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改革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改革措施
[摘要] 鉴于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管理当局必须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方法,防范和减少金融体系风险的产生,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并使其在各种外部冲击下保持稳定。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地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现状
一、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它是保障金融体系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金融监管目标
(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一般目标
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地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目标
1.建立经营的安全网,增强人们对金融稳定的信心;
2.采取措施减少败德行为,增强市场行为主体的理性;
3.限制金融机构承担过度的风险
4.强化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以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
三、我国金融监管现状
我国的金融法律建设日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对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不断发展的自由化趋势,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很薄弱,主要表现为:
(一)金融监管目标不够明确
金融监管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平等竞争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这实际上是将金融监管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等同看待,强化了货币政策目标,弱化了金融监管目标,从而制约了金融监管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1.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交叉不断增多,无可避免地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并存的局面。
2.监管机构的职责界定不明
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模式。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责缺乏严格的界定,相互间缺乏协调。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导致监管过程脱节,多头、分散监管,使监管环节出现诸多漏洞。
3.金融监管措施不力
(1)从金融监管方式来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外部监管。由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监管能力低,金融工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在我国也极为少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也非常少。
(2)从金融监管内容来看,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监管几乎是空白,监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机构审批和业务审批上,对金融机构日常营运监管较少,金融监管和稽核也忙于完成上级任务,作用有限。从金融监管标准来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检查和评级以及风险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监管行为随意性强。
四、有效金融监管措施
对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着眼于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强化监管和促进发展积极予以解决。
(一)完善相关金融法律体系
这是建立有效金融监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完善主体法律
首先要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规。其次进一步加紧其他金融法规的建设,如《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从而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提供法律基础。
2.制订有关法律的实施细则
主体法是纲目式的,对于履行监管职能的主体来说,更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与有关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同时对原有的不适应的条款进行废除或修订;还要针对立法环境尚不成熟、近期不宜立法的情况,先制定一个过渡性的暂行规定。
(二)创新改进金融监管方式
我国的金融监管方式应由过去粗放式监管向风险目标监管转变:由单纯的业务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的方向发展;由单一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的方向发展;尽快实现对风险的事前预警,使非现场监测成为现场检查的目标导向,现场检查成为非现场检测的基本依据。
(三)加强行业内外金融监督
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自律机制是金融监管最基本的约束机制,也是国家实行金融监管的基础。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国际金融界亏损倒闭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严所致。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金融机构自律管理水平,成为国际金融业有效监管的又一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戴国强.货币银行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廖岷.次贷危机下美国对于金融监管的最新反思.中国金融,2008(7),64-66.
3.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