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所建立的基础也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幼儿时期,许多父母都会遭遇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对于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以及促进家庭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1.生理需要不满足。
幼儿在生理上的不满足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例如,饥饿、疼痛或不适等情况会引起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幼儿时期的情绪管理能力尚不成熟,表达情绪时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但他们在此之前通常会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就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学习模仿。
幼儿时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
如果幼儿在家庭或者幼儿园中经常见到攻击性行为,很容易从中学到这种行为,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4.不良环境刺激。
幼儿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
如果幼儿处在一个暴力或者冲突频繁的家庭或幼儿园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二、解决策略。
1.情绪管理教育。
为了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负面情绪的危害。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父母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和策略,帮助幼儿应对自己的情绪,例如吹气球、按摩等。
2.积极引导。
对于幼儿的攻击行为,父母和教师需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的行为。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规则和约束,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同时,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良好行为的价值。
此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正向行为的意识。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与他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对于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方面是生理因素。
某些身体不适或生理疾病可能会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幼儿在情绪和性格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而无法处理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第二,家庭环境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的情感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经常被暴力或冷漠对待,他们很可能会将这种行为学会并复制到他们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育者或家长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提供稳定的、关爱的、支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并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教育者或家长应该重视情感和性格的发展,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通过正面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和性格上的挑战。
在社交环境方面,教育者或家长可以倡导积极的互动方式,培养幼儿与他人之间的友爱和合作精神。
通过为幼儿提供参与集体活动、团队合作的机会,教育者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并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时采取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方式也是矫正幼儿行为的有效策略。
教育者或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同时给予积极行为以适当的奖励,以鼓励他们更多地展示积极行为。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育者或家长也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引导幼儿的情感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以及采取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方式,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并促进其发展和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感到困惑和无助。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生理发展。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个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
这可能导致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
当他们面对挫折、冲突或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攻击性行为会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
2.社交学习。
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学习。
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暴力或攻击性行为,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形成习惯。
此外,如果幼儿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指导,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情绪困扰。
幼儿的情绪世界比较丰富,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比较敏感。
当他们感到沮丧、愤怒、焦虑或无助时,攻击性行为可以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
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学会更好的应对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4.自我表达。
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限,他们常常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可能成为幼儿尝试表达自己需求或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1.理解与沟通。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保持敏感并及时进行干预。
在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先帮助幼儿冷静下来,然后与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
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选择,例如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分享或用言语表达需求等方式来满足对他们的需求。
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界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情绪管理。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例如深呼吸、数到十、分心等。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面临着诸多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其中,情绪管理和社交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之一。
如果孩子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问题,那么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中,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交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入手,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的矫正策略。
1.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都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环境方面,孩子往往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
如果家长的情绪管理不当,或者夫妻之间存在矛盾,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在社交环境方面,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暴力和冲突,那么孩子也容易受到影响。
2. 情绪因素幼儿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十分剧烈,情绪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例如,孩子在感到失落、沮丧或愤怒的时候,容易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同时,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成因。
3. 社会因素幼儿在社交过程中可能经历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这些经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孩子在与他人互动中遭到拒绝或者被欺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矫正策略1. 积极引导情绪对于幼儿而言,情绪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自己的情绪,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夸奖和肯定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加有信心掌控自己的情绪。
2. 建立正面互动模式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的幼儿,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正面的互动模式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例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方式向孩子传递爱和关爱。
而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慢慢培养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
3. 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得以矫正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生理因素:1.健康问题:幼儿可能因为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或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脑部发育异常:幼儿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脑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1.消极情绪表达:幼儿尚未完全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面临挫折、不满或怒气时,可能通过攻击来宣泄情绪。
2.自尊心受伤: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到批评、羞辱或排斥,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教育方式问题:家庭或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度纵容、过度批评、体罚等,容易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或不幸福的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2.社交环境:幼儿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中,与其他儿童接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攻击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1.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说话、讲故事等来发泄情绪。
2.指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缓解紧张情绪。
二、提高幼儿自尊心:1.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改善家庭和教育方式:1.家长和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2.与幼儿进行沟通时,避免过度批评、体罚等负面教育方式,尽量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1.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减少家庭和社交环境的不利因素。
2.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中班幼儿往往因为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表达能力有限,对冲突和挫折的处理能力较差,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制定适当的矫正策略。
原因分析:1.发展迟缓: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幼儿发展迟缓所引起的。
发育迟缓的幼儿在社交和情绪调节方面相对滞后,导致情绪容易受到挫折和冲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攻击的行为。
2.沟通困难: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难以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当他们感到受到挫折或冲突时,可能通过攻击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寻求帮助。
3.模仿行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家庭和周围同伴的行为,如果他们生活环境中存在暴力行为的模范或冲突频繁,会增加幼儿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4.情绪管理困难: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难以自我控制情绪。
当幼儿遭遇挫折或冲突时,情绪很容易被激发,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1.情绪管理教育:通过幼儿园中的情绪管理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情绪的特征和相关表达,如悲伤、痛苦、愤怒等。
教育幼儿如何适应挫折和冲突,以及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2.温暖亲密的关系:教师应建立亲密温暖的关系,通过鼓励和赞美幼儿的积极行为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攻击来解决问题。
3.规则和限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让幼儿知道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教师要耐心地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反馈的方式来加强正面行为。
4.模仿行为纠正:教师要监控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行为,避免暴力行为的模仿。
如果发现幼儿经常模仿攻击性行为,应积极引导他们寻求解决冲突的其他方式,如交流、分享和求助。
5.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矫正策略。
家长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幼儿发展、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信息,以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最后,环境原因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幼儿
所处的环境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交环境中的暴力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一
个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幼儿,往往会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攻
击性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倡导积极
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首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出现
攻击性行为时,应该及时干预,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
其次,建立积极正面的互动模式,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借助奖励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亲子共同玩耍、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等,可
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此外,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明确
规定和解释适当的行为标准,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引导他
们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情绪。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与表达情感的阶段。
然而,有些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的互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与生理原因有关。
例如,幼儿期的大脑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且新生儿脑部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
大脑皮质的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难以控制情绪和行为。
2. 家庭环境原因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中的家长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族史等都可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家庭中长期暴力、冲突和争吵的存在,以及家长的放任或过度管制,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学习环境原因幼儿伴侣关系和学校环境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幼儿经常受到其他幼儿的攻击或欺负,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以保护自己。
此外,学校环境中的不公平待遇、竞争激烈等压力也可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解决策略1.多维度的干预措施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
家庭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引导,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社区可以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资源,例如心理咨询服务和亲子教育课程等。
2.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重点应当放在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上。
幼儿需要学会正确地认知和表达情绪,并学会使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冲突。
这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教育和情绪情商培养的方法来达成。
例如,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或口头表达,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社会技能培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还需要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游戏和团队活动等方式,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习和他人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社会技能。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体力或言语的攻击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幼儿的生理因素、性格、心理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某些幼儿天生比较暴躁,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2. 家庭因素: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氛围、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经常看到家长以暴制暴、重心情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幼儿很可能模仿这种行为。
3. 人际因素:人际交往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较低,受到同伴的排挤或欺负,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1. 倾听与正面引导:在幼儿表现攻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情绪状况,了解可能引发这种行为的原因。
同时,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多种方式的领导管理:有些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领导和规则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领导管理,例如游戏、画画、跳舞等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3. 引导幼儿掌握情绪管理的技能: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情绪管理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4. 以定制行为规则为依据的监督管理: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攻击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
为了矫正这种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采取多种方式的教育方法进行幼儿管理。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攻击,如打、踢、咬等,以及间接的攻击,如辱骂、恶意损害他人财物等。
这些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儿童自身以及周围人造成伤害,因此,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因素:1.家庭暴力: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目睹或经历了暴力行为,很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对于家庭暴力问题,家长需要加强自身的控制力,通过积极沟通、亲子互动以及家庭间冲突解决的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并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如果家长采取严厉、惩罚性的教养方式,幼儿可能会产生对立心理,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家长应该以正向、支持性的方式进行教养,赞美和鼓励儿童的积极行为,提供清晰的规则和纪律,并以言语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纠正和引导。
3.溺爱和过度保护:如果长期处于溺爱和过度保护的环境中,幼儿可能会缺乏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出现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家长应该适当鼓励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并提供适当的奖惩机制来帮助他们识别和调整不当的行为。
4.家庭冲突和压力:家庭冲突和压力也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紧张气氛可能会导致儿童压力增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家长应该积极添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并为儿童提供应对压力的适应策略,如情绪调节、放松、沟通等。
除了家庭因素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矫正策略,可帮助幼儿改善攻击性行为:1.规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家长应与儿童共同制定行为规范,明确表达出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告知相应的后果。
2.正面激励和奖励:家长应重视和奖励儿童的积极行为,鼓励他们采用非暴力、说服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
家长自身素质
情绪不稳定
家长自身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幼儿产生负面影 响,使其模仿家长的行为或产生攻击性倾向。
01
缺乏教育意识和方法
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和方法,无 法有效地引导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容
易使幼儿形成攻击性习惯。
03
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采用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进 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
家长忽视言传身教
家长自身行为不端,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对幼儿产生不良影 响。
缺乏道德和规则教育
家长未对幼儿进行必要的道德和规则教育,导致幼儿缺乏行为准 则和自我约束能力。
过度溺爱或纵容
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或纵容,使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 点,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案例三
家长情绪不稳定
家长情绪波动大,容易对幼儿发脾气或施加暴力,导致幼儿模仿 并产生攻击性行为。
缺乏有效沟通
03
家庭成员间沟通不畅,容易导致误解和矛盾,进而引发幼儿的
攻击性行为。
家庭教育方式
过度溺爱或放任
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或放任不管 ,容易使幼儿形成自私、任性的
性格,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惩罚严厉或不一致
家长对幼儿惩罚过于严厉或标准不 一致,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和攻 击性倾向。
缺乏正面引导
家长未能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 教育,使幼儿缺乏正确的行为准则 和社交技能,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
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负面影响
攻击性行为可能导致幼儿社交障碍、心理问题等不良后果。
矫正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改变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及矫正策略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具有攻击性的幼儿不被欣赏和接纳,且会给幼儿的成长造成长久的不良影响。
攻击性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其家庭因素予以阐述,并提出矫正策略。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因素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性行为,是指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一般表现为打人、踢人等身体上的直接攻击,也有间接攻击,如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倾向。
攻击性行为会妨碍儿童今后一生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因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性行为可以追溯到幼儿期,70%的少年暴力犯罪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
因而,重视儿童特别是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行为,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调整,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一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
有人观察了成对作游戏的20-23个月的婴儿,发现这些学步儿童为了和同伴争抢东西,可能发生争斗,或者会威胁和逼迫同伴,迫使同伴让步。
这表明20-23个月的婴儿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攻击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形成是由于环境的作用,而这种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
1过度关注儿童的行为。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之所以要做某事,就是想引起同伴或成人的注意。
当儿童没有异常行为发生时,家长一般都不会过多的关注,但当其产生异常行为时,比如打了同伴,家长就会关注。
儿童因此认为,如果我打了人,一定会有事情发生。
所以他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以得到成人的关注。
要使儿童的这一不良行为消退,可在这些行为发生时,成人不予过度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谨慎处理,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
多次排除注意以后,儿童的这一不良行为会渐渐消退。
2不良榜样的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冲突解决策略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冲突解决策略儿童攻击行为是许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它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压力和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一些冲突解决策略,帮助儿童改变攻击行为,促进和谐家庭氛围的建立。
一、搭建沟通桥梁沟通是解决任何冲突的基础,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共识。
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表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家长也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尽量避免指责和争吵,以建立互相尊重的沟通氛围。
二、教育引导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模范引导孩子。
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提供积极的奖励和赞扬,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攻击行为带来的后果和伤害,引导他们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他们内在的责任感和良知。
三、情绪管理攻击行为常常与孩子的情绪失控有关,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
首先,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要肯定他们的情绪,并指导他们寻找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表达内心。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并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四、建立规矩和界限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可以帮助儿童明确行为标准,并在攻击行为发生时提供相应的约束。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或纠正。
在设定规则时,要尽量避免过于严苛或宽容,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来确定合适的限制,以及相关的奖罚制度。
五、求助专业支持如果家庭成员在解决冲突时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等都是解决儿童攻击行为的可靠资源。
他们可以为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技巧,帮助家长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解决冲突。
总结:儿童攻击行为可能是家庭中的一大挑战,但通过搭建沟通桥梁、教育引导、情绪管理、建立规矩和界限以及求助专业支持等策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改变攻击行为,家庭氛围得以和谐发展。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心理因素与矫正方法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心理因素与矫正方法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以故意伤害他人、物体或自身为目标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涉及肢体暴力、言语攻击或破坏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涉及到多种心理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矫正方法。
心理因素:1.情绪调节困难: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情绪调节困难。
幼儿通常缺乏情绪调节的能力,当他们面临挫折、失去控制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不适当的社交技能:幼儿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社交技能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他们可能没有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和解决冲突,导致他们以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3.心理压力和环境变化:幼儿面临心理压力和环境变化时,也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例如,家庭变故、搬家、幼儿园变化或家庭成员的离开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进而促使他们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方法:1.提供情绪管理的教育:幼儿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和情绪图示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供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倒数法、离场等。
2.培养社交技能:幼儿需要学习适当的社交技能,包括与他人合作、分享、交流和解决冲突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和模仿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并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行为。
3.建立积极的环境: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包容的环境对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规则和界限、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倡导积极表达和相互尊重等方式来营造这样的环境。
4.个别辅导和心理支持:对于一些特别严重或反复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可能需要进行个别的辅导和心理支持。
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与幼儿的沟通和评估来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矫正计划和行为管理策略。
总结而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涉及到多种心理因素,包括情绪调节困难、不适当的社交技能和心理压力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人或环境交互过程中表现出的攻击、侵害行为。
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等。
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控制他们的行为。
首先,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不良刺激如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谐、媒体暴力等会使幼儿模仿并表现出攻击行为。
此外,家庭及托幼机构的过度保护和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也会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
因此,适宜且和睦的环境对幼儿的情绪稳定和行为控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一些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倾向。
这种遗传因素往往和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幼儿的行为表现。
对于这部分幼儿,在平和和有爱的环境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他们更多的情绪和行为管理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庭教养方式的严厉、冷淡或过度保护,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和模范示范,容易导致幼儿情绪的积聚和行为的不可控制。
与此相反,暴力和负面言语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幼儿模仿并表现出攻击行为。
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注重疏导和引导,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提供正面的行为模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庭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控制他们的行为。
首先,要通过沟通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情绪。
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沟通,并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内心需求,例如感到无助、不受尊重、被忽视等。
在了解幼儿的需要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其次,要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例如,通过鼓励幼儿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会他们使用"我感觉..."、"我需要..."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采取暴力或攻击的方式。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2021·0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同伴等后天因素。
基于此,可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温馨和谐的同伴交往环境。
为幼儿树立榜样,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行为,建立自控能力,从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摘要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陈兰兰(大田县均溪中心幼儿园,福建大田366100)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如打、咬)、言语上的攻击(如大声叫嚷、贬低人),或是侵犯别人的权利。
从攻击性意图方面分析,主要指企图损害别人或物的行为。
大多数同龄幼儿,会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产生反感,拒绝与其接触;这类幼儿在课堂上也容易影响教学秩序,不易受到教师的喜欢。
他们社会交往能力较弱,虽然不会对集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其社会性、个性和认知方面难以健康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一)先天因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可能是遗传中因某种微小的基因缺陷而引起的,这种倾向会在后天的环境中得到表现或强化。
攻击性行为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发展与协调功能较低,显示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认知能力较弱。
幼儿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由于个体发展不完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性情活泼,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
再者,幼儿肢体运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所以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攻击性幼儿易怒,常常动手打人,动作不知轻重。
此外,部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家庭成员中某种先天性的基因倾向。
(二)环境因素1.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表达感情,常常争吵不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形成高压式的交往,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行踪及社交等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教师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有攻击性倾向和行为,并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只是默不作声,甚至为孩子的行为辩解,回家也没有向幼儿提及此事,从而错过矫正攻击性行为的最佳时机。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与干预策略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与干预策略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儿童的攻击行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和管理,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的干预策略。
一、家庭环境因素1. 家庭关系与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儿童攻击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庭中缺乏温暖和稳定的亲子关系,或者存在冲突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
对于儿童来说,亲子关系的质量对于他们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2. 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对儿童来说,过度严厉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会引发儿童的攻击行为,而过度放任和缺乏规矩的教养方式也容易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出现。
父母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养方式来引导和培养他们。
3. 惩罚与奖赏机制家庭中的惩罚和奖赏机制对儿童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过度的惩罚和暴力对待可能会刺激儿童的攻击行为,而缺乏积极的奖赏和鼓励机制也容易让儿童的攻击行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让儿童明确行为的后果和规范。
二、干预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应加强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可以通过多陪伴儿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及提供情感支持来实现。
2. 建立明确的规则与界限父母需要为儿童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同时,父母也需要告知儿童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在认真违反规则后给予适当的惩罚。
3. 鼓励积极的行为为了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父母需要重点关注和鼓励儿童的积极行为。
当儿童表现出合适和积极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重视和认可。
4. 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教导儿童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是一个重要的干预策略。
儿童往往因为无法有效解决冲突而产生攻击行为,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讲解的方式,教导儿童应对和处理冲突的方法。
如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攻击性心理
如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攻击性心理儿童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挑战之一,其中攻击性心理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儿童对他人的敌对、攻击和侵略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发展。
为帮助家长正确处理儿童攻击性心理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尽量减少争吵和冲突,注重亲子沟通与情感交流。
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行为模式,从而减少攻击性心理的产生。
2. 教育尊重和友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时刻强调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权益,并以身作则。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示范和鼓励,教育孩子对他人展示友善和礼貌的态度。
此外,鼓励儿童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善意行为。
3. 重视情绪管理攻击性心理通常与情绪失控相关。
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提供一个接受感受和表达情绪的安全空间,并为孩子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情绪放松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儿童一起制定愿景和目标,并鼓励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
4. 鼓励合理冲突解决儿童经常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冲突,家长可以教育他们合理有效地处理冲突的方式。
这包括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协商解决方法。
提倡友好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活动也对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有益。
5. 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界限为了帮助儿童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应该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界限。
这些规矩和界限应该清晰明确,可贯彻执行,并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同时,家长要确保规则的公平性,避免偏袒和歧视,让儿童感受到公正和信任。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儿童的攻击性心理问题严重且长期存在,家长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儿童行为专家能够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帮助家庭解决困扰。
家长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的治疗,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与幼儿园干预方法
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与幼儿园干预方法引言:儿童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时有发生,给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带来了挑战。
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干预方法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攻击行为的家庭环境以及幼儿园采取的干预方法。
家庭环境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攻击行为的关联:1. 家庭暴力:孩子在家庭中接触到暴力行为,可能会模仿并将其应用于他人身上。
父母间的争吵和暴力行为容易影响儿童的行为模式,导致他们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2. 家长教养方式:家长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有负面影响。
过度惩罚和体罚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出现攻击行为。
相反,过于宽松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
3. 角色模型:父母作为孩子的主要角色模型,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如果经常出现攻击行为,孩子可能将其视为正当行为并模仿。
因此,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发挥积极正面的榜样作用。
幼儿园的干预方法: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二个成长环境,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来处理儿童的攻击行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干预方法:1. 规则训练:幼儿园应制定清晰明确的规则,并通过教育方法向孩子们传授这些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规则训练,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 情绪管理:教师可以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寻求帮助。
通过这些技巧,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3. 正面引导:幼儿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展现积极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表现。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减少攻击行为。
4. 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对处理儿童攻击行为非常重要。
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共同制定行为管理计划,并定期沟通孩子的表现和进展。
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支持体系,有效地改善儿童的攻击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 攻 击 行 为 就 会 日益 加 重 , 时 , 长 采 取 冷 漠 其 此 家 的态度 , 闻不 问 , 会 使 儿 童 的攻 击 性 行 为 合 法 不 就
化 , 至 受 到 了鼓 励 , 童 就 会 继 续 把 此 行 为 坚 持 - 甚 儿 F
去 。
定 会 有 事 情 发 生 。所 以 他 不 断 尝 试 用 自 己 的 行 为
要 使 儿 童 的 这 一 不 良行 为 消 退 , 在 这 些 行 为 可
暴力惩罚 的方式 教育儿 童并且 容许 儿童表 现为攻击 性 冲 动 , 童 就 会 以 同样 的方 式 对 待 其 他 儿 童 , 现 儿 表
出 攻 击 性 行 为 。 常 靠 体 罚 来 约 束 儿 童 攻 击 性 行 为 的 家 长 , 童 在 家 庭 之 外 往 往 是 强 侵 犯 性 的 。所 以 , 儿 家
加儿童 的攻击性 行为 。
心 理 学 家 华 生 认 为 , 儿 情 绪 和 行 为 的 形 成 是 由 于 幼 环境 的作用 , 这种 环境 主要指家庭 环境 。 而
1 过 度 关 注 儿 童 的 行 为 。心 理 学 家 斯 金 纳 认 .
3 不 闻不 问 的 纵 容 。 攻 击 性 行 为 是 儿 童 成 长 过 . 程 中非 常 重 要 的 内 容 , 个 人 生 来 就 具 有 一 种 内 在 一 的 攻 击 倾 向 。 当 儿 童 在 攻 击 他 人 的 过 程 中尝 到 甜 头
2 不 良榜 样 的 模 仿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班 杜 拉 通 过 .
实验证 明 , 童 的攻 击 性 行 为 是 观 察 学 习 的结 果 。 儿
由 于 儿 童 模 仿 性 强 , 非 辨 别 能 力 差 , 此 , 容 易 是 因 很
模 仿 其 周 围 人 的 攻 击 性 行 为 。研 究 表 明 , 长 惯 用 家
长 要 为 儿 童 提 供 良好 的 榜 样 。
家 长 是 儿 童 的第 一 任 老 师 , 母 的 言 行 举 止 无 父
时无刻不 在影 I 1 儿 童 。所 以 , 长 必 须 以 身 作 则 , 向着 家
学 步 儿 童 为 了 和 同 伴 争 抢 东 西 , 能 发 生 争 斗 , 者 可 或
摘
要 : 的攻 击性行为在 幼儿 的社会性发展 中是 一种 比较常见 的社会现 象, 幼儿 具有攻 击性的幼儿不被欣 赏和
接纳, 且会给幼儿的成长造成长久的不 良影响 。攻 击性产 生的原 因很 多, 中家庭 因素最 为重 要, 文主要就其 家 其 本
庭 因素予以阐述 , 并提 出矫正策略。
会 威 胁 和 逼 迫 同伴 , 使 同 伴 让 步 这 表 明 2 迫 0— 2 3 个 月 的 婴 儿 已 经 出 现 了早 期 的 攻 击 行 为 。行 为 主 义
为 孩 子 提 供 良好 的 榜 样 作 用 。 注 意 自身 修 养 , 其 尤
是不要在 孩子 面前 毫无 顾 忌 的攻 击 别 人 , 在 儿 童 这 的成长过 程 中至关 重 要 。需 要 提 出 的是 , 长对 儿 家 童 的体 罚 也 会 对 儿 童 起 到 一 种 示 范 作 用 , 往 会 增 往
关键阑 : 幼儿 ; 攻击性行为; 家庭因素
文章编号 :7 —7 0 1 —4 2 (O O O —1 2 3 9 8 ~8 72 O —32 1) 2 5 一O
攻 击 性 行 为 又 叫 侵 犯 性 行 为 , 指 x'1 造 成 是 -1人 ,4 ̄ l 伤害 的有意侵 犯 、 夺或 破 坏 的行 为 。儿 童 的攻 击 争 性 行 为 在 3 6岁 出 现 第 一 个 高 峰 。 一 般 表 现 为 打 — 人 、 人 等身 体上 的直 接 攻 击 , 有 间 接攻 击 , 从 踢 也 如 面 部 表 情 、 态 手 势 等 表 现 出 来 的 攻 击 性 倾 向 。攻 姿 击 性 行 为 会 妨 碍 儿 童 今 后 一 生 的发 展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斗 殴 犯 罪 的 青 少 年 中 , 攻 击 性 行 为 可 以 追 因 其 溯 到 幼 儿 期 ,0 的 少 年 暴 力 犯 罪 在 儿 童 期 就 被 认 7 定 为有攻击性 行 为 。因 而 , 视 儿 童特 别 是早 期 教 重 育 中的攻击性 行为 , 早采 取有效措 施 防止和 调整 , 及 是每 个家长 和教育 工作 者不容忽 视的 问题 。 儿 童 的攻 击 性 行 为 是 一种 比较 常 见 的社 会 行
为 , 个人生 来 就具 有 一种 内在 的攻 击倾 向 。有人 一 观察 了成对作 游戏 的 2一2 O 3个 月 的 婴 儿 , 现 这 些 发 发 i  ̄-成 人 不 予 过 度 理 睬 , 除  ̄ t的 注 意 , 慎 4 1, = 排 -  ̄ , t t4 谨
处 理 , 去 强 化 儿 童 的 不 良行 为 。多 次 排 除 注 意 以 不 后 , 童 的 这 一 不 良行 为 会 渐 渐 消 退 。 儿
第2 8卷第 2期
Vo . 8 No 2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a o il ce c ’ n S ca in e S
21 0 0年 4月
Ap . 2 1 r. 0 0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 的家庭 因素及矫正策 略
吕妮 娜 刘海 梅
70 6 ) 1 0 2 ( 西师 范大 学 陕 西西安 陕
为 , 童 之 所 以 要 做 某 事 , 是 想 引 起 同 伴 或 成 人 的 儿 就 注 意 。 当儿 童 没 有 异 常 行 为 发 生 时 , 长 一 般 都 不 家
会 过 多 的关 注 , 当 其 产 生 异 常 行 为 时 , 如 打 了 同 但 比
伴 , -: 会 关 注 。 儿 童 因 此 认 为 , 果 我 打 了 人 , 家 N就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