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一.个案简介张某某,男性,5岁,由青年心理学家邀请参加一项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

来访前,张某某一直生活在家里,直到去年初他进入该区的一所幼儿园。

他的母亲在他报名该幼儿园时,做了一些观察记录表示,自从张某某进入幼儿园后,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

二.个案观察1. 张某某在幼儿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张某某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等。

下午托管时,他有时会攻击其他孩子,肢体接触或叫骂他们。

他喜欢使用比较大的力量来凌虐别的孩子,例如拉住他们的头发,抓取或扔东西,等等。

另外,他也会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不悦,因为他的玩笑是随意而且伤害他人的。

2. 动机从对张某某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动机,如抢夺某个孩子的游戏、在玩耍时不受自己想要的注意等。

有时,他也会因感到沮丧或被排挤而发作。

而且,有些时候,他的行为的发生似乎没有特定的原因可以指出。

三.干预建议1. 调整张某某的心态要改变张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心态。

必须使他了解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引导他学习它也是不友好的。

此外,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行为,也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更加自信。

2. 教导张某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张某某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立即予以引导,教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以及拒绝时如何更新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教育,张某某可以明白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更加温柔应对他人,也为他之后的社交交往做好准备。

四.结论对张某某的观察表明,他出现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心理因素,如自我价值感低沉、情绪不稳定以及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为解决张某某的问题,应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调整心态、加强情绪管理等,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他的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攻击性幼儿教育案例(2篇)

攻击性幼儿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5岁,就读于某幼儿园中班。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近期在幼儿园的表现引起了教师的关注。

小明经常在游戏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推搡、咬人、抢夺玩具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给其他小朋友带来了困扰。

二、案例分析1.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在家中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导致他在幼儿园中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2)同伴关系:小明在幼儿园中缺乏朋友,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可能会采取攻击性行为。

(3)情绪调节能力:小明可能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无法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模仿行为:小明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其他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并模仿这种行为。

2.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1)对小明自身的影响:攻击性行为会导致小明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2)对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会给其他小朋友带来恐惧和不安,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对教师的影响: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干预措施1. 家庭介入(1)与家长沟通: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2)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可向家长推荐一些亲子活动,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2. 同伴关系建立(1)组织集体活动:教师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建立友谊。

(2)鼓励合作:在游戏中,教师可鼓励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培养他的团队意识。

3. 情绪调节能力培养(1)情绪表达:教师可引导小明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攻击性行为。

(2)情绪转移:当小明情绪激动时,教师可引导他进行深呼吸、数数等放松训练,帮助他转移注意力。

4. 模仿行为纠正(1)树立榜样:教师可树立一些表现良好的小朋友作为榜样,让小明学习他们的行为。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XXX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在班级中是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孩子。

然而,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包括拍打肚子、拧耳朵、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并打伤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和鼻子。

这种行为被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不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大众传媒。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任,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并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这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干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让体型较大、力气较强的幼儿扮演强势角色,如“大灰狼”,而让文弱的幼儿扮演弱势群体,如“小羊”。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让他们体验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让弱小的幼儿扮演“大灰狼”,让他们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这种角色换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怜之心,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不要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反对态度。

XXX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以培养他们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正面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在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行为问题。

尽管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为正常的发展阶段,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和处理,可能会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的分析,然后是相应的处理策略。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3岁)在幼儿园中经常打其他小朋友。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他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无法有效表达自己、模仿他人或者受到情绪的影响。

此外,小明可能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案例二:小红(4岁)在家中经常咬、推和踢家人。

分析: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她感到被限制了,渴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此外,她可能也是在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或者受到了其他的榜样影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处理策略1.理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要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干预。

可以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

2.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为幼儿提供适当、安全和刺激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发展各种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好奇心。

例如,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让幼儿能够以积极的方式释放能量。

3.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方式,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鼓励积极的行为和正向互动:及时赞扬和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例如分享、帮助他人和友好交往。

同时,也要提醒和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和解决冲突,培养合作和友善的价值观。

5.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规则:设立适当的规则和限制,并与幼儿一起制定。

通过清晰明确的规则和约定,教导幼儿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6.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沟通至关重要。

通过互相交流,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处理策略,并确保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保持一致。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但只要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策略,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一)遗传因素(二)家庭教养方式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

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

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一名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宇(化名),男,6岁,大班学生。

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环境和谐,父母关系融洽。

小宇自小聪明好动,但在幼儿园内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打人、咬人等,给其他幼儿及老师带来了困扰。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宇在与同学交流时,喜欢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真笨”、“我不喜欢你”等。

2.身体攻击:在游戏中,小宇常常因为争夺玩具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情绪失控:当小宇遇到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甚至咬人。

三、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工作繁忙,较少陪伴小宇,可能导致小宇缺乏安全感,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个性因素:小宇性格好动,好奇心强,但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3.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厉,导致小宇在受到批评时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因素:小宇所处的环境可能存在暴力现象,如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使小宇模仿并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家长要多陪伴小宇,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予充分的关爱。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3)家长要积极引导小宇,帮助他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幼儿园干预:(1)老师要关注小宇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

(2)老师要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避免刺激小宇的情绪。

(3)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小宇积极参与,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3.社会干预:(1)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2)严格控制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对小宇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家庭、个性、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大班幼儿打人教育案例(3篇)

大班幼儿打人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打人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幼儿园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以大班幼儿打人教育案例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打人行为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大班,共有30名幼儿。

班上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幼儿,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在幼儿园里打人,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

2. 案例经过(1)观察记录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幼儿,性格开朗,但缺乏耐心。

在幼儿园里,他经常因为争夺玩具、争抢位置等原因与同伴发生冲突。

以下是小明打人的几个典型场景:场景一:小明与小朋友一起玩积木,他抢到了一个喜欢的积木,却发现其他小朋友也想要。

于是,小明开始用积木砸其他小朋友的头。

场景二:在区域活动中,小明想玩滑滑梯,但其他小朋友已经占据了位置。

小明不愿等待,便动手推了其他小朋友一把。

场景三:在画画活动中,小明和小朋友一起画画,但小明觉得自己的画比其他小朋友的好,于是拿起画笔打伤了其他小朋友的画。

(2)家长反映家长反映,在家中小明也经常打人,有时是因为争夺玩具,有时是因为情绪不好。

家长担心小明在学校和家中都会因为打人而受到伤害。

3. 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①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对小明过于溺爱,导致小明缺乏规则意识,随意打人。

②同伴关系:小明与同伴之间的沟通能力较差,无法妥善处理冲突,导致打人行为的发生。

③情绪管理:小明缺乏情绪管理能力,遇到挫折时容易发泄情绪,以打人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2)教育策略①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②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绪管理教育:开展情绪管理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学会调控情绪,避免以打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的攻击性行为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托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展示出一些问题行为。

其中,畅畅是个引人注目的个案,他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畅畅行为的观察分析,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畅畅的攻击性行为观察1. 攻击行为表现畅畅经常主动或被动地对其他小朋友采取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为推搡、双手拳打、咬人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孩子们的安全感。

2. 攻击行为对象畅畅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社交互动中与他发生冲突的对象,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攻击对象。

特别是在共享资源时,畅畅的攻击行为尤为明显。

三、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1. 情绪管理困难畅畅在处理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容易产生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

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2. 学习环境的压力托班阶段是幼儿的学习启蒙期,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

畅畅很可能因为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产生沮丧和不满,这会加剧他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情绪管理培养针对畅畅的情绪管理困难,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来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

例如,利用艺术活动帮助他表达情感,鼓励他用语言而不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理解和正向教育班级教师和家长可以加强对畅畅的理解和正向教育。

鼓励孩子们用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畅畅,同时教育畅畅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情感支持和亲子教育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与畅畅的家长密切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家庭情感关系,为畅畅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4. 监测和记录学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记录畅畅的攻击性行为,包括行为的频率、对象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触发因素等。

通过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行为变化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研(3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日益凸显,成为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本教研活动将围绕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展开,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因素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1)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紧张、冷漠、缺乏关爱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3)父母行为:父母在幼儿面前的不良行为,如争吵、打骂等,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2. 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紧张、排斥容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2)媒体影响:暴力、色情等不良媒体内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潜在的诱导作用。

3. 个体因素(1)生理因素:幼儿的生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不强,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点1. 行为特点(1)突发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料。

(2)冲动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冲动性的,缺乏深思熟虑。

(3)反复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反复出现。

2. 情感特点(1)愤怒:幼儿在攻击性行为发生时,往往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2)恐惧:幼儿在攻击性行为后,可能会产生恐惧感。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措施1. 家庭干预(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采用民主、尊重、关爱的方式教育幼儿。

(2)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

(3)父母在幼儿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争吵、打骂等不良行为。

2. 学校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认识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引言: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采取言语或行动对他人进行攻击,包括推搡、咬人、打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控制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个案背景:个案为女孩小红,4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红攻击性行为严重,经常推搡、打人,并存在咬人的行为。

家长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解决这一问题。

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分析:小红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和关爱。

据了解,小红的父母很少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她的情感需求缺乏重视。

这种家庭环境缺乏稳定性和爱的渗透,可能对小红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幼儿园环境分析:小红所在的幼儿园环境相对混乱,师生比例较大,老师在管理幼儿时较为严厉,课堂活动设置不够丰富多样。

同时,对于小红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常使用惩罚性的方法,忽视了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引导,可能导致了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加剧。

3.个案分析: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其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在幼儿园这种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小红感到无所适从,无法通过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成为她发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同时,小红也可能学习到了攻击的行为模式,她可能发现通过攻击可以获得她所需的关注和回应。

心理辅导策略:1.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小红进行日常交流,询问她的感受和需求,耐心倾听她的故事和烦恼,以此增强她对你的信任感。

2.增强情绪表达能力:针对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她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语言表达、绘画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她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需求,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理解她的需要并提供支持:关注小红在幼儿园中的需要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例如,安排友善的伙伴,鼓励她与其他幼儿进行友好互动,增强她的归属感。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中班幼儿园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园所的安全是一种挑战。

本文将以一个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察报告为基础,探讨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解决方法。

1. 行为观察背景:观察对象:姓名为小明的3岁男孩观察日期:2021年5月1日至5月10日观察地点:某幼儿园中班教室2. 行为观察结果:从观察期间的行为记录中,可以看出小明存在一定的攻击性行为。

这些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接触:小明常常用手部、脚部对其他幼儿进行推搡、踢打等身体接触行为。

(2)言语攻击:小明在和其他幼儿争夺玩具或者争吵时,会不愿和平地解决问题,而是采取辱骂和威胁的言语攻击。

(3)物品破坏:小明经常拿起玩具、绘画工具等物品撞击墙壁、地面或者故意破坏他人的作品。

3. 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幼儿在中班阶段仍在发展情绪控制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冲突,可能会通过攻击来发泄情绪。

(2)资源争夺:幼儿对于玩具和其他资源的所有权意识仍不成熟,经常因为资源争夺而产生攻击行为。

(3)模仿他人行为:幼儿容易模仿周围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同伴,尤其在集体生活中,这种模仿行为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4. 帮助幼儿解决攻击性行为的方法: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1)情绪管理培养:通过情绪识别游戏、情绪表达练习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2)资源分配:在幼儿间资源争夺时,引导幼儿通过分享和合作解决冲突,充分认识到共享资源的重要性。

(3)示范行为:教师和家长要成为良好行为的榜样,积极引导幼儿模仿积极的行为模式,加强正面行为的引导。

(4)冲突解决技巧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案例讨论等方式,教授幼儿有效的冲突解决技巧,如沟通、妥协和寻求帮助等。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尤其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逐渐增多。

本文将通过个案研究,分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表现及干预措施,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个案背景个案对象为某幼儿园大班男孩小明(化名),5岁,性格活泼好动,但在与同伴互动时,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抢夺玩具、推搡同学、恶语伤人等。

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严重影响了班级氛围,也让其他孩子感到恐惧。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会用恶语伤人,如“你是猪”、“我不喜欢你”等。

2.身体攻击:小明在抢夺玩具或表达不满时,会推搡、踢打同学。

3.情绪失控:当小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会情绪失控,大声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

4.反社会行为:小明有时会故意破坏公共设施,如摔玩具、撕书等。

三、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缺乏关爱和陪伴。

这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了压力和恐惧,将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2.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打骂、惩罚等,反而加剧了小明的攻击性行为。

4.个性特点:小明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自制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同时,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采用积极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幼儿园干预:(1)教师要加强观察,发现小明攻击性行为的苗头,及时进行干预。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

(3)组织同伴互助活动,培养小明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结论通过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我们发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同伴互动和个性特点等。

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干预和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中班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

中班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

中班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

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社会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还可能对其他幼儿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

因此,对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观察对象本次观察的对象为中班的具体班级幼儿,共X名,其中男生X名,女生X名。

二、观察时间和地点观察时间为具体时间段,观察地点为幼儿园的教室、户外活动场地等。

三、观察方法本次观察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和事件取样法。

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及时记录下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信息。

四、观察结果(一)攻击性行为的类型1、身体攻击推搡:在排队、玩游戏等过程中,幼儿会突然推搡其他幼儿,导致对方失去平衡或摔倒。

拍打:用手拍打其他幼儿的身体,如头部、背部等。

踢踹:在争吵或争抢玩具时,会用脚踢踹对方。

2、言语攻击辱骂: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辱骂其他幼儿,如“笨蛋”“傻瓜”等。

威胁:对其他幼儿进行威胁,如“我要打你”“我不和你玩了”等。

3、物品攻击扔东西:在生气或不满时,会将手中的玩具、书籍等物品扔向其他幼儿。

(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在观察期间,共观察到X次攻击性行为,平均每天发生X次。

其中,男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

(三)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境1、争抢玩具当多个幼儿同时想要玩同一件玩具时,容易发生争抢和攻击行为。

2、游戏冲突在进行游戏时,由于规则不明确或意见不合,导致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和攻击行为。

3、受到挫折当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如无法完成任务、受到老师批评等,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五、原因分析(一)家庭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些家长则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导致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以攻击他人来解决问题。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

但近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内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交流时,经常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是个笨蛋”、“我不喜欢你”等。

2.行为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突然推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咬人。

3.情绪失控:小明在受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三、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学会了攻击性行为。

2.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小明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生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减少争吵,为小明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代替打骂,让小明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2.幼儿园干预:(1)加强教师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正确行为。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

3.社会干预:(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五、干预效果1.语言攻击减少,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2.行为攻击减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情绪波动减小,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每次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

但最近,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让我有些担忧。

小明有时会突然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发起攻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目录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1)一、案主基本情况 (1)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2)三、个案分析 (2)(一)行为分析与判断 (2)(二)问题形成原因 (2)四、辅导过程 (3)(一)第一阶段: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 (3)(二)第二阶段: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 (3)(三)第三阶段: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3)五、结论 (4)参考文献 (4)目前,针对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许多学校都会采取严肃批评、请家长等教导方式,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也只能暂时的缓解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的观察和研究中,我发现规则约束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不肯接受这一行为,整体呈现出一种消沉情绪,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为此类孩子推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个案在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一、案主基本情况(一)个人情况:小光(化名),男,9岁,独生子女中。

他是班上个子最高,最强壮,热爱阅读,识字能力强。

见识相比于其他同龄孩子多,但言语不多。

在班上爱欺负其他小学生,经常与别的小学生发生争执,甚至直接粗暴攻击他人,但其本人却没能认知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不仅仅影响了班上的秩序,其自身也为此受到排斥、导致情绪异常。

(二)家庭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还特别注意他的饮食规律。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犯错有体罚的举动,家庭关系和睦。

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小光在班上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

经常将别的小学生的玩具扔掉,当其他人和他理论解释的时候,他看你气急了就不吱声。

小学生生气地推了推他,一挺身便动手打了起来。

当阅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会探讨自己读过的好玩的书,他便抢过来说:“让我看一下。

”如果别人不给,他会抓着人家手臂抢。

在画画时,他常常独自占据一张大桌子,绝不允许他人前来,也偶尔会拿着画笔到他人纸张上作画,并说自己“为他作画”。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中,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包括肢体攻击、言语攻击和过度干扰他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园中其他幼儿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可能会影响班级的秩序和正常的教学活动。

由于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和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所以名称战斗性行为善于积木,在这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学会控制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在下面的案例中,我将分析幼儿园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阿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最近的一段时间,他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一方面,他喜欢握紧拳头朝他人挥舞,特别是在争抢玩具的时候;另一方面,当他想要一件东西,但其他幼儿不给他时,他会开始推搡或咬对方。

这种攻击性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幼儿的不满和惧怕,也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案例分析:阿明通过攻击行为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尽管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我们需要关注他背后的原因。

首先,阿明可能处于发展的儿童自我中心阶段,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其次,阿明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导致他通过攻击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他可能也缺乏适当的冲突解决和分享的技巧。

解决方案:1.教育:教育阿明什么是适当的行为和言语,并告诉他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通过与他交流,帮助他理解攻击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并鼓励他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2.模仿:幼儿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展示冲突解决和分享的正确方式。

示范和引导阿明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并与他合作游戏和玩具分享的经验。

3.情绪管理:提供情绪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阿明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教授一些冷静下来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或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等,来帮助他平静下来。

4.沟通技巧:教授阿明适当的沟通技巧,如用词恰当、使用言语表达感受、分享想法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帮助他练习这些技巧。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研究对象:汪简班级:大四班个案情况简述: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得能力。

缺点就是习惯指挥她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得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瞧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得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她瞧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得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得脸上咬了一口,她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得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得衣领,还故意把别得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她起来回答问题。

她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汪简发现妞妞与小美为了争做妈妈得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就是她说:“您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得头饰,妞妞不给她。

她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得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得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得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1、为了引起她人得注意。

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她人得注意。

但她选择得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她人。

这表明她得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得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与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她人得习惯。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带来困扰,也可能对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因此,及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有效地帮助幼儿克服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小明(化名),3岁,男。

观察日期,2022年10月1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观察者,XX老师。

观察内容:1. 小明在自由活动时间内,频繁出现推搡、打骂其他幼儿的行为,尤其是在争抢玩具或游戏道具时表现更为明显。

2. 当其他幼儿试图与他沟通或者制止他的行为时,小明会情绪失控,大声哭闹,并继续进行攻击性行为。

3. 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并非针对特定的幼儿,而是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出现,表现出一定的冲动性和情绪失控。

分析和建议:从观察内容中可以看出,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集中在争抢玩具或游戏道具时,这可能与他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玩具和游戏道具的数量和种类,减少幼儿之间争抢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 加强对小明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帮助他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3.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及时进行幼儿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引导他正确处理情绪,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再次发生。

总结:通过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同时,也提醒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使用身体或语言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阶段是相对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出现或者伤害程度较大,则需要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本次观察的个案是一个3岁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通常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或者玩具分享过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打、咬等。

观察期为两周,每天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次数、对象、触发因素以及干预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小明的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抢夺玩具或者争夺食物时,他通常会对抢夺对象进行打击或者咬人。

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高达每天超过5次,对象主要为同年龄的男孩,特别是那些与他争夺玩具或食物的对象。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可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他人的需求或者权益;二是他可能有积聚的情绪无法适当地表达;三是可能缺乏良好的行为控制能力。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了解并认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培养他的合作和分享意识;二是引导他适当地表达情绪,可以通过绘画、说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他表达情感;三是提供适当的行为控制训练,例如进行一些专门的游戏和活动,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密切观察和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并及时进行干预。

当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小明进行短暂的远离,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二是与小明进行正面沟通,告诉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帮助他找到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三是鼓励和表扬他积极的行为和合作,以增强他的积极性。

除了幼儿园老师的干预外,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小明的行为管理中来。

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并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小明提供积极引导,例如鼓励他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教育他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的全部内容。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研究对象:汪简
班级:大四班
个案情况简述:
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

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

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

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

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

再加上幼儿的认
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
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

多给汪简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
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把汪简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
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

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

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
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汪简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
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

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
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
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
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
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
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
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
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汪简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
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现在的明明已能在活动中与同伴较好的协商活动,遇
到问题时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而不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结论与反思
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而老师们从事的事业是塑
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
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
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1、研究结论
幼儿方面:自从个案研究开展以来,盛盛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发现,在
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盛盛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当遇到矛盾时,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

家长方面: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与搭班老师和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共商家教计划,家长又看到孩子们的日益进步
和变化、幼儿园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他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护短、以暴制暴、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逐渐减少,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们的
攻击性行为,而且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教师方面:通过对盛盛攻击性行为个体的研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逐渐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与老师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监控与矫治的意识;逐步摸索到了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调节、控制与矫治的方法,有助于教学业务素养的
提升,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2、研究反思
(1)一般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攻击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除,因而不能给幼儿乱戴帽子。

但是如果确定某幼儿确实
存在问题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学前阶
段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儿童到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

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尽教师的职责,我们幼教
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及其控制,“及早矫正,因材施教”,防止
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2)在帮助幼儿纠正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特别大。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接触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幼儿
园中,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以耐心说服为主,尊重孩子,关心帮助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其他幼儿造
成一定伤害时,不可采用同样的攻击性为来教训幼儿,这样反而消极巩固了攻击性
行为。

幼儿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对幼儿加强是非观的引导,让幼
儿明白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做的。

此外,幼儿也会从成人的行为
及评价中学会一些正确的行为态度及行为方式。

另外,我们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
教育上达成共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
一个良好的榜样.
(3)研究发现,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
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攻击性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积极处置好第一次的攻击性行为,这有赖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敏感度、责任心;攻击性行为一旦已经生成,那么矫正也是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

在矫正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年龄小,发展不稳定,有所好转时还会出现反复;某些家庭成员不配合、甚至到幼儿园毕业时还需要继续等,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