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金融的监管体制
简述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
简述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一、引言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安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监管框架。
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概述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多个部门组成。
其中,央行是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货币政策和银行业的宏观调控;银保监会负责银行和保险业的日常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市场的日常监管;外汇局则负责外汇管理。
三、央行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简称,是我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
央行主要职责包括:实施货币政策,维护货币稳定;发行货币和管理流通中的货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
央行还具有其他特殊职能,比如管理外汇储备、领导金融市场开放等。
四、银保监会银保监会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是我国负责银行和保险业日常监管的机构。
银保监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实施银行、保险业的监管政策;颁布相关规章制度;对银行、保险机构进行监管检查;处理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等。
五、证监会证监会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是我国负责证券市场日常监管的机构。
证监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实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审核发行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证券;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等。
六、外汇局外汇局是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外汇管理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外汇局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实施外汇管理政策;管理境内外汇交易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处理跨境资本流动等问题。
七、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始于2018年,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效能。
改革后,央行将承担更多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责;银保监会将成为银行和保险业的统一监管机构;证监会将负责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日常监管。
外汇管理也将进行重大调整。
八、结论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多个部门组成,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我国金融的经营制度和监管体制
我国金融的经营制度和监管体制[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金融整合发展对金融经营制度和监管制度提出的挑战,认为随着金融整合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经营制度由分业经营走向综合化经营是必然的趋势,但各国金融经营制度的多样性表明,严格的或纯粹的分业经营和完全的混业经营都是少见的。
与我国金融整合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要进行渐进式改革,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全球金融整合浪潮预示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金融整合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了政府主导型整合和市场主导型整合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主导型整合活动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阶段市场主导型整合活动既加强了国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了全社会资金运作效率,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而且对金融机构本身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收入来源、健全治理结构等方面也初显其成效.金融机构在业务合作、金融创新和金融整合中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外资参股对国内金融机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内部管理具体积极作用。
我国金融整合,由金融机构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等内在动因,以及政府化解特定金融机构风险和消化巨额不良资产包袱等外部环境促成。
将我国未来金融整合放在国内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金融业本身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及入世后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的需要等重大背景下,我国未来金融整合有其独特的动因,将对我国的金融经营制度和监管体制提出独特的挑战。
_、我国金融整合发展对金融经营制度的挑战我国金融整合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战略联盟和跨行业并购,推动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促进了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
在金融业务综合化过程中,银行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且提供证券保险代理、代客理财、基金托管、投资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证券机构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业务的同时,通过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加强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保险机构在提供传统险种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出融储蓄、投资和保险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如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等,从而使保险产品成为储蓄存款和证券投资的竞争对手。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常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平安牢靠和健康的进展。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掌握等一系列的活动。
进一步而言,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法律规范、限制、管理与监督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头的。
央行制度建立之前,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
央行制度建立后,金融监管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在肯定意义上说,正是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促进了央行制度的诞生。
随着各国经济和金融的进展,尤其是在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后,金融的作用和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有必要,详细缘由主要有: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别的公共性和全局性,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应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别行业,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3、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存款者与银行、银行与贷款者、银行与监管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不仅降低了金融效率,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爱护公正竞争,提高金融效率,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二、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从上世纪80年月中期到90年月初期,我们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这就是最初的混业管理。
随着金融机构种类的多样化和金融业务品种的快速进展,在分业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之后,1998年我们国家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监管权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多头”监管模式。
中国金融的监管体制
浅析中国金融的监管体制————————————————————————————————作者:————————————————————————————————日期: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内容简介: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
201X年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
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简述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
简述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摘要: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正文: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对银行业和证券期货业进行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监管机构,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1.金融监管体系层次分明,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监管格局。
2.注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3.逐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难题: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监管部门需不断更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2.跨境金融监管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境金融业务日益复杂,如何有效防控跨境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面临的挑战。
3.金融机构监管套利问题:金融机构可能通过监管空白或监管套利行为,导致金融风险传导。
监管部门需加强协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
应对措施:1.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2.完善跨境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
3.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2.加强金融科技监管,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减少监管套利空间。
4.强化跨境金融监管协作,共同防范全球金融风险。
总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思考
金融监 管手段 从 以行 政命令 为主 的金融监管 向更多地依赖经济手段监管转变, 特别是由 传统 的 _工检 查 向手 工检查 和现代 化的计 算 f 机 俭 查互 补、以 计算 机检查 拧 制为 主的方 向 发 。改善 金融 监管 手段 , 充分 利用 各种 电 子 化 、信息 化操 作 的手段 和方法 ,不断提 高 金融监管效率和金融监管水平。 ( ) 善金 融分 业 监 管体 制机 制 , 强监 三 完 加 管 协 调 配 合 20 0 3年新 修订 的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 中 困 人 民银 行法 明确规 定 了由国务 院组 织建 立金 融监 督管 理协 调机 制 。几年 来 , 方对 地 金融 稳 定协调 机 制进行 了初 步探 索 , 只有 但 从更 高 层次 建立 稳 定协调 机制 , 能提高 才 稳定 协 同机制 的权威 性 和有 效 陆 , 更有 力地 维护 金融 稳定 。从金 融 宏观 凋控看 ,中国人 民银行 与金 融监管部 门在 宏观调控 中也有 明 确的 职责 权限划 分 . 但还 缺乏 有效 的协 调沟 通 机 制。适 应混 业经 营 的要求 , 立较 高层 成 次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专门负责管 理 和协 调二 大 监管主 体 的监 管工 作 , 大部 三 门相对独立 , 在业务上协凋监管, 信息共享, 高 层 次联 合协调 , 一政 策 , 加 强金融 监 统 应 管 的合 作 与协调 , 逐步 形 成专业 金融 监管 机 构 和宏观 经济 凋控部 门共 同组 成的金 融稳 定 协调 机 制 。 ( 四)建 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笔者 认 为 可 以成 立 一 个联 合 监 管 委 员 会 , 委 员会 由银监 会 、证 会 、保监 会 及 该 央行 负责 人组 成 , 并且 从法律 上授 予该 委 员 会 一 定的 决策权 力以协调各 监管 机构之 间在 监管 工 作 中可 能产 生 的矛盾 。 委员会 除 了 该 定期组 织 沦坛 会议 以加快 各机构之 间的 信 邑 共享 和交 流 外 , 还需 协调 各 个机构 的监 管事 项,例如安排联合检查活动等。 ( )提 高 金 融 监 管 人 员 素 质 五 金 融监管 水 平 的提 高 ,从 根 本上来 讲 , 有待 丁擎 从 业人 员素质 的提 高 。因为 , 再 完备 的制 度也需 要有 人 来履行 , 面对 一 个基 本素 哽低 下的群 体 , 任何 制度 与规章 的约 束 力与效 力部是 极 其有 限 的。
浅析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CAIXUN 财讯-63-浅析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董 芬 / 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混业经营模式,必须迫切做出改革,而混业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终极目标。
本文就我国分业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并讨论目监管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重新构建提出了建议。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改革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金融业在经受了经济的萧条以后再次蓬勃发展了起来,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由金融创新的出现带来的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许多发达国家纷纷绕开原有的监管体制进行混业经营,因此国家在尊重市场经济机制的条件下,纷纷放开对金融业的监管,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对金融业采取混业监管。
目前,国际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全能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它新型金融业务。
全能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取消分业监管模式下对金融创新的限制,促进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
金融机构还可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符合自身和客户利益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实现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金融控股集团中,控股公司可以视为集团公司,其它金融企业可以视为成员企业。
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间通过产权关系或管理关系相互联系,各成员企业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主要特征有:金融控股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模式,旗下成立经营各个业务领域的子公司,这样既可以对子公司进行分业监管,还可以由母公司统一制定计划方针并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作者:余雪晴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以促进金融业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发现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以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业监管体制中央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禁止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项两项以上的业务,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
此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至2003年之间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剥离出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
但是,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监管独立性不够、重复监管等。
在混业经营时代下,如何实现我国金融监管的良好协调,对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从整个国内金融市场来看,除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之外,还有一些监管部门,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外汇和B股交易。
如果不同金融机构必须向不同的监管部门申请业务许可,并以不同的监管标准运作,那么,就没有一个监管机构能总体评价和监管不同行业间产生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规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清晰,甚至对某些监管目标不同监管机构出台的法规冲突,某些监管目标又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而且,我国一般先成立机构行使职权再修订法律,如银监会挂牌运作一段时间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才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都限制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规范实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_王楠
四、结语
法律诊所教 育 最 首 要 的 功 能 是 教 育,承 担 着 法 学 专 门
人才培养任 务,是 法 科 学 生 成 长 为 法 律 人 的 重 要 路 径。 西
南政法大学法 律 诊 所 作 为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既 为 在 校 法 科 生
将提供了法学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践 的 机 会,促 进 了 学 生 的 全 面
发展,又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了弱
者的权益,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西南政法大学
法律诊所的发 展 模 式 为 法 学 教 育 改 革 提 供 一 种 新 思 路 、新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现状; 必要性; 完善
中图分类号: D922.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4379 - ( 2015) 14 - 0213 - 02
作者简介: 王楠( 1989 -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 国际法学。
金融监管是指依法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进行领导、 组织、协调、控 制、检 查 和 督 促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我 国 金 融 监 管的三个重要 环 节 分 别 是 市 场 准 入 监 管 、市 场 运 作 监 管 和 市场退出监 管。 市 场 准 入 监 管 是 金 融 监 管 的 基 础,目 的 是 确保金融市场主体的合规性; 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风险贯穿 于金融机构日 常 市 场 运 作 的 整 个 过 程,需 要 当 局 监 管 才 能 切实有效地实 现 防 御 风 险,规 范 金 融 机 构 经 营 行 为 以 促 使 金融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市场退出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保 障系统,主要作用是在金融机构退出金融行业之后,合法合 理地处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公平公正地分配其剩余财产。
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经济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改革实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多国都推出了相应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共同特点:(一)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美国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为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明确美联储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扩大了美联储的监管范围,提高了审慎监管标准,强化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二)注重加强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监管协调。
英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建立了多层次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局与金融政策委员会之间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也签订《危机管理谅解备忘录》,对双方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三)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原监管框架,改革只是对原框架进行调整和完善。
美国改革前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受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监管,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主要受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各州金融机构同时受州监管机构监管的格局均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外的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西方国家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前的起点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因而改革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需要。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市场分割,“谁的孩子谁抱走”。
当前,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主要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核心金融领域实施监督管理。
分业监管导致“地盘意识”,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割裂,而金融机构则变成监管机构的“孩子”,形成了“谁的孩子谁抱走”的监管体制。
金融市场行政分割的局面,造成资金无法在各金融市场间自由流动,不利于形成基于风险一致的资金价格,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二)刚性兑付,“小也不能倒”。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既有利于金融界稳定有序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监督,更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利益和信心。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和金融行业自律监督应该协助监管当局共同监督金融机构。
中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我们虽然很难跟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避免金融风险,维护国民经济有序稳固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从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结合美国、英国、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历程,总结出了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系又凸显出了监管漏洞。
围绕这些问题与漏洞,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系分业监管监管缺陷Abstract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and orderly to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also conducive to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bring benefits and confidence to the social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supervision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authorities to superv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started later than others, although we have difficulty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we can learn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ormulates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to co nform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which avoids financial risks and maintain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sums up Chinese current regulatory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SA, Britain and Japa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has brought big challenge to our 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gain. It’s time to put forward to some reform suggestions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round these problems and loopholes.Keywords:finan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separate supervision; regulatory defects; countermeasures.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2007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要全面对外资开放,尽管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受到中国法律的限制,也必须分业经营,但多数外资银行的母行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与实行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对于只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某一领域的国内金融机构来说,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它们不得不另辟新径已获得生存和发展。
同时,一个重要的现实是: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在进行混业经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银行的各种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也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金融监管分业监管混业监管Discus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status According to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s,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after 2007 to be fully open to foreign investment, although foreign banks into China by Chinese law limits must also be separate operation, but most foreign banks to implement the parent bank Mix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parate operations of Chinese banks, compared with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which can only be engaged in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 a particular area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o the challenges is huge, they had to open up new trails have bee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n important reality: in fact many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lready under universal banking, the mo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this is bank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This requires financial regulators to promot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should be improved.Keywords: financial regulatory Separate supervision Mixed supervision1 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的目标就是要就是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 ] 顾朝林, 1 O 孙樱 . 经济全球化 与中国国际性城市建 设[] 城市规划汇刊,99()1 . J. 19 ,3 :—8 [1 1 ]姚士谋。 年福华, 陈振光 . 上海与香港大都市定
一
、
导言
经得到相 当程度的发展和受到相当频繁的检验 。一般 认为, 金融监管与一般公共监管的理论基础是大体相 同的,它可以形容为:为防止金融市场失效而产生 的
监管 ;通过综合创新消除监管模式 自身的弊病。从长 远看 ,适应上述 三个现实也意味着金融监 管机构持续
性的重新设计、 监管法规的持续修订、监管内容的持 连锁负外部效应 ,进而危及宏观经济的稳健 。由特定 续变更 、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的持续保持 。但是 ,不断 公共机构对金融市场主体 ( 首先是金融机构群体)行 的 进行监管制度的设计和修订 , 可能对监管体系外部 为进行白 认为有必要的规制。通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 宣示监管能力的低下 。不利于培养各类经济主体的稳 险 ,控制非 系统 风险 ,首要促 进金融 机构体 系的健 定预期。因此。不断的适应性调整还应将一定程度的 康、有效运行 。保证金融机构发挥公共产 品或非公共 超前理念作 为指导思想之一。 产品的特性。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使现行 中国金 (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融监管制度受到连续 的挑战。我国的金融监管现实伴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不 同国别 资本 的流动 、交织 。 随着国家承担了大量的风险这一现象 、随着金融交易 更需要强有力 的经济体和金融监管机构。我们可以考
维普资讯
・
l 8・ l 中的一个重点。在 内外的金融监管协调 机制建设方面 ,可 以选择现有 的机构作为监管机构 的 协调机构 。或者组建新 的机构作 为协调机构 。在现有 的机构 中可 以选择 中国人 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或货币政
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1.引言次贷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从2007年开始爆发,一路延续到2008年时,促使美国的房市崩溃,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由于金融监管的不足,危机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多个银行破产、公司倒闭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萧条。
作为过去十年内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金融事件之一,次贷危机给金融监管体制以及各国领导带来了严重的启示。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2.次贷危机概述2007年到2008年期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这是一个以次贷为核心,波及房市和金融市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之前,许多美国的子贷款机构通过放贷给缺乏信用支持、还款能力和抵押品的借款人,来赚取高息贷款的收益,并将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投资组合,投资人们购买这种资产支持证券来投资。
当借款人不能够还款并且房市的泡沫失去光泽时,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领导为了挽救银行系统避免金融崩溃,不得不向债券市场注资,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3.1 需要加强监管体系次贷危机爆发是因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不足,一方面,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不够,无法对次级贷款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因此许多金融机构对次级贷款的评估出现错误,大量投资人的投资组合爆裂,引发了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领导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出现问题,领导过于宽松的导致金融机构的哪个行为日益无序,最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要拥有先进的监管技能和强大的监管机构。
同时,监管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满足监管要求,并预防金融机构的风险。
3.2 需要加强对投资产品的审核和评估能力次贷危机也反映出金融监管机构在审核投资产品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够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投资组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审查,从而导致一些有风险但被认为是安全的投资产品被强行推销。
浅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和完善
浅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和完善
许晓曼
北京大学经 济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1
摘要:我们金融监管体 制存在诸 多问题 ,比如分 业监管成本高 、 效率低 ,监管部门监管水平亟待极高,金 融机构信息披 露不足等。在金 融危机 的背 景下 ,完善我国金融监 管体制 ,有利于我国经 济稳定发展。为此,必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金 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离不开
控 股 集 团发 展 而 加 剧 的 金 融 监 管 冲 突 , 则 可 以通过加 强机构 间监管协调来 解决
( 二)健 全金融监管法规制度 金 融 法 规 是 金 融 监 管 的 重 要 保 证 。 我 国 目前 的金融监 管在法制化方面形成 了 以 《 中 国人 民银 行 法 》 、《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信托 法》这六大法 为核心、各种金融监 管制度相 配套 的金融 监管法制体系 。这一 体系对于维 护 金 融 业 的稳 定 、 防 范 和 化 解 金 融 系 统 的 风 险,确 实功 不可末 ,但也急 需不 断调整和改 进 以解 决各 执 行 对 象 在 实 际操 作 中 遇 到 的种 种 问题 以及满 足入世后逐步 开放 金融业对金 融监 管 立 法 与执 法 的迫 切 要 求 。 1 . 明确界定监管当局 的权责界限 新的 《 银行 业监督管理法 》 、《 中 国人 民 银行法 》和 《 证券法》等修 正案 的通过 凸现 了我 国金融法制建设在适应 金融业改革和发 展 需要方面取得的进步 ,特 别是增加 了对监 管当局执行公务 的量化 指标,一定程度上加 强了对 当局权力的 限制 ,迎 合了 “ 强化监管 手段,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监管水平 ,逐步 从合 规 监 管 向风 险 监 管 自然 过 渡 ”的 立 法 原 则。但这些限制条款仍 然不足够 。一方面 , 需要在有关法规 中进一 步增加对监管主体 的 责任人追究条款 ,从而 约束政府机构工 作人 员对 权力运用 的随意 性。另一方面 ,注 意缩 小行政监管部 门的监 管权限和范围 ,使 之限 定在宏观政策和法律 法规的完善 以及对 金融 机构的行为合规性 和风险度方面的监管等领 域,不再干预金融机构的具体 业务 。 2 . 监管立法应加强管制、 鼓励竞争和创新 金融监管在立法 思想和法律 内容 方面要 面 向 国 际社 会 ,借 鉴 金 融 业 发 达 地 区 的 先 进 做法 ,促进 国际合作和监管立法 国际化,为 金 融 市 场 发 展 、 金 融 机 构 活 动 创 造 一 个 适度 自 由 的金 融 制 度 环 境 。 这 是 我 国金 融 市 场 对 外 开 放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的 迫 切 要 求 。 目前 , 全球金 融一 体化的快速发展趋势 要求银行监 管及其法制建 设应当放到 国际层 面来看待 。 尽 管 美 国 的 银 行 监 管 水 平 属 世 界 前 列 ,却 仍 不断变 革,此次爆发 自美 国的金 融危机更是 要求 我们提 高警惕 。我们 应积 极参加国际上 的各种 交流活动 ,以开 阔的胸襟和开放 的视 野学人之所长 ,借助它 国政府的能力 与资源 来提升 自我 。 3 . 加快金融机构市场退 出机制立法 银行经营 问题和 金融监管失灵 ( 如监管 制度缺陷 、监管 时机不 当、监管腐 败等因素 等 )放大 了金 融风险。随着我 国金融业改革 开 放 的 深化 ,金 融 自由化 程 度 的 不 断提 高 ,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作者:肖娜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金融监管体制也相应调整变化,面对中国加入WTO 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产生很大的影响,合理科学的制定金融监管体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经济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60-01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研究金融监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
一、实施金融监管的目的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
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所谓金融监管原则,即在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内部监管机构的金融监管活动中,始终应当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最低行为准则。
金融监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依法监管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又称合法性原则,是指金融监管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
监管的主体、监管的职责权限、监管措施等均由金融监管法规法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监管活动均应依法进行。
2.公开、公正原则监管活动应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
同时,监管当局应公正执法、平等对待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3.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金融监管应当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不得压制金融创新与金融竞争。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
2003年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
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
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金融监管体制与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
(三)现场检查监督权。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金融机构以及其 他单位和个人的有关行为进行检查监督,有 权对出现支付困难的金融机构报经国务院批 准后进行检查监督。 (四)检查监督建议权。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 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有权建 议银监会对银行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为了防范金融风 险,维护金融稳定,人民银行必须了解金融机 构的风险状况及导致风险的原因,因而需要金 融机构报送相关的资料,必要时需要对金融机 构进行检查监督;必须制定对有问题金融机构 实施救助的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必须对 本币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本币市场之间及 本外币市场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对外汇市场实 施管理和宏观调控,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二、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履行监管职责的必要性
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监管职能分离出 去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有效履行其制定和 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的职责,必须保留一部分监管权利。这种针对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特定业务活动及其所能 发挥的基本功能(而不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名称 或基本分类)进行的监管,即为功能性监管。 具体而言,人民银行继续履行部分金融监管职 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
第八章 金融监管体制与中国人民银行 的金融监管职能
第一节 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同模式
(一)双线多头监管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 拥有一部分金融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 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美国是典型代表。
(二)单线多头监管体制。是指全国的金融监 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在 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 监管模式。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包括我国) 属于这种模式。 (三)集中单一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机构承 担所有金融监管职责的监管体制。这一机构 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独立于中央银行 的专门监管机构。1997年英国建立金融服务 监管局全面行使监管职能后就属于这种模式。
简述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简述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第一章: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监管框架和机构设置。
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发展和法制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
第二章:金融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对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稳定等领域进行监管和管理。
第三章: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它还负责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规运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第四章: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是我国的银行和保险业监管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合规运营,保护投资者权益。
第五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负责对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管和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六章: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我国的金融稳定机构,由国务院领导,协调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和实施金融稳定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旨在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风险挑战。
通过加强监管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和加强监管科技应用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和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第八章:结语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加强监管的力度和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内容简介: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
201X年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
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
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有有金融业的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作为辅助监管。
自律监管包括金融机构自我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社会监管主要是指中介机构的监管。
广大朋友们,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及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之借鉴”是由论文网论文频道我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自201X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无论是经济学领域还是法学领域,提及和研究最多的莫过于“金融监管”这个词语,当然这也是有其独特背景的。
从正面来讲,《“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中对资金的需求等等;从反面来讲,一系列与融资有关的案件的爆发,中小企业担保链断裂等等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把金融监管问题提上研究的日程,这已经是实务界和理论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欲从我国当前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和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措施,提出一些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
一、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还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的诞生是金融市场分业经营制度决定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等给金融分业监管发起的巨大挑战。
(一)金融监管缺少协调机制201X年,我国建立了“监管联席会议机制”,这是在当前分业监管下,三会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的渠道。
虽然,这种协调方法在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下对于监管信息交流,重大监管事项磋商等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工监管与混业经营之间的矛盾,即使人民银行具备一定的统一监管职能,但是,人民银行是不履行具体的行业监管职责的,因此,它也不能掌握全部的金融监管信息。
三、现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监管的协调性不够监管协调性差是分业监管体制的固有弊端,加之我国特有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导致三家监管部门之间以及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等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大,效果差。
这些部门均为独立的正部级单位,自成系统,各司其职,条块分割,易形成部门利益,造成监管真空和磨擦,给跨业违规以可乘之机。
此外,当发现问题时,由谁牵头,由谁做出最终决定等,都有一定难度。
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将更为突出,并严重影响监管效率的提高。
(二)监管目标不够明确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目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不同的。
货币政策目标是宏观目标,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币值稳定。
而金融监管的目标较为具体,突出强调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1986)、《金融机构管理规定》(1994)和《商业银行法》(1995)的内容看,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
金融监管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平等竞争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三)没有形成统一规范、连续和系统性的监管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行政监管,并且在具体的运作中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分散的和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金融监管体系,缺乏早期预警和早期控制,往往是忙于事后救火。
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结合效率不高。
信息的不对称,没有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信息库和信息网络,缺乏金融监管体系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系统,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审计等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市场约束力薄弱,金融监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金融业开放缺乏整体战略,单纯的分业监管无法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首先,我国实行“一行三会”模式下的分业监管体制,在该体制下,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为主,与其他一些监管部门如主要管理国债市场的财政部、管理企业债券市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管理外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一起.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共同实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
在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完全有效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仍需加强的情况下,行业监管区隔和多头监管的并存,往往导致金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的难以避免,在金融混业经营环境中尤其如此。
其次,在金融机构产权监护人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作用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内控机制难以形成,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要求未能转化为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从而使金融监管部门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提高了金融监管成本,降低了金融监管效率。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内容简介: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我专门编辑了国债这件事大家如何看待,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中国有句话,借钱的都是大爷。
这话放在国债这里真是掷地有声。
说他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我专门编辑了“国债这件事大家如何看待”,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中国有句话,借钱的都是大爷。
这话放在国债这里真是掷地有声。
说他是大爷,不是说他故意有钱不还,而是说他根本就没钱还而且当初借钱就没打算还,还不停地借钱,你不借还不行。
当然我们说的是美国据有关报道,我们刚刚发行的一期国债卖得非常好,当然也是一贯的好。
很多银行一开门,几十亿的国债额度就卖光了,很多没买到国债的老百姓抱怨,国债发得太少,政府能不能多发些。
这个是一定的,最新的消息是说,国家打算发行超长期的国债,有多长,50年。
这里要解释的是,这批国债不是面对普通老百姓发行的。
或许这也不用解释,因为面对50年的国债,你会买么?买了给儿子,或许要给孙子去兑付了。
中国人对国债有种偏好,因为毕竟是国家信用,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讲,国家信用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说是无风险的。
国债是依靠国家的税收来进行偿付的,我们也知道,国家税收是如何的强力和不容侵犯更早的时候,在国库券时代,那会儿是计划经济还没现在繁荣,家家都没什么钱,每到月底甚至都不够花,有些家庭还要借钱度日,国库券是被冷落的,买国库券都成了任务。
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家家都是万元户,国库券因为最高的信用和相对高的利率水平,反倒成为了投资市场的香饽饽。
中国最早的发迹者,比如杨百万,就是靠倒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因为他发现,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国库券的价格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
在上海,国库券有很好的市场,而在西北偏远地区,国库券甚至可以用低于面值的价格去收购最近欧债危机阴魂不散,时不时地来一次,全球金融市场也没完没了感冒。
原因就在于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经济不好,偿还国债的能力下降,再发新债的可能性降低,不发新债就没办法偿还旧债,于是即将到期的旧债就像是定时炸弹,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雪崩,后果不堪想象。
当市场传闻中国有可能会购买新发的欧债时,主要股指都会相应地有所表现当然,最后新债也都有人认购了,买债如救火更像救命。
更要说明的是,新债的收益率会扶摇直上,因为它的信用等级偿付能力,都会引发市场担心,抚平担心的就是高收益率,让贪婪战胜恐惧国债这事,总是不太好玩,因为你搞不清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