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

合集下载

农户投资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投资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 生产要 素被转 移 到非农 投资上 去 ,相 应减少 了 农 业投 资 ,从 而妨 碍 了农 业 发展 。因此必 须对兼农
户 进 行 改 造 以 消 除 消 极 影 响 。 改 造 兼 农 户 主 要 是 促
使其 放弃 土地 ,以便农 业土 地 的适 度集 中 ,形 成农
业 经 营 的 规 模 经 济 ,这 就 需 要 建 立 稳 定 的 粮 食 供 给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关键 词 :农 户 投 资 行 为 ;特 征 ;影 响 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F 3 4 4 0 .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5 1 6 - 5 89 1 ( 0 0 0 -1 1 4 0
农 户 的农业 投入 是农 村经济 繁 荣 的关 键 ,为此 总结 农 户投 资行 为 中表 现 出的几 大特 征 ,并结合 国 家统 计局 发布 的历 年数 据对影 响农 户投 资行 为 的几 个 因素进 行分 析 。现将 有关 结果 报道 如下 。
长幅 度相 差 1 . 3 9个 百 分 点 。从 劳 动 生 产 率 上 看 ,
非农 产业劳 动 生 产 率要 比农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高 1 3~
1 4倍 。 因此 ,我 国 目前 大 多 数 农 户 都 是 既投 资 于 农 业 ,又投资 于非农 业 ,在投 资方 向上表 现为双 向兼 业化 。兼业 投资 从农 户角度看 是一 种有 利 的投 资选
土地 经 营 ,但 同时对 土地 的经 营也不 会追加 更大 的
投入 。
1 4 兼 业 化 .
利也 有弊 。 以农 业投 资为 主 ,非农 投资 为辅 的农 兼 户 由于收人 水平 高 ,能够 以非农 收入弥 补农业 投资

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的农户融资行为分析——河南省农民金融需求的调查

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的农户融资行为分析——河南省农民金融需求的调查

( 鹤壁市浚县和信阳市潢川县) 个乡镇 , 个 自然行政村 ,发放问卷 30份,共收 回有效调查问卷 ,5 8 5 32份 。所选 的两个 县 都是 当地农 业产业 化发 展较 好 的地 方 ,具有 一 定 的代表 性 。样 本农 户 平均 年龄 1 约 4. 65岁 ,其 中男 性 2 8人 , 占 9 . 1 ,女 性 2 8 23% 4人 , 占 76 % ;调 查 中 的 村 干 部 有 6 .9 9人 , 占 2.2 2 1%;被调查农户 中有过半数为 中共党员 ,占比 5 .5 8 6%。样本农户 中绝大多数 以种植业为 主, 经 营农副 产 品较 少 ,其 中 33人 拥有 耕地 ,4 0 2人 有林 地 ,3 有 鱼 塘 。样 本 农 户 多数 专业 从 事农 业 0人 劳 动 ,少 部分在 农 闲时就 近 打工 ,其 中有 16人 为纯 农户 ,有 16人为 兼农户 。 8 2
2 1 年 第 2期 01
总第 37期 2
户资金借贷需求与供给。 以上研究 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单纯研究农户借贷需求或意愿 的影响因素 ,且多以传统农 区或欠发达 地区的农户为研究对象 ,对农户需求或意愿的考察是短期的,还未发现针对传统农 区中农业产业化发 展 较好地 区 的专 门研究 ,以及 基 于一段 时期来 分 析农户 金融需 求 问题 ,为此 ,我们 针对河 南 省农业 产

正向影响是农户经营规模 、农户投资和支付倾 向,而有负向影响的是农户 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再如 曾 学文和张帅 以全国 1 省市农户借贷需求的问卷调查为样本数据 ,通过建立 L g t 回归模型进行分 2 oii sc
析 ,结果表 明影响农户借贷需求 的主要因子是农户纯收入、借贷利率 、借贷期限以及农户家所在地与 金融机构的距 离。多数研究者则以地 区或省份划分为标准,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如在东 部地 区,杨伟坤等 对河北省农户贷款需求意愿及其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 前农 户融资现 状和影 响农 户金 融需 求的 因素 ,以及 文化程 度 、土地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多主体行为逻辑——以杭州临安为案例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多主体行为逻辑——以杭州临安为案例

第38卷 第1期2024年1月Vol.38 No.1Jan.,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农村宅基地(“宅地”)及其附属农村住房(“农房”)是农户最重要的实物财产,对于保障农户安居乐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我国实施房地一体交易原则,因此本文讨论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宅地盘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农村闲置住房的盘活利用。

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将农户最主要的实物资产(宅地和农房),从闲置资源活化为经营资产,对于促进城乡要素有机结合和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2]。

2015年以来国家开展了两轮宅地改革试点,通过观察试点地区宅地盘活情况可以发现:排除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各地宅地盘活的政策绩效存在较大差异。

总体而言,较多试点地区推进宅地盘活较为困难,取得的成效有限[2]。

试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开展乡村建设,但存在着乡村建设容易产业运营困难的问题,宅地盘活要从“输血”转换为“造血”存在较多障碍[3]。

值得关注的是仍然有一小部分试点地区成功地推动了宅地盘活。

比如,浙江先后开展的村庄整治与村庄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宅地盘活,本文重点研究的临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上现象观察不免引起理论困惑:为什么在大多数地区宅地盘活陷入困难的情况下,却有小部分地区能够成功?或者说,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在影响宅地盘活?基于“何以可能”的公共政策研究进路,本文试图解开宅地盘活何以成功实施的谜题。

现有宅地盘活研究聚焦于三个方向:(1)盘活模式研究。

现有研究总结了各地不同的盘活模式,比如:按村庄类型分为城乡一体型、中心社区型和就地改良型等模式[4];按主体类型分为村集体、地方政府、企业和外籍人员等主体主导的盘活模式[5]。

(2)盘活路径研究。

现有研究探讨了多样化的宅地盘活路径,包括整理、复垦、收回、置换、收储、合作、入股、联营等方式[6]。

(3)盘活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疆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投资产生替代作用。工资性收入对农户农业投 资的最终影
响效果取决于上述 2 面的综合作用 。 方
15 农业生产 资 料价 格指数 . 近年来 , 农业 生 产 资料 价格
障, 收入 是积 累的前 提 , 户人 均纯 收入是 影 响农 户投 资 的 农
主要因素之一 。该 文选用农户上 年人均 纯收入 为解释 变量 , 因为农户上 年的收入状况决定 着下年 的预期 , 并影 响着农 户
yi sma eo em i a tr h t fe tdtea r utrliv sme tb h vo fame o sh ls icu ig ten tio leo ame o sh ls te sswa d nt nfcosta fce h gi l a ne t n e a iro fr rh ue od ,n ldn h e ol ffr rh u e od .h h a a c u n ' l
新疆是一个农 业大省 区 , 业经 济的增长 对新疆 经济 的 农 繁荣和社会进 步发挥着重要作 用 。 目 , 户已成 为农业投 前 农 资 的微 观 主体 , 因此 , 新疆 农户农 业投 资行 为 的影 响 因 研究 素对发挥农 户微 观投 入 的潜力 和优 势 以及促 进新 疆农 业 持
摘要 农户的农 业投 资行 为是 影响农业稳 定增长的关键 因素之一 。对影 响新疆农 户农 业投 资行 为 的主要 因素 : 户 纯收入 、 农 生活 消 费 支出、 非农业 支出、 工资性收入 、 业生产资料价格 、 费支 出、 业科技 3 费支 出、 农 税 农 项 耕地 面积等进 行 实证 分析 , 并根据 模型 结论提 出引 导 农户积极投 资农 业 的几 点建议 。 关键 词 农户 ; 业投 资行 为; 农 实证 分析

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马良农场为例

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马良农场为例

Ke r s g c l r l me h n z t n; i v sme t b h v o ; b n f ; e i c l a ay i y wo d :a r u t a c a iai i u o n e t n e a i r e e t mp r a n lss i i
g aa te u r n e ma i m fiin y f iv s n i g c l r l x mu efce c o n e t me t n a r u t a me h n z t n, t e p w r e u r d f r t e o e ai n o h n t i u c a ia i o h o e rq i o h p r t f t e u i e o s a d t e n mb r o am c ie y c u d b ac l td n h u e f f r ma h n r o l e c lu a e .
第5 0卷 第 1 8期
2 1 年 9月 01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Hu e Ag c l r l ce c s bi i r u t a S in e u
Vo . 0 No 1 1 5 .8 S p , 01 e .2 1
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以湖北省 马 良农场 为例
a rc l r l ma h n r u c a e s b i is a h e r s n ai e o ain l a r u t r lme h n z t n iv sme t p l i s t r — g ut a c i e y p r h s u sd e s t e r p e e t t f n t a g i l a c a iai n e t n o i e o p o i u v o c u o c moe h d v lp n o g i u tr l me h n z t n h d e o a i o tn tra u d t n t te e eo me t f a rc l a c a iai a b c me n mp r t mae l f n a i .Usn te i e r p o rm— u o a i o o i g h l a r ga n

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不管是导师还是读者,评判论文的第一感是先审核题目,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奠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优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农业生态学论文题目1、《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探讨2、基于问题导向和区域特色的农业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索3、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4、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研究——以湖南省为例5、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机制优化研究6、基于多中心治理与分类补偿的政府与市场机制协调——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新思路7、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面板Tobit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实证分析——以陕甘宁青四地区为例8、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0、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研究1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12、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移动电子商务策略13、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14、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15、教学效果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评价探索——以农业生态学教学为例16、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物理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与探索17、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历程与政策导向18、产业扶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P县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情况为例19、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创新20、城市化进程区农业生态系统正负服务测算——以长安区为例21、中国湿地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60周年22、气候变暖对西北雨养农业及农业生态影响研究进展23、基于DEA-SBM模型的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生态效率评价24、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25、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分位数回归26、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2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28、人文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庆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29、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30、基于DEA模型的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研究——以西安市蓝田县某村落整治项目为例31、湿地型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实践——以上海市奉贤区“态生活”农业生态园为例32、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33、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4、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补偿的激励有效性35、基于MOLA方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研究——以神农架林区为例36、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37、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改善路径研究38、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系统诊断39、《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40、数学在农业、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浅析41、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生态学导向型、营养敏感型农业保障粮食与营养安全42、农业生态学的开拓与大学使命的担当——骆世明教授访谈录43、蒲松龄《农桑经》中的农业生态学思想44、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45、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46、农业生态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47、《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48、《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9、注重课堂互动和过程考核的农业生态学教学模式探索50、试论高校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关系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2、广西蚕业经济管理研究3、我国渔业发展供求分析及趋势研究4、基于沼气资源开发的西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5、城市环境下银杏蒸腾耗水特性及其调节机制6、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7、甘肃省正宁县烤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8、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9、机翼形量水槽标准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0、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提高自净能力的应用研究11、渔业权视角下舟山沿岸渔场管理改革研究12、橡胶园砖红壤中氮、磷、钾一经济管理学院地表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13、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14、国有森工企业资本运营研究15、浙江临安市森林景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16、油松侧柏元宝枫蒸腾耗水的空穴栓塞和水容调节机制17、河北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与发展研究18、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研究19、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建设研究20、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21、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2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23、定南县林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4、帽儿山林场林地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25、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研究26、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建管模式的社会学研究27、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28、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29、虹吸式波涌管灌试验系统研究30、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31、黑龙江省林业市场化与民营资本投资机制研究32、小麦质量等级标准的比较研究33、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研究34、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农田系统运行效益研究35、旱作小麦产量形成及其对不同覆盖与耕作措施的响应36、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模式案例研究37、基于遥感和GIS的棉花面积提取和产量估测研究38、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39、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40、林业绿色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题目1、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2、甘肃省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3、面源污染防治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方式选择的博弈分析4、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自主管理问题分析5、凌源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研究6、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7、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8、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河南省方城县农户的调查9、城镇化率与农机化程度的关系研究10、贵州山区公路沿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11、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12、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13、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14、大数据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研究15、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逻辑及动力16、大力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7、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18、对我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评述与建议19、我国肉鸡养殖户建立免疫档案行为及影响因素20、中国东西部地区蔬菜流通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21、农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及约束研究--基于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的调查分析22、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影响因素研究23、城镇化进程中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新动向与对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24、外部价值链视角下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指标分析25、探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26、心理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以湖南省为例27、周口市川汇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现状分析与评价28、范县现代林业建设总体布局及重点工程29、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效及后续发展探讨30、林业种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肥东县农业机械年检现状及对策32、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武功古镇为例33、交易费用理论视野下重庆市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创新34、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35、福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37、建湖县高作镇大成家庭农场发展经验38、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宿迁市农村电商的调查分析39、航空摄影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探讨40、南陵县特色水果与中药材栽培现状及发展优势41、南郑县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做法及建议42、秀山县农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对策43、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44、基于资源保护理论和生态类比的干旱灾害应对分析45、基于城市总规的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调整研究46、农民农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47、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48、农地产权变迁呈现出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分析49、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50、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51、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金融创新研究--福建屏南小额信贷促进会个案分析52、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3、对石台县现代生态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54、西藏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5、贺州市八步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56、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展确权的重要性分析57、临沂市蒙山区中幼林抚育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58、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建议5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增长探析60、葫芦岛市设施创新农业发展成效探析。

刍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行为与措施

刍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行为与措施

刍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行为与措施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的政府主体行为、科研单位的主体行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主体行为和农民的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对策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04-1随着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等理念,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集约化,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

1 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分析1.1 政府主体行为政府的主体行为主要包括领导、资金投入、协调和监管等。

在资金投入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且政府资金大多集中在农业技术的科研环节,对推广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在领导管理方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老旧,没有建立完善的用人、考核和激励制度等;在市场监督方面,由政府牵头的农业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监管不力,出现企业违约和农户利益受损现象,对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监管不力。

1.2 科研单位主体行为科研单位主要包括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学院、各农业大学等单位。

首先是由于科研单位与农技推广和农民的信息交流不对称,科研人员一味追求高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实际需求不了解,导致科研成果虽耗费巨大,但难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产生效益。

其次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评价和转化机制。

科研单位和农业高效在农业技术研究中轻实践、重理论,不考虑成果运用和推广。

此外,没有完善的转化机制,即使对于可推广的成果,没有与企业、推广机构和农户建立转化渠道,成果停留与实验室。

1.3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体行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农业技术的直接推广者,在我国以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体制上既受上级农业部门的领导,又受当地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往往是上级农业部门下达任务,资金和设备支持却受到当地政府限制。

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 02 期
・ 海经济研 究 ・ 上
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屈 耗 芳 郝 敌
( 州大 学管理 学院 3 0 0 ) ( 福 5 0 2 北京 大 学经济 学 院 1 0 7 ) 0 8 ]
内容摘 要 :农 户投 资水 平如 何是现 在及 将 来影 响到 农业发展 的 关键 性 问题 。农 户投 资行 为分 析具 有很 强 的现 实意 义。本 文对 影 响农户投 资行 为 的几 个 关键 因素 —— 农 户收 入 、 地 收 益、 地 规模 、 业贷 款 、 包期 等如 何 影 响农 户 投 资及 影 响 程度 进 行 实证研 农 农 农 承 完。并通过 研 完农 户投 资与 各 个影响 因素之 间的 关 系, 来说 明如 何提 高农户投 资 水平 。 关键 词 :农 户投资
2 8 4. 2 0 7. 26 3 . 29 8 3 5 0 2 7 6, 3 .3 0 2 0 9. 2 9 9. 3 6 9.
19 85 19 86 1 87 9 1 88 9 19 89 1 90 9 l 9l 9 l 2 99 l 3 99 199 4
1 9 95
19 96 19 97 19 98 l 99 9 20 00
1 7 . 5 77
1 926 1 . 2 0. 09 1 21 2.0 6 22 0.3 1 22 3. 5 4
j7 1 l .
j 87. 8 5 99. 9 5 6. 6 0 5 8. 2 4 68 0 .4
从 l8 —2 0 年 1 的数 据得 出 的线 性 相关 系数 R达 0 9 , 示 出农 户投 资 与农 户收人 在 5 00 9 6年 .8显 较 长时期 内有极 强的 正线性 相 关关 系 另外 , 表 1中第 4栏来 看 , 从 投资 占收人 的百 分 比在大 多数

乡村振兴视阈下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乡村振兴视阈下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C MY K
·8·
山西农经 / 2021 年 4 期
出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保障和多方面需求的保 险业务。 1.3.1 加强宣传
2019 年山西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 要拓展宣传渠道,依托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多角 度宣传农业保险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在新型职 业农民培育课程中加入农业保险相关内容,达到“宣 传进村、培训到户”的效果。加强社会公众对农业保险 的关注,使其支持并投身于农业保险工作当中。 1.3.2 完善政策配套,加大监管力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创新;金融扶持政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4-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5;F832.43
文献标志码:A
实现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繁荣 富强、 促进农民大幅增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政策保障和政治引领。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发展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分必要。
山西省不断加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对基层 金融服务体系的投入,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从多 方面支持保险机构研究创新型农业金融产品,确保推
作者简介:李书谦(1997—),男,山西临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通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解晓悦(1966—),女,山西太谷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营销。
由此可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活动受市场和 自然风险的影响较大,给农业投资利润增加了较多不 确定性,阻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积极性[7]。 2.3 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很 多关于“三农”的补贴政策和发展农业的财政政策,例 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购买农机具的补贴以及 良种补贴等。但是,由于大部分农业补贴政策都是补 贴“田”而非补贴“人”,即发放的补贴都给了原来的土 地经营者,并未直接发给土地流转后的农户,导致其 很难享受到政府的财政优惠。

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与主体行为分析

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与主体行为分析
水 利灌 溉 、生 态环 保 设施 等 。这 类 设施 由于存在 消费 上 的
( 一 )农村 基础 设施 的 内涵 农 村基 础 设施 是 指 为农 村 经济 、 社会 、文化 发 展及 农 民生 活 提 供 公 共 服 务 的各 种 要 素 的 总 和 。 国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将 农 村基 础 设施 划 分 为农业 生产 性基 础 设施 、农 村 生活 基础 设 施 、农 村社 会 发展 基础 设 施 。其 中农 业 生产
基 金项 目: 教育 部人 文 社会 科 学研 究 规划 基 金项 目 “基于 主 体 动 态关 联 分析 的 多元 环 保投 融 资机 制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 1 2 Y J A 6 3 0 0 3 4 )的中间成 果之 一 作者 简介 :陈静 ( 1 9 7 1 一 ),女,籍贯 :天津 ,中央财经 大学 博士生 ,硕士 ,天津城市 建设学院副教授 ,财政学专业 。 郭伟 ( 1 9 6 8 一 ),女,籍贯: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 院教授 ,管理 学专业 。
示 偏好 和税 收 补偿 向农 村强 制性 提供 。
2 、准 公 共 产 品 农 村基 础 设 施 。这 类 基 础 设施 接 近 于
设 施划 分 为农 村 交通 运输 基础 设施 、农 村 能源 供给 基 础设
纯 公共 产 品 ,一般 具 有较 弱 的排 他性 和 竞 争性 ,包 括 灌溉 水 渠 、 区域性 农 业 生态环 境 设 施等 “ 公共 物 品 ”,消 费上 可 能存 在 过度 使 用 即 “ 拥 挤 效应 ”问题 。一般 通过 政 府供 给 ,或 利 用市 场 或 自愿供 给 ,但 需 要政 府 规制 以缓 解 竞争 性 压力 。
中 图分 类号 :F 3 0 3 .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3) 0 3 — 0 0 0 4 — 0 3

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行为分析

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行为分析

_ 鼍¨ A ≥ GI _ 咽
1 2 总 1 0期 4 1 1 0
政策性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分析 串
邹 帆 ,李 倩 ,区翠 婵
( 南农 业 大 学 经济 管 理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4 华 16 2)
摘 要 :农业风险的多元化要求我 国农 业保 险制度 的构建必须 以政府 、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为基础 , 三者缺一不可。本 文对各 主体行 为进行 了经济学分析 ,并结合数学规划思想设计各方参 与主体 的约束条件 ,通过 求解数学规划问题 ,获得无政府参与和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情况下 ( ,I P )的一般形式。由此得出在 面临高风险、高 损失的情况下 ,政府对投保人和承包人都予 以补贴时方可实现均衡的结论 。
农 业 保 险 发 展 问题 ,需 要 参 与 主体 各 方 的协 调 配 合 。
的积 极 性 。
第 二 , 民的 收入 水 平 。我 国农 民 的收 入 不 稳 定 , 农 恩 格 尔 系数 大 ,加 上 农 业 生 产 成 本 较 大 , 因此 ,农 民
自发 购 买 农 业 保 险 的经 济 基 础 是 脆 弱 的 。 自然 灾 害 的
关键 词:农业保 险;政策性 ;主体 ;行 为分析
中图 分 类号 :F 3 . 824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0 12 1(1一0 2 0 0 7 9 4 — 001)0 1— 6
农 业 保 险 是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三 大支 柱 之 一 ,也 是 世 界 贸易 组 织 各成 员 国支 持农 业 的 “ 箱 政 策 ”之 一 。 绿 然 而 , 目前 中 国农 业 保 险却 仍 在 低 谷 中徘 徊 。要 解 决
( )农 民风 险行 为 模 拟 分析 。 二 在 政 策 性农 业 保 险 市 场 中 , 民是 保 险 的消 费 者 , 农

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分析——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

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分析——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

普遍偏低 ,在获得信息的过程当中往往不全面、不 准 确 ,农 村 个体性 贫 困 问题 越来 越 突 出。调查 中发
现 ,有 的家庭 农 户人 均纯 收入 仅 为 50 ,仅 从事 8元 粮作 种植 ,整个 家庭 一年 的收 入仅 千余元 ;而有 的 农 户素质 高 ,能力 强 ,依靠 科技 快速 致 富 ,人 均纯
资主要用于经常性支 出,如家庭经营费用投资 ,而 对扩 大再 生 产 的投资 较少 。
( )存 在 问题 三 1 户经 营 行 为 的短期 性 。在 解决 温饱 和 致 富 . 农 欲 望 的驱 动下 ,许 多农户 只重 视 眼前 利 益 ,忽视 长 期利 益 ,对 自然 资源 和生物 资 源 只取 不 予或取 多 予 少 的掠夺 式 经 营行 为 普遍存 在 。农 户一 般通过 大量
民从事大棚果 、菜种植 ,目前拥有大棚近 3 0 , 0座
菜农 每 户年 收入 可 以达 到 2 万元 以上 。 3兼 业性 。农 户兼 业化 作 为农 户 的 一种 经 营行 . 为 ,是指 农 户在 从事 农业 生产 经 营 的同时 ,还 从事 工业 、建 筑 业 、交通 运输 业 、贸 易餐饮 业 等多 样化 生产 经 营活 动 。利用 效率 的严 重 恶化是 导 致农 户选
择兼业的重要原 因。但是 ,农户又不能完全脱离农 业 ,这其 中有户籍制度的影响,也有农户 自 身的因
素。
651 6 . 3 .~6 3 9毫米 ,年 均 气 温 1.℃ ,属 暖 温 带 季 29 风半 湿 润 气 候 区 。示 范 区东 距 西 安 8 公 里 ,西 邻 2 宝 鸡 8 公 里 。 区辖 四乡 一镇 及 杨凌 示 范 区街 道 办 9 事 处 、7 个 行 政 村 、 12 自然 村 ,总 人 口 2 万 1 2个 0

农民农业投资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农民农业投资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第 一, 业生产是 劳动与 自然资源 互换的过程 , 、 、 、 农 农 林 牧 副哪一 业都摆脱不 了对 自 的依赖 而 自 然 然条件 的变化往往 是难以控制的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 中比较典型 的一种 现象 , 经济学里经 加之我 国对农业生产 的投入资金还严重不足, 落后 等原 因, 技术 大部分 常用“ 羊群效应” 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 而从众心理很容易 地 区仍 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 对预测 及防范 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据统 导致盲从 , 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 羊群行 为” 在管理学 计 . 国平均每年有 3 亿亩农 田遭受 到各种 自然灾害。 灾率约为 我 . 6 成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I N E&T C NO O F MA I N CE C E H L GYI OR T O N
21 0 1年
第2 3期
农 民农业投资中的“ 羊群行为” 分析
( 广西 百 色学 院
韦相 龙 广西 百色
5 30 ) 3 0 0
【 摘 要 】 国现阶段农村 中, 民已成为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 我 农 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 , 民的农业投资 已是社会主 义新 农村建设与发展 的 农 主要推动 力之一 。但是 , 近几年来农 民对农 业投 入的总体水平呈 下降的趋 势 , 民在农业投 资中 出现盲 目“ 农 跟风” 羊群行 为” 即“ 的现 象普遍存 在, 使农 民农业增产不增收 , 挫伤 了农 民对农 业投资的积极性 。为此 , 本文分析 了农 民投 资的现状特点及羊群 行为的原 因, 并提 出解决的对策。 【 关键词 】 羊群行 为; 农业投 资; 策 对
。 引言

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互动关系研究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互动关系研究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二、 国农 业保 险 、 村金 融现状 我 农
l农业保险现状与发展前景 、

可喜的是, 2 0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 议上农业银行明确 在 0/ 了其 “ 十六字” 改革方针 , 面 向三农 、 即“ 整体 改制 、 商业运作 、
, 关于农行业 我国农 保险经过 2 世纪 9 年代{期短暂的 }j 展 后, 择 机上 市” 面向三农 的业务战略调 整首当其冲 , 0 。 9 ] 夹 彭曼 务重新定位的新战略正在形 成。 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l8 —9 2 , I 9 219 年 农 保费收 入由 2 万 但 1 3年以后 , 2%, 9 9 农业保险 业务则迅速萎缩 。20 0 4年, 全国农业保费收入 3_亿元, 7 7 同比减
三 、 村金 融与农 业保 险 之 间互动 关 系探 讨 农
广义上讲 , 保险业属于金融业的一种 , 都是通过对资金的运
() 2农业保险发挥 自身 金融职能 , 配合农村 金融机构服 务 就 目前 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 来看 ,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 三农 ” 。进一步发挥 自身金融职能 ,创新 保险产 品和服务方 最多的国家 同时又是经济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 , 农村 “ 着力解决农村金融产 品和服务相对供给不足的 问题 , 为农 人 口占总人口的 s %, 6 农业 、 农村和农 民问题是关系 中国改革 式 , 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 是整个现代化进程 户及相关农企提供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在提高 农村金融机构
2 0 农险为投保户提供的保险保障金额高达 3 5 2 4 %, 5 6 亿。
l 、 农业保险对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农业保险为农村金融创造 良好外 部环境 。农业保 险可 1 ) 以通过对农村信用 、 法制等环境建设 , 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创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
农 业基础 设施 进 行 分 析 , 于 公 共 产 品领 域 的有 : 属

农 业基 础 设 施 投 资 特 点
农 业发展 综合 规划 及信 息系 统 , 业基础科 学研究 , 农
大江 大河 的治理 等 ; 于混 合 产 品 的有 :1 在 性质 属 () 上 接近 于公共 产 品的混 合产 品 : 村乡 间道 路建设 、 农 小 流域 防洪 防涝 建设 、 农业科 研成 果推广 、 田防护 农
生产 的抗 风险 能 力 不 断 减 弱 , 统 计 , 9 5 1 7 据 17 — 99 年全 国农 作物 的成灾率 为 3 . , 9 0 9 4年 的 4 6 1 8 —1 8 成灾率 为 4 . , 9 5 9 9年 为 4 . ,9 0 8 2 1 8 —1 8 9 8 1 9 — 19 9 7年为 5 % , 作物 成灾率 不 断上升 。结合农 业 1 农
耕作 机械 、 畜牧 机械 等生 产工 具 的投资等 等 ; 后者 主 要是 指农 业科技 和 农 业 科 技推 广 设 施 , 仓储 运输 设
施 , 产 品加 工设施 等 等 。 业基础 设施包 含 的内 农 [农 1
保 护 的实践 中, 持发 展 农 业 基础 设 施 已成 为许 多 支
1 基 础性 和先 行性 。农 业基础设 施 和其 他社会 .
基 础设施 一样 , 其所 提供 的产 品和 服务 是其 他 农产 品与服务 生产 的基 础 , 缺少 这些基 础服 务 , 若 农业 生 产 便难 以进行 。正 是 由于 基础 设 施 的基 础 性 , 也决
基 础设施 的特点 , 分析 不同投 资主 体 的投 资行 为 , 有
国家“ 绿箱政策” 的首选 ( 墨西哥 、 如 智利 、 日本 、 巴西

山西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分析

山西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分析

山西农户农 业投 资行 为分 析
雷锦 霞 薛 雪梅 ,
(. 1山西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 0 ; . 3 0 6 2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6

要: 目前 , 农户 已成为我国农业投资 的主体 。研究农户投资现状及影响农户投资行为 的障碍 因素 , 针对
山 西农 业 科 学 2 1 ,8 2 : 1 4 0 0 3 ( )8 ~8 di 03 6  ̄i n10 - 4 1 0 0 22 o: .99 .s. 2 28 . 1 . . 1 s 0 2 0 3
Ju lfS ax A r u ua S i cs oma o ha i gi h rl c ne c e
Th e Ana y i fRur lH o s ho ds l ss o a u e l ’Ag i u t r lI e t e n Sh nx rc lu a nv s m nti a i
L I i— i XUE Xu — i E n xa . J e me

由图 1 知 , 村 家庭 生产 性 固定资 产投 资 可 农 呈波 浪状 上 升 趋势 ,0 7年 投 资额 是 1 8 的 20 9 5年 9倍 ,表 明 山西农 户投 资农 业 的总 量 呈 增 长 态 势 。1 8 - 19 为第 一 阶段 , 一 阶段 财政 投 9 5 9 9年 这
性地 提出激励农户持续投资对策 , 对发挥 山西农户投入 的潜力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投资 ; 农业 农户投资 ; 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 3 44 F0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2 8 ( 0 0 0 — 0 1 0 1 0 — 4 1 2 1 )2 0 8 — 4

基于SPSS的县域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分析

基于SPSS的县域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2 2 4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2 0 9 5 — 5 5 5 3 ( 2 0 1 4 )O 1 — 0 0 2 2 — 0 4
刘 孝 国, 韩星焕, 窦茂海. 基于 S P S S的县 域 农 户 农 业 机 械 化 投 资 行 为 分 析 【 J J . 中 国农 机 化 学 报 , 2 0 1 4 , 3 5 ( 1 ) : 2 2  ̄ 2 5
摘 要 :利 用 问卷 调 查 的 方 式 .研 究 数 据采 用 S P S S的方 法 构 建 设 计 L o g i s t i c数 据 模 型 分析 影 响农 户 参 与 农业 机 械 化 投 资 行
为 的 因 素进 行 理 论 验 证 分 析 。根 据研 究及 实证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目前 ,投 资 农 业 机 械 化 是 发展 农 业 现代 化 的 主 要 手 段 ,农
生 产 的农机 服 务组织 购 置及 更新 大 型农 机具 给予 一定 补贴 【 1 . 2 】 2 0 0 6年 中央 一号 文 件 重点 强 调 新农 村 建设
的 .并 在全 国范 围内取 消农 业税 .加大 对农 民直接 补 贴 的资 金 这 些 方 针 政 策 的 落 实 .切 实 推 进 了农 业
户 已 经成 为农 业 机 械 化 的投 资 主 体 。 东 辽 县农 业 机 械 化 化 发 展 现 状 ,提 出 了县 域 范 围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的 主 要 对 策 ,及 制
定 行 之有 效 的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方 案 提 供 决 策参 考 。
关 键 词 :S P S S ;农 业 机 械化 :投 资行 为
连 ,北靠 伊 通县 。西 、南与 辽 宁省 西 丰县 毗邻 。东辽

农业产业集群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农业产业集群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刘 君
( 安阳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 安阳 450 ) 502
【 摘
要】 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 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系统, 该系统主体 中 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可以进行知识、 信息、
技 术、 生产要素的交流与传递; 同时 , 作为一个整体, 又与系统外界 环境 、 企业等其他 经济主体进行产品与服务的交易。 通过这
与农业经济活动,彼此在交换 、传递资源过程 中发生联 系,序的家庭内部劳动分工进行生产、生活的特殊组 织。 作为集群的基础层次的主体与重要参与单位 , 他们为 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需要企业和各种中
介组织的产前、 中和产后服务 , 产 众多农户的参与行为使
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层次主体是各类关联企业 , 其中 包括生产商和纵向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商和 销售商, 还包括横向关联的互补企业, 他们共同创造形成了
个开放的系统内部进行知识、 信息 、 技术 、 生产要素的交 流与传递;同时各个行为主体又作为一个整体与系统外 界环境、 企业等其他经济主体进行产 品、 服务 、 资金等物 资的交易以及知识、 信息的扩散与流动。 通过这些行为主 体之间以及其与外界的交易 、 交流、 传递等群体活动 , 集
群从外界汲取着能量 , 然后通过内部的传递、 转换、 循环
【 收稿 日期 】 010— 8 2 1—32
产业价值链, 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集聚, 是农业产业集群竞争 优势的主要创造层, 他们之间既竞争又协作, 这样的行为关 系影响与制约着集群的发展与竞争能力升级。
农业产业集群辅助层次的主体是支撑体系,主要由 政府与中介组织 、 教育与培训机构构成。 在农业产业集群 中辅助层次的各类行为主体内,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政府作为一种最为关键的“ 生产性资源”是形成集 ,

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行为分析——来自广东省德庆县发展柑桔产业的启示

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行为分析——来自广东省德庆县发展柑桔产业的启示

39MA NA GEMEN T公共管理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行为分析——来自广东省德庆县发展柑桔产业的启示□龙镇辉(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526061)摘要:广东省德庆县通过中介组织的市场化手段,创新政府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对接市场,对接科技,对接农资,对接金融,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产业链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但他们自身又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

本文从农业产业链管理中的农民、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三方博弈关系分析了其发展柑桔产业的经验,提出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多元化主体行为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管理;主体行为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关于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行为的研究,基本限于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单一主体的狭义理解,漠视了政府和中介组织的重要参与及其关联主体行为,实际是未能建立一个整体分析框架。

原因有三:一是忽视或背弃了我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中普遍存在农民弱势群体与其主体失位的基本实现,甚至于空谈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发挥;二是当下“三农”困境尚未根本摆脱,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唯一依靠处于分散和缺乏有效组织的传统农民来担当农业产业链管理的行动主体,同样缺乏现实基础,且难以奏效;三是对于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的广泛社会行动和复杂关系过程的认识不足,以致主观判断上割裂了农民与其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实质联系。

其实,农民只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的狭义主体,并非唯一主体,政府和中介组织则是不可或缺的关联主体,此三者将共同实现农业产业链管理的逻辑主体,即为广义的农业产业链管理主体。

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关系的实质构成了农民、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三方博弈关系,且始终处于多元与多重博弈均衡的收敛过程之中,由此实现合作、协同和共享的核心机理与多主体行为模式及其绩效,从而提供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个案分析德庆县地处粤西,西江中游北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县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1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7万人,农业人口28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作者:杜君楠阎建兴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摘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

农业基础设施与其它基础设施相比,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有很大的不同。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特点为基础,采取加大政府预算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有效动员商业金融及农户的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8)02-0010-05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对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事实,在WTO农业保护的实践中,支持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已成为许多国家“绿箱政策”的首选(如墨西哥、智利、日本、巴西等)。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减弱,据统计,1975-1979年全国农作物的成灾率为34.6%,1980-1984年的成灾率为48.2%,1985-1989年为49.8%,1990-1997年为51%,农作物成灾率不断上升。

结合农业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有效激励各投资主体积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特点通常我们把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基础设施称为农业基础设施。

其又可分为直接性基础设施和服务性基础设施两大类,前者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料和条件以及工具的设施,如农田、畜禽舍、鱼池等生产资料的投资,农田排灌系统、鱼池给排水系统和农村道路等生产条件的投资,大型农田耕作机械、畜牧机械等生产工具的投资等等;后者主要是指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推广设施,仓储运输设施,农产品加工设施等等。

[1]农业基础设施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与机制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

1.基础性和先行性。

农业基础设施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一样,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其他农产品与服务生产的基础,若缺少这些基础服务,农业生产便难以进行。

正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生产资本提供的先行性。

2.公共性。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为三类:即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

若依此理论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属于公共产品领域的有:农业发展综合规划及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等;属于混合产品的有:(1)在性质上接近于公共产品的混合产品:农村乡间道路建设、小流域防洪防涝建设、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农田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等;水利灌溉设施中的一级、二级网络;(2)一般的混合产品,如中低产田改造、乡村电网建设等;(3)在性质上接近私人产品的混合产品,如水利灌溉设施中的三级网络、农业机械设施投入、农业多种经营等。

[2]从上述分析可知,农业基础设施多属于混合产品,其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来提供。

但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于农业的特殊性,使其在提供上有很大的特殊性。

世界银行考察了市场机制在各种基础设施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密度小,使得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指数相对较低,如农村道路和农业灌溉一级、二级网络的市场化指数分别仅有1.0 和1.4,说明农业基础设施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政府或以政府为主来提供。

3.配套性强,建设周期长,初始投资额大。

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大,且各部分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建设才能发挥作用,这种投资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投资初期就需要大量的资本。

加之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紧密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应当具有较高的最低限度的耐久性,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上具有比其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周期更长,投资规模更大的特点。

4.服务地区的依附性和规模经济性。

农业基础设施同其他基础设施一样,具有明显的服务地区的依附性,即就地生产,就地消费。

如水利灌溉设施提供服务必然依赖于一定的地区和特定的路线。

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只要在基础设施的设计能力之内,同一水利灌溉系统向当地不同农户提供服务较分设不同水利灌溉系统更为经济和节省。

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财政、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农户等四个方面。

(一)国家财政投入国家财政投资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

对于全国性和跨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中央政府应是其主要投资承担者,在现行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虽然划分了财权,但事权划分仍然是模糊交叉,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却通过事权转移到下一级政府,导致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普遍大于其拥有的财权。

[3]农业基础设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服务地区的依附性,由于地区差别较大,各地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种类、数量会有很大的区别。

从信息非对称理论来看,地方政府更了解所管辖地区的经济情况和居民的需求状况,因此,对于区域性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应是主要的投资承担者。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是从团体利益最大角度出发,通常倾向于比较利益较高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具体表现为工业与农业方面,倾向于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业内部,倾向于经济效益较好、回收较快的如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对于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回收比较慢的、效益“外溢性”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则投资不足。

综上所述,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参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迫于地方政府的“团体利益”压力,中央政府投资的多少尤为关键。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状况见表2。

从表2可知,在我国财政总投入中,财政支农投入所占比重一直在10%以下,从1994年到2003年虽然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来说,呈下降趋势,2003年该比重只有7.1%。

而在财政支农投入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比例较低,虽然近些年来有所增加,但其所占比重仍然远远低于农业生产及各项事业费支出所占比重。

由此可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投资所占比例一直较低。

(二)政策性金融的农业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是财政投融资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财政投融资的特征构成了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投资的基本特征,即投资的有偿性,准公共性和政策性。

其对农业的支持不但能够有力地缓解财政投资压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金融资本的高效运作。

国外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占很大比例。

如日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主要以改良土壤、造林、乡间道路、渔港等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对象;印度的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主要发放中长期农业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如兴修水利,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土地开发等。

目前,我国承担农业基本建设贷款的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发展水平的落后性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使国家开发银行更倾向于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按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1985-2000年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最大值为2.7%,财政支出中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最大值为4.2%。

而作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的政策性贷款,基本不涉及中长期的农业基本建设贷款。

由此可见,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形成有效的支持。

(三)农户的投入1.农户内部筹资。

农户的内部筹资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内部剩余价值转化为再投资的过程,农户自身积累规模大小与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规模有很大的关系。

农业的经营方式有三种类型:普通农户家庭经营,专业化小型家庭农场经营,大规模家庭农场经营。

三种经营方式在生产规模上是依次递增的,自身积累能力也是逐渐增强的。

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农民户均耕地仅6.15亩,且分散在不同地块上,农业经营方式主要以普通农户家庭经营占主要比例,从而导致农户自身积能力的弱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业一直停留在“口号农业”阶段,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虽然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政府投入的缺位,使得此阶段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

加之90年代初严重的乱收费现象,使得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农户的内部积累能力逐年下降。

从表3可以看出,自从1994年以来,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呈下降趋势,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从9.3%下降到2003年的5.8%,而在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中,生活性固定资产如住房投资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由此可见,农民真正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更是少之甚少。

2.农户外部筹资状况。

外部筹资也是农户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能否顺利的从金融机构融资主要取决于其信用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等原因,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歧视”和“贷款成本较高”逐渐转变成为农户“信用劣势”的假象,迫使农民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不得不向非正规金融机构求助。

据统计,1996-1998年上半年,农户存贷基本平衡,但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13.94%,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比正规金融机构高2-3倍。

事实上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呆帐、坏帐率均低于正规金融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户并不是真正的“信用劣势”。

1996年来,部分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基层网点的取消,更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外部筹资的难度。

综上所述,从农户投资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属于以农户为主体的普通农户家庭经营方式,加之历史上对农业的“多取少补”政策,使得农户的剩余价值积累能力很低,与此同时,农户的“信用劣势”假象,使得农户的外部筹资渠道堵塞,导致农户很难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四)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商业性金融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承办绝大部分金融业务,而农业政策性金融则承办商业银行不宜承办、不能承办的、由国家特殊界定的金融业务。

农业由于其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使得农业投资主体和信贷部门要求的较高回报率往往难以满足。

加之在我国,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管理难度较大,极大的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而对于具有一定“公共性”的基础设施来说,其投资份额就更少了。

[4]目前,我国商业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投入虽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1%左右,但相对于80%的农户存款来说,则仍反映了农民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