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基于电子书包的吟诵教学:家国情怀之《春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春望》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春望》公开课教学设计_0《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首诗歌选自八上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二首。
写作年代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前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处处呈现出沦陷后的荒凉。
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针对《春望》这篇诗歌型的文学作品,侧重让学生从诵读和探究中体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加之学生处于和平安乐的年代,对于杜甫当时国破山河的离别亡国之悲,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能难以体会。
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也接触过类似的爱国诗歌,但对于诗歌中情境交融手法的掌握还不够娴熟,对于赏析诗歌能力还有待加强。
所以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体会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情味。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运用齐读、默读、品读,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动人情味。
2、查找作者背景资料,运用电脑word圈点批注,从意象选择、遣词造句入手赏析诗句,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领会作者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陈宇顿挫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运用圈点批注法赏析诗歌,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赏析诗歌,重视“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电脑Microsoft Office、PPT、微课。
春望教学设计导入及教学思路
春望教学设计导入及教学思路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春望》,该课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3.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日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引出课文《春望》。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生字词,解释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品味诗句: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春望》。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讲解、品味诗句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在课堂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以及唐代诗歌的特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如《月夜忆舍弟》、《佳人》等,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体会其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的诗歌创作,比较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春望》,该课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关注诗句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春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
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花、鸟。
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春望教案篇二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春望教案初中
春望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 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关注国家民生,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2)简介《春望》的背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杜甫流离失所,居住在成都的草堂。
在这个春天,他看到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歌的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①韵律: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节奏感强。
②意象: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③对比: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突出了诗人的忧虑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春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一、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请同学们看注释一,读一读背景介绍。
二、写作背景补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学习诗歌1 、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同桌间相互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搔、胜、簪等字。
(2)读准节奏。
老师指导、回顾诗体。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组长指导大家朗读,示范读,其他同学划节奏,老师巡视检查。
(3)读懂感情。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诗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来?在小组内发言,要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组织归纳答案。
2.品读诗歌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诗歌(1)品析诗题:读----品从诗歌的题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写的是春天诗人望到的长安城的景象。
《春望》的教学设计4篇
《春望》的教学设计《春望》的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望》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望》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
本单元总共5篇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教学目标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三教法和学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
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2、通过反复品读,赏析诗人因何而愁,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念家悲己情感。
3、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品读,赏析诗人因何而愁,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念家悲己情感。
2、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难点扩展杜甫其人的相关诗歌,体悟杜甫作为诗圣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用郭沫若的话“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引出“诗圣”杜甫,今天就让我们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共同学习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与诗人相遇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他的诗歌风格沉抑顿挫,诗中饱含家国情怀。
三、读韵律·与诗人同行任务一:①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②老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重音③分小组竞赛:感受诗歌韵律美四、赏诗意·与诗人同忧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城已经被叛军攻破,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凄清。
感伤国事时局,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悲恨亲人离散,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二月仍连续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同学们,诗人一举一动皆忧虑,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春望》中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聚焦“望”“搔”字,体会诗人愁的外显。
任务二:【小组合作内容】同学们,诗人一举一动皆忧虑,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春望》中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引导学生找出动词,聚焦“望”“搔”字,体会诗人愁的外显。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24 诗词五首 春望》优质教案_0
春望【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和节奏,会背诵,会默写.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掌握词语含义,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4.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大意的理解【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增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能够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三)正音(课件显示)溅(jiàn)搔(sāo)浑(hún)簪(zān)(四)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课件显示)节奏划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 词义国:国都破:沦陷城:长安感时:感伤时局恨:遗憾、不满意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3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3篇)《春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5课第2篇教学设想:《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
杜诗立足于现实,他的诗因此赢得了“诗史”的美称,《春望》所记载的正是战争给大唐国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段历史。
八年级的学生,对唐朝历史,特别是安使之乱,十分熟悉,对杜甫及其诗作也有所了解。
学习时可把唐朝历史和诗人的遭遇作为参考。
鉴于这首诗有着婉转谐美的节奏韵律,鉴赏过程中,将以朗读为重点,以朗读带动其他环节,鉴赏诗的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国、深、溅、短、浑”等字词的意思,感受诗的语言美。
2、学习“拟人、对偶、借代、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提高感悟、鉴赏的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点:诗人所运用的意象和刻画的形象。
学习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传情达意。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课堂学习:(一)激兴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面文字)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以反恐为由,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快十年过去了,战争还没有结束。
最近,由法国挑头,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约”,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狂轰滥炸。
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国家,他们用战争换来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反恐战争越反越恐,恐怖袭击年年不断,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恐怖;“北约”在利比亚实行禁飞区,非但没有制止那里的人道灾难,反而给非洲带来了更多的难民。
战争永远只会给发生战争的国家的人民带来沉痛的灾难。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杜甫的《春望》来认识战争的本质吧。
)(二)真情朗读1、正音朗读学生先听一遍录音,校准字音后自由朗读两遍。
2、感知朗读学生参看注解后自由朗读,弄懂诗歌的意思,不懂之处举手提出。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课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听课意见和建议,自己也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
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听了很多的课,以及自己上了很多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别是最近,钻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师都在考虑着如何去钻研教材,我也不例外。
可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我在准备教学古诗《春望》时,为了备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材料,还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我想,这是我能够上好这节课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让学生们被杜甫的这首诗,被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那么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动是很重要的,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落泪了,我要将这种情感带入我的课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感悟。
课前,我们都有一种渴求感。
希望尽快进入课堂,希望学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你如果不钻研教材,不钻研你的学生,学生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读文本呢?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
才能有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让我难忘。
“泪”字激起的共鸣最多。
学生们说此字颇奇,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 泪流满面”已是极度夸张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泪水呢?这样的泪水究竟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的突然而猛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悲愤,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亲,还有的说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无限伤感的泪水,不同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每一次的感悟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 分析诗的结构特点,掌握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望》,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学生对“春望”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古诗,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思家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3、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猜猜他是谁?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作家作品杜甫: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诗圣”。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风:沉郁顿挫。
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3、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变,次年六月攻破潼关,长安沦陷。
七月,肃宗继位。
八月,诗人从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春望》这首诗写于757年,诗人触景伤怀。
4、析解诗意,领悟诗境。
生齐读课题。
理解题目的意思,“春望”是什么意思呢?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屏幕出现《春望》)2、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整体感知;再读:把握情感;三读:品味赏析;四读: 背诵全诗。
三、读懂诗意:(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四、想像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
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指导学生朗读。
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
人教版初中生春望教案文案
人教版初中生《春望》教案优秀文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四句一段、押韵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记忆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坚持,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3. 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了解。
2.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春望》,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课下资料,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声朗读《春望》,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春望》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结构特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春望》的背诵,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春望》 教学设计
何以解“忧” ?千年共“望” !一一从《春望》出发教材分析:《春望》位于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五言律诗。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诗人被困长安之时。
面对大唐长期战乱飘摇、百姓流亡的时局,诗人伫立城前,百感交集,写下千古绝唱。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五言律诗,对诗的鉴赏方法有初步的把握,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反复诵读、文本解读等方法进行浅显的鉴赏,大致能体会出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但对诗中的移情于物等写作手法还不够了解,对情感的体会流于表面,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启发和指导,帮助其更深刻、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1、解读,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成诵。
2、赏读,品味诗歌精炼语言,琢字磨句。
3、悟读,领悟诗人博大情怀,知人解忧。
教学重点:赏读,品味诗歌精炼语言,琢字磨句。
教学难点:悟读,领悟诗人博大情怀,知人解忧。
教学方法:诵读、文本细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识人忆诗话杜甫1、教师出示杜甫图片,学生回忆并背诵杜甫的诗句。
2、教师播放安史之乱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及背诵,引导学生建立对杜甫的初步印象。
二、自主学习:借子之眼望长安学生: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全诗,散文化改写诗联。
教师:展示方法参考及答题模式参考。
方法参考:散文化改写,即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联想,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增添修饰词),使诗句有画面感。
答题参考:读首联,我看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感知诗歌,在散文化改写的过程中,熟悉文本,理解诗歌内容。
三、学情反馈:以吾之言绘国都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散文化改写),教师倾听,适当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读,强调散文化改写的方法,分享散文化改写《春望》的参考版本。
首联:破(沦陷)、深(茂盛)颔联:感时(伤感时局)、恨别(怅恨别离)颈联:烽火(战火)、连(持续)、抵(值)尾联:搔(挠)、不胜(插不住)2、学生根据理解朗读诗歌(把握语调、语速)。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春望上课教案
《春望》教案(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
接下来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副杜甫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爱国人物是谁?通过以上环节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走进《春望》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正音识字,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朗诵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朗诵《春望》。
分小组交流并选代表进行朗诵,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加深对诗歌整体的体会。
(三)教师吟诵、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想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认真听听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吟诵)(四)吟诵诗歌。
1、教师讲解吟诵规则。
A(刚才老师吟诵的时候,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那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学习吟诵呢?要想学习好吟诵,首先要学习遵守吟诵的规则。
就是平长仄短,入短韵长,依字行腔。
什么是平长仄短呢?就是偶数字的平声要长读,而仄声字就要短读,其中1,2声就是平声,3,4声就是仄声。
入短韵长的就是指入声字读的时候要更加短促,诗歌中压韵的字要拖长来读。
依字行腔就是指读音要准确)B、吟诵的时候还要注意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
有彬彬君子之风。
2、教师教学吟诵,让学生学习吟诵。
A、首先老师展示出这首诗的平声和仄声。
用三角形标出这首诗的韵脚。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这首诗是仄起平收的五言律诗的特点,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首诗歌中只有“感”“烽”“白”“浑”字在古音中,是不符合五律的平仄的,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可以通融的,并不影响这首诗成为一首教为完整的五律诗歌。
)B、教师逐句讲解(1)首先教师,讲解首联:首联以入声“国”和去声“破”相组,掀起心中强烈情感,而后句承接“城春”又压抑下去。
讲解完之后老师吟诵一遍,让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当时国破的悲伤之情。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春望》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春望》(二)检查预习1.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
2.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座位上默写。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的题目叫春望,同学们说说是谁在望,在哪里望?望到了什么呢?明确:诗人杜甫在望,在长安城望,望到了破败的国都,(国,国都长安。
)望到了依旧的山河,望到了杂草丛生的街道,(草木深,杂草丛生,长安城的街道是不应长草的地方,现在长满了草, 体现的是一种荒凉。
《板书:荒凉破败的长安》)望到了盛开的花和鸣叫的鸟。
明确:恨,遗憾惆怅。
烽火,战火战争的意思。
搔,抓、挠。
白头搔更短,诗人为什么要搔?明确:一是因为国破,又是因为感时恨别,还有因为烽火,因为家书,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对国对小家对自我的忧愁。
《板书:忧国忧民的杜甫》(在同学黑板默写的诗句上及时圈出望到的内容。
)1.前两联都是望到的,后两联都是望不到的,那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明确:前两联是实写,后两联是虚写。
第三联是没有望到的盼望,最后一联是望不到的,也是盼不到的,是应望而生的无限感慨。
(四)诗句大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谁流泪?谁惊心?明确:一种理解是人流泪,人惊心。
诗人看到花开流泪了,听到鸟的叫声,感到了悲伤。
这里的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惊,是触动是伤痛。
一种是花在流泪,鸟在惊心。
花也落泪了,鸟的叫声也变得凄凉了。
哪种理解好呢?应该说两种理解都好,前一种写实,后一种浪漫。
如果黄老师来表态,我觉得前一种更好,因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看了这种景象诗人一定会流眼泪。
(五)把握感情诗人写这首诗最希望谁来读呢?出示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春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之<春望>》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主编人:陈露审稿人:杨甲寅邓正光钟小鸿陈润贞【设计意图】
得知有机会去疏附县第三中学交流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次跨区域的教研,一节课的时间,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具有传统文化味的课堂带到疏附县?思考再三,决定选取杜甫的《春望》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借助电子书包、微课、吟诵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达成课堂目标。
一方面,从内容上看,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杜甫又是唐诗的代表诗人,他的《春望》深情地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情怀,让学生学习《春望》,能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用词之简,用情之深和意境之美;另一方面,从形式来看,汉字是音美、形美、义美的文字,要读懂一首诗歌,不仅仅是从字面意义去了解,更要从声音和字形去了解,因此,本节课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吟诵和书法有效地融进了课堂,为学生的诗歌学习营造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情分析】
学生是疏附县三中初一级的学生,该校是双语教学,虽然学生的语文课一般用母语来上,但学生们的汉语水平非常好,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能用汉字流畅书写,而且少数民族的学生都能歌善舞,学生们在音律的把握方面都非常有天赋,这都为诗歌吟诵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学生的第一堂诗歌吟诵课,他们面对的困难应该有两点,一是在借助电子书包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基本读懂诗歌内容,二是在理解的诗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感情开声吟诵。
【理论依据】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外部环境对学习是作用,学习是个体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小组竞赛、展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内部的心智结构的变化过程,如认知的结构、信念、目标、期望等。
通过沙画导入、微课学习、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和成果展示等活动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其他外部渠道。
通过本次活动课,激发学生内心阅读诗歌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诗歌的阅读中去。
4.“研学后教”三维互动模式。
番禺区现在大力推行三维互动的研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展示,这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高效的知识传授,构建起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研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吟诵,会用一种吟诵调吟诵《春望》。
2、过程和方法:借助微课、电子书包等工具,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探究中,
初步了解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吟诵感受并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感受杜甫诗歌魅力,弘扬中国传统乐教精神。
【重点】
理解杜甫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情感。
【难点】
通过吟诵的方式体会、表现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用时设计意图
课前【知识介绍】
吟诵相关知识及
《春望》相关背景介
绍。
(内容见学案)
学生根据
自己实际
情况安排
设计意图:“知识介绍”是学习自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字介绍让学生
清晰本节课所要涉及到的背景。
【自主研学】
一、二两题为利
用电子书包平台
观看与本节课相
关的微课视频及
文字资料。
(内容
见学案)
三、根据你的实际情
况,完成电子书包互
动讨论平台发布的
《春望》课前调查表。
四、根据你的预习,
完成电子书包测试反
馈平台发布的《春望》
课前测试题。
学生根据
自己实际
情况安排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打破传统课堂学习
所受到的时空限制。
本节课不仅涉及到
诗歌鉴赏,作为学生的第一堂吟诵课,
还需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吟诵知识,但如
果这些知识全放到课堂上讲,会因为内
容过多而干扰了学习目标,因此,把吟
诵的知识录成微课,就可让学生灵活利
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课堂
效率。
此外,电子书包还有投票和测试
反馈的功能,这两个功能能够在课前对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意图做一个快速
调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从
而因材施教。
课中导入:同学们,中国
是诗歌的国度,作为
中国人,我们必须学
会欣赏诗歌,今天,
我们就借助杜甫的
《春望》,学会欣赏诗
歌,鉴赏诗歌。
请首
先欣赏沙画吟诵《春
望》。
2分钟导入播放的沙画吟诵视频《春望》
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沙画和教师的
吟诵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微课,目的是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营造浓厚的诗
词学习气氛,同时教师的吟诵也能为学
生起一个示范作用。
【互动研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
读诗歌,完成以下任
务:
一、以声悟情,读准
字音、节奏(内容见
第一环
节:5分钟
第二环
节:20分
钟
本环节是该节课的重点环节,是学
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
主要是根据吟
诵和诗歌鉴赏的难易程度设置的,步步
紧扣,步步深入,第一环节,先让学生
从诵读诗歌开始,从声音方面先读准诗
歌的字音、节奏,初步理解《春望》吟
学案)
二、以文感怀,掌握鉴赏方法(内容见学案)
三、以声传情,吟出诗歌感情(内容见学案)
第三环
节:10分
钟
诵时应注意的平仄音和韵脚字;第二环
节是对比阅读,主要通过学生聆听杜甫
两首诗歌的吟诵《绝句(其一)》和《春
望》,区分不同情感的诗歌在吟诵表达方
面的不同,接着引导学生以《绝句》为
例,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而引
导学生自己利用诗歌鉴赏方法学会自己
分析《春望》的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
感,最终指向第三环节:学生能够有感
情地吟诵诗歌,难度逐步递增,符合学
生学习规律,并通过吟诵展示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开声,
迈出吟诵第一步。
结束语:同学们,杜甫自己是不幸的,他由自己的不幸想到了他人的不幸,想到了人民的不幸,想到了国家的不幸,正是他想到了他人的不幸,想到了人民的不幸,想到了国家的不幸,他忘了自己的不幸,这就是杜甫的伟大之处,这就是杜甫的家国情怀,请同学们带着对杜甫的这种理解,课后再次吟诵杜甫的《春望》,并把自己的吟诵录音上存到电子书包,完成电子书包的《春望》课堂反馈表。
3分钟通过结束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杜甫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有感情地
吟诵《春望》。
课【研学反馈】
一、请同学们利用电
子书包互动讨论的投
票功能完成《春望》
课堂反馈表(可选择
多项)。
课堂反馈表与学生课前做的课前调
查表问题是一致的,利用电子书包的投
票功能,学生在三分钟内即可对自己本
堂课的学习做出反馈,教师也可利用课
前及课后的两份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能使下节课的教学
更有针对性。
【研学拓展】
一、根据你这节课的
研学拓展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扩
充,第一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后学习,完成电子书包
平台发布的《春望》
课后测试题。
二、登陆电子书包互
动讨论,认真聆听杜
甫早期的代表作,说
说感情有何不同,在
这些诗歌里,你认识
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内容见学案)
第二题是补充了杜甫不同时期诗歌的吟
诵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声音去感性认
识到不同诗歌的不同吟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