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对纹状体神经末梢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丙烯酰胺代谢机理及其体内毒性防护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代谢机理及其体内毒性防护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进入生物体后 , 其中 10% 左右在线 粒体细胞色素 P450 中的氧化酶作用下 , 转变成为 环氧丙酰胺
[4-6]
。 环氧丙酰胺是一种具有强遗传毒
[7] [8]
性的物质 , 能攻击 DNA 分子 , 引发突变 , 且其基 因毒性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 。 此外 , 有研究表明 环氧丙酰胺会造成人体细胞中氧化压力的急剧上 升 , 增加其它疾病的发病风险 [9]。 以往对丙烯酰胺毒性的防护研究主要集中在 其形成抑制方面 , 尤其是在热加工过程中如何采 取各种措施以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 并在 利用天然产物作为其抑制剂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10-12]。 近年来 , 已有不少研究者开始关注构建丙
CYP2E1 酶的催化下 ,生成环氧丙酰胺
[5,20]
。 所生成
的环氧丙酰胺同样可以与谷胱甘肽结合后降解生 成 2 种硫醇尿酸化合物 (GAMA 和异 GAMA )。 除 谷胱甘肽外 , 人体对于环氧丙酰胺具有另一种解 毒的途径 : 在环氧化物水解酶的作用下 , 一部分环 氧 丙 酰 胺 可 以 被 转 化 成 无 毒 的 1,2- 二 羟 基 丙 酰 胺
2

英 1*
杭州 310028 )
(1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摘要
杭州 310029
浙江大学化学系
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 , 自 2002 年被报道在 热 加 工 食 品 中 高 含 量 存 在 后 , 引 起 了 国 际 社 会 的 广
泛关注 。 有研究发现 , 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造成的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 环氧丙酰胺的分析方法 、 代谢机理 、 基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并结合利用天然产物抑制丙烯酰胺体内毒性 的研究成果 , 对其危害的深层次防护提出展望 。 关键词 文章编号 丙烯酰胺 ; 环氧丙酰胺 ; 代谢机理 ; 基因毒性 ; 体内防护

多巴胺转运蛋白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多巴胺转运蛋白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3期J N e urol N eur or eh abi l.Sept em b er2010.V oi.7.N o。

3多巴胺转运蛋白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蒋天放综述陈生弟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25)帕金森病(Par ki nson di 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 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近来的研究证实PD患者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 i ne t r an s por t.e r,D A T)的水平是D A能神经元最为特异的标记物,已成为诊断早期PD的敏感指标。

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 C T)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 T)技术测定基底节区的D A T水平有助于对PD的正确诊断,并进行疗效评价。

同时,D A T阻滞剂的应用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治疗途径。

PD是由于D A能神经元渐进性、选择性变性和缺失所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针对P D的临床表现而得出的症状性诊断具备高敏感性,但病理诊断缺乏特异性¨’3J,这使得PD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D A T神经功能显像技术能灵敏和直接地反映黑质一纹状体通路D A能神经元的变化,评价黑质纹状体退行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其特异性较症状学诊断较高。

本文就D A T在P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1多巴胺转运蛋白1.1D A T的基因及生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D A T是位于D A能神经元突触前膜的一种糖蛋白分子,其编码基因位于5p15染色体上,长64kb,包含15个外显子编码的部分。

该基因在3’末端有一可变数目的重复序列(V N TR)H J,V N TR的差异会影响转运体表达的基础水平,目前已找到D A T基因的表达多态性与D A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i s]。

丙烯酰胺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究主要 集 中在轴 突退 变 、 肯 野细胞 ( ukn ) 伤 、 浦 P rii 损 e 离子作 用、 白结 合 、 蛋 细胞 凋 亡 、 氧化 损 伤等 这经毒 性 ; 制 神 机 [ 中图分类 号 ] ¥ 5 . 1 8 9 8 [ 文献标 识 码 ] A [ 章 编号 ] 10 .7 4(0 0)20 4 -3 文 0 46 0 2 1 0 -0 30
瘫痪 。特征 表现 为 共 济 失 调 和 昏睡 现象 , 注 射 高 在 剂量 组 , 旋转 实 验 表 明两 种 物 质 对 小 鼠 的行 为 均有 影 响 , 在后 肢 扩 张实验 中 , 但 只有 丙烯 酰胺 对 小 鼠有
影响。
现 在对 神经 系统 的毒 性 作 用 , 中对 末 梢 神 经 系统 其
a uma n e d o ne oo iiy a d n r o s s se l so . e m e ha im fa to fAA u oo i i sn ty tce r nd h n a d la s t ur txc t n e v u y t m e ins Th c n s o c in o ne r tx ct i o e la ,ho v y we —
Ab ta t S mefo ok d a ihtmp rtr o tisarlmie( A) AA pe o n nl f csn ro ssse o nmas sr c :o o d co e thg e eauec nan cya d A . rd mia t af t ev u ytm fa i l y e
经 毒性 作用 影 响 比较 小 。
典 科学 家宣 布 , 一些 高温 烹 饪 的食 品 中也 含 有 丙 烯
酰 胺 。 随后 挪 威 、 士 、 国 、 国等 国也 发 现一 些 瑞 英 美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图文稿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图文稿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编号食品毒理学(综述)题目: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食品学院营养与卫生学专业班级食硕1005学号学生姓名张锦二〇一一年二月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摘要: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也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毒性物质,近几年来对丙烯酰胺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着重介绍丙烯酰胺的理化特性、代谢途径、遗传生殖毒性、生殖毒性等方面的状况,并简要介绍了其危害评估及检测方法。

关键词:丙烯酰胺;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0 引言丙烯酰胺(CH2=CH-CONH2,AA)是一种白色晶体物质,分子量为70.08,密度为11229/L,熔点为85℃,沸点为125℃,室温下稳定,可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和三氯甲烷,不溶于苯、庚烷等非极性溶剂。

在酸中稳定性强,在碱中容易分解,对光线敏感。

可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积累。

丙烯酰胺是1950年以来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聚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

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1]。

在欧盟,丙烯酰胺年产量约为8-10万吨。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首次发现,在某些高温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发现含量很高的丙烯酰胺,其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水中丙烯酰胺的含量(<1μg/d)高出500倍以上[2,3]。

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

1 丙烯酰胺的代谢丙烯酰胺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包括母乳,并且能透过血胎屏障[4]。

经口给予大鼠0.1 mg/kg bw 的丙烯酰胺,其绝对生物利用率为23-48%。

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韩燕银;刘承伟【摘要】帕金森病(PD)的发生发展与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息息相关.丝氨酸129位点(S-129)磷酸化的α-syn易聚集形成可溶性的寡聚化α-突触核蛋白(O-α-syn),O-α-syn对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神经酰胺(Ceramide)是维持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分,同时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发现神经酰胺与蛋白磷酸酶2A,polo样激酶2及葡糖脑苷脂酶的相互作用对α-突触核蛋白寡聚化的形成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作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神经酰胺;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蛋白磷酸酶2A;polo样激酶2;葡糖脑苷脂酶【作者】韩燕银;刘承伟【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逐渐进展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1],多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与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2]。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由于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早期显著死亡及残存神经元细胞DA生物合成能力下降而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其典型的病理学改变是路易小体的形成,这也是诱发帕金森病的关键因素之一[3]。

α-syn(alpha-Synuclein,α-sy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在脑内含量丰富,是路易小体(Lewybodis,LBs)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Huntington舞蹈症、海绵状脑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4]。

化妆品中丙烯酰胺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化妆品中丙烯酰胺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3.1.1 提取和净化 一般提取丙烯酰胺的常用的方法是液 - 液提取,这种方法
主要有两种提取方式 :水溶液、有机溶剂。根据以往的调查
3 化妆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
显示,如果丙烯酰胺在酸性溶液中时,它的稳定性是相当好
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主要特征是无色透明片状 的,若采用水溶液方法提取的话,就会在提取的过程中混入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现在分离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它 的应用特别广泛,主要运用于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 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它更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节点,色谱 法缺它不可,它的流动相为液体,采用的系统为高压输液,具 体操作就是将含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 溶剂、缓冲液等流动到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这些溶 剂在柱内经过分离后,即可运用检测器进行检测,对检测出 来的试样进行分析。用这种方法将化妆品中的丙烯酰胺经过 甲醇提取出来后,再用高速离心方式进行破乳,这种方法已 经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 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郭鑫东等建立了保湿防晒系列化妆品 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这种样品经过 丙酮超声提取后,提取的溶液经过浓缩吹干后用水进行溶解, 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运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 相为乙腈 - 水(2 ∶ 98),紫外检测波长为 210nm。结果平均 回收率在 81.3% 到 83.8%,这种方法检出限为 0.05mg/kg,能
添加的聚丙烯酰胺,在化妆品中主要以润滑剂、悬浮剂、黏 于检测化妆品中的丙烯酰胺。一般样品预处理包括三个部分 :
土稳定剂、驱油剂、降失水剂和增稠剂等方式而存在的。而 提取、净化、衍生。
且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是没有办法直接进入人体的,它是通 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而进入人体的,进而会直 接影响到人体内的遗传物质,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丙烯酰胺致突变性的初步研究及其亚急性毒性试验

丙烯酰胺致突变性的初步研究及其亚急性毒性试验
丙烯酰胺(AAM)是工业、国防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化工产品。主要用于树脂合成、地下建筑、粘合剂、堵水、造纸等行业。在实验室,它常作为电泳实验材料。由于人群接触广泛,因而造成的职业危害也较严重。
丙烯酰胺(AAM)对人体有一定的神经毒作用(1),近10年来生产性中毒屡见不鲜,病例报道约有300余例(2),中毒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和小脑病变的临床征象(3)。丙烯酰胺是一种可以诱发癌症的危险物质,它引起基因突变,造成多种癌症如乳腺癌、子宫癌和肾上腺肿瘤等的发生;还会损坏神经系统,影响生育功能等。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
3.您是否知道薯片中含有化学物丙烯酰胺?
是();否()
4.你是否知道丙烯酰胺有毒作用和可能致癌性?
是();否()
通过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薯片的主要消费人群,另一方面还要引起青少年对薯片危害性的重视,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此外,为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主要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由此,我们想通过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其脑部神经元形态变化,大脑、小脑细胞的异常表现,来进一步证明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作用。
丙烯酰胺毒性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致癌性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丙烯酰胺有可能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又因致突变性与致癌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决定用Ames实验对其致突变性进行初步的研究。由于要将这种致突变性的可能外推到人体,故为使试验条件更近似于哺乳动物代谢情况,在测试时一组加入了哺乳动物微粒体酶系统。假如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有较高的致突变性,我们将用慢性毒性实验对其致癌性作进一步研究。
瑞典国家食品局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烧烤主食如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这种丙烯酰胺致癌化学物质,并认为当这种化合物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分子环氧丙酰胺,而此化合物能与细胞RNA发生反应,并破坏染色体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病变为癌细胞,这已通过动物实验得以证实。因此,瑞典研究者的发现告诉人们如下三点: (1)含淀粉质的食品如土豆、面包、饼干、麦片等这些含碳水化合物食品,经高温加工易产生丙烯酰胺; (2)食品加工处理的温度超过100℃以后,可产生丙烯酰胺,随加工温度升高,产品的此种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增高; (3)那些咸肉、面条、米饭、米粥、土豆以及用谷物和各种面粉等为原料煮熟的食品未发现有丙烯酰胺物质。

丙烯酰胺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
早 期 实 验 表 明〔13 ,14〕, 丙 烯 酰 胺 致 沙 门 菌 TA1535 、 TA1537 、TA98 和 TA100 突变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姐妹染色 体交换结果阴性 。李秀云等〔15〕用丙烯酰胺对小鼠进行腹腔 注射染毒 ,在 50 mg/ kg 体重剂量下发现丙烯酰胺能导致骨髓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增加 ,具有染色体损伤作用 。
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全身损伤作用 。孙凤祥等〔12〕以 0 , 50 ,100 ,150 mg/ kg 剂量灌胃染毒 ,发现丙烯酰胺染毒小鼠血 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明显 升高 ,尿酸和尿素氮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并出现肝 、肾 、脾的 组织病理学变化 。据此他们认为丙烯酰胺对心 、肝 、肾 、脾具 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同时他们还发现小鼠抗氧化功能抑制 , 认为丙烯酰胺还具有氧化损伤作用 。 3 特殊毒性
早在 1956 年 ,动物实验就发现丙烯酰胺能经皮肤吸收并 出现红斑 、脱皮等损害 。在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人群调查中 发现〔7〕,丙烯酰胺直接刺激工人裸露部位的皮肤引起接触性 皮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出现局部红斑 、脱皮等一般皮炎表 现 。表皮脱落可以促进丙烯酰胺进一步吸收 ,从而加剧皮损 。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已经为许多学者所公认 ,但其致周 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现场劳动 卫生学研究和体格检查发现长期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主 要表现为四肢麻木 、乏力 、手足多汗 、头痛头晕 、远端触觉减退 等 ,累及小脑时还会出现步履蹒跚 、四肢震颤觉 、深反射减退 等〔8 ,9〕,并发现外周神经损害多表现为通向胞体的长纤维末 端首先受损 ,逐渐向胞体方向发展 ,呈“返死现象”。目前认为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和参与轴突转运的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 受损有关 ,一旦这两种蛋白受损 ,神经生长因子从远端轴突的

丙烯酰胺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丙烯酰胺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丙烯酰胺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可能造成损害,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致癌物。

丙烯酰胺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尤其是深度油炸的食品,如炸薯条、炸鸡等。

然而,丙烯酰胺在体内可以被代谢和排泄,因此不会在体内积累。

一、丙烯酰胺的主要危害1.神经系统损伤:丙烯酰胺具有中等毒性,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2.致癌性: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在动物和人体内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人们经常食用高温油炸食品会增加其致癌性,危害身体健康。

3.皮肤接触:丙烯酰胺可通过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危害,出现红斑、疼痛和瘙痒等皮肤刺激症状。

如果长时间接触丙烯酰胺,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症状。

4.吸入:长时间吸入丙烯酰胺的蒸汽或气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丙烯酰胺的蒸汽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和呼吸道疾病。

5.摄入:摄入丙烯酰胺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危害。

丙烯酰胺进入消化道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摄入丙烯酰胺还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二、预防措施1.避免过度烹饪: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物,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如土豆、面包等。

烹饪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煎炒等高温烹饪方式。

2.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多种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的危害。

3.控制咖啡摄入量:适量饮用咖啡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咖啡可能增加丙烯酰胺的摄入量。

因此,控制咖啡的摄入量也是减少丙烯酰胺危害的重要措施。

4.避免长时间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含有丙烯酰胺的环境中,如长时间接触油炸食品、烧烤食物等。

因此,为了减少丙烯酰胺的危害,应该尽量避免摄入或长时间接触丙烯酰胺,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烹饪、控制咖啡摄入量等。

青少年网瘾危害多:过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脑功能受损

青少年网瘾危害多:过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脑功能受损

青少年网瘾危害多:过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脑功能受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生活在数字时代,这些设备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电子设备通过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娱乐选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不过,长期被裹挟在信息的浪潮中,我们的大脑常常面临着信息超载的困境。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这些电子设备更是大大增加了他们对网络和游戏成瘾的可能性。

大量的研究表明,网络和游戏成瘾都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带来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上网和玩游戏可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造成什么影响。

多巴胺大量释放令大脑受损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主要负责传递兴奋的信息[1]。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爱情之所以美妙,毒品之所以容易让人沉沦,皆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的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的释放会让我们感到快乐,甚至上瘾。

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在玩视频游戏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2]。

玩游戏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脑释放“快乐信号”不足为奇。

不过,长期释放大量多巴胺,我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一项近来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会使我们大脑内的左腹侧纹状体发生变化[3]。

这项研究由包括剑桥大学在内的20所机构共同进行,参与研究的是154名14岁的青少年。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玩视频游戏的青少年(每周多于9小时)不仅比不常玩视频游戏的同龄人拥有更大的左腹侧纹状体,在面对游戏中的失分时,他们这一大脑区域的活动也更为活跃。

另一项由韩国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4],在连续十天每天玩一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之后,实验参加者面对游戏信号时的大脑反应类似于药物成瘾者面对毒品时的大脑反应——二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海马旁回和丘脑都会被激活(见图一)。

图一区域性脑血流量变化有国内学者根据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和网络成瘾障碍症诊断标准(IADDC)筛选出5名18-22岁的网络成瘾者,并对他们进行了研究。

多巴胺释放对纹状体神经元信息编码的影响

多巴胺释放对纹状体神经元信息编码的影响
图 1 DA活性区的结构示意图 DA通过胞吐作用从突出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在前膜内存在活 性区,其中 RIM、bosson、ELKS是构成 活性区 的支架 蛋白,参与 DA的释放过程,介导快速突触传递和突触前的可塑性
DA能神经元有强直型和时相型两种释 放 模 式,强直型 DA释放量级仅为 nM,而且导致大范围 的 DA含量增加。时相型 DA释放可以达到 1.6mM
(一)DA参与纹状体 MSNs兴奋性调节 MSNs 静息膜电位处于轻度超极化状态,具有内向整流特 性,并且在触发第一个动作电位之前有一个相对缓 慢的去极化过程,其整合了纹状体所有的传入信息, 其中 D1MSNs和 D2MSNs具有相似的空间编码模 式[7]。DA能投射对于纹状体 MSNs活动的出现是 必不 可 少 的。 在 水 迷 宫 实 验 中 发 现 (Ledia等. 2014),DA含 量 的 变 化 随 训 练 进 行,其 基 线 稳 步 增 长,在过度训练时达到最高,随着 DA含量的变化纹 状体神经元学习相关可塑性发生变化。Wei等[8]的 研究也发现 DA神经支配丧失的帕金森病(parkin son'sdisease,PD)鼠中,γ氨基丁酸的 释 放 受 到 抑 制,表明 DA参与 MSNs兴奋性的调节。而 Joaquim 等[9]的研究发现,运动开始之前黑质致密部 DA神 经元被激活,当小鼠不动时抑制 DA神经元降低未
生理科学进展 2020年第 51卷第 2期
·137·
多巴胺释放对纹状体神经元信息 编码的影响
陈孟娇1 王大磊2 李佳欣1 刘晓莉1 乔德才1 侯莉娟1,△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2国防科技大学体育系,长沙 410073)
摘要 运动功能是在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下协调完成的,基底神经节对于运动功能的执行起 至关重要作用,其中纹状体在基底神经节处于中心地位,接受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射,通过直接、间 接通路参与运动的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的释放以活性区介导的快速突触传递的方式进 行。活性区由 Bassoon、RIM和 ELKS三种支架蛋白组成,其中 RIM蛋白对多巴胺释放起调节作用。 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电活动随着多巴胺释放含量的变化出现适应性变化。当纹状体去多巴胺 支配时,中等多棘神经元和快放电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当纹状体多巴胺耗竭时,大胆碱 能中间神经元出现 pauserebound编码模式。本文对多巴胺运动控制的分子机制展开讨论,并对其 在运动疲劳中枢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纹状体神经元靶向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黑质纹状体通路;活性区;信息编码;多巴胺 中图分类号 G804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年3月·第18卷·第3期·临床研究·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张浩1a,2,傅晓凤1a,2,杨梦雨1a,2,黎敏1b ,王雪贞1a作者单位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a.神经内科b.超声医学科山东滨州2566032.山东省滨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滨州256603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Z R2021MH206)收稿日期2022-06-09通讯作者王雪贞xuezhen_wang@摘要目的:回顾3例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PFG )患者的临床资料。

方法:总结并分析3例首诊考虑帕金森病(PD ),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拟诊PPFG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3例患者符合PPFG 诊断,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应用司来吉兰疗效较好。

PPFG 的起病,存在多种途径。

结论:PPFG 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单胺氧化酶B 抑制剂与多巴胺类药物相比,有更显著、持续的疗效。

PPFG 与PD 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区别。

关键词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临床特点;帕金森病;病例报道中图分类号R741;R741.041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0511本文引用格式:张浩,傅晓凤,杨梦雨,黎敏,王雪贞.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3):173-175.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 ,PPFG )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步态的冻结,最终可发展为姿势不稳定,通常不伴有肢体的运动障碍。

步态冻结表现在步伐始动的困难,但一旦起步即可正常或接近正常行走[1]。

冻结步态现象一般多发生在PD 晚期,但在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eranuclear palsy ,PSP )、多系统萎缩、肾上腺皮质神经节变性、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脑后帕金森综合征以及PPFG 中通常早期就可出现[2,3]。

多巴胺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多巴胺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多巴胺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人脑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在认知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不仅参与到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中,还在认知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多巴胺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以期深入了解其功能和影响。

一、多巴胺的生理功能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

其主要功能包括调节情绪、动机和行为,参与奖励回路,以及影响学习和记忆。

多巴胺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认知控制产生影响。

二、多巴胺与认知控制的关系1. 奖励回路多巴胺通过参与奖励回路,调节认知控制过程中的动机和行为。

奖励回路主要包括腹侧前额叶皮层(VMPFC)、纹状体和下丘脑。

多巴胺的释放与奖励相关的行为和认知控制密切相关,比如学习、决策和反应选择等。

研究表明,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认知控制的灵活性和目标导向性。

2.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认知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保持和处理短期信息,支持决策和问题解决。

多巴胺在工作记忆的维持和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多巴胺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促进工作记忆的信息传递和处理。

同时,多巴胺还能够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注意力和信息筛选。

3. 学习和记忆多巴胺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多巴胺的释放可以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储存。

同时,多巴胺还能够调节学习的动机和兴奋性,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关注和记忆效果。

4. 抑制控制抑制控制是认知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抑制冲动、干扰和不适当的反应。

多巴胺对抑制控制有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多巴胺的水平变化会影响前额叶皮层的抑制机制,从而影响个体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三、多巴胺与认知控制的相关疾病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成人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与 ADHD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丙烯酰胺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丙烯酰胺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丙烯酰胺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的开题报

摘要:
丙烯酰胺是一种常见的丙烯酰酸酰胺。

在医学中,它可以用来制备
人工透析膜和人工关节,同时也是某些抗癌药物的重要原料。

然而,丙
烯酰胺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丙烯酰胺对大鼠
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

研究背景:
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丙烯酸酰胺,用于制备医用材料、
化妆品、塑料等。

然而,丙烯酰胺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元元氧化损伤。

此外,丙烯酰胺可能会对蛋白激酶产生影响。

蛋白激酶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
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丙烯酰胺对
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50只健康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按照体重计算,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的丙烯酰胺。

对照组
大鼠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每组10只大鼠,持续3周。

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组织取样,分别对脊髓组织进行蛋白表达分析和病理学检查。

主要目的是检查丙烯酰胺是否影响大鼠脊髓组织中蛋白激酶的表达。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揭示丙烯酰胺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的影响,有助于深
入了解丙烯酰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并提供相关临床实践的参考和
指导,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丙烯酰胺,蛋白激酶,神经系统,大鼠,脊髓组织。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诱导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诱导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诱导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王芳;姚林;张艳淑;王广增;韩刚【期刊名称】《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21)5【摘要】目的研究丙烯酰胺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损伤的影响,探讨丙烯酰胺的神经损伤机制以及确定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染毒组腹腔注射丙烯酰胺4周,每周5次(30 mg/kg);溴隐亭给药组在腹腔注射丙烯酰胺的同时灌胃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低剂量组按1.25 mg/kg 给药,高剂量组按2.5 mg/kg给药);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每周给药第6天和第7天对大鼠进行感觉神经功能测定以及自主性行为观察。

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肌酸激酶(CK)以及Na+-K+-ATP酶的含量。

结果染毒组大鼠体重呈下降趋势,与其他3组大鼠体重均存在明显差异,染毒组热反应灵敏度也较差,给药组无论低剂量或高剂量组,热反应灵敏度均比染毒组有所改善。

此外,染毒组CK、Na+-K+-ATP酶以及多巴胺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给药组各指标也比阳性对照组有所升高。

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对丙烯酰胺诱导的大鼠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295-297)【关键词】溴隐亭;丙烯酰胺;神经损伤【作者】王芳;姚林;张艳淑;王广增;韩刚【作者单位】河北省煤矿卫生与安全实验室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626;R595【相关文献】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雌激素诱导F344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作用 [J], 王婉;魏君;梁前垒;于音;郭永川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影响 [J], 刘雯;Conso,S3.大鼠尾核内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J], 张艳霞;闫瑞臻;刘文彦;史为清;王曙光4.长期给予大鼠盐酸多巴胺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诱导的肾皮质cAMP蓄积… [J], 赵荣瑞;靳小红5.大鼠鞘内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对痛及针刺镇痛的影响 [J], 高秀;辛冰牧;朱崇斌;吴根诚;许绍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烯酰胺对斑马鱼各器官的毒性作用及生殖细胞的DNA损伤

丙烯酰胺对斑马鱼各器官的毒性作用及生殖细胞的DNA损伤

丙烯酰胺对斑马鱼各器官的毒性作用及生殖细胞的DNA损伤曹秀明;罗飞;樊宇【摘要】在我国,聚丙烯酰胺(PAM)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其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可以降解成有毒的丙烯酰胺(AM).为探究在降解过程中AM的毒性作用,选择斑马鱼作为受试动物,进行AM长期毒性暴露40 d,考察了对斑马鱼的肝脏、脑组织、心脏、腮等器官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2.04 mg·L-1、6.12 mg·L-1和18.36 mg·L-1暴露浓度下,形态学观察斑马鱼的鳃丝,鳃小片和鳃细胞有严重的受损现象;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肝脏、脑组织和心脏中MDA含量、LDH活力的升高,SDH和Na+-K+-AT-Pase活力的降低,均对其肝脏、脑组织和心脏造成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影响了斑马鱼体内细胞能量代谢过程.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的生殖腺细胞DNA损伤,结果显示暴露于浓度为2.04 mg·L-1 ~18.36 mg·L-1的AM后,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0.01).上述研究结果均确定了AM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并可造成其生殖腺细胞的DNA损伤.【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6(011)001【总页数】7页(P382-388)【关键词】丙烯酰胺;斑马鱼;氧化损伤;DNA损伤【作者】曹秀明;罗飞;樊宇【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目前,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主要应用聚丙烯酰胺(PAM)来调节絮凝剂的絮凝、增稠和对流体流变性,它是由AM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含50%以上的线性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学产品的总称[1-4]。

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PAM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降解,对其性能产生影响,社会各界对其极为关注。

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

谢谢观看
由于塔崩在军事上特殊用途,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地研究塔崩的结构。在塔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相继合成了 一系列神经性毒剂,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神经性毒剂是塔崩、沙林、梭曼和维埃克斯(VX)。这类毒剂对乙酰胆碱 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 胆碱能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及眼等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加之性质稳定、生产容易、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常可引起神经毒素(如蛇毒)和突触前神经毒素。也有作用于神经轴突(如石房蛤毒素),中枢神经系统的 (如某些蕈毒素)。
主要是指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毒素。
钠通道受体毒素是一类重要的神经毒素之一,因其作用于钠通道的不同位点而产生不同的毒理作用。主要包 括:
(1)钠通道阻滞剂,包括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 fish poisoning toxins, PSP)等。
神经毒素
免疫学名词
01 基本信息
03 结构与分类 05 锰及其毒性
目录
02 历史 04 神经毒性 06 丙烯酰胺毒性
基本信息
神经毒素是指对神经组织有破坏性的有毒物质。如AF64A、6一羟多巴胺和海人酸等。AF64A能选择性地破坏 胆碱能神经元。6一羟多巴胺能选择性地破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神经元,易被儿茶酚胺神经元摄取, 一般注入脑内约5天~7天,就可使神经元变性,但不能破坏5一羟色胺神经元。海人酸对神经组织的破坏具有高 度选择性,能破坏神经元的胞体而不损伤神经纤维。由于对神经组织具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常被用来制备高级 心理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丙烯酰胺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意义

丙烯酰胺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意义

丙烯酰胺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意义
韩漫夫;赫秋月;冯加纯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0(017)003
【摘要】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中毒后的脑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采用酶分析法测定Ola鼠和6J鼠脑组织匀浆中CK、ATP、ADP、AMP和葡萄糖.结果 Ola鼠改变轻微,ATP、CK和葡萄糖暂时性下降.6J鼠ATP呈现明显降低,ADP和AMP蓄积,葡萄糖降低,CK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持续到第5周不恢复.结论 ACR对Ola鼠脑能量代谢影响轻微且可逆,而6J鼠能量代谢障碍重且持续时间长;脑组织供能代偿潜能损伤重,这种能量代谢的抑制是ACR产生神经元损伤的生化基础.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韩漫夫;赫秋月;冯加纯
【作者单位】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深圳,518035;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3.626;R595
【相关文献】
1.针刺联合活血醒脑汤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能量代谢及双特异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 [J], 宋红妹;李轶;计高荣
2.地氟醚复合丙泊酚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脑氧和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J], 冯凤喜;
马燕妮; 王晓慧; 李红伟; 王中玉
3.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新生儿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J], 罗春芳; 牛丽文
4.限制性输血对神经外科老年手术患者脑能量代谢、细胞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陈雪飞;王秀芳;王银华;鲁怀伟
5.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J], 刘勇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烯酰胺对小鼠坐骨神经捻挫损伤后有髓纤维变性和再生的影响

丙烯酰胺对小鼠坐骨神经捻挫损伤后有髓纤维变性和再生的影响

丙烯酰胺对小鼠坐骨神经捻挫损伤后有髓纤维变性和再生的影响赫秋月;韩漫夫;饶明俐【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42【摘要】背景:Ola鼠是一种基因变异鼠,其周围神经轴突损伤后华勒氏变性速度比正常的6J鼠缓慢,增加损伤因素可能有助于了解Ola鼠的特性.目的:观察丙烯酰胺对捻挫损伤后C57BL/Ola(Ola)鼠和C57BL/6J(6J)鼠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变性和再生的不同病理过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1996-01/06在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行.选择成年Ola鼠和6J鼠各12只,Ola鼠和6J鼠各6只为实验组,其余各6只为对照组.方法:全部动物麻醉状态下暴露坐骨神经上段,用止血钳捻挫神经近端10 s后缝合.实验组动物注射总剂量为350 mg的丙烯酰胺,对照组动物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坐骨神经捻挫损伤后14 d,全部动物再次麻醉,取捻挫部位远端坐骨神经制备切片,测量并计算神经横截面积,有髓纤维密度和有髓纤维大小频率分布和每根神经的有髓纤维数目.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中O1a鼠和6J鼠坐骨神经的有髓纤维密度、有髓纤维数目、有髓纤维最大直径、有髓纤维平均直径.结果:参加实验Ola鼠和6J 鼠各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Ola鼠没有发生华勒氏变性;而6J鼠可见有髓纤维变性和许多变性后新生小径有髓纤维.②实验组6J鼠坐骨神经总有髓纤维密度低于Ola鼠(P<0.05);总有髓纤维数目少于Ola鼠(P<0.01),以大径纤维数目减少明显(P<0.01);有髓纤维平均直径也明显小于01a鼠(P<0.01).结论:Ola鼠捻挫伤后华勒氏变性速度极其缓慢,丙烯酰胺对这一特征没有影响;丙烯酰胺对6J鼠捻挫损伤后轴突的再生过程有抑制作用.%BACKGROUND:Ola rats is a kind of rats with genovariation, who displays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uroaxonal damage that is slower than that normal 6J rats, thereby additional damage factor may help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perty of Ola rats.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rylamide on the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ciatic nerve medullated fibers following crush injury of C57BL/Ola (Ola) rat and C57BL/6J (6J) rat.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SET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MATERIALS: 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Japan from January to June 1996. Twelve adult Ola rats and 6J rats were adopted and evenly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mparison group.METHODS: Rats were subjected to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then the proximal section of sciatic nerve was exposed and frustrated with hemostatic forceps for 10 s before suture. Ra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crylamide in a total dosage of 350 mg, which replaced by the same volume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in comparison group.At 14 days after sciatic nerve torsion injury, all rats were anaesthetized again and the distal section of sciatic nerve was obtained and cut into slices, meanwhile the cross sectional area, the density and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medullated fiber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medullated fibers in each nerve were determined.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density and size frequencydistribution of sciatic nerve medullated fibers, as well as the number, the maximum diameter and the mean diameter of medullated fibers in two group of 0la rats and 6J rats.RESULTS: Totally 12 Ola rats and 6J rats entered the result analysis.① No Ola rat displayed Wallerian degeneration; But medullated fiber degeneration and following neonatal small diameter medullated fibers could be observed in 6J rats. ②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density of sciatic nerve medullated fibers in 6J ra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la rat (P < 0.05)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medullated fibers in 6J rats also less than that of Ola rat (P < 0.01 ), which predominated by obviously reduced big diameter fibers (P < 0.01); The mean diameter of medullated fiber in 6J rats was also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0la rat (P < 0.01 ).CONCLUSION: The Wallerian degeneration is extremely slow in Ola rat after torsion injury, which cannot be affected by acrylamide; while acrylamide has obvious inhibition on the axonal neogenesis in 6J rat after torsion injury.【总页数】3页(P183-185)【作者】赫秋月;韩漫夫;饶明俐【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5;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T淋巴细胞对BalB/C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J], 陈建梅;崔晓萍;徐皓2.脑来源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捻挫损伤后再生的作用 [J], 赫秋月; 韩漫夫3.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与损伤神经MBP含量变化的影响 [J], 曾琳;杨恒文;邵阳;伍亚民4.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髓化的影响 [J], 李芳;李昌琪;石咏梅;文晓丹;周兴富;张建一5.丙烯酰胺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影响 [J], 赫秋月;韩漫夫;饶明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学号M201075020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丙烯酰胺对纹状体神经末梢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的影响学位申请人:熊飞学科专业:公共卫生硕士指导教师:严红副教授答辩日期:2012年5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ScienceThe impact of acrylamide on the dopaminetransport transport--related protein proteinss in the striatal nerve terminalCandidate:Fei Xiong Major:Master of Public Health Supervisor :Vice Prof.Hong Yan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4300303030,,P.R.China May,2020121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数。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目录缩写词(Abbreviation) (1)摘要 (2)Abstract (7)前言 (13)第一部分丙烯酰胺对大鼠神经行为毒性的影响 (17)材料与方法 (17)结果 (19)讨论 (23)第二部分丙烯酰胺对大鼠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26)材料与方法 (26)结果 (32)讨论 (37)第三部分丙烯酰胺对PC12细胞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42)材料与方法 (42)结果 (44)讨论 (46)参考文献 (48)小结 (55)综述 (56)附图 (74)致谢 (77)(Abbreviation)缩写词(缩写词ACR Acrylamide丙烯酰胺DA Dopamine多巴胺TH Tyrosine hydroxylase酪氨酸羟化酶PD 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氏病GA Glycidmidae环氧丙酰胺MAO-B Monoamine oxidase-B单胺氧化酶BDAT Dopamine transporter多巴胺转运体VTA Ventral tegmental腹侧被盖区VMAT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Ⅱ型单胺囊泡转运体PC12Rat pheochromocytoma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NS Center nervous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PN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外周神经系统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登记号NFA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GSH Glutathione还原型谷胱甘肽Ct Threshold Cycle循环阈值AD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氏病CYP2E1Cytochrome P450细胞色素P450MAPK Mitogen-aetirated potein kinas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DEPC Diethyl Pyrocarbonate焦碳酸二乙酯HRP Horseradish Peroxidase辣根过氧化物酶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ctionSDS Sodium Dodecyl Sulphate十二烷基硫酸钠PKA Protein kinase A蛋白激酶APKC Protein kinase C蛋白激酶CD2Rs Dopamine D2receptor多巴胺D2受体Nurr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1protein核受体相关因子1丙烯酰胺对纹状体神经末梢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的影响硕士研究生:熊飞指导老师:严红副教授摘要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一种从水合丙烯腈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乙烯基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化工冶炼、污水处理、纺织加工及化妆品生产的一种化学原料。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职业性中毒的报道,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除职业接触外,在饮用水、高温油炸食品和食品的包装材料中都可以检测到单体丙烯酰胺的存在,由于其可以直接经口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对人和实验动物除了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致癌性等作用以外,还有明显的神经毒性。

丙烯酰胺急性、亚急性中毒主要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小脑共济失调,而慢性中毒则以损害周围神经系统为主,关于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纹状体作为基底节最大的综合处理元件,包含着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整个脑部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最高。

在多巴胺能系统神经通路中多巴胺神经递质首先在突触前膜中进行合成、转运、释放、降解,以达到突出间隙中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平衡,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突触后效应,而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平衡,当该平衡被打破后神经系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主要表现在感觉运动整合、躯体平衡运动及学习记忆等方面。

以往对ACR的人群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时所出现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似乎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与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通路中多巴胺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有关。

但直至目前,有关丙烯酰胺影响纹状体维持多巴胺神经递质平衡的相关转运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少,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的结合,检测丙烯酰胺对多巴胺转运体、单胺囊泡转运体及多巴胺合成酶—酪氨酸酸羟化酶的影响,探讨其引起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为防治丙烯酰胺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丙烯酰胺对大鼠神经行为毒性的影响目的:探讨丙烯酰胺对大鼠神经行为毒性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10-0007号。

大鼠在10h:14h 明暗光循环的动物房内,自由饮水、摄食,检疫观察7天后用于实验。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20mg/kg)组、中剂量(30mg/kg)组、高剂量(40mg/kg)组,每组10只,均单笼饲养。

按照对应的染毒剂量对各ACR 剂量组进行灌胃染毒,对照组则灌胃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周连续染毒5天间隔2天,总共19天,并于第0,6,13,19天称量体重并进行步态评分,于第0,19天测定大鼠的后肢支撑力和甩尾时间。

末次给药24小时后,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脑组织,用预冷PBS缓冲液洗净,称量大小脑重量,并于冰盘上迅速分离纹状体、大脑皮层及小脑,并用干净滤纸吸干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取出大鼠心、肝、脾、肺、肾、睾丸等脏器,称量重量并记录。

结果:(1)在整个染毒期内低剂量组大鼠虽然体重增长始终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平均体重于第19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大鼠平均体重于第6d、13d、19d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另外,与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平均体重于第19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脏器系数显示,高剂量组大小脑、心脏、肺脏、肾脏及睾丸脏器系数均有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染毒第6d、13d、19d,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步态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染毒结束后,其分值分别集中于1-2、2-3、3-4分之间,并呈现出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另外,与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步态评分于第6d、13d、19d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4)染毒第19d,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后肢支撑力指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另外,与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后肢支撑力指数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染毒第19d高剂量组的甩尾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ACR亚急性染毒能导致大鼠体重下降;大小脑、心脏、肺脏、肾脏及睾丸脏器系数增加;步态评分增高;后肢支撑力指数增加;甩尾时间缩短。

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主要引起感觉运动功能异常。

第二部分丙烯酰胺对大鼠多巴胺相关转运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丙烯酰胺对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动物分组及处理同第一部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层、小脑和纹状体内DAT、VMAT2、TH 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纹状体中MAO-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纹状体内DAT、VMAT2、TH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1)大脑皮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VMAT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低、中剂量组分别降低了3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则降低了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DAT、T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