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
3.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内容: 手法: 答案: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 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
即可)。
【知识链接】
古代诗歌四首
《观 沧 海》 1.作者名片 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作品:著有《短歌行》《蒿里行》《观
沧海》《龟虽寿》等。
2.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建安十二
(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 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深秋胜利
【知识链接】
诗歌赏析
首联写诗人在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正舟旅兼程返还
故乡。诗人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表明诗人在
返乡旅途中,时而鞍马陆路、时而行舟水上,日夜兼程,并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其思家赶路的急 切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颔联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江面 上是“潮平两岸阔”,行舟是“风正一帆悬”。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 无关。
《次北固山下》
1.作者名片 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作品:《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次北固
山下》是传诵的名篇。
2.背景介绍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 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 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 写乡愁的,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4.培养博大的胸怀和热爱故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 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 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 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 朋友身边。
5、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的理解。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又称“蕃曲”、“胡乐”,有严 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 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 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 曲文,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元代戏曲
作家,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元代 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曲状元”之称。马致远、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 称“元曲四大家”。作品 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 秋》为代表。其小令名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名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 人视野也开阔了。“悬”是端端直直高挂 的样子。只有和风,帆才能“悬”。写景 极为传神。
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看
大海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到达。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水何澹dàn澹,山岛s竦ǒn峙g z。hì何:副词,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析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4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非常。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 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思考?
➢ 诗眼是哪个字? ➢ 写实的诗句是哪几句,哪些又是诗人想象的? ➢ 哪些诗句可以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 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 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 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 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举例: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古诗代诗歌四首
朗诵
有
准 确 的
情 感 的
大 声 的
壹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板书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 写
景
子规
叙 事
闻道
过五溪 铺
垫
愁心
明月
抒 情
主题:诗人通 过对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 友人的深切同 情和关切的思 想感情
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 明月的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4.写景的目的:。(写法: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 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思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 这句“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 “愁”?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 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 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同时也有对 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选自《李太白全集》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诗人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即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 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作用:(虚写想象之景),运用了互文、夸张修辞手法, 借助奇特想象力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抒发了 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宏大的报负。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5.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交代观海地点———碣石
观
实写
海水、山岛、树木
沧 (壮丽景象) 百草、秋风、洪波
海
虚写(博大胸襟)———日月、星汉
统一中原 建功立业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中心主旨 本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诗人 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 但一直未能得志。 他一直过 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穷困潦倒一生。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 这首充满悲恨的小令。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文章结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写景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凄冷悲凉
瘦马
抒情———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游子之悲
重点难点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是怎样借助不同手法来抒发其雄 心壮志的。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答案]①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如“水 何……涌起”表面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实际是在歌颂 壮丽的山河,流露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更加激起了 诗人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②借助丰富想象,抒发雄心壮志。 “日月……其里”写出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表达了诗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家作品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文题解读 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地点,表明此时诗人停宿在北固山下。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
文章结构
次 首联:点题———客路青山、行舟绿水 思
北 颔联、颈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乡
固
写景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王湾
文体常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 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 中晚唐时期。 律诗共八句,常见的类 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 种。 律诗的每个双句称为一 联,共有四联。第一联叫 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 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 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颔联) (颈联) (尾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与杜甫齐名, 世称“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题解与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总
结
杨花
子规 明月
漂泊无定
不如归去 陪伴友人
写景
离愁别绪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
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 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 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 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 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 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 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 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 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 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 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思想感情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宏伟抱负。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 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 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观 沧 海
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qiáo)人。东汉末
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的 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 建安风骨。(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 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 面。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 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 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 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 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 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三曹”: 曹操、曹丕(pī)、曹植。
整体感知
1.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2.写景的句子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萧瑟、凄凉。
体会主旨:
这首诗歌描绘了 一幅暮色苍茫的深秋 晚景图,抒发了他乡 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 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歌理解: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 划分层次,哪些句子是实
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 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名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 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悬”是端端直直 高挂的样子。只有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揭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寄寓对 未来的希望,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 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大都人,著名杂剧 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 白朴、郑光祖合称为 “元曲四大家”。 他的代表作是杂剧 《汉宫秋》。因小令《 天净沙· 秋思》脍炙人 口,被称为“秋思之 祖”。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 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 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 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 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时所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jié]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āi], 歌以咏志。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 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 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 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 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品诗欣赏 二.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本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诗 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 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 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 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 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渲染了暮春环境,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次句点题,“过五溪”,表明贬谪之地的荒 远,暗含诗人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后两句抒情。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拜托 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 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品诗欣赏 一.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