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2课时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运算2. 乘除法竖式计算3. 乘除法应用题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加强学生对乘除法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整数乘除法运算(1)导入新课: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2)讲解乘除法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练习乘除法运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 乘除法竖式计算(1)讲解竖式计算方法:以实例讲解乘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演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竖式计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乘除法应用题(1)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演示应用题解题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应用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乘除法运算和应用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和应用,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7.3.1问题解决(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7.3.1问题解决(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7.3.1 问题解决(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准备7.3.1问题解决(一)这一课时,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

在此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准备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以确保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7.3.1问题解决(一)。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情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情境。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情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数学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出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定价为25元,他给了售货员5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如“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定价为10元,他给了售货员2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5.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运算顺序。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 理解问题2. 找出关键信息3. 确定解题思路4. 列出算式5. 计算结果6. 检验答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 先算乘除2. 再算加减3. 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七、作业设计(1)33 + 45 × 2(2)120 ÷ 40 5(3)15 × (6 + 4)2. 答案:(1)33 + 45 × 2 = 33 + 90 = 123(2)120 ÷ 40 5 = 3 5 = 2(3)15 × (6 + 4) = 15 × 10 = 1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教学过程,认为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较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问题解决》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多余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观察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2.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强调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运用。

4.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提高。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增加问题难度。

2. 学生尝试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在拓展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评课稿为西南师范大学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问题解决》课程的评价,主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该课程的评价,旨在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方法;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问题解决。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45分钟。

2.4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讨。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过程。

5.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3.1 合作学习法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法,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的动机。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3 讨论交流法本课程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思路的方式,加深对问题解决的理解。

教师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四、学习资源4.1 教材本课程使用西南师范大学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作为教材。

问题解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年级:二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认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学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

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二、新课1.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题目、列出算式、计算、检查。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如何进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三、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一道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

2.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

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第2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3、例4及第12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3、能用“万”作单位或“亿”作单位的数进行加减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难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认识求近似数的必要性,认识四舍五入法。

(2)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

出示例3。

先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①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②在求近似数时,534670千位上的数比5小,应该怎能么办?38290千位上的数比5大,应该怎能么办?(千位上的数比5小时,直接舍去万位后面的数,然后加上4个0;千位上的数比5大时舍去万位后面的数后要向万位上进1,然后再加上4个0)534670≈530000 38290≈40000③用同样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

(注意:要根据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8420004613≈800000000 463214560≈500000000(3)、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11页中的“议一议”和“试一试”。

三、教学例4出示例4。

先让学生读题,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①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方法计算吗?②如果不能,应该怎能么办?如果能,应该怎样计算较简便?把140753改写成14万,把207980改写成21万。

再用21万-14万=7万(m²)答:四、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学生完成。

五、全课小结你认为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练习二第4题、第6题、第7题。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一)教案西师大版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一)教案西师大版
2. 拓展建议:
a.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除法运算相关的数学故事书,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b. 实践拓展:建议学生在家中尝试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家务、计算购物费用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c. 研究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科的前沿动态,通过阅读数学期刊、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
1. 知识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知识讲解:
a. 笔算方法:从左到右进行除法运算,将商写在上方,余数写在下方。
b. 举例说明:给出具体的计算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笔算。
4. 总结与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并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 课堂评价:运用教学软件和课堂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哪些步骤?”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除法运算做好准备。
3.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遇到除法运算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解、分析和解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高唐县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问题解决第1课时课件 西师大版

高唐县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问题解决第1课时课件 西师大版

【方式二]
40天
每台每天450m
公路
先算1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 450×40=18000〔m〕
再算2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 18000×2=36000〔m〕
【方式二]
40天
每台每天450m
公路 综合算式 : 450×40×2=36000〔m〕
36000m=36km 答 : 这条公路长36千米
回顾反思 两种方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a.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
a.分析 :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而四边 形容易变形。
a.围成三角形的篱笆更牢固。因 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所以围 成篱笆墙更牢固。
a.动物园给围老虎的地方做铁栏 , 设计了 两种图样 , 如下图1、如下图2 , 你会选择 哪种图样 ?理由是什么 ?
a.我会选择图2 , 因 为图2由许多三角形 构成的 , 具有稳定性。
随堂 练习
1. 有线电视安装队给白兔镇村名安装闭路电 视 , 计划每天安装120户 , 2个月〔每月工作 22天〕安装完。白兔镇有村名多少户 ?
解法一 :
先算1个 120×22×2 月安装 =2640×2 多少户
=5280〔户〕
解法二 :
22×2×120 先算2个
=44×120
月工作 多少天
=5280〔户〕
a.图1 图2
a.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5题
a.3 a.三角形的分类方式。
a.3.画出蚂蚁进洞的线 路。
a.你有特别 的发现吗?
a.分析 : 题意就是将蚂蚁所拿的三角形进 行分类。有的蚂蚁拿的三角形可以从两个 洞口进入。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可以进直 角三角形的洞 , 又可以进等腰三角形的洞 。
a.给下面的三角形分类 , 把序号填在相 应的横线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认识问题,理解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图形入手•组织数据•列方程•突破口•反复求助•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详细地进行讲解,通过逐步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现方式1.小组讨论法2.游戏体验法3.项目实践法4.网络教学法5.自主学习法6.集体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前通过导入问题的场景、讲解问题的来源与意义,让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正式学习1.讲解认识问题与理解问题的方法:从图形入手、组织数据、列方程、突破口、反复求助、开放性问题的解决。

2.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到答、解决问题的步骤、思维导图的应用、训练解题能力。

3.活动实践:分别通过游戏体验法、项目实践法、网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集体探究法等方式,带领学生参与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后通过回顾、总结、评价等方式,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前期准备、寻找突破口、善于提问、总结经验等方法。

同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应从基础开始,让学生掌握查询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实际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无法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存在计算失误,对课本内容理解不透彻。

3.学生怕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三、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提升数学学习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精度。

3.通过教学活动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建立自信心,缓解学生恐惧心理。

四、教学内容1.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计算习惯的培养。

3.学习态度的调整。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例题展示、小组讨论等。

2.创设趣味性课堂,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3.通过练习、作业和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六、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七、教学难点1.学生在考试中存在失误现象,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方法和习惯进行纠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学习焦虑。

八、教学案例1.通过例题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作用。

2.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

如:益智游戏、数学趣味竞赛等。

九、教学评价1.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练习、作业和测试等。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十、教学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问题解决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问题解决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路机40天铺多少米,列式计算为(
)(m)。(2)综合算式
:(
)(m)。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解决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公式,准确计算。
4.有线电视安装队给光明村村民安装闭路电视,计划每天安装120户,2个月(每 月工作22天)安装完。光明村有村民多少户?
5. 每辆车每次可运25吨矿石,每天可运16次。1辆车1个月(30天)能运矿石多少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 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 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
七、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73×4×25
25×3×8
2.例: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40天可以完
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kmFra bibliotek分析与解答:(1)分步计算:可以先求2
台铺路机每天铺多少米,列式计算为(
)(m),再求2台铺
师让学生读出例2,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预设:已知条件:列车发车的时间:8:00;列车到达的时间:23:00;列车的速 度:102米/时。 问题: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和学生交流:已知:列车发车的时间:8:00;列车到达的时间:23:00;列车 的速度:102米/时。 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是一道路程问题。 师让学生试着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

第七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七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2.问题解决第1课时问题解决(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学习目标:1.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请同学们把这几道题口算在草稿本上。

1.口算4.5+3.6 0.75-0.25 7.8-3 2-0.7 4.5+0.7 0.34+0.66学生完成后指名口答,其余同学判断。

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同学们算得又快又准。

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你还记得吗?请大家递等式计算。

2.计算248+365-127368-(254-185)反馈时先说出运算顺序,然后再看每步的结果是否正确。

谁来说说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的。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学习探究活动一:1.教学例1: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审题和识图(出示例3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电信塔高26.5米,电力塔高25.35米,小山坡的高度18.5米,“电信塔”顶端与“电力塔”顶端的高度相差多少米?)学生说信息时教师用教鞭在图上指出是哪一段。

要求“电信塔”顶端与“电力塔”顶端的高度相差多少米,在图上是指的哪一段?请一学生在课件上指。

(2)尝试解答想一想,要求“电信塔”顶端与“电力塔”顶端相差多少米我们该怎么解决?(学生独立思考,不回答)小组合作要求:1、独立思考,理清解题思路,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结合算式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第四课时问题解决【教学内容】课本第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根据例3情境图制作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教师: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设备。

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情境图,图上贴有电信塔和电力塔)你们认识这些设备吗?它们有什么功用?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左边的高塔叫电信塔,它是帮我们接收通信讯号的,这座电信塔高26.5 m(在电信塔旁标出塔高);右边的这座是专门用来传输电的电力塔,它的高度是25.35 m(在电力塔旁标出高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教师:大家比一比,是电信塔高,还是电力塔高?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为了更好的接收电信讯号,我们把电信塔建在18.5 m的高坡上。

(标土坡高度)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多少米?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解决方法。

学生在组内讨论。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解题方法,教师组织其他同学作评价。

学生交流后独立写出算式,教师指名板演。

教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种不同的解法,真棒!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相差的高度吧!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今天我们接触的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虽然算式里出现了小数,但是算法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三、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例2。

《问题解决(一)》【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问题解决(一)》【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问题解决(一)(教案)前言本节课将以解决问题为主旨,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入,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探究性思维。

2.如何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和题目。

2.学生准备笔、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师将一道问题展示在课件上:“小明家里养了5只小鸡,其中3只小鸡叼跑了,还剩下几只小鸡?”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解决。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二步:示范1.教师用课件展示两个计算题目:“3 + 6 = ?”和“7 - 4 = ?”,分别解答,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顺序。

2.讲师展示一个有关购物结账的问题,“小芳买了一本价值7元的书和一支价值5元的笔,请帮她计算她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3.进行意会和模仿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练习1.学生分组,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目。

2.巡回检查,可以随机抽取答题组合检查答案。

第四步:拓展1.范围扩展,可以让学生完成本节课后的练习作业,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加减法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学生们的练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做到差异化教学。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西师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介绍
XXX小学校 XXX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概况
实验教材与修改教材内容对比
实验教材
一 四则混合运算

乘除法的关系与运算律 综合与实践:节约一滴水
三 确定位置
四 三角形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 综合与实践:三峡库区生态环 境调查
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统计 综合与实践:我们长高了
3.经历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及根据 不同标准三角形分类过程,体会三 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主题图,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 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 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 用的思考。
单元内容结构与编写思路
认识三角形 高 三边的关系 内角和 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
小数的意义(描述性) 小数的计数单位(告知)
数位顺序表
例3,小数的读法
注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 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不要忽视小数的写法。以老师念,学生写等方式教学写小数 的内容。
例1,探究小数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判断0.3和0.30是否 相等,从换算成“角”和“画 图”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 的性质。(还可以:米、分米 、厘米和画线段图)
1.明确各自的方向; 2.理解速度相同; 3.直接用数对表示(不再提示“几列几行”)
课标要求:
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 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问题解决(最值问题)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问题解决(最值问题)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问题解决(最值问题)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最值问题的概念,知道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意义。

2.能够正确运用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检验答案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最值问题1.知识点:•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能够应用这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运用这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些课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比如说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预测这些物品的最大和最小值等。

2.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最值问题。

告诉学生最值问题的概念、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意义。

第二步:示范1.请一名学生上来,让他/她站在教室中央,询问全班同学他/她的身高。

然后将这个最大/小值解释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最值概念的基本含义。

2.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例子来演示如何找到最值。

第三步:锻炼1.让学生组成小组,寻找一些物品(比如说教室里的椅子),并分别测量它们的高度和尺寸。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这些物品的最大和最小值,然后告诉全班。

第四步: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题目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2.让学生交换答案并进行讨论。

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第五步:检验1.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2.教师随机抽样几个学生,询问他们所得到的答案,并让他们互相核对。

3.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或表扬。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和解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是否能够运用检验答案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
二、互动新授:
1、共同探索
PPT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和问题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2)解决问题
方法一:求出平均每人8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方法二:求两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3)PPT展示教材例1情境图和“试一试”
怎样列式解答呢?
课题名称
问题解决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生活情境,探究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能综合运用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做工问题、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与现实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做工问题和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四、教学难点
对带有括号的两步乘法、除法和乘除混合的算式进行正确计算。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农场参观,你们喜不喜欢?不过要进入农场有一个规定就是必须完成他们准备的题目才能够进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考核?现在就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到这家农场。(板书:问题解决)
追问:这道题先算什么?
小结:先算出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算出行完全程要多少时间。
(3)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应该怎样解答这道题?
180÷3=60(KM)
840÷60=14(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问题解决(1)∣西师大版(2014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问题解决(1)∣西师大版(2014秋)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掌握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基础上,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不仅复习了上册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又巩固了前几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知识,提高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算方法。

2.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3.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引入: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柳树的嫩芽已经悄悄的露出,各种花呀草呀也都争着来迎接温暖的春天。

看今天的天气多么晴朗,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春游(一)课件演示:(出示课件第2张)。

1.教师:这是实验小学三年级在周六举行的春游活动,每辆车可以坐45人,已经开走了12辆车,还剩32人正在上车,参加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是怎样算的呢?请同学们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讨论大约2分钟。

)教师:同学们,先要怎样算呢?(出示课件第3张)学生:先算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12×45 =540(人)最后算出参加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540+32 =572(人)教师: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计算的能力真的很棒!你们还记得我们在上册书尝过四则混合运算吗?你们可以把这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然后再计算吗?(出示课件第4张)学生:12×45+32=540+32=572(人)教师: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好不好?播放“复习巩固”幻灯片(让同学们一边回忆一边说):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算式里,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在有加乘可加除或减乘或减除的算式里,运算顺序:先算乘或除,再算加或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问题解决第2课时问题解决2上课ppt课件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问题解决第2课时问题解决2上课ppt课件西师大版
轮船全程平均每时航行多少千米?
(576+324)÷(12+6) =900÷18 =50(km/h)
答:轮船全程平均每时航行50千米。
3.自驾游。
每时行 72千米

江城
504km 莲花峰 360km 滨城
(1)从江城到莲花峰需要多少时? 504÷72=7(时)答:从江城到莲花峰需要7时。
每时行 72千米
8:00到21:00是13个小时 路程÷时间=速度 949÷13=73(km/h)
答:平均每时行73千米。
巩固练习
1.两辆车同时从A城出发,哪辆车先到达B城?
720km
A城
B城
630km
720÷78=9(时)……18(km) 630÷70=9(时) 答:大客车先到达B地。
2.一艘轮船由甲地出发,经停乙地驶往丙地,航 行时间和航程如下表:
第2课时 问题解决 (2)
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
一辆汽车从雅安市出发开往芒康县,3时行 了180km。照这个速度,汽车从雅安市到芒康 县一共需要多少时?
路程÷速度=时间 一共需要的时间 840÷速度 180÷3
先算出平均 每时行多少
千米。
180÷3=60(km) 840÷60=1÷60 =14(时)
答: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14)时
课堂活动 解决问题并交流你的想法。
(1)汽车8:00从长沙出发开往贵阳,每时行 驶70km,什么时间能到达贵阳?
路程÷速度=时间 840÷70=12(时)
早上8:00经过12个小时后是晚上8:00 答:晚上8:00可以到达贵阳。
(2)列车8:00从贵阳车站开出,21:00到达 长沙,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教学设计问题解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尝试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学会总结具有“相遇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形成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乘法的运算律字母表示: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2.追问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已解决这道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考虑的?学生汇报自已的想法:要求“于刚家与少年宫相距多少米?”就是要求出于刚走的路程。

教师:这是一个行程问题,所车涉及到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x 时间。

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两个人相向而行的问题。

二.课堂探究(课件出示例1)教师:请同学们先观察屏幕,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理解信息: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两人行走的时间各是多少?两人行走的方向是怎样的?什么是相向而行表演一下。

(2)分析问题:由于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当两人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与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有什么联系?说说你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合作解决解题思路一:先算于刚行驶的路程,再算苗苗行驶的路程,最后把两人行使的路程加起来:75x5+60x5解题思路二:先算于刚和苗苗每分行多少米,再算两人5分行多少米:(75+60)X 5速度和x时间=路程教师: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第二种更简便)强调:行程问题可以借助于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问题。

(课件出示例2)教师: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

借助于画线段图分析问题。

(1)理解信息:两车的速度是多少,方向怎样,时间是多少?看课件演示什么是反方向行驶。

(2)分析问题:两车3小时行驶的距离刚好是两车行驶的路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问题解决
复习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9页整理与复习第4题,练习十四第6~8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的复习,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境,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悉数量关系的运用。

4.进一步训练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探索解题策略。

复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复习难点:促进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语:上一次课,我们复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问题解决的知识。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问题解决)
2.关于问题解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你记得哪些数量关系呢?
一是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二是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二、灵活运用
1.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完成书第59页整理与复习第4题。

(1)火车每时行120km,30时行多少千米?
①已知速度和时间,怎么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②怎么列式?
120×30
③该怎样算呢?
可以口算。

因为12个十乘3个十得36个百,所以120乘30得3600。

(2)某楼盘有商品房128套,每套房平均售价38万元。

这个楼盘一共能卖
多少万元?
①已知单价和数量,怎么求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②怎么列式?
128×38
③该怎样算呢?请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竖式计算。

(3)一辆准载5吨的汽车装了19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5kg,这辆汽车超载了吗?
①读懂题意,分析信息和问题。

②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先算出汽车装的大米重量,再化成相同单位进行比较。

③你会做吗?请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④抽生汇报,教师点拔。

190×25 =4750(千克)
4750千克=4.75吨
4.75吨<5吨
答:这辆汽车没有超载。

2.准确分析信息,恰当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多媒体呈现信息)。

下面是明星体育商品店2013年上半年部分体育用品销售情况:
①篮球大约卖了多少元?
②羽毛球一共卖了多少元?
③羽毛球比乒乓球少卖了多少元?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教师讲评。

三、提高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6小题。

(1)教师指导。

①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先算每月获利多少元?再算3个月获利多少万元?
②怎样列式?
850×80×3
③说一说,怎样计算?
先算85个十乘8个十得680个百,即68000。

再算68个千乘3得204个千,即204000。

最后换算成万元作单位。

(2)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十四第7小题。

(1)教师指导。

①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可以先算一辆汽车每天运沙多少吨,再算这辆车22天运沙多少吨;也可以先算22天要运多少次,再算22天运沙多少吨。

(2)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8小题。

(1)教师指导。

①题中给出了这么多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汽车平时每时行65km,需要18时到达。

②第二个问题中,国庆节是什么时间?是淡季还是旺季?元旦节呢?
国庆节是10月1日,是旺季;元旦节是1月1日,是淡季。

③说一说,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先算国庆节和元旦节去旅游,分别要花门票费多少元,再作比较。

④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有23名技术能手,国庆节旺季门票是220元/人,元旦节淡季门票是80元/人。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4.完成练习十四思考题。

(1)猜一猜:做的圆片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既与方案有关,也与本班男生、女生人数有关。

(2)算一算:哪种方案做的圆片更多?(根据男生与女生人数的不同分别计算和比较)
(3)议一议:全班做的圆片总数与男、女生人数有什么关系?
(4)说一说:做的圆片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