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4.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父母之爱的呵护下不断长大,但我们是否研究过父爱、母爱呢?最起码思考过?至少关于母爱的文章我们是写过的!美国有一位心理分析学家不仅思考过,而且深入研究过父爱、母爱。
他有哪些独到的见解?有多少和我们的感受吻合?今天我们就随弗洛姆先生见解去探讨一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板书)二、作者简介弗洛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试图用人本主义调合二者,从而实现二者的“综合”, 这一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本文节选自该书。
三、解读文本(一)第一部分研讨。
运用“中心突破法”,理清一、二两部分之关系及基本行文特点。
1.平时我们常说,看书看皮,看文看题。
文章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是文章从哪一段才开始正式写到父母之爱的?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答案——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句,如段落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针对分歧,教师结合文本加以点拨。
明确:第四段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承上;段尾句“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启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堂课基于以下几个情况来设计: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4第三单元学习的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等。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其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属于教学课文。
2.阅读弗罗姆的这篇文章有点难度。
尽管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但从哲学高度、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也许从来没有接触过。
这篇文章又是外国人写的,他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学生可能十分陌生。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解读哲学文本的勇气,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带领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重要。
3.本课并非传统篇目,因此研究与探讨本课的资料比较少,备这篇课文有点难度,但是相关父母之爱的资料很多,为备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大的参考空间。
为此,我在选用参考资料时,尽量考虑材料(感性认识)与文章(理性认识)的契合。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构建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教学难点】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构建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思路流程】故事导入→明确目标→走近作者→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导学释疑→走出文本→聆听心曲→布置作业【课前预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要求有对作者观点的归纳、阐释,配以自己熟悉的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欣赏歌曲《天亮了》的同时,由教师动情地讲述发生在1999年贵州麻岭风景区“父母用双手托起孩子生命”的爱的故事。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课题】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教学重点】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以及学会表达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我们常说: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的爱。
所以歌颂母爱、父爱的文字也有很多。
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蹒跚的背影让我们深受感动,冰心抒写的《纸船》寄托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展示]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而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弗罗姆的文章,来从理论的角度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作者简介弗罗姆,西文最有影响的人道主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
他长期研究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于个体自由的追求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属性,使整个社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这就是弗罗姆理论的主要内容。
“爱”在他的理论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节选自他的著作《爱的艺术》。
在作者看来,“爱”是改变社会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爱作为一种艺术,是可以学习与掌握的。
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展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高中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质教案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质教案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
3、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话题大家都不会陌生。
我们自小就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有甜蜜有挣扎;长大后,自己也会成为父母,于是开始更深刻得体会当年父母的用心,并对自己给予无限的关爱。
一代一代,似乎,这是一种天性,父母对子女……今天,我们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种人间大爱。
二、信息筛选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
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你更喜欢谁。
这时候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谁在那一段时间里经常满足你的要求,谁更宠着你,你就更喜欢谁。
这就是费罗姆所说的不成熟,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1、那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5分钟时间,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年龄段特征刚出生无被爱的意识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8-10岁用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期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成熟期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
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大家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父爱和母爱?(学生七嘴八舌,发表看法,气氛热烈)回答基本上是无私、伟大、含蓄…老师紧接着补充,中国有句俗语:黄鼠狼夸它娃儿香,刺猬夸它娃儿光。
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刘伟教学目标1.体会父爱与母爱,学会艺术地爱,努力做一个成熟的人。
2.在筛选信息、梳理结构的基础上准确解读文本。
3.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爱的能力发展和爱的对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把握信息筛选和语句理解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目的?2.你认为阅读这篇文章应该重点抓住哪些语句来理解?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把它们划出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讨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篇哲学随笔,理解文章时你主要抓了哪些句子?并说说理由。
【点拨】(1)抓加着重号的句子,加着重号就意味着是作者表述的重点。
(2)抓每段的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关键句有: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2.讨论:为什么这两句很关键?(1)由第①句可知:前三段讲的是爱的能力发展;后面讲的是爱的对象发展。
这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把握了这句,文章整体思路就清晰了。
由第②句可知:爱的对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
(2)第②句“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令人费解,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指的是“综合”,后文“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就是成为“成熟的人”(依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可知)。
“成熟的人”中的“成熟”在文中指的就是爱达到成熟,即爱的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
可见,最后一句不仅总结了爱的对象发展的三个阶段,还揭示出爱的能力发展和爱的对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爱的对象发展促进爱的能力发展,并最终促使爱走向成熟。
结论:本文的核心内容应是讨论爱的能力发展,最后落脚在爱的能力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关于爱的对象发展的讨论是为论述爱的能力发展服务的。
人教版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材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2、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3、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随笔`杂文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4、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5、教学重点、难点:(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语句很难,影响对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难句很重要。
二、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思无邪》中的父子关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形式;
2.如何体现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本、教案;
2.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家人之间的感情,家里最常见的爱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导入
1.引导学生了解《思无邪》,并重点介绍主人公于谦与父亲之间的爱。
(三)学习
1.分段导读文本,询问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刨根问底,从而了解父子之间的爱,以及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
2.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
(四)拓展
1.让学生以“我的家庭责任”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如何
体现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五)总结
1.分享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现,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形式。
五、作业
1.完成习题;
2.撰写论文;
3.家长介入,聊聊家庭中的爱。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于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和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2.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加锻炼。
高中语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词义,了解动物游戏的有关知识,并能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更多自然之谜。
2、理清文章结构,培养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
3、学习文中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鉴赏文章语言。
4、培养热爱动物的感情,培养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领悟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培养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
2、学习文中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鉴赏文章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文中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鉴赏文章语言。
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一、课本助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父爱、母爱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
1、作者简介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遗忘的语言》、《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等,广泛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试图用人本主义调合二者,从而实现二者的“综合” , 这一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2、作品简介: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二、预习自测(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但是在另一个问题上,我却没有找到圆满的解决办法。我这里尤指的是我在这本书里重复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伦理学》这两本书的读者会在这本书里看到我在上两本书里已经提到过的思想。但是《爱的艺术》绝不是这两本书的总结,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当然就是旧一点的思想在这本书里也会获得一层新的意义,因为这些思想现在都围绕着一个题目:那就是爱的艺术。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
导学: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导思:
我们来看,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就包括了“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明确:母爱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母爱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父爱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父爱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重点目标
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爱的艺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罗姆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一反传统的理论,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的第二章“爱的理论〞的第二节,全文10个小节,表达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阐明了父爱与母爱在儿童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
文中许多观点对于培养和教育儿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有一定难度,建议你采用下面的学习方法:〔1〕用探究的方法阅读本文。
弗罗姆的《爱的艺术》是一部充满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作品,例如他把爱当作一种能力,一种艺术,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意识和观念的批判;他用“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念对弗罗依德的唯心主义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进行改造,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所做的深刻批判,指出一切都是“交易〞的现代西方社会造成爱的衰亡。
因此,阅读这篇文章,要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了解弗罗姆观点的精髓,当然也包括他的观点的某些局限,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2〕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本文是议论性文体,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从文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角度入手,发现作者思路的灰蛇草迹,善于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经验,才能够得到阅读的快感与乐趣。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阅读时要能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要能捕捉那些有领起作用、归结作用和过渡作用的语句,通过对它们的归纳分析,体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行动指南。
这篇文章阐明的道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因为课文讲的是抽象的道理,所以,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即使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章内容,有可能仍然会感到抽象空洞,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它对我们行动的指导意义。
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使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推荐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在筛选信息、梳理结构的基础上准确解读文本。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目的?2、你认为阅读这篇文章应该重点抓住哪些语句来理解?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把它们划出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讨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篇哲学随笔,理解文章时你主要抓了哪些句子?并说说理由。
【点拨】(1)抓加着重号的句子,加着重号就意味着是作者表述的重点。
(2)抓每段的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关键句有: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2、讨论:为什么这两句很关键?(1)由第①句可知:前三段讲的是爱的能力发展;后面讲的是爱的对象发展。
这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把握了这句,文章整体思路就清晰了。
由第②句可知:爱的对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
(2)第②句“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令人费解,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指的是“综合”,后文“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就是成为“成熟的人”(依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可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
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
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
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题名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
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重点目标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
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难点目标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
好地热爱生活。
导入示标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有人说:父爱如山。
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
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
可见,在我们的成长
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
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
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
子之间的爱》一文。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
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
导学: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2.母爱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母爱父爱有何本质的区别?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
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母亲父亲)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导思:
我们来看,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就包括了“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明确:母爱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
母爱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父爱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学做思二: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为了使这一问题不再复杂化,我努力在这本书里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同时也尽量不援引别的资料。
但是在另一个问题上,我却没有找到圆满的解决办法。
我这里尤指的是我在这本书
里重复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
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伦理学》这两本书的
读者会在这本书里看到我在上两本书里已经提到过的思想。
但是《爱的艺术》绝不是这
两本书的总结,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当然就是旧一点的思想在这本书里也会
获得一层新的意义,因为这些思想现在都围绕着一个题目:那就是爱的艺术。
艾·弗罗姆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
也越深。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
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学做思三: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
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导思: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导思: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
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导做: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
开始。
给亲爱的父母些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
达标检测建议阅读:1《爱的艺术》一书相关章节“爱的理论”部分
2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反思总结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