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附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及答案:12 清贫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12课,题目为《清贫》。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与富贵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导学生反思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故事中清贫和富贵的含义。

2.提升学生对于正直、善良等美德的认知。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3 学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文字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导入新课1.热身活动:学生对清贫和富贵做简单定义。

2.介绍本课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导读重点内容。

2.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分角色朗读故事剧情,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4.分析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堂互动1.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或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2.小组合作,设计情景剧表演,展示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1.整合课堂讨论内容,回顾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展示个人领悟。

2.2 教学手段和技巧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问题式探讨,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与调整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美德与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与领悟。

3.2 教学调整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故事情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字,读准1个多⾳字“吓”。

2.能通过描写⼈物动作、语⾔、神态的语句,体会⼈物的⼼理活动。

3.能理解题⽬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物动作、语⾔、神态的语句,体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认识9个⽣字,重点指导学⽣“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

特别是“坞”,它读“w ù”,不读“wū”。

强调多⾳字“吓”的读⾳,在课⽂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篇略读课⽂,让学⽣⾃读⾃悟。

通过分⾓⾊朗读、圈画⼈物语⾔、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体会⼈物的内⼼。

3.语⾔运⽤这篇⽂章虽然写的是⽅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兵⼠动作、语⾔、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感悟侧⾯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国⽅兵⼠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诗歌导⼊,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郭沫若给⽆产阶级⾰命家⽅志敏写了⼀⾸诗。

课件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痕终化碧,⼷阳依旧万株枫。

这⾸诗⾼度赞扬了为⾰命事业付出艰苦努⼒的⽅志敏,也写出了⽅志敏精神对后⼈的影响。

那么⽅志敏究竟是⼀个怎样的⼈?他⼜有哪些值得后⼈称道的品质呢?对于⽅志敏,⼤家了解多少2.每个⼈都有⾃⼰的⼈⽣,有的⼈庸庸碌碌,有的⼈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私奉献、舍⼰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个⼈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下⾰命烈⼠⽅志敏的⼈⽣观,⼀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题⽬。

(板书:清贫)3.题⽬“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清贫”。

这句话是对⾼尚品德的⼀种追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及反思)

12* 清贫[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

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3.敌人“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还“坚不相信”,这些做法照应了上文哪句话?句子二: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历史背景,激情导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革命的征途上,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2.出示资料: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方志敏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文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清贫》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单元导语导入,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①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做个标志。

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结合形声字特点识记。

读准多音字“吓”字音,组词识记。

3.反馈交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体现学习自主性,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比较好记。

多音字“吓”,联系生活语境组词辨析,印象深刻。

文章层次清晰,抓住“被俘”主要内容,教师稍加点拨,能够准确划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清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提升学生对于贫困与富有的理解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本中的含义和哲理。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体验。

•思考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

3.教学准备
•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课件或板书准备。

4.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关于贫贱富贵的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
•听读课文《清贫》,学生跟读。

第三步:课文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步: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不同财富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第五步: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找出身边具有“清贫”精神的人或事例,并分享。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贫贱与富贵的不同价值观念。

通过对于《清贫》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增强了对于贫困人群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体会贫贱与富贵的价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第6自然段)捏(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

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清贫》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清贫》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清贫》含答案一、课文内容1. 故事梗概课文讲述了孔子的“清贫”观,他认为贫困并不可怕,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去接受贫穷,并勉励学生们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为贫穷所怯弱。

2. 重点词语解释•清贫:生活清贫,没有财富。

•苟安:苟且安稳,为了维持生活而放弃追求和抱负。

•理直气壮:心里有理,说话做事有底气。

二、课文理解1. 孔子的“清贫”观孔子认为贫困并不可怕,而是要像李生那样,用豁达的心态面对。

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为贫穷所怯弱。

2. 文中“李生”与“老聃”对比李生为了苟且安稳而甘心做寻常人,而老聃则因为见不到劫波雄壮的风景而有所怅然。

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追求安逸的人,而老聃是一个追求理想和抱负的人。

三、课文分析1.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孔子勉励学生要有清贫的心态,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为贫穷所怯弱。

要像李生那样心态开朗,勇敢前行。

2. 人生观念与生活态度课文通过对李生和老聃的对比,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念和对生活的态度。

要像老聃那样有追求和抱负,不甘于苟安寻常。

四、课后作业答案1. 看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根据个人理解回答,可以从孔子的“清贫”观、李生和老聃的不同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

2.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回答要围绕自尊心、自信心、追求和抱负等方面展开,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和联系。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孔子的“清贫”观,还明白了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勇敢前行,不甘于苟安。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追求理想和抱负,成为有担当的人。

以上是《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清贫》》的内容涵盖及分析,希朋友们能够从中受益。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 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 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善良、勤劳的小女孩清贫的故事,通过清贫的生活,表现了她的坚强和乐观,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有所欠缺,需要教师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地复述课文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主人公清贫的坚强和乐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细节描写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3.对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材料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一幅贫穷家庭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穷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接着引入课文《清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本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描写人物、环境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贫困和富裕的含义。

情感目标1.通过《清贫》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富裕,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

2.多角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例如老头、小男孩等。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人物内心变化。

2.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贫困与富裕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清贫》这篇课文的主题有所了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清贫》这篇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清贫》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改或补充,练习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文中的贫困与富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贫困与富裕的含义,并通过《清贫》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帮助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保持清贫的故事。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革命先驱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理解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以及课文中的相关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2.相关背景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的资料,用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方志敏的精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重音,纠正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12.* 清贫【教学内容】教科书 P63~64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显示如下材料:王守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副司令员。

2006 年 63 岁的他因贪污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他是解放军目前为止公布贪污赃款数额最高且职务最高的军官。

在他作案的五年里有四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还立过两次三等功。

文强,四川省巴县人,前一级警监,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以受贿罪(受贿1211 万余元)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2010 年7 月 7 日,文强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正局级公安局局长。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罪犯都是国家高级官员,都是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女色的诱惑下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锒铛入狱甚至是走上死亡之路。

而在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旧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更需要金钱的给养,但他在金钱面前却保持着领导者的一身正气,在威逼利诱面前临危不惧。

他就是共产党的楷模——方志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清贫人生,感受他的高尚品德。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方志敏,江西弋阳人。

1922 年 8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 10 军、红 11 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第6自然段)捏(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

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

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印证了方志敏的清廉,也更彰显了两个士兵的贪婪。

)(2)神态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神态描写的词语。

【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满肚子热望”是什么描写?(是对国方兵士心理活 动的描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 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 是红 10 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 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 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 (2)“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 是什么描写? (是对国方兵士动作的描写。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这 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得淋 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 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 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 (3)你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 没有搜出。”感受到什么?(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 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 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 (4)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 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
由方志敏的一首 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 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 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 趣,导入新课。
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 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 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 到迷雾消散, 红日东升、 冰雪融化, 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 傲然挺立。 4. 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 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 题:清贫) 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生活清寒贫苦。) 5. 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 ,相信读完 文章之后, 大家会对方志敏的 “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家庭,父亲为了让孩子上学,忍受着清贫的生活。

本文通过描述家庭生活的艰辛,揭示了父亲的爱和坚持,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道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艰辛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父亲的坚持和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的坚持和爱,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父亲的爱和坚持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坚持和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b.父亲为什么让孩子上学?c.父亲是如何忍受清贫的生活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父亲的爱和坚持。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如何珍惜学习的机会?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亲的坚持和爱,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特征。

教学中这个目标体现的不突出!2、了解并学着分析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3、通过……方式,体会课题“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了解并学着分析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题“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个人认为圈画的词语需要再斟酌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清贫》,昨天已经布置了大家两条预习作业,首先我们来检查第一条,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 1 及您们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本文作者方志敏其人。

明确:方志敏:江西弋阳人,共产党员。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

1935 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时年 36 岁。

她的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什么?提问:接着,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我们的第二条预习作业,请瞧PPT。

请大家给这些词语加上注释。

明确:热望:热烈盼望激怒:刺激使发怒威吓(hè):用势力来吓唬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加注释的目的就是什么?二、分析课文: 提问: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划出这几个需要解释的词语,我们会发现这些词语在文中都属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请同学们迅速找到这些词都就是对哪个或哪些人物的描写呢?明确:两个国防兵士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价值不大!提问:那么这两个国方兵士与我们的?主人公方志敏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2 到 8 自然段,并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明确:在这个不幸的一天,方志敏被捕。

国方兵士期望从她身上搜出钱财,最终毫无所得。

提问:在同学们刚刚给予解释的这些对国方兵士的描写中,大家认为这两个士兵就是怎样的人呢?请给予一定的分析。

这个问题太突兀!明确:贪财——热望,注目暴躁、凶恶——激怒、威吓提问:文中还有那些描写也突出了国方兵士的这些特征呢?明确:动作描写:摸、捏、搜,表现了士兵给方志敏搜身时的仔细,表现出士兵的贪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

特别是“坞”,它读“w ù”,不读“wū”。

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清贫)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10册 12 清贫 教学反思3篇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10册 12 清贫 教学反思3篇

12 《清贫》教学反思一《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 1935 年狱中写就的,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一、教学效果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

在学习敌人对方志敏搜身一部分时,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

从中,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在学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这句话时,学生明白了: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 “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所在。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

二、成功之处品读感悟。

我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于品读体会。

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如学习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这一部分时,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三、不足之处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不是读得特别快,就是读得没有感情,比如国民党兵士对方志敏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这句话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清贫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方志敏1.方志敏简介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

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

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同情心方志敏同情心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铁一般的硬的,烂果一般烂的,它,怎样也摸不着了——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底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他人的生命当馒餐,他人的血肉当羹汤,啮着,喝着,还觉得平平坦坦,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爱的上帝呀!你既造了人,如何不给个它!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凶恶()A.善良B.清白C.厌恶D.凶残2.清贫()A.富强B.富裕C.贫苦D.朴素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了()。

A.回环反复B.首尾呼应C.承上启下D.层层递进三、从文章的第2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用哪个小标题概括最合适?()A.智骗国军B.守住家财C.一件趣事D.一点积蓄四、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唯一()A.wéiB.wěi2.难看()A.nànB.nán3.传世宝()A.zhuànB.chuán4.炸弹()A.tánB.dàn五、读了本文,你最想对方志敏说什么?阅读能力大提升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走吧!”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镯()威吓()2.选文第一段中“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这句话,敌人有此猜疑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而方志敏对此反驳的语句是:3.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文章的题目“清贫”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除了方志敏之外,你还能举出老一辈革命家“清贫”的例子吗?参考答案:一、1.A 2.B 二、B 三、C 四、1.A 2.B 3.B 4.B五、您清白、朴素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六、1.zhuóhè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3.(1)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婪、凶狠。

(2)表现出方志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以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从容。

4.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员的廉洁无私,一切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

七、示例一:邓奶奶七十多岁了。

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

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

这一回,邓奶奶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

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

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

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

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

示例二: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