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专访

合集下载

在戏曲现代性的探索和实践中——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访谈录

在戏曲现代性的探索和实践中——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访谈录

陈法玉(以下简称陈):张导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家乡《创作评谭》杂志的专访。

您曾在2007年被《中国戏剧》杂志推举为“新世纪杰出导演”,是六位被推举人中唯一的一位戏曲导演,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导演。

您是江西儿女的骄傲。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让更多家乡人了解您艺术创作的经历和成就,增强江西的文化自信。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与赣南、与江西的情缘。

张曼君(以下简称张):我的祖籍是江西省上饶市,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

“文革”时期,我在赣南小学毕业,却因为出身问题没能继续上中学,后辗转就读于一家民办中学,并随学校移至当时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赣南的上犹县。

16岁那年,我几经波折成为上犹县采茶剧团的一名演员。

由于我有较好的表演天赋,独唱革命歌曲和样板戏在当地很有名气,在县剧团里成了台柱子,演出很多。

主要节目是样板戏、小歌舞、小话剧、对口词、表演唱、三句半等。

除此之外,我还担任报幕员。

我演的第一个戏是小歌剧《红旗二号》,在戏里演一个有点自私的小女孩儿,也属于“女一号”。

那时候,县剧团有很多下放来改造的所谓“反动权威”,其实他们都是很好的艺术家,是我艺术起步阶段最好的老师。

每到排戏的时候,他们都会要求我写角色自传、剧本分析。

我不会写,他们就一边启发我思考,一边详细讲解。

写出来后,又帮我找出其中的问题,认真加以纠正。

所以,在这方面我比一般的演员基础要好,除却从小比较喜欢阅读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过这样的积累和锻炼。

当时唱戏都用普通话,所以我用普通话唱采茶戏,也用普通话演过评剧《向阳商店》、湖南花鼓戏《送货路上》《打铜锣》等,也用唱歌的方法演过整出的京剧《红灯记》(饰演李铁梅)、《龙江颂》(饰演江水英),本期文艺家:张曼君,江西上饶人,出生于江西赣州。

戏曲导演,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导师,原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京剧《马前泼水》《水上灯》《钦差林则徐》《青衣》;昆曲《一片桃花红》;越剧《梅龙镇》;评剧《红高粱》《母亲》;河北梆子《晚雪》《孟姜女》;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川剧《欲海狂潮》;湘剧《李贞回乡》《月亮粑粑》;晋剧《大红灯笼》;蒲剧《山村母亲》;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小乔初嫁》;锡剧《二泉映月•随心曲》;秦腔《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等。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1. 引言1.1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赣南采茶戏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赣南采茶戏在赣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流行背景主要源自赣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采茶戏的表演内容多以赣南地区的传统故事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赣南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文化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传统。

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员们常常会穿着传统的茶农服装,演绎着与采茶相关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还受到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和推广。

一些赣南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上,常常会邀请采茶戏演员表演,使得这一地方戏曲剧种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

1.2 赣南采茶戏的意义和特点赣南采茶戏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

通过采茶戏,人们可以了解到赣南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采茶戏的剧情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反映了赣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赣南采茶戏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其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歌唱、对唱,也有武戏、乱弹等元素,具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悠扬动听的曲调,让观众沉浸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转变,采茶戏也在不断更新剧情、调整表演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些青年演员也在努力学习传统戏曲技艺,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赣南一带是茶叶产区,茶农们在采茶的闲暇时光组织起来演出小戏以娱乐自己。

这些小戏以赣南地方方言为语言载体,以茶采为题材,表现当地茶农的生活、疾苦和欢乐,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访赣南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宇俊

访赣南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宇俊

访赣南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宇俊2015-3-25 07:52来源:赣南日报浏览:100摘要: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舞蹈主要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宇俊在赣州的家,和他聊起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聆听他的采茶戏人生。

张宇俊自幼酷爱采茶戏,15岁开始学习表演采茶戏,1960年进入赣南文艺学校学习,师承赣南采茶戏著名老艺人谢德胜老先生,潜心学艺。

1962年分配到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1964年在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剧中饰演男主角,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地区现代戏会演,次年赴北京并进怀仁堂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参加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彩色戏曲艺术片,首开赣南采茶戏走上银幕之先河;1964年至2004年间,先后参加上海唱片社、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长江戏话》等专栏,录制《怎么谈不拢》《睄妹子》《补皮鞋》等剧目和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

据传,赣南地区的客家先民们,为求生存,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山上垦荒种茶,常常一边采茶一边唱着采茶歌。

“采茶歌是采茶戏的胚胎,”张宇俊说,“由采茶歌发展成的采茶灯是采茶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但还不是戏。

直到江西安远九龙山的茶农把由群舞形式的采茶灯改为二女一男,即大姐、二姐和茶童为主的采茶灯对唱形式,并通过这三个人物载歌载舞上山采茶,茶童手摇纸扇、插科打诨、调节气氛,传递出一种劳动的欢快情绪,这才形成了有人物、有事件、有情节、有时间、有地点的笫一个原始的赣南采茶传统戏——《姐妹摘茶》。

”张宇俊告诉记者,赣南采茶戏来源于民间,它反映的事件大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补皮鞋、捡菌子、磨豆腐、打猪草、盘花生等等。

当然其中会贯穿爱情、人情、亲情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纠葛纷争和较量,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人间喜剧。

“喜剧风格是采茶戏的主要特征,哪怕是悲剧也用喜剧手段演出,从而使悲剧显得更加健康有力。

”张宇俊说。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1. 引言1.1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茶农,在采茶工作之余创作并表演的一种戏曲形式。

据传统,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茶农们在采摘茶叶的间隙,利用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表演一些简单的曲艺节目来娱乐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即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以说是与茶产业紧密相连的。

在茶叶丰收的季节,茶农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通过表演采茶戏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乐趣。

这种表演形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符号。

1.2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意义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赣南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表现形式,赣南采茶戏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赣南采茶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古代,赣南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主,而采茶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产活动。

采茶戏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采茶的场景和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劳作和智慧,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使赣南采茶戏成为了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传承了赣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

在演出中,赣南采茶戏不仅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元素,还融入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元素。

观看赣南采茶戏不仅可以欣赏其精彩的艺术表现,更可以感受到赣南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弘扬当地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传承了赣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气息。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清朝中期,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赣南采茶戏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较大影响,是当地民众喜爱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近年来,赣南采茶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

本文将对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浅谈。

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剧本内容、演出形式和传播媒介等方面。

在剧本内容方面,赣南采茶戏一直以描绘田园生活和民间故事为主题,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改变,剧本内容也在不断创新。

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故事被融入剧本中,引导观众思考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增加了剧目的时代感和观赏性。

在演出形式方面,赣南采茶戏的演出传统上就是由文武生、老生、小生等角色组成的传统人物类型,在现代演出中,引入了新的表演手法和舞台布景,加强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

赣南采茶戏还积极借鉴其他地方戏曲的精华,进行融合创新,使得戏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在传播媒介方面,赣南采茶戏也不断进行转型,利用互联网、移动端等新的传播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了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

在当今社会,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然而赣南采茶戏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却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赣南采茶戏的演出服饰、道具等都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特色,演员们也在表演中传承了古老的表演技艺,这不仅使得戏曲艺术得以传承,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也在努力挖掘和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土民情等元素融入戏曲中,使得戏曲更贴近生活,更有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是观众的口味不断变化,年轻观众对戏曲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现代娱乐形式的竞争日益激烈。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一种深受江西赣南地区人民喜爱的传统地方戏曲,它的诞生和发展与当地的茶文化息息相关。

赣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而采茶戏便源于茶园采茶的生活场景,以其纯朴、朴实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戏曲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交融,赣南采茶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赣南采茶戏在题材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赣南采茶戏多以茶园采茶、生活琐事为题材,表现农村劳作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剧情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尝试挖掘和塑造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话题,如城乡结合、家庭矛盾、职场纠葛等,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更易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增强了戏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在舞台表演方面,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尝试融入现代化的元素,如灯光、音响、舞美等设备,使得演出更加生动、震撼,增强了戏曲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一些团体还将赣南采茶戏与其他形式的艺术进行融合,如舞蹈、音乐等,使得戏曲更富有层次感和多样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赣南采茶戏在传播途径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上,赣南采茶戏多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演出,即在乡村集市、村庄广场等地演出,受众相对有限。

随着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传播和推广,如制作微电影、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赣南采茶戏推向更广泛的观众,使得戏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赣南采茶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上,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往往依靠口口相传和师徒传承,受到外界影响较少。

如今,一些戏曲团体开始注重培养戏曲人才,组织戏曲培训班、学校戏曲社团等,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学习赣南采茶戏,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赣南采茶戏在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浅谈赣南采茶戏

浅谈赣南采茶戏

浅谈赣南采茶戏作者:肖化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6期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

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江西省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流沙河曾说“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赣南客家采茶戏就是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安远,信丰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二、采茶戏的发展阶段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

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

”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

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

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

二月采茶……。

”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喃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

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

赣南采茶戏漫谈

赣南采茶戏漫谈

赣南独特的地方戏剧——赣南采茶戏赣南(1)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钟,他是结合了当地民间灯彩和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一种表现普通百姓为主的地方剧种,生活气息浓厚,语言丰富生动,表现诙谐幽默,是客家艺术的瑰宝。

虽然该剧有许多弊端。

但还是有很多人独爱这种戏剧。

赣南采茶戏主要集中于于都县,该戏又叫做半班戏。

赣南由于其当地的地理特点而适合种植茶树,故而盛产茶叶,由此产生一系列与采茶有关的活动。

据现有资料发现,采茶戏答题来自于采茶歌、采茶调(2),也有的是再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茶灯(3),并且与其他艺术结合不断地发展完善。

可以说,采茶活动是采茶戏生活根基,采茶调正是其最初的艺术形式,采茶灯则是其歌舞兼备的进一步体现。

这就可以解释赣南采茶戏的名字为什么要加上“采茶”二字了。

高雅或者深沉,那是八竿子打不着。

在戏中,大都是一些低沉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或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者是为了追求男女间自由的恋爱,故而滋生出那一段欢快的故事来。

这些拒绝大部分是喜剧,像《上广东》、《瘸子娶妻》、《满妹子出嫁》,以喜剧性的故事结尾,大多都没有悲剧性因素掺杂其中,即使是故事当中出现一些困难,也会在结尾的时候得以解决,终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

在《上广东》这出戏中,男主人公阿祥要去广东打工,在路上一家姓史的老板娘开的客栈投宿时有这么一段对白:(阿代表阿祥,娘代表老板娘)阿:老板娘,你这点叫什么名字?娘:客官,外面的招牌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阿:你的招牌太高,我是近视眼,看不清楚哇!娘:噢!奴家的店名叫做“史家老店”。

(阿起身走,娘拉住)客官不要走啊。

阿:你都开过开绝哇,什么店不好开开间死佬店。

娘:不是,客官没听清楚,是“史家老店”。

阿:噢,是屎家老店,老板娘,你祖宗也蛮缺德哇,百家姓上什么不姓,做什么姓屎,这碰碰臭臭的东西。

······这里阿祥因把史家老店误听成是死佬(4)店,而把史字当成是屎字,让人听起来感觉浓厚的生活气息,诙谐幽默。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采茶戏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地区传统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采茶戏起源于宋朝,源于当时南昌县横江(现龙南县三畈乡)的采茶民间活动中的歌唱和舞蹈,多次演变和改进后形成了现今的采茶戏。

该戏是一种渔业、农业和手工业合一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采茶戏经历了较为丰富的变化。

作为江西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采茶戏在今天的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采茶戏的历史和文化,需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同时也需要探索创新和发展的方法,为采茶戏的传统和现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传统的创新传统的创新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

在采茶戏的传统中,有很多值得发扬的部分,例如采茶歌的歌词、舞蹈动作的形式、服装的样式等,都是可以进行创新的。

创新可以是对传统的延续和发扬,也可以是对传统的改变和创新。

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更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采茶戏舞蹈动作大多是以手势为主,较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例如身体动作、舞美效果、音乐表现等,增加表演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演出质量。

二、现代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采茶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可以与其他的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现代感的表演形式。

比如,可以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崭新的表演节目。

例如,可以将现代的时尚元素和采茶戏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的服饰和化妆来营造出现代感强烈的演出形式。

还可以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交融,增加表演的多彩性和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可以将采茶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表演效果等。

三、产业化的推动采茶戏作为江西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演艺形式,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赣南采茶戏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赣南采茶戏在题材选择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以采茶为主题,围绕着农民采茶的生活展开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近年来,采茶戏开始开拓更多的题材,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丰富了戏曲的内容,增加了观众的选择空间。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采用的是四角楼和拉板座的舞台形式,表演者以唱为主,配以动作、舞蹈等形式展示故事情节。

而现代赣南采茶戏开始引入了更多的舞台道具和灯光效果,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享受,使得整个演出更加华丽而生动。

赣南采茶戏在音乐演奏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音乐主要由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音乐旋律单一,节奏较为单调。

而现代赣南采茶戏开始引入了更多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笙等,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更强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增加了观众的听觉享受。

赣南采茶戏在剧本创作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剧本结构较为简单,故事情节围绕着采茶生活展开,没有太多的情节发展和转折。

而现代赣南采茶戏开始注重剧本的编排和情节设置,增加了角色的冲突与变化,使得剧情更加复杂和吸引人,增加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赣南采茶戏在宣传推广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主要通过地方性的演出和宣传来吸引观众,没有太多的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

而现代赣南采茶戏开始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演出团队的互动交流、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与观众的沟通,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赣南采茶戏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得这一传统戏曲形式得以延续并吸引更多的观众。

今后,赣南采茶戏应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方向,保持与时俱进,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提升表演水平,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使得赣南采茶戏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色彩。

它不仅是一种戏曲艺术,更是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

在这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戏曲形式中,人文色彩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

赣南采茶戏体现了当地的农耕文化。

江西赣南是一个以茶叶产业为主的地区,而采茶戏就是以采茶为题材的地方戏曲形式。

在这一戏曲中,观众可以看到茶农们在茶园里辛勤劳作的情景,体会到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生活。

采茶戏通过美妙的歌舞和精彩的表演,将茶农们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承载了农耕文化精神的戏曲形式,传承着赣南地区丰富的人文底蕴,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赣南采茶戏凝聚着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这种地方戏曲形式紧密围绕着茶园和茶山展开,歌颂了茶农对土地的感情和对自然的崇敬。

在赣南采茶戏中,土地和自然被赋予了灵性和情感,它们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与人物角色一起构建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观众在观赏这样的戏曲表演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对土地的深情厚谊,也能够领略到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从而加深了人们内心对土地的依恋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赣南采茶戏让人们重新审视和珍惜土地和自然,这种热爱和敬畏的人文情感在戏曲表演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赣南采茶戏还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戏曲形式中,茶农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他们用歌舞和表演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观众在观赏这样的表演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由此也加深了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赣南采茶戏不仅是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更是赣南人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

赣南采茶戏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这一戏曲形式中,茶农们不仅展现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而赣南采茶戏则是一个在当地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

近年来,赣南采茶戏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色、创新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更好地展现赣南采茶戏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色。

赣南采茶戏是一种流传于赣南地区的民间戏曲形式,它以茶叶采摘活动为背景,通过表演、歌唱和舞蹈等形式,展现了当地采茶民俗和茶文化。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多以农家小院或茶园为舞台,演员们穿着传统民族服饰,以轻盈柔美的动作和清脆悠扬的歌声,来歌颂茶文化和劳动生活。

而在剧情方面,赣南采茶戏则多以爱情故事、劳动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整个表演形式真实质朴,让人感受到了赣南地区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赣南采茶戏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发展。

最显著的就是赣南采茶戏的现代化表演形式。

在传统采茶戏中,演员们多以手提花伞、面扇为道具,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身段来表现爱情和劳动的故事。

而在现代化创新中,赣南采茶戏引入了舞台灯光、音响效果和舞美设计等元素,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观赏性。

一些新颖的编排和剧本也开始出现,演员们不再受限于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

这种现代化的表演形式,既能吸引年轻观众,也能让赣南采茶戏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增加了其传播和传承的可能性。

在推广和传播方面,赣南采茶戏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传统上,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范围主要局限于当地乡村地区或农村集市,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开始向城市和大众娱乐市场拓展。

一些专业的戏曲团体和文化机构开始精心策划赣南采茶戏展演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公益演出和文化节庆等形式,将赣南采茶戏推向更广泛的受众。

这种推广方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南采茶戏,也能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

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赣,缘于境内有两条江,一条章江,一条贡江,章、贡两江在赣州汇合成为赣江,江西省由此简称“赣”,章贡两江流域也称为赣南。

赣南采茶戏是在赣南三万九千多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伴随着七百九十多万客家儿女的生存与繁衍产生发展起来的。

它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故有“中国戏曲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的美誉。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据有关文献记载,赣县自宋朝起则有名茶列为“贡品”。

安远县的九龙茶,清雍正五年,取以作贡,计正额六十斤。

每年阳春三月,闽、粤等省茶商,云集于此,采购春茶。

茶女采茶时,常唱“采茶歌”,后发展成联唱形式的“十二月采茶歌”。

在赣南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叫“顺采茶”,从十二月倒过来唱到正月的叫“倒采茶”,唱春夏秋冬的叫“四季茶”。

这些茶歌受粤东采茶灯以及当地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灯彩艺术的影响,又加以茶篮纸扇等为道具,载歌载舞,而发展成为采茶灯,人称“茶篮灯”。

永远:来自传统,也来自创新——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

永远:来自传统,也来自创新——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

艺术视点赣南是哺育中国革命的大地母亲。

我有诗句如此感叹:“能把苦难做成种种美食的女人/叫做母亲/能把注定做不成美食的苦难/悄悄吞咽的 女人/叫做母亲。

”其实,男人何尝不是如此?我在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里,就看到了这样的男人——他有个小名叫米桶,因为名字吉祥,因为会唱采茶,因为百家有难需要他,群众选他当上了村长。

然而,在“前线断了给养,后方已无食粮。

打仗误了春耕,夏荒人也发慌”的日子里,他以“勒紧裤带捆腰杆,把自己箍成两道弯”的坚忍精神,担当起苏区干部的责任,当他把仅有的口粮送给军烈属后,他自己悄悄吞咽的,唯有沙土,唯有饥饿!剧情围绕借粮度夏荒的故事展开。

现实竟是这般严酷,情急之下,村长米桶不得不借强娶地主女儿马玉琴的假戏,来实现向地主借粮的目的,正所谓“假戏真唱为找米”。

婚姻虽假,真情犹在。

比如,米桶曾对马玉琴暗生爱慕之意,马玉琴喜欢听米桶唱采茶,米桶强娶马玉琴的行为其实也出于保护她的用心。

所以,置身于假戏中的马玉琴,领受到的总是真心实意,其中,有“你是我的挡风墙,凄风苦雨你来挡”的人性温暖,有“一人的口粮两人尝,你只舀半勺和米汤”的夫妻恩爱,更有“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的为民情怀。

真情如火,温暖人心。

两人终于弄假成真,马玉琴动情地“唱一曲采茶来疼你,就算是圆房表心意”,而成为女婿的米桶闯进马家大院,不怕皮肉受苦,忍住肚腹之饥,“敲起饭桌唱采茶”,凭着一支动人心魄的《睄妹子》如愿借得粮食。

舞台上,盏盏灯笼,映现的是一幅令我们记忆犹新、回味悠长的历史生活画面;声声采茶,刻画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生动鲜活的苏区干部形象。

众所周知,赣南大地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富矿,然而,我们对这座富矿的开掘是远远不够的,尚存在着开掘面较窄、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不够丰富的问题,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多,反映军事斗争题材多,而我们党在中央苏区进行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题材,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为和精神,颇值得作家艺术家深入体验和挖掘。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赣南采茶戏,是中国赣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又称为“采茶戏”、“茶山戏”等,是一种融汇了音乐、舞蹈、戏曲等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以采茶为题材,展现了采茶民族的生活风俗和精神面貌,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赣南采茶戏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

在赣南地区,采茶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每年的春季,当绿色的茶园中茶树抽出新芽,采茶工作即将展开。

这时,家家户户的妇女们会背上竹篓,来到茶园中,轻快地采摘茶叶。

他们手捧着茶叶,优雅地站在茶山之巅,鸟语花香中品尝新采的茶叶,这一幅美丽的画面被赣南采茶戏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赣南采茶戏中,演员们化身成采茶女工,展现出她们的勤劳、朴实、乐观的精神面貌,让人感受到了她们一天天劳作、收获的快乐和幸福。

在赣南采茶戏中,人们还能感受到丰富的乡土风情。

赣南地区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而采茶戏正是将这种风情融入到了舞台表演中。

舞台上的布景多以茶园、茶山、竹林等为背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而演员们的服饰也是赣南地区特有的乡土风格,展现了土家人的传统服饰和生活习俗。

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舞蹈等元素,也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更增添了乡土风情的魅力。

通过这些表现,赣南采茶戏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赣南采茶戏还融入了丰富的人情故事。

采茶戏的剧情多以采茶女工的生活为题材,展现她们在茶山、在家庭中的点滴故事。

这些故事既有甜蜜的爱情,也有亲情的温暖,更有丰富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些故事,赣南采茶戏不仅展现了采茶女工们的喜怒哀乐,更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

这些人情故事让赣南采茶戏更具有人文情感的魅力,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也能陶冶情操,增进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赣南采茶戏作为地方戏曲形式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人文色彩。

通过对采茶生活的展现、乡土风情的体现以及人情故事的演绎,赣南采茶戏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赣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采茶戏是江西省丰城市和南城县等地传承至今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以采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采茶戏与传统的地方戏曲有所不同,因为它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采茶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

本文从采茶戏的传承、题材、表现形式和演员等方面谈一下采茶戏的创新和发展。

一、传承采茶戏的传承是保持发展的重要基础。

采茶戏的传承有两个层面,即在戏曲艺术层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

在戏曲艺术层面,传承要保证质量和风格的传承,保留传统的唱腔、手段和动作,同时创新和发展出新的唱腔、手段和动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传承要保护采茶戏传统技艺、知识、经验和文化。

传承不仅仅是祖传的表演技巧和文化,还有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因此采茶戏的传承不仅是戏曲艺术的传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题材采茶戏的题材是围绕采茶而展开的,因此它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

在过去,采茶戏的题材主要是由家庭矛盾、恋爱、婚姻、亲情等因素构成的。

在现代社会,社会和历史对采茶戏题材的影响也逐渐增强。

许多采茶戏引入了现实主题,如反腐、反贪、反迷信等,从而让观众看到了深层次的内涵,提高了戏曲的价值和思考深度。

三、表现形式采茶戏的表现形式不会与其他地方戏曲相差太多,它有唱、念、做、打、舞等表演技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改变,采茶戏从传统的单音、单调、单旋律变化为多音、多调、多旋律,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

采茶戏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手段,如使用道具和利用现代科技等。

四、演员演员是戏曲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采茶戏中,演员多是经过长期学习和磨练的专业演员。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社群演员加入到了采茶戏中。

社群演员可以不具备专业演员的技艺,但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职业技能来丰富采茶戏的内涵。

因此,演员的能力、特点和表现风格都是采茶戏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茶文化传统。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就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浅谈。

赣南采茶戏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通常是在采茶、制茶等过程中表演,伴随着唱戏、舞蹈、音乐等元素,展现了采茶过程中的劳作场景和生活情趣。

而在现代,随着戏曲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赣南采茶戏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手段,比如增加了现代舞蹈、声光电影等元素,使得传统的采茶戏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演员参与其中。

在传播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通常是在乡村地区进行表演,受众范围较窄,传播渠道也比较有限。

而在现代,赣南采茶戏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进行了推广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

也加大了对采茶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得赣南采茶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赣南采茶戏在演员培养上也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演员大多来自当地乡村,受教育水平较低,技艺也比较传统,而在现代,赣南采茶戏也开始注重演员的培训和引进,不仅选拔了一些优秀的本地演员进行培训,还邀请了一些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来指导演员,使得演员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演出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赣南采茶戏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形式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内容上也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传播和演员培养上也进行了创新和提升。

这些都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赣南地区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很多年轻人对于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认知也不够深入,这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赣南采茶戏在一些现代元素的引入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简单地以形式的创新和新潮元素的加入来取悦观众,要保持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珍视和传承。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

客家艺术的奇葩——赣南采茶戏
刘小森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临时搭建的戏台上帷幕徐徐拉开,一出让村民百看不厌的《茶童戏主》便热热闹闹地演了起来,从元旦到春节,这是江西省赣南一带乡村中一个常见的场面。

新春期间,只见街巷中、宅院内、山旮旯里,处处有戏台,日夜闻管弦。

在于都县偏僻的澄江村,进入腊月以来就没停过戏,70多岁的谭才生老汉乐得举着杆旱烟筒竟忘了往嘴里送。

他说:“打戏班子进村来,我就没落下一场,说来也真怪,虽然现在电视节目丰富了,但打心底里就偏爱这采茶戏,这大过年的要是少了采茶戏,心里还真堵得慌。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刘小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赣南客家采茶戏的艺术特征 [J], 黄玉英;沈丹
2.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的艺术特色及价值意义[J], 袁瑾
3.浅谈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 [J], 温虹青
4.客家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 [J], 钟燕红
5.赣南客家人采茶戏的音乐特质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J], 刘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一种以采茶为故事主题,融合了南方戏曲元素的地方戏曲,起源于江西省赣南地区。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赣南采茶戏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一些新的创新也不断出现,使得这一传统戏曲在当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继承地方文化、传播民族精神的载体。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点、创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点。

赣南采茶戏是起源于赣南地区的地方戏曲,它是以采茶为故事主题的戏曲形式,因而在表演的内容和题材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采茶戏着重表现了赣南地区丰富的茶文化,以及当地茶农的生活形态,包括他们的劳作场景、生活习俗和民间传统等。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如采茶戏的唱腔、表演动作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种独特的地方特色使得赣南采茶戏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成为了赣南地区的文化符号。

赣南采茶戏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良。

一些青年戏曲演员们在表演中加入了现代元素,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得戏曲更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

在打击乐器、服饰道具等方面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赣南采茶戏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使得这一传统戏曲在当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赣南采茶戏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和市场的需求,赣南采茶戏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传播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赣南采茶戏。

可以积极参与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扩大赣南采茶戏的影响力,推动其走出江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也可以加强对赣南采茶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得赣南采茶戏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文化艺术也必须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其中,采茶戏作为江西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在创新与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尝试。

一、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采茶戏是一种流传于江西省南部地区的地方戏曲,主要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形式主要分为伍鼓、八宝门、四角板、三板亭等。

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采茶戏在传承和创新上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采茶戏一般表现生活中的种种情境、人物和故事,其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宗教、民间风俗、历史事件等方方面面。

戏中演员常常扮演各种角色,如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情人等。

他们以情感和经验为主要内容,在演绎中对人性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因此,采茶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创新与发展在采茶戏的传承中,一直注重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既包括戏曲表演的创新,也包括戏曲内容创新以及舞美创新等。

1. 戏曲表演的创新采茶戏表演一向以吕剧为基础,从吕剧中学得了八音十八宝功,这是一种腹式呼吸法和嗓音控制法,同时还包括说唱、舞蹈和杂技等多种艺术手法。

为了突出表演的特点,采茶戏在演绎上构思新颖多样,如在表演中融入一些吸收来自其它戏种的表演技法,如京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从而诞生了新的风格和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采茶戏艺术。

采茶戏的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表演方式上,内容方面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探索。

“狮子舞”、“龙舞”、“猴戏”等传统文化元素被融入到采茶戏中,使其更具地域性、魅力和吸引力。

相关节目也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形态,以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式的震撼和感动。

3. 舞美的创新舞美有着很重要的舞台效果,采茶戏也在这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舞美设计更加注重品质与细节的把控,注重传递文化信息,尽可能地打造真实有力的场景。

诸如大型背景音乐组合、群众演员的服装配合秀等方面都进行了整体提升,以更好地传播文化。

三、对传承的影响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使这一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对人们的地域文化传承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茶戏专访
隐播
追溯赣江,走进赣南.浓浓的客家文化扑面而来。

古老的赣南客家建筑,鹅卵石拼成的巷路,古朴的民居,勤劳乐观的客家人,还有那山间回荡的采茶调。

让人无法拒绝赣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隐播
赣南地区自古盛产名茶,每年阳春三月。

茶童和茶女开始忙忙碌碌的采茶,他们通过歌声表达采茶的喜悦,一唱一和彼此交流,形成了民间的采茶调,通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现在的采茶戏。

赣南是采茶戏的故乡,赣南客家的采茶戏就是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来自于民间的故事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演绎不一样的生活,这也是采茶戏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赣州有这样一位老艺人他始终如一的为采茶戏做着贡献,他就是采茶戏的传承人——陈宾茂大师。

1分23秒
采访
我13岁进入赣南文艺学校首届采茶班学艺,学唱、学念、学采茶舞。

因为赣南采茶是歌舞融为一体,一唱必定要跳,一念也要动,要有身段舞蹈动作,唱、念、舞融为一体。

隐播
儿时的陈宾茂很喜欢唱歌跳舞,也非常乐于参加文艺活动。

小小年纪的他便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50年代末期赣南文艺学院成立并来会昌招生,他在罗老师的推荐下成了面试人群中的一员,他不俗的艺术天分很快吸引了前来招生的老师。

随后13岁的陈宾茂来到赣州正式被编入赣南文艺学校首个采茶班学习赣南采茶戏。

正是这次的机缘巧合,使得陈宾茂从此开始了和赣南采茶戏的不解之缘。

采访
扇子、袖子、步子还有模拟动物动作
隐播
每日清晨,陈老师步入教室看到这些活力四射的学生,他就会扫去一身的疲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

吹拉弹唱陈老师是样样拿手,挥动扇子,舞起袖子,踩着步子,我们一点也看不出这是66岁的老人家。

采访
没有采茶戏召唤我,我可能这个人生道路人生经历呀就是另外一码事
隐播
赣南采茶戏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它因为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所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006年
赣南采茶戏正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陈宾茂也成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人。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

舞蹈主要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摹拟动物形象。

这些动作皆来源于劳动生活,造型十分独特。

采访:
请问您对年轻一代有什么告诫的话,有什么想说的?
我想赣南采茶发展到今天还要一批一批的年轻人来传承,我们年轻人有兴趣的,有志向的,有条件的,这方面,希望他们能投身到我们传承赣南采茶歌舞戏的行业里面来,为弘扬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他们一定会有作为的。

隐播
陈老师曾经以采茶戏传承人的身份来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并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客座教授。

北舞是舞蹈戏曲界的第一学府,陈老师把赣南采茶戏和采茶戏的精神一起带到了最高舞台。

陈老师把采茶戏和现代舞相结合,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气氛和元素同时又不失采茶戏的幽默诙谐风趣,使得赣南采茶戏更具有时代感。

采访
我希望他们扎实几本功,在学文化、学专业这方面总体提高,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的把这个赣南采茶学下去。

(视频无旁白)他们唱、念、舞,我觉的得与时俱进,我就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从事采茶这个职业行业的一定要尽心尽力,要热爱我们的传统,热爱了才能发展,理解了,有想法了,你才会去奋斗。

隐播
正是陈大师的坚持不懈才使得赣南采茶戏有了可以燎原一般的气势,经久而不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凡是客家人聚集的地区总能听见那熟悉的山间小调和观众们久久不息的欢笑声。

时至今日,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礼赣南采茶戏依然保持着它那份淳朴的艺术品格。

始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和欢快的视觉冲击,在舞台上散发着它历久弥新的魅力。

他就像是一把火,染透了天空,染红了大地,燃进了每个赣南人民的心里。

下期预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