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与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调整

合集下载

国内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近些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金融监管变得日益重要。

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力度,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然而,不同国家在金融监管模式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国内外金融监管角度出发,对比研究各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一、国内金融监管模式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组成。

这些机构在其所管辖的领域内发挥监管职责,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特点在于,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晚,在建立现代化监管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些监管机构建设不够完善,监管制度相对薄弱,监管缺位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国内金融监管模式需要更加完善,在某些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

二、国外金融监管模式1.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美国金融监管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主要由政府与自律机构合作组成。

该模式主要依靠市场的自我纠正机制,政府只对市场不稳定和风险性事件进行干预。

自律机构则通过自身的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然而,在金融风暴事件中,美国监管机制因为泄漏、腐败等问题露出了明显的弊端。

这也促使美国加强了对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改革,以防范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2.欧洲金融监管模式欧洲金融监管模式主要由欧洲联盟(EU)和欧洲中央银行(ECB)负责。

欧洲联盟内部存在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欧洲法院等机构,各成员国的监管机构各司其职,欧洲议会则起到协调作用。

欧洲对金融监管的态度相对保守,更侧重于稳定性而非创新性。

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也导致了欧洲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的局面。

三、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1.机构设置以美国为例,其监管机构相对于我国要复杂得多,并包含了诸多自律机构。

相比之下,我国的监管机构数量较少,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监管机构的设置也需要逐步完善。

2.监管力度在监管力度方面,各国存在差异。

美国主要采用市场自律的方式,而其监管机构也主要依靠公开数据和红线警告机制,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给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一个国家无法独立解决金融问题的时代,国际合作与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存在的挑战以及前景展望。

一、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1. 金融风险跨国传播: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金融风险可以迅速跨越国界传播。

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能波及全球,因此,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蔓延。

2. 信息共享与监管协调: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共享信息、加强合作,以便更好地监控和评估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只有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才能有效管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技术创新与监管更新: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监管机构可以共同研究并制定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监管政策,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国际合作与协调存在的挑战1. 主权国家的限制:每个国家在制定金融监管政策时都会考虑本国的国情和利益。

国际合作与协调需要克服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差异,达到平衡各国利益的目标。

2. 信息不对称与透明度问题: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

此外,不同国家的监管制度和信息公开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给国际合作与协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难以达成共识:金融监管的责任与利益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并推动合作进程是困难的。

各国在监管政策、标准以及合作机制上的分歧使得合作与协调的进展受限。

三、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前景展望1. 深化合作机制:国际金融机构应加强合作,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合作框架。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信息共享平台以及联合危机应对机制等,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协调和风险预警。

2. 制定全球统一标准:各国应共同努力推动制定金融监管的全球统一标准,实现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的协调和一致。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人承受的 损失是比较小 的 , 这会导致 道德风险 增大 , 道德风险的放大又进 一步导致 贷款 人没 2 0 年 的国际金融 危机发轫干 美国的次 有积极性 发放 贷款 , 08 最终 形成恶性循环 。这可 贷危机 , 并逐渐演 变成全球性的 经济衰退 。从 以解释为 什么股市下跌 , 公司净值下 降导致贷 更深 层次 上看 , 代金融市场理论 的固有缺 陷 款减 少和 经济 活动 水平 下 降的 另一个 原 因。 现 及其在 金融实践 中的作 用 , 本次金融危机在 是 美国爆发 并渐 次影 响全球 经济发 展的 内在动 2改革金融体 系的监管 因。 从避 免金融危机的 角度 来说 , 改革和完善 2 O世纪 8 年代 以来 , 0 西方 经济学 家揭 示 金融体 系的监管是 目前 各国普 遍采取的方 案。 出在金融市场上 , 信息在借 贷双方的分布是 不 本次金融 危机 之所以从 美国发生 , 迅速波及 几 对 称的 , 最终借款 人对其借款用 于投资项 目的 乎所有 的国家 , 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各 国普遍存 风险和收益拥有更 多的信息 , 而投资者 对影 响 在 金融 体 系监管 不 足的 问题 。 因此 , 决 金 解 投资收 益的所 有变 量都存 在一 定程度 的信 息 融 危机的 问题 必须首 先关注 金融 体系 的监管 不对称 问题 。信息 的不完 全性 影响 了金融 活 问题 , 包括 : 动参 与者 行 为的平 衡以及 金融 资产价 格均 衡 () 1 针对现 代化 金融体 系的发展特 点 , 将监 的性质 , 成了金融活动 中的 “ 向选 择”和 管范 围涵盖投行 、 造 逆 保险 、基金、信托等金融领 “ 道德风险 ” 逆 向选择 ”降低 了金融 市场 优 域 , 。“ 涉及表 内外资 产和各 种类 型的衍生 工具 , 化配 置资源的 效率 , 道德 风险 ”削弱 了金融 同时 要更加重视 国际协 调监管的规 则和 方法 。 “ 市场 的资金 动 员能 力 。从金 融市场 的运 作而 美 国的次 贷危 机使我 们认 识到金 融监 管体制 言 , 息 的不完 全既 影 响 了金 融 活动 的合 理 改革迫 在眉睫 , 分业监管体制 走向混业监管 信 从 性, 也影响 了金融 市场的完善 性。 体 制成 为 必 然 。 企 业过 度利用 债务 融资是 造成 金融 市场 () 2 监管 当局应检验 银行估 计风险参数 的 运行 不稳定 的根本 性原 因 。一旦 市场对 流动 方 法 , 督促银 行更新风险参数以 便及时反映违 性的预期 产生变化 , 低流动性资 产便 大幅度跌 约率和 损失率 的上 升。 在评估 借款 人与信 用 价, 使投资者 对高 负债经营 的企业 产生 怀疑 , 风险缓释工具之 间的相关性时 , 应充分 考虑系 继而减少 金融融资的输入 , 从而 使得靠借入流 统 性风 险 因子 的影 响。 必须提 高对 内部评 级 动 性维持 经营 的企业难 以 为继 。美 国经济学 模型和风险参 数的审慎性要求 。此外 , 应寻求 家 K n eh ・ ro 认为只要 经济存在着不 在监 管当局 与 中央 银行 之 间共 同建立 一种 新 e n t A rw 稳 定性 , 就会有通过获 取信息减少不 确定性的 的协调机制 , 改变单纯依 靠公开市场操作和 贴 可能, 在不 确定性增加 的环境 中 , 息的价 值 现 窗 口来缓 解流 动性 压 力的传 统做 法 。 信 是 显而 易见的 。因为不确定性有 经济成本 , 所 () 3为改进风险计量模 型, 监管当局和银行 以减 少不确定性就是一种 经济收益 , 信息 的价 必须 在现 有模 型体 系的基 础上 , 增加 情 景分 值就体 现于这 一收 益之 中。 当金融 市场 中的 析 、 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 动平均分析等 压 移 使历史数 据更具 有前瞻性 。此外 , 还不 逆向选择 和道 德风 险问题 积 累到致使 市场 不 方法 , 能有效地 在储 蓄者和 有生 产投 资机会 的人们 应忽 视定性 分析 的重要 作用 。应 更加 重视金 之 间融通 资金 的严 重程 度 , 金融 危机 便产 生 融 创新 带来的创新风 险 , 制定新 的计量标准和 了。金 融危机 中一 些银行 的倒 闭减少 了通过 监管规 则 , 将衍生 工具 产生的衍生风 险一并纳 银行进行的金融 中介活动 , 并导致投资缩 减和 入 金 融 监 管 视野 。 () 4 法律 不健全是信 息不安全 、金融无 序 总经济活动水 平下降 , 因而使社会信 息总量大 幅下 降和 不确 定性 急剧 增 大 ,危机进 一步 深 的 重要 根源。市场 经济是法制经济 , 各种金 融 化。 交 易必 须严格地以法律 为依据 , 对违反法律法 非 金融部 门资 产负 债表状 况恶 化也 是形 规 的 金融 交 易活 动按 照法律 规 定严 加 惩处 。 成金融 危机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资产 市场价 格 加 强市场 化监 管要求 构建 完善 的金融 市场准 急剧波 动能加 剧金 融市场 上 的逆 向选 择和 道 入 机制 、金融 市场行 为监 管机制 和金 融市场 不破产 、无风 德风险 , 而引发金融 危机。 由于证 券市场上 退 出机 制。必须根除金 融机 构 “ 从 并充分认识 到金融破产制度 股票价格计量 的是 公司的净值 , 股票 市场 的下 险 ”的传统观念 , 跌便 意味着 公司净 值的 下降 。公 司净值 有与 的重 要价 值 和 意 义 。 抵押 品相类似 的作用 , 股票市价下 泻引致公 司 净值的下 降使 贷款人不愿意提 供贷款 。 另外 , 3强化金融机构的监 管 金融机构 ( 尤其是 银行) 以盈利为 目的 , 参 由股市下泻 引致公司净值下 降 , 刺激 了借款人 从事风 险投 资。 因为一旦 投资出 了问题 , 借款 与金融 市场 的直接 运作 。其在 贷款过 程 中与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的方式。

它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

然而,互联网金融同样面临风险和挑战,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本文将比较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以期为中国的监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监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界定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监管机构共同参与,并根据各自职责进行监管工作。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等金融活动的监管,银监会负责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等金融市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

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往往更为集中。

例如,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由美联储和证监会负责,而英国则由金融行为监管局负责。

此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独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如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MAS)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局(ASIC)。

二、监管框架及制度建设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采取了“分业监管”和“一业多证”相结合的方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金融监管框架。

监管机构通过发布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运营。

在其他国家,监管框架和制度建设也是各不相同。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例如《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同时也依靠行业自律组织,如金融业监管机构(FINRA)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SIPC)。

英国则以金融行为监管局为主导,发布相关规则和指南来监管互联网金融。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及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产品创新,而监管机构则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对于创新产品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互联网借贷平台要求实名制、充分披露风险,互联网保险要求保证产品的合规性和保险责任的明确。

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同样也对产品创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美国对于互联网支付、众筹等活动也有相关监管要求,如交易额度的限制和风险提示的披露。

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f管 临
l管 监
管模 式 的利弊分析 (1 层 次 清 ) 晰 .分工协 调 从 美 国 当前 的
至冲 突 。这 一现 象在 美 国表现 得 尤 为_ 突出 .美 国 证监 会 与美 国 期货 交 易 娄 员会 为 了金 融衍 生 工具 的监 管权 而进 行的长达 2 年 的监管竞 争 已成 为最 好 0
有 9家 . 事 实 上 .一 些 大 的 金 融 控 股
夺 得 不可 开 交时 .却 出现 了 一部 分领
域 无 人 问津 的情 况 。例 如 ,结构 化 产 品在 美国发展 1 0多年 .并且 已经成 为
金融 机构 的重要 收 入来 源 .然而 至 今 却 仍 没 有一 个监 管 机构 宣 称对 这 些产
机 构之 间 层次 清 晰 .职 责 明确 ,并 且
分 工协 调 .周延 重叠 .由此 形 成 了 多 重 监管 金 融控 股 公 司的 体 系 这 一方 面 增加 了 对 金融 控股 公 司 各业 务 的监 控 .限制 了金 融 控股 公 司从 事 高 风 险 投 资 的行 为 .更 为 重要 的意 义 在 于增 加 了金融 监管体 系 的严密性 与完整 性 . 加 强 了金 融 业危 机 的防 范机 制 .从 而 使 美 国的金融 业健康 有序地发 展 。 然而 伞 形 监管 与 功 能性 监 管相 结 合的监管模式也并非是完美无缺 的, 随 着美 国 金融 业 在规 模 上 的拓 展和 功 能 上 的不 断创 新 .这 种 监管 组 合 也暴 露 出一些缺 陷值得 我们 注意 ( )机构 重叠 ,成本 过高 2 根据 美 国审 计 总 署 的一 项 模拟 调 查 显 示 .在 美国 对一 家 “ 能 型 金融 全 控 股公 司”进 行 直接 管 制 的机 构 至 少

金融监管法规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法规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法规的国际比较金融监管法规在各国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受到国家经济体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监管机构设置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金融监管法规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金融监管的特点和差异。

一、美国金融监管法规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完善。

美国的金融监管主要由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机构共同负责。

美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主要包括《证券法》、《银行法》、《商品期货法》等,这些法规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在美国,金融监管的原则是市场导向,政府主要通过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强调市场的自律和透明度。

美国的金融监管法规相对较为灵活,监管机构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政策,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欧洲金融监管法规欧洲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金融监管体系由欧洲央行和欧洲银行管理局等机构共同负责。

欧洲的金融监管法规主要包括《巴塞尔协议》、《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条例》等,这些法规旨在统一欧洲金融市场的监管标准,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欧洲的金融监管原则是以风险为导向,注重风险管理和监控。

欧洲的金融监管法规相对较为规范和严格,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较大,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信息、加强内部控制,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三、中国金融监管法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监管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等机构共同负责。

中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这些法规旨在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监管原则是稳健审慎,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监管法规相对较为谨慎和保守,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较高,要求金融机构注重风险管理、加强内部合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合作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合作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金融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因此,国际比较与合作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存在差异。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其监管模式以“监管沙盒”为特点,即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一定的宽松环境,鼓励创新,但同时也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风险。

而欧洲国家则更加注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保护。

亚洲国家则更加注重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金融包容。

然而,尽管各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存在差异,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跨境经营的挑战,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跨境经营使得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跨越国界,进行全球化经营,这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各国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建立跨国监管机制,共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速度快,监管滞后。

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往往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金融创新,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速度往往远远超过了监管的步伐。

因此,国际合作可以帮助各国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新动态,及时调整监管政策。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组,旨在推动各国监管机构的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然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各国的监管模式存在差异,合作需要解决不同监管模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快,监管机构需要不断迭代监管政策,但是国际合作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难以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步伐。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及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及启示

直接或 闯接 的行政 管制 的国家 就是 美 国, 美国主要凭借其发达 的金 融信用 信息 系统
实现对金融体 系的监管 ,美 国 目前 正在使
用的监管信息 系统主要有 两个 :全 国检查 数据库 系统和银行 机构全 国桌 面系统。全 国检查数据库系统属 于美联储 国家信 息 中 心 的 一部 分 , 该 系 统 专 门服 务 干 监 管 职 能 。 因此,只有美联 储 的监 管人 员能够进 入和 使用。银行机构 全 国桌 面 系统 的最大 特点
委与人 民银行之 间的定期会商机制;
3 .要 加 强 金 融 业 的 自律 作 用 ;
在l 0多年 的经济变革浪潮 中,英 国金
能型监管:
易等监督委员会 以及银 行、证券 、保 险各 局的监督、检查职能分 离 出来,统 一集 中 于金融监督厅。其 目的是增 强监管机 构 的 独立性,增 强风 险 管 理,提 高 风 险 防 范
能力。 3 .严 格 管制 的监 管 模 式
是数据的共享性 强,通 过一 些新 的功 能设 置能有效地增进 监管部 门之 间的信息 交流
体 系不健全。对金 融机 构经营 管理 行为 的
金 融监 管必 须获得 法 律法 规 的明确 界定 ,
以保证金 融监管本 身能够严 格按 照法律 法 规 的程序执行 ,以杜 绝 随意性 ,维 护客观 性和公正性。另外,我 国普遍 缺乏 对金 融 风 险的监管措施 ,监 管成本 较高 。在 现行 金融监管 中, “ 重审批 、轻管理 ” “ 国 、 重 有银行 、轻其 它银 行和 非银 行金 融机 构” 及 “ 重外资、轻 中资” 的倾 向十 分 突 出。 对此,笔者拟提 出为 完善 中国金融监 管体 制的六点建议: 1 .直接组建统一 的监管机构 ,实行 功

金融监视管理组织体制的国别比较

金融监视管理组织体制的国别比较

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别比较陈晨作者简介:陈晨(1982—),男,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和货币银行。

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同安排会影响金融监管的效率,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与改革问题历来是各国理论界和政界关注与争论的焦点。

随着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中的诸多弊端日益明显,如何深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稳健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并保证金融安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考虑,本文对国际上主要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比较,权衡各种金融监管体制的利弊得失,为完善和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全球金融监管体制主要有四种模式1:机构监管(The Institutional Approach)、功能监管(The Functional Approach)、综合监管(The Integrated Approach)和双峰监管(The Twin Peaks Approach)。

一、机构监管机构监管也称分业监管,是指将金融机构类型作为划分监管权限的依据,即同一类型金融机构均由特定的监管者监管。

2在金融监管早期,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均是基于机构监管的理念而建立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机构监管理论仍颇为盛行。

在机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机构的类型进行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各监管机构高度专业化,其监管对象的划分只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而不论其从事何种金融业务。

在金融业内各行业经营界限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机构监管有其合理性,监管的分工明确,既有利于提高各监管者的监管专业化程度,也具有监管竞争方面的优势。

但随着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活动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界限,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交叉、功1美国是个例外,其金融监管模式极其复杂,既不属于这四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又同时兼具这四种模式的一些特征。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金融监管豁免、 主 要 国 际金 融 监 管 机构 职 能 的缺 位和 错 位 、 国 际金 融 可 以得 出一 些一 般 性 的发展 趋 势 ,这 对 我 国金 融 监 管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启 示 意 义 。 关键 词 : 金融监管 发展趋势 启 示
援助 项 目中涵盖 的金 融机 构 , l MF只在第 四条 款磋 商 中关 注成 员 国金 融体 系 的健康 程度 , 国际清 算银行 除了难 以监 更 难化 解 国际金 融领 域 的系统 性 自从 全 球爆 发金 融危机 以来 , 巨大 的冲击 了全 球 的金 管 国际 支付 清算体 系 外 , 风 险。 此外 , 巴塞 尔银 行监 管 委员会 的宗 旨仅 停 留在加 强 融和 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各 国 的金 融监 管部 门对 国际金 融的 监 管体 系进 行 了改 革 以求 避免 这 些 冲 击而 保 证经 济 的快 各 国金 融监管 当局 的合作 和堵塞 国 际金融 监管 漏洞。目前 速 发展 。虽 然在 改革 方面 , 我们做 出 了积 极 的尝试 并指 明 国际金 融监 管框 架还没 有办 法 实施 有效 的 国际金 融监 管 , 了未来 的 方向 , 但 是 目前现 行 的国 际金融 监管体 系仍 旧存 这 是 由于 国 际金 融 监 管机 构职 能 尚处于 缺 位 和错 位 状 态
在 一些 不可避 免 的弊端。本文就 是试 图通过 对这 些弊端 的 造 成 的 。
2 金 融全球 化 背景下 的 国际金 融监管 新趋势 研究 , 来 揭 示 国际 金融 监 管 的未来 发 展趋 势 , 进 而 为 中国 2 . 1金 融监 管模式 由分业 监 管 向统 一监 管过 渡。全 球 金 融监 管 的政策选 择提 供依 据 , 具有 非常 深刻 的理 论 意义 金 融市 场 一体 化 的 趋势 随着 信 息 技术 的发 展和 竞争 的加 和 实践价值 。 剧而 不 断 的加 强 , 一 些实行 分 页经 营 的国家随 着金 融创 新 1现 存 国际金 融监管体 系的弊端 从 而 1 。 1金 融 全球化 趋 势与 金 融监 管 国别化 之 间 的矛 盾。 和金 融 自由化 水平 的提高逐 渐 向混 业经 营体 制转 变 , 促使 一 些国家 对监管体 制 实行 了调整 而实行 统一监 管。所 伴 随着 各 个 国 家逐 步放 松 或取 消 对 资金 流 动和 金 融 机 构 证券 跨地 区 、 跨 国经 营 的 限制 , 全 球 金融 已经成 为 了一个 不 可 谓统 一 监管体 制 就是 由统 一 的监管 主体 对从 事银 行 、

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
协调
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
2. 所谓监管竞争,是指各国监管者之间为了吸引金融 资源而进行的放松管制的竞争。
监管竞争并不会达到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所带来
的均衡状态。监管竞争与产品竞争的一个最大区别 在于:监管竞争的主体,即监管者,并不是竞争成 本和收益的直接承担者;通过竞争吸引更多的金融 资源无疑是他们的功绩,但却并不对由此引起的经 济后果承担责任。于是造成竞争性的放松监管的局 面。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有关国际银行的监管范围和监管责任
2. 1983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修改后的巴塞尔协
定,即《对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强调
对银行国外机构的充分监管,不但要求在母国
和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适当的划分责任,而且
要求在二者之间进行联系与合作。
同前
一个协议相比,第二个协议做出了多方面的改
4. 金融机构的集团化和业务综合化与金融监管分散化 之间存在矛盾。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
协调
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
1. 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是指:任何一国针对本国金融 机构所做出的监管决策不仅影响机构在国内的经营 行为,并且进而会波及到该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的经营行为;
各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联系使得这 种行为的调整可能会影响该机构的合作者或交易对 手;进而会对他国的金融机构产生影响。
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
3. 监管套利是指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利用监管制度之 间的差异获利。如果一个国家金融监管过于严格 ,该国的金融机构和业务活动会被其他监管宽松 的国家所吸引;并将导致本国对金融机构所实施 的金融监管失效。
4. 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也有其正面效应。即导致世 界范围内一些监管的标准趋于同一的水平。

保险业监管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战略调整

保险业监管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战略调整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进步、经济管理方式不断 革新 的时代 ,保险业 的经营管 理模式也在 不断调 整 。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的银行 、证券、保险等金融
机 构纷 纷 相互 融 合 ,业务 相 互渗 透 ,逐 步 由分 业经
在我 国,保险业监管 尚处于初始阶段 ,无论是
保险业监管制度、法规 ,还是保险业内控结构、风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2期 20 0 6年 4月
湖 南农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 a fHu a d umrl iest S ca ce c s o r l n nAg c l a v ri n o Un y( o il in e ) S
Vl . 0 7 NO. 1 2 Ap . 2 0 r 06
保 险业监 管 的 国际 比较及 中国的战 略调 整
杜 焱
( 湖南商 学院 科 研处 ,湖 南 长沙 400 ) 12 5
摘 要 : 通过对世界保险业发达的美国、 英国、日 本等三国在保险监管实践中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适应中


词:保险业监管 ;国际比较;战略调整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92 1(06 203— 0 — 3 0) . 8 4 0 0 2 0 0 0
中图分类号 :F 2 . 84 0
保 险业通过 资本市场 的杠杆作 用已与社会经
济紧密地联系起来 , 在现代经济生活 中扮演着 日益 重要的角色 。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 生 产、生活 ,而有效 的保险业监管则为一 国保险业的
国 内 目前 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体制与 国际的混 业
近年来 ,为经济发展提供保 障功能 的保险业在 我国已获得长足发展。保费收入明显增长 ,且增长 速 度逐渐加快 ,20 04年达到了 4 3 8 1 亿元 ;保险深 度 由 19 年的 1 4 94 . %增长到 2 0 年的 3 6 增长 1 04 . %, 1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第3 0卷 第 6期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O N TEM PO RA R Y EC O N O M Y & M AN A GEM EN T
Ju 20 n. 08 VOI 6 . NO.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融控股公 司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监 管 体 系 改 革 , 欧 美 西 方 的 国 家 典 型 的 有 ,美 国  ̄ 9 9年 金 融 服 务 现 代 化 法 》 及 伞 形 的 监 管 体 系 , 19
英 国  ̄9 8年 英 格 兰 银 行 法 》、 (0 0年 金 融 市 19 ( 0 2 场 与 服 务 法 案》, 并 于 1 9 9 7年 成 立 了 金 融 监 管 服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已经 成 为 世 界 金 融 发 展 的 大 趋 势 , 各 国也 相 应 加 强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的 金 融 监 管 立 法 与
的 金 融 组 织 制 度 的 意 见 仍 有 争 议 。有 些 专 家 认 为 ,
金 融 控 股公 司 发 展 的 必 要 基 础 性 条 件 已经 具 备 ; 金 融 控 股 公 司呈 现 出一 种 中 间状 态 ,而 这种 状 态 可 能 是 中 国 金 融 业 综 合 经 营 比较 合 适 的选 择 ④ 而 。 事 实 上 ,自 20 0 5年 起 , 中 国 国 有 四 家 大 银 行 进 行 改 制 上 市 的 进 程 中 , 已 经 形 成 超 大 型 的 金 融 集 团 的 航 母 ,并 相 继 形 成 了 以 原 有 银 行 业 务 为 核 心 , 控 股 或 独 资 设 立 投 资 银 行 、证 券 公 司 、基 金 公 司 。 除 了 这 些 相 对 纯 粹 的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外 ,一 些 产 业 资 本 也 通 过 重 组 、兼 并 和 收 购 等 方 式 加 速 向 金 融 领 域 渗 透 ,力 图 形 成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集 团 。 这 充 分

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

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

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复杂的体系。

而对这一体系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国金融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外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欧美金融监管模式在欧美地区,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属于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主要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要监管机构。

欧洲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主要由欧洲主权国家和欧洲联盟共同构建而成。

欧洲监管部门分为欧洲金融管理局和欧洲防洗钱金融机构,两个部门内部也有分工,共同在欧盟范围内监管金融业务。

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机构主要分为金融业监管局、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

这些机构不论是在制定监管条例还是在执行监管任务时,都有着非常完整的共同协作和联系体系。

在监管方面,美国机构通过规定发债、股票等证券发行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总的来说,欧美金融监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其严格的法规标准和完整的监管机制。

这样的监管模式在金融危机时期也能够快速响应、迅速调整政策,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二、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在中国金融监管模式中,央行居于核心位置,依法监管整个金融体系。

除央行外,还有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专门承担金融市场监管职责的机构。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金融监管体系。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中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异地分支机构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也在逐步对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加速向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监管体系转型。

相比欧美,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较强,政府在金融市场的管理中也参与较多。

但中国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完善,如未来还需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数字监管以及完善外汇交易、股票发行等监管程序。

三、中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都是以规范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目的。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步趋向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之间越来越相互联系。

下面从主要趋势、影响和原因等方面具体阐述:1. 主要趋势(1)跨国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之间愈发错综复杂,资本和商品的运动范围逐渐变得跨越地域与国界。

(2)标准化:由于移动通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也推动各国间的金融市场标准化和规模化,便于更加高效流畅地进行交易。

(3)金融创新: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意味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例如外币基金、国际证券、全球范围的债券市场或衍生品等,更为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2. 影响(1)推动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有助于加速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提高风险: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带来更高的风险,如跨境不良资产的传染和金融危机等。

(3)加大政策协同需要:由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政策之间也愈发相互影响,需要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3. 原因(1)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依赖于对国际资本的需求,也随之推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化进程。

(2)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中国应对策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难和机遇并存的时刻。

面对趋势,中国应采取以下对策: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应该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和技术,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

同时,积极推动国内金融业开放,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

2. 建立严谨金融监管体系中国市场体系与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同时,在开放的前提下,也建立起理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如加强审慎的风险管理、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

3. 提高金融人才素质中国应该大力提高金融机构的人才素质,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而金融监管体系作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双重多头”为主要特征。

“双重”是指联邦和州均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则是指多个部门共同负责金融监管。

这种复杂的监管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的问题。

美国联邦层面的主要监管机构包括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等。

美联储负责监督银行控股公司和部分州注册银行,对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则专注于存款保险和银行破产处置。

证券交易委员会则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2008 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些缺陷。

例如,对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足,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协调不畅等。

此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旨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英国曾经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超级监管者”模式。

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了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审慎监管局负责对存款机构、保险公司和大型投资公司进行监管;金融行为监管局则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进行监管。

这种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减少了监管重叠和监管套利的空间,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同时,英国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施,确保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获得公平对待和充分的信息披露。

三、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强调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内部监管。

其监管模式以全能银行为基础,实行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

我国转型金融标准的国际比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转型金融标准的国际比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转型金融标准的国际比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金融标准的国际比较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我国金融体系也正在经历着转型和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金融标准现状的分析,结合国际金融标准的比较,探讨我国金融标准转型的必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我国金融标准的国际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架构和逻辑顺序。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大致内容和研究方向。

然后,详细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题,并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最后,我们将强调本文的重点和亮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概览。

通过本节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安排,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金融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分析我国金融标准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比国际金融标准的情况,深入挖掘我国金融标准的特点和问题,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同时,本文还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金融标准的关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金融标准转型的进程,提高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2.正文2.1 我国金融标准的现状:我国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规范金融行为,我国不断完善金融标准,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我国金融标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金融标准的框架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金融标准的框架体系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标准、金融监管标准、金融产品标准等多个层面。

各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在不断拓展和规范,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4
4.金融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对传统的监管手段、监管能力提出挑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
发展,使各金融市场之间和不同金融业态之 间的关联性更加紧密,呈现更加复杂的网络 特征和联动关系。金融业务的交叉运行、金 融信息在不同市场间的快速传递,使得金融 交易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大大提高,受制于 监管机构分设等因素,金融业综合统计、信 息共享和大数据建设滞后,导致金融监管缺 乏对全面数据的支持和对大数据监管手段的 运用。
随着金融创新产品逐步丰富,影子银行
迅速崛起,理财、基金、投资,进入资产管
理时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
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不断增强,金融
控股公司(集团)介入多种业务领域;股市、
债市、汇市、期货等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性
在显著增强, 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
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
协调问题。中国一向强调大一统,中央银行
现在划分为两个总部,在职权划分、政策协 调方面是否会产生矛盾。
第三,各个监管部门的整合问题。从长远
看,由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个大的趋势,
所以要求金融监管部门要有与混业经营相适
应的组织结构,所以必然要对当前的多头监
管局面进行整合。
11
二、我国金融监管政策选择
2015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 剧,国内股市巨幅波动、汇市动荡、银行 坏账激增、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不断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度上升, 由此暴露出当前的金融监管构架以及不适 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业态变化的新 形势,难以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严重影 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款的小型准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管权限交给地

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国际比较
叁壁墨 堡

o r a Fha c tl o o c u n lo f  ̄n eau n mis Ec
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国际比较
■段 军 山
从 理 论 上 看 , 金 融监 管体 制 变迁 存 在 很 多争 论 , 一 监 管 模 式 也 有 弊端 ; 融 监 管 体 制 变 迁 受 六 个 对 统 金
行重点分析。
[ 键 词 ] 融监 管 ; 制 变 迁 ; 业 银行 关 金 体 商
[ 图分 类号 ]8 3 中 F 3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0 6 19 2 1 )4 0 4 — 4 10 — 6 X(00 0 — 0 9 0
基 金 项 目 :受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 号 :0 7 0 8 和 教 育 部 人 文社 科 规 划基 金 一 般 项 目 ( 号 : 编 79 32 ) 编
4 9
金 融 与 经i { 2 10 } o1 . 4 9
了“ 峰 式 ”T i as金 融 监管 模 式 的设 想 l 双 (wn e k) 2 _ 。在 T yo的基础上 , od at 19 ) - 步考 虑了不 同金 al r G o hr 等(9 8 ̄-
融 机 构 之 间 的 差 异 . 据 不 同 的监 管 目标 . 出 了 “ 根 提 矩 阵 式 ” 管 体 制 ] 监 。
绩效 的研究 不是 很 多 ,只是散 见 于大量 的文献 之 中。 G o hr等 (9 8 指 出 】 第 一 , 融 监 管 的 体 制 安 排 od at 19 ) ] : 金
将 影响金融 监管 的效 率和有效 性 ; 第二 。 同监管体 制 不 下监管机构 的责任 明确程度不 同 .而 由于监 管 当局 面 临的 目标通 常不止一个 , 因此在监 管 目标 存在 冲突时 ,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金融监管体系是一国在金融领域中确保金融稳定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重要机制。

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体制、金融市场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建立起不同类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本文将对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比较,并探讨其特点和优劣势。

1.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是出于对金融危机的教训建立起来的。

它包括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等多个机构,各自负责监管不同的金融子行业。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独立,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然而,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庞杂和重叠使其决策效率较低,并且在危机时缺乏整体应对能力。

2.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为“双重监管体系”,包括金融行为监管局和中央银行,分别负责不同的监管任务。

金融行为监管局主要负责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则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

这种分工使得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灵活和高效。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时,监管体系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挑战。

3. 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欧洲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由欧洲银行监管局(EBA)、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MA)、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监管局(EIOPA)等机构组成的。

欧洲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危机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经验丰富,各国监管机构间的合作相对紧密,形成了较为统一和协调的监管体系。

然而,欧洲金融监管体系面临着多个国家间的协调难题和不同监管标准的差异,可能导致监管不统一和风险溢出。

4.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等多个机构组成。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规模和力度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监管法规和政策。

中国在金融监管方面注重风险防范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各国金融监管体系在结构和运作上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黎爱华(1972-),男,河南柘城人,郑州大学商学院2004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与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调整黎爱华(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 450001)摘要:英、美两国金融监管模式是当今世界金融监管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模式,文章以英、美两个国家为例,比较和分析了两国的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手段、金融监管方式及金融监管的协调,并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战略调整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国际比较;战略调整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557(2006)0520007203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加深,各国间的金融经营与监管模式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

在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深刻了解国际金融监管的运行及新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先进经验,对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水平和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英、美的金融监管比较(一)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金融监管模式大致可分为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两种模式。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按各自传统的业务范围进行经营,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其监管部门包括了财政部、英格兰银行、证券与投资管理局、贸易工业部等政府部门,这些监管部门分别行使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监管。

1998年,英国对金融监管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设立了对整个金融体系实施监管的单一法定权威机构———金融监管服务局(FS A ),取代了其它独立的监管机构,全面负责监管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英国开始正式实行全能型的统一监管模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后,一直采取的是分业监管模式,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相互渗透,废除了实行66年之久的分业经营体制。

为适金融服务业融合经营的趋势,美国对金融监管框架也进行了改革,根据《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规定,对于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金融持股公司实行伞形监管制度:即从整体上指定美联储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形监管人,负责该公司的综合监管;同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同行业主要功能监管人的监管。

形成了美国的伞形监管模式下的分业监管。

(二)金融监管理念的比较英国在金融监管改革后,其监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FS A 的监管理念是:运用审慎的规则来监管,而不是以“控制”为基础去实施监管;大量运用在“外部”的保持一定距离的监管,而不是以频频到银行内“查帐”为基础去实施监管;在监管中充分重视被监管机构的会计报告;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行监管。

金融监管服务局的基本原则是围绕风险管理这个核心,采用“量体裁衣”式,实现对金融业的监管。

美国的监管理念在打破分业经营体制后也发生了改变,《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提出了“功能监管”的新理念,实现了“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

采用“灵活判断”方式定义金融资产和有价证券,使监管机构能够随时根据情况进行判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有效地鼓励金融创新。

监管的重心转变为建立监督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让传递同样风险和收益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金融市场能够基本受到同样的监管。

使不同形式、不同名称但功能相同的竞争者可以在相同的监管规则下进行平等的竞争,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要促进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高。

(三)金融监管手段的比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及法制传统的差异,在金融监管手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从监管与自律的角度来看,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两类:一是英国模式,以非制度化著称;二是美国模式,以规范化闻名于世。

历史上,英国对金融业的监管主要采取行业自律形式,英格兰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形成了“非正式监管”的风格,不以严格的法律、规章为依据,而往往借助“道义劝告”、“君子协定”等来达到目的,且以“道义劝告”为主要监管方式,素以法制宽松,而行业自律极强著称。

20世纪后期,英国制定了一系列用以指导相关金融业的法律、法规,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2000年6月,英国女王正式批准了《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

这是英国第19卷第5期2006年10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Finance C ollege V ol.19N o.5 Oct.2006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法律,该法明确了新成立的FS A和被监管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统一了监管标准,规范了金融市场运作。

英国也不断走向了金融监管的法制化建设,注重法制监管与自律监管的结合。

美国关于金融监管的法律健全,几乎覆盖了金融业的方方面面。

这种模式,将金融监管制度视为规范管理的典范,监管法规众多,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但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松开了监管的阀门。

直至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彻底打开了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相互融合的大门,美国改变了僵硬的法律条文和适当减少大量模型和比率指标,增加监管者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加强金融外部监管的同时,也强调了金融业的自律监管。

(四)金融监管方式比较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是西方各国普遍采用的监管方式,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又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对银行的现场检查不以英格兰银行为主,而是由报告会计师(英格兰银行指定和认同的报告会计师)和检查支队(由英格兰银行官员与加盟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家和会计师组成)代表英格兰银行进行检查并提交报告,然后由英格兰银行、被检查银行和报告会计师举行各种各样的谨慎会议或三边会谈,讨论和解决检查出的问题。

非现场监督是通过对报表的分析、监测来进行,内容包括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大额风险和外汇风险的监督。

在监督标准上采取理性、质化的监督,通常按每家银行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业务监管指导线。

它关注的是监管指标的临界点有无突破、风险的性质有无变化。

美国的现场检查分为对银行各项业务进行的一般检查和对银行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业务进行的特殊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6项指标:资本充足率(capital requirement)、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能力(management)、盈利能力(earning)、资产的流动性(liquidity)、敏感性(sensitiv2 ity),前5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了“C AME L”,其含义为“骆驼”,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骆驼评级制度。

1996年又加进一个指标即敏感性(sensitivity),成为C AME LS(“骆驼”的复数形式)被称为“新骆驼银行评级制度”。

通过这六大指标对银行进行分类排队,并据此对不同等级的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非现场监督也是通过银行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分析、监测,但与英国显着不同的是美国在监督标准上采取理性量化的监督,使用量化指标,运用经济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注重比较性、统一性。

(五)金融监管协调的比较无论是统一监管模式还是分业监管模式,在金融监管中都存在监管的协调问题。

英国在FS A成立后,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被整体移交,而操作货币政策的职能被强化。

鉴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监管职能从英格兰银行分离出去后,法律规定英格兰银行与FS A负责人交叉参加对方的理事会,实行互相介入,以保证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

这种安排能保证FS A负责的金融监管与英格兰银行负责的货币政策,在重大的宏观层面上的决策能够保持较强的互通性。

并且,英国在FS A成立不久就发布了《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为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了制度性框架。

美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建立了不同职责的机构并行监管的方式。

但在美国伞形监管模式下,在名义上属于完全水平位置的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实际地位发生了一些相对变化:美联储成为伞尖,在监管部门体系中充当协调人的角色。

在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方面,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证券管理机构、各州保险监管部门相互提供关于银行控股公司和各附属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信息。

二、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调整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混业经营,但混业经营的趋势已经出现,且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也已客观存在。

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金融监管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

(一)改革和完善目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在金融创新的不断推动下,金融机构的业务出现了趋同化现象,交叉业务不断出现,且也出现了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在同时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

目前中国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已很难对金融交叉业务和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全面、完善的监管,特别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金融监管并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模式,需要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等实际情况,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特征。

在目前中国金融监管无法实施统一监管模式改革的情况下,可采取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全面监管,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子公司实施分业监管。

以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成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将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纳入其下,实施统一监管模式。

(二)金融监管理念的调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深入,中国的金融监管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金融监管也应由合规性、机构性监管向合规性与风险性监管并重及功能性监管转变,让传递同样风险和收益信号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受到相应的监管,让市场和竞争成为监管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金融监管既要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又要能促进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提高。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信心,监管本身不能也不应该保证不出现金融机构的倒闭,但监管者必须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及早分析、预警、处置金融风险,尽量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利用监管资源,运用有差别的政策,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金融业健康发展;要鼓励创新,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等手段来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

(三)金融监管手段的完善1.健全金融监管主体系统。

要进一步加强各金融监管8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

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要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必须以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为依据,并严格依法监管。

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一些重要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如《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控股公司法》等。

2.健全中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一要合理设置内控机构。

各金融机构都要建立与本系统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或稽核部门,并具有相对独立性、超脱性和权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