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权法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
中国物权法最新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控制
中国物权法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陈召利(2007-5-25) / 已阅30970次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郑重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施行。
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法律影响尤为显著。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这里的物,主要是指有形财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指不可移动的有形财产,如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地上附着物。
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房地产行业几乎涉及了物权法的所有调整对象,如土地,房屋等。
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对房地产项目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予以阐述,以期对我国物权法施行后如何运作房地产项目转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房地产项目转让的界定房地产项目转让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整个房地产项目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这里的项目,是指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或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预售的建设工程。
所谓具备开工条件是指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和勘探、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已获得规划部门批准并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
所谓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房屋预售,是指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基础施工,但尚不具备法律规定的预售条件,未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由于房地产开发往往投资数额巨大(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开发周期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多年),房地产市场变化不定,为规避、转移经营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时通过转让项目来实现项目收益。
实践中,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是指权利人将其拥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出卖给受让人,双方就转受让该建设项目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行为。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作出了明确规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房地产项目转让中股权转让方式的法律风险防控
房地产项目转让中股权转让方式的法律风险防控陈刚(云南勤业律师事务所 650051)内容摘要房地产行业是商业用途土地重要需求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活跃了土地市场交易,加大了土地的需求。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土地需求急剧增加,土地迅速增值,获得土地使用权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首要难题。
房地产企业开始积极寻求避开土地交易市场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在实际中,以股权转让土地使用权成为房地产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普遍的方式。
股权转让的整个环节涉及公司法律事务和房地产法律事务的两方面内容,须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承担的风险较大,而目前可适用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
从总体上看,实务操作显得极为不规范,埋下很多隐患,事后也产生了诸多争议。
除引言外,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阐明了论文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等。
第一部分对股权转让的特点进行分析,初步归纳了股权转让所具有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股权转让对股权交易当事人存在的风险、股权转让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股权转让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
第三部分是从实务操作层面提出了规避股权交易风险的相关操作实务。
第四部分是从股权转让的监管、申报、税收、行政执法等方面提出了笔者对完善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股权转让;风险性;规制对策引 言在实际中,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房地产项目成为房地产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最普遍的方式,这种看似合法转让的方式也蕴含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目前法学界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对于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房地产项目转让确没有统一的定论,法律也没有明确的关于此问题的规定,使得此类案例处理结果不一。
鉴于此,笔者希望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实务层面提出规避法律风险的一些措施,并从监管、执法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对规制股权转让方式转让房地产项目有所裨益。
由于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度与外国的私有制度不同,对本论文的参考意义不大。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股东和购买方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并提供应对策略。
一、背景介绍股权转让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常见的交易形式。
转让方通常是原股东,被转让方可以是个人或者其他企业。
股权转让的目的包括资金回收、扩大业务范围、引入新的股东等。
二、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1.合规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转让方和购买方需要确保交易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否则,双方可能面临罚款、责任追究等法律风险。
2.合同风险股权转让需要通过合同来确立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如果合同条款存在不完善或者模糊的情况,将增加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合同的签署过程也要注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3.财务风险股权转让往往涉及大量资金的交付,如果双方未能妥善处理资金的划转和财务问题,可能导致转让成交无效,造成经济损失。
4.股权纠纷的风险由于股权转让涉及到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变动,可能引发各种形式的股权纠纷。
例如,股东之间对于转让价格的争议、涉及原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等。
这些纠纷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仲裁程序的开启。
三、应对策略1.尽职调查在进行股权转让交易前,双方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对方的资质、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以减少合作风险。
同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交易合规。
2.谨慎选择合同条款转让方和购买方应仔细审查和商谈合同条款。
合同应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并详细规定交易细节,以降低合同风险。
3.寻求专业意见股权转让交易涉及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如果双方无法独立处理法律问题,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具体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双方降低法律风险。
4.合理财务安排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需要确保资金划转和财务安排合理有序。
可以考虑采取分期支付、第三方托管等方式,增加交易的可控性。
浅析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浅析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作出严格的规定,加大了开发企业获取土地资源的难度。
同时,一些掌握土地资源但实力不强的项目公司,则希望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完成对项目的转让。
尽管这种方式具有手续简捷、转让成本低的优点,但诉讼纠纷还是经常发生。
如何防范和控制此类风险?笔者结合我国《公司法》、《物权法》等相关规定,以股权转让方式获得房地产项目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试作分析。
一、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运行模式及其特点本文所指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投资者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是指投资者注册成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然后以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房地产项目的转让,即实现房地产项目投资主体的更替,投资者将其持有的目标企业股权转让给他人,从而由受让方取得房地产项目的全部权益。
需要指出的是,在股权转让形式下,转让的标的是公司的股权而不是项目,房地产项目收益作为一种公司资产随公司投资主体变化而发生转移,以实现房地产项目的转让。
二、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存在的法律风险(一)股权转让双方共同面临的风险1.因出让方特定身份而面临的审批政策风险(1)若出让方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股权转让需严格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施,必须经过下列基本程序:第一,决策程序:股东会、董事会决议。
第二,审批程序:股权转让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资产审计评估程序:涉及国有资产,根据《国有资产评估办法》相关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股权转让价格一般不能低于该股权所含净资产的价值。
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净资产,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评估报告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实施备案。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作者:王圣平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4期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风险作者简介:王圣平,江苏石立律师事务所,二级律师,研究方向:公司法领域。
中图分类号: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5.159隨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推进的良好势头,因此让不同的房地产企业之间,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激烈[1]。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在项目的收购和转让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为了能够让房地产项目的收购和转让安全和有效性增强,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对法律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后,才能够将风险给予全面的降低和消除。
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转让就是公司中的股东将自身的权益转让给其他的股东,或者是转让给公司之外的人员,在转让的过程中与公司法和房地产法等相关的法律相联系,同时还涉及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问题,现阶段国内《公司法》中对于股权的转让使用最多,但是在现实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造成了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存在相应的风险,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具有现实的意义。
目前房地产公司在股权转让的期间,其主要使用的方式通过股权转让合同签订来实施,以此来对股权转让的问题实践,相应的流程都是在《合同法》《公司法》的基础上来完成的[2]。
对于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来讲,其流程相对较为便捷,股东向公司外部的人员实施股权的转让则相对较为繁复。
首先在股权转让的期间,不同的事物和其他股东都要收到书面的通知,或者是在公司的内部对股权的转让申请提升,进而在股东大会中对问题进行讨论,其他的股东具有优先购买的权利,而后股东和受转让方要对股权转让协议签订,股权转让的双方还需要依照相关的协议,对股权的转让流程履行。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股权转让是指股东以转让股权的方式变更股东身份或股权比例的行为。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合规性。
本文将就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合规建议。
一、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若协议表达不清或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效力受损,从而引发纠纷。
2.公司内部程序风险: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讨论和决议,若程序不规范、决议违规,可能导致转让无效,给股东带来损失。
3.股权转让限制风险:股东间可能存在股权转让限制条款,如优先购买权或第三方审批权。
未遵循这些限制将产生法律风险,使转让无效。
4.国家法律风险:股权转让需遵守国家的外国投资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若违反法律规定,可能面临政府处罚、合同无效等法律风险。
5.知识产权风险:股权转让过程中,若涉及企业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需要确保相关权益合法并进行清晰的转让合同规定,以避免侵权纠纷。
二、股权转让的合规建议1.明确合同条款:股权转让协议的条款应清晰明确,充分表达双方意图,确保合同效力和可执行性。
同时,在签订协议前,建议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2.规范程序决议:股东需要严格遵循公司章程规定,按照程序召开和记录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确保转让程序合规,并留存相关文件作为法律证据。
3.遵循限制条款:认真阅读并遵守合作协议中的股权转让限制条款,如有优先购买权、第三方审批权等,确保转让符合相关规定。
4.遵循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外国投资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有必要,可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协助,确保转让过程合法合规。
5.确保知识产权合法性:若涉及知识产权转让,应核实相关权益的合法性,明确转让范围、方式和责任,避免侵权纠纷。
6.谨慎选择交易对方: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谨慎选择交易对方是重要的合规举措。
应对对方的信誉、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等进行充分尽职调查,确保交易安全。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项 目规划是否合理、有无存在超规划的情况 ,审查项 目用
在危 机 ( 如 因采 光权 、光 污染 、建 设 工地 噪音 等 原 因引 发 纠纷或 者诉 讼 ,导 致 工期 拖延 和经 济赔 偿 双重 损 失 ) 综 合
模式是否存在政府限制等潜在风险 ,受让方都须作 出合理
评估 。
5 . 股权转让交易过程的履行风 险。在股权转让合 同履 行过程中,出让方如何履行相关协议义务 、监控资金安全 、 保证履行顺畅等 ,也均需严格控制。
范和控制股 权转让的潜在风险 ,才能真正实现股权转让的 目的。那么 ,如何来防范和控 制上述风 险7在具体操作过 程中大致可以采用以下操作方式 。 ( 一)前期尽职调查阶段 1 . 在此阶段 ,股权转让双方若为特定身份 ,要在前期 理清各 自审批程序 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 细则 .确保股权 转让主体合法性和有效性 提高工作效率 。 2 股权受让方要围绕项 目公司和 目标房地产项 目,调
关真实情况 ,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3 . 转让股权本身属性的合法性风险。拟转让 的项 目公
司 股 权本 身 ,是 否存 在 质押 担 保 等 第三 人 权利 ,是 否存 在 对 其 在 项 目公 司 享 有 的表 决 权 分 红权 委派 董 事 和 管理
人员的权利 、清算剩余财产分配权等各项权能的限制 .股 权 出让方是否缴足 出资 ,是否具有完整的股东权利 .等等 往往难 以确认 . 需要股权受让方事先调查和评估该种风险。
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转让房地产法律风险
的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也应视为分红,应按照公 允价值依法缴纳相应所得税。
二、股权受让人法律风险 以受让标的公司股权的方式受让房地产,作为股权受 让方应该聘请专业的律师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评估标的 公司潜在的债权债务及商业风险,但是无论是何等专业的 律师,何等专业的尽职调查,都不可避免的是在转让方在 不实陈述的背后对外担保问题,这些担保责任无论怎样都 会由标的公司首先来对外承担责任,而作为只想收购房地 产资产的企业来说,在受让标的公司的股权后不得不对外 承担法律风险,因此,作为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受让标 的公司房地产资产,作为买受方来说应该合理的评估和认 识股权转让带来的风险。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案例:A 公司拟将自己的工业厂房以 2600 万转让给 B 公司,所有的交易税费均由 B 公司承担, 上述交易在经过税务机关核税后,各项税费总计达到 320 万 元,于是 B 公司随向 A 公司建议通过收购 A 公司的股权方 式完成转让,A 公司的股东接受了 B 公司的提议,双方顺 利完成了交易。但是在一年后,C 银行突然起诉 A 公司要 求其承担 D 公司一笔 1000 万元的借款担保责任,此时 D 公 司已经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最终法院判决 A 公司承
担相应的担保责任,A 公司不得不替 D 公司归还银行贷 款。而白白为这笔交易多花 1000 万元。
三、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风险,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 式: 1、在股权转让前让标的完成其他资产剥离,使标的公 司仅剩下房地产资产和货币资产或负债,其中尤其需要注 意的是标的公司依法享有的债权,应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 完成剥离工作; 2、通过公司分立的方式,使拟转让的标的公司仅剩下 房地产资产。将标的公司分立为 2 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 仅剩房地产资产,另一公司依法享有公司的其他资产,分 立完成后可通过转让房地产资产公司股权实现房地产转 让。但这种方式需要经过法定公示程序,以及税收清缴, 对于分立后的两家公司应对分立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 任。 3、新设项目公司,以目标房地产作价投资到项目公 司,在完成房地产资产出资到位后,再转入项目公司的股 权。通过新设项目公司的交易方式对受让方来说交易最为 安全,因为新设的项目公司无其他或有债务,同时这种交 易方式,从现实操作中来说税收成本仅涉及契税及房地产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作者:张萌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2期【摘要】当前,在房地产行业中,以股权转让方式转变房地产项目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主要方式,这种表面看起来合法的转让方式其背后蕴藏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在利益驱动下,无论是股权转让方,还是股权受让方,房地产企业都使其备受着巨大违约风险,留下了很多隐患。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控制这些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风险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我国对使用和流转土地方面上做出了严格的、具体的规定,这样就给开发企业获得土地资源增大了难度。
并且,很多拥有土地资源但实力较弱的项目公司,希望通过转让股权方式来进行转让项目。
虽然这一方式具备成本低、手续少等优势,但还是经常会发生诉讼纠纷。
因此,首先本文浅谈了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中面临的法律风险,然后分析了股权转让房地产项目的实务操作以及防范风险对策,希望能够给有关行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一、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面临的法律风险1.项目自身的风险项目自身土地使用权有问题,是否有非法查封、非法抵押等情况。
(1)负担相关税费的问题。
由于缴纳税费以土地面积进行计算,并年底进行缴纳,很多情况可因转让方隐瞒而受让方负责。
(2)存在土地与房产设定了抵押权情况。
在转移土地使用权后,受让人一并拥有了抵押关系的权利以及义务,受让人必须要承担日后抵押权人的经济追偿,并且是无条件承担。
(3)存在原土地上租赁权设定的情况。
因租赁权虽然是一种债务合同,但是具备物权化发展趋势,若是转让之前设定了土地的租赁权,而还在合同期限内转让了土地,转让之后股权受让人继续承担租赁关系。
2.项目企业经营面临的法律风险E企业收购了G房地产项目企业65%的股权,想要以大股东身份对主导F企业承担建设的某一个建筑类项目,并已经完成了E企业与G房地产项目企业的股份变更登记手续。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风险防控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风险防控股权转让作为企业中的一项常见交易行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种法律风险。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了解这些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是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并保护交易双方权益的关键。
本文将从法律风险的角度分析股权转让,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减少风险。
一、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1. 合同关系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来规定交易的具体条件和条款。
然而,合同的缔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风险。
例如,如果协议内容不清晰或条款不完整,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如果协议中的一方故意或过失地提供虚假信息,可能会导致合同的无效性;如果协议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可能会影响到双方权益。
2. 股权归属风险股权转让涉及到股权的归属变更。
然而,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可能存在股权归属的风险。
例如,被转让的股权存在纠纷、抵押或质押等情况,可能导致转让的股权无效;如果转让的股权属于受限制的股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可能导致转让行为违法。
3. 知情不明确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对于公司的信息了解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例如,转让方对公司的资金状况、经营状况或法律风险存在不清晰或不完全的了解,可能导致转让方未能获得预期的利益。
同样地,受让方在对公司的调查与尽职调查不充分或不准确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可能会造成损失。
二、股权转让的风险防控1. 审查法律文件在进行股权转让之前,双方应对涉及交易的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章程、公司合同、公司经营许可证、股东协议等。
通过细致的审查,能够帮助双方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避免因未能发现潜在问题而导致的风险。
2. 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股权转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公司的资金状况、经营状况、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转让方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知情不明确带来的风险。
受让方在进行尽职调查时,要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房地产项目股权转让的风险问题
房地产项目股权转让的风险问题在房地产项目中,股权转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险问题:1. 法律和合规风险:- 转让双方可能不了解或未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转让无效或面临法律诉讼。
- 股权转让可能需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未获得批准可能导致转让失败。
2. 财务风险:- 股权转让可能涉及高额的税费,如印花税、所得税等,这些税费可能会影响转让的经济效益。
- 转让过程中可能存在隐藏的债务或财务问题,如未披露的贷款、未结算的工程款等。
3. 市场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可能影响项目的价值,导致股权转让后的价值与预期不符。
- 转让后,新股东可能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如需求下降、价格波动等。
4. 项目执行风险:- 股权转让可能导致项目管理层的变动,影响项目的顺利执行。
- 新股东可能缺乏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质量不达标。
5. 合同风险:- 股权转让合同可能存在不明确或不完整的条款,导致双方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 合同中的违约条款可能不够严格,使得违约方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6. 税务风险:- 股权转让可能触发税务审计,新股东需要确保税务合规,避免额外的税务负担。
- 股权转让可能涉及跨境交易,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税法差异和税务规划。
7. 尽职调查风险:- 转让前未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可能导致新股东承担未知的风险。
- 尽职调查可能未能发现潜在的法律纠纷、环境问题或其他潜在风险。
8. 信息披露风险:- 转让双方可能未能充分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
- 信息披露不透明可能导致新股东在决策时缺乏必要的信息。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建议在进行房地产项目股权转让时,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详尽的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
- 确保所有转让文件和合同条款清晰、完整,并且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 考虑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以确保转让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与税务顾问合作,确保税务规划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一、引言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之间转移股权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对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法律风险1. 不合规转让风险股权转让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会导致转让无效。
例如,在中国,股权转让必须符合《公司法》和相关证券法规的规定。
如果转让方未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一致同意就擅自转让股权,该转让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造成法律纠纷。
2. 知情权保护风险股东在转让股权时,应当在与受让方进行谈判前,尽量向所有股东披露转让的相关信息,以保护股东的知情权。
如果转让方隐瞒了关键信息,其他股东可能会就转让的有效性提出异议。
此外,如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股权交易价值争议风险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股权转让过程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如果转让方故意将股权转让价格设定过低,以获得非法利益,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
此外,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关于股权价值的争议也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4. 不良信息披露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相关各方需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如果转让方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未及时披露信息,可能会对交易各方产生巨大的损失,并引发法律纠纷。
三、防范措施为了减少股权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防范措施:1. 完善内部制度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明确股权转让的程序和要求,并确保全体股东能够充分了解这些规定。
内部制度应涵盖信息披露、决策程序和股东知情权的保护等方面。
2. 谨慎选择交易对方在选择交易对方时,应充分了解其背景、信誉和经营状况。
尽可能进行尽职调查,获取详尽的信息,并与专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咨询和分析,以避免与不良交易对方进行交易。
3. 规范交易文件和合同在进行股权转让交易时,应制定完善的交易文件和合同,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并详细规定交易的条件和条款。
这有助于避免后期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引发的争议。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风险防控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风险防控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就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并探讨一些风险防控的方法。
一、法律风险一:违反法律法规在进行股权转让过程中,如果相关方没有充分了解、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可能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股权转让可能需经过监管部门的批准或报备。
如果相关方没有履行这些法律要求,就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和后果。
风险防控方法:在进行股权转让前,确保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
如果需要,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或法律顾问,以确保在转让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法律风险二:合同漏洞合同是股权转让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
如果合同中存在漏洞或者条款不清晰,就可能导致争议或纠纷的发生。
例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转让价格的计算方式,或未明确约定双方义务和责任的界定,就可能在转让过程中引发矛盾和法律纠纷。
风险防控方法:在签订合同前,确保制定合同的内容准确、详细,并且要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述。
合同应该明确规定双方的权限和义务,以及转让价格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方式等。
三、法律风险三:合同失效股权转让涉及的合同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被认定为无效或无效部分。
例如,由于合同中的约定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序良俗,可能导致整个合同或者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被认定为无效。
风险防控方法:在制定合同时,确保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如果存在与法律法规相悖的约定,应该及时进行修改或删除,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四、法律风险四:权益保护在股权转让中,转让方需要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例如,在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价未支付、股权纠纷等情况,从而导致转让方的利益受损。
风险防控方法:在进行股权转让前,要对受让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以保证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同时,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补救措施,并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引言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他人或机构的行为。
在商业交易中,股权转让是一项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但与之相关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股权转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1. 法律风险1.1 合同风险股权转让往往会涉及到签署合同,如果合同的条款设计不合理或者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可能会导致合同效力无法成立或产生争议。
例如,合同中的转让手续、转让价格、股权评估等条款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1.2 公司法律风险股权转让涉及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权益分配,如果在转让过程中未经合法程序或违反公司章程等规定进行,可能会导致合法权益的受损甚至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此外,如果转让的股权受到限制,例如存在质押、冻结等约束,那么在转让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以避免违法风险。
1.3 税务风险股权转让往往涉及到一定的资本收益税和印花税等税务问题。
如果在转让过程中未正确履行税务申报义务,或者操纵交易价格以逃避税务监管,可能会面临税务违法风险,导致巨额罚款和法律责任。
1.4 信息披露风险根据相关法规,股权转让涉及到的信息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地进行披露。
如果在转让过程中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可能会引发信息披露违法风险,承担法律责任。
2. 防范措施为了规避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防范措施:2.1 定期法律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司和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避免或减少风险。
2.2 合同设计与审查在签署股权转让合同之前,应当精心设计合同条款,并请专业律师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合法有效并符合相关法规。
2.3 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遵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确保股权转让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4 税务合规性及时履行税务申报义务,确保资本收益税和印花税等税务问题的合规性,并避免操纵交易价格以逃避税务监管。
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股权转让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约定股权的买卖交易。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各方需要关注和应对一些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股权转让协议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违反公司股东协议的风险公司股东协议是公司内部的重要法律文件,用以约束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
如果股权转让协议与公司股东协议相冲突,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损害各方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前,应仔细研究公司股东协议,并确保转让协议与公司股东协议一致。
应对策略:由于公司股东协议对于外部投资者可能是不可见的,应雇佣专业律师进行尽职调查,以确认公司股东协议中是否存在限制性条款。
此外,与其他股东进行充分协商,确保转让交易符合公司股东协议的要求。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股权转让交易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导致交易无效,或者面临法律追责。
例如,在某些行业中,外国投资者可能需要履行特定的审批程序或者满足资格要求。
如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忽略或者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可能会使交易受到法律风险。
应对策略:在进行股权转让交易之前,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聘请专业律师协助进行尽职调查,确保转让交易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此外,及时履行必要的申请程序,确保交易的合法性。
三、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风险在股权转让交易中,如果涉及到公司的知识产权,需要格外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果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或者违反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给交易各方带来损失。
应对策略: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应仔细核实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是否合法,并确保在转让协议中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可以要求卖方提供知识产权的清晰证明,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
四、合同执行风险股权转让协议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其约定的内容需要各方严格执行。
如果某方违反了转让协议的约定,可能会引发合同纠纷,给交易各方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应对策略: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前,应详细、清晰地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论我国《物权法》对房地产项目转让的法律影响及风险控制
Property Law's Influence on the Transference of Real Estate Item and Risk Control 作者: 姜慧菊
作者机构: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8-20页
主题词: 物权 房地产项目 转让 风险控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必将对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对房地产项目转让的法律影响,并对房地产项目转让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物权法》施行后如何运作房地产项目转让提供借鉴。
股权转让协议中的法律风险和风险管理分析
股权转让协议中的法律风险和风险管理分析股权转让协议是指股东之间或者股东与第三方之间就股权转让事宜达成的协议。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对股权转让协议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法律风险分析1.合同风险股权转让协议是一种合同,合同风险是股权转让协议中最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违约等问题。
例如,协议中的股权转让价格未明确规定,或者协议中的转让期限未明确约定,都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2.知识产权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公司的知识产权,就存在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转让方未履行知识产权转让义务,或者接受方未支付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费用,都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3.法律法规风险股权转让协议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面临法律法规风险。
例如,转让方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者接受方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审批手续,都可能导致股权转让无效。
4.诉讼风险如果股权转让协议发生纠纷,就可能引发诉讼风险。
诉讼风险包括诉讼费用高昂、诉讼周期长等问题。
例如,转让方与接受方在股权转让价格上产生争议,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就可能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二、风险管理分析1.明确合同条款为了避免合同风险,股权转让协议中的合同条款应该明确具体,确保各方对于转让价格、转让期限等事项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应该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违约赔偿方式,以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
2.进行尽职调查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转让方的资质和信誉情况。
尽职调查包括查阅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以确保转让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确保知识产权转让合法有效如果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转让,应该确保转让方具有合法的知识产权,并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知识产权转让手续。
同时,接受方应该支付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费用,以确保知识产权转让的合法有效。
4.遵守法律法规股权转让协议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股权转让是指股东通过出售或转让其持有的股份给其他人的行为。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风险,需要注意防范。
本文将就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违约风险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双方可能存在违约的风险。
例如,卖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将股权交付给买方,或者买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支付对应的款项。
这种情况下,违约方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为降低违约风险,双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条款明确、具体且合理。
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如银行保函或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履约保证等来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二、合同解释风险股权转让涉及到的法律文件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股权转让协议。
在协议中应清晰明确地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然而,由于协议的内容可能较为复杂,一方对于某些条款的解释可能与对方存在分歧,从而导致争议的产生。
为避免合同解释风险,双方应明确地表达各自的意图,并将其写入协议中。
此外,可以邀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参与协商和起草工作,以确保协议的条款清晰明确,减少纠纷的产生。
三、知识产权风险在股权转让中,存在着知识产权的风险。
例如,被转让的公司可能侵犯了其他公司的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而这些问题在转让时可能未被发现。
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转让方可能会面临经济赔偿的风险。
为降低知识产权风险,股权转让方应对被转让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充分尽职调查。
此外,可以要求被转让方提供相应的保证和陈述,确认其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并且未侵犯他人的权利。
四、财务风险股权转让可能涉及到公司的财务风险。
例如,被转让公司可能存在未披露的负债、未来的诉讼风险或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本金需求等。
这些财务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和价值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购买股权的一方遭受损失。
为减少财务风险,股权转让方应对被转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其财务报表的审查和对重要财务数据的核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权法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陈召利中国物权法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陈召利主页: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郑重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施行。
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法律影响尤为显著。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这里的物,主要是指有形财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指不可移动的有形财产,如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地上附着物。
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房地产行业几乎涉及了物权法的所有调整对象,如土地,房屋等。
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对房地产项目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予以阐述,以期对我国物权法施行后如何运作房地产项目转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房地产项目转让的界定房地产项目转让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整个房地产项目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这里的项目,是指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或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预售的建设工程。
所谓具备开工条件是指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和勘探、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已获得规划部门批准并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
所谓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房屋预售,是指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基础施工,但尚不具备法律规定的预售条件,未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由于房地产开发往往投资数额巨大(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开发周期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多年),房地产市场变化不定,为规避、转移经营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时通过转让项目来实现项目收益。
实践中,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是指权利人将其拥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出卖给受让人,双方就转受让该建设项目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行为。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作出了明确规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我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手续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实质上仍是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房地产项目公司转让目前,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房地产项目公司均无系统或专项规定,但实际上注册登记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在我国早已大量存在。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发现设立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合理地规避市场及法律上的诸多风险,因此投资者每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即成立一个公司,各个房地产项目彼此互不影响。
据此,本文所称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投资者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项目公司转让就是指投资者注册成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然后以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
这种转让是以转让公司股权的方式达到房地产项目投资主体的更替的目的。
如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具有审批手续过繁,耗时过久,交易成本过高等缺点。
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投资者往往避开直接的房地产项目转让形式,而以转让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即投资者将其持有的目标房地产项目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他人,从而由受让方间接取得房地产项目的全部权益。
在股权转让形式下,转让的标的是公司的股权而不是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收益作为一种公司资产随公司投资主体变化而自然转移,因此不需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等手续,从而可以高效、简便、低成本地实现房地产项目的转让。
目前,我国法律对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房地产项目并没有禁止性规定,这种转让方式在实践操作中被广泛采用,但司法实践中的纠纷频频出现,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基于目标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受让方的利益考虑,从专业律师角度出发,对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提出建议。
须注意的是,本文的探讨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之上:第一,假设受让方收购了目标房地产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第二,仅限于对法律风险的探讨。
二、我国《物权法》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以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为目的的公司股权转让不同于一般的公司股权转让:前者收购股权具有目的的单一性,仅仅为了获得土地使用权及房地产项目。
所以,对于房地产项目受让方而言,一方面要避免股权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防范转让的房地产项目本身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如果事实上不能实现房地产项目的收购,那么股权转让也就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在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的过程中,对房地产项目本身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更为重要,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房地产项目虽然不必履行程序上的转让房地产项目的繁琐手续,但是必须在实体上加强防范和控制目标房地产项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权利瑕疵和潜在风险,才能真正实现股权转让的目的。
(一)《物权法》的物权变动制度与房地产项目的合法性从目标房地产项目的来源上看,可能由目标房地产公司第一手开发,未经过转让程序;也可能由目标房地产公司从其他方处受让所得。
在第一种情况下,不动产物权由目标房地产公司设立,其上所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较为简单,股权受让方的风险相对较小。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动产物权经过转让和变更,原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房地产项目转让审批手续的合法性、转让行为的法律效力等因素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权受让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但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股权受让方均应当结合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的规定,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如前所述,房地产项目转让的实质就是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因此,审查房地产项目的合法性的关键在于:目标房地产项目否权属清晰、有没有瑕疵或其他隐患,尤其是目标公司从他人处受让而得的房地产项目,必须办理完一切法定手续。
即目标房地产项目合法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是房地产项目转让的基础。
首先,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九条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房地产项目公司不仅要签订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还必须依法办理了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手续,非经依法登记,则房地产项目公司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
其次,根据我国《物权法》第十四条、第十七条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
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房地产项目公司是否取得土地使用权,不仅要看《国有土地使用证》,还应该核实国有土地使用证记载的事项与不动产登记簿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当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此外,房地产项目开发还必须符合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如:1.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
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 2.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即处于开发不同阶段的地上建筑物(包括在建、停建、缓建、已建成但尚未销售的、已销售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办理了合法的批准手续,即已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预售许可证等。
(二)《物权法》的拆迁补偿制度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往往离不开房屋拆迁。
根据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原拆迁补偿安置合同中有关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
项目转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
”因此,房地产项目转让后,房地产项目公司仍可能面临拆迁补偿的问题。
目前在房地产市场,“拆迁难”成为普遍问题。
随着《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受让人对房地产项目转让应该更为谨慎,对其法律风险应有更为充分的评估。
我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由此可见,我国物权法更加严格地限制了征收条件,细化了补偿标准,这必将使我国现行的征收拆迁补偿制度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无疑会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同时有可能延缓拆迁的进度进而影响房地产开发的速度。
(三)《物权法》的相邻关系制度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现代都市,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导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比过去缩小,高层建筑进一步普及,这些变化使得建筑物相邻关系的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通风、采光和日照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