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摘要:语文教师应创造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感受语文的美。
本文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即平等对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平等对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也有人说:“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
”在新世纪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
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奏响和谐教学的音符,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感受语文的美,使课堂成为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的阵地,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和谐是教育的追求,和谐产生美,就像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的构图、色调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
教育要和谐,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思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极富个性,这时教师不能轻易扼杀学生的独特观点。
面对不同感悟及由于环境、时代变迁而造成的误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用真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并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语文课堂充满和谐的魅力。
如教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后,我问学生:文中财主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思考片刻后,多数人都认为这位夫人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我问:“谁还有新的观点?”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学生说:“我除了赞同大家的意见外,还想指出:这位财主夫人重男轻女、思想封建。
追求语文课堂生态和谐
追求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当下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正所谓“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们的追求。
今天的语文课程承继了几千年的汉民族优秀文化与文明,接纳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文明,因而其本身所蕴涵的人文内涵是极其厚实、宽泛而丰富的,它对学生人格、人品、修养、价值观等精神领域的追求和形成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一、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介入。
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抛开功利心,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
在课堂上,师生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其乐融融。
“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不断地“视界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
引发高质的“对话”,生成独特的理解、体验,在操作上应做到:(1)让学生全程阅读。
先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然后经历“体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三是经历“发现”阶段,引导他们对课文进一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并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
(2)让学生全心阅读。
全程阅读,高质“对话”,必须把学生带入“情境场”——上下文语言情境,现实生活情境,作者及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
神游于这“三境”,才能激发对话兴趣,激活对话欲望,诱发情感体验,使学生全心沉浸于”对话”中。
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是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
浅议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浅议语文课堂的和谐美和谐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
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是语文课堂美之所在。
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促进情感交融,彰显美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劳动过程中愉悦与否、劳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创设一个能实现价值的、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显而易见,这种和谐的环境因素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师生关系这一因素的和谐。
支持课堂的应该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学习默契,“而非单向的教师权威”,其中师爱的渗透又是教学和谐及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学中,师生是渐趋平等的伙伴关系。
教师陪着学生成长,陪着学生缘文会友。
在这统一的过程里感情是和谐教学的催化剂。
授教者如果能声情并茂、披文入情、融情于课,使课堂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再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近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在老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位和谐一统中再现美。
一滴水能够辉映太阳的光辉。
莫怀戚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散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诗化的语言,诗中有画。
清新、流畅、自然与人浑然天成的画面告诉我们:正是在古朴的“尊老爱幼”的美的主宰维系下有了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才有了民族、国家以至世界的和谐与和平。
课堂上通过角色的动情诵读引起心灵的共鸣,经过对“正因为如此”的玩味领受作者的诚恳与孝心;运用对画面的直观感受切入到人物的人性分析,采用观照讨论的方式,读懂人物面对“分歧”时的心理,揭示家庭和美的原则、珍爱生命的本质——孝道、伦理的火炬。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需要一个有利于审美的和谐环境。
这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互尊、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享受、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和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要实现这种综合的审美过程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通过重演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展示生活亮点和体验生活实践来努力追求“乐知”的教学最高境界,充分体现和感受这种教与学的和谐之美。
一、重演生活故事,触摸生活真实小学生天性好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用富有个性特点的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再现生活场景,描述生活故事,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就会自然地转变为主动介入,学习的兴致和热情被大大激发出来,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快速提高,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更主动、更积极。
如在《小鹰学飞》一文中,为了写出小鹰学飞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文中用到了“急促”一词,这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语,用语言去描述和讲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便带着学生做了一节有活力、有运动强度的韵律操。
活动结束时,学生已是气喘吁吁。
这时问同学们:“谁来说说‘急促’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上气不接下气,有的说喘不上气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效果则不言而喻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这个“境”中,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同时又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又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和满足。
例如: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
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重 。 果 师 生 不是 平 等 的 朋友 式 的 关 系 , 如
那么 心 理 距离 必 然会 拉 大 .而 心灵 上 得
不到 沟 通 .将 会极 大 地 阻 碍学 生 的 学 习
发 展 、 格建 立 。 人 当师 生 阃 的关 系 满足 了平 等 、 尊 、 互 合 作 的条 件 时 .学 生 的 自尊 心 才 能被 激 发 。 学 生的 情 感 需要 得 到满 足 , 学 习 当 在 中 能感 到 自身 的 价 值得 以 发挥 时 .才 会
识 面 .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 发 学 生对 培 激
问题 的 多 样性 和 深 入 性 思 考 .以 期达 到
课 堂教 学 内 容 丰富 多 彩 、趣 味 盎 然 的和 谐 境 界 举一 个 最 简 单 的例 子 。 教授 朱 如 自清 的 《 》 学 生 被 《 》 优 美 的 语 言 春 , 春 里 和 作 者 饱含 激 情 、乐观 向上 的感 情 所 感 染 .此 时 可 以不 失 时机 地 引 入 古今 中 外 有 关 描 写春 天 的 诗 文 孟浩 然 的 “ 眠 不 春 觉 晓 。 处 闻 啼 鸟 。 来风 雨 声 . 落 知 处 夜 花
是 有 悖新 课 标 精神 的
合作 学 习作 为新 课标 下 一 个 新 型 的 学 习方 式 .在பைடு நூலகம் 式 上 有别 于 传 统 教学 的
一
课 堂教 学 内 容 的单 一 性 、 单性 , 简 只
个最 明 显 的特 征就 是 它有 力 地挑 战 了 自主 、 作 的机 会 , 合 目的是 培 养学 生 的 团
丽 . 风 花 草 香 。 融 飞燕 子 。 暖 睡 鸳 春 泥 沙 鸯 ”突 出 春 的 “ ” 朱熹 的 “ 日寻 芳 泗 . 暖 。 胜 水 滨 ,无边 光 景 一 时新 。等 闲 识得 东 风 面 . 紫 干 红 总 是 春 ”这 些 诗 文 大 大 丰 万 。 富 了 教 学 内容 。 课 堂教 学 容 量 增加 . 使 同 时 也让 学 生 感 性地 认 识 到 .春 天 历来 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美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美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
同时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美在和谐,本人多年一直探讨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的艺术,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美。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鼓励、竞争1、把平等带进课堂。
以维护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的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就更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论,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2.把鼓励带进课堂。
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
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都要细心处理。
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在声声鼓励中,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3、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课前可允许学生带好资料,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表达得最清楚”,“谁的语言最优美、声音最宏亮”,“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而一堂和谐生动的课,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二、营造和谐的生生关系——自信、平等、合作1、自信。
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追求语文课堂的“美”的主旋律
少 的 元 素 , 统 的 教 学 往 往 忽 略 “ ” 功 能 、美 ” 力 度 , 传 美 的 “ 的 以 单纯“ 诉” 告 的方 式 推 进 教 学 过 程 。 “ 师 ” “ 生 ” 分 工 是 老 与 学 的 “ 师 把 知识 告 诉 学 生 ” “ 生 则 把 老 师 讲 的 知 识 听好 记 住 ” 老 ,学 。 这 样 的 教 学 缺 乏 美 感 , 了没 有 色 彩 、 有 生 气 、 有 情 趣 的 成 没 没 单 纯 的符 号 活 动 . 必 然 是 枯 燥无 味 的 。 那 学生 生 来 具 有 的 审 美 需 求 没 有 得 到 满 足 , 而 难 以产 生 愉 悦 的 情 绪 , 生 主 动地 投 从 产 入 教 学 过 程 的 “ ” 要 使 教学 给学 生 以美 的感 受 , 师 就得 让 力 。 教 学 生 看 得 到 、 得 见 、 得 着 , 而 产 生 一 种 愉 悦 之 感 , 主动 听 摸 从 在 学 习 中产 生 美 。 二 、 充 分 活 动 中 寻 找 美 在 让 活 动 进 入 学 科 课 程 , 让 学 生 在 教 学 中充 分 活 动 的 前 是 提 条 件 , 然 受 到 学 生 的欢 迎 。 但 是 从 “ 师 ” “ 生 ” 固 必 教 到 学 的 有 角 色 , 往 摆 脱 不 了 “ 教 授 ” “ 接 纳 ” 习 惯 性 地 位 的 往 被 、被 的 羁 绊 。这 种 角 色 的 消 极 状 态 , 影 响 学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充 分 会 地 活 动 。 因此 利 用 角 色 效 应 。 学 生 扮 演 、 当 特 定 的 , 又 让 担 而 是 与 教 材 相 关 的 角 色 . 很 有 意 义 的 。 角 色 的 出现 使 教 学 内 是 容 与 学 生 更 为 贴 近 ,让 他 们 以特 定 的 角 色 学 ( 阳市 古渎 小 学 , 溧 江苏 溧 阳 230 ) 1 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和谐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的和谐美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从而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看法,本文从和谐美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1.该学内容的疏与密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
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挑山工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
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
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我们”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对此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作者是怎么写的?②从挑山工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段话背下来。
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2.教学节奏的张与弛的,可以快节奏进行。
内容比较难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如《草船借箭》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神机妙算”理解课文内容,对诸葛亮“算”准“借”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教学节奏要慢,让学生学懂内容后小结学法。
有了这一基础,诸葛亮算准曹操、鲁肃、周瑜的性格特点和采取的策略等内容,则可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3.教学方法的巧与拙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交融阅读创新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激发兴趣和热情、促进情感交融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劳动过程中愉悦与否、劳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创设一个能实现价值的、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显而易见,这种和谐的环境因素,首先应该是师生关系这一因素的和谐,支持课堂的应该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学习默契,“而非单向的教师权威。
”其中,师爱的渗透又是教学和谐及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学中,师生是渐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陪着学生成长,陪着学生缘文会友,在这统一的过程里感情是和谐教学的催化剂。
授教者如果能声情并茂、批文入情、融情于课,使课堂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能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再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进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在老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位和谐一统中再现美。
一滴水能够辉映太阳的光辉。
莫怀戚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散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诗化的语言,诗中有画。
清新、流畅、自然与人浑然天成的画面,它告诉我们:正是在古朴的“尊老爱幼”美的主宰维系下有了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就有了民族、国家以至世界的和谐与和平。
让和谐美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让和谐美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就是学生追求美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交流气氛,创设和谐公平的评价方式,构建和谐流畅的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和谐教学,才能够打造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就是学生追求美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才能欣赏到语文之美。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本人在构建和谐课堂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要学会倾听,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交流气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上,才会扣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学生才会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从而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会倾听,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说真话,说心里话。
在信息时代,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
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一千个人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
如有一次教学《狼》,课文教学结束后的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说说对狼的看法,许多同学都根据教参上说:“狼,凶残、狡猾。
”这时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狼很可怜。
”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狼要不是没有食物也不会这么做,它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活命……”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由此我感悟到: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中,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才会有所创造。
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
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关键词】生活人文丰富展示放大和谐“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
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纪律的“组织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
因此,在整过和谐语文课堂中,教师该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
1.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
如在教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画面。
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
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
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2.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的“和谐美”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追求着和谐: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敬业乐群,这是社会的和谐;同学友爱,路人相助,这是人际的和谐……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
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个人成长需要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于是和谐便被看作是一种极致,一种完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空间。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
因此,在整个和谐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生活与人文并进,凸现课堂和谐。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进程,对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合,让课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分有合。
通过整合和聚散,让语文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从而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实现课堂的和谐。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
生活处处有语文,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与和谐。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在备课时一直在想着文中抽象的内容,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吗?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感受不到贝多芬此时的情感触动,也就无法理解这首世界名曲的诞生原因。
对课文的学习肯定失败的。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中抽象内容的情感共鸣?首先是我自己反复地欣赏了这首美妙的钢琴曲。
那优美的旋律确实打动了我的心,我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读文本,寻找作曲家的灵感触动,针对课文抽象的内容(对月光曲的想象), 我让学生也反复地欣赏这首钢琴曲,在舒缓的钢琴声中,我真诚地说着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悟,再让学生和着曲子的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着曲子的深切感受。
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美
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美[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构建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有序、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等途径,来追求和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美实施途径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师生关系、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学习内容等方面,来积极构建和谐美,让学生在协调的、和谐的、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欣赏与享受学习语文的美。
1 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的尊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等。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说认识,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在平等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2 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学生要靠个人钻研学习,独立完成,不够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我的平台。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感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语文课堂 美在和谐-2019年精选文档
语文课堂美在和谐和谐就是美,它是人类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灵魂。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和谐呢?笔者以为,只有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一节课就像一出戏。
这出戏要想演得很出色,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还要有动人的音乐、丰富的道具、精彩的表演等。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课堂内容一要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二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两者兼顾,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内容既要依据教材,又要善于取舍、补充,重新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内容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实现教学方式的和谐完美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和谐的内容,还需要和谐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
老师再也不能高高在上,不顾学生的感受,实行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
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
老师要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检测者和得力助手。
语文教学要更加突出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方法上可以采用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思考、一起讨论、相互问答等,力求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互动要突出三个字“准、实、精”,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实效,活动少而精,不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课堂教学要开放,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引人课堂,让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学习、去表达,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要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艺术化地开展教学。
比如为了培养语感,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分组读、齐读、老师领读、范读、师生同读,一遍又一遍,抑扬顿挫,由慢而快,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同学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游览,观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公平对话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敬重。
假如师生不是公平的伴侣式的,心理的距离必定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同学的学习进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知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意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消失。
当同学满意了师生间的公平、互尊、合作的需要,同学才会因此进展了自尊、自重。
当同学的情感需要得到满意,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敬重、承认,才会轻松地、开心地投入学习,避开了无谓的争端、苦恼、恐惊。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公平的教学观念,构建公平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开心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逼”。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一般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同学与、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感情相互沟通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敬重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敬重同学的人格,更敬重同学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索,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熟悉,说感情,一起沉醉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同学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镇静,随机应变,很有才智,令人宠爱。
”我的一个同学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
”一语惊四座,惊异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同学说道,其实鬼并没有损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终还去卖钱……假如没有平常的公平,假如没有平常的宽松,这时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觉和探求,才会有制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一个时代理应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特征。
新课改的目标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美。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感受。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既读懂了文中的父爱,又真正体会了父亲对自己深厚真挚的爱。
和谐的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
余映潮老师上《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将课文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让学生一阶段说“理解”的话;二阶段说“积累”的话;三阶段说“发现”的话;四阶段说“创造”的话。
他十分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以下以第一个阶段为例。
在导入新课之后:
师:夏天也是好天气,它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比如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太阳不肯回家去”。
各人自说自讲,并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杂乱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请同学先预演一下。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几句话)
……
生: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小女孩可以穿花裙子。
师:多么秀美呀。
生:夏天也是好天气,它是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实实在在的虚无。
师:这是说,在很热的时候,我们的心很静。
……
显而易见,学生的发言,老师的点评,都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辟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流畅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堂的根本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熏陶的作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教师应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自身的规律。
立足文本,积极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言文字,可以让学习语言和生命感悟和谐共生,让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好的立足点,它辐射全文,张力明显,落点清晰,目标明确;既有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又能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收到自然、无痕,水到渠成的人文痕迹。
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悟情,抓住“挣扎”“冒出”“震撼”等关键词,深入品味、反复揣摩,走近飞蛾、香瓜子、杏林子,感受生命的脆弱和顽强,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品出“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生哲理。
三、把握和谐的课堂节奏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
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
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如她讲《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始满怀激情地导入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
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
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
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
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
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
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景色,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
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
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游览”胜景,要他们边“攀登”边谈感受。
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美景。
”马上就有学生抢先回
答,引起全班学生的欢声笑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之后又依次提出三个问题,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纵深。
整个教学,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
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四、促使预设和生成的和谐共存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本来无可厚非。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样的备课在教学中似乎不那么管用了,在实施中还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地以“静态教案的预设”为本位,而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
只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共存,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跟随和进入到学生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表达、对话,包括无声的体态语言。
我上《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学“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一部分后,设计了让学生“画赵州桥的示意图”这一环节。
本以为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料有很多同学没有画对示意图。
我想,简单的批评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于是,点评时我首先请示意图正确的同学来谈谈这样作画的理由,然后着重请不正确的同学对照课文谈谈他们图画的欠缺点。
有的说,他把大拱画成半圆形了,而课文中说“像一张拱”;有的说,他只画了两个小拱。
其实应该有四个,因为课文中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共有四个小拱;有的说,他没有画出二十八道拱圈,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拱圈是立体的,在图上只画了一条弧线,没有地方画拱圈,所以不画了……学生在找原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备课时的预设是生成的起点,而生成又是对预设的最好补充;这两者和谐地统一于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到也就水到渠成。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每一颗学生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学生主体精神生长的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和谐,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