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一)复习题
刑法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是对刑法哪一原则的表述?( C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谦抑原则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完全量刑年龄是( D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所采取的原则是( C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 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阶级性5、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从宽处罚情节的是( D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B.中止犯C.胁从犯D.初犯6、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
甲、乙二人的行为( B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B.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C.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D.构成抢劫罪(犯罪既遂)7、乙贪图玩乐,将不满1岁的婴儿独自留在家中五天,婴儿饿死。
乙的行为成立( A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致死)C.过失致人死亡罪 D.遗弃罪8、某甲将他人停放在车棚内未上锁的自行车骑走卖掉。
某甲的行为( C )A.不成立犯罪B.构成侵占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抢夺罪9、甲听说乙急需毒品,就装了一包白面慌称是毒品卖给乙,获得巨额报酬,甲的行为构成( B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诈骗罪C.贩卖毒品罪 D.欺骗他人吸毒罪10、行贿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B )A.谋取利益的目的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不道德利益的目的1、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 )A.管制B.罚金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2、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3、一切犯罪行为在主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C )A.犯罪目的B.犯罪动机C.罪过D.过错4、一个15周岁的少年甲向一个放牛的小女孩乙要牛骑,遭到拒绝。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第一题:罪犯A因犯下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请分析 A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可以享受的法律地位以及A再次犯罪的刑罚确定原则,并说明依据。
答案: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享受刑罚免除的法律地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经法律规定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宣告缓刑的,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裁定缓刑。
法律明确规定,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案件执行机关应当对判决决定作出终结,并为罪犯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于服刑。
然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再次犯罪,则需要受到重新刑罚的确定。
根据刑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受过缓刑判决,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后又犯新罪的,可以判处原判决的刑罚。
依照该条规定,罪犯A因重新犯罪,应当受到判决刑罚的制裁。
总结: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如果在此期限届满后再次犯罪,需要重新受到判决刑罚。
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所确定的。
第二题:请简述“必要防卫”的法律要件以及适用条件,并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必要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或者抵制非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必要防卫的情节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 非法侵害:必要防卫行为只允许在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进行。
非法侵害包括他人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
2. 立即必要:必要防卫的行为必须是立即必要的,即不能使用过度的武力。
防卫行为必须是用于抵制或防止非法侵害的最低限度的行为。
3. 被侵害者:必要防卫只允许被侵害者采取行动,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被侵害者采取防卫行为。
以上是必要防卫的基本要件。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必要防卫的适用条件。
案例:甲在家中休息,突然发现一名陌生人翻墙进入自己的院子,并试图破门而入。
甲为了防止陌生人进入并对自己及家人造成伤害,持家中的防狼器械击伤了陌生人。
XX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刑法学》复习试卷1
XX 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刑法学》复习试卷1一单选题(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9年。
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1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这时,决定执行 的刑期应该是(c )o (1分)A.4~9年B.7~15年 2 .关于一般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3)。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的C.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3 .依照我国刑法,只能适用单处罚金的是( A.财产性犯罪B.自然人犯罪4 .关于假释的条件,下列错误的说法有(d )。
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C.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D.因杀人、爆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IO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有特殊情况,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进行假释5 .关于刑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o (1分)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d )β(1分)A.剥夺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C.剥夺担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C. 6~10 年D. 9~15 年 (1分)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掌握的其他罪行d ) o (1 分)C.贪污贿赂罪D,犯罪的单位 (1分) 6. A.只适用犯罪分子C.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采取(b )o (1 B. D. 分可以由刑法或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A.行为说 B.犯罪构成说 C.结果说D.犯意说D.剥夺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8.不属于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的规定的例外情形的是(b)e(1分)A.在法定的国家机关立案侦查后,逃避侦查的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提出告诉的C.被害人在追诉期限提出控告,法定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D.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后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a)。
刑法学(1)复习
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的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
• 依照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 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 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的除外。 • 依照普遍管辖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 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的,适用本法。“
3、下列机关中,( BC)有权进行司法解释。
A 公安部 B 最高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4、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 种情况属于( BD )。 A 论理解释 B 文理解释 C 司法解释 D 立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 刑法基本原则就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 法制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 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
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 教学科研单位 或者专家学者
学理解释
文理解释 方法 论理解释
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 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填空题:
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 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 扩张解释 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 限制解释 作狭义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主要特征 (界定标准) 2、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 质和基本精神 3、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 刑事司法意义
• 罪刑法定原则就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 明文规定不处罚”。基本要
【案例分析题】刑法学(1)期末复习
课堂讨论案例汇总(一)案情被告人李某,男,45岁,农民。
一天晚上9时许,被告人李某驾驶一辆农用车回家途中,不小心将王某撞成重伤。
李某为了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即将伤口流血不止已处于昏迷中得王某拖入路边小树林中。
王某后因伤口出血过多而死亡。
李某被抓获后交代说,她想到过这样做王某可能会出血过多死亡,但她想王某完全可能醒过来呼叫而获救,因而不一定死亡。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得死亡,李某行为时得心理态度就是什么?其行为就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何种表现形式得犯罪?答案:1.对于王某得死亡,李某行为时得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李某并不希望王某死亡,因而其行为时得心理态度不属于直接故意。
李某在已预见到将伤口流血不止已处于昏迷中得王某拖入路边小树林中可能会致其因出血过多死亡得情况下,认为王某可能醒来呼叫而获救得想法没有任何实际根据,完全就是一种侥幸、碰运气得心理,实际上就是有意听任王某死亡得发生,因而这种心理不就是过于自信得过失,而就是间接故意。
2.李某得行为造成王某死亡,具有严重得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得处罚,因此构成犯罪。
3.李某得行为属于不作为形式得犯罪。
李某将王某撞伤后负有将王某送往医院救治得义务,但她却采取放任不管得态度,致使王某出血过多死亡,因而其行为符合犯罪不作为得构成条件。
(二)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陈某得外甥),男25岁,无业,1994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7年11月26日刑满释放。
朱某(吴某得朋友),男20岁,无业。
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就是便要家在外地得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
2002年6月到9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查瞧了许某某得办公室方位与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为往返路费。
2002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得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人许某某得办公室。
山广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1) 》试题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分)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正确答案:B2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数量是()。
A、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主犯B、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从犯C、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胁从犯D、主犯只能是一个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处罚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事后防卫属于防卫过当的一种形式正确答案:B4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得刑法的规定从抽象变为了具体,从而使得社会上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也不敢实施犯罪。
这表明刑罚具有下述哪项功能?()。
A、矫正功能B、教育功能C、威慑功能D、惩罚功能正确答案:C5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正确答案:B6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了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于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管辖B、保护管辖C、普遍管辖D、属地管辖正确答案:D7危害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C、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D、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正确答案:B8刑罚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B、预防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C、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D、预防犯罪正确答案:D9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正确答案:D10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正确答案:A11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放火行为的,()。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凡在我国领域以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 ]2.刑法第232条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采取的是简单罪状方式。
[ ]3.刑法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 ]4.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 ]6.聋哑人和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7.在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的,也构成犯罪中止。
[ ]8.前罪或后罪有一个是过失的,都不构成一般累犯。
[ ]9.危害结果体现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大小,但尽管如此,危害结果仍只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 ]10.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无绝对确定法定刑。
[ ]11.对已满14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无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多严重,都必须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12.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无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 ]1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只要某一行为不违反刑法,即使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得以犯罪论处。
[ ]14.危害结果体现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大小,但尽管如此,危害结果仍只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 ]15.对行凶、杀人、抢劫、绑架犯罪采取的防卫行为,无论造成不法侵害者何种程度的损害,均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16.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揭发同案犯或供述其共同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
[ ]17.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 ]18.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 ]19.构成一般累犯,要求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三年之内。
[ ]20.又聋又哑人或盲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21.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酒后驾车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A. 故意和过失B. 故意和意外C. 过失和意外D. 故意、过失和意外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答案:A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公司财物D.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私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罪”?A. 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B. 通过暴力、威胁的方法,迫使他人交付财物C. 通过盗窃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D. 通过抢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走私罪”?A. 非法运输、邮寄、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B. 非法收购、销售国家禁止经营的物品C. 非法制造、销售假药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抢夺答案:ABD1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C.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D. 对正在进行的故意伤害,采取防卫行为答案:BD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A. 放火B. 决水C. 爆炸D. 投放危险物质答案:ABCD1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完成。
刑法学往年试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中央开放专科生用)本总复习资料包括五方面内容:1、往年试题14套。
2、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10套。
3、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4、《刑法学学习指导(上册•刑法总论)》204-209页的三套模拟测试题参考答案。
5、《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80-87页的三套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
在对《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和《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的习题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往年试题和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可以作为期末考试前数周冲刺使用。
第一部分往年试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1)试题(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
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3、盲人犯罪后可以()。
刑法学(1)历届考试题word精品文档11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
2.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9.缓刑考验期限应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1.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D)。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 A )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3.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D )。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C )处罚。
A.从轻 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刑法学(1)期末复习资料
刑法学(1)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狭义刑法是指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刑法典。
2、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大致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是前段的例外或者对前段的限制。
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行为之定罪处刑(行为之处罚),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6、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7、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8、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9、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0、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2、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3、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7、所谓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要件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要件2.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A. 必须适用的B. 不适用的C. 可以适用的D. 酌情适用的3. 数罪并罚时,对犯罪人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 )A.15年B.20年C.25年D.30年4.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
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
某甲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5.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的一般性条件是()A.罪大恶极B.罪行极其严重C.犯罪后果极其严重D.社会危害性极大6.假释适用的对象是()A.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7.下列刑罚方法中,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是( )A.管制B.罚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8.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A. 结果加重犯B. 继续犯C. 想象竞合犯D. 吸收犯9.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10.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11.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 )A. 可以偿还B. 应当偿还C. 酌情偿还D. 不予偿还12.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刑法学》章节复习试题题库
《刑法学》章节复习试题题库第一章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1.单行刑法2.附属刑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三、名词解释1.单行刑法: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补充、修改刑法典,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形式公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某几种相关犯罪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规范。
2..附属刑法:附带规定于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非刑事法律中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一)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刑法解释中()属于无权解释
、文理解释、扩张解释、学理解释、司法解释
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情形有()。
、同时犯、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共同过失犯罪、实行犯过限行为
下列刑法解释中()属于伦理解释。
、学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
主犯可以是()。
、帮助犯、首要分子、教唆犯、实行犯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
、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罪责自负、使用刑法平等
甲欲杀害乙。
一日,甲得知乙一个人在家,遂携带匕首前往乙家,未料途中腹部剧痛,不得已而折返。
次日,甲腹痛消失,遂再赴乙家将一杀死。
甲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吸收犯、连续犯、继续犯、牵连犯
体现刑罚个别化要求的制度有()。
、自首、累犯、缓刑、假释
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犯罪行为的个数、犯罪结果的个数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的个数、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到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使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求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
、保护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属地管辖原则、折中管辖原则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报应、惩罚、威慑、预防
某甲实施犯罪在年月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实施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
对甲应适用()审判。
、新刑法、旧刑法、旧刑法和就刑法、新刑法或旧刑法都可以
刑罚的适用对犯罪分子具有的基本功能是()。
、对犯罪人的功能、对被害人的功能
、对潜在犯罪人的功能、对一般社会成员的功能
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
死缓犯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确有悔改表现、有立功表现、有重大立功表现、没有犯罪故意
犯罪的概念的是()。
、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划分此罪与彼罪的具体标准、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死缓二年期满后的处理方法有()。
、执行死刑、减为无期徒刑
、减为年以上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减为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盗窃罪、抢劫罪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故意杀人罪
下列哪些情节属于法定可以免除处罚情节()。
、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出刑罚的、自首犯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预备犯
犯罪的()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同类客体、一般客体、简单客体、主要客体
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判出刑罚。
、法定刑幅度内、法定刑之下、法定刑以内、法定刑以下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偷税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遗弃罪、包庇罪
下列情况构成累犯的有()。
、李某因诽谤罪被判出有期徒刑年,缓刑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第年因盗窃金融机构被判处无期徒刑
、王某因过失导致某甲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年,刑满释放后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年
、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年
、谢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年,刑罚执行年后被假释,假释期满后第年因为境外窃取国家情报,被判处拘役
王某带邻居家的岁小孩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致其在河里溺水死亡。
王某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其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职责所规定的义务
、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下列情形中应当认为自首的有()。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名,但与判决确定的罪名属于同种罪行、某甲犯罪后经亲友规劝,在亲友的陪同下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名,但之后又翻供,并维持到一审判决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为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辩护的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行为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行为人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依法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
、年、年、年、年
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绑架他人、强奸妇女、放火、贩卖毒品
能适用假释的犯罪人有()。
、累犯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因杀人和强奸被判处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因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一罪被判处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某甲欲毒死妻子,便在妻子的饭碗中放置剧毒药物,不料妻子吃饭时,突然其岁幼子抢要母亲的饭吃。
甲害怕事情败露,没有阻止,致其幼子和妻子一起死亡。
甲对其子的死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