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鼓声。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法知识。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情感体验(1)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2. 内容:历史背景:陕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鼓舞、舞蹈、演唱文化内涵:勇敢、热情、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2. 答案:(1)安塞腰鼓的特点:鼓舞、舞蹈、演唱相结合;表演热情、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戏曲《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认识与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了解乐曲音乐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安塞腰鼓》的来源、传说和演出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音乐表现手法音乐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声、韵、气、律”四个方面,观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现手法。

3.学习旋律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合唱演唱,学习乐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体验对乐曲的直观感受和调动情感的作用。

4.学习节奏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鼓擂演奏,学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和鼓点,感受诗情画意中的韵律美。

5.合唱演唱通过音乐教师的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印象,依据班级分组进行合唱演唱。

6.鼓擂演奏小组配合进行鼓擂演奏排练,由乐曲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音乐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

7.演出将学生所学乐曲与鼓擂演奏合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背景知识推动演出,展示学生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老师的介绍,简单介绍乐曲的来源、历史和文化成分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积极认识,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演示教学法: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节奏和旋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

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看到以及听到音乐的表现特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要素。

3.合作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协作对于音乐演出的必要性,更好的提高乐曲的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课程的设计和体现的丰富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和快乐,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篇一【导言】《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文章以诗一般凝练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飞扬。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领悟生命的自由和豪壮之美。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与生命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诵读品评、自由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深刻理解和欣赏课文独特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文章内蕴的深度认识和多元解读。

【课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录象,创设特定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设置的具体情境中,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对文章外形与内蕴之美的理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为了打破现代语文以割裂为美的僵化阅读模式,在《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注重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先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安塞腰鼓表演部分的文字。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或语段来理清作者思路,明确文章结构,使教学富有整体阅读的意味。

三、探寻美点,品读赏析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作为学生解读文本、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使学生学会真正的自主阅读。

在赏析《安塞腰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动,学生自动,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任意地找出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大声朗读,用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是因为的句式相互交流。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获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具体体验和感受,获得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从而避免学生的审美愉悦被强行灌输和暴力接受。

《安塞腰鼓》教案集合9篇

《安塞腰鼓》教案集合9篇

《安塞腰鼓》教案集合9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美文——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初中语文教案《安塞腰鼓》

初中语文教案《安塞腰鼓》

初中语文教案《安塞腰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安塞腰鼓”、“打腰鼓”、“激荡”、“豪放”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的安塞腰鼓的历史、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安塞腰鼓的历史、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1)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的详细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安塞腰鼓》课文。

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图片、视频、鼓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安塞腰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示例演示。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安塞腰鼓的场景。

(2)学生尝试打鼓,体验安塞腰鼓的音乐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重点)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重点)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势即可。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

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大意,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几幅图片)二、收集问题,检查预习课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明代作家·文学家·杨凌等人以安塞腰鼓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民间艺术作品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安塞腰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安塞腰鼓》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个题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将相关图片设置为PPT 幻灯片,每张图片停留5秒钟,教师可就图示内容与学生互动。

2.新课呈现(15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猜测《安塞腰鼓》讲的是什么?(2)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重要人物和关键词,然后回答问题:a. 《安塞腰鼓》的主人公是谁?b. 安塞腰鼓是什么样的乐器?c. 安塞腰鼓是怎样成为民间艺术的?(可以准备一个小奖品,对回答正确并清晰的学生进行奖励)3.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讲解故事情节时,要注意节奏控制,使学生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4.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就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进行小组讨论,主要提问:a. 安塞腰鼓是怎样发明的?b. 安塞腰鼓对民间艺术有何贡献?c. 文学家·杨凌是怎样发掘安塞腰鼓的?(2)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同时教师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补充材料。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安塞腰鼓》为陕西安塞地方的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腰鼓以它原始、豪放、热情、威武的表现风格和独具陕西文化特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陕西民间文艺艺术——腰鼓的产生、发展和表演特点,理解腰鼓传统文化的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尊重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表演艺术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了解腰鼓的演出形式,配乐和节奏特点。

2. 乐器演奏:分发体验版腰鼓,进行乐器演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腰鼓的基本演奏方式和动作。

3. 舞蹈表演:教授腰鼓的基本舞蹈动作和配合方式,通过学习腰鼓舞表演,让学生感受文化和节奏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侧面,让学生全面感知腰鼓这一艺术形式,既有音乐欣赏,也有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人性化教学法: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在学习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互动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腰鼓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流程1. 音乐欣赏通过制作PPT展示视频,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与发展,谈谈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2. 乐器演奏教师演示腰鼓演奏基本动作,学生根据老师提示操作腰鼓,并进行相关的舞蹈练习。

3. 舞蹈表演教师分段教授腰鼓表演动作和配合方法,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演出。

4. 教学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演出,以提升自身才能和展现腰鼓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估在腰鼓表演中,注重学生个人的表现和团队的整体协调能力,评估学生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的技巧水平、动作协调性以及表演时的细节情况。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有关《安塞腰鼓》教案四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

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

《安塞腰鼓》说课稿 15篇

《安塞腰鼓》说课稿 15篇

《安塞腰鼓》说课稿 15篇《安塞腰鼓》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__是文化艺术方面的,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目标坐在剧场,你现场观看来自西北汉子的腰鼓,也许都无法用语言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可读了本篇__后,却发现作者成功地为我们描述了现场的气氛: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情,有思想。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所以学习__最重要的是学到作者的以下几点:(一)这篇__的语言特色,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运用比喻,使看不到、听不到的舞蹈动作、音乐声音,以熟悉的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运用排比,使那茂腾腾的舞动后生如在眼前,使那充满生命力的鼓声犹在耳边;运用短句,使语言变得铿锵有力,使__要表达的强大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通过对__语言的把握,体会__中呈现的阳刚之气,感受生命的律动。

(三)通过对全文的把握了解__要表达的内容。

真正体会到__的语言美,对教学目标的其他两点也自然而然可以把握住。

三、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体会__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五、学情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使用分组研讨式教学,或完全依靠学生自己的探究来达到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仍是不可或缺的。

六、教学过程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第一步:(5—10分钟)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对其有个直观的印象,看完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安塞腰鼓时的感受。

第二步:(10—15分钟)阅读这篇课文处理陌生字词,并同时感受__中所描述的场景。

让学生来描述,看完__后在他脑中形成怎样的画面,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原句,同学间相互补充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

投影:(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

(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全班齐读。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三、指导朗读。

1、重点指导:(1)自由读。

注意语气。

(2)指明范读。

(3)再指名读。

(4)自由读,同位指导。

(5)再指名读。

2、逐节指名朗读。

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 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知识,理解剧情内容。

2.能够朗读、理解、背诵和欣赏文章中的经典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重点:
学会理解剧情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朗读并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板书、课件、录音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等方式导入教学,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知识。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
1.教师通过投影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在朗读之前先
浏览一遍,了解大致内容。

2.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描述故事背景,介绍人物形象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答案,讨
论出正确答案。

3.教师解释课文中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3:语言训练(30分钟)
1.教师选择一些重点词语和短语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掌握其意义和
用法。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背诵并表演出来。

教师可提供一些表演指导和建议。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Step 4:情感教育(15分钟)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讨论他们的行为
和言谈是否表达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从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Step 5:拓展阅读(15分钟)。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2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2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是一部古老而有趣的民间戏曲。

通过安塞腰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戏曲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素养。

本教案将根据七年级语文教学要求,以《安塞腰鼓》为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戏曲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情节和演唱形式。

(2)学习《安塞腰鼓》中的人物形象,并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3)掌握一些戏曲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别戏曲艺术的能力,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情节和表演形式。

2.掌握一些戏曲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表演形式。

2.理解并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

2.教学素材:《安塞腰鼓》相关视频。

3.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戏曲和音乐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戏曲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Step 2:预习理解(10分钟)让学生读一读《安塞腰鼓》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安塞腰鼓》的故事情节是什么?2.看完故事后,你对安塞腰鼓的印象是什么?3.你觉得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为什么?Step 3:理解分析(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安塞腰鼓》中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详细描述一些重要的人物特征。

Step 4:戏曲演唱(25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戏曲演唱的基本知识,包括演唱形式、身段动作和舞台动作等。

然后,老师模仿一些戏曲动作,带领学生一起跟随模仿。

在模仿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必要的指导。

最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品表演,每个小组选取一小段《安塞腰鼓》进行表演。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四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四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

2、简介安塞腰鼓3、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____至4段由男生读,____至27段由老师读,____至30段由女生读。

朗读指导: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二)【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

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

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

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

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

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

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

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研习课文:(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二)讲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1)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课时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旋(xuàn)风瞳(tóng)仁恬( tián )静亢(kàng)奋晦(huì )暗羁(jī )绊烧灼(zhuó)冗(rǒng )杂蓦(mò)然戛(jiá)然而止磅礴(páng bó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好一个安塞腰绮丽舞姿腰击鼓后生腰宏伟场面腰雄壮声响腰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引出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
二、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

是啊,就像空气中本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

那么,就让《安塞腰鼓》在我们课堂上也燃烧一回吧!听录音,体会语速、语调的变化,并扫清文字障碍。

明确:
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播放朗读视频,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课文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多媒体展示:
结构
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击鼓前)(击鼓时)(击鼓后)
可见,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

2.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分组朗读——寻美点
1.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我发现了( ) 美,你看(听)( ) ”的句式来说。

例: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五、含英咀华----赏美点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

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

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_
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_______ 。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品读1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7)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仿照例句句式,完成句子。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起来,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歌声等),使————,使——————。

六、深入研读----谈感悟
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
我在陕北生活多年。

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

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

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

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1.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七、课后总结
20世纪以来“安塞腰鼓”由原来纯民间的广场文化形式,渐渐走入庙堂,进入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

尤其是“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黄土地》中的“安塞腰鼓”征服了西欧观众的心灵。

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播放歌曲《黄土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