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复习教学1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九章《浮力》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3.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沉条件的判断及浮力的计算。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直尺、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知识回顾(10分钟)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浮力计算、浮沉条件判断的例题,强调解题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判断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浮力知识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浮力知识,并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细节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说明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从而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2. 利用图示和数学推导,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例题讲解的细节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涵盖浮力的计算、浮沉条件的判断等知识点。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够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判断、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让学生随堂练习。
4. 课堂讨论:讨论物体的沉浮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 作业答案:(1)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比较,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计算:根据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
但在物体沉浮条件的讲解上,学生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章浮力》复习
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 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 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
复习内容
本节复习的关于浮力的相关内容,浮力在整个初中物理中算是比较难的一个内容。
所以综合性的复习显得尤为关键。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认识浮力:
1.容器内装有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1
容器内装有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2
容器内装有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冰里包含着一小石块问: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3
容器内装有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冰里包含着一小木块问: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
总结规律:。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及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能够分析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 学会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浮力的计算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3. 随堂练习(1)判断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
4. 知识点讲解(1)浮力的计算方法。
(2)浮力公式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更多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浮力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中抽象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实验现象,详细解释浮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深入剖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作用;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4. 浮沉条件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头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浮力计算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5. 学生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2. 答案:(1)F浮= ρ水gV排;(2)铁块密度大于水,木块密度小于水,根据浮沉条件,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检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整;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条理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
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浮力原理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二、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浮力概念1. 引导学生回顾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现象。
2. 解释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3. 通过示意图展示浮力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浮力能够使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步骤二:计算浮力的大小1. 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2. 进一步解释物体排开液体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压力。
3. 给出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F = ρ × V × g,其中 F 表示浮力,ρ 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4.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 说明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或等于浮力时,物体浮起。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示意图和演算步骤,辅助教学。
-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准备一些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浮力原理,并写一篇简短的研究心得。
以上是《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力原理的知识。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第一篇:《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求浮力大小;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重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的浮沉条件【复习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二、投放目标:一学生读。
三、板块一认识浮力1、播放微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看一段微视频,通过视频重新认识一下浮力。
由于上下两表面的深度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压力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两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教师板书:F浮=F向上-F向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中删掉了,但去年的中考说明又强调要有这部分内容,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举例说明:烧杯的底部有一个凸起,凸起的上方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下面由于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的压力,这样压力的合力是向下的,它就不叫浮力,(也就是不受浮力)。
浮力是压力的合力,所以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时,有浮力就不能有压力。
2、投影:浮力的测量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测量小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学生叙述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板书:F浮=G-F拉)3、学生巩固板块一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一并交流答案。
四、板块二阿基米德原理1、播放微视频,实验回顾: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学生做学案:板块二中的实验回顾,看是否认真观看实验。
然后交流答案。
(教师板书:F浮=G排=m排g=ρ液gV排)3、学生巩固板块二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二并交流答案。
5、教师重点分析第2小题。
五、板块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投影:物体的浮沉条件。
以上浮为例,推导ρ液与ρ物的关系:∵F浮>G物∴ρ液gV排>ρ物gV物(教师板书)又∵V排=V物∴ρ液>ρ物漂浮、悬浮和沉底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我们也可以利用漂浮和悬浮时求浮力。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浮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仪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将其放入水中,物体所受浮力是多少?(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在水中静止时浮力为490N,求木块的质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其浮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2)已知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3N,求物体的密度。
5. 课堂提问与解答(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已知其浮力为15N,求物体的体积。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4.9N,放入某种液体中后浮力为3.5N,求该液体的密度。
答案:(1)物体体积为0.015m³。
(2)液体密度为0.8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3)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3. 浮力公式:F浮= G排= ρ液gV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 浮力的计算: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5. 浮力现象的解释: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物体浮沉、船舶、救生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3)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教学难点:(1)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2)对复杂浮力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现象;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浮力现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 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4.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实验观察: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共同探讨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知识梳理: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教案:《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浮力》的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浮力”部分。
复习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物体的沉浮条件;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浮力现象的能力;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和浮力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等;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例讲解:利用教具演示浮力现象,如浮力演示仪、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浮力计算和现象解释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7. 作业布置:设计有关浮力计算、现象解释和实际应用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给定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2. 现象解释题:解释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面上;3. 实际应用题:设计一个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利用浮力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探索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潜水等。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复习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浮沉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所以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托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1)称重法:F浮 = G -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G排= ρ水V排g,其中ρ水为液体的密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5. 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浮起来。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沉下去。
6.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浮沉条件等基础知识,检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强调浮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
(2)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示例演示浮力现象。
(3)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
(4)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5)介绍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3.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4.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浮力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与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浮力相关的物理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浮力现象,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现象分析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密度计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应用。
2. 演示实验:进行浮力实验,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的作用。
3. 数学表达:教授如何用数学公式计算浮力,并解释公式的物理意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浮力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浮力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现象。
浮力概念复习课教案
浮力概念复习课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复和巩固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通过教授关键概念和展示相关实验,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 复浮力概念并巩固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 解释浮力的原理和公式- 展示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浮力的实际应用的理解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 概念解释: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 形成原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它将受到一个等于所排出的液体或气体重量的向上推力2. 浮力的计算- 浮力公式:浮力(F)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出的液体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 公式表示:F = m * g3. 浮力的应用- 实际应用1:潜水员和潜艇的浮力控制- 实际应用2:气球和飞艇的浮力原理- 实际应用3:船舶的浮力支撑和稳定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向学生解释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实验演示:展示相关实验,例如在水中放入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观察它们的浮力表现教学过程1. 引入:- 概述本节课将复浮力的概念,并加深学生对其理解2. 概念复:- 讲解浮力的概念和形成原因3. 计算公式:- 展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4. 实际应用:- 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例子的讨论5. 实验演示:- 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浮力的表现6. 总结:- 确保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应用有清晰的理解,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课程内容教学评估- 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问题,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反应和互动情况教学资源- 讲义:提供给学生浮力的重点内容和公式- 实验用具:提供实验所需的物品和设备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浮力概念。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加深他们对浮力原理的认识。
浮力复习课(最新)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重力。
浮力计算的应用实例
船只漂浮
通过计算船只的浮力,确保其能 够稳定漂浮在水面上。
潜水器设计
根据不同深度的水压和所需的浮力 ,设计潜水器的外壳和内部结构。
桥梁承重设计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计算桥墩所受 的浮力,以确保桥墩的稳定性。
01
浮力复习题及解析
基础题
总结词
考察基础概念和公式应 用
题目1
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 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
题目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什么?
题目3
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 的浮力?
提高题
01
02
03
04
总结词
考察复杂情境分析和公式变型
题目1
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时,受 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需要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 ,包括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 和方向。
分析受力情况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找 出所有施加在研究对象上的力 。
求解浮力大小
通过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浮力计算的方法
称重法
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受 到的重力和在水中的拉力 ,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压力差法
通过计算浸没在水中的物 体受到的水的向上的压力 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得到 浮力的大小。
物体沉浮的条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F1。
2. 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物体沉浮的条件实验验证
3. 改变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 数据。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课题: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3.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浸泡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被浸泡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引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引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而另一些物体则会沉到水中?Step 2 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1.准备一个两个相同形状、但不同质量的物体。
2.向学生展示两个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能停留在水面上并解释原因。
3.让学生分别用手将两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两个物体的表现。
4.引导学生总结,哪个物体浮力更大?为什么?并解释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Step 3 讨论浸泡物体的浮力1.引导学生讨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完全浸泡时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2.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浸泡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归纳出浸泡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
第二课时:Step 1 复习浮力的计算方法1.回顾并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即F=ρgV。
2.给学生提供一些题目,要求他们计算给定物体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Step 2 运用浮力原理解释现象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大铁块在水中会沉没,而一个类似大小的木块却会浮起来?2.引导学生利用浮力原理,解释木块能够浮起来而铁块不能的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解释其他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气球上升、鱼潜水等。
Step 3 小组讨论和展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浮力原理进行解释。
2.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浮力》复习课教案(1)
《浮力》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使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水平。
(2 )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会灵活使用浮力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过程(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升力的形成: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为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
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
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 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
这个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或举力(二)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下沉悬浮上浮漂浮卩浮=G F#> G F浮=G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 =卩液V排g从公式中能够看岀: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浮力的利用:(1)轮船:广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 。
由排水量m可计算岀: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卩浮=m g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复习教学案
一、知识梳理
1.阿基米德原理: 。
由此可见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或者说只与 和 有关。
2.浸在液体中的浸有两种情况: 和 ,两者V 排和V 物的关系是 。
3.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力和 力大小的情况,或者说 和 大小关系的情况。
5.计算浮力的常用公式:称重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二力平衡求解浮力:浮力F 浮=物体重量G 平衡法(浮体定律) 三力平衡求解浮力:向上拉 拉力F+浮力F 浮=物体重量G
向下拉(向下压 )拉力F+ 物体重量G=浮力F 浮
6.轮船的排水量问题:轮船是漂浮条件的应用,空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等于 ,满载时的排水量等于
二、有关浮力问题的实验
1.浮力的测量:称重法适用于 ,排液法适用于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3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是 如何验证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深度,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4.浮沉条件的实验验证:关键是测量浸没时的浮力,并与物体的重力比较
质量较小的物体 漂浮的物体 能悬浮或下沉的物体 例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
h 变化的图像。
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 ;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 3
;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 3;
(5)分析图像BC 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 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测量:
(1)利用天平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2)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3)利用悬浮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4)称重法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例2: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细线、小石块,要求用这些器材测出石块的密度,写出实验步
骤和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变式练习: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细线、小石块,要求用这些器材测出植物油的密度,写出
实验步骤和求植物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③将石块浸没在植物油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
植物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5)利用漂浮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例3:有一个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有1/4体积露出水面,若放入另一种液体中静止时,有3/5体积浸在液体中,求木块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变式练习:利用一个密度比水和某种液体密度都小的物体,溢水杯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变式练习: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方法提示: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
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杯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1。
2、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2。
3、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 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 3。
密度表达式:
有关浮力的计算问题
例5:如图所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的部分是75 cm3,露出水面的部
分是25 cm3。
(1)根据已有的条件,你能求出那些物理量?并把它们解出来(至少计算出与木
块有关的4个物理量)。
(2)当一水鸟停在该木块上时,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这只水鸟的质量为_______ 千克
(3)当用一弹簧测力计向上拉这个木块,使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一半时,测力计
的示数为多少大?
例6 :把体积为1 dm3 的空心铜球挂在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是放在空
气中称时示数的5/6,已知铜的密度为9×103kg/m3 ,g=10N/kg.
问:铜球受到的浮力?铜球的重力?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思考与讨论:
1、轮船满载时,船和货物总重105 N,则船在海洋航行所受浮力是_____ N,轮船的排水量是_____吨。
同一艘轮船从河里驶进海洋,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轮船要_____些。
(填“沉下”或“浮起”)
2、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浸没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煤油密度是0.8×103 kg/ m3)。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kg,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受到的浮力为 N, 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共重 N
4、如果质量是50 kg的物体恰好在水中悬浮,此物体的体积约为多少 m3?物体在空气中所受浮力是多少?(取g=10 N/kg,ρ
空气
=1.3 kg/ m3)
5、“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
某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
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
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
(g=10N/kg)。
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