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思路解读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增强选择性。

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

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

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

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

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

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创造多层级选择机制。

高一入学选大类,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为学生提供一次调整专业方向或专业的选择机会;就学一年后,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关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选择机会;两年半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选择机会;每一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一次课程选择机会与调整机会。

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前我国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 方向与路径
2023-10-25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与现状 • 改革方向 • 实施路径 • 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背景与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与作用
1 2
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为各行各业提供人力资源。
推进信息化教学
01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方便教师备课和授课。
02
推广在线课程
鼓励教师开发在线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授课,实现优质教育
资源的共享和普及。
03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
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对于推进多元化教育具有 积极的作用,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整个
职业教育的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在多元化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其教育改革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有
益的借鉴和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等,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引入第三方评价
学校可以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教学质 量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
VS
建立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 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及时改进。
03
实施路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动因、趋势与路径

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动因、趋势与路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预示着高职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改革发展周期。

《方案》从国家层面描绘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规划蓝图;百万扩招提供了补齐高职培训“短板”的重要机遇;本科高职试点打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双高计划”将打造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新高地。

在规划蓝图的引领下,如何设计配套的“施工图”,搞好自家的“精装修”,则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考题。

一、回望高职教育现实之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高职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教育,2018 年招生、在校生规模均达到1978 年的30倍,助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48.1%,是1998 年的5倍。

”[1]但从高职教育的内外部观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三大落差。

(一)高职教育定位明确与院校执行不到位的落差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开始,高职教育的职能定位逐步清晰。

1996年《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从法律层面确立了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之后,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定位,强调“要扭转目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动因、趋势与路径壮 国 桢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高职教育进入了新一轮改革发展周期。

高职定位明确与院校执行不到位、政府投入大和社会吸引力弱、毕业生就业率高与满足度低等三大落差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因。

高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从发展趋势看,其教育体系将从割裂走向畅通、办学主体将从一元走向多元、教育职能将从单极走向兼顾、生源结构将从适龄走向“大龄”、竞争领域将从外延走向内涵。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分析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分析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 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和工作经验。
职业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就业 竞争力。
以能力为本位
01
02
03
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专业技能,提高其适应 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评价标准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 标准,关注学生的能力表 现和成长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
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
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和 全面
未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 实践能力。同时,还将加强对学生创 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例如,将更多地采用项目 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教学 的融合。
教学资源匮乏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对策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社会认可度提高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鼓励学 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展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
01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
业意识和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
02
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初探

CAR E H Z E R OR ON
l e
论坛
中等职 业学 校课 程 改革 初 探
鞠春珠
( 西北外事 中专 学校 ,宁夏 石 嘴山 7 5 0 ) 5 0 1 自觉 性 。全 员培 训 ,了解 课改 宗 旨与方 向 ,全体 教师 思想 上 保持 一致 。作 为兼 职研 究 员的骨 干教 师 ,先培 训后 上 岗 ,不培 训不 上 岗 。 “ 畅通信息 、集 思广益 ”的策 略。走 出去 ,取人之 长 。学 习观摩 兄 弟学 校 的课改研 究 活动 ,在 活动 中感 悟课 改 方 向 ,体 验课 改 的课堂 教学 方法 和 手段 。请 进 来 ,补 己之短 。邀 请 行业 企业 专 家来校 ,发挥 专家委 员 会 的指导 作用 ,准 确把 握行 业动 态和 市 场需求 ,努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有 了重大变化 :从 力 实现 课改 与用 人市 场 的零距 离 。邀请 兄 弟学校 的有 提高国 民素质 、民族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到 经验 的教师 来校 共 同探讨 教改 实 践 ,在 交 流 中获 得收 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 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 ,推 益 ,在 相互 商讨 中求 发展 、促提 高 。 出弹性 教学制度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半 工 三 实 施 内 容 和 具 体 任 务 半读 的改 革及制 度建设 。 以服务为 宗 旨、以就 业为导 向的新一 轮职业 教 育教 学改 革和教 材 建设 工作 已经 正 ( ) 健 全 组 织 机 构 , 成 立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小 组 一 式启 动 ,教育 部将 进一 步加 强对 中等 职业 教育 教材 管 学 校领 导对 推进 课程 改革 思想 上要 高度 重视 ,应 理工作的指导 ,同时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合理调整专 成立 职 业教 育研 究室 ,由分管 教学 的 副校 长负责 ,统 业结 构 ,大力 推进 精 品专业 、精 品课 程 和 教材 建设 。 筹全 校课改 工作 。要 组织相 关专业教 师参加各类培 训 , 2 0 0 7年底 ,笔者被派往 德国马格德堡大 学 ,接 受了 中 并确 保 课改 活动 经费 的 落实 ,以保 证课 题研 究取 得实 德职教 师 资进修 项 目的培 训 。通过 在 德 国现代 企业 和 效 。抽调 参 加 国家级 骨干 教师 课改 研究 组小 组 长 ,具 职业 学校 里进 行实 践与 理论 紧密结 合 的培 训 ,在一 定 体 负责 教改研 究 小组 的各 项 工作 的落 实 ,积 极使 学校 程度上 弥补了在现代职业教 育教学理 念、培养方 法、专 课改 工 作有序 、健康 、扎实地 开展 。 业技术 以及教学媒 体方面的不足。项 目结束后 ,笔者 力 ( )选 定课 改试 点 专业 ,聘 任 兼职课 改研 究 员 二 求将项 目成果在学校推广 ,于是结合本校实 际情 况,积 根据 西北 外 事 中专学 校 专业 发展历 史和 现状 ,选 极尝试德 国职教理 念在教育教 学改革 中的应用 ,规 划 、 定数 控 、焊 接 、机 电和烹 饪 四个 专业为 课改 试点 ,力 组织 、实施 了新 一轮的 课程 改革 。 求在 下 一步 全面 课改 中起 辐射 作用 。聘 任 专业学 科带 头人 为 兼职 课改研 究 员 。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

在中职教育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职数学教学向着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的方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信息化改革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职数学教学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开始致力于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课堂讲述和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信息化教学的一大特色。

老师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得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让数学教学不再受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线上作业、线上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网络教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更多丰富的数学资源。

3.虚拟实验信息化教学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虚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学科融入专业信息化并非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全部,学科融入专业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数学知识作为中职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应该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1.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中职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对于专业的实际应用。

在机械专业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机械设计、力学等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的应用和意义。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地 位 。学 科式 课 程 强调 知 识 的完整 性 、 系统 性 , 注 程 。” 【 该 课 程理 念充 分体 现 了职业 学 校 的职业 性 ,
重理论教学 , 但忽视实践技 能培养 , 理论与实践相 以工作 过 程 为导 向的一 体 化课 程 继 承 与发 展 了这 是 从 实践 中发展 起 来 的实 证性 产 物 。 脱节 ; 而技工学校等则 以技术操作为主, 忽视理论 种 课程 理 论 ,

、 一
体 化 课程 的 内涵
简 入繁 , 所 定诸课 , 皆 以次 学毕 , 是谓 毕 课 。定课 程

我 国的职业教育大多来源于普通教育 ,也有 者必须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 , 俾学生毕一课 , 即生 少数 来 源 于技 工 学 校 等, 因而 , 学科 式 课 程 占主体 利 ;毕 百 课则 生 百利 ,然后 方 无 愧 于职 业 之 课
院校 发展
2 0 1 3  ̄ 1 7 期孙 翱通艰
关于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 一体化课程改革 的思考




要 :实施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促进 中等职业教 育大力发展 的有效 途径 , 对 中等职业 学校 深化教 学改革 、有一定的指导与借 鉴作用。 关键词 :中等 职业学校 ;一体化课程 ; 职业教育吸引力 作者简介 :吴桂双 , 男,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 学院 高级教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7 4 7 ( 2 0 1 3 ) 1 7 — 0 0 0 7 — 0 3
工作 、 技术三个部 要 颁 布 以后 ,职 业教 育 在整 个 教 育结 构 和 国家 经 教育的课程模式大体都 由教育 、 济社会发展 的总体布局 中处 于更加突出、更加重 分 组 成 , 可 以归 纳 为三 种 课 程 类 型 : ( 1 ) 从 教 育 出 要 的位置。在教育规划纲要 和十八大报告等文件 发 ,选 择满 足 工 作 的需 要及 相 应技 术 的课 程模 式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改革动机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职数学教学也不容忽视这种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可以使用最先进的电脑软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考虑到这一点,本文提出了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以提高中职数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二、改革内容1. 课堂教学改革(1)建立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

课程应使用更多实际应用来演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建立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2)建立多媒体教学模式。

课程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视性,提供更多的图形和动画,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3)建立更多实践项目。

课程应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实践项目,比如数学比赛、数学模拟游戏、数学发现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教材改革(1)使用视觉化教材。

课程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觉化课件,包括图表、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明白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2)注重数学实践。

课程应在教材中,加强实践演练,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素质。

三、改革措施1. 加强项目实施(1)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2)注重设计、制作视觉化教材,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电子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参加更多实践教学项目,丰富学习体验。

2. 加大宣传力度(1)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增加大众对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视度。

(2)及时发布教学改革的有关信息,让大家更多了解新教学模式,提高大众的学习积极性。

(3)召开学术讲座,吸引更多师生参与,研讨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语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通过实践演练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谈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课程改革; 新理念
不适应人 才素质 “ 国际接轨 ”的新需 而形成的理念应该成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或原 与 为适应经 济和社会 发展 对职业 性 、应用 质差, 性 、技术性人 才的要求 。 职业教育 结构不 要 。所 以, 即将 到来 的职业 教育课 程改革 中 则 。职业 教育新 课改要 坚持终 身学习 的新 理 随着 在 就必须做到, 在培养学生知识 、能力 、全 面 断深入 的改革, 学校办学 的首要任务 就是 要 开拓创新, 坚持和体现 以素质为本 位的 念, 职业 努力 课程改革 。在当今市 场经济 迅速 发展 的形 势 新理 念 。 素质的过程 中重视使学生掌握N-: q 有效的学 习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方法, 学会学 习, 终身能够 自己学 习, 断进步和 不 下。“ 适应就是 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 ”观念 的进 步确立, 各类职业学 校越 来越感 到 已往 的课 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明显存在着以教师为 发展 。这就 要求在课 程 中更 多地充实 有关思 让 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要 , 了 国内外 职 主体 。 综合 科学知识 和课堂 教学为 中心的问题, 生 维、知识形成 、认知方 法等内容, 学生从 中 学 积 另一方面在课 程呈 现 业 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的基本 理念, 现对我 国的 在课程 中缺乏主体性, 极性 和创造性 。所 以, 了解 和掌握 科学的方法。 要改变职业 教育课程 中学 生被动 的局 面, 就必 和表 现的过 程中, 更多地 增加 学生 自已探究 。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新理念: 主要 自己发展新知 的内容, 使学生 学 l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须坚持学生 为主体的课程理 念, 强调以下 自己发现新知,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 的需 两点: 会学习。坚持终身学 习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 的 求, 树立以市场就业为导 向的职业教 育课程改 3 吸收学生参加课程改革 的决策与设计, . 1 个重点 。 革 的新理念 , 改变过去 以学科 为导 向设 置职业 学生代表要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和设计过 终身学习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的主要区别 点在 于: 前者重学。 后者重教: 者重视 过程与方 前 教育课程 的旧理念,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 , 职业市 程, 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32在课程的编制与使用 中, . 发挥学生 的主 法, 者重视知识体系: 后 前者以学生为主体, 后者 场的需求进 行课程改革应表现 在: 前 后 1 职业教育 的课 程设 置门类 和招生 数量 体作用 , 学生参 与具体 的课程 内容编制, . 1 让 在课 以教师 为中心 : 者重创造 。 者重识记 。终身 对于课 程结构与形式 的选择, 也要 听 学 习课程的这些新特点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 既要紧扣 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 程编制后, 势。 又要紧 盯人才 市场 和职业市场 的变化 。如 取学生的意见, 适应其需求 和特点 。 规律: 是应该加强 和发扬 的。所 以, 教育新 职业 此才能了解社会和经济对 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学生主体课程理念 的基 课程改革, 应该研究终身学 习的思想 内容, 体现 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 。 者培养的数量、品种 、 规格等客观要求。 本内容, 都应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和落实 。 1 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 适应就业市 . 2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理念制约着课程改 综上所述 , 教育的课程改革, 职业 是一个值 场变化的素质 。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 向选 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 的决策、设计 、编制 得深人探讨的课题 。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 择 、合理 流动的就业机制 的形成 , 人才通 过市 和实施,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是 程, 尤其 才能越来 越接近职业教 育的培养 目 : 以 标 “ 。我们相信, 职业 场得到合理配置, 既使人才主体选择度增大 , 做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这种新 的反映了时代 就业为导 向、以服务为宗 旨” 到各尽所能, 又能让用人单位能够量才 录用 , 做 发展 规律的理念应该受 到重视, 且努力使 之 学 校的学生会借助于新的课程与时俱进 。 并 参 考 文 献 到各尽其才 。 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 的理念。 4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 1 ]孟宪平. 试论职业教育的课程 改革 田 . 职教 2以综合素质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 通 讯 ,0 2 1 2 0 ,.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二十世纪经历 了从技能为本位到能力为本位 的发展阶段 。前 知识的体 系和技能的系统 。对这种形式 的课程 f】秦 虹. 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 2 职 学生 另 J J. 20 , 2 者强调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与某种或某些具体 的 的学习主要是教师讲授, 听授 , 外加一些 究 【 职 教 论坛 ,0 51 . 职业 紧密结合, 以使学生掌握 从事职业 工作 的 操作练习或实习。这种课程形式使职业教育脱 『1戴士弘. 3 职业教育课程教 学改革 【 北京: M1. 2 0 ,. 具体技 能, 为学生 的就业服务 。后者是 强调职 离职业发展 的实 际, 是培养 “ 劳心者 ”的旧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0 76 业教育的课程要培养学生适应 职业变化、就业 念。在现代理 念中, 既使培养 “ 劳心者 ”, 必 也 作 者简介: 亮 (9 1 2 ), 工学硕 张 18 ,1 一 女, 变动、劳动力流动的能力。从技能为本位转向 须是会探究 、能动手 实干的人 。所 以, 职业 教 士, 江苏省靖江市人 , 现为常州工程职业技 术学 能力为本位 . 反映了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 随着 经 育新课程改革应努力体 现一种新 的教育理念, 院无损 检测技术 专业教 师, 主要从 事无损 检测 济、 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而不 断革新、不断与时 即以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 的理念 。 技术领域 的教学及科研 工作。 俱进的规律。 实践是学生动手与动脑 的相结合。运用知 进入二 十一世纪, 职业 教育课程 的理念再 识 于实 际。或从实 际 中发现 、发展知识 的活 次发生了新 的变革, 由能力为本位 转 向以素 动 。实践一方 面是学生学 以致 用, 另一方 面是 质为本位, 后者强调 职业教 育的课程 改革在理 学生用 以而学 。它把学与用完满地统 一起 来。 念上要突破 或超越技能 、能力 的局限, 转变为 课程在 内容与形式上 应坚持 以实 践为主, 是 这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这其 中包括 科学素 职业教育 的本质特点所 决定 的。所 以, 教 职业 质、人 文素质、劳动素质和生活 素质等等, 使 育新课程改革应坚持实践为主的理念。坚持这 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些理念 已经在 理念 , 面要求课 程内容加大实践的 比重, 一方 当今世界 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选择和使用中 般来说,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有一半至 2 / 3的 充分体现 出来。所 以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设 比重是实践性活动。而在课程呈现与表现形式 置 中, 要做 到在 门类 上使 科学 、技 术课程与人 上, 主要是操作实践, 5 %以上 。这样 的课 应 占 0 合乎 职业 文课程结合, 文、理 结合, 在内容结构上使科学 程就与普通教 育的课程 区别 开来 了, 技术知识体系与人文价值体 系相结合 , 充分体 教育培养 目标的要求 。 现二者的统一 。 5坚 持 终 身学 习 的课 程 改革 新 理 念 据了解, 国职业人才 、劳动力在 国际劳 我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 动市场上竞争力低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全面素 势, 更是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 的一 大趋势 。由此

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有较强 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 联 合 国教科 文 组 织 第 十八 届 大 会 上 通 过 ( ( 关于职业 技术教育 的建议》 指出:为就业做 准备 的职 业技术教育 ,应 当为卓有 成效地 、愉 快满意地 工作打下基 础 。要使受 教育者获得在 某一领域 内从事几种 工作所需 的广泛知识和基 本技能 ,择 业 时不致 受教育 的限制,一生 中可 以从事 多个 领域 的活动 。为从事 第一个工作提 供专业上 的准备和有 效的在职培 训 。使个人 具 备再继续学 习所需 的能力 、知 识和态度 。复 合 型 、综 合型的培养 目标是世界 职业教育改革 发 展方向。 坚持 “ 宽基 础 、多 方 向 、强 技能 ” 的 原 则,变革 以往教育面 过窄,学科 划分过细, 课 程 设置 过 分 单一 的职 业 教育 体 系 。实 现学 生 “ 以一 技之长为 主,兼顾多种 能力”,学 习共 同的专 业 理 论 ,掌 握 多 种职 业 岗位 技能 。因 此, 中等职业教育 的课程体系 改革,必须 以职 业 技 能作 为 配 置课 程 的 基础 , 使 学 生获 得 知 识 、技 能,作 为专业 课程 的职 业定 向;基础理 论 以应 用为 目的,以必需 、够 用为度, 以应 用 为重点 ,强调针对性 和实用性 ,培养综合运 用 知识 和技能的 能力 ;强化学生 职业技 能训 练, 培养创 新能力 和就业 上 岗、职 业变化 的适 应能 力 ;形 成弹性化 、模 块化 的课 程体系 ,适应应 用人 才的多变需 求;深入研究 课程设置 ,通过 企业 、学校联 合调 研 、调整 ,从而确定 专业课 程,按 “ 订单式”培养 。 二、中职课程体系改革 的思路 中等职业 的课程结构根据 教育 、教学 的要 求 和人才培养 目标的要求 ,分为三个层 次,一 是 指一定 的学 制年限 内,学 生面对 的专业变化 和专业方 向的选 择,具体 是指专业课 程计划方 案的专业定 向结构;二是 指课程体 系中不 同的 性 质 、不 同教学 内容 的科 目的排列 组合,有机

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40 0 10 5
专业是中等职业学 校办学的基本要素 ,其 建设水平 和 特色是反映学校办学 质量的重要标 志 ,而专业建 设 的核心 在于构建适应培养 目标要 求的课程 体系。但 职业 教育 的课 程开发是一件非常复 杂的 系统 工程 ,不仅专业 门类 多 、职 业岗位要求变化快 ,而且课程 体系要具有 鲜明 的地方特 色 和学校特色。因此 ,一直 以来 ,广 大职 教理论 工作 者和 实 践工作者积极引进 国外先 进的课程 理念 ,努 力探 索课程 开
校建设基本要求》 提出:“ 要根据行业 企业标准 ,调整 专业
配套的 9门课程 的教材 ,受 到多位 权威 专家 和高层领导 的 肯定 ;另外 ,中等职业 学校财 经类 专业 的教材 ,及 时根据
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 改革 ,全面提升技 能型人 才培 养
质 量 。特 别 是近 年 来 ,我 国职 教 领 域 确 立 了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以服务 为 宗 旨 、以质 量 为核 心 的 办 学 方 针 ,以 及 面 向社 会 、
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 ,各级 职教管理 、研究 部 门和广大 职 业 院校开始致力于专业建 设和课程 开发,课 程改革 取得 了

定成效。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已取得的主要成效
专业课 程体 系是 实现专业 培养 目标 ,落 实人才 培养 规
格要 求 的基 本 保 证 ,为逐 步 引 导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建 立 起 教 学
内容与培养 目标定 位和人才规格定 位高度一致 的专 业课程
体系 ,各级职业教育 行政管理 部 门、教科研 机构 和广大 职 业学校开展 了卓 有成 效的工作 ,特别 是部分 职业院 校积极 开展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 ,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 养模式 、

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 业教 育教 学改 革 , 育部 发 布 《 于 教 关
进 一步 深化 中 等职业 教 育 教学 改革 的 若干 意见》《 于制定 中等 职业学 校教 、 关
学计划 的原则 意见 》 两个教 学改革 指导 文件 , 在认真 总结上一 轮课程 教学 改革 经验 的基础上 , 重新修 订 中等 职业学 校
当前 中等 职业 教 育 面 临 的最 大变 化 是生 源 基本 素 质 的整 体 下降 与 生源
多元 。 体素质 的下降要 求教育 学习年 整
限的适 当延 长 以补不 足 。 生源 的多元要
培养 目 的表述发 生较 大变化 , 体上 标 整
呈现 出对 劳动 者 素质 与 职业 能 力 的培 养要 求 ,与原 有 培养 目标 具 有 明确 的 “ 术员 ” “ 人 ” 技 或 工 岗位及 身 份 的定 向 目标相 比 , 它是一 种 比较泛化 的 目标 定
能培 养培训 的要 求 , 中等职 业教 育 使得
在认 识 和实 践上 容 易偏 离 教育 的基 本 功能 与价值 ,由此影 响到其教 学 目标 、 课程设 置与教学 内容 。 我们认 为 , 以高 中阶段 的学校教 从 育为 主 , 施 的是学 历 教 育 , 育对 象 实 教 大多 为学 龄人 口的定位 出发 , 中等 职业
要 以就业 为导 向 , 合职业 能力 培养是 综 实施素质 教育 的主要 目标 ; 二是 素质教 育实 施 内容 要考 虑 到 职业教 育 发展 特 点与需求 ; 是素质 教育 实施途径 要与 三 职业教育 教学规律 紧密相连 。
要 求 。20 年 以来 , 据党 的十 六 大 、 08 根 十七 大精神 和《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 展职 业 教育 的决定 》 要求 , 国家启 动新 一轮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思路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学方法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掌握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创新。

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拓展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探索课程多样化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课程,让学生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方面,中职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打破行业界别壁垒,提升教师的宏观视野、深度思考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具、虚拟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应该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让先进设备得以长期使用,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更加良好的教育氛围。

5. 提升教育质量中职学校应该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让教育质量上升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建议基于上述的思路,我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 推动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大力推动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实践,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2.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多元化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合理设置其所需的各项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职业理念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硬件设备方面的建设,增加新型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单位的品牌影响力。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的选择机会;两年半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选择机会;每一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一次课程选择机会与调整机会。

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学习选择指导。

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 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二)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

“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属于校本课程。

“核心课程模块”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按1:1比例分年段设置。

强化公共必修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改革专业课程,确保专业理论教学和核心技能培养的中心地位,“核心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超过总时数的50%。

“自选课程模块”由“职业素养类”、“技能操作类”、“人文社科类”、“兴趣特长类”四类课程组成。

前三类要有一定比例的课程作“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旨在保证学生选定学习课程的相对系统性和丰富性,保证学生学习成长方向的一致性。

原则上学校要按二选一的比例向学生提供“限定选修”的课程科目,课程之间应努力体现相互间的逻辑关联。

“限定选修课”之外的“自选课程”作为“自由选修课程”。

“自选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能低于总时数的50%。

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结合我省全面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的实际,尤其是要适应高职提前自主招生、“单考单招”、“三位一体”招生以及“3+2”、“五年统筹”等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方式和途径,加强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中职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特点,为学生就业、升学的多样化选择夯实专业基础。

“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中均应设置实训实习课程。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资源的匮乏以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等问题也制约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要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对接。

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够,往往将其视为“次等教育”,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不高。

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部分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的限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教育与培训的有机结合。

学校应与企业定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需要。

二、完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应该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是关键,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

四、推行学分制度学分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分制度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跨专业学习,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学分制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一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并提供一定的创业支持和指导。

以中职课程标准引领课改

以中职课程标准引领课改

以中职课程标准引领课改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正式由教学大纲阶段过渡到课程标准阶段。

与原有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教师的传授不同,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

中职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正式由教学大纲阶段过渡到课程标准阶段。

一、完善标准体系,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

最新颁布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之前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缺少课程标准的空白,完善了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为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

以往制定的教学大纲集中了集体智慧和力量,10多年来实质上发挥了课程标准的作用,对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研制课程标准,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从关注教师教学到课程实施,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到学生素质1的全面提高,从教学上的最高要求到对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标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先进经验,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轴,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以及培养国家未来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以标准规范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系统性改革。

新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等六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系统设计,有机衔接,凝聚了一流专家和优秀教师的集体智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应该达到的目标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 个性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1.学生智力取向
新生中有64%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 生。以一般普通高中的入学录取分数400分为线, 在具有“中考”成绩的新生中,成绩高于400分的 仅占21.1%,低于400分的占78.9%,其中,300~ 400分的占31.5%,200~300分得占31.2%,200分以 下的占16.2%,见下图。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参 加中考的另36%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 登记入学的,有10.3%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 学生。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中仅有10%左 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成绩。
图1.1.1 学生父母的职业(多选) 46.8%
38.1% 26.9% 23.2% 父亲 母亲
23.7% 18.1% 7.7% 3.9%
工程师、教师 工人 农民
2.3%1.0%
公务员
4.9%3.3%
企业主 其他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 展,有利于学生就业
家庭经济情况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元。抽样调查显示: 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42.7%,3000~ 7000元的占32.9%; 城市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的占77.6%。其中,低于3000元 的家庭占24.8%,3000~7000元的占27.9%,见表1.1.2 。 说明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家庭近半数低于平均水平,城市学生以中低收 入和低收入家庭为主。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技能型与学术型(研究型)、工程管理型培养 目标的区别,带来教学与课程模式上的区别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行为特点 杜威: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 本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 道对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 书本上的趣味是没有的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坚持培养目标不变就业人 高素质——职业能力——态度、知识、技能
人生观、方法论
态度
职业道德(修养)
……
90家制造企业认为技能型人才具备以下方面能力(按提及次数从 高到低顺序) 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胜任目前工作能力、相关 专业知识、工作效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态度
国外案例 “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的新型职业教 育课程模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学习内容选取 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相关 教学环境贴近就业环境——学习工厂、尽可能在 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 教学方法——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行动导向、 问题(任务)导向
五、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有 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1)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 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 工36%,高级工4%,要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大批新型技 术工人,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联合国组织统计,我国劳动技能指数居世界59位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 展,有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1)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现代制造与服务业的定位 现代制造与服务产业背景:①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 制造业跃居世界第4位,吸纳近一半城市就业人口, 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仅是世界强国营经5%②中国服 务业仅占GDP1/3,发达国家60%-70%。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45%),还有10%以上空间, 可使GDP10%增长。 要求:新型定单式培养模式,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 重新开发与组织中职课程与教学。
二、坚持培养目标不变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课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融入德 育课的各门课程。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 的职业道德教育。 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 渗透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 培养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新的需求:上学难——上好学; 普及初中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 育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 转变,中国教育进入一个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 史阶段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 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任务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16.2%
5.8%
15.3%
31.2%
31.5%
500分以上 400-500分 300-400分 200-300分 200分以下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实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 总体偏低。近90%的学生达不到当地普通高中录 取分数线。实际上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未达到九 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工作的困难。
行为导向的课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的问题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又为实 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 以实践(项目、任务等)为主线,主要通过观察、 模仿、练习形成技能 “教”、“学”、“做”并重的混合式学习即 将成为课程主流 学中做 做中学
五、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较多的是
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
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他们 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通俗地讲, 就是他们更多地对专业实践感兴趣,而对纯理 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
兴趣造就物理学家
——杨振宁
五、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 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 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 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 展,有利于学生就业
1.从多数受教育者需求看“以就业为导向”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 展,有利于学生就业
有关数据是根据此次调查回收的6800余份学生问卷统计得出的
学生的家庭背景
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 学生父亲为农民的占38.10%,工人占23.7%;母亲为农民的占46.8%,工人占18.1%。 父亲是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10.1%;母亲是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5%左右。 父亲是其他占23.2%;母亲是其他26.9%。
(1)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劳动力市场不适应 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 劳动岗位空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 技术工人,特别高级技工供不应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有 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2)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含量 提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 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在智能的结构和 类型方面存在有本质的区别,总体上可分为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不同的智能倾 向,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通 过不同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可成为研究型、 学术型或技术型、技能型两类不同领域的人 才。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表1.1.2 3000元以下 农村 42.7% 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 3000~7000元 32.9% 7001~11000元 17.3% 11000元以上 7.1%
城市
24.8%
27.9%
25%
22.4%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 展,有利于学生就业
1.从受教育者多数看“以就业为导向”
(1)职业教育——就业需求 普通教育——升学需求 (2)就业需求下的课程模式 VS 升学需求下的课 程模式 (3)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保 增长、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
强调实践性教学,强化 技能培养,以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理念
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能力,形成“就 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任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 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申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选题 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大纲》 《语文、数学等9门文化基础课大纲》 《电工基础》等20多门专业基础大纲 《专业目录》 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推动中等职业教育 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有 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1)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主要障碍 技术创新不足 人力资源缺乏且结构不合理 研究生 大学 高中 初中 初中以下
0.7%
8%
15.7%
33.6%
42%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有 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五、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现行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知识导向,
另一类为行为导向
知识导向的课程一般以学科为基础直接陈述知 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 问题 知识导向是以理论为主线,主要通过传授形成 的,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的老师讲,学 生听,以课堂教学为主
五、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三、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有 利于学生就业 2.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技能型人才
(1)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 式转变,要特别解决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 城镇劳动者2.6亿,技能型劳动者仅占32.9% 农村劳动力4.8亿,大专以上占0.6%,高中只占11.9% 1.2亿农民工,初中及以下占87.5%,受过培训获证书 占18.5% 特别制造业、加工等基础产业,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 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