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山东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1学期适用专业、班级:自动化2005-1、2、3班**人:***编写时间:2007年7月)())()m n s z s p --221)(1)21)(1)i j s s T s T s ζττζ++++++ 极点形成系统的模态,授课学时:2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三节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1)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会绘制结构图。
2、会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
重点难点重点:结构图的绘制;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
难点:复杂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
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引入(约3min)从“用数学图形描述系统的优点”引入新课。
二、教学进程设计(一)结构图的组成(约7min)1、信号线: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
2、方框:表示输入和输出的运算关系,即C(S)=R(S)*G(S)。
3、比较点:表示两个以上信号进行代数运算。
4、引出点:一个信号引出两个或以上分支。
(二)结构图的绘制(约40min)绘制:列写微分方程组,并列写拉氏变换后的子方程;绘制各子方程的结构图,然后根据变量关系将各子结构图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例题讲解。
(二)结构图的简化(约46min)任何复杂的系统结构图,各方框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
方框结构图的简化是通过移动引出点、比较点、交换比较点,进行方框运算后,将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方框合并,求出系统传递函数。
1、串联的简化:12()()()G s G s G s=2、并联的简化:12()()()G s G s G s=±3、反馈连接方框的简化:11()()1()()G ssG s H sΦ=4、比较点的移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
运动控制系统第6章位置随动系统
2)定位精度与速度控制范围 定位精度是评价位置随动系统控制准确度的性能指标。系统最终定 位点与指令目标值间的静止误差定义为系统的定位精度。 位置伺服系统,应当能对位置输入指令输入的最小设定单位(1脉 冲当量),作出相应的响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采用分辨 率足够高的位置检测器,二是要求系统的速度单元具有足够宽的调 速范围,也就是说速度单元要有较好的低速运行性能。 图6-3为速度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
2. 交流伺服电动机
在现代伺服系统中,更多的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可 以是异步电动机或者永磁同步电动机。
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有下述特点:
1)采用二相结构,电动机定子上布置有空间相差90º电角度的二相绕组, 一相称励磁绕组,一相称控制绕组,分别施加相位差90º的交流电压;
2)励磁绕组电压不变控制绕组电压为零时,旋转磁场变成了静止脉动磁 场,电动机立即停止转动,克服了普通异步电动机失电时的“自转”现象, 符合机床的要求;
6.2.4 数控机床的轨迹控制原理及其实现
1. 数控插补概述 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的目标是被加工的曲线或曲面,在加工过程
中要随时根据图纸参数求解刀具的运动轨迹,其计算的实时性有时难 以满足加工速度的需求。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方法是预先通过手工 或自动编程,将刀具的连续运动轨迹分成若干段,而在执行程序的过 程中实时地将这些轨迹段用指定的具有快速算法的直线、圆弧或其它 标准曲线予以逼近。 插补是一个实时进行的数据密化过程。轨迹插补与坐标轴位置伺服是 数控机床的二个主要环节。 插补必须实时完成,因此除了要保证插补运算的精度外,还要求算法简 单。一般采用迭代算法。 就目前普遍应用的算法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脉冲增量插补,数据 采样插补。
经典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经典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1、自动控制: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或控制装置来控制机器、设备或者生产过程等,使其受控物理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以达到控制目的。
2、开环控制系统定义:被控装置和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无反向作用特点: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调整方便;控制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3、闭环控制系统定义:把输出量直接或者间接的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形成闭环特点:输出量参与系统的控制;结构复杂、成本高、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4、自动控制系统分类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5、受控对象:指接收控制量并输出被控制量的装备或设备参考输入量(设定值、给定值):系统的给定输入信号,或称希望值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6、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
7、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化学等定律,列写各变量之间的动态方程,一般为微分方程组(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标准化拉氏反变换:留数法。
8、传递函数的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在时间域,传递函数在复数域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传递函数可以有量纲;传递函数表示系统的端口关系;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的固有特性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有理分式形式(特征多项式型)零、极点形式(首一型)时间常数形式(尾一型)。
9、动态性能的五个指标延迟时间(稳态值50%);上升时间(稳态值10%-90%,非一阶0-稳态值);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或最大超调量)。
10、一阶单位阶跃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3T(5%误差带),t=4T(2%误差带)延迟时间t=0.69T上升时间t=2.20T峰值时间,超调量不存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P72)一对靠的很近或相等的零、极点,彼此将相互抵消,其结果使留数等于零,此类零、极点称为偶极子闭环主导极点,它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s平面上,距离虚轴比较近,且附近没有其他的零点和极点(2)其实部的绝对值比其他极点实部的绝对值小5倍以上。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4.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1)定常系统 如果描述系统特性的微分方程中各项系数都
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则称为定常系统。该类系统 只要输入信号的形式不变,在不同时间输入下的输 出响应形式是相同的。
(2)时变系统 如果描述系统特性的微分方程中只要有一
项系数是时间的函数,此系统称为时变系统。
5.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构成、分析和设计自 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对实际系统,建立研究问题 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讨论构成、 分析、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作为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 说,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常采用的是时域法,频域法, 根轨迹法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最后还要学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 本章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发展过程 和分类。通过一些控制系统实例讨论了手动控制、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分类 及相关术语等基本概念。最后介绍了本课程将要 介绍的主要内容,以利于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本 课程的相关知识。
• 重点:要求掌握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自动控制 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与组成、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相关基本概念。了解本课 程将要学习的内容。
6.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1)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单变量系统) 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各为一个,称为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
(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多变量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多于一个,称为多输
入多输出系统。对于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 的任何一个输出等于数个输入单独作用下输出的叠 加。
1-5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
优点: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与符号计算功能,以及强大的数据 可视化、人机智能交互能力,发展比较快。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根据其功能,后者又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基本元部件组成的。
图1.12是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图中组成系统的各基本环节及其功能如下。
1.被控对象如前所述,被控对象是指对其莱个特定物理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出即为系统的输出员,即被控量,通常以c(r)(或y(f))表示。
2.阁量元件测量元件用于对输出量进行测量,并将其反馈至输入端。
如果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物理单位不同,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量纲转换*例如,温度测量装置(热电偶)用于团量湿度并转换为电压(见固1.2),测速发电机用于测量电动机轴转速井转换为电压(见田1.9)。
3.给定元件根据控制日的,给定元件将给定量转换为与期望输出相对应的系统治入量(通常以r(‘)表示),作为系统的控制依据。
例如,图1.9中,给定电压M2的电位器即为给定元件。
4.比较元件比较元件对输入量与测量元件测得的输出量进行比较,并产生偏差信号中的电压比较电路。
通常,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以‘(2)表示。
5.放大元件放大元件是特比较元件结出的(檄弱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必要时还要进行物理量的转换)。
例如,图1.9中的ATMEL代理放大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等。
6.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功能是,根据放大元件放大后的偏差信号,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按照设定的要求变化。
通常,电动机、液压马达等都可作为执行元件。
7.校正元件校正元件又称补偿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性能,通常以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
在图1.12中,作用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系统治出量经测旦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前向通路和主反馈通路构成的回路称为主反馈回路,简称主回路。
除此之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以及局部反馈回路等*将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总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用于控制和调节被控量。
根据不同的角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恒值系统和随动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等。
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系统。
建模时可以采用求传函或脉冲传函的方法,分析时可使用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等方法。
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的系统。
建模时可以采用描述函数法或相平面法,稳定性分析时可以求奇点和极限环,运动时间可以通过振幅和频率计算得出。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包括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没有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则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对被控量的调节,复合控制系统则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组合。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模型。
建模时可以采用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
图形表示可以采用结构图、信号流图等方法。
基本要求研究自动控制原理需要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控制方式、数学模型等知识。
同时,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典型输入信号,并能够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和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和小偏差线性化方法。
3.掌握使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并熟练掌握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随动系统
l ab 311.gf kd .mt n经典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设计1 概述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1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2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3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4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5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2 结构原理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出被控机械的实际位移也把它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与指令进行比较把比较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这样被控制机械的实际位置就能跟随指令变化构成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可描述如图1所示 工作过程因为系统存在惯性当输入X (t )变化时输出Y (t )难以立即复现此时Y (t )≠X (t )即e (t )= Y (t )X (t )≠0——测量元件将偏差e (t )转换成电压输出——经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功率放大器——执行电机转动——减速器——使被控对象朝着消除误差的方向运动只要X (t )≠Y (t)就有e (t )≠0执行电机就会转动一直到偏差e (t )=0执行电机停止转动此时系统实现了输出量Y (t )对输入量X (t )的复现当X (t )随时间变化时Y (t )就跟着X (t )作同样变l ab 311.gf kd .mt n化这种现象就称为随动图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随着机电产品及电子元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1中各个环节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元器件来实现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按职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元件是用来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要转换为电量如电位器旋转变压器或自整角机用于检测角度转换成电压测速发电机用于检测电动机的速度转换为电压而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与角度的检测元件应用在计算机位置控制系统及计算机速度控制系统中放大元件其职能是将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电机去控制被控对象可用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将偏差信号放大执行元件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电动机等减速器其职能是实现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的匹配由于执行元件常为高转速小转矩的电动机而负载通常均为低转速大转矩所以在执行元件到负载之间需要引入减速器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匹配减速器通常为一齿轮组典型的随动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图2 典型的随动系统框图3 各部件结构与数学模型一测量元件测量元件的种类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光栅多极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光电码盘等1伺服电位器最常用的伺服电位器是接触式电阻变换器或称为电阻式位移变换器它是在输入位移的作用下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固定电阻即改变其电阻值的大小实际应用中通常将两个电位器并联构成桥式电路用以测量系统位移误差的大小如图3所示电位器的滑动端固定在转轴上其中和指令轴相联的称为发送电位器RPT 和输出轴相联的称为接收电位器RPR 两滑动端之间的电压U rp 与输入位移输出位移之差成正比供电电压Us 可为直流也可以是交流视具体情况确定电位器用于测量角位移时是转动式的当用于测量直线位移时则采图3 用电位器测量系统位移误差l ab 311.gf kd .mt n用直线位移式伺服电位器作位置检测元件线路简单惯性小消耗功率小所需电源简单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缺点是位移范围有限测量精度不高容易磨损而造成接触不良且寿命短所以一般电位器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位移范围有限的系统中2控制式自整角机自整角机或旋转变压器作为随动系统的测量元件通常是成对使用的控制式自整角机工作原理如图4图4中左边为自整角机发送机右边为自整角机接收机发送机的转子绕组接交流激磁电压U j 称激磁绕组接收机的转子绕组输出电压称为输出绕组发送机激磁绕组对定子D 1相的夹角用θ1表示接收机输出绕组对定子D 1’相的夹角用θ2表示θ1θ2就是发送机接收机激磁绕组轴线的夹角差值经推导后可得出输出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势的有效值为E 2=E 2max cos δ式中δ=θ1θ2 通常把δ= 90°的位置作为协调位置偏离此位置的角度为失调角γ即δ=90°γ故E 2=E 2max cos δ= E 2max sin γ当接收机输出绕组接上交流放大器时可认为输出绕组电压U 2=U 2max sin γ在γ角很小时sin γ=γU 2=U 2max γ 3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如图5所示其原理和自整角机类似一般来说角差的转换精度比自整角机高二交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是由基本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等组成因有电容的隔直作用可降低漂移及噪声交流放大器的线路图如图6其中的电容C 起隔直作用稳压管W 1W 2 用来限制输出信号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放电路交流放大器的输入U sr 旋转变压器的角差信号通过耦合变压器输出到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端交流放大器的输出U sc 解调环节的输入信号交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31R R K = 交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确定的为使系统工作于线性区应使输入电压较小 图4 自整角机图5 旋转变压器图6 交流放大器l ab 311.gf kd .mt n三解调环节在随动系统中误差敏感元件的输出信号是交流信号而我们以前分析研究的校正网络指在直流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在系统中必须引入一个交流信号变为直流信号的环节——解调环节线路图如图7所示晶体管T 1T 2 对接是为了减少残余电压饱和时抵消饱和压降截止时抵消反向电流晶体管T 1T 2 作为开关截止时断开饱和时导通π型滤波电路用于减少输出的脉动成份工作原理U t 上正下负V be 反偏T 1T 2 截止U sr 不能通过U t 上负下正V be 正偏又因为U sr <<U t 集电极正偏T 1T 2 饱和导通T 1T 2 相当于接的开关U sr 通过对输入信号和解调信号的要求a)输入信号和解调信号同频率b)相位差0°或180°当同相时输出电压为正半周直流电压的极性为正当反相时输出电压为负半周直流电压的极性为负从输入端看进去解调环节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其中R 2为后级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由等效电路可得解调滤波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 T K V V s s s o +=1 其中221122)//(,C R R T R R R K s s =+=可见它是一个一阶惯性环节解调滤波电路的形式很多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它们对应的传递函数四脉宽调制脉宽调制PWM 变换器是是一个电压脉冲变换装置其输出的PWM 波形信号经过功率放大便可以驱动直流电机实现调速控制线路图如图9U 为三角波发生器输出的信号U s 为控制器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波形图如图10所示U s =0U sc 的正负半波脉宽相等输出平均电压为零参见图10 (a)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不会转U s >0U sc 的正半波宽度>负半波宽度参见图10 (b)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正转U s <0U sc 的正半波宽度<负半波宽度参见图10 (c)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反转 U sc 的脉冲宽度正比于U s 实现了电压—脉冲的转换在三角波不包含直流成分时输出的线性度非常高采用PWM 控制电机速度的随动系统中由于开关频率高靠电枢的滤波作用可消除脉冲交流对直流电机的影响其开关频率f 应高于调速系统的最高工作频率通频带f c 一般希望f 10f c 同时还应当高于系统中所有回路的谐振频率以防引起共振但其上限受晶体管开关损耗和开关时间的限制一般选2000Hz 左右 图7 解调环节图8 解调环节的等效电路图9 脉宽调制l ab 311.gf kd .mt n图10 脉宽调制的波形五直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直流放大器是为了满足静态及动态的性能指标需要改变系统增益系数K 而设定的直流放大器由基本运放电路和反馈网络组成且增益系数可调在线性工作区可将其看作一比例环节功率放大器在线性工作区同样是一比例环节六执行电机执行电机有很多种应根据系统类型功率外形等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图11是直流电机的原理图L a 很小可以忽略电机的传递函数为1)()(+=Ωs T K s U s m m a式中Ω为电机转速K m 是电机增益常数T m 是电机时间常数若以角度θ为输出电机方框图为图12 电机方框图七校正环节1串联超前校正超前校正图13左边为无源校正网络右边为有源校正网络13 超前校正网络对有源校正其传递函数为AC 1R 1R 2U scU srC 1R 1R 2U scU sr()()11+=s T K s G p c 111C R T =12R R K p −=图11 控制电枢式直流电机l ab 311.gf kd .mt n对无源网络其传递函数为()11111++=s T s T s G ii c αα其中 1221>+=R R R i α111C R T =若1T i >>α则()()111+≈s T s G icα2串联滞后校正滞后校正图14左边为无源校正网络右边为有源校正网络14 超前校正网络有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s T K s T T s s T s U s U s G p sr sc c 222211111ττ 其中12R R K p −=21C R =τ222C R T = 无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12212++===s T s T s X s X s U s U s G j sr sc c α 其中221R R R j +=α222C R T =3并联校正a 速度校正进行并联的速度校正可以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且不会影响闭环系统的极点 输入转角θ(t)输出电压U sc (t)如图15所示传递函数c sc c K s s U s G ==)()()(θK c 为发电机系数 为了使测速电机的输出电压可调常常通过一个电位器进行分压再输出AC 2R 1R 2U scU srC 2R 1R 2U scU sr图15 速度校正图16 速度校正l ab 311.gfkd .mt nRRK s s U s G c sc c 1)()()(=′=θ b 速度—微分校正如图16所示传递函数1)(2+=s T s T K s G c c c c 式中参数K c T c 由环节本身的结构参数所决定4 小功率随动系统设计采用旋转电位器作为测量元件直流电机作为执行元件质量不大的飞轮作为负载构成一个小功率的随动系统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校正网络调试完成满足要求的随动系统如图17为小功率随动系统实验装置包括“Lab311控制系统实验箱”和“控制系统实验台”图17 小功率随动系统实验装置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 根据给定的元部件和有关装置设计一套闭环控制的角度随动系统2 对系统的有关参数进行测试3 设计出合理的校正网络在系统中加以实现使得校正后的系统满足σ%≤20%t s ≤1s 并具有较大的静刚度和工作范围4 写出详细的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 主要任务b 设计构思元部件使用电路系统工作原理c 参数测定与处理d 开环传递函数的确定校正方法及实现e 校正前后系统性能的理论分析f 心得体会及遗留问题二元部件的技术性能与参数测定1 WDD35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WDD35系列电位器具备连续旋转功能常在显示记录仪表中使用其滑动端与导电塑接收电位器直流电机测速电机飞轮发送电位器l ab 311.gfkd .mt n料接触实现角度电压的变换如图18为WDD35D-1型电位器外形旋转电位器在随动系统中完成角度电压变换是一个比例环节其系数Kr 可由测得的旋转角度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斜率求出表5-1 WDD35D-1型电位器主要技术指标 标准阻值K Ω 1 启动力矩(mN.m) ≤1 电阻公差(%) ±15 介质耐压(V) 500AC.RMS min 独立线性度(%) 0.5 绝缘电阻 M Ω≥1000500VDC理论电旋转角 345±2(°) 分辨力 理论上无限 输出平滑性(%) ≥0.05 额定功耗2W at 70 0W at 125旋转负荷寿命圈 50×106400r /min,每隔15min反转 输出平滑性变化≤50对标准值 独立线性度变化≤50对标准值电阻温度系数 ≤±400ppm/ 耐湿 90RH240h电阻变化≤10工作温度范围 -55 - +125()振动 振幅1.52mm 或加速度15g 频率10-200Hz 电阻变化≤±2 机械转角(°)360(连续)冲击50g 11ms 电阻变化≤±22 直流力矩电机执行部件为SYL-5永磁式直流力矩电动机连续堵转力矩M f =0.49N·m 连续堵转电流1.8A 连续堵转电压U f =20V 空载转速n omax =500r/min 静摩擦力矩0.098 N·mT m 的确定方法用频率特性测试仪获得电机的幅频曲线进行直线拟合转折频率即为1/T m K m 的确定方法用转速表测得转速n 与U sr 的关系则K m =n /U sr 为测量准确应选择不同的U sr 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关于实验台中的飞轮负载可以与电机联接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上述参数的测量3 测速电机测速元件为CYD-1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U n =0.1v/r·min r L =23Ωn max =400r/min 测速电机作为测速元件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与电机输出轴进行机械相联它的时间常数必须很小这样其惯量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测速电机也可以看作一个比例环节其比例系数K’m 可由测得的旋转速度输出电压拟合曲线的斜率求出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所有的参数和系数都有各自的单位为了不发生错误相关的参数应采用一致的度量在这里角位移用弧度表示时间用秒表示因而转速的单位“转/分”应化为“弧度/秒”三系统框图小功率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9所示图18 WDD35D-1型电位器l ab 311.gf kd .mt n图19 小功率随动系统结构图其中K r1K r2分别是发送接收电位器的比例系数K i 为功率放大器的系数G c s 为校正环节请读者自行分析上述模型的稳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校正方法四几个注意问题1 实验调试过程中要注意反馈的极性尤其对于非电信号的环节判断起来比较困难当系统出现振荡现象时首先应检查是否接成了正反馈2 注意运放必须工作在线性区防止输入信号过大出现饱和3 旋转电位器虽然能连续旋转但电旋转角只有340°左右其余20°左右的区域滑动端无信号输出4 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三用表或示波器等仪器来检查测量和调整控制信号以及检查控制元件是否正常5 调试完成的系统的实测性能和理论值有偏差这主要是由于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非线性因素元器件精度等原因造成。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当液压缸运动速度降低时,调节过程相反。
1.2 伺服阀
1.2.1液压伺服阀
1.滑阀 根据滑阀的工作边数不同,有单边滑阀、双边滑阀和四边滑阀。
其中,四边滑阀有四个可控节流口,控制性能最好;双边滑阀有两 个可控节流口,控制性能一般;单边滑阀有一个可控节流口,控制 性能最差。四边滑阀性能虽好,但结构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单边滑阀容易加工,生产成本较低。
图10.6-10.8分别为单边滑阀,双边滑阀和四边滑阀控制液压 缸的原理图。
四边滑阀在平衡状态下,根据初始开口量的不同,有负开口 (图10.9(a))、零开口(图10.9(b))和正开口(图10.9 (c))之分。
2.喷嘴挡板阀 如图1.10所示为双喷嘴挡板阀由两个单喷嘴挡板阀组成,可
以控制双作用液压缸。它由挡板、左右喷嘴、固定节流孔组成。 挡板与左右喷嘴的环形面积形成两个可变节流孔,分别为δ1和δ2, 挡板绕轴旋转,可以改变两个可变节流孔的大小。挡板处于图中 所示位置时,即δ1=δ2。此时两节流口的节流阻力相同,使左右 喷嘴的压力相同,即p1= p2,液压缸两腔受力平衡,保持原来位 置不动。
3
1.1.3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分类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按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分为:定值控
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 2.按被控物理量的名称分类 按被控物理量的名称不同,可分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速度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程讨论的主要系统;非线性定常系统; 线性离散
定常系统; 线性时变系统等等。(习题1-10)
(1) c 5 r2 t r; (2) c 3c 6c 8c r ;
非线性时变 线性定常
(3) t c c r 3r ;
线性时变
(4) c cos t r 5;
(5) c 3r 6r 5 t r( )d ;
(6) c r 2 ;
线性时变 线性定常 非线性定常
(7)
c 0r
t t
6 6
;
c 1(t 6) r ;
线性时变
依据控制目标分类:
恒值控制系统,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是恒值, 控制目标是保持系统输出不变。
粮食烘干塔微机监控系统;等等。(P16,习题)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⑴ 稳定性;⑵ 快速性;⑶ 准确性 。
p c(t)
u(t)
0
tp
t
理想系统的响应
典型输入信号:
⑴ 单位阶跃函数(信号):图1-15,
r(t)
1(t)
10
t t
0 0
;
R(s) 1 ; s
连续的信号)。
依据系统的线性性质分类: 线性系统,系统的动态特性可用线性微分或差 分方程描述; 非线性系统,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依据系统参数特征分类: 定常系统,也称为时不变系统,系统的参数都 是常数; 时变系统,系统中有的参数是时间函数。
以系统性质命名
例如,线性连续定常系统,这类系统是本课
随动控制系统,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是已知或 未知的时间信号,控制目标是保证系统 输出及时准确地跟随参考输入变化。
随动控制系统的例子
随动控制系统的例子
1. 你知道空调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吗?这就是随动控制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呀!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时刻感知着室内温度的变化,然后自动调整,让你始终处在舒适的环境中,多棒啊!
2. 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不也是嘛!它可以根据路况自动控制速度和方向,这不就像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帮你开车一样吗?这随动控制系统可真厉害!
3. 还有那舞台灯光的控制系统呀!它根据节目需要随时变化灯光效果,就如同魔法一般,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这可真是随动控制系统的神奇之处呢!
4. 想想看,电饭煲的自动保温功能也是呀!当饭煮好后,它能自动保持适宜的温度,是不是就像有个细心的人在照顾你的饮食呢,这可多亏了随动控制系统呢!
5. 咱们常用的智能洗衣机也有它呢!可以根据衣物的重量和脏污程度自动调整洗涤时间和强度,这不就如同有个专业的洗衣师傅在帮你打理衣服嘛,随动控制系统真牛!
6. 游乐园里的那些游乐设施的控制系统也是哦!能够根据设定自动运行,给游客带来刺激和欢乐,简直就像为大家创造快乐的精灵,随动控制系统太有意思啦!
7. 家里的智能窗帘系统也是随动控制系统呀!它可以根据光线自动开合,哎呀,就像个聪明的小精灵在帮你管理窗帘一样呢,真让人喜欢!
8.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自动控制系统也是呢,它们精准地控制着各种参数,使得生产高效又稳定,这不就是随动控制系统在默默贡献力量嘛!总之,随动控制系统真是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和惊喜!。
随动控制系统的定义
随动控制系统的定义一、引言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反馈原理和自动调节机制的控制系统,它能根据被控对象的状态和环境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在工业、军事、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随动控制系统的特点随动控制系统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实时性随动控制系统需要实时获取被控对象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器的输出。
这要求系统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
2. 精确性随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它需要具备较高的控制精度,并能够应对各种干扰和误差,保证控制效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自适应性随动控制系统要能够自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参数变化。
它需要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控制策略和参数,以实现最佳控制效果。
4. 鲁棒性随动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鲁棒性,即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鲁棒性。
它需要能够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
三、随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随动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传感器用于将被控对象的状态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输入到控制器进行处理。
传感器的选择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对被控对象状态的感知精度。
2. 控制器控制器是随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反馈信息和设定的控制目标,计算出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运动或其他形式的控制行为,对被控对象进行实际控制。
4. 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将执行机构输出的控制效果反馈给控制器,用于系统对控制器输出进行实时调节,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5.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传输反馈信息、控制信号和其他辅助信息。
它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如串口、以太网、无线电等。
四、随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随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 工业自动化随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动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外界变化自动调整其输出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
它根据传感器获得的反馈信号来调整自身的操作,使其能够实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是这种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调节的基础,它涉及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收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并运用控制算法实时地对系统进行调节,以使系统的输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控制原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闭环,在实时监测和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与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运算,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进行调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而随动系统利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操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医疗设备的工作调节等。
通过精确的控制原理,随动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自动追踪和自动调节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原理的关键要素和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随动系统,为实际工程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随动系统控制原理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两个小节。
在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部分,将介绍随动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部分,将详细讲解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通过对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系统分析和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随动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控制方法。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指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其目的是根据外部输入信号或反馈信号,使系统的输出能够追随或响应这些信号的变化。
随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自动化生产等领域,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高效控制。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馈控制:随动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系统的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期望值或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的输出。
2. 控制算法:随动系统的控制算法是实现系统控制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以及PID控制等。
这些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对系统的输出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
3. 系统建模:在设计随动系统控制器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包括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稳定性等。
通过系统建模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4. 稳定性分析:随动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控制的重要指标,稳定的系统能够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避免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5. 实时性要求: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要求系统能够实时响应外部信号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因此,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是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控制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掌握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能够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位置随动系统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5.1 位置随动系统概述
Motion Control System
位置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 主要解决的问题:对象的位置控制 根本任务:实现执行机构对位置指令的准确
跟踪。 给定量和被控量:位移(角位移、直线位移) 特点:给定量是随机变化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5.1.1 位置随动系统主要应用
Motion Control System
绝对式编码器是一种旋转式检测装置,可直接把 被测转角用数字代码表示出来,且每一个角度位置均 有其对应的测量代码,它能表示绝对位置,没有累积 误差,电源切除后,位置信息不丢失,仍能读出转动 角度。绝对式编码器有光电式、接触式和电磁式三种, 以接触式四位绝对编码器为例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Motion Control System
(1)数字式位置随动系统的一般组成
位置 给定
控制计 算机
驱动器
驱动 电机
速度反馈
齿轮传 动链
系统 负载 输出
位置反馈 数字式位置随动系统一般结构框图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Motion Control System源自(2)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比较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Motion Control System
5.3 位置随动系统中的位置检测装置(教材P220)
作用: 将位移转换成一定形式的电量。
常用的模拟式位置检测装置: 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机
常用的数字式位置检测装置: 光栅(位移检测)、 光电编码盘(角度检测)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第5章 位置随动系统
Motion Control System
0
经典随动控制系统
经典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设计1,概述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
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
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
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
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
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
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1)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2)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
(3)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
(4)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
(5)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2结构原理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
随动控制系统概念
随动控制系统概念
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其输入信号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目标函数(或称为给定函数),控制器的任务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尽快地跟踪这个目标函数。
随动控制系统在工业、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雷达天线跟踪系统、导弹制导系统等。
随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跟随目标函数的变化。
2. 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够应对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
3. 系统的输出量能够精确地复现目标函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跟随性能和相位滞后的补偿能力。
4. 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能够在高噪声环境下正常工作。
5. 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算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随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等。
其中,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系统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给执行器。
执行器负责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或电子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反馈环节负责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调整控制信号,使系统能够更好地跟踪目标函数。
随动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系统稳定性、动态响应性能、误差容限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如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等。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系统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稳定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随动控制名词解释
随动控制名词解释随动控制(Adaptive Control)是一种在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或变化时,能够自动调整控制器输出以实现最佳控制效果的控制方法。
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飞行器、汽车、船舶、医疗设备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将控制器的输出与系统的动态特性分离,通过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使控制器的输出能够随着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在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或变化时,控制器会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外部干扰的性质,自适应地调整输出,使得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和响应速度得到提高。
随动控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状态估计随动控制、模型预测随动控制和自适应矩估计随动控制。
状态估计随动控制是基于当前状态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
模型预测随动控制是基于系统模型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
自适应矩估计随动控制是基于系统模型和观测值进行矩估计,根据矩估计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
随动控制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例如:1. 工业生产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如空调、工业炉、洗衣机等,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温度的稳定性和精度。
2. 自动化控制中的信号控制系统,如电机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运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3. 飞行器的控制中,如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和精确着陆。
4. 汽车的控制中,如汽车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车辆的稳定控制和精准转向。
5. 船舶的控制中,如船舶的导航系统、舵机控制系统,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船舶的稳定航行和精准转向。
随动控制是一种自适应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外部干扰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器的输出,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随动控制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动系统是一种使用反馈机制的动态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自动地对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期望的目标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控制输入,使系统实现稳定的控制。
随动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是控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是建立在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的,控制系统理论是研究如何设计和实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达到特定输出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飞行控制、导弹制导、工业生产、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随动系统的核心是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反馈到控制器中,根据反馈信号来调整控制输入,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干扰的影响。
在随动系统中,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鲁棒性。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的关键是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控制器的设计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不同类型的控制器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和控制要求,控制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还涉及到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辨识,系统模型是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通过系统模型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参数辨识是确定系统模型中未知参数的过程,是随动系统控制设计的基础。
控制工程师需要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系统实验和仿真来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还包括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价和优化,系统性能指标是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稳态误差、过渡过程、抗干扰能力、抗噪声能力等。
控制工程师需要根据系统性能指标来评价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使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设计1,概述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
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
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
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
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
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
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1)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2)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
(3)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
(4)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
(5)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2结构原理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
这样被控制机械的实际位置就能跟随指令变化,构成一个位置随动系统。
原理框图可描述如图1所示。
因为控制存在惯性,当输入X(t)变化时,输出Y(t)难以立即复现,此时Y(t)≠X(t),即:e(t)=Y(t)-X(t)≠0,——测量元件将偏差e(t)转换成电压输出——经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功率放大器——执行电机转动——减速器——使被控对象朝着消极误差的方向转动,只要X(t)≠Y(t),就有e(t)≠0,执行电机就会转动,一直到偏差e(t)=0,执行电机停止转动,此时系统实现了输出Y(t)对输入量X(t)的复现。
当X(t)随时间变化时,Y(t)就跟着X(t)作同样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随动。
图1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随着机电产品及电子元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1中各个环节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元器件来实现。
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按职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量元件:是用来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要转换为电量,如电位器、旋转变压器或自整角机用于检测角度转换成电压;测速发电机用于检测电动机的速度转换为电压。
而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与角度的检测元件应用在计算机位置控制系统及计算机速度控制系统中。
放大元件:其职能是将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电机去控制被控对象。
可用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将偏差信号放大。
执行元件: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
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电动机等。
减速器:其职能是实现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的匹配由于执行元件常为高转速、小转矩的电动机,而负载通常均为低转速、大转矩,所以在执行元件到负载之间需要引入减速器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匹配,减速器通常为一齿轮组。
典型的随动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图2 典型的随动系统框图3 各部件结构与数学模型 一、测量元件测量元件的种类: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光栅、多极、感应同步器、光电码盘等。
(1)伺服电位器最常用的伺服电位器是接触式电阻变换器, 或称为电阻式位移变换器,它是在输入位移 的作用下,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固定电阻,即 改变其电阻值的大小。
实际测量中通常将两个电位器并联构成桥式电路,用以测量系统位移 图3 用电位器测量系统位移误差 误差的大小,如图3所示。
电位器的滑动端固定在转轴上,其中,和指令轴相联的称为接收电位器RPR 。
两滑动端之间的电压Urp 与输入位移 输出位移之差成正比 供电电压Us 可为直流 也可以是交流 视具体情况确定 电位器用于测量角位移时是转动式的 当用于测量直线位移时则采用直线位移式。
伺服电位器作位置检测元件线路简单,惯性小,消耗功率小,所需电源简单,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缺点是位移范围有限,测量精度不高,容易磨损而造成接触不良,且寿命短。
所以,一般电位器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位移范围的系统中。
(1) 控制式自整角机自整角机或旋转变压器作为随动系统的测量元件,通常是成对使用的。
控制式自整角机工作原理如图4图4 自整角机 图5 旋转变压器图4中左边为自整角机发送机,右边为自整角机接收机。
发送机的转子绕组接交流激磁电压U j,称激磁绕组。
接收机的转子绕组输出电压,称为输出绕组。
发送机激磁绕组对定子D 1相得夹角用表示,接收机输出绕组对定子D 1’相得夹角用θ2表示。
)(21θθ-就是发送机、接收激磁绕组轴线的夹角差值。
经指导后可得出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势的有效值:E 2=E 2max cosδ 式中δ=)(21θθ-通常把δ= 90°的位置作为协调位置,偏离此位置的角度为失调角γ,即δ=90°-γ,故:E 2=E 2max cosδ= E 2max sin γ当接收机输出绕组接上交流放大器时,可认为输出绕组电压U 2=U 2max sin γ在γ角很小时 sinγ=γU 2=U 2max γ(3)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如图5所示。
其原理和自整角机类似,一般来说角差的转换精度比自整角机高。
二、交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是由基本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等组成,因由电容的隔离作用,可降低漂移及噪声。
交流放大器的线路图如图6。
其中的电容C 起隔直作用。
稳压管21W W 、用来限制输出信号,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放电路。
交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31R R K =交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确定的,为使系统工作于线性区,应使输入电压较小。
图6 交流放大器 三、调解环节在随动系统中,误差敏感元件的输出信号是交流信号,而我们以前分析研究的校正网络指在直流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在系统中必须引入一个交流信号变为直流信号的环节——解调环节。
线路图如图7所示。
晶体管21T T 、对接是为了减少残余电压:饱和时抵消饱和压降,截止时抵消反向电流。
晶体管21T T 、作为开关截止时断开、饱和时导通。
π型滤波电路用于减少输出的脉动成分。
工作原理:上正下负,1U V be 反偏,21T T 、截止,U sr 不能通过。
U t 上负下正,V be 正偏,又因为U sr <<U t ,集电极正偏,21T T 、饱和导通,21T T 、相当于接的开关,U sr 通过。
图7 解调环节对输入信号和解调信号的要求:a)输入信号和解调信号同频率:b)相位差0°或180°。
当同相时,输出电压为正半周,直流电压的极性为正,当反向时,输出电压为负半周,直流电压的极性为负。
从输入端看进去,解调环节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其中,R 2为后级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
由等效电路可得解调滤波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T K V V s ss +=10 其中,122R R R K s +=,221)//R (C R T s =可见,它是一个一阶段性环节。
解调滤波电路的形式很多,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它们对应的传递函数。
图8 解调环节的等效电路四、脉宽调制脉宽调制(PWM )变换器是一个电压一脉冲变换装置,其输出的PWM 波形信号经过功率放大便可以驱动直流电机,实现调速控制。
线路图如图9。
∆U 为三角波发生器输出图如图10所示。
图9 脉宽调制U s =0,U sc 的正负半波脉宽相等,输出平均电压为零,参见图10 (a)。
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不会转。
U s >0,U sc 的正半波宽度>负半波宽度,参见图10(b)。
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正转。
U s <0,U sc 的正半波宽度<负半波宽度,参见图10(c)。
此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电机反转。
U sc 的脉冲宽度正比于U s ,实现了电压—脉冲的转换。
在三角波不包含直流成分时,输出的线性度非常高。
采用PWM 控制电机的速度的随动系统中,由于开关频率高,靠电枢的滤波作用,可消除脉冲交流对直流电机的影响。
其开频率f 关应高于调速系统的最高工作频率(通频带)f c ,一般希望f >10 f c ,同事还应当高于系统中所有回路的谐振频率,以防引起共振,供其上限受晶体管开关损耗和开关时间的限制,一般选2000Hz 左右。
图10 脉宽调制的波形五、直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直流放大器是为了满足静态及动态的性能指标,需要改变系统增益系数K 而设定的。
直流放大器由基本运放电路和反馈网络组成,且增益系数可调,在线性工作区可将其看作一比例环节。
功率放大器在线性工作区同样是一比例环节。
六、执行电机执行电机有很多种,应根据系统类型、功率、外形等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图11是直流电机的原理图。
L a 很小,可以忽略,电机的传递函数为:1)()(+=Ωs T K s U s m m a图11 控制电枢式直流电机式中:Ω为电机转速,K m 是电机增益常数,T m 是电机时间常数。
若以角度θ为输出,电机方框图为:图12 电机方框图七、校正环节 (1)串联超前校正超前校正,图13左边为无源校正网络,右边为有源校正网络。
图13 超前校正网络 对有源校正,其传递函数为:)1(1+=s T K G p c 111C R T = 12/R R K p -=对无源网络,其传递函数为:1s a T 1s T a 1(s )G i11i c++=,其中1221>+=R R R a i,111C R T = (2)串联滞后校正滞后校正,图14左边为无源校正网络,右边为有源校正网络。
图14 超前校正网络 有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 ⎝⎛+=+==s T K s T T s s T s U s U s G p sr sc c 222211111)()()(ττ,其中 12R R K p -=,21C R =τ,222C R T = 无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1)()()()()(2221++===s T a s T s X s X s U s U s G j sr sc c ,其中,221R R R a j +=,222C R T = (2) 并联校正a 、 速度校正进行并联的速度校正,可以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且不会影响闭环系统的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