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2
中国音乐简史名词解释2
“弘一”法师:即中国早期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于1918年在杭州剃度入佛门后的法号。
李叔同在出家前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以及将欧洲的话剧传入中国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早期相当一批美术、音乐家(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
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
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契(他的中文名字叫“梅百器”)。
其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
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颇大。
新音乐:“新音乐”一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多次提到。
最早此概念由曾志忞提出是指“学堂乐歌”中的歌曲;“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提到的“新音乐”是指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创作的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相对;30年代黄自提出的“新音乐”是指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之音乐;新音乐社于1940年1月创刊于重庆的音乐期刊名;另外在左翼音乐运动中使用“新音乐”一词,是指无产阶段烦人革命音乐。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它原先主要流传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
这个乐种有结社合乐的传统,如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社团,在传播江南丝竹乐曲、培养演奏人才、发展乐种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山歌社:这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由重庆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所创办、以研究中国民歌为主的学术组织。
由郭乃安、潘名辉、谢功成、王震亚、严良堃、伍雍谊等人为主,并得到了当时作曲系有关领导江定仙、陈田鹤等音乐家的支持。
他们曾为许多当时受欢迎的民歌配以富于艺术性的钢琴伴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有的艺术价值、深得歌唱家的欢迎,还在对中国音调的多声化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音乐史作业2
1,我国音乐文化有八九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我国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贾湖古笛”。
2,音乐的起源是: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
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
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
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
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
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
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3,远古时期的乐器有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罄、陶响器、陶铃,吹管乐器:骨笛、古哨、陶角、陶埙、笛柄杯。
夏商时期的乐器:罄、编罄、埙、钟类乐器、铙、编铙、镛、铃、铜鼓、钟、鼓、龠、言、龢、竽、缶、乐。
4,原始古乐舞有: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阴康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刑天氏之乐。
5,商代巫乐的特点: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6,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①乐悬、舞列:关于乐队、舞队的编制,按等级的不同,规定所实施的用乐规模。
②用乐:按场所、身份、步骤不同,规定所用的乐。
如《周礼.春宫.大司乐》的记载是“正乐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最全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包括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乐器是石鼓、石钺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逐渐丰富,形成为了琴、瑟、箫、笛等乐器家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别。
宫廷音乐在封建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
而民间音乐则是普通百姓的表达情感和娱乐的方式,包括民歌、民间舞蹈等。
二、唐宋时期的音乐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古琴、古筝等乐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这个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李白、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宋时期还浮现了许多宫廷乐队和宫廷舞蹈,丰富了音乐表演形式。
三、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元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元代引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明代时,戏曲音乐开始兴旺,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
清代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现了一些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新型乐器和演奏技巧。
四、现代音乐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西方乐器和音乐理论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音乐家开始进行音乐改革,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新型音乐形式也开始兴起,年轻人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中国音乐史第02课
民间说唱的发展
1、弹词
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板腔性(或称主曲 体)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 琵琶或三弦。清中叶嘉庆年间著名弹词艺人有陈遇乾 、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等,被誉为弹词界四大名 家。其中以陈遇乾、俞秀山唱腔上有独创,分别为“ 陈调”、“俞调”。陈调苍凉粗犷,后常为老生及老 旦的专用唱腔。俞调婉柔细静,适宜表现闺中女子凄 清哀怨之情,代表唱段为《宫怨》。 清代后期,长篇弹词渐衰,而戴以中篇或短篇 , 弹词发展于江南,以苏州一支实力最雄厚。著名唱本 有《珍珠塔》 、《再生缘》。
民间说唱的发展
3、牌子曲 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它是 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并不断吸取明清民歌 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牌性的曲艺。牌子曲有小 曲与大曲之分。小曲为一般民间小调,通常只用做 套曲中曲牌,而不做单独演唱之曲目。大曲除结构 长大外,音调通常比较婉转,拖腔也较多,可以单 独用来演唱一段故事,或以它为主构成套曲形式。 演唱方式以一人独唱较多,常用乐器有琵琶、 筝、弦子、月琴、笙、笛、鼓最古老的声腔,萌芽 于宋元,明代已经广为流传,因出自于浙江 海盐而得名。海盐腔多采用南北通行的“官 语”,且曲调柔婉细腻,因此得到文人士大 夫的喜爱,演出时不用弦管,只用锣、鼓、 拍板等伴奏。万历年以后,为昆山腔取代。 2、余姚腔形成在浙江余姚,明嘉靖年间流传 于江苏、安徽等地,文辞通俗,曲文中夹进 念白,唱腔简单明快。后被弋阳腔吸收融化 合流,移至衰落绝迹。
戏曲音乐的繁盛
改革后的昆腔,成为一个集南北曲大成 的戏曲剧种。自明嘉靖至清初,出现了一个 以昆山腔为代表的传奇剧最兴盛的时期,最 著名的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洪昇 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戏曲音乐的繁盛
02音乐史名词解释02
名词解释:1.十二律:我国传统音乐术语,即12个半音。
律为构成一定音阶序列而定的尺度。
根据一定计算方法得出的律来处理钟的大小顺序与发音高低。
用“纪之以三”的方法算出准确的六律六吕。
2.“琴曲九弄”:我国魏晋时期产生的九首著名琴曲。
其一是汉末琴家蔡邕创作的五首琴曲,有《游春》《渌水》《作愁》《秋思》《幽居》等。
被称为“蔡氏五弄”。
其二是魏末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3.雅乐:是中国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神灵、祖先时的一种音乐,产生于周代。
4.汉魏吹鼓乐:由击乐器和吹乐器构成的器乐合奏形式,有鼓、笳、箫、角等乐器,根据使用环境与对象有黄门鼓吹、横吹、短箫铙歌等形式。
具有很大的礼仪性。
5.杂剧:宋时的一种融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戏曲艺术,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对现代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
6.“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艺术特色:其实质是要求歌唱要字正腔圆,通过咬字与唱腔及声音美,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协和统一。
7.唱论:元代燕南之庵的一篇理论文章,内容涉及歌唱的咬字与唱腔,音色与风格、呼吸,以及应注意克服的一些不良行为等。
8.姜夔:是南宋音乐家,善于作曲,有《白石道人歌曲》集辑自度歌曲14首,填词歌曲3首,作品委婉,表达了作者爱国愁思。
9.民歌的作用:民歌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与现实斗争中的有利武器。
由于各地习俗、语言等不同,民歌各具特色,很好的反映了人民的思想要求,有着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10.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各种传统的体力劳动中创作与使用的的民歌艺术,音乐无固定程式,即兴编唱,曲调淳朴,节奏自由,演唱方式一领众和,具有振奋精神,协调动作,解除疲劳的作用。
11.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南城乡的民乐合奏乐种。
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
乐器有笛、箫、笙、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等等。
乐风细腻流畅,旋律以级进为主,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主张“你简我繁”“我简你繁”的手法。
中国音乐简史 (2)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
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金:钟——编钟、钲石:磬——编磬土:埙革:鼓类乐器丝:琴、瑟木:柷匏:笙、芋竹:箫、管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2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1、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
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2、郑卫之音它是周代黄河流域一带郑、卫、宋、齐等地民歌的泛称,其在后来影响极大,士大夫们常贬义地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3、鼓吹乐演奏形式:秦汉时期得名发展,是一种以鼓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1)黄门鼓吹(黄帝宴乐群臣,列鼓吹于殿廷,乐器用箫、笳等。
(2)骑吹(车驾从行,在马上吹奏,乐器亦用箫、笳)(3)横吹(军中马上吹奏,乐器用鼓、角)(4)短箫铙歌(军队凯旋时奏于殿廷、社庙)4、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相和歌:最早见于汉代。
本是民间的无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几人和,在这个基础上加丝类、竹类伴奏,也就是“丝竹交替相和”。
(丝竹乐器:琴、瑟、筝、琵琶、笛、笙)而由歌唱者敲节鼓统一节奏。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相结合,便产生了”大曲“。
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这时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
5、清商曲又叫清商乐,简称清商、清乐,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曲,主要是江南吴歌,楚荆西声。
简称“吴声歌和西曲歌”。
其中吴声歌常用乐器为篪、琵琶、箜篌、笙、筝等还有的器乐曲,一般根据歌曲及歌舞曲加以改编,称为”但曲”。
6、《声无哀乐论》它是他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其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认为,音乐是可以感动人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哀乐之情,但并非音乐本身表现了什么哀乐。
7、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
8、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道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音乐史复习 (2)
蜡辞:古代部落岁末祭祀万物唱的歌,希望来年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反映了先民祭祀神灵气球丰收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神话传说中的乐舞。
是说刑天氏和炎帝部落打仗被杀后化作精灵拿着斧头盾牌跳舞,是远古祭祀战神的月舞。
伶伦:是皇帝时代的乐官。
皇帝令伶伦作律,伶伦到昆仑截竹听到奉还鸣叫制作了“十二律”,是我国最早关于乐律的记载。
大夏:是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着名乐舞。
形式是在编管乐器伴奏下吗,由64人表演富有劳动气息治水场面的月舞。
虎纹特磬:商代乐器,通体虎纹,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
反映了统治者达到冥界观念和享乐意识。
乐悬:周代选怪和使用乐器的规格制度。
规定天子诸侯秦代夫和士悬挂钟磬分别为四面三门两面和一面。
三分损益法:我国春秋时期的生律法,用增加或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反复求律的方法。
曾侯乙编钟:属于我国战国初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套编钟。
共65件,总音域夸五个八度,可在三《乐记》: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理论着作。
内容主要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同时论述个八度内构成完整半音阶。
代表着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
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
主要反映了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洛阳汉墓乐器群:发现于济南,编钟音域达四个八度,是我国今年来中大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宫廷音乐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打谱:古琴术语。
指将琴谱转化演奏过程中对节拍节奏和理解,演奏者在弹奏时加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清商乐:我国魏晋时期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
包括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
享有“华夏正声”之美称。
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创造的一种律制。
反映了我国心律事情乐律研究的重要成就。
《宋书乐志》:南朝梁时人沈约的着作。
在我国音韵学的星辰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燕乐大曲:唐代音乐形式之一,又称唐大曲。
是综合器乐、歌曲和舞蹈大型歌舞音乐。
结构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
音乐风格主要有“清商大曲”“龟兹大曲”和“西凉大曲'弦索谱:唐代燕乐半字谱的一种,为弹弦乐器使用的曲谱与记谱法,属于因为谱系统。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传统之一。
它通过不同的时期和地域的音乐风格演变,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本文将就中国音乐史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应的试题及答案。
一、先秦时期的音乐(约前17世纪 - 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阶段,那时的音乐在礼仪、祭祀、宴会等场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部分相关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介绍先秦音乐的特点。
答:先秦音乐重视声乐表达,以琴瑟等弦乐为主,并且注重音乐与礼仪的结合。
2. 先秦时期,音乐在什么场合被广泛运用?答:音乐在祭祀、宴会、军事和礼仪等场合被广泛使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20年 - 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音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受到哪些外来文化的影响?答:音乐受到了西域音乐、波斯音乐以及中亚音乐的影响。
2. 请简要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注重表现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声音风格。
三、唐宋时期的音乐(618年 - 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技巧和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唐宋时期,乐府文学对音乐有何影响?答:乐府文学的发展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使音乐更具叙事性和感染力。
2. 请谈谈唐宋时期音乐的艺术特点。
答:唐宋时期音乐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技巧上更加复杂,并注重才艺的展示和个人表达。
四、元明清时期的音乐(1271年 - 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历经了政治和社会变革,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曲牌体系。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元明清时期流传最广的音乐剧种是什么?答:元明清时期,"皮影戏"成为最广泛流传的音乐剧种。
2. 请简要描述元明清时期宫廷音乐的特点。
答:宫廷音乐受到宗教、礼仪和政治的影响,强调庄重、端庄和严肃的音乐风格。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广泛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是皇室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器乐以编钟、磬、筚篥、笙等为主要乐器。
2. 中古音乐时期(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琵琶、箜篌、笛子等。
3. 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音乐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4.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当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成为当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有摇滚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和当代音乐四个时期。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1. 古代音乐时期(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颂乐为主,雅乐是宫廷音乐,颂乐是祭祀音乐。
乐器主要有磬、钟、瑟、箫等。
2. 传统音乐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琴曲,至今仍有人演奏。
3. 文人音乐时期(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此时期的乐器有古筝、琵琶、笛子等。
4. 传统戏曲音乐时期(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越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音乐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以后)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现代音乐的风格。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
同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个时期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瑰宝。
今天,中国音乐正在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体验。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技巧和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综合认知和理解。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为深度研究和艺术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2. 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和流派;3. 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4.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5. 培养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潜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古代中国音乐概述-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探讨古代音乐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功能。
2. 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作品;- 分析古代音乐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3. 中国古代音乐器概述-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古代音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构造原理。
4. 中国古代音乐流派-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不同流派和地域特色;- 了解古代音乐的传统演出形式和场合。
5. 中国现代音乐的兴起- 探讨中国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介绍中国现代音乐的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
6. 中国现代音乐的作曲家与作品- 研究中国现代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 分析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创新手法。
7. 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形式- 学习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技巧和流派特点;- 探讨现代音乐在舞台和影视领域中的应用。
8. 中国音乐理论- 了解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学习中国音乐的记谱法和音乐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加深对主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听示范与欣赏:通过播放音乐录音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音乐的韵律、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3. 实践与创作:通过合唱、乐器演奏和创作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中国音乐史-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音乐
《乐记》(儒家音乐理论专著)
① 关于音乐的本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 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 ——《道德经》
墨家的音乐思想(墨子)
① 否定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
‚是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 以 治天下也。‛——《墨子· 三辩》 “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 为乐非也。‛——《墨子· 非乐》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 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墨 子· 非乐》
《 国 关 风 求之不得, 雎 寤寐思服。 》 周 悠哉悠哉, 南
·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 百,舞《诗》三百。”——《墨子· 公孟篇》
《论语》—— “不学《诗》,无以言。”
发掘现场
(编 钟)
(编 磬)
(古
琴)
(瑟)
(篪)
(排 箫)
(笙)
(建鼓底座)
(铜冰鉴)
(方鉴)
(方壶)
(青铜尊盘)
(左为盘
右为尊)
♪ 音乐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时期第二节宫廷燕乐宫廷燕乐反映这一时期音乐文化最高成就的原因:(1)社会经济繁荣,国势强盛(2)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3)政治开明,文禁松弛,思想文化的活跃(4)统治阶级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及对音乐文化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5)丝绸之路的开辟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
起源于周代,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音乐,是宫廷俗乐的总称。
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其主体是歌舞音乐。
广义的燕乐是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音乐,包括隋唐七,九,十部乐以及坐立部伎等。
狭义的燕乐是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中的第一部,是唐代受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影响的音乐,它音阶是运用“清角”和“闰”的七声音阶。
七部乐: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礼毕)。
(隋朝初年)九部乐:燕乐,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康国伎,疏勒伎(隋炀帝增加了康国伎、疏勒伎,后废除礼毕,增加燕乐,并列为首部)。
十部乐: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乐、康国伎、疏勒伎、高昌伎。
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高丽伎是朝鲜国的乐舞;天竺伎是古印度的乐舞;安国伎是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文康伎,又名礼毕,是汉族一种面具舞;康国伎位于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伎为古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疏勒、英吉沙二城一带的乐舞;高昌伎是新疆吐鲁番一带的乐舞。
坐部伎、立部伎:坐、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
两者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立部贱,坐部贵,等级分明,最低的是雅乐演奏人员。
坐立部伎代表性的节目首推大气磅礴的《秦王破阵乐》。
坐部伎规模小,一般3-12人,堂上表演,用丝竹伴奏,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属小型歌舞。
有《燕乐》(《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通常64-180不等,用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
属大型歌舞,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歌舞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
大曲结构通常分三个部分: 散序---由器乐演奏,节奏自由,无拍无歌。
中序---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多为抒情慢板。
(又称歌头)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气氛热烈。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这是一部非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全曲共有36段: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
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法曲,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专门在梨园演出。
唐代重要的法曲有《华清宫》等。
健舞和软舞是唐代宫廷燕乐中两类不同风格的小型乐舞。
健舞风格刚劲矫健,音乐多用急管繁弦,代表作品有《浑脱》《剑器》《胡旋》《柘枝》《大渭州》等;软舞风格柔婉轻盈,音乐较为优美抒情,代表作品有《凉州》《绿腰》《兰陵王》《春莺啭》《乌夜啼》等。
《绿腰》又名《六么》《录要》《乐世》,是唐代创制的著名软舞。
1、散序多拢捻 2、轻盈绿腰舞 3、慢态不能穷 4、婉如游龙举 5、繁姿曲向终第三节民间俗乐曲子: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望江南》变文: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体裁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与“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就是变文,多为佛教经文与佛教故事,如《目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等。
后改为以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世俗性变文,如《王昭君变文》《张义潮变文》《董永变文》等。
散乐: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散乐是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场面宏大,亘古未有。
参军戏:原称“弄参军”。
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
最初为一节目名,后发展成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引人发笑的演出形式。
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大面》《钵头》《踏谣娘》。
第四节音乐理论《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理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年),由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
该书10卷,已失,日本尚存五、六、七3卷。
它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
是研究唐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羯鼓录》:唐代南卓于宣宗大中二年完成的记录羯鼓由来、唐羯鼓名手轶闻趣事和128个羯鼓曲名的一部羯鼓专史著作。
《乐府杂录》:是唐代段安节所撰记载唐歌唱家、演奏家等唐代音乐见闻录。
全书有40个条目。
是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史料。
八十四调: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
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
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五代至辽、宋间燕乐所用宫调。
因长期应用于宫廷燕乐及民间俗乐,对宋、元以来的词曲、戏曲、说唱以及器乐等俗乐具有影响,故亦称“俗乐二十八调”,简称“二十八调”。
二十八调在传统上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分类。
三种音阶:古音阶---我国的七音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变徵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旧音阶”、“雅乐音阶”。
新音阶---我国的七音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变宫的七声音阶,又称“清乐音阶”。
俗乐音阶---我国的七音的音阶形式之一,为采用清角与闰的七声音阶,又称“燕乐音阶”、“清商音阶”。
第六节音乐机构唐代音乐机构:唐代的音乐机构规模空前。
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礼乐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
教坊、梨园也是唐代重要的音乐机构。
大乐署:唐代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既管雅乐,又管燕乐,由乐师教习“音声人’鼓吹署:唐代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主管鼓吹乐,参与祭祀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往往兼管百戏。
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宫廷所用俗乐机构。
丝竹乐器伴奏,专习歌舞,由女性担任。
梨园:唐玄宗时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和器乐为主,由男性担任。
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
春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宋元时期唐(宫廷燕乐)---宋(民间音乐)瓦子(瓦肆或瓦舍):是宋元时期城市中商品交易的场所。
勾栏(游棚):在瓦子里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的表演场地。
曲子:城镇、集市中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一般来自经过长期流传、选择、加工的民间歌曲。
隋唐五代时期称为“曲子”。
所填歌词称为曲子词,明清时期称为“小曲”。
体裁:令、慢、引、近、序、歌头等。
表演场所:瓦子、勾栏、茶坊酒肆、舞台歌榭等。
创作形式:由乐定词、自度曲(自创词曲)、依词配曲只曲:用以描述特定的情趣内容。
唱赚: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是以鼓、拍板、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表演形式,曲体结构有缠令、缠达形式。
姜夔自度曲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暗香》《疏影》艺术歌曲的发展:叫声、嘌唱、小唱、唱赚、鼓子词说唱音乐:鼓子词: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音乐,说唱艺术的一种,用鼓伴奏而得名。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首创诸宫调的是北京汴京泽州人孔三传。
其歌唱部分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所构成,有单个曲牌的只曲,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以及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套曲,其曲调来自唐宋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挡当时流行的其他俗曲。
其伴奏乐器宋时主要用鼓、拍板、笛,金、元时用锣、界方、拍板、笛,有时也用琵琶等弦乐器,因此后来明清又称之为“评弹词”或“扫弹词”。
陶真: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
其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
歌词通俗易懂。
货郎儿:最初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又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
歌舞音乐:大曲,曲破,缠达,单曲大曲:摘遍艺人:参军(角色),后行(乐器伴奏人员),歌舞队(参加演出的主体人员)段落:参军致语,勾队问答;歌舞;遣队(放队)单曲:用不属于缠达形式的其他单一曲调来穿插在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中。
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杂剧:杂剧是宋代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各种技艺(如滑稽戏、傀儡戏、皮影、说唱、歌舞、杂技、武术等)的统称。
杂剧兴起于北方,又作为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列入各种技艺之中演出。
也可作单独节目演出,表演结构:1、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日常生活熟事) 2、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事) 3、散段(又称“杂扮”,是一种滑稽表演)角色:付净(发呆装傻)、付末(以付净为对象,打趣逗乐)、孤(扮官吏)、旦(扮女性)等。
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
南戏: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
因起源于浙江温州,初名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后为区别于北方杂剧,又称“南戏”,当地人称为戏文,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南戏特征:1、南戏是从民间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艺术 2、南戏音乐中也包含了杂剧音乐的曲调、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曲调 3、南戏音乐对宫调、节奏的运用比较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4、演唱形式多样化,如独唱、对唱、同唱、合唱以及幕后合唱等 5、南戏音乐富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器乐:细乐,小乐器,鼓板,清乐乐器:笙、排箫、筚篥、杖鼓、琵琶、方响、七弦琴、嵇琴、蓁(应该是竹子头的,没找到)等。
蓁,在唐时名曰“轧筝”,属拉弦乐器。
嵇琴,又称“奚琴”,属拉弦乐器七弦琴:出现了汴梁、两浙、江西等不同的流派。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创立的浙派。
代表作《潇湘水云》、《秋鸿》、《泛沧浪》、《步月》等。
《潇湘水云》作者借咏水光云影,表达了对元兵南侵,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
该曲具有深刻的艺术构思和严整的音乐结构,乐思纵横,情景交融,成功地表现了水云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
(洞庭烟雨、江汉舒晴、天光云影、水接天隅、浪卷云飞、风起云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万里澄波、影涵万象)琵琶:《海青拿天鹅》此曲生动地描述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北方人民的狩猎生活。
全曲共18段。
蔡元定十八律:蔡元定,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
著有《律吕新书》、《燕乐书》(又名《燕乐原辨》)等十八律理论是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再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
黄钟、变黄钟、大吕、太簇、变太簇、夹钟、姑冼、变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变林钟、夷则、南吕、变南吕、无射、应钟、变应钟著名音乐论著举要:《乐书》《碧鸡漫志》《词源》《唱论》《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沈括: 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