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同步教案: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同步教案: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文档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相互之间的换算;2.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及停表。
难点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2.如何判断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用具游标卡尺、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硬币、细铜丝、木块、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测量单位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问题1: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μm)、“纳米”(nm)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问题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问题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2节,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的使用,以及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时间。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秒表、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
2. 知识讲解: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一本课本的时间是多少分钟?”等,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了解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正确放置刻度尺,保持尺边对齐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 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秒表的启动、停止、复位按钮正确操作秒表,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复位读数时注意时间的精确度3. 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等测量时间,如课程时长、运动比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一本课本的时间是多少分钟?请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教室的长度约为8米。
一本课本的时间约为40分钟。
学生的身高测量结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进行新课】测量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学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学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师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板书: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师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学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师你知道航海学家、天文学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海里、光年、公里. 1海里=1852米,1千米=1000m,1光年=9.461×1015米.例题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26cm=0.26mB.50m=0.005kmC.357mm=3.57mD.1.2dm=12mm解析: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26cm=26×10-2m=0.26m,故A正确;50m=50×10-3km=0.05km,故B错误;357mm=357×10-3m=0.357m,故C错误;1.2dm=1.2×100mm=120mm,故D错误.答案:A师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学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测量活动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学生甲:刻度尺.学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19图2—15).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和测量结果.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给予指导.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师肯定学生代表发言,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正确使用刻度尺(多媒体课件)(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③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与被测长度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二是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题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 、5.50cmB.1cm 、8.30cmC.1mm 、8.30cmD.1mm 、2.80cm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 ,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此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答案:D.例题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m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mm.解析:“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 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 ,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L D 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精确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2个铜丝直径总长度应读数为50.0mm ,细铜丝的直径L D N =50.032mm ==1.5625mm. 答案:50.0;1.6.师 可以介绍其他典型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例如:(1)替代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好记号,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两记号间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2)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同时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滚轮的周长,例如测量花坛的周长、跑道的长度.(3)组合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以用平移法来测量,依据几何“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原理.该方法适于测球体、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如下图:(2)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手表、秒表、电子表、钟等等.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停表,学会使用停表.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停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停表的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停表测量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作好记录.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师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学生讨论交流“生物钟”的制作方法: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测时间,并将估测的时间与刚才用停表测得的时间相比较,进一步来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板书: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例题4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解析:(1)由图1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9.0cm对齐,右侧在7cm和6cm之间,估读为6.6cm、6.7cm、6.8cm 都可以,所以物体的长度L=9.0cm-6.6cm=2.4cm、或L=9.0cm-6.7cm=2.3cm、或L=9.0cm-6.8cm=2.2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4cm对齐,估读为8.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40cm-6.00cm=2.40cm.(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则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5min37.5s=337.5s.答案:2.4或2.3或2.2;2.40;337.5.【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误差(1)误差教师根据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活动引导,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板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师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板书: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等.(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师请同学们思考误差是否就是错误.学生:不是.师那误差和错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板书: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本节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等,其中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熟悉了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长度测量和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是他们的测量方法不是很科学,操作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需要纠正,比如如何做到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如何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等.2.对于钟表学生非常熟悉,但对于停表学生很陌生,读数更是难点,想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能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2word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课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4、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引课:估测时间和长度新课教学1、时间工具展示测量工具利用秒表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估测给出一个具体物体,让学生估测长度总结估测的准确度估测是不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提问:测时间和长度的工具?提问:测量时间的工具?展示测量工具估测,交流测量时间的方法估测,交流测量长度的方法回答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方法单位2、长度工具展示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单位测量评价介绍测量工具个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时间单位都有哪些?单位换算用手表测量时间提问:测量长度的工具?展示测量工具介绍几个新的测量工具评价、介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单位都有哪些?补充:光年、纳米(分子原子的直径)单位换算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根据汇报结果评价,给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看、放、靠、垂直、估读再次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学生回答回答测量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方法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汇报结果练习估读测量汇报结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提高测量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学具:学生尺、计时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门高、桌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和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3. 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课件展示课题: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三. 新课教学(一)测量单位教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s )。
教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教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课件展示反馈练习:1 μm= mm 18 km= m 130 nm= m10 dm= mm 2×102 cm=m 78 mm= m教师:时间除了“秒”这个单位,你们知道时间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等。
3.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时间。
3. 学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时间测量工具的操作,误差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停表、秒表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刻度尺,用于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课桌、黑板等,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2. 知识讲解:介绍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讲解停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等,讲解测量过程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5. 误差分析:讲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仪器的精度、操作技巧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1. 刻度尺:原理、使用方法2. 卷尺:使用方法3.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二、时间测量工具1. 停表:使用方法2. 秒表:使用方法三、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1. 测量方法:实例讲解2. 误差分析:来源、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数据及所用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用新思维“测”物理世界【教学目的】1、让全体学生体会测量工具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如何选择。
2、利用已知事物作为参照,并能结合相关公式进行物理量的估算。
3、利用新思维图总结出多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法【课前准备】刻度尺、三角板、棉线、圆柱体、硬币、圆锥、纸张等【设计背景】1.初二学生由于初学物理,往往认为有数字即可,单位不一定重要,学生了解单位的发展史,体会单位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现在学生的估算本领比较弱,通过系统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服务于现实生活。
3.特殊法测长度是对课内内容的典型补充,让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中充分探讨、亲身动手实践操作,将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极好的呵护以及实验能力的极好的培养,并在该过程总结、提炼、绘出“测”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长度的估测和测量(一)长度的估测展示图片: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
根据脚印的长度,侦查员就推测出嫌疑犯的身高。
这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在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度都来源于人体,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嫌疑犯,展示身体上有趣的尺寸:★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1/4★身高是脚长的7倍★拳头的周长等于脚长★脖子的围度是腰围度的二分之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这位同学的身高,推测出他的脚长,排除他的犯罪嫌疑。
(二)长度的测量刚才我们想知道这位同学的身高可以直接测量,但生活中有一些长度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
下面请各组派一位同学上来挑选一份实验器材并按要求测量所需测量的长度,分别有以下五个实验:实验1:测量地图上起点晋江枢纽到终点张坑枢纽的长度实验2:测细导线的直径实验3:测一元硬币的直径实验4:测圆锥体的高度实验5:测海报纸上长曲线的长度学生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拍照,并把实验照片投影展示、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尺子、卷尺、测量仪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停表、秒表、钟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米、厘米、毫米、秒、分钟、小时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测量。
2. 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 让学生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测量仪、停表、秒表、钟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引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减小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例题,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一段跑道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测量仪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误差: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减小方法:校准仪器、多次测量、改进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2)用停表测量自己从教室起点跑到终点的时间,并记录结果。
(3)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第2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 (2)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课时】1课时【教具】刻度尺、表【教法】讲解、实验、讨论【课型】实验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长度和时间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二.新课引入我们要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1.正确使用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0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6---图2-18回答问题,学生回答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引导学生注意P21机械停表测量时间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正确使用刻度尺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3.实验:时间的测量【反馈】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1 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1 (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1 (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1 (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长度和时间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进行探究的兴趣.2、通过对本课的探究性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2、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背景音乐:运动员进行曲.画面:赛道上,运动员在奔跑;跳池上,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播出画外音:当你看到运动员的奔跑时,你是否感到他们很快。
但他们到底有跑得有多快呢?跳得有多高呢?为了知道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先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进入新课: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指导学生目测,随机请三位学生说出其目测结果并板书.)就学生的目测结果进行点评,由点评较自然地同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得出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指导学生得出: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
设问:你知道国际单位制吗?你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吗?(按学生的现状,有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制,也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待学生说出后给以肯定,并把这些规定在屏幕上打出来。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2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规律总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如果物体末端正好对准整数刻度线,需要用“0”补齐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开始量起,把该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线,物体的长度即为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与起始刻度之差。
友情提醒: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测量单位自主阅读教材P17~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长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h=60min=3600s。
知识板块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9~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2.50cm。
(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是30s,分度值为0.5s;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是15min,此时停表示数为73s。
知识板块三误差自主阅读教材P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误差就是错误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6.小明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先后四次测得物理课本的宽为17.24cm、17.25cm、17.23cm、17.26cm,则物理课本的宽为17.25cm。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章 运动的世界 第2节
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测量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8,完成以下问题:1.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1 km=1 000 m;1 m=10 dm;1 dm=10 cm;1 cm=10 mm;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3.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min和h.1 min=60 s;1 h=60 min=3 600 s.知识点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75.0 mm,其中75 mm是准确值,0.0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次数123平均值/cm长/cm宽/cm探究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 ,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 =πd 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 ,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 =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 ,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 ,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 =L 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 ,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 ,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 =l 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 =2πr =πd :两把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用表测量时间【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1,完成以下问题: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同学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迷你实验室:长度与时间的估测1.你身上的“尺”:身高、步幅、脚长、指宽、一拃长(拃:表示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等可用于估测长度.2.你身上的“表”:在正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可作为“表”来估测时间.【教师点拨】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2)注意调零.(3)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件.(4)回表后,如指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指针过零点其值为正,指针不到零点其值为负),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跟进训练】如图所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它的分度值是1 s,此时表的读数是383.5 s.知识点四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D)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测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2)长度单位:m、mm、nm等(3)时间单位:s、h、min等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用表测量时间4.测量误差(1)误差与错误的区别(2)减小误差的方法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了解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能够正确使用钟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
3. 能够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测量知识。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钟表、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纸、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测量的需求和重要性。
2. 讲解长度测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包括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时间测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钟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包括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实践,比如测量跑道的长度和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测量知识。
2. 活动重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中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实践,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我选择了测量教室的长度作为引入实例,因为这个实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测量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6、用表测时间【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经历中体验,注意测量的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的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难点】1、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2、正确使用刻度尺;3、误差的概念二、课堂引入1、先自己数一下你的脉搏1分钟跳动的次数,再闭上眼睛,试着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确定30秒的时间,精确吗?2、我们看太阳的位置确定时间与手表上的时间一致吗?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追问:感觉可靠吗?不可靠怎么办?三、教学过程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⑴长度的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换算关系参照课本。
⑵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⑶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做到四会:①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②会“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会“记”,记录结果带单位时间的测量⑷误差的概念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换算,会正确的使用刻度尺。
2、知道时间的单位,会进行时间单位换算,会正确的使用停表。
3、正确的理解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学习方法:阅读、观察、实验、交流、探讨、分析三、预习提纲: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都有哪些?基本单位分别是啥?这些单位之间怎么换算?2、你能归纳一下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吗?3、小组合作,试着正确的使用自己电子表上的秒表功能?4、什么是误差?它和错误有区别吗?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是哪种?四、反馈练习,相信自己能行!1.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称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记录时,既要记录__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4.请在下面单位中填入相应的符号:千米____、分米_____、毫米_____、厘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_____.5.误差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差异.6.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___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________,如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均可使误差减小.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0.05m=____cm (2)5mm=____m(3)0.007μm=____nm (4)0.5cm2=____mm28.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3____;(2)一张纸的厚度约78____;(3)课桌高度约70____;(4)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____;9.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A.2cm=2 cm÷100=0.02mB.2cm=2×1/100 m=0.02mC.60μm=60μm÷1000μm=0.06mmD.60μm=60÷1000=0.06mm10.以下哪个长度接近5cm()A.课本的宽度 B.文具盒的厚度C.墨水瓶的高度 D.新铅笔的长度11.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12.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23.26m B.23.3m C.23.260m D.23.2600m13.在下图所示的测量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其中准确值是____cm,估计值是_____cm.22.(8分)某同学用一支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中的位置,请指出他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分)如图所示,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___ 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___cm.24.(4分)某同学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30圈,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线圈的长度是____cm,铜丝的直径是____cm.。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同步教案: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相互之间的换算;2.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及停表。
难点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2.如何判断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用具游标卡尺、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硬币、细铜丝、木块、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测量单位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问题1: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μm)、“纳米”(nm)等。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上: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一标设置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第二标我的任务】一、测量单位活动1:阅读课本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制?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会吗?5m=nm 20nm=__________m5 h=s 1s=_________h(2)观察三角板和米尺看看1cm、1dm、1m究竟有多长?(3)填写单位:啤酒瓶高29 _ ,珠峰高8.84 ____。
二、测量活动活动2: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测物体?说说你了解的测量工具。
活动3:(1)阅读课本,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填表。
课本长___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①如图2-2-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 __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 cm。
②如图2-2-2所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为________mm。
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会选:,会放:,会读:,会记:值= 值+ 。
三、测量误差活动4:阅读信息窗,交流并思考:(1)叫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2)你与其它同学对比测量数据,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减小误差?(3)李明同学对于同一物体进行五次测量,记录如下:15.2cm 15.1cm 15.3cm 17.3cm 15.3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明显错误,它是___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
【第三标反馈目标】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0 s =___________min =__________h 5 h = _________s1 m = ___________cm = _________mm 20cm =________m2、刻度尺读数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相互之间的换算;2.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及停表。
难点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2.如何判断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用具游标卡尺、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硬币、细铜丝、木块、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测量单位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问题1: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μm)、“纳米”(nm)等。
问题2: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问题3: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尺、寸1尺≈0.33米1寸≈0.033米问题4:你知道英、美等国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可?英里、英寸、英尺、码1英里=1609米1英尺=0.305米1英寸=0.0254米1码=0.91米问题5:你知道航海和天文测量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海里、光年1海里=1852米1光年=9.46053×1015米问题6: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min)、“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问题7: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如何?1 h=60 min 1 min=60 s 1 s=103 ms 1 ms=103μs(二)测量活动人们对测量结果精确度的要求,有时很高,有时不那么高。
当精度不高时,可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则应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1.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问题: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介绍教材P19图2-15中的测量工具。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它的量程是多少?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①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②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③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 是估读值。
④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3)特殊长度的测量①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如左图);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如右图)。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
②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两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③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毫米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 =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下面请各小组按正确方法测量课本长和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0表格中,算出平均值。
2.实验探究:用表测量时间许多同学手上都有带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所以是时间的测量工具。
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是用来测量时间呢?没有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判断时间呢?下面请大家看课本P18“信息窗”,了解时钟的演变。
思考:沙漏、水钟是如何测时间的?(沙漏是由于沙子漏完需一定的时间,时间与沙子漏多少成正比,以此来测量时间;水钟道理同上。
)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如测量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或跑100 m所用的时间等)。
若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则应注意:(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2)注意调零;(3)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如图是一只测量时间用的停表,应怎样用它来测量时间呢?操作方法是:按一下机械停表按钮,计时开始;再按一次刚才的按钮,停表停止计时;从停表上读出记录的时间。
停表的读数: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6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6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图中未画出)。
小圈对应分针每转1圈是60分钟,每过1格是1分钟。
读数时,应先明确大圈表示秒,小圈表示分,分别读出小圈和大圈指针的位置,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
3.长度和时间的估测(1)长度的估测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
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去测量。
怎样使估测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长度或身边的某物品的长度,还要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1 mm、1 cm、1 dm、1 m等有多长,以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学生探究活动: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并说出你估测的方法。
(2)时间的估测①借助太阳估测时间;②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典例解读【例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下列四个数据中正确的是( )A.1.8分米B.18.2厘米C.182.3毫米 D.182.34毫米【解析】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还要估读,所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可以看这个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是不是最小刻度毫米位。
如果是则正确,不是则错误。
1.8分米的倒数第二位“1”为分米;18.2厘米的倒数第二位“8”为厘米;182.34毫米的倒数第二位“3”为毫米的下一位。
所以上面这些数据均不正确。
只有182.3毫米的倒数第二位“2”是毫米,所以选项C才是正确的。
【答案】C【例2】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甲表的分度值是______,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______;乙表的分度值是______,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______。
【解析】甲表是停表,最小刻度表示的时间是1 s,长指针转一周的时间是1 min,短指针转一周的时间是1 h。
乙表是手表,最小刻度代表的时间是1 min,长指针转一周是1 h,短针转一周是12 h。
【答案】1 s 1 h 1 min 12 h(三)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就是误差。
问题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偏差?(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2:错误和误差有什么不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问题3:如何减小误差?(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