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包合物的研制及其在家兔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相对分子量456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熊果酸具有广泛的之对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多研究认为,熊果酸能通过化学预防、抗突变、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毒等作用来抑制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
癌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始发突变、促癌和演变三阶段,干扰三个阶段即可达到延缓或阻止显增加,部分细胞在熊果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化学预防,保肝、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熊果酸药用开发景已被众多研究机构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多用途新药。
【参考文献】1 李开泉,陈武,熊筱娟,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2 Muto Y,Ninomiya M,Fujiki H.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ancer chemopre vention in Japan.Jpn J Clin Oncol,1990,20(3):219-221.3 黄镜,孙燕.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01-104.4 Niikawa M,Hayashi H,Sato T,et al.Isol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glossy prive t(Ligustrum lucidum Ait)inhibiting the mutagenicity of benzo(α)preene in bacteri a.Mutat Res,1993,319(1):1-4.5 Young HS,Chung HY,Lee CK,et al.Ursolic acid inhibits aflatoxin B1-induced mutagenicity in a Salmonella assay system.Biol Pharm Bull,1994,17(7):990-99 3.6 Huang MT,Ho CT,Wang ZY,et al.Inhibition of skin tumorigenesis by rosema ry and its constituents carnosol and ursolic acid.Cancer Res,1994,54(3):701-70 5.7 Ohigashi H,Takamura H,Koshimizu K,et al.Search for possible an-titumor p romoters by inhibition of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induced Epstein-Barr v irus activation;ursolic acid and oleannolic acid from an anti-inflammatory Chinese m edicnal plant,Glechoma hederaceae L.Cancer Lett,1986,30(2):143-148.8 Ames BN.Dietary carcinogens and anticarcinogens.Science,1983,221:1256-12 58.9 Balanehru S,Nagarajan B.Protective effect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Biochem Int,1991,24(5):981-984.10 黄镜,孙燕,陆士新,等.芦荟有效成分熊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96-298.11 张秋萍,谢珞琨,邓涛,等.熊果酸促进K562细胞凋亡.基础医学与研究,2004,24(4):414-417.12 樊明文,王茜,边专,等.熊果酸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1-3,37.13 李杰,许良,许良中,等.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体外抗Jurkat淋巴细胞的研究.中国癌症杂志,1999,9(5-6):395-397.14 Lee KH,Lin YM,WuTS,et al.The cytotoxic principles of Prunnella vulgaris,psy otria serpens and Hyptis capitata:ursolic acid and related derivatives.Planta Me d,1998,54(4):308-310.15 Knighton DR,Silver IA,HuntTK.Regulation of woundhealing angio-genesis-eff ect of oxygen gradients and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urgery,1981,90:261-2 64.16 熊斌,雷志勇,陈虹.熊果酸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 133-136.17 Lee I,Lee J,Lee YH,et al.Ursolic acid-induced changes in tumor growth,O2consumpition,and tumor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Anti-cancer Res,2001,21(4A): 2827-2833.18 Li J,Guo WJ,Yang QY.Effects of ursolic acid and oleanolic acid o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HCTI5.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3):493-495.19 Folkman J.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ngenesis depen-dent? J Natl Cancer Inst,1990,82:4-6.20 Sohn KH,Lee HY,Chung HY,et al.anti-angiogenic activety oftriterpeneacids. Cancer Lett,1995,Augl:213-215.21 王杰军,王兵,郭静,等.熊果酸体外抑制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71-1073.22 王兵,王杰军,徐钧,等.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1-352.23 Lee HY,Chang HY,Kim KH,et al.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ultured F9teratocarcinoma stem cells by triterpene acids.Cancer Res Clin Nocol,1994,120(9):516-523.24 Saraswat B,Visen PKS,Dayal R,et al.Protective action of ursolic acid agai nst chemica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Indian J Pharma-col,1996,28:232-239.25 Martin-Aragon S,de las Heras B,Sanchez-Reus MI,et al.Phar- mac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 by ursolic acid on tetrachloride-ind 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and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hepatocytes.Exp Toxicol Path ol,2001,53(2/3):199-206.26 熊筱娟,陈武,肖小华,等.乌索酸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6):540-543.27 Chattopadhyay D,Arunachalam G,Mandal AB,et al.Antimicrobial and anti-i 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olklore:Mallotus peltatus leaf ex-tract.J Ethnopharmacol,200 2,82(2/3):229-237.28 王茜,樊明文,边专,等.熊果酸的提取及其对牙周病原菌的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88-390.29 陈国宝,陈宝田.番石榴叶提取物体外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8):502-504.30 Kashiwada Y,Nagao T,Hashimoto A,et al.Anti-AIDS agents38. Anti-HIV act ivity of3-O-ac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J Nat Prod,2000,63(12):1619-1622.31 夏国豪,章永红,王瑞平.熊果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6):420-422.32 You HJ,Choi CY,Kim JY,et al.Ursolic acid enhances nitic oxid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duction via nuclear factor-kappa B activation in the resting macrophages.FEBS Lett,2001,509(2):156-160.33 李开泉,熊筱娟,陈武,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34 陈武,熊筱娟,李开泉,等.乌索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3.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
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科研 学究
究篱
第0 第 期 28 1 0年 1 2 月 9 卷
i == =. l =1
熊果酸 一1一 3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纵伟 。 刘钢 湖 。 卫军
( 郑州轻工业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 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 2
Absr c :T td p i m n l so r c s o d t nfru s l cd te icu in r t f h ro i c di ta t osu yo t mu i cu inp o e sc n ii o roi a i . h n lso ai 中得到广泛应 用 , 其 以 B C 尤 — D包合物 的研究最 为
活跃 。 国内外 文献 报道 的 B C 但 — D包埋熊果酸的研
作 者简介 : 纵伟(95 )男 ( )教授 , 16一 , 汉 , 博士 , 主要从事 食品科 学研
究工作 。
究不多 。因此 , 本研究利 用 p C 采用饱和水溶 液法 — D,
了熊果酸一 一 3 1 环糊精 包合物 。
关键词 : 熊果 酸 ; 一环 糊 精 ; 3 1 包合 物
S TUDY ON THE NCL 1 I US 0N C0MP0UND OF URS OLI ACI T B— C D WI H CYCL 0DEXT N RI
Z G W e. I a g h . E u ON iL U G n — u W I n J
Ke r s u sl cd B c co e t n icu in ywo d : roi a i; — y ld xr ;n ls ; c i o
熊果 酸 ( ro c c ) U sl i 是五 环 三萜类 化 合物 , 植 ia d 在
熊果酸功能作用及其研究发展1
熊果酸功能作用及其研究发展[摘要]:熊果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来源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概述了熊果酸的功能作用,几种提取纯化方法以及应用。
着重论述了熊果酸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发展,特别是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和抗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熊果酸;功能作用;提取;应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α-香树脂醇,是一种弱酸性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种天然产物的功能成分。
熊果酸成品为白色针状结晶(乙醇中结晶),味苦,其基本骨架是多氧蒎的五环母核。
化学式C30H48O3,相对分子质量456.68,熔点285~291℃,易溶于二氧六环﹑吡啶,可溶于甲醇﹑乙醇﹑丁醇﹑丁酮,略溶于丙酮,微溶于苯﹑氯仿﹑乙醚,不溶于水和石油醚[1]。
熊果酸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存在于杜鹃花科植物熊果酸的叶和果实﹑玄参科植物毛泡桐的叶﹑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龙胆科植物湿生蕾﹑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紫薇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
熊果酸在药用植物中分布同样广泛,现已从30多种药用植物中提取到熊果酸,如女贞子﹑山楂﹑夏枯草﹑栀子﹑白花蛇舌草﹑山香圆叶﹑石楠叶﹑猫须草﹑锁阳﹑拘骨草等[16]。
但因植物中所含成分的复杂性,含量低,致使提取分离难度大,不易形成批量生产。
且熊果酸还具有毒性低﹑毒性周期短的特点,所以也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小的天然药物。
1熊果酸的功能作熊果酸存在于天然植物中,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以及保肝方面的作用显著。
且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熊果酸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广泛用做医药和化妆品原料。
1.1抗肿瘤作用抗肿瘤活性是熊果酸最主要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熊果酸对肿瘤具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能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系细胞K562和人舌鳞肿瘤细胞TSCCa等细胞增殖,对T细胞淋巴瘤Jurkat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熊果酸提取与结构鉴定
黄超华, 吴杰, 骆妃静,《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与 分离》,西北药学杂志,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9年24期相关文 献 张如新, 羊卫平, 樊勤,《超声波法提取山茱萸中 熊果酸的工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08年31期 李丽, 陈剑锋, 林国荣, 黄娟, 陈浩, 郭养浩, 《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福州大学生物工 程学院,福建,福州 郑艳,苏丹,《女贞子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实验仪器与材料
实验器材:超声波仪 ,紫外光谱仪,红外光 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原料与试剂:地榆粉 500g,,薄层层析硅胶 G ,95%乙醇,1%氢氧化钠水溶液 ,石油醚 , 甲醇 ,活性炭 ,环乙烷 ,氯仿 ,乙酸乙酯 ,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浓硫酸 。
参考文献
韩小龙,《从枇杷叶中提取、分离熊果酸的工艺研 究》2005 – 西北大学 于明明, 周富强, 刘军海,《熊果酸提取工艺的研 究进展》,氨基酸和生物资源,AMINO ACIDS AND BIOTIC RESOURCES,2009年31期 谷芳芳,《山楂叶中熊果酸提取分离与测定研究》, 中南大学 文小静, 张永利; 《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实 用药物与临床, SHIYONG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 , 2006年9期
提纯工艺
浸膏依次用石油醚、1%氢氧化钠水溶液、 水洗至洗出液近无色,烘干。再用无水 乙醇加热溶解,用热乙醇反复洗涤残渣, 合并滤液及洗液,蒸去部分乙醇,放冷, 静置,得白色片状结晶;过滤,滤饼加 人甲醇,加热煮沸,趁热过滤,滤渣反 复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约。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坤福郑云法刘成左张春牛【关键词】熊果酸;,,,检测方法;,,,提取方法;,,,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熊果酸是广泛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夏枯草等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神藏美枝子等人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越桔叶中提取了具有较高熊果酸浓度的熊果酸产品,产品中除含有25%的熊果酸外,尚含有大量的熊果酸衍生物、熊果苷和其它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稳定肝功能等。
现在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1 提取方法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是其研究起点,没有较好的提取工艺,就更谈不上对其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些科研工作者[1~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85%~95%的乙醇提取熊果酸效果最佳。
崔星明等[6]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
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
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熊果酸。
2 检测方法在检测方法方面,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熊慧敏[7]全面地论证了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大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含量的检测限的线性范围可行性,并考查了此方法的测定熊果酸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证明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熊果酸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都达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定量方法。
朱玉琴等[8]在采用薄层扫描检测保驾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时首次对显色剂进行了改进,并验证了醋酸-浓硫酸 (9∶1)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检测限低等优点。
与此同时,杨云等[9]在采用薄层层析检测牙周康泰胶囊熊果酸的含量验证了10%磷钼酸乙醇液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
熊果酸新用途及含有熊果酸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34611.1(22)申请日 2017.01.18(71)申请人 广东药科大学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光汉直街40号(72)发明人 管淑玉 李洋 符春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代理人 刘晔(51)Int.Cl.A61K 31/56(2006.01)A61K 31/7048(2006.01)A61P 31/04(2006.01)A61K 31/5383(2006.01)A61K 31/7036(2006.01)A61K 31/43(2006.01)A61K 31/545(2006.01)(54)发明名称熊果酸新用途及含有熊果酸的组合物及其用途(57)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熊果酸的新用途及含有熊果酸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涉及熊果酸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用途。
试验证明,熊果酸在体外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其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降低8~3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括熊果酸和抗生素,两者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熊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有效用量,同时能够抑制细菌耐药性,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CN 106798746 A 2017.06.06C N 106798746A1.含有熊果酸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抑制或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药物中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熊果酸和抗生素,所述组合物中熊果酸的含量为1.83~10.05μg/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中的一种。
熊果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肿瘤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熊果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肿瘤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世华,杨璐,冯国培,吴平
申请号:CN201010206500.2
申请日:20100622
公开号:CN101870720A
公开日:
201010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熊果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肿瘤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熊果酸的分子式为CHO,分子量456,其制备方法是将原料白花蛇舌草干燥全草经粉碎后分别用乙酸乙酯和乙醇进行提取后,将所得的浸膏进行合并后过正相柱及RP-C反相柱进行分离,接着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逆流色谱分离体系收集,挥发溶剂后即得到熊果酸单体。
本发明制得的熊果酸作为单味制剂或与药用敷料组合,可对人肝癌多耐药性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AIF介导的caspase非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
熊果酸具有较低的毒性,因此,熊果酸具有很好的临床肿瘤化疗、尤其是抗临床肿瘤多药耐药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介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肿瘤的效果评价
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肿瘤的效果评价背景:熊果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抗肿瘤是最为突出的作用,其对多种促癌、致癌物有明显抵抗作用,同时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诱导分化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其防癌抗癌作用已在临床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熊果酸作为脂溶性药物,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影响了熊果酸的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纳米载药体系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将纳米技术和药物治疗结合产生的纳米给药系统用于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高分子纳米给药体系除了具有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缓释、控释等传统药物输送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外,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药物输送中体现出许多特有的应用优势,如载药纳米微球可以延长其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且增加了对肿瘤病灶部位的靶向性等,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的:本研究分别选用聚己内脂-聚乙二醇(m PEG-PCL)和聚己内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CL)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构建两种高载药量的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通过测量其理化性质、考察其稳定性、释放性质,并且分别在胃癌和肝癌细胞上验证其抗肿瘤的优越性,为这种新型的控释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根据。
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m PEG-PCL和PVP-PCL两种高分子聚合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两种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并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纳米微球的粒径。
测定并计算得出纳米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且测定两种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曲线。
在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模型上研究两种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的抗肿瘤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
结果:第一,成功制备了负载熊果酸的m PEG-PCL 纳米微球,通过对其表征检测发现其为表面光滑的不规则的圆形,其粒径为144.0±4.0 nm。
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陈军;柳军;龚彦春;张陆勇;华维一;孙宏斌【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37)5【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五环三萜类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发现新型降血糖药物。
方法: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抑制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活性的测试。
结果:共合成15个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显示:熊果酸(IC50=9μmol/L)是一个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大部分合成衍生物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
结论:抑制肝糖原降解是熊果酸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之一,对熊果酸C-28位的结构改造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6页(P397-402)【关键词】熊果酸;衍生物;五环三萜;糖原磷酸化酶;合成;降血糖活性【作者】陈军;柳军;龚彦春;张陆勇;华维一;孙宏斌【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31;R914.2【相关文献】1.含L-酪氨酸结构的五环三萜衍生物的合成及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J], 王友德;燕志卫;张丽颖2.新型熊果酸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J], 金晓燕;陈浩;陶徐兵;王石发;谷文;3.新型熊果酸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J], 金晓燕;陈浩;陶徐兵;王石发;谷文4.五环三萜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 [J], 李晶;靳晓婷;张丽颖5.新型熊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缀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 [J], 裴婷;王玉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熊果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熊果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癌症作为一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仍然是全世界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它是除心血管疾病之外第二个最普遍的疾病。
癌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
然而,由于肿瘤的多药耐药性而使癌症的化疗手段变得不太有效。
此外,癌症和炎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关系。
而炎症仍然是一个常见且控制不太理想的临床问题,在许多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包括移植手术后的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排斥反应。
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的新型抗炎和抗癌药物是当代药物化学家追求目标之一。
大多数实体肿瘤在肿瘤微环境中含有缺氧区域,适应缺氧的癌细胞对化学疗法和放疗具有很高的抗药性。
缺氧是许多恶性肿瘤的标志,并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
HIF-1α是一种涉及血管生成、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转移等许多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HIF-1α在肿瘤细胞中的过表达与化疗与放疗耐受性的增加、转移风险的增加、更积极的表型和免疫抑制的增强等密切相关。
因此,抑制HIF-1α途径可能有助于特异性癌症的治疗,特别是与缺氧密切相关的那些癌症。
然而,HIF-1α抑制剂的化学型是有限的,因此研究发现高效的新型HIF-1α抑制剂是药物化学家的重要任务。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化合物拼接原理共设计合成了 4个系列30个含有噁二唑、三唑酮和哌嗪部分的熊果酸类衍生物。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13CNMR和HRMS确证。
并分别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抗肿瘤活性筛选、体外细胞毒性研究以及分子对接模拟等试验。
抗炎结果显示大部分测试化合物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炎抑制活性,其中熊果酸化合物11b表现出最强的抗炎活性,其肿胀抑制率达到了69.76%,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的2-3倍)。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熊果酸衍生物对测试肿瘤细胞以及正常人体细胞均未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细胞毒性。
此外,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此类衍生物抗炎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抑制某些炎症关键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熊果酸包合物的研制及其在家兔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姓名:张乃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药剂学指导教师:易以木20080524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乃浩指导教师签名:易以木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熊果酸(ursolic acid,UA),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山楂、枇杷叶、吕贞子、乌梅、车前草、白花蛇草等多种植物中,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天然活性化合物。
熊果酸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发现它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但由于熊果酸的强疏水性使其溶出速率极慢,从而可能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大大影响了疗效。
本研究采用γ-环糊精包合物技术,对以提高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为目的的熊果酸γ-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对熊果酸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和脂质体三种制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评价。
通过试验,找出了影响包合物包合率的制备方法,确定采用研磨法制备熊果酸γ-环糊精包合物。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法优选熊果酸γ-环糊精包合物处方,并最终确定最佳处方。
采用差热分析法(DSC)、红外法(IR)、X-射线衍射法、溶出速率测定、溶解度测定等方法对熊果酸γ-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进行了鉴别和检查,结果显示熊果酸在载体中以非晶形存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熊果酸浓度的分析方法,以乙腈:磷酸缓冲液为80:20,每1000ml加入7mmol的γ环糊精作为流动相。
通过对精密度、方法回收率、提取回收率、线性范围、稳定性、检测限、定量限、专属性等效能指标的考核对方法学进行评价。
采用全排列组合,自身对照随机三制剂、三周期、三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将受熊果酸包合物、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和参比制剂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分别对18只健康家兔随机给药。
给药后分别于0.5、1、1.5、2、3、4、6、8、10、12、15、24h从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将滴出的血样收集于肝素管中,3000r/min离心十分钟后,取上清于-15℃保存,3天内完成熊果酸血药浓度的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熊果酸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熊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果酸三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对AUC、Cmax和Tmax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以及90%置信区间等效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熊果酸包合物包合率高,溶解度相对原料药有显著提高。
本实验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检测精密度高,准确性较好,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所有效能指标均符合相关进行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试验要求。
熊果酸三种制剂在家兔体内的AUC、Cmax和Tmax值均比原料药有显著提高,但各制剂间的AUC、Cmax和Tmax却有显著差异,即三种制剂在家兔体内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关键词:熊果酸γ-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生物等效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Ursolic Acid (UA) is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compound, which can be widely found in natural plants. It has such biological effects; especially the anti-cancer effect was highlighted in recent years. But for its hydrophobicity,its dissolution and absorption is influenced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other words,the character leads to a low bioavailability and inferior curative effect.The object was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ursolic acid-γ-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for the purpose to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of ursolic acid inclusion compound, solid dispersion and liposome were also evaluated.Various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ursolic acid have been discussed. At last,ursolic acid-γ-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by simple grinding with a mortar and pestle of a slurry of drug and cyclodextrin. A rotatable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the quantitive factors for the optimized formula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inclusion was prov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s、IR、X-ray diffractometry and solubility before and after including. The result of DSC indicated that in γ-CD inclusion compounds,ursolic acid existed as an amorphous form and γ-CD inclusion compounds can increase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significantly.An HPLC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ursolic acid assay in plasma sample.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 -water (80:20, vlv) which contain 7mM γ-CD .The ursolic acid γ-CD inclusion compounds, solid dispersion and liposome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in a three way crossover study to adult, male rabbits.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by venipunture at 0.5, 1, 1.5, 2, 3, 4, 6, 8, 10, 12, 15, 24h.The blood samples were centrifuged at 3000g for 15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was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eparated and kept frozen at -15℃until assayed in 3 days.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HPLC method.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DAS 2.0. The bioequivalence of three formulations of ursolic acid was evaluated by variance analysis, two-one side t test and 90% confidential internal to AUC, Cmax and Tmax.Ursolic acid inclusion compound has high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ts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was much improved with comparison of ursolic acid alone. HPLC method has high particularity, high sensibility and high precision. The good validation criteria results of the method and sensitivity allowed its use in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study of ursolic acid. The value of AUC, Cmax and Tmax of ursolic acid in vivo of rabbits were greatly increased when compared with ursolic acid alone.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d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kinds of ursolic acid formulations; we could conclude that the test formulations were not bioequivalent to the reference formulation.Key words: Ursolic acid γ-CD inclusion compounds HPLC Bioequvalence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熊果酸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